杨家辈分顺序是什么?
重庆合川:永秉必朝廷兴仁可以德世代有贤良忠正刚常泽源本至圭锡涵良佑成均汉校宣台伯海堂照笔明
重庆开县:永正传朝国家和万事兴忠厚成名远诗书裕后昆祖德根基长丕振百年春世代起流芳文运才学亨堂前攀丹桂林中玉树荫:
重庆巫山:志道世荣怀锡德永发祥敬守国庭献登崇孝友良进修全大美敏学焕文章立念思先泽继承正启芳
重庆大足:再政通光国恩卿中良相传登大顺
湖北沔阳:元伯光天日月星辰宗之源远世代克成
湖南龙山:廷进再政通光昌盛道宏元才仁上大朝国定常公枝开荣芳友万世永兴宗
湖南湘乡:尧政应洪日名士百代昌容让传国美忠良永远彰
四川达州:楚其士本正文天如可用才长宜从新知时成先以安全多加仁
四川广安:文元朝显达人承先绪善述绍嘉声曾荣昭督庆百代著芳明
四川巴中:林朝怀秀贤体忠大友维正其时长发祥世永昌修德泽征宗帮卫祖宗显民洋
安徽安庆:中浮鼎振大有咸林益千风遇礼代同仁
江苏六合:田德常林玉昌保贵如金
辽宁抚顺:万金法庆常树立永吉祥兴家助为本盛世久安康
陕西安康:世远嗣番发祥汉佑富本培元钟灵毓秀
广东汕尾:梅宏石耆纯绍世耀维与源天宜继畴本允捷位永其明德克开宗道占来初为可贵必广聚居肇毓培立礼宅仁作嘉瑞垂守有成量益大济美集祥长锡萃
贵州毕节:银孟洪灿曾居家永时春正大光明远万代世泽长
山东临沂:传家惟效友继世尚公平一本常敦序同宗保令名法权自先启守之在心中敬绍兴绪远复立鸿文通
广东凤湖:淑骘允宗庆,英天以志必,元仲祺肇昌,鸿基乃益辟,贤良善克承,勋业渐盈积,俊杰列朝邦,芳声昭世德。
杨六郎:
扩展资料:
主要来源:
1、杨侯苗裔说。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杨出自姬姓,晋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称杨侯,其子孙以国为姓。
2、女吉姓杨国说。此说不见于传世文献,而见诸出土文物(据李学勤《中华姓氏谱》),女吉姓杨据说要早于姬姓杨。
3、羊舌后嗣说。姬姓杨国灭于晋,杨地成为晋大夫羊舌氏的食邑,这样杨也成为羊舌氏的姓;另说羊舌氏为杨侯伯侨之子,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4、杨孙孑遗说。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有大夫名杨孙,因失职而奔于宋,其后裔孙姓杨。
5、出自赐姓或他族他姓改杨姓而来。如三国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部分人姓杨;鲜卑莫胡卢氏被北魏孝文帝改杨姓,福建宁化有林姓迁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另据《北史》记载,杨义臣本姓尉迟氏。
-杨氏家谱
段苴仁、段苴义兄弟:明朝平定云南后,朱元璋赐名段苴仁为“归仁”,官居雁门卫 大理国镇南王、保国大将军段正淳身为今上保定帝胞弟,精忠体国,喜好结交江湖豪客《汉书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 第四十》
段会宗字子松,天水上邽人也.竟宁中,以杜陵令五府举为西域都护、骑都尉光禄大夫,西域敬其威信.
《后汉书 卷六十五 皇甫张段列传 第五十五》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人也。其先出郑共叔段,西域都护会宗之从曾孙也。
《三国志 贾诩传》
贾诩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馀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北齐书 卷十六 列传第八 段荣》
段荣,字子茂,姑臧武威人也。祖信,仕沮渠氏,后入魏,以豪族徙北边,仍家于五原郡。父连,安北府司马……
二年五月卒,年六十二。赠使持节、定冀沧瀛四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太尉、尚书左仆射,谥曰昭景。皇建初,配飨高祖庙庭。二年,重赠大司马、尚书令、武威王。长子韶嗣……
《北齐书 卷十六 列传第八 段韶》
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建义初,领亲信都督……
后恩赐父荣姑臧县侯,其下洛县男启让继母弟宁安……
又以霸城县侯让其继母弟孝言……
显祖嘉其功,诏赏吴口七十人,封平原郡王……
韶疾甚,先军还。以功别封乐陵郡公。竟以疾薨。上举哀东堂,赠物千段、温明秘器、辒辌车,军校之士陈卫送至平恩墓所,发卒起冢。赠假黄钺、使持节、都督朔并定赵冀沧齐兖梁洛晋建十二州诸军事,相国、太尉、录尚书事、朔州刺史,谥曰忠武。
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重以婚媾,望倾朝野。长于计略,善于御众,得将士之心,临敌之日,人人争奋。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教训子弟,闺门雍肃,事后母以孝闻,齐世勋贵之家罕有及者。
《晋书 卷一百二十九 载记第二十九 沮渠蒙逊》
(沮渠蒙逊)斩光中田护军马邃、临松令井祥以盟,一旬之间,众至万余。屯据金山,与从兄男成推光建康太守段业为使持节、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改吕光龙飞二年为神玺元年。业以蒙逊为张掖太守,男成为辅国将军,委以军国之任……
业僭称凉王,以蒙逊为尚书左丞,梁中庸为右丞……
业,京兆人也。博涉史传,有尺牍之才,为杜进记室,从征塞表。儒素长者,无他权略,威禁不行,群下擅命,尤信卜筮、谶记、巫觋、征祥,故为奸佞所误。
共叔段的子孙为避难,有一部分西去。从潼关西向,一路经过长安、扶风、陇县、天水、兰州,直至武威、张掖、敦煌。居武威者,竟成郡望。
共叔段的子孙到武威后的第—世祖公认为西汉文帝时北地督尉段仰。著名的后代有:
西汉武威太守段贞
西汉西域都护骑都尉光禄大夫段会宗
东汉司隶校尉太中大夫段颎
北魏朔州刺史段严
北魏平东将军段基
北魏定秦二州刺史段荣
北齐大宰左丞相段韶
隋吏部尚书东京留守段达
隋郑州刺史段嗣元
隋右卫将军段嗣道
唐殷州刺史段玮
唐右武将军段怀节
唐尚书左丞段平仲
唐太尉段秀实
北凉开国君主段业(?—401年),京兆人,汉人,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建立者。原是后凉天王吕光部将杜进僚属,从征西域,后任建康太守。后凉龙飞二年,沮渠男成叛后凉,段业被推为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改元神玺,以沮渠男成为辅国将军、男成的堂弟沮渠蒙逊为张掖太守。神玺三年,称凉王,改元天玺。
段业本来只是一个儒家长者,因缘际会被推上王位,其实本人并没有权谋,无法约束下属,只信任卜卦、巫术。而一直以来,段业对于沮渠蒙逊的勇略就颇为忌惮,蒙逊也有除掉段业之意。天玺三年,蒙逊诬男成谋反,段业斩男成,蒙逊以此为借口攻击段业,段业兵败被杀,蒙逊继立为北凉君主。
虽然段业的北凉与武威相当近,但是其本身为京兆人。他与武威段氏究竟有无血缘关系?由于历史对此记载太少,我们不得而知。
查阅《汉书》《后汉书》《晋书》《魏书》《北齐书》《北史》《旧唐书》《新唐书》《四库全书》等,有下表:
第二部分、武威段氏系
图例:
下划线代表此人在本文稍后部分,有详细的世系分图
红色代表此人为凉国王
段贞—(玄孙)关内侯段会宗—(从曾孙)新丰县侯颎—(颎七世孙)信
段信┬严 ?天玺帝凉王段业
│
├基—达——————玮—————┬怀节——成象———平仲
│ │
│ └秀实
│
└连—武威昭景王荣┬平原忠武王韶┬平原王懿┬嗣元———崇谦
│ │ │
│ │ ├嗣道———崇简┬橙
│ │ │ │
│ │ │ ├协
│ │ │ │
│ │ │ └怡
│ │ │
│ │ └平原王宝鼎
│ │
│ ├济北王深
│ │
│ ├德举
│ │
│ ├德衡
│ │
│ └德堪
│
├霸城县侯孝言
│
└洛县男宁安
精华0 积分7660 金钱0 论坛币 花卷0 个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243 小时 查看详细资料
TOP
tankaihong
版主
UID83920 帖子5628 积分7660 包子69 个 注册时间2006-7-17 最后登录2008-8-21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5-17 20:08 只看该作者
白古通[明]《玄峰年运志》
段氏之先,武威郡白人也。
有名俭魏者,佐阁逻风有功,六传至思平而有国。
冯苏[清]《滇考·段氏大理始末》
段氏之先为武威郡人,唐天宝末,段俭魏佐蒙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官。六传生思平。思平生有异兆,及长,智量不凡,仕为通海节度使。杨干贞篡位,思平图雪国愤,深自韬晦,干贞忌之。思平虑不免,卜于秀山神祠。往巴甸就其舅爨判(姓名)自匿。干贞索捕甚急,思平与(郑)买嗣旧臣高氏眶,高方为善巨守,有志兴复,密遣人招思平。思平与其弟思良、军师董伽罗走就之。追者在后,昼夜兼行至“药师寺”避入,计必死,顷之,追者去,出视则门封蛛网矣。至品甸波大村,得奇戟。又叶镜湖有妖物,夜出食人,行旅不敢进。思平持戟暮至,见水际隐隐有光如匹练,逼视之,一马伏不动,收得之,乃神骥也,日行数百里,追者莫能逮。行山谷中,馁甚,摘野桃剖食之,核肤有文,曰“青昔”。思平怪之,以语董伽罗。对曰:“‘青’乃十二月,‘昔’乃二十一日。今乃杨氏政乱,吾当是日举义乎”遂至善巨,与高氏谋,高氏曰:“东方诸部,聚之可得胜兵数万人,动以大义,罔不济矣。”遂往借兵,东方黑爨、松爨三十七部皆助之。会于石城,众十余万,鼓行而西,所向无敌,师至河尾,是夕,思平梦人斩其首,又梦玉瓶耳缺,又梦镜破,惧不敢进,董伽罗曰:“三梦皆吉,进也。公为丈夫,‘夫’去首为‘天’,天子兆也。玉瓶去耳为‘王’,王者兆也。镜中有影,如人有敌,镜破则无影,无影则无敌。三梦皆吉,进也。”思平乃决,明旦,引兵欲渡,莫知所从,见江尾一妇被璎而浣者,指曰:“人从我江尾,马从三沙矣, 尔国名‘大理’。”从之,得济。遂以后晋天福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入关。杨干贞战不胜,率妻子走永昌,欲入缅国,以图恢复。思平追至万箭树,自缢死,亲属皆俘。思平自立,改国号“大理”,都阳苴咩城,改元“文德”,逐杨氏邪臣,除苛令。以董伽罗为相国,封高氏为兵侯,分治成纪、巨桥等地。封爨判为巴甸侯。祠秀山神,加思三十七部,于是远近归心。
张澍[清]《姓氏寻源》
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云南刺史,本出武威。
《云南通志》
段思平者,其先武威姑藏人,汉太尉段颖之后,云南段氏由姑藏而来。
云南墨江《段氏七修家谱》序
族之有谱,凡以教亲睦,察远近,别真伪,备遗忘也。每世必修,一节之长必录,一行之善必书。谱之为义大矣哉!稽滇志所载,蒙诏僭制,不知汉大。段氏虽相沿割据,然求经籍,受册封,颇知礼义。有宋徽宗政和七年段公正严,遣使入贡,诏封为大理国王。迄今大理、剑川,段氏子孙繁衍,其兴衰源委,必有谱牒可稽。但两地遥隔,无从咨询,姑以俟后人之详察耳。我高祖龙生公,移居他郎(即墨江),因屡遭兵火,家乘无传。祖本珍公,所为深长太息也。祖自幼乐施好善不倦,而家贫无资,遂以簿书糊口,及顶吏进京,考职候补经历,旋以年耄,累征不就。吾父光裕公,性至孝,祖母陈氏病,割股救焉。历事继祖母三人,不异所生,其事吾祖也。每岁终以十金寿。左右就养无方,务得其欢心而后已。雍正壬子,夷逆之变,奉上宪委,往定南里招安,不避艰险,辛苦备尝,为所全活者万余家。平定后,经营家政,光大门庭,俾浩兄弟文成武就,入校庠而食廪禄,列铨选而贡朝廷。皆其积善成德栉风沐雨之遗也。故列世谱详注于后,而昭穆井然。公议十字派附录于此(明其思为以宗守芳尚之),他日子孙览谱,睹昭穆井然,遵派而论,不失式相好、勿相尤,笃一本之亲,广九族之爱,继往开来,于以拔巍科,掇高第,又其僭德之光,久而自发者乎。失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我祖宗代有盛德,宜享其隆。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孙。此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而无疑者。但须贵而能下,富而好仁。仲叔季弟分多润寡,不以途人待之。斯不负段氏忠厚传家之遗愿,而有以答吾祖宗之灵于在天矣。
嘉庆二十年乙亥长至日手重修后裔明浩沐
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 (737—1053年)。白蛮就是白族,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特别是大理王朝被蒙古人忽必烈灭亡之后,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带,多为段姓。这就是云南段氏的来历。
大理国第一世皇帝,名段思平,其子段思英,孙子段思聪等等,父子名字中都为“思”字。这并不是“段思”氏,而是北方鲜卑族姓名中的习俗。由此,有些学者以此证实:大理段氏来源于甘肃武威的说法是正确的。 因为,甘肃武威在公元前后一两百年,确有这样的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段氏先祖久居于此,所以也有这样的习惯,同样段干木的一些后代,也受这种习俗的影响。中原汉人的学者,搞不清这种关系,以为是“段干氏”。所以把段氏分成了段干氏和段氏,实际上都是段氏,只是说,有些段氏迁居在西北方,慢慢地受此习俗的影响。从历史资料上看,那时段氏实际向西迁移。
最先到达云南的是魏之段延,数传北周之段永,再数传唐之段俭魏。而始祖段延是武威人。
也有人认为,大理段氏先祖,虽然来自武威,但是不是武威汉族,而是鲜卑段氏,先迁武威,然后徙云南。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段氏的取名:
父子以重名制为主,连名制为辅,绝异于汉族的避讳。这些是北方鲜卑族的习俗。
1重名制:姓名三个字,第二个字祖,父,子,都一样。比如“段正淳,段正严,段正兴”,“段素顺,段素英,段素廉”
2连名制:父亲姓名最后一个字是儿子姓名第二个字。比如“段思廉,段廉义”
来看看这接连五个皇帝“段智兴,段智廉,段智祥,段祥兴,段兴智”,前三个是重名,后三个是连名,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是倒名。如果是汉族,一个朝代接连五个皇帝的名字,是绝对不允许如此重复的。
国号“大理”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段思平生于喜州,喜州即大厘城,将“厘”字改为了“理”字,“大理”,即是“大治”。“大”字就如同先前的“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无二。
第二、与南诏后期曾用过的“大礼”有承袭关系。
“南诏酋龙立,遂僭称皇帝,建元建极,自号大礼国。”《新唐书·南诏传》
“大理国与唐史礼、理字异。”范成大[南宋]《桂海虞衡志》
“至异牟寻又迁于喜郡史城,又徙居羊苴咩城,即今府治,改号大礼国。”《元史·地理志》
大理政权被蒙古灭后,大理段氏,却没有从此结束,他们继续世代担任元朝的大理总管,又经过了一百三十年的岁月。直到元朝灭亡后,仍然效忠前元,抗拒明人的统一。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入滇,段氏末代总管段世抵抗到了最后。
对照《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读者又知道他们多少事迹呢?
庙号 帝号/谥好 皇帝名 在位时间 年号(选最主要一个)
太祖 神圣文武帝 段思平 937-944 文德
文经帝 段思英 944-945 文经
圣慈文武帝 段思良 945-951 至治
至道广慈帝 段思聪 951-968 明德
应道帝 段素顺 968-985 明正
昭明帝 段素英 985-1009 广明
宣肃帝 段素廉 1009-1022 明启
秉义帝 段素隆 1022-1026 明通
圣德帝 段素真 1026-1041 正始
天明帝 段素兴 1041-1044 天明
兴宗 孝德帝 段思廉 1044-1076 保安
上德帝 段廉义 1076-1080 上德
广安帝 杨义贞 1080-1081 德安
上明帝 段寿辉 1081 上明
保定帝 段正明 1081-1094 保定
大中帝 高升泰 1094-1096 上治
中宗 文安帝 段正淳 1096-1108 天授
宪宗 宣仁帝 段正严 1108-1147 日新
景宗 正康帝 段正兴 1148-1172 永贞
宣宗 功极帝 段智兴 1172-1200 元亨
享天帝 段智廉 1200-1205 凤历
神宗 天开帝 段智祥 1205-1238 天开
孝义帝 段祥兴 1238-1251 道隆
天定贤王 段兴智 1251-1254 天定
第三部分、大理段氏系
图例:
红色代表大理国皇帝
蓝色代表先当皇帝后出家为僧
绿色代表元朝的大理总管
段保隆
┣━━━━━━━━━━━━━━━━━━━━━━━━━━━━┓
段思平 段思良
│ ┣━━━━━━━━━━━━┓
段思英 段思聪 段子标
│ │
段 段素顺
│ │
段 段素英
│ ┣━━━━┓
段智恩 段素廉 段
│ ┣━━━━┓
段思廉 段素隆 段
┣━━━┳━━━┓ │
段廉义 段 段 段素真
│ ┣━━━┓ │
段寿辉 段正明 段正淳 段
│ │
段正严 段素兴
│
段正兴
│
段智兴
┣━━━┓
段智廉 段智祥
┣━━━━━━━━━━━━━━━┓
段祥兴 段福就
┣━━━┳━━━━━━━━┓
段兴智 段实 段忠
┣━━━━━┓
段庆 段正
│
段隆
┣━━━┳━━━┳━━━┳━━━━━━━━┓
段俊 段义 段光 段功 段真
┣━━━━━┓
段宝 段世
│
段明
┣━━━┓
段苴仁 段苴义
注:
1段思平:南诏开国功臣段俭魏之后。任通海节度使。同年联合滇东三十七蛮部,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封开国功臣董伽罗为清平官、高方为岳侯。“思平,蒙清平官忠国六世孙,布燮保隆之子。”《云南志略》
2段思英:在位一年,就被段思平之弟段思良伙同相国董迦罗废除,在大理崇圣寺出家为僧,成为大理首位出家的皇帝。而崇圣寺,就是《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从此成为大理皇家寺院。段思良自立为帝。“思英性暴戾,居丧*戏无度,多变易文德年制度。”《滇史》
3段思良:段思平弟,本是开国功臣。段思平死后不久,逼侄逊位。从此,大理帝位继承在思平、思良两支系间更替。其实他们兄弟俩,与北宋开国时期惊人的相似!“思平一子思英不肖,心欲废之,左右诸臣谏阻。及将死,谓弟思良曰:吾子非承大业,尔宜善继吾绪。思良泣受命。”《滇史》
4段思聪:段思良子。在位期间,高氏成为宰相家族。
5段素隆:段素廉侄。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6段素真:段素隆侄。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7段素兴:段素真孙。“素兴在位,荒*日甚”,被相国高氏废掉。
8段思廉:段思平曾孙段智恩之子,颇有人望,是时,高氏为相国,遂与诸大臣废素兴而立思廉。帝位转回段思平子孙一系,如同南宋高宗以后帝位又还给了太祖子孙。高氏以此拥立之功,日盛,封高智升为鄯阐侯。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9段廉义:段思廉子。熙宁八年,被杨义贞所杀。《天龙八部》中段延庆就是他的太子。但是历史上并无段延庆其人。
10杨义贞:杨允贤子。1063年,杨允贤叛乱,高智升出兵灭之。1080年,杨义贞再度发动政变,杀国君段廉义而自立,改元德安,号“广安皇帝”。后被高升泰所杀。
11段寿辉:段廉义侄。高智升子高升泰带兵讨逆,诛杨义贞,拥立段寿辉。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12段正明:段寿辉堂弟。“性谨恪尚俭素”,1094年被被高升泰废黜,出家为僧。大理国结束。《天龙八部》中的保定帝段正明本尘大师就是他。但是他并不如小说中写的那样圣明,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13高升泰:大理相国。高氏世代为大理相国,权倾朝野。1094年,高升泰废黜段正明,建立“大中”国。改元上治。在位二年后病重,因段氏集团还有相当的实力,遗嘱其子高泰明还位于段氏。《天龙八部》中的鄯阐侯高升泰就是他。但是他并不如小说中写的那样是个贤臣,而是一个权臣。“正明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群臣请立鄯阐侯高升泰为君。”《滇史》
14段正淳:段正明弟。1096年,高升泰死后,高泰明遵照遗嘱,将王位还给段氏,拥立段正淳即位,仍号“大理”,自己为相。史称后理。但是在后理,宰相高家一直把揽朝政,皇帝基本无实权。《天龙八部》中的镇南王段正淳就是他。他并非小说中那样只是个王爷,而是当上了皇帝。他也并非只知寻花问柳,而是努力“中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错的名声。晚年禅位为僧,也并非小说中不得善终。
15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段正淳子。受北宋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晚年出家避位为僧。他就是《天龙八部》中著名的段誉。他勤理政事,爱民用贤,是一个好皇帝。不过最后因为几个儿子争夺帝位,弄得心烦,也出家了——貌似花痴不应该出家的。“正严即励精图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万一,盖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回狂障决不可得矣。”《滇云历年传》
16段正兴:又名“段易长”,段正严子。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17段智兴:段正兴子。他就是《射雕英雄传》中著名的南帝段智兴一灯大师。不过历史上,此人并没有出家。并且一点都不圣明,大修佛寺,建了60寺院,小国哪能如此折腾?因此国力衰落。“智兴奉佛,建兴宝寺,君相皆笃信佛教,延僧入内,朝夕焚咒,不理国事。”《滇史》
18段智祥:段智廉弟。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19段兴智:段祥兴子。末代皇帝,后又当任了7年蒙古大理总管。
20段实:又叫段信苴日。段兴智弟。蒙古大理第二位总管。中统二年,段实入朝忽必烈。“袭总管,赐虎符,领大理、威楚、鄯阐、统矢、会川、建昌、腾越等城,自万户以下皆受节制。”《滇史》
21段功:著名的爱情故事“孔雀胆”男主角。因抗击红巾军有功,被梁王许予爱女阿盖郡主。梁王后来又对其起疑,想让阿盖郡主用孔雀胆杀死自己丈夫。阿盖郡主反而告诉了他,并要和他一起逃走,双宿双飞。段功不相信岳父会杀自己,拒绝妻子好意。第二天就被梁王杀死。阿盖郡主绝食殉情。
22段世:段明叔。第十三任,也是最后一任大理总官。“段氏世土,至此而绝”。
23 段苴仁、段苴义兄弟:明朝平定云南后,朱元璋赐名段苴仁为“归仁”,官居雁门卫镇抚;赐名段苴义为“归义”,官居武昌卫镇抚。
杨氏字辈排行如下:
近代杨贵德等在桐梓县娄山关镇虎峰山杨价崇德庙开会讨论百字谱:
弘农俊杰英、荣华泽祥祯、文武科举锦、福禄宁康兴、太师忠书令、唐宋才嘉兵、汉隋相尉权、崇德怀仁君、兰桂照辉映、侯州尽雄伟、盛海波涛涌、觉理冲凌云、启后继乾坤、慎思贵富民、树以成良言、勋著永绵传、严洁孝顺模、喜庆辅龙腾、昌发山西籍、源远承家业。
后修改为:三知承俊杰、荣华泽祥祯、汉隋相尉才、盛德怀仁君、文武科举锦、唐宋建奇勋、太师奉旨令、侯州忆雄英、沧海波涛涌、虎跃起龙腾、满门忠烈鼎、丰功壮凌云、慎思传清白、后裔靖康宁、兰桂照辉映、福禄显家声、昭著千秋范、源远伟业兴、廉洁行孝顺、继发晋乾坤。
高密张鲁杨氏(德智堂)行辈为:
肇立崇德士,维世培振怀。朝廷建大作,官宪鸿恩开。峻峰日月明,文武斌聚斋。齐家兴兆业,安邦瑞祥来。昌国盛荣宇,福佑恒东海。常毅千彦生,永念仁和爱。秉承圣贤志,华章颂万代。金玉良言润,泽惠启学才。
汉代刘歆在《七略》中提到与他同时的杨雄有《家牒》,而一些古代地方志中摘引的《家牒》片断涉及杨雄身后世。《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提到数十种南朝士族家谱,其中有《杨氏谱》。《隋书经籍志·谱系类》录有:
《杨氏血脉谱》2卷,《杨氏家谱状并墓记》1卷,《杨氏支分谱》1卷,《杨氏谱》1卷。此外,古籍中还提到北齐有佚名的《杨愔家传》。以杨姓和王姓等为多,南北朝时的杨姓大族,已有编撰家谱之风。
扩展资料:
海外杨姓
杨姓向海外比较大范围的移民,是在元末以后,尤其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这是中国南部特别是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的杨姓人士向海外迁移的发轫时期。主要是为了避免天灾人祸而向海外谋生的。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在鸦片战争以后直到 20世纪初叶,或因政治避难,或为追求西方科技,或为寻找革命真理,杨姓人士迁居的主要地区则面向西方欧美一带,这也是杨姓人士飘洋过海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杨姓家谱
重庆合川:永秉必朝廷兴仁可以德世代有贤良忠正刚常泽源本至圭锡涵良佑成均汉校宣台伯海堂照笔明
重庆开县:永正传朝国家和万事兴忠厚成名远诗书裕后昆祖德根基长丕振百年春世代起流芳文运才学亨堂前攀丹桂林中玉树荫:
重庆巫山:志道世荣怀锡德永发祥敬守国庭献登崇孝友良进修全大美敏学焕文章立念思先泽继承正启芳
重庆大足:再政通光国恩卿中良相传登大顺
湖北沔阳:元伯光天日月星辰宗之源远世代克成
湖南龙山:廷进再政通光昌盛道宏元才仁上大朝国定常公枝开荣芳友万世永兴宗
湖南湘乡:尧政应洪日名士百代昌容让传国美忠良永远彰
四川达州:楚其士本正文天如可用才长宜从新知时成先以安全多加仁
四川广安:文元朝显达人承先绪善述绍嘉声曾荣昭督庆百代著芳明
四川巴中:林朝怀秀贤体忠大友维正其时长发祥世永昌修德泽征宗帮卫祖宗显民洋
安徽安庆:中浮鼎振大有咸林益千风遇礼代同仁
江苏六合:田德常林玉昌保贵如金
辽宁抚顺:万金法庆常树立永吉祥兴家助为本盛世久安康
陕西安康:世远嗣番发祥汉佑富本培元钟灵毓秀
广东汕尾:梅宏石耆纯绍世耀维与源天宜继畴本允捷位永其明德克开宗道占来初为可贵必广聚居肇毓培立礼宅仁作嘉瑞垂守有成量益大济美集祥长锡萃
贵州毕节:银孟洪灿曾居家永时春正大光明远万代世泽长
山东临沂:传家惟效友继世尚公平一本常敦序同宗保令名法权自先启守之在心中敬绍兴绪远复立鸿文通
广东凤湖:淑骘允宗庆,英天以志必,元仲祺肇昌,鸿基乃益辟,贤良善克承,勋业渐盈积,俊杰列朝邦,芳声昭世德。
杨六郎:
扩展资料:
主要来源:
1、杨侯苗裔说。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杨出自姬姓,晋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称杨侯,其子孙以国为姓。
2、女吉姓杨国说。此说不见于传世文献,而见诸出土文物(据李学勤《中华姓氏谱》),女吉姓杨据说要早于姬姓杨。
3、羊舌后嗣说。姬姓杨国灭于晋,杨地成为晋大夫羊舌氏的食邑,这样杨也成为羊舌氏的姓;另说羊舌氏为杨侯伯侨之子,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4、杨孙孑遗说。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有大夫名杨孙,因失职而奔于宋,其后裔孙姓杨。
5、出自赐姓或他族他姓改杨姓而来。如三国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部分人姓杨;鲜卑莫胡卢氏被北魏孝文帝改杨姓,福建宁化有林姓迁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另据《北史》记载,杨义臣本姓尉迟氏。
-杨氏家谱
杨家家谱字辈排行:
近代杨贵德等在桐梓县娄山关镇虎峰山杨价崇德庙开会讨论百字谱:
初定:“弘农俊杰英荣华泽祥祯文武科举锦福禄宁康兴太师忠书令唐宋才嘉兵汉隋相尉权崇德怀仁君兰桂照辉映侯州尽雄伟盛海波涛涌觉理冲凌云启后继乾坤慎思贵富民树以成良言勋著永绵传严洁孝顺模喜庆辅龙腾昌发山西籍源远承家业”。
后改:“三知承俊杰荣华泽祥祯汉隋相尉才盛德怀仁君文武科举锦唐宋建奇勋太师奉旨令侯州忆雄英沧海波涛涌虎跃起龙腾满门忠烈鼎丰功壮凌云慎思传清白后裔靖康宁兰桂照辉映福禄显家声昭著千秋范源远伟业兴廉洁行孝顺继发晋乾坤”。
民国十二年(1923年)杨姓重新立宗续谱字辈:登、成、永、宏、福、生、考、义、和、平十字排辈为序。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扩展资料:
杨(Yang)姓源出主要有:
源自姬姓:
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
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源自扬姓: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
源于改姓而来:主要由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
赐姓: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鲜卑族,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隋文帝因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收养:西晋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收养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为杨氏。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
避难:今浙江省诸暨市的概浦杨姓,为倪姓所改。倪盈第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流新州。当时,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倪顺长大,力学皆优,念外家杨姓之恩,改为杨姓。
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白族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唐朝时为白族第一大姓。
参考资料:
杨家辈分顺序是什么?
本文2023-10-20 10:18:1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7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