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孟氏辈分是-现,算来是孟子的第几代传人
孔、孟、颜、曾
四姓同字辈
明·朱元璋赐八个辈字:
“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
(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天启年间,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后续二十个字即: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
“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提示:“现”即“宪”字辈,第72代。
希 言 公 彦 承 弘(宏) 闻 贞 尚 胤(衍)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肈 彝 常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提示:为避皇帝庙讳,将“弘”字改为“宏”字;将“胤”字改为“衍”字。
元朝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孟子五十一代孙孟祗祖曾续修家谱。
泰定年间(公元1324年)五十二代孟惟恭将“孟氏宗支图”刻于碑上,藏于孔庙。
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五十七代孟元详细考证了孟氏历代世系,也刻石立于孟庙。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六十代孟承相曾续修族谱。
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六十二代孟闻钲组织孟氏族人共同捐资续修族谱,刊印后分发各户,以便于日后“认祖归宗”。
清朝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修编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族谱,分送族众。
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Z年)秋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重校《三迁志》。
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六十九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继峊主持续修族谱。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七十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广均主持续修了《孟子子世家谱》。
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七十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广均主持纂修《重纂三迁志》。
孟氏族谱规定,续谱之时要将旧谱缴入谱馆,一旦新谱修成,要将旧谱销毁,所以清朝以前的孟氏族谱已经没有了,如今传世的只有《道光谱》、《同治谱》两种木版木刻活字印本。
《道光谱》收录了孟宁、孟润、孟衍泰在前几次主持修谱时所写的旧序,孟继告为之作了新序。全谱共计六册、十四卷。
《同治谱》共计六册、十五卷,由孟广均作序,收录了五篇旧序,在内容与编排上,和《道光谱》大致相同,该谱是孟府内保存最为完备的孟氏族谱。
《三迁志》为志孟之书,书名取意于孟母三迁,既是孟氏族谱,又是地方志中的一种专志,以志为主,志牒相兼。创修《三迁志》的是明朝沂州道佥事、八苍溪人史鄂。
《三迁志》始修于明朝嘉靖年间,最后修于清朝光绪年间,主持纂修的大多是地方官吏及社会名流,前后共编修六次,多以三迁命名,如今能看到的只有雍正本和光绪本。
现存的有关孟氏宗传方面的碑刻有: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的碑刻,现立于孟庙东院启圣殿前东檐廊下。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由孟子四十八代孙、宣武将军、邹县令孟润作序。
《亚圣四十五世孙孟宁之墓》碑,刻孟氏世系图,立于孟母林内孟氏中兴祖孟宁墓前。元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立。
《先师亚圣邹国公续世系图》碑存于孟庙寝殿院内。元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所立。
《孟氏宗派图》碑存于孟庙寝殿院内。明顺二年(公元1331年)立。
《孟氏宗支之记》碑现存于孟庙启贤门下。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立。
《宗派之图》碑两块现分别存于孟庙承圣门北道东、乾隆御碑亭前。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立。
《孟氏大宗支派碑记》碑现存于孟府五代祠。清朝立。
《家谱》记载:孟晋文83代,孟来登88代。
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大家好,我是沉淀历史,对于历史上最长的家谱这个问题应该不好判断的,因为某些原因有很多的家族的族谱都被毁掉了,所以很多的家族都断了传承,很多人甚至连自己的字辈都忘记了,这在我看来是非常的可惜的。
从现有的公开的资料来看,
传承最长的家谱我想应该就是孔家了
,因为从孔子开始一直到现在已经繁衍了80多代了,而且自明朝以来,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可以说人家的家谱保存的比较完好。并且还通过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呢,05年的时候,孔子家谱被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家谱。至于到底是不是最长的,我们可不好轻易的下结论。
传承最长的家谱我想应该就是孔家了
就比如,我还查到一个家谱说是
比孔子的家谱还要早上160年,这个家谱就是柳下惠的后代的家谱《展氏族谱》
,是山东莱芜的柳下惠80世孙展光瑞先生和柳下惠后裔柳明瑞先生所提供。据说这个家谱从黄帝时期就开始续家谱了,这个我感觉只要是家谱应该都能从那个时候续起来吧。而这个展氏族谱从柳下惠之后开始就比孔子早160年了,可以说是非常的早了。大家在这里注意一下,柳下惠实际叫展获,柳下惠只是人家的外号而已。对了,坐怀不乱说的就是这个家伙,而且孟子还尊他为“和圣”,所以,想要知道最长的家谱可能有点难,因为并不是谁都想要把自己的家族给显摆出来。
比孔子的家谱还要早上160年,这个家谱就是柳下惠的后代的家谱《展氏族谱》
以上我就是我个人的看法了,对这方面的了解比较少,所以回答的也不多,各位有知道的可以留言讨论一下。
据《清稗类钞》记载,孔子嫡传子孙,不论世居曲阜,还是迁居外地,命名都按照同一字派,这种排行的办法,开始于元仁宗的时候,世袭衍圣公,孔子第五十四代孙孔思晦。他规定:凡是五十四代孙,都以“思”字为派,“思”下面为“克”字,“克”字下面,开始为“稀、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十派,再次为“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派。又次为“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派。依次类推,循环往复。比如,相声演员孟繁贵,他和孔繁森一个辈分,历史上有一个名叫孔祥熙的,比这低一辈。
因为孔子被称为圣人,而孟子被称为亚圣,所以孟家的辈分排列和孔家一样。同样的辈分排列的还有曾、颜两个姓氏,他们主要是因为曾子、颜回。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孟氏简介,他是孟氏家族最杰出的人物之一。孟氏家族起源于鲁桓公的儿子庆父。起初,庆父的子孙都叫孟孙氏,后来才开始简化成为孟姓。
从孟子开始,他的儿子孟仲子一直到他的之后二十代,都是一脉单传,一直到第二十一代孟观的时候,才生了两个儿子。而在此之后,从二十三开始,又是十代单传。一直到第三十三代,孟氏家族又开始出现了一个文豪,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孟浩然也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叫孟云卿和孟庭玢,孟云卿也生两个儿子,只可惜,这两个儿子都无后。
所以,孟庭玢的长子孟常谦成了孟家的嫡传后裔,也就是第三十六子孙。孟常谦生儿子,长子孟尊庆。孟尊庆也生了两个儿子,其后孟氏家族又开始了单传的历史。一直到第四十五代孟宁。
因为朝廷开始注重对孟子学说的尊崇,孟宁得到朝廷的赏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提高,让孟氏家族重新进入了复兴时期。所以孟氏家族又把孟宁成为“中兴祖”。而孟宁,已经是孟子第四十五代了。
所以,基本上从孟子开始,一直到孟宁,基本上都单传。从孟氏第五十代开始,孟氏家族开始意识到按辈分排行。但当时正处于元明战乱,所以孟氏后代开始四散流离。
明代朝廷对儒家的尊崇空前绝后,明朝皇帝开始优待孟子后代,所以按辈分取名字的规矩越来越严格。在有明一代,孟氏先后排了二十个字辈。到了清朝同治年间,又排了十个字辈。
到了民国时期,孟氏家族通过当时的北洋 的审批,又再次确立了二十个字辈。
孟子故乡
孟子,出生于公元前37年,于公元前89年去世,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出生于邹国,即今山东省邹城县。据说他是庆父的后裔,只不过他自小父亲早逝,和母亲仉氏相依为命。师从孔子的孙子子思,著有四书五经之一的《孟子》七篇。
邹城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素有“邹鲁圣地”和“孔孟之乡”的美誉。现今已经是山东省的县级市之一,由济宁市管理。位于山东南部,和孔子的故乡“曲阜”很近。
孟子故居在曲阜城南约13公里的地方,那里是中国的著名思想家孟子的出生地。在当地,每年都有村民会自行前来祭祀孟子,仪式规模相当重大。现在我们见到的是孟子故里,是在元代和明代修复过的。现在现存的遗迹有孟子故里坊、孟子故宅、孟母泉、孟母井和孟母池等。这些遗迹已经称为了山东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孟子故宅先仅存一座正殿,约有5米高,11米长,纵深7米。在殿前,有一口池,便是孟母池。
有意思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起源地就在这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孟子故宅的附近有坟墓。当年孟母见到孟子在坟墓附近学着别人的样子叩拜,便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儿子的成长,于是又迁到了市集上孟氏简介,最后又迁到了学宫附近,最终把孟子教育称为一代大思想家。
排序如下:
孟姓的字辈排列是从孟子的第56代孙孟希文开始,共有50个字辈,可以排到第105代。孟姓的字辈排列如下:希、言、公、彦、承、宏、闻、贞、 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些字辈是由明朝、清朝和民国时期的皇帝或政府赐给孟氏后裔的,为了表示对孟子的尊崇和儒家思想的推崇。孟氏族人要严格遵守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谱,只作“外孟”处理。孟氏的堂号是“三迁堂”,取自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姓现在排的辈分是从孟轲算起的第56代排起,有50个字辈,可排到第105代。
孟子的学说在北宋之时猜得到朝廷的认可,有了官方的祭祀活动。以孟轲为第一代,从孟氏的第二代到第四十四代公济,大多数人只有其名而没有详尽的事迹记载。1037年,孟公济之子孟宁被朝廷任命主持孟子祭祀,孟宁主持修订了孟氏族谱,此后孟氏后裔脉络清晰。
从第五十代起,孟氏开始有意识地行辈分。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辈分是:“德、祖、惟、之、思、克。”但因战乱,辈分并没有被严格地执行使用。
明朝,朱元璋为了表示对孔孟的尊崇,特赐十个字,作为孔孟后裔的辈分使用,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从此,孔孟家族开始严格排序辈分。崇祯年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报请皇帝,又立十字十辈,“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清同治年间,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经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辈,“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清代,为了避雍正帝胤禛的“胤”字和乾隆帝弘历的“弘”字,将“弘”改为了“宏”,将“胤”改为了“衍”。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咨请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内务部核准,备案续立了二十字二十辈,“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并登报广为告知。
从孟子算起,孟氏的字辈可以排到第105代,如果以20年为一代,从明朝算起,50个字辈可以排1000年,可以拍到24世纪后半叶。也就是说得300多年后,才会出现“昌”字辈的孟氏子孙。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所赐字辈只是明确给孔孟家族使用,但是后来,颜曾二姓也和孔孟一样使用统一的字辈排辈分,这是为何呢?原来基于儒学的继承、传播发展来说,颜回和曾参二人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只是英年早逝,三十二岁就去世了,孔子哀叹道:“噫!天丧予!天丧予!”后世对颜回也尊崇有加,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而曾参则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老师,子思又是孟子的老师,曾子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后世尊崇他为宗圣。
在宋代,孔子庙中有颜回、曾参、子思、孟子四位配享,祀以太牢。元代,朝廷封颜回为复圣公,曾参为宗圣公,子思为述圣公,孟子为亚圣公。而以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称为儒家四圣,视同一家,因此四氏就按照统一的字辈排辈分了。
我的孟氏辈分是-现,算来是孟子的第几代传人
本文2023-10-20 09:18: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7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