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故里是哪里?惠民还是广饶?
孙子是齐国乐安人,这是史书记载的,关键在乐安是今天山东哪个城市
普遍认可的资料如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580384htmlsi=5&wtp=wk
孙武,齐国乐安即今广饶县人,历史上只此一种说法。从宋代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到清代孙星衍《孙子兵法序》、《魏吏部尚书孙邕传》、《阳湖孙氏谱记序》等史书记载甚明。新发现的唐代《贞观氏族志》以及孙处约、孙起、孙壬林等墓志碑铭,进一步证实了史书所载先秦齐国乐安县邑与世居东汉青州乐安郡(孙氏郡姓出处)“与齐同姓”的孙武后裔为同一地面上的孙氏望族。经历史学家考证,这一望族所居住的同一地面正是今广饶县。民国七年(1918年)所撰修的青州《乐安县志》和二十五年(1936年)《续修广饶县志》上亦均载孙武为邑人。
为了彻底弄清楚孙武的里籍问题,为后世负责,1990年冬,广饶县成立了孙武故里考证领导小组,抽调有关史志人员参加,并邀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周维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教授骆承烈和淄博市的文博专家等10多名史地专家、教授,共同进行孙武故里考证并实地勘察了古乐安的地理位置。
通过考证和新发现的史料,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先秦齐国乐安地面主体在今广饶县;古济水、时水故道主流区域在广饶县并由此入海;乐安故城在广饶县城北近30里之草桥村;与齐国乐安邑为同一地面的东汉至隋代的青州乐安郡(孙氏郡姓出处)治所亦在广饶县。故孙武故里乐安在广饶县信而有据。
1991年1月27日至30日,广饶县组织召开“孙武故里研讨会”,揭开了孙武故里齐乐安主体地面在广饶县的千古之谜。4月21日至24日,广饶县召开“先秦齐国乐安地面考察论证会”,论定:“先秦齐国乐安地面主体在今广饶县境”,并初步认定齐乐安故城即今“草桥遗址”,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孙武故里的考证工作。5月11日至16日,广饶县召开“齐乐安故城遗址考古钻探调查论证会”,再次论定:草桥遗址即为春秋齐国乐安故城遗址。齐乐安故城的确认,使孙武故里的考证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92年6月6日至9日,广饶县召开“孙子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杨向奎、张政烺、任继愈、周维衍、唐嘉弘、骆承烈等150余位专家学者从历史学、历史地理学、文献学、考古学和方志学等诸多领域分析论证,在对“孙武故里齐乐安即今广饶县”取得共识的同时,一致否定了孙武故里在其它地方的种种无据之说。
1992年3月31日至4月3日,广饶县与山东古国史学会联合召开“海峡两岸孙子与齐文化讨论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河南、山东、台湾、香港等省市和地区的专家学者130多人参加会议。著名史学家王玉哲、黄盛璋、周维衍、田昌五、赵海成、安作璋、刘敦愿、骆承烈、洪家义等都在大会上作学术性发言。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董凤基发来贺电,向大会表示祝贺。中国先秦史学会、山东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及全国著名史学家杨向奎、张政烺、任继愈、李学勤、胡厚宣、张岱年、台湾著名学者陈鼓应等也发来贺电或贺信。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书稿3部。同时收到聂荣臻元帅、杨得志、杨成武、王任重、洪学智、迟浩田、李德生等老将军为孙武故里广饶县和中国孙子与齐文化研究会的题词10多幅,取得了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孙武故里在今广饶县”的考证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传说元末朱元璋乞讨的时候来到山东,受尽了刁难,所以他特别憎恨山东人。于是后来在反元的战争中命徐达等大杀山东人,以至于明朝初年山东土地大片荒芜不得不从外地迁来大批移民。这些移民也都是被强迫迁来。咱们惠民人大部分就是从河北枣强迁来的。
孙武是广饶的。
孙武,齐国乐安人,历史上只此一种说法。从宋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到清代孙星衍《孙子兵法序》等史书记载甚明。
新发现的唐代《贞观氏族志》以及孙处约、孙起、孙壬林等墓志碑铭,进一步证实了史书所载先秦齐国乐安县邑与世居东汉青州乐安郡(孙氏郡姓出处)“与齐同姓”的孙武后裔为同一地面上的孙氏望族。经历史学家考证,这一望族所居住的同一地面正是今广饶县。
民国七年(1918年)所撰修的青州《乐安县志》和二十五年(1936年)《续修广饶县志》上亦均载孙武为邑人。
通过考证和新发现的史料,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先秦齐国乐安地面主体在今广饶县,孙武故里乐安在广饶县信而有据。以弘扬孙子思想为主题的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节每年在孙子故里广饶县举办。
主要著作:
孙武一生的著作,主要是兵法十三篇,号为《孙子兵法》,共计五千余字。除此之外,孙武还有一些论兵法的著作。不过由于它们游离于十三篇之外,所以后来大多失传了。
《孙子兵法》阐述了战争中制胜敌人的规律,军队应该怎样组织和建设,作战时必须遵循的战略原则,临阵击敌的战术技巧,一些特殊的战斗方法,以及军队的后勤工作等,《孙子兵法》短短的13篇5000字,体现了孙武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孙武
(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
编辑
同义词 孙子(中国古代军事家)一般指孙武(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1]
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2]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3]
人物关系
纠错
本 名
孙武
别 称
孙子、孙武子、兵圣
字 号
长卿
所处时代
春秋齐国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齐国乐安
出生时间
约公元前545年
去世时间
约公元前470年
主要作品
《孙子兵法》
主要成就
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显名诸侯;著《孙子兵法》,成为兵家之祖
学 派
兵家
追 尊
沪渎侯(北宋)
目录
1 人物生平
▪ 卫国贵族
▪ 军旅生涯
▪ 飘然高隐
2 军事成就
3 历史评价
4 死因之谜
5 主要著作
6 墓地
7 轶事
▪ 训女兵
▪ 传家酒
8 后世纪念
▪ 孙子兵法城
▪ 孙子故园
▪ 武圣园
▪ 孙武子亭
▪ 孙子故里森林公园
▪ 孙武祠
人物生平
编辑
卫国贵族
卫公子惠孙之后,以字为氏。卫有陶叔,为司徒,后有:陶叔氏、司徒氏。武公生季衅,采于宁为宁氏。孙权启吴,而四世亡于晋,又有厉氏(孙皓以秀奔魏改姓厉)。《唐幽州内衙副将、中散大夫、试殿中监乐安郡孙府君神道碑》《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与《唐故司成孙公墓志铭》等碑文,称孙武源出卫国姬姓孙乙。
军旅生涯
前512年(吴王阖闾三年),与伍员商议,准备向西进兵。这时,伍员“七荐孙子”,使得阖闾同意了接见孙武。在隐居时,孙武已经写成《孙子兵法》。他带着自己所著的兵法来见吴王,阖闾暗自赞叹。吴王任命孙武为吴将,并常常与孙武探讨各种各样的军事及政治问题,都能获得满意的答案。
到前508年(吴王阖闾七年),吴国采用孙子“伐交”的战略,策动桐国,使其叛楚。然后,又使舒鸠氏欺骗楚人说:“楚若以师临吴,吴畏楚之威势,可代楚伐桐。”十月,吴军乘楚人不备击败楚师于豫章;接着又攻克巢,活捉楚守巢大夫公子繁。
到前506年(吴王阖闾九年),吴军采取孙子”因粮于敌”的策略,吃了楚人的食物而继续追赶。最后在孙武、伍员的直接指挥下,经过五次大战,只用了十几天工夫,就攻入了楚都郢。[1]
阖庐去世后,由夫差继位,他立志要报仇雪恨。孙武、伍员等大臣继续辅佐夫差,努力积蓄钱粮,充实府库,制造武器,扩充军队,经过三年,吴的国力得到恢复。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进攻吴国。吴军由伍员、孙武策划,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点上火把,向越军袭击,越军很快大败。接连吃了几次败仗后,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1]
飘然高隐
在孙武的晚年,他的至交好友伍员被夫差杀死。伍员被杀时,孙武已经五十多岁,他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伍员被杀后不久,孙武可能也因忧国忧民和郁郁不得志而谢世了,他的卒年当在公元前480年左右。从退隐到寿终,孙武一直没有离开吴国,死后则葬于吴都郊外。[1]
也有史书记载说他是被杀而死,可能是因与伍员一起进谏,激怒了夫差而惨遭杀害,或者是由于作为伍员的好友,被夫差迁怒而被杀害。[1]
军事成就
编辑
孙武被吴王任命为大将后,不但为励精图治的吴王治军讲武,勾画富国强兵的蓝图,而且为吴国的兼并战争立下了卓越的战功。 从周敬王八年(前512年)被吴王任命为大将,到周敬王三十八年,孙武在吴国活动了30年,为吴国的强盛和称霸中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4]
孙武著有中国最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孙武的一些军事观点和治军思想,为后世的军事家传诵和应用,它是我国军事史上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孙武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孙武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5]
正是因为孙武在军事科学这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和总结出了异常丰富、多方面的哲学道理,确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与孔子、老子的并列地位,被并称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明亮的星体。孙武的军事理论并非没有缺点、错误的东西,但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兵法著作,也以其卓越的见识深深影响了后世,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广泛推崇。[5]
历史评价
编辑
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等。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北宋朝廷追尊孙武为“沪渎侯”。[6] 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孙武。
孙武和他的军事思想享誉古今、蜚声中外,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在世界军事史上亦有着极高的地位。
《尉缭子》:“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7]
《史记》:“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8]
《汉书·刑法志》:“孙武、阖庐,世之善用兵者也。知或学其法者,战必胜;不晓什伯之陈,不知击刺之术者,强使之军,军覆师败,无其法也。”
《孙子十家注》:“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7]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吾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战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以自守者,下也。以是较量,孙武著书,三等皆具焉。”[7]
《樊川文集》:“其孙子所著十三篇,自武死后凡千岁,将兵者有成者、有败者,勘其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一相抵当,犹印圈模刻,一不差跌。”
《三苏策论 孙武论》:“古之言兵者,无出于孙子矣。利害之相权,奇正之相生,战守攻围之法,盖以百数,虽欲加之而不知所以加之矣。”[7]
《明实录》:“以朕观之,武之书杂出于古之权书,特未纯耳。其曰‘不仁之至’、‘非胜之主’,此说极是。盖武之书必有所授,而武之术则不能尽如其书也。”[7]
戚继光:“愚尝读孙武书,叹曰:兵法其武库乎!用兵其取诸库之器乎!兵法其药肆乎!用兵其取诸肆之材乎!数年间余承乏浙东,乃知孙武之法,纲领精微莫加矣。第于下手详细节目,无一及焉,犹禅者上乘之教也。”[7]
尉缭子:“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4]韩非:“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披甲者少也。”[4]白圭:“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4]司马迁:“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5]“ 非兵不强,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桀、纣、二世以崩,可不慎欤!《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能绍而明之,切近世,极人变。”[4]班固:“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雄杰之士因势辅时,作为权诈以相倾覆,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禽敌立胜,垂著篇籍。当此之时,合纵连衡,转相攻伐,代为雌雄。齐愍以技击强,魏惠以武卒奋,秦昭以锐士胜。世方争于功利,而驰说者以孙、吴为宗。时唯孙卿明于王道,而非之。”[4]王充:“孙武、阖庐,世之善用兵者也。知或学其法者,战必胜;不晓什伯之陈,不知击刺之术者,强使之军,军覆师败,无其法也。”[4]曹操:“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试之妇人,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后百岁余有孙膑,是武之后也。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6]诸葛亮:“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刘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李世民:“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吾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战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以自守者,下也。以是较量,孙武著书,三等皆具焉。”李靖:“爱设于先,威设于后,不可反是也。若威加于前,爱救于后,无益于事矣。《尚书》所以慎戒其终,非所以作谋于始也。故孙子之法,万代不刊。”
司马贞:“孙子兵法,一十三篇。美人既斩,良将得焉。”杜佑:“语有之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诚谓得兵术之要也。以为孙武所著十三篇,旨极斯道。故知往昔行师制胜,诚当皆精其理。今辄捃摭与孙武书之义相协并颇相类者纂之,庶披卷足见成败在斯矣。”杜牧:“自古以兵著书列于后世、可以教于后生者,凡十数家,且百万言。其孙子所著十三篇,自武死后凡千岁,将兵者有成者、有败者,勘其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一相抵当,犹印圈模刻,一不差跌。”
欧阳修:“武之书本于兵,兵之术非一,而以不穷为奇,宜其说者之多也。”苏洵:“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今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吴起与武一体之人也,皆著书言兵,世称之孙吴。然而吴起之言兵也,轻法制,草略无所统纪,不若武之书辞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苏轼:“古之言兵者,无出于孙子矣。利害之相权,奇正之相生,战守攻围之法,盖以百数,虽欲加之而不知所以加之矣。”何去非:“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武虽以兵为书,而不甚见于其所自用;韩信不自为书,曹公虽为而不见于后世,然而传称二人者之学皆出于武,是以能神于用而不穷。窃尝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学兵者所通诵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则天下孰不为韩曹也?韩曹未有继于后世,则凡得武之书伏而读之者,未必皆能办于战也。武之书、韩曹之术皆在焉,使武之书不传,则二人者之为兵,固不戾乎武之所欲言者;至其所以因事设奇,因而不穷者,虽武之言有所未能尽也。驱市人白徒而置之死地,惟若韩信者然后能斩陈余;遏其归师与之死地,惟若曹公者然后能克张绣。此武之所以寓其妙,固有待乎韩曹之俦也。”陈直中:“自六经之道散而诸子作,盖各有所长,而知兵者未有过孙子者。”戴溪:“孙武之书十三篇,众家之说备矣。奇正、虚实、强弱、众寡、饥饱、劳逸、彼己、主客之情状,与夫山泽、水陆之阵,战守攻围之法,无不尽也。微妙深密,千变万化而不可穷。用兵,从之者胜,违之者败,虽有智巧,必取则焉。可谓善之善者矣。然武操术,有余于权谋而不足于仁义;能克敌制胜为进取之图,而不能利国便民为长久之计;可以为春秋诸侯之将,而不可以为三代王者之佐也。”郑友贤:“求之而益深者,天下之备法也。叩之而不穷者,天下之能言也。为法立言,至于益深不穷,而后可以垂教于当时,而传诸后世矣。儒家者流,惟苦《易》之为书,其道深远而不可穷。学兵之士,尝患武之为说,微妙而不可究,则亦儒者之《易》乎!盖《易》之为言也,兼三才、备万物,以阴阳不测为神,是以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以奇正相生为变,是以谋者见之谓之谋,巧者见之谓之巧,三军由之而莫能知之。迨夫九师百氏之说兴,而益见大《易》之义,如日月星辰之神,徒推步期辉光之迹,而不能考其所以为神之深。十家之注出,而愈见十三篇之法,如五声五色之变,惟详其耳目之所闻见,而不能悉其所以为变之妙。”[7]朱元璋:“以朕观之,武之书杂出于古之权书,特未纯耳。其曰‘不仁之至’、‘非胜之主’,此说极是。若虚实变诈之说,则浅矣。苟君如汤武,用兵行师,不待虚实变诈而自无不胜。然虚实变诈之所以取胜者,特一时诡遇之术,非王者之师也,而其术终亦穷耳。盖用仁者无敌,恃术者必亡,观武之言与其术亦有相悖。盖武之书必有所授,而武之术则不能尽如其书也。”戚继光:“愚尝读孙武书,叹曰:兵法其武库乎!用兵其取诸库之器乎!兵法其药肆乎!用兵其取诸肆之材乎!及读诸将传又悟曰:此固善握器而妙用材者乎学者欲求下手著实工夫之门,莫逾于此。数年间余承乏浙东,乃知孙武之法,纲领精微莫加矣。第于下手详细节目,无一及焉,犹禅者上乘之教也。”[8]郑端:“古今谈兵之雄者,首推孙子。盖孙子能推黄帝太公之意,而武侯卫公又皆推孙子之意,故言兵者以孙子为宗,第孙子之微旨不传。”[4]
死因之谜
编辑
孙武终老说的最早依据就是《唐太宗李卫公问 对》所记载的:“若张良、范蠡、孙武,脱然高引,不知所往。”其后《曲品校录·能品》也说:“孙子十三篇,兴吴,吴几霸矣。功成身隐,盖不欲为胥江之怒涛耳。”而且,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东汉《越绝书·记吴·地传》明确记载: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那么孙武显然是飘然高隐,终老吴地了。[9]
关于孙武的结局,也有的史书说他是被杀戮而死的。《汉书·刑法志》称:"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颜师古注"诛戮"的人名云:"孙武、孙膑、吴起、商鞅、白起也。"唐李筌《太白阴经·善师篇》亦承袭其说,谓"孙、吴、韩、白之徒,皆身被刑戮,子孙不传于嗣"。此说把孙武与吴起、商鞅、韩非、白起并列在一起,可知他晚年的景况必然不妙。在伍员被杀以后,孙武可能受到牵连。他或者因与伍员同样诤谏,激怒了夫差而遭不幸,或者就因为他是伍员的知友,夫差诛杀伍员后迁怒于他。不过,孙武被"诛戮"之说始见于《汉书·刑法志》。《史记》本传既没有记载,《汉书》也未言其原委和出处,故这个说法还可存疑。[10]
主要著作
编辑
孙武一生的著作,主要是兵法十三篇,号为《孙子兵法》,共计五千余字。除此之外,孙武还有一些论兵法的著作。不过由于它们游离于十三篇之外,所以后来大多失传了。
《孙子兵法》阐述了战争中制胜敌人的规律,军队应该怎样组织和建设,作战时必须遵循的战略原则,临阵击敌的战术技巧,一些特殊的战斗方法,以及军队的后勤工作等,《孙子兵法》短短的13篇5000字,体现了孙武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
《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收到后人的广泛推崇。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孙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11]
墓地
编辑
位于今苏州市相城区元和镇境内,即历史记载的孙武墓所在地。苏州是孙武的第二故乡和功成名就之地,相城区更是孙武的归隐终老之地。据《越绝书》、《皇览》、《舆地纪胜》、《天下名胜志》、《吴门表隐》以及《吴县志》等文献资料记载和考证,孙武墓位于相城区,这也得到了海内外学术专家及孙武后裔的认可。2005年5月,相城区人民政府建了孙武墓园,供后人瞻仰、朝圣。[12]
轶事
编辑
训女兵
孙子晋见吴王之后,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孙子操练。孙武把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但宫女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斩两位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阖闾失去爱姬,心中不快。孙武便亲见阖闾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解释,吴王阖闾怒气消散,便拜孙武为将军。在孙武的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13]
传家酒
公元前506年,武率军出奇不意,逆淮而上,直插汉水,意取楚都。然,隔岸观之,敌众我寡,六万吴军千里奔袭,疲态日现,军心日糜。武察,计上心来。
一日,大战将至,武唤自酿美酒列于军前,顿酒香四溢,沁人心脾。军士大喜。武命全军皆品之。闻其香,酒兴大起。品其妙,数日之劳顿尽消也。军心大振。见状,武命人撤去美酒,正色道,此等美酒,及天降甘霖,待吾军完胜,方可痛饮之!翌日,鼓声四起,吴军势如猛虎,五败楚军,终攻破郢城,大胜而归。武将此美酒,战车载之。与楚域大宴全军。此后,武每胜必赐此美酒于军士。更将此酒作为贡品,献于吴王阖闾。王大喜,惊为天露。后,此酒因武而得名,孙武传家酒后人称其“孙武宴”。
后世纪念
编辑
孙子兵法城
中国孙子兵法城是以具有千年历史的宋代古城遗址为依托而修建的华夏兵学第一圣殿。她地处孙子故里山东省惠民县的西北隅,位于惠民县孙子文化区内,共分为八大景区,总投资5亿元,面积达7200亩,建筑面积1100亩。是面积最大的关于武圣孙武的景点。孙子兵法城始建于2002年10月,2006年全线竣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孙子故园
孙子故园为一园林式建筑群,位于孙子故里山东省惠民县城文化区内,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伟大军事家、“兵学鼻祖”孙武而在原孙氏宗祠旧址上扩建而成的一处园林式仿古建筑群。
武圣园
滨州市惠民县武圣园位于武圣孙子故里惠民县千年宋城墙、护城河以西,孙子文化旅游区内,北邻武圣大道,西靠庆淄路,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超大型仿古建筑群中国孙子兵法城遥相呼应。
孙武子亭
孙武子亭位于苏州市虎丘山,伫立在剑池东侧高阜上,和虎丘塔遥遥相望。亭子的基座、亭栏和亭柱的材质,均选用苏州金山地区所产的花岗岩,俗称“金山石”。陡直的亭顶,覆以“苏式”瓦,飞檐翘角,造型奇美,与四周的环境十分和谐统一。
据清代《孙武子祠堂碑记》记载,虎丘旧有孙武子祠,吴地百姓历代在此地祭祀,香火不断,后来祠被毁。
1955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出资重新修葺虎丘名胜,孙武子亭成为首批恢复的名胜景点之一。由于原来的孙武子祠遗址不详,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在现址重建孙武子亭。“文化大革命”期间,孙武子亭受到损害。1984年,孙武子亭又修葺一新。[14]
孙子故里森林公园
位于惠民县石庙镇。距离惠民县城18公里。据济南约120公里,由大济路可达。始建于1950年,1984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并公布为自然保护区,总经营面积11500亩,是综合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有生态林、经济林、防护林等林地9000多亩,林木蓄积量4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85%以上,有各种鸟类50余种,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享有“天然氧吧”之称,是现代都市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连续多年被省市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场圃”、“保护森林资源”先进单位,堪称环渤海经济区一个独具特色、美丽富饶的现代化生态园林。
孙武祠
1991年,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了一组仿宋式的建筑群体,占地约7000㎡。它以南宋关帝庙大殿为依托,在其前侧中轴线和右侧共建有3个院落,整个建筑古朴典雅,蔚为壮观。1992年,整个建筑群体完工,并定名为孙武祠。1993年4月,孙武祠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
孙武祠前院正中是一尊孙武汉白玉石雕像,该像是由青岛工艺美术学院谭国信教授创意制作的,像高32米,孙武手持兵书,腰挎宝剑,睿目远眺,俨然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正在指挥千军万马鏖战沙场。
参考资料
1 孙子-人物生平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5-08-20]
2 孙武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5-08-20]
3 孙子兵法全球行:让孙子和成吉思汗走进蒙古孔院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15-08-20]
4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孙武:中华军事谋略始祖 .新东方网[引用日期2015-08-20]
5 兵家至圣孙武 .齐鲁文化网[引用日期2015-08-20]
6 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85:卷一零五·志第五十八·礼八·吉礼八
7 历代论孙子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5-08-20]
8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5-08-20]
9 孙武人生结局考辨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15-08-20]
10 杨善群.孙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三章八
词条标签:
政治人物 , 将领 , 历史 , 人物 , 中国历史 , 中国
望采纳
孙子故里是哪里?惠民还是广饶?
本文2023-10-20 08:38:1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7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