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过哪五大经典战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红军长征过哪五大经典战役?,第1张

1、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2、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3、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

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4、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到达了极点,纷纷要求改换领导。

5、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扩展资料: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三首红色诗词如下: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作者:毛泽东久有楚轻狂,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忆秦娥娄山关》作者: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西江月井岗山》作者:毛泽东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威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起因: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红军损失惨重,继而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经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红二十五军和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3、结果: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扩展资料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

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长征

红军长征过哪五大经典战役?

1、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