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姓是哪个民族的后裔?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贾姓是哪个民族的后裔?,第1张

贾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九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五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8%左右。

先秦时期,贾姓活跃于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地区。

两汉时期,由于中原战争频繁,贾氏西奔陕西、甘肃,北移河北。

两晋南北朝时在华北地区已经遍布了贾姓,其中一支渡过长江进入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

唐宋时期,贾姓移民四川和福建。

宋朝时期,贾姓大约有39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1%,排在第四十位。

贾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贾姓总人口的43%。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河南,这三省贾姓大约占贾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山东、浙江、陕西、山西,这四省的贾姓又集中了24%。

冀豫鲁、四川是两个贾姓人口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贾姓大约有2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7%,排在第88位。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贾姓人口增长为负值。

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因贾姓是北方姓氏,自然受到了惨重的损失。

山西为贾姓第一大省,约占贾姓总人口的33%。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山东、河北三省,这三省贾姓大约占贾姓总人口的69%,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陕西,这三省的贾姓又集中了29%。

宋元明600余年,贾姓的分布总格局发生了变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西部和东部迁移。

全国形成了华北地区贾姓人口聚集区。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贾姓人口由25万激增到370万,增长了14倍多,贾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宋朝至今1000年,贾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形的态势。

在全国的分布当前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大约占贾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山东、甘肃、黑龙江、四川、陕西,这五省的贾姓又集中了25%。

河北居住了贾姓总人口的18%,为贾姓第一大省。

全国形成了北部豫冀晋、南部四川两块高比率贾姓区域。

在600年期间,贾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人群流动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强劲回迁,向西部加速流动。

贾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冀豫晋、京津、内蒙古中部、山东大部、江苏西北角、安徽北部、湖北北部、陕西大部、甘肃中西部和南部、宁夏北部、辽宁西部、黑龙江北部,贾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7%以上,有的达到2%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32%,居住了大约62%的贾姓人群。

在青海湖以东、长江以北的其他地区,以及新疆西北部,贾姓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在019%一057%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3%,居住了大约31%的贾姓人群。

史上没有贾姓皇帝。

要说有没有皇族血统,论一论也能论上点。

这就要谈到贾姓的起源了,传说贾这个姓是一从一个诸候国开始的,那个贾就是贾国,这贾国怎么来的呢。

那就有点古老了,在西周时,周康王姬钊把晋国(这也是个诸候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建立贾国,号为贾伯,作为周朝的附庸国。唐叔虞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所以贾公明就是姬发的孙子了。在公元前678年,晋曲沃武公夺取了晋地,唐改称为晋,贾国的领土也被吞并。贾亡国后,其后裔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就是贾氏,贾姓从此出现。

从贾公明那一脉往下去,就全姓贾,论一论祖宗,都是老姬家的血脉啊。

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唐叔虞(周武王之子)---贾公明(唐叔虞之子)再往下,楼上的可以查查自家没有什么族谱之类的,说不定有惊喜哟。

贾姓还有另一个来源,也是差不多西周那会儿,还是那个晋国,不过时期就靠后了些。得到春秋了,春秋那个晋国,晋文公重耳的舅舅叫狐偃,了不起的人物,在他外甥还没能当上国君只是个公子的时候,流亡在外十九年,他就跟在重耳身边当个谋士,出谋划策忠心耿耿的,怎么出的不晓,反正等到重耳即位为晋君后,就尊狐偃为大夫了。

再后来,狐偃的儿子射姑任晋国太师,晋襄公(重耳之子)把原贾国之地封给他,作为他的封邑,人称贾季。他的后代就以封邑名为姓氏了。从射姑往下这一脉,也就都姓贾了。

这一脉的贾的,跟上面那脉的,还是有点儿区别的,毕竟一个是从老姬家传来的,另一个是老姬家子嗣晋献公的小舅子(也有可能是大舅哥)传下来的。

不过再要细论呢,晋文公他妈是叫狐姬,出身于狄族,要论一下狄族呢,能追溯到黄帝那块儿去,说来说去,那也是皇族了。

所以追究这个血脉不血脉,也没啥意思,中国那么多姓,哪个追溯个上百代,不能跟炎黄两帝扯上点关系?都是炎黄子孙吗。

山东贾姓文化研究会之《谱苑佳话》第23期

2018年5月5日

供稿:贾绍立,贾海生,

            贾云龙

  选编:贾世淮

诗曰:

  齐鲁圣地是我家,

  家人登坛把话啦。

  寻根襄汾洪洞县 ,

  详说山东贾文化。

      山东贾氏(先贤堂)渊源:

    明嘉靖癸未年(1523年)山东黄河决口,天灾人祸,人口锐减,我先祖, 讳 贾端奉昭迁到单县城北白浮图,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奉为一世祖,二世祖,讳贾习;三世祖,讳贾天爵,三子;

    四世祖:讳长 贾馆(三子),次 贾舒(二子),三 贾祝(二子);

    五世祖:贾馆之后,长支 贾我年,次支 贾我吉,三支 贾我祚。

贾舒之后,长支 贾我样,次支 贾我佑。

贾祝之后,长支 贾我寿,次支 贾我康。

    六世祖:贾我年育有五子,长 伟度,次 肃度,三 仪度,四 俨度,五 少亡。

    七世祖:我年之孙,长次均失讳,三孙 贾明敏过继给姑父姓郝。

    八世祖:我年之曾孙,失讳。

    九世祖:我年之玄孙,均失讳。

    十,十一世祖:

    于乾隆三十五年续过一次谱。

    民国十九年(1905年),由单县十五世孙,讳 贾洪宾牵头又续了一次谱,并续辈字如下:(从12世开始)芝 兰 同 玉 树,言 表 幼 承 芳。忠 厚 传 家 远,诗 书 继 世 长。

    以上二十辈,经过57年来,有的地方按族谱辈字传宗接代,有的地方则不按谱辈字起名,造成非常混乱,同宗不识,同辈不认,错传,失传,字辈颠倒,若不续谱,后果不堪设想,上愧对祖先,下无颜后昆。

    为了继承先祖之业,纠正行辈混乱现象,于1962年开始准备修续家谱,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至1987年才告峻,这次续修又延续定行辈二十字(从32世始):

艳 阳 照 春 秋,紫 光 盛 吉 祥。仁 义 礼 智 信,德 才 令 睿 昌。

    家谱,是维系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主要钮带,主要叙述本族姓氏由来,始祖渊源,迁徙经过,兴盛始末,祖先的事迹德行等,是一部家族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工具,是了解家族兴盛的教科书,时常翻阅,更能激发对家族的热爱,对先祖的愐怀,争做一个有谱之人,对社会有用之人。

1、源于姬姓,是唐叔虞的后代。出自周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少子公明(即贾伯公明)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出自春秋时著名人物狐偃之子狐射姑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

2、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末期贾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有关远古贾国的情况,历史上仅有如此记载:殷商时代,如今的山西省贾乡一带有贾国。按殷商末期周族成为华夏大地上四大诸侯之一,且能够以周地为出征点一举攻击殷商来看,那个子姓古贾国在周武王姬发灭商的一系列战争举措实施前已经荡然无存了,或已经臣服于周武王了。

3、源于官位,出自商、周时期官吏贾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4、源于蒙古族等北方、西方少数民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5、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氏。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氏。

扩展资料:

先秦时期,贾姓活跃于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地区。两汉时期,由于中原战争频繁,贾氏西奔陕西、甘肃,北移河北。两晋南北朝时在华北地区已经遍布了贾姓,其中一支渡过长江进入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唐宋时期,贾姓移民四川和福建。

宋朝时期,贾姓大约有3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1%,排在第四十位。贾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贾姓总人口的4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1、河南,这三省贾姓大约占贾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山东、浙江、陕西、山西,这四省的贾姓又集中了24%。冀豫鲁、四川是两个贾姓人口聚集地区。

贾姓是哪个民族的后裔?

贾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九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五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