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包拯有几个儿子 包拯的儿子介绍
历史上的包拯有几个儿子 包拯的儿子介绍
包公家事上的错误,就更是随处可见了:几乎所有可见到的包氏家谱上,包拯之妻均写作“李氏”。岂不说这个“李氏”毫无来由,“李氏”的生卒年月,就更是一笔糊涂账。谱上说:“李氏生于兴国壬辰年,卒于咸平庚申年”。奇怪的是,“兴国”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一个年号,前后只使用了九年,即从公元九七六年到九八四年,其中并无“壬辰年”。“壬辰”乃是他的第四个年号,始于淳化三年,即公元九九二年。而“咸平”又是宋真宗赵恒的第一个年号,只用过六年,即从公元九九八年到一○○三年,其中也并没有
“庚申”年。“庚申”乃是他的第四个年号,始于天禧四年,即一○○二年。按照谱上写出的这些年号,我们将无法确定李氏的具体年岁。但若以甲子纪年计算,这位李氏去世时就只有二十八岁。而李氏过世后,谱上再没有别的记载了,这就是说,当时只有三十岁的包公,便鳏居了几十年,实在荒唐得很!
若非董氏墓志的出土,若非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清理了包公和董氏合葬墓,曾一辈子与包公朝夕相处,且同舟共济、恩爱有加并给过包公最大帮助的贤内助——董氏,将沉冤九泉,无人知道。无论是史书还是家乘,对董氏都太欠公道;特别是包氏家谱,这样对待董氏非但大不敬,也似乎有点儿太残忍。
董氏和包公的两合墓志同时出土,透露出了一个《宋史》绝对没有、包氏家谱也不可能会有的非常重要的事实,这就是,包公有过三个女人:既有原配夫人“张氏”,续妻“董氏”,还有“媵孙氏”!
“媵”,可以理解为“陪送出嫁之人”,也可以解释为“身边的佣人”。墓志上刻得明明白白,包家的“香火”借以延续的“独根独苗”包綖,正是包公与这位“陪送出嫁之人”或压根就是“身边的佣人”生下的孩子!
“媵孙氏”在包家侍奉包公多年,因为怀上了包公的孩子,囿于她的这种身份,被包公遣回了娘家。这时包公已是五十九岁,先前由董氏生养的儿子包繶,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和名门之后崔氏结成夫妻,想不到婚后两年便染病身亡。包公六十大寿时,百官前来祝贺,宋仁宗也派人送来了礼物,但年届花甲的包公,膝下无子,难免有孤独之感,又怎么乐得起来呢?谁知就在这时,他的大媳妇崔氏抱出了一个活蹦乱跳、牙牙学语的孩子,告诉他:“这就是您的儿子啊!”包公不免惊诧,待问清情况,才知“媵孙氏”将孩子生了下来,还是个男孩。从不开笑脸的包公,不禁笑容满面,一旁的董氏也喜形于色。包公当即认下了孩子,还将孩儿取名为包綖。
墓志就此写得十分清楚,包公一生有过四个孩子:长子“子繶,太常寺太祝,先公卒”,过早地夭折了;两个女儿,一个远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一个许配给了“国子监主簿文效”。包氏家族繁衍至今靠的全是包公的这个次子包綖!
这么说,包公不仅有妻有媵,惟一之子,还是包公临近花甲之年与媵所生。
这事,发生在铁面无私“自是阎罗气象”的包公身上,会有损“凛凛然如不可夺之节”的清官直臣包公的形象吗?会导致包氏后裔对自身血统产生怀疑,甚而认为大逆不道,有辱门风吗?其实,在那个年代,将陪嫁人纳为妾室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
引言
包青天的名字可谓是人人皆知,在那个年代的包青天被人们称赞秉公无私,清白的好官员,并且他清廉断案的故事一直都流传到我们现在,并且在小学和初中的课文中甚至还介绍了包青天。
现如今已经到了现代,仍然会在各个地方见到小有名气的各大历史名人的子孙后代,例如孔夫子的后代,以及刘备的后代等等。包玉刚在回家探亲的时候,无意之间发现了自己是包青天包拯的第29代嫡孙。得知自己的祖辈是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立马拿出了自己的钱财捐款。
人生经历
包玉刚1918年出生在浙江宁波,我们对他最大的称号估计就是“船运大王”。包玉刚早年经过学习进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但是在1937年,也就是他19岁的时候就辍学了。后来来到中国银行进行工作,在那里做一个银行的小职员。1938年,他来到了上海的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并凭借着以前的经验,仅用了7年的时间,他就变成了衡阳银行的经理、重庆分行的经理,一直走到上海市银行副总经理的地位,而且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来到了香港,看到没有和平归国的香港,在那个地方和人开启了华人行,主要的内容就是进口贸易,为大陆运送紧缺的物资等等。1955年的时候,他开始经营印度和日本之间的煤炭贸易,并且开设了一家环球公司。在此之后不断发展壮大,1970年改名为环球航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72年创立环球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并且担任董事会主席。而且他所进行航运的区域已经蔓延到了全球五个大洲。
鼎盛时期
在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他的海上贸易一度到达了巅峰的时刻,而且在当时,他的财富可以占到香港财团的一席之地。1981年的时候,他的船只数量达到了巅峰的时刻,拥有了210艘运送货物的船只。
并且在当时国外的不少媒体都把他称作“海上的统治者”、“海上之王”,等称号,而且正在70年代的中期,英国女王授予包玉刚爵士的称号,日本也为他定做和颁发了勋章。而且在那个时候,包玉刚已经成为了华人的首富。
回家探亲意外惊喜
1984年10月,已经做到功成名就的包玉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了浙江。就在他探亲的时候,他突然在自己的老家中看到了一本《包氏家谱》,经过了长时间的翻阅和核对,他发现自己竟然是包青天包拯的第29代嫡孙。得知了这个消息的包玉刚心情也是十分的激动,无论是谁得到这样一个消息都会为自己感到自豪,因为自己的祖辈是曾经举世闻名的官员。
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的包玉刚,经常的回到自己的家乡来居住,并且还积极地为当地做出自己的贡献,不仅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公益性的活动,而且还自己出资为家乡修建了基础设施,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厚爱以及全国人民的敬仰。在1984年12月,包玉刚还捐赠了相当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外汇筹建宁波大学。
包玉刚在当时的时候已经把自己的事业做得相当完美,而且他作为包青天包拯的后代,自然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地的的提高。包青天在那个时期就被人们称为一代清廉的官员,而且当时的包青天也没有办法了解到自己的后代也会和自己一样出名。
总结
包玉刚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并且他明白自己的钱来之不易,所以他从来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们过度的奢侈生活,而且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严格的要求。就这样一个勤俭节约的人,也能够为了自己国家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捐出自己来之不易的钱财,我们应当为他称赞。而且他的孩子们也一直铭记着包玉刚勤俭节约的教诲,并且踏踏实实的做事情。
一直到了1991年的9月23日。包玉刚因病离开了人世,而他的离开惊动了一整个世界,因为开通世界交流经商航线的人逝去了。
参考资料:
包拯是北宋名臣,他以大公无私而被后人铭记。仁宗天盛五年,包拯成为秀才,为国效力,走上了自己的仕途。
包拯曾经有过因为父母年事已高而辞职的想法,也因为担心父母,所以辞职去陪伴父母。几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父母坟旁建了一间小屋,直到守灵期满。老乡来劝包拯,包拯做官。
包拯当御史的时候,就提出要练兵选将,加强军队管理,培养一批战斗力强的士兵,驻扎在我国边疆,抵御外敌侵略。
包拯当政时,以清廉著称。他以严格的纪律严厉惩罚他的下属。包拯堂堂正正,眼里容不下半点沙子。看到不良现象的存在,王魁强迫百姓收钱,百姓苦不堪言,发生暴乱。
王魁不去找自己的原因,而是派兵抓捕想为自己争权的人。包拯七次上书弹劾他,最后一次把矛头指向当今的统治者。这一举动震惊了法庭。当时人们都很佩服包拯有这样的勇气,皇帝也从来没有想到他维护百信政权的决心这么大。
包拯秉公执法,为官一任,深得民心。他的来源是为人民考虑,他帮助他们做事。有些贵族想占老百姓的便宜,却逃不过包拯的眼睛。
他整顿民风,改革人民诉讼制度,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容易说出自己的遭遇。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杰出代表,是清廉的象征。
包拯是怎么死的?
包拯葬于安徽省合肥市。
从记录中可以看出,包拯从发病到死亡只有几天时间,期间还服用了几种治疗效果极佳的药物。因为包拯生前敢谏,不畏权贵,执法过程中不为私事所扰。他每次秉公执法,都是在侵害贵族的利益,可以说树敌不少。
再加上这样的猝死,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和担忧。包拯是怎么死的?是因为疾病还是被政敌杀死?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安徽省博物馆合作研究包拯遗体。结果发现,包拯的骨骼中钙、铁、汞的含量高于现代人,但砷、铅的含量低于现代人。
众所周知,砒霜和朱砂是古代的主要毒药。这两种毒药都能致人死亡。包拯尸骨中砷含量较低,可以排除他生病时被小人毒死的原因。那么为什么包拯骨头里的汞含量那么高呢?
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古代为了保存尸体,往往会在棺材里加入这种东西,帮助防止尸体腐烂。包拯的骨头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汞含量,很可能是因为朱砂的侵蚀。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包拯死前服用了一些含汞的药物,可以断定包拯是正常死亡。
我相信这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结果,大家都不希望自己心中的大官老实人被小人害死。
包拯的后代
包拯的墓志铭中明确记载,包拯有四个孩子,大儿子早逝。包拯有两个女儿,一个嫁到了远在他乡的陕州,一个许配给了国子监。包家的传承完全靠包拯的次子。
包玉刚是上世纪80年代,当时是王志毅,世界八大船。没想到他的祖上还有龙图阁大学士、包拯、开封府这么有名的人。
它是
在这次旅行中,包玉刚参观了天一阁,这是江南最古老的图书馆。这一天,天一阁的工作人员听说这个贵宾室,世界船王港今天来了,就给包玉刚看了天一阁珍藏已久的《包氏家谱》。这本书记录了包拯一家的点点滴滴。
包调查之后,也有了试一试的心态。他惊喜地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孙,按照他的不耐烦高兴地欢呼起来。我是包青天的后裔。
包拯死后,他的女婿把他安葬了。后来金兵入侵,合肥被攻占,包拯墓被毁。当时和他一起陪葬的大部分东西都被偷了。后来他的后人重修了包拯的墓。1973年,合肥市政府更加重视包陵园,开始重建包陵园,三年后竣工,为后人缅怀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安徽包公后裔有万人
67岁的包遵亮是包公第34代孙,生于包公桑梓地——肥东县解集乡小包村。尽管辈分不算当今最高,包遵亮在包公后裔中德高望重。作为合肥包公后裔联谊会会长,包遵亮对包公后裔的状况了解最多,退休后经常被全国各地邀请参加一些关于包公的研究等活动。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首届包公文化节将举办仿古祭祀大典活动,组委会已经向包遵亮发出邀请,希望由他来担任主祭官。
据包遵亮介绍,全国各地包公后裔总人数没有确切的统计,估计约有10万人,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云南、贵州、江苏、四川、福建等省。其中,安徽省内除合肥以外,庐江、舒城、桐城等地也有包公后裔聚居地,累计约有1万人。
和其他包公后裔一样,包遵亮一生谨遵祖训。广东肇庆(古端州)是包公的成名地,当地一直流传有包公“不持一砚归”的故事。2002年,包遵亮应邀前往肇庆参加新包公祠落成典礼,被安排与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共同剪彩。回合肥时,肇庆市文化局的一位同志塞过来500元“路费”,包遵亮断然回绝。
古老的小包村传说多
小包村现住有200多包姓村民,包公第33代孙包义中就是一位。见记者到来,老实巴交的包义中停止收拾院里的花生,因嫌自己双手布满灰尘,伸手要握手又缩了回去。尽管已年过花甲,包义中仍常年坚持在田间劳作,辛苦一年收入不过三四千元。
小包村西有一面水塘,塘边矗立一座衣胞庙,传说为包公出生时衣胞所埋地。庙前水边拴着一头水牛,十来只白鹭飞来飞去。包义中指着塘北一片低洼的稻田说,衣胞庙原在那里,文革时被毁,现在的衣胞庙是后来迁上来重建的。
村东有一块荷花塘,郁郁葱葱。传说包拯出生时,包母因嫌其花脸疑为怪胎,把他遗弃于荷花塘,却浮在水面上一夜而得救。包义中说,荷花塘里的藕并非无丝,但与一般的藕比起来,丝确实少得多。
荷花塘北侧有一口石井,名叫包公井。井沿系一块厚石板掏空制成,离水面约有六七米。中午时分,村民郑帮德前来打水,说他一家人包括90岁的母亲包礼英都喝此井水长大,数次经历大旱却未见井水干涸,且井水甘冽。因位于包宅后花园,包公井也叫花园井。
包义中育有一儿一女,其中儿子已在合肥立业。但是,包义中并没有到儿子家享受城市生活的打算。他说,村里“义”字辈的包公后裔还有十多人,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这片生育过包公养育了包公后代的土地。
大包村人日子过得火
大包村距离小包村25公里,因为更加靠近312国道及其辅道,比小包村要富裕一些。包公第33代孙包义抗是从小包村迁过来的,如今住在一栋宽敞的楼房里。包义抗曾做过小商品生意,后来又改为以种地为生,日子过得还算红火。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间隙,71岁的包义抗从家里找出一张塑封完好的包公画像,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许久不肯放下。包义抗说,包公画像的真本在文革时被人付之一炬,而这张画像是1999年大祭包公时才得到的,所以十分珍爱。
1994年,菲律宾一位名叫庄垂郎的老先生因仰慕包公高风亮节,曾经为当时532户包氏后裔每家捐款300元。但是,当时的包家后人都没有把钱拿回家,全部用作修缮村里的包氏宗祠。包氏宗祠是肥东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312国道北侧,据说为宋代末年所建。每逢春节、清明,包公后裔都会来此祭奠。
奇怪的是,包氏宗祠并非坐北朝南,而是大门面向东北,传说正朝着当时宋代皇宫大门。祠堂北面现有一片水塘,东面一块稻田原来也是水塘,传说两个塘仅一埂之隔,但一清一浊,寓意包公爱憎分明,明辨是非,断案如神。关于包氏宗祠传说很多,但有一点却是真的,村人从没有在祠堂内的椽瓦上看到一屡吊灰。
包家村最近“炸了锅”
千百年来,包公后裔一直平静地生活在大包村和小包村里。不过最近一段日子,包家村里突然热闹了起来。他们了解到,肥东县在最新一次区划调整中,计划把解集乡和高亮乡合并成包公镇。对此,包公后裔们无不欢呼雀跃,还有包公后裔行动起来,争取把镇址设在大包村所在的文集村。
包公第34代孙、文集村支部书记包遵志说,他们为拥有一个像包公这样的先祖而骄傲,包氏后裔人人都谨遵包公遗训,因为包公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如今,包公已经成为国内旅游业一大品牌,他们虽然没有资金来开发这一资源,但会自觉传承和保护好包公文化。
之所以建议把包公镇址选在文集,因为文集恰好处于解集和高亮的正中间,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文集又是当地历代商品集散地,辐射全椒、巢湖、肥东三县,现有水泥大街800米,商业门面130间,农贸市场摊位130多个,各类交易场所齐全。最为重要的是,文集可以更方便地把大包村和小包村联系起来,选择文集作为镇址,包公镇才更加名副其实。
合肥闹市有幢“包家楼”
在位于合肥闹市区的宁国新村,略显破旧的25#楼可能鲜为人知,因为内部住有约20户包公后裔被称为“包家楼”。“包家楼”里住的都是包氏长房长孙,是以包河为生、为包公守祠护墓的嫡系后裔。
包公第35代孙包先学,是“包家楼”的常住居民。包先学告诉记者,1955年被包河征用,他们家也就从包公祠整体搬迁到宁国新村。包先学说,“包家楼”的包公后裔很少有人经商,也鲜有人在政府机关上班。如今,包先学的家已成为接待省内外包氏后裔交流和修谱的聚集地之一,几乎每年都有包公后裔来访。因为早在1999年包公大祭前,包先学与包遵章、包训芝等5人已组织包公后裔完成对包公家谱的阶段性修缮。
包氏厉害。
1、根据蒙古人民政府查询得知,蒙古族包姓人口380万,云姓12万人比较得出包氏厉害。
2、包姓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源自风姓包氏,后来才出现云姓,得出包姓历史悠久比较厉害。
在民间很多人的认知中,包公就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形象,大义灭亲对他来说虽然面临着自己亲人的不解,但一定是他要做出的选择,他不能包庇任何一个犯人,哪怕是自己的亲人。民间有一个故事,他杀掉了自己嫂子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亲侄子,这是为何?在真正的历史上,真的有这件事情吗?历史上的包拯杀了自己侄子吗?
根据宋史记载,包拯并非是由长嫂养大的,正史上包拯也没有兄长之说,包氏家谱中记载过包拯有两个哥哥,皆早年去世亦无长嫂。包拯出身富贵人家。二十九岁中进士,在家乡泸州做官,因孝心辞官回家照顾二老十余年,二老离世又守孝三年,后赋闲两年才重新入仕。
据此推算,包拯重新步入仕途时已经四十多岁,后来包拯一直做到了枢密副使的职位,也就是副宰相,但是包拯仕途中任开封府尹不足两年,而官方记载的包拯断案仅限于牛舌案,所以包拯的仕途名声并非断案而起,而是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弹劾赃官庸官,还有经济方面颇有建树。
包拯奉养嫂娘,以及斩侄的故事,多存在于野史和各种演义,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包拯一生有三位妻子,生有三子,长子包繶,次子包授,还有两个女儿,长子包繶19岁结婚,20岁死亡,留下妻子崔氏和儿子包文辅,但是这个包拯的小孙子5岁就夭折了,崔氏一直守寡。次子包授是包拯媵妾(陪嫁的侍女)孙氏在包拯59岁时所怀,离开包府到本来的主人家后生下的,崔氏听说后,将这个弟弟带回包家抚养,以长嫂身份抚养,直到包拯64岁去世时,这个孩子已经5岁了,算是给包家续下了香火。这便是后世包拯有嫂娘的由来。
包拯是宋朝著名清官,以其政绩和品行为深受百姓爱戴,包拯去世的噩耗传出时,朝野震惊,全城尽悼,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
包拯在社会享有盛誉,因而人们广泛传诵他的事迹,并加以理想化和艺术化,衍生出许多轶闻传说,至于为什么会有包拯斩侄的故事,也是为了突出其正直,不徇私枉法的一面,后世多有艺术加工的缘故吧。
民间故事中,包拯杀了自己的侄子,嫂子骂他禽兽不如,他跪下大喊两字被原谅包拯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清官,虽没有一副清秀的面貌。但是依然能够名垂千古,外貌永远是时间最不能留住的东西,人最重要的并不是容貌,而是自身价值,包拯能够在尔虞我诈的官场生存下来,自然是他的为国为民,清正廉明,进入官场几十载,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的正义,才会被后人所铭记。包拯杀了自己的侄子,嫂子骂他禽兽不如,他跪下大喊两字被原谅。
包拯又称包青天,不论你有多大的冤屈,他都会秉公办理,这样一位包青天,曾经也做了一件大义灭亲的事情,虽包拯为人正直,伸张正义,可他的亲侄子包勉却与他恰恰相反。当时有一位大娘来报案,说包勉打死他的儿子,摔死他的孙子,强奸他的儿媳妇,这么两条人命和一条强奸罪着实令人心痛,更何况包勉的母亲对包拯还有养育之恩,包拯整日被道德与律法所折磨。
回到家的包拯看到妻子拿着一个拨浪鼓问他要不要扔,这个拨浪鼓承载了他童年的记忆,在包拯两岁时,包拯的哥哥买了一个拨浪鼓给包勉玩,但是包拯在与包勉抢夺玩具时,因没有抢到就号啕大哭,大师嫂嫂立刻从包勉手中拿过来给包拯玩,拨浪鼓还划伤了包勉的手,这件事让童年的包拯印象深刻。
妻子这个举动是想让包拯能够网开一面,但是国法难容,于是包勉被判处死刑,他的嫂嫂深受打击,虽她知道其中的道理,身为父母官的包拯必须大义灭亲,但是依然不能够消除她心中的痛,长嫂如母,包勉的母亲在包拯心里就是母亲般的存在,无论他怎么求嫂嫂原谅,他的嫂子依旧不理,于是他跪在地上,喊了一生嫂娘,这让他的嫂嫂心情更加复杂,最终还是原谅了他。
历史上的包拯有几个儿子 包拯的儿子介绍
本文2023-10-20 07:06:5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6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