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家不是相声名家吗?为什么侯耀华作为长子,他却不说相声?
一,侯耀华不是长子,是次子。
二,长子起初是学相声的,后来没大有天赋,成为夜余的了(侯震他爹)。
三,次子三子侯宝林不允许他们学相声。
四,侯耀华未敢违父命。
五,侯耀文铁路工作后偷偷的表演相声后来公开了,不得以侯宝林还得教他。所以说侯耀文也是半路“岀家”。
六,常宝华年青时的婚事,侯母操心不少。侯母想要侯耀文拜常宝华,侯宝林没表态,常宝华未敢应。
七,侯宝林找了高英培,请他传话给高英培的大师兄,李伯祥。可否让侯耀文拜已经去世的赵佩茹。李伯祥同意,也就成了侯耀文的代拉大师兄。
八,侯母觉得对不住常宝华,就要侯耀华拜常宝华。常宝华觉得欠侯母一段情,把侯耀华立为门长大弟子。(这又亏待了牛群)世间没有十全十美。
一代相声大师侯宝林,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侯耀中,二儿子侯耀华,三儿子侯耀文。
尽管侯宝林并不太支持孩子学相声,但后来由于天分和各种机缘巧合,侯耀华和侯耀文都说过相声,而且侯耀文是一生以相声为业,侯耀华在早年和晚年也都说过相声。兄弟三人当中,只有侯耀中从来没有说过相声。侯耀中的儿子,就是如今身在德云社的侯震。
出于种种考虑,比如孩子的天分高低,侯宝林尽管早已在相声界成名成家,但开明的他认为新 社会 有很多就业机会,几个儿子没有必要都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只能去街头卖艺学京剧学相声。
对于孩子的前途,侯宝林主张自然发展,不勉强他们一定要追随自己的脚步学习相声。 可是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侯耀文是从小就喜欢相声。侯宝林怕耽误他的学习,并没有当面传授过他相声技艺,但侯耀文天资聪颖,从小就学会了“偷艺”,受到来往家中的一些曲艺高手的影响。有时候当着外人的面说上一小段,连侯宝林也认为孺子可教。
后来慢慢地,侯耀文就走上了相声道路,而且没有依靠侯宝林的关系,靠着自己的本事考入铁路文工团当上了相声演员。
相对于侯耀文,侯耀华小时候倒也接触过相声,但他并没有像弟弟那样认定要当一个相声演员。
长大之后,侯耀华也说过几年相声。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经表演过几段相声,以讽刺为主,但当时没有正式的师承关系。
在相声方面没有太大起色的侯耀华,80年代后期开始进军影视。1988年他和葛优、张国立等人出演**《顽主》,到90年代更因出演《编辑部的故事》中的余德利开始走红,而后又在很多晚会上表演小品,相声也就更少演了。
对于儿子侯耀华走上影视这条路,侯宝林也显得比较淡然,既不强烈支持也不强烈反对。看到《编辑部的故事》中侯耀华的表演,侯宝林只是淡淡地说,“行,饿不死了。”
其实回想一下,不管侯耀华后来表现如何,他在此剧中扮演的于德利还是可圈可点,既充满了 社会 性,但又不因为油腻而讨厌,其实是拿捏得比较到位的。对于这样的表演侯宝林只是发表那么平淡的评价,可见他对艺术的追求之高。
成名之后侯耀华出演过很多影视剧,也在各种晚会上表演过小品,相声倒是很少说。直到这些年步入晚年,有时候参加一些慰问性质的演出,倒经常和别人搭档一起说上一段。有些演出视频网上也能找到,说的还是比较陈旧的相声,从内容到表演都算不上精品,比起他那些经典影视作品还是差了很多。
看一下侯宝林的后代,其间多多少少都做过与相声有关的事情,其中相声成就最高的是侯耀文,可惜他已经在十多年前去世。第三代中,侯耀华的儿子侯军有相声师承,但基本没有表演过相声。
也只有总被郭德纲称为侯宝林长子长孙的侯震,现在算是在相声团体当中。但他目前也已经很少说相声,很多时候只是担任大型商演的报幕员,工作非常简单,很多时候就作为司机给郭德纲开车。
侯宝林那么优秀的相声大师,后代基本没有继承他的相声事业,一方面可以承认人各有志,另一方面公众也多少感觉有些可惜。
娱乐 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二,不精于事,不勤于业,专注于招摇及收女徒。对相声,仅触及皮毛,从未专攻,亦不得要领,更无华章。只是拉着其父的大旗混事蒙人罢了。
侯耀华并不是侯宝林先生的长子,长子是德云社相声演员候震德父亲侯耀中。侯耀华是侯宝林先生的次子,侯宝林先生与第二任妻子所生。侯耀华出生相声世家卫生为什么说相声,主要是父亲侯宝林先生的反对,作为相声大师侯宝林为什么反对儿子学习相声呢?
第一个原因是觉得相声艺人身份不高。侯宝林是旧 社会 的艺人,在旧 社会 ,相声被称为玩意,相声艺人地位非常低。侯宝林和其他相声演员为了糊口没少遭罪。即使来到新 社会 ,相声艺人的地位得到提高,但这些老艺人内心也存在自卑感,一般不选择让自己的子女学相声。
第二个原因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个成功的演员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作为父亲,侯宝林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苦,他理解相声人想成功要吃的苦。这个很可以理解,作为父母谁不希望孩子过舒服的生活,为了孩子少遭罪他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侯耀华和侯耀文学习相声。
第三个原因是相声大师对艺术要求特别高。侯宝林先生是公认的先生大师,说学逗唱无一不精。他对艺术的要求非常高,有时候也有一些清高。他觉得自己的儿子不是说相声的那块料。据说在侯耀文进入铁路文工团之后回家让他指导相声,他直接告诉儿子,你们说的不是相声。
因为这些原因侯宝林对儿子说相声极力排斥,虽然侯耀华没有成为相声演员,但是受家庭影响,侯耀华仍然具备较好的 语言表演 表演能力。他参演了著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还曾经担任节目主持人、参演小品和话剧。他也曾经和弟弟侯耀文、师胜杰等人参演相声节目,也曾经在侯耀文在世时,为德云社助演。2009年,他拜侯家的故交,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为师,并成为大弟子,侯耀华正式成为相声门弟子。
首先说明一点,侯耀华不是长子,长子是侯震的父亲侯耀中,至于不学相声有两点,一、侯宝林大师知道吃这碗饭的苦,不会极力让孩子学,家里有一个侯耀文学就行了,再就是侯宝林大师也不是跟自己父辈学的,不应该算世家,浅见
侯宝林先生是相声大师,可以称的上相声名家,但再往上侯家还真没听说过有谁是说相声的,所以侯家谈不上是相声世家,在这一点上侯家与马三立马家是不一样的,马家有好几代人说相声,真正的相声世家,侯家这点甚至不如常家,侯家也就侯宝林相声说的好吧。
侯宝林做为从旧 社会 过来的老相声艺人,又在该圈待了那么久,深知学相声和说相声的艰辛不易,因此他不希望其子女再干这一行,甚至不希望他们从事所有演绎行业。因此侯家的三位公子算是自谋生路的,后者侯耀华还是走上了演译之路,影视、小品、相声都有涉足,也都有一定的名气。但我感觉他入相声门儿就像玩票,算不上多么专业。这也是在他三弟侯耀文死后才正式入的相声门儿吧,看来也是不希望侯家的相声家风这么快就终结了吧,谁让老三走的早呢,也算用心良苦了。可惜他虽是侯大师之后,但毕竟真正接触相声还是太晚了,注定搞不出什么名堂了。
其实侯三侯耀文说相声也是机缘巧合造就的,也非侯大师本意。据说是侯耀文陪一好友去报考曲艺团,他给别人当助演,结果主考反而相中了他,回去跟他爹说时,侯宝林还极力反对过,后来多人相劝后侯大师才免强同意的。所以侯耀文相声说的也不算好,勉强撑着侯家的名号吧。
子不一定承父业。这不常家马家也没后人能撑起各家名号了么?侯家还不如这两家呢。
我可不能乱编,有据可查候二是耀华,三哥是耀文,郭德纲的师傅。关于相声名家的子女,有的不说相声,就比方说,一母生九子,九子九个样,穿衣戴帽,各有喜好,候二不是不说相声,他也学过相声,无赖天生没有弟弟聪明,又不把心思用在相声专业上,候二是那里赚钱那里钻,演小品吃香,他演小品,卖假药赚钱,他打广告,带徒弟赚钱,他带何沄伟,带女徒弟能提高知名度,能返老还童,他专收女徒弟。所以他比他弟的相声差多了。
题主,你的问题有很多问题。
大师侯宝林有很多弟子,徒孙也不少。 作为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弟子众多,马季,贾冀光,郝爱民,康达夫,师胜杰等。
作为大师侯宝林的弟子,马季后来也收了不少弟子。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等。以上这些人都是候氏相声真正的传人。
三叔侯耀文其实赵佩茹的弟子。严格来说,侯耀文不是候氏相声传人,老郭也不是。
当然了,作为大师的儿子,既然端起这碗饭,侯宝林先生一定会给侯耀文一些指点。
再者,三叔侯耀文通过耳濡目染也从侯宝林先生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侯震作为侯宝林先生的长子长孙,虽然入驻德云社,但是现在基本与相声无缘。现在是老郭的专职司机兼保镖。
其实,侯家真正说相声的就只有侯宝林先生和三叔侯耀文。
侯宝林先生的长子是侯耀中,也就是德云社侯爷侯震的父亲。侯耀中和侯耀文、侯耀华不是一个母亲。但是是侯家 长子,侯耀华行二,侯耀文老三。这也就是圈里人为什么一直喊侯耀文三叔的原因。
作为从旧 社会 过来的艺人,侯宝林先生深知相声艺人的苦。作为曾经的下九流的行业,侯宝林先生不希望孩子们沾染。
侯耀华典型的会来事的孩子,尊重父亲的愿望,小时候没有涉足相声。拍电视剧,给野药做广告,各种投机钻营,一通折腾之后,回过头来一看相声又火起来了,马上又拜师常宝华。
尽管拜师常宝华,但是相声里的各种活估计这位相声名家里的孩子啥都不会。啥都不会,你让他怎么上台说相声。
我是 娱乐 巷子,欢迎下方留言
文 娱乐 巷子
候耀花在候家是次子,另外相声名家中的人也不见得都是说相声的。比如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等等许多这种情况。
错了,你听听他那张利口,是不说相声能练得出来的吗
历史上,侯氏的表现不俗。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57人,被收入 《中国人名大辞典》者121人。战国时魏国人侯赢,70岁时任大梁(今河南开封)夷门的守门小吏,后被信陵君(魏公子无忌)迎为上客,曾献计信陵君。胜秦救赵,为时人推重。西汉高帝时有酷吏侯封。东汉初有河南人侯霸,熟知旧制,官至大司徒,封关内侯。南朝人侯景,先属北魏,继归高欢,又降梁,受封为河南王,后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南京),于 551年废梁帝自立,国号汉,到处烧杀掠夺,次年被梁将陈霸先等所破,侯景逃亡时被部下杀死,史称侯景之乱。隋代的侯白,性滑稽,善说讽刺诙谐的话,后世遂称诙谐的演员为候白。唐初有大将侯君集,太宗时曾任宰相。唐代还有侯固,文宗太和中登第,官至鄜坊灵武节度使同平章事。北宋有治水专家侯叔献。辽末有农民起义首领侯槩。明代有宦官、航海家侯显,当时名望仅次于郑和;还有兵部侍郎侯恂,其子侯方域,明末与方以智等称“四公子”,后入清,能诗文,有才名,著有《庄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明代孔尚任所作传奇剧本《桃花扇》,就是描写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清代有女文学家侯芝。近现代有化学家侯德榜,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侯宝璋,艺术家侯俊山,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侯宝林等人。
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02月04日),满族,中国著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1917年出生于天津,因家境贫寒,四岁时被舅舅张全斌从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养父在涛贝勒府当厨师,从懂事起,就饱尝了城市贫民生活的艰辛。1929年,他刚刚十一岁,就拜颜泽甫为师,学京戏。
12岁时,侯宝林开始学艺,先是学京剧,后来由于对相声的酷爱,改学了相声。先后拜常葆臣、朱阔泉为师,曾在北京天桥、鼓楼一带“撂地”演出,说单口相声,与许许多多旧社会的民间艺人一样,以此挣钱谋生,养家糊口。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侯宝林的相声终于成为什样杂耍中攒底的“大轴儿”。从清末起,一直到四十年代,按照老规矩,天津的杂耍园子历来是刘宝全、白云鹏的京韵大鼓唱“大轴儿”。再好的相声也只能排在倒二“压轴儿”,但侯以卓绝的艺术冲破了老一套的规矩,也为相声增了光,添了彩。
抗日战争期间,侯宝林与郭启儒合作,在京津一带演出,艺术日臻成熟,声名大震。而且,他一改当时相声粗俗的风气,以高雅的情趣与格调的质朴、正派的台风赢得了广泛赞誉。
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更焕发了艺术青春,很快就成为妇孺皆知、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此后,他立志相声改革,一面对一些传统相声进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如《婚姻与迷信》、《一贯道》等。晚年,侯宝林主要从事曲艺理论研究。与人合著有《曲艺概论》、《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等。相声集有《侯宝林、郭启儒表演相声选》、《再生集》、《侯宝林相声选》等,其中收录了诸如《戏剧杂谈》、《夜行记》、《关公战秦琼》等脍炙人口的相声精品。另外,他还主演过《游园惊梦》、《笑》等喜剧**。
1993年2月4日,侯宝林因患胃癌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6岁。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毕生都以“把笑声和欢乐带给人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也因此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与喜爱。
侯耀华和郭德纲不和,这不是什么新闻了,俩人从发文进行语言攻击,最后诉诸官司,十几年来从未消停过,侯耀华还自作主张,要把郭德纲从侯氏相声家谱中除名。 其实,他是没有资格的,我们接下来就分析下事情的始末,以及分析一下他没有资格的具体原因。
相声是最讲究师承的行当,有了师父,就等于有了根,成了大家族里的一员,你在行业内立足就有了底气。 对郭德纲来说,早年间的不得志,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没能拜上好山头,他受排挤、遭打压、自成一派的后续发展,都来自于此。
其实不是没人教他。他的启蒙老师,就是常家第二代里的常宝丰先生,但与其他行业不同,学生和徒弟,在相声界的位置差别很大。
此后,他一边在各地的戏班子流连,一边向各种名家求艺,杨志刚、赵小林等人都曾不同程度地教过他,但未曾有过正式的拜师仪式,一直到他三闯京都,依然是游离于体系之外的散户。
32岁的时候,郭德纲认识了李菁,以及张文顺先生,他们一起成立了相声大会,即后来的德云社。2000年,郭德纲和借调助演的于谦结识,并在2004年邀请对方正式加入德云社, 从此,除拥有一个很好的搭档外,他的艺术生涯有了另一种发展途径。
于谦的师父石富宽先生,跟侯耀文是多年的老搭档,于谦本人跟侯三爷同样交情不浅,在他们的牵线搭桥下,侯耀文生出了收郭德纲为徒的心思,而这犯了众怒。
2004年的德云社,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只差一个契机就能鱼跃成龙, 侯耀文也跟郭德纲在一些节目上说过几段,对这个后辈颇有欣赏之意。
众所周知,侯三爷很爱提携后辈,加上他是侯宝林儿子的身份以及圈内的地位,一旦老郭拜在他门下,能享受到的资源将难以计数,那可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想不起飞都难了。
但是,外界的压力纷涌而至,来自天津的杨志刚等人极为愤慨,但侯三爷就是这么个宁折不弯的性子,他力排众议,坚持在当年十月举行收徒仪式。 郭德纲正式有了师承,往上推,他是侯耀文的徒弟、赵佩茹先生的徒孙,全都是相声界鼎鼎有名的人物。
次年,他顺便加入师父领衔的铁路文工团,进一步稳固了自己的地位,而2005年,也是德云社一飞冲天的年份。 从2004年底到2007年中,接近三年时间里,师徒两人倾心相交,侯耀文把自己几十年攒下的相声艺术倾囊相授,更在场下为德云社撑起了坚实的屏障。
侯耀文的女儿称郭德纲为兄,他的侄儿侯震加入德云社,而他的二哥侯耀华,也跟郭德纲有了短暂的交流。 郭德纲遵循传统,称呼侯耀华为师伯,两人在2006年还合作了一部喜剧《小房东》,至少在发布会上,两者很融洽,谁也想不到之后会闹成那样。
谁也想不到,侯三爷的去世那么突然,2007年,这位相声大师,“文”字辈优秀的两位艺人之一(另一位是马季), 在自己六十大寿到来之前,心肌梗塞导致去世,一场大戏拉开了大幕。
仅仅一个月之前,他还给刚刚缓和关系的长女侯瓒准备了生日惊喜,而郭德纲正积极筹备师父的六十大礼,打算好好孝敬自己的贵人。接到电话噩耗时,老郭正在外地演出,他急忙往京都赶,到了师父的别墅玫瑰园时,二大爷侯耀华正接管了家里的一切事务,并主持了葬礼。
事情到这里都没啥问题, 但之后师妹侯瓒告诉他,侯耀华借主持之机,把侯耀文家里所有的财产控制在自己手里,而侯瓒和妹妹则没得到应有的遗产 ,这场纠纷一直持续了一年多,双方甚至闹到法庭。
郭德纲虽是侯耀文的徒弟,但也只是28位弟子之一,即使跟师父的情谊再好,也不应该介入侯家的家务事,委托侯震去处理可能更合适。
但彼时的老郭正值事业的顶峰,他看不得也忍不了这种事,决定自己出手帮师妹拿回财产。 他先是多方搜集证据,之后拉着侯瓒上诉,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局内人,跟侯耀华的大戏正式打响。
家务事总是掺杂不清的,所以这官司至今也没有公论,两人各执一词,都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可都是无法打败对方。 郭德纲主要从玫瑰园的家具损坏和丢失入手,间接证明大部分财产落入侯耀华名下。
由于侯三爷育有两个女儿,按继承顺序来看,还轮不到侯耀华来继承。而侯耀华则表明自己并未夺取财产,只不过两个侄女年幼,出来主持公道,侯瓒彼时虽有27岁,但由于是前妻所生,另一个还不到十岁,更不必说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圈里圈外人也纷纷卷入,开始站队。侯宝林先生三子二女,长子侯耀中、二子侯耀华、三子侯耀文、长女侯耀茹,其中长子侯耀中、长女侯耀茹与两个弟弟同父异母, 明显表态的只有侯耀华一人,侯耀中和儿子侯震则甩手不管。侯耀文的徒弟们和好友们则分成两派,最终也没分出个胜负。
既然直接交锋不成,那么只能在别的地方做做文章了,双方互寻黑料,而且两人黑料如此之多,最终演变成由内到外的攻坚战。当年之事,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靠语言吃饭的人,语言攻击确实很厉害。 郭德纲攻击侯耀华的私德,侯耀华则跑到天津明察暗访,期待从根上否定郭德纲,甚至把他从侯氏相声家谱除名。
说回侯耀华,其实他根本不是相声演员。侯宝林先生自己吃了太多苦,因此拒绝孩子们再走这条路,他坚持要求侯耀华放弃学相声,转而到工厂当了一名工人,而侯耀文能够从事这个行业,完全是耍性子先斩后奏。
相声三大派:马、侯、常,其中马家子嗣不多,常家人都学艺,只有侯家是自己揽着自己。不过侯耀华还是继承了父亲的文艺基因,他虽不说相声,却写出过不错的相声剧本,也有很明显的时代印记,但让他声名鹊起的还是在小品和影视舞台上。
我国早期的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里,侯耀华跟葛优搭档,奉献了精彩的表演,之后在春晚的小品剧中,侯耀华也成了观众眼中的熟面孔,艺术成就上,他还是排得上号的。
当然,他跟郭德纲比起来,自然差了不少,老郭是奔着继往开来去的,说句相声复兴的奠基人不为过,无论怎样,都得承认他把相声的影响力推上了新高度,火出圈了。
不过,侯耀华毕竟是长辈,说一千道一万,从侯宝林大师那儿算起,两人都差了一辈,问题是,辈分高,说话就算数吗? 不能这么讲,相声里师承很重要,徒弟甚至不比儿子差,代拉师弟的行为虽然常见,但那也得先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才行,儿子只享有父亲遗产的继承,却无法拥有对徒弟进行处分。更何况,侯耀华甚至都不是相声圈里人。
而另一个层面上,郭德纲是否应该被除名呢?只有欺师灭祖,做出行业不允许的行为后,才能得到如此待遇 ,郭德纲虽然跟侯耀文艺术风格不完全相同,但显然不是背道而驰。
为此, 侯耀华给出的理由是,郭德纲早在天津时, 就拜过杨志刚为师,未经师父允许,决不能转拜他人(相声到大鼓、西河等属于跨行,这个不算), 他拜到侯耀文门下,显然是不合规的。
深究这件事,当事人同样各说各话,郭德纲表示自己未经正式拜师,不算杨志刚的徒弟。 而杨志刚则表示,当年已经定好了收徒仪式,只等其他徒弟一起来举行仪式,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双方说的都是客观事实 ,但关键就在于这段时间里,郭德纲北上京都,闯出了自己的天地,此后鱼跃龙门,杨志刚此话听起来,就有点马后意思了。
但很有趣的是, 郭德纲自己的徒弟何云伟叛出德云社后,居然转投到侯耀华门下,两人从师徒变成了平辈,这无疑为战火又添了一瓢油, 所以十多年过去了,双方的仇怨不仅未见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老郭和侯耀华之间的问题,在可见的未来,仍然看不到结尾。
侯宝林( 1917年11月29日——1993年02月04日),满族,中国著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1917年出生于天津,因家境贫寒,四岁时被舅舅张金斌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 祖籍和父母现在已经都没法知道了
侯家不是相声名家吗?为什么侯耀华作为长子,他却不说相声?
本文2023-10-20 06:45: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6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