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编写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1收藏

怎么编写家谱?,第1张

一、序

序就类似于现在书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写,也可以由外人写。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通常情况下,新序在前面,旧的序也要包含在内并排在新序后面。

二、简介

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

需要首先简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内容有:刻谱凡例、本族谱本次创修(修订)参与人员、时间、为什么要修订;此次编码的依据是什么;家族的整体情况、历史、迁移史、当前分布、人数;本族宗派、字辈,即记录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祖坟中各代分布图;对祖先事考查、考证。

总之,这里不具体到某一个人,只是对整个家族进行整体描述。

三、人物志

其实一本家谱本身就是人物记录,但通常情况下,家谱中会记录某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典型人物或团体。而记录这些优秀人物时,常常格式多样,有该人的传记、他写的文章书稿、获得过的功名、官名、、画像、碑记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同姓历史名人强编入本族谱,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为后人续谱时,常常会因为这一次信以为真,而以讹传讹。

四、世系表

世系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最简单的家谱,有时只有一个世系表。

世系表是记录家族中每个人的关系,用计算机中的术语,这种一对多的结构是“树”状结构,但实际中的往往会比较复杂。当一个家族很大、人数很多时。会出现嗣出嗣入(通过过继、领养、送人)、迁入迁出的现象。

五、世略表

通常情况下,仅有世系表的家谱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面对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这几个字,你还能知道什么呢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记录世系表中每一个族人简历的表。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为一,也可以单列。我认为单列更好,因为合二为一,常常导致世系表过肥过大,查找一个成员的时候非常麻烦。

很多家谱中,世略只写到父名、娶妻、生子数及名字数,这样写虽然整体看上去挺规范,实际上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这种信息。我认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个人都有完整的简历,但至少应该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职务、职称、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简历、主要成绩、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亲的名、妻子简历、子女名、女儿出嫁地、所嫁人姓名。这样不仅妻方家谱可以通过家谱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过自己家族查到女儿家族。

六、后记

后记写一些感想即可。

(来源:百度经验等)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 、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 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任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放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有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为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众所周知,蜀汉的开创者刘备又称刘皇叔,原本是汉朝的皇族。\x0d\\x0d\《三国志·蜀书》上说,蜀汉皇室来源于中山刘氏,是西汉景帝刘启第八个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x0d\\x0d\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多达120个,其中第五个儿子刘贞封陆城亭侯,由中山国(今河北省定县)来到陆城侯国(在今河北省涿县),后裔形成中山刘氏的分支--涿县刘氏。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27年。\x0d\\x0d\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实行削藩政策,以"酎金事件"为借口,废除大批同姓诸侯。涿县刘氏开派祖刘贞,也在这次削藩运动中被削去陆城亭侯的爵位,降为普通平民。\x0d\\x0d\刘贞以后,涿县刘氏的情况,正史没有记载,刘氏族谱则大都有对这一段空白的补充。不过,族谱中所记的有关世系和史实,又有很多互相矛盾和错误牵强的地方。这里,我们不妨根据各地刘氏族谱来作一大体的勾勒和订证。\x0d\\x0d\关于中山刘氏涿县分支始祖刘贞的出身,典籍记载已经非常明确清楚,无容置疑。因此,广东梅县刘氏谱说刘贞是刘胜的孙子和他迁自彭城郡,都是错误的。同样,湖南桂阳刘氏族谱、新化刘氏谱、刘氏滔公支谱和广西刘氏谱都说刘贞是刘向的儿子,刘向是刘胜的儿子,这也均与历史事实不符。\x0d\\x0d\在今人刘少卿所编《刘氏新族谱》中,刘备是中山王刘胜的第17代孙,从刘胜到刘备的传递世系是:\x0d\刘胜(中山靖王)→刘贞(陆城亭侯)→刘昂→刘禄(漳侯)→刘恋(沂水侯)→刘英(钦阳侯)→刘建(安国侯)→刘哀华(广陵侯)→刘宪(缪水侯)→刘舒(祈邑侯)→刘谊(祈阳侯)→刘必(原泽侯)→刘不疑(丰灵侯)→刘惠(济川侯)→刘雄→刘弘→刘备。\x0d\\x0d\这是一种最常见、最流行的中山刘氏上古世系。\x0d\\x0d\全国各地中山刘氏族谱所载也大体与此相近,如湖南桂阳刘氏谱、四川荣昌刘氏谱所载就完全相同。而湖南怀化刘氏(政公房)族谱和刘氏(吉蕴公房)族谱等则将刘贞误作刘向。笔者认为,这纯粹是字形笔画之误,因为"贞""向"二字字形相近。湖南刘氏(烟溪滔公房)族谱、板桥刘氏谱、新化刘氏族谱和湖南宁乡刘氏(吉祥公房)谱的编纂者大概对此并不理解,所以他们在刘向之后,又再增加刘贞一代。殊不知刘向即刘贞之误,此举实属画蛇添足。\x0d\\x0d\另外,湖南平江刘氏谱和台湾谱从刘胜到刘舒与之相同,刘舒以后的世系是这样排列的:\x0d\\x0d\刘舒→刘兴发→刘盛→刘必→刘达→刘才源→刘惠。\x0d\\x0d\这个世系比前一世系多了2代,即在刘舒与刘必之间多了一代,在刘必与刘不疑之间又多出刘达一代。\x0d\\x0d\江西泰和刘氏宗谱的世系是:\x0d\\x0d\刘胜→刘贞→刘轩(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巡(刘建)→刘辰华(刘哀华)→刘平(刘宪)→刘化(刘舒)→刘谊→刘用(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x0d\\x0d\湖北汉川古柏堂《刘氏族谱》则记载从刘胜到刘备为12代,世系是:\x0d\\x0d\刘胜→刘贞→刘恋禄→刘英建→刘哀→刘舒→刘必→刘不疑→刘济惠→刘雄→刘弘→刘备。\x0d\\x0d\江西《中华刘氏通谱》所载从刘胜到刘备也是12代,世系是:\x0d\\x0d\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宪→刘宜→刘必→刘惠→刘雄→刘弘→刘备。\x0d\\x0d\尽管刘姓族谱的编纂者们为了填补从刘胜到刘备世系的空白而绞尽脑汁,然而,笔者仍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广大的刘姓族人:这些流传了很久的世系,绝大部分是虚构的、错误的。\x0d\\x0d\为什么这样说呢?\x0d\\x0d\笔者认为,这些族谱的编纂者们的世系与历史不符合。因为正史上虽然没有开列刘备历代祖先的名字,但却间接地指出了从刘胜到刘备的传递代数。\x0d\\x0d\刘备又称刘皇叔。这"刘皇叔"的称呼,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它可不是随便乱叫的,而是严格按辈份来叫的,即刘备按辈份应为汉献帝的叔父辈。汉献帝刘协出自长沙王刘发一支,从刘发到刘协共有13代。中山王刘胜与长沙王刘发是兄弟,刘备既然是汉献帝的皇叔,则从刘胜到刘备应该是12代。\x0d\\x0d\江苏、江西、湖南、广西、广东、四川、香港、台湾、南洋等地所流传的刘备祖先的世系,最少的也比实际上的传递世系多出了5代,因此都是错误的或虚构的。这些世系的编造者们都忽略了刘备又称刘皇叔这一重要信息,在正史中找不到刘胜到刘备代数的明确记载,就以为可以胡编乱造而没人知道。\x0d\\x0d\在这些世系中,只有湖北汉川古柏堂《刘氏族谱》和江西《中华刘氏通谱》上记载刘胜到刘备为12代,与历史实际相符合。但这两个世系,很明显是在上述世系的基础上再加工而成的,即将香港谱中的祖先删去几代,再将一些父子二人的名字合成一人名字,因此,这两个世系也不可信,最多也只能是聊备参考而已。\x0d\\x0d\为什么全国各地刘姓族谱关于中山刘氏自刘胜到刘备世系的记载,都会错成一样呢?原来,这里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这个世系来自《三国演义》!\x0d\\x0d\《三国演义》第20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写道:"献帝设朝,操表奏言玄德军功,引之见帝。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景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刘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备乃刘弘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x0d\\x0d\各种中山刘氏世系比较\x0d\\x0d\三国演义江西中华刘氏通谱湖北汉川古柏堂谱香港刘氏新族谱湖南平江刘氏谱\x0d\刘胜刘胜刘胜刘胜刘胜\x0d\刘贞刘贞刘贞刘贞刘贞\x0d\刘昂刘昂A刘昂刘昂\x0d\刘禄刘禄刘恋禄刘禄刘禄\x0d\刘恋刘恋A刘恋刘恋\x0d\刘英A刘英建刘英刘英\x0d\刘建AA刘建刘建\x0d\刘哀A刘哀刘哀华刘哀华\x0d\刘宪刘宪A刘宪刘宪\x0d\刘舒A刘舒刘舒刘舒\x0d\刘谊刘谊A刘谊刘兴发\x0d\AAAA刘盛\x0d\刘必刘必刘必刘必刘必\x0d\刘达AAA刘达\x0d\刘不疑A刘不疑刘不疑刘才源\x0d\刘惠刘惠刘济惠刘惠刘惠\x0d\刘雄刘雄刘雄刘雄刘雄\x0d\刘弘刘弘刘弘刘弘刘弘\x0d\刘备刘备刘备刘备刘备\x0d\\x0d\《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早已在中国家入户晓,正是借着这一名著的传播,中山刘氏的世系则得已如此广泛地在全国刘姓中流传。可见,后世大多数中山刘氏世系,可能都取自《三国演义》。\x0d\\x0d\不过,笔者认为,《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有关中山刘氏的世系记载,应该不是作者罗贯中个人的凭空杜撰,而是必有所本。至于罗贯中所记载的这一世系源自哪里,则现在已不得而知。笔者分析,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宋元时期传世的历史文献资料;另一种则是罗贯中周围某个刘姓家族的族谱。而且,这后面一种可能性还要大。如果此说成立,那么今日所流传的这份虚构的中山刘氏上古世系,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在刘氏家族中流行了。因此可以说,是《三国演义》抄了刘姓族谱中的世系,而《三国演义》中的这份世系,又为后世很多刘姓族谱所抄。\x0d\\x0d\如今,要重新填补刘备祖先世系的这一空白断层,还需要等更多的原始材料的发现。\x0d\\x0d\我们只知道,刘贞之后,刘备的最早的有史可考的祖先是他的祖父的刘雄。刘雄在东汉后期被举为孝廉,后官任东郡范县(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县令,安帝时还曾任东郡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县令。\x0d\\x0d\刘雄生二子:刘弘、刘子敬(有族谱作刘_)。刘弘的儿子,就是一代英雄刘备。

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第一部第一卷经过十余年收集海内外大量资料经过艰辛地整理考定,已由华龄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ISBN:780178357)。该书大十六开,全部彩版印刷。其主要内容包括历史上著名李氏谱序、祖像、祖地影像、李姓源流考辩、人口分布、迁徙、血缘文化;通天世系图(1)、始祖先贤像(1)、世系附录等,是一本集珍贵历史资料和族谱资料及调查资料自古至今不可多得的家谱通书。

第二部首卷主要记述史前新石器时代(尧、舜、禹)至民国时期的正史李氏人物传略。上下四千多年,历百余代,时间之长,空间之广,人物之多,达一千六百余人,为当今族谱中见之于正史人物传记之最。

(《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共分十二部,计九百九十九卷,现第一部已编纂完成,第一部分为六卷,第一卷巳出版、发行全球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

据有关专家和有关档馆和海内外名人名家的评判,一致认为,第一卷不论从史料价值和族史资料价值都是—本前所未有、图文并茂、史料科学祥实不仅仅是李氏家族的宝典,也是一本全球独一无二的家族史料宝典。《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第一、二部获得国学大师和谱学泰斗与历史学家的极高赞誉,被国内外十余家国家级博物馆收藏。。《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后十一部的编纂大纲草案巳撰写完成,正广泛征求意见。有意参与的李氏文化爱好者请来信来函索取相关资料。凡各支派李氏都应有人参与《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的编辑工作,如不及时与参与,造成漏编,该支该族在《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上就留下空白,成为族籍的“弃儿”,本编写办公室概难负责。凡有志于李氏文化研究的李氏宗亲和李氏网宗亲不管你家在何方,源自何枝何派,都是一祖同胞,《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都会有你的一片天空。后续十二部,九百九十九卷离不开一点二亿全球李氏宗亲的大力支持,《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是一部空前的巨著,不亚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量,是—部容家族史、国家史、人文、自然村史、产业史、文化史等多方多面的浩繁工作,整体工作需八至十年完成。参加编撰和为此作出贡献的宗亲和外姓朋亲都将永载史册,永留芳名。有志者速联系!2006年11月20日上午,《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第一部第一卷首发式在浙江省武义李纲纪念馆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和谱学专家、社会学者以及李氏宗亲等一千余人参加首发式。这期间还收到海内外三十多个宗亲组织的贺电。

令人欣喜的是《世界李氏族谱全书》子卷湘西北第-部和第二部、淝东南第-部、豫东南第-部、陇西堂宗谱第一部、李火德族谱第一部、浙南第一部、湖北阳新道公卷、鄂州道公卷、黄石道公卷、山东大城子卷等巳出版或正在编排,另外还有二十四部支谱已与《世界李氏族谱全书》对接。《世界李氏族谱全书》将以母子卷最科学的形式在中华的家谱史和人类族群史上独树一帜。母子卷成书之日,将达万册以上构成天下第二大族、第二大谱。通过《全书》编纂活动,让世界上所有的李氏人联结在一起,在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进程中,发展自己的经济,为中华的振兴和祖地的繁荣昌盛以及宗亲的兴旺发达服务,这也是编纂的重要意义所在。

《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的第一代皋陶至八十八李世民共八十八代是海内外所有李氏族谱最完整,最具历史考证的世系。目前巳进入二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广大李氏代表性人物都首肯此书,并殷殷希望按计划完成此巨典。将军书法家李铎题写了书名和祖联。

《世界李氏族谱全书》族谱的重要性

《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的完成是对世界人文科学的一大贡献。 李姓人口为万姓之第二位,是当今世界第二大姓。凡李姓人,无论是何房系始祖或已故先祖,无论是谁,居住何地、无论是何国籍或何地区、也无论使用何种语言,均是我李氏血缘始祖皋陶公之后裔。李氏总源流表述为:源于曲阜、脉发偃六(固始和六安)、鹿邑为根、陇西望出。其宗族,房系的传承顺序,以代次关系组成,并以血祖皋陶公为源的系列房族系统而组成一个庞大的、统一的大宗族整体体系,各地、各族、各支以子谱与母谱接轨,形成庞大的母子谱关系,这个体系,就称之为“世界李氏族系综合信息总汇”。《世界李氏族谱全书》就是将上述的李氏族系,通过文字、图表、将上述体系完整地、系统的表述出,并使这个体系上下大体贯通,顺代延接,依次传承而繁衍生息的历朝历代的各个方面的文化内含,基本完整地表达出来的一部巨大的家族生命体系传承的文化史大百科全书。也就是说,它是属于全世界李氏大家族全体成员的一部共同的大经典,也是世界上唯一第一大姓的通天总谱。我们所做的是一项前无古人空前盛大的族姓民间人口普查,对全球来说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对世界人文科学的一大贡献。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发明,我们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向世界各大博物馆馈赠《全书》,作为人类研究的自然生命科学的参考书。

编纂目的与意义 目地: 整理李氏源流史,理顺各族传承脉络,研究聚落其人口现状,生存背景,民风民俗,人文地理,宗族制度的演变,居住地的交通、物产、旅游资源,地名沿革,李氏居住地分布(自然村);总结古代,近代、现代李氏族人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树立先进楷模,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教育后代,启迪来人,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服务和中华崛起服务。

意义:开展弘扬民族文化的活动,意义重大,特别是在两岸关系中,怎样来开展文化艺术的交流,加强对中华民族根的认同感,凝结民族的团结力量,在当前的形势下更有重要的意义。编纂《世界李氏族谱全书》主要是服务于“中国根”活动,在全世界各地李氏族人中掀起一次宗谱大检阅、大寻根、大归宗活动,为祖国的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编好《世界李氏族谱全书》为世界李氏族人的寻根问祖提供最便捷,最有效的行动指南。

族谱,族人之公共事、家族之历史也。

余虽知之不广,识之不博,但经史典籍,仿佛略记一二。纵观诸谱,矛盾尚多:讹脱遗漏,莫衷一是。先以年代论之:从黄帝至叔大心食邑,史记有记录者四十五代,以有记载年份起,源自公元前1620年天乙(汤殷)至宋捷公(公元前691年)历二十九世,平均三十二年一代(因其传位有兄弟相递之故,所以也算合理)。自叔大心至萧何为相,历时不足五百年,相隔代数各有歧说:十六代者有之[30年一代],二十一代说有之[23年一代],似乎都合理,但何以为臬圭?自何至望之,时隔一百五十有一年,代间为二十五年也,然自望之至齐高帝道成历时五百三十三年,代间时隔三十三年,尔后三十八年和三十七年之时间间隔,此皆史书记载,毋庸置疑。据此则难定论,然而在各地宗支谱中,似以二十一世说偏多,孰对孰误,似无凭据。顺流而下,到马王之乱时即公元947年(非930年),应约六十代矣。但纵观诸谱,多有不同。台湾“萧氏族谱”网页上“萧氏源流”中,以其“奋公”为69世,[于‘书山昭穆’中]是公元1480年生人,而萧詧[错写为登](519---562)则是50世,二者仅隔十九世,然年轮之距却有九百余年,其疏漏至少十五世之多。此是一; 有的族谱误将皓仰换位、把皇帝祖父[顺之和道赐]颠倒、唐时名人置于宋后,以至人伦辈份与史不符。此为其二。有的掉代,有的错宗,凡此种种,各地族谱均无定规。这些问题,非有识之士不可与语,然吾萧氏,堂堂世家,皇皇两朝,绵绵十相,代代闻名,于史有据,于谱有乘,出此错谬,余亦惭愧。故尔期望同仁能达成共识,在此盛世,同修族谱。郫讹弥舛。

倘从另一角度言之:昔日“或翱翔仕途而不克修;或励志功名而不暇修;或有志无力如稽阮之谋生而不及修;或有才无年等屈贾之薄命而不能修”之诸因籍口至无统谱,今则荡然无存矣。此时不修,又俟何时?我等不为,谁来为之?慎终追远,见贤思齐,正本清源,昭穆有序,此乃大纲要领也。族谱虽为后人思念前辈之物,但更关键则是为后代服务。自应与时俱进;同步发展,岂能墨守陈规,一如既往?昔日科技空白,雕版梓工,族谱来之不易,自当束之高阁,以尽爱惜之责,备俟后世查而知之;如今电脑兴起,后代皆会,修谱应成共识,且宜尽善尽美,进而上网联之,便寻易检有利同氏是也。

写家谱族谱的方法如下:把知道的都写下来、采访家人、寻找实物线索、绘制家族树、制定研究计划等。

1 把知道的都写下来

关于家里,你记得什么,就都写下来,特别是出生、结婚、死亡的日期和地点,后者将在未来的实地调研中发挥重要作用。你或许还可以绘制简单的家族树。这将提醒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 采访家人

现存的家族成员是知识的宝库。从父母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开始,然后如果可以,就再采访祖辈。如果祖辈还能记起他们的祖辈,那么你就有机会接触百年以上的家族历史了。在采访的时候,如果方便,你可以录音。

这份资料,既有利于你未来的调研,也可以作为遗产传至后人。但要记着贴上标签,以便寻找。要注意名字。还要记下别名、绰号,等等。一个故事,可能有不同的说法,要进行比较。要注意搜集“谣言”或者“模糊的回忆”。

3 寻找实物线索

翻翻抽屉和箱子,你可能会为自己的发现而感到惊奇。显而易见,诸如证书、表格之类的文件,可能会成为家族历史的砖石。这有可能了解到一段不为人所知的往事。

留意其他家族遗物,例如日记本、信函。照片也是非常重要的道具。跟亲戚聊聊,看看他们能否辨认照片上的人物。记下名字,扫描照片,贴上标签。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打听一下家人、亲戚和族人,是否有家谱。

4 绘制家族树

家族树是描绘祖先关系的地图。它可能花费时间,所以要肯付出才能有结果。拿出一张白纸,在页底写下你自己的名字,在上面为先辈们留出空白。你也可以使用电脑。如果你是已婚,配偶列在你的旁边。然后在你们下面添加孩子,并填上出生日期。

上面是父母,再上面是祖辈,并且填上出生日期。你追溯的时候,直系祖辈的数量会翻倍——四位祖辈,八位曾祖辈,等等,加上他们的出生日期、结婚日期和死亡日期。

5 制定研究计划

记忆因时光变得模糊,所以验证非常重要。跟官方记录核对姓名和日期,常常都是不错的主意。现在可以查阅许多出生、结婚和死亡证书。你可以试着去本地档案馆、图书馆查询。

户籍档案也是查询数据或者未知亲戚的方式。民国时期的户籍资料,一般存放在档案馆里。另外,在地方志馆,也可以通过查阅地方志和文史资料,了解祖辈的生活环境和可能经历的大事,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找到他们的名字和事迹。

除了本地资源,网络资源、图书、杂志或者报纸,也可能提供实际的帮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图书馆里也收藏了大量的家谱和地方志。图书馆领导曾经讲过,有1/5的中国人其实是可以找到自己的家谱。

怎么编写家谱?

一、序序就类似于现在书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写,也可以由外人写。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通常情况下,新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