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家族的家谱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何氏家族的家谱是什么?,第1张

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重大作用。”

  《清源何氏宗谱》是龙泉的一方名家宗谱。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龙泉的何氏家族,曾涌现出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宰相的何执中、后追封为清源郡王。在龙泉,乃至处州,自古以来,封王者仅此一人。有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称为副相的何澹。何氏一家历史上涌现两位宰相,实不多见,不愧为一方名家。

  《清源何氏宗谱》编修于元朝至治二年(1322)。宗谱开卷有中书舍人永嘉胡宗缊题写的篆体“清源何氏宗谱”;有监察御史湘江张纯书写的篆体“玉雪传芳”。还有元至治二年壬戌闰五月由奉训大夫兴化府判官林定老君则书的“清源玉雪堂谱序”:有龙凤年岁在癸卯五月朔日由明朝开国名将、王府参军处州等翼总制缙云郡伯胡深顿首拜书的“赠清源太宰序”;有明正统十三年(1448)龙集戊辰六月初吉顺天府通判漷县主簿吴允传书的“清源何氏族谱序。”3篇序言对何氏历代祖宗给予详尽地记述,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何氏宗谱提供了原始的宝贵资料。

  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丁丑春正月,由何氏十七世孙何汪宗兄和十七世孙将仕郎何湛族弟重修族谱,并著有“重修族谱引”和“清源何氏重修族谱允例引”为证。据测算,此《宗谱》编修至今已有六百八十多年,重修本至今也有五百四十六年了。在世族子孙中流传保存,历尽几百年的历史沧桑,躲过多少战争和灾难的洗劫,在民间得以完整的保存,实为不可多得的档案文献史料。

  《清源何氏宗谱》全书共有十九卷,并有序言、凡例、图像,排列记述了从一世始祖何谨公至二十五世的宗支脉络全过程。据“清源何氏修谱允例”记载:“自始迁居龙泉祖谨公以下凡十三世共三图为一卷,名之曰宗谱。因其子孙散居之繁故,分为各卷,名之曰族谱。

  《清源何氏宗谱》记载了何氏始祖,吏部尚书何敬容生有七子,其四子何谨,爱括苍龙泉山水之胜,于五季时(经考查即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间)从建州浦城毕岭中村迁居括苍之龙泉豫章之地,为龙泉一世之始祖也。至今何氏子孙已经在龙泉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一千一百多年了。

  《清源何氏宗谱》不仅是一部一方名家宗谱,而且是宋、元、明朝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据宋史《本传》、清华源《续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崇宁四年(1105),何执中创建了“架阁库”(今档案馆),设专门官管理,开档案管理之先河,既扩大了档案的存放量,又便于查阅,杜绝了利用档案“舞文取贿”的贪赃枉法现象,他是我国档案管理的创始人,对档案管理作出了划时代的历史贡献。

何氏家族的祖先是姬虞。

姓氏源流有以下几种说法:

1、出自姬姓。

周武王之子封于韩,灭国。其后裔韩武子(另一种说法是韩武子是晋同族曲沃桓叔后裔,即周成王弟姬唐叔虞之后)仕晋,封于韩原,以地为氏。后来与赵、魏三家分晋,成为诸侯。秦始皇灭六国,韩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间,因改姓何。

2、赐姓。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鲜卑姓贺拔氏改为汉姓何氏。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归顺明朝,世袭河州卫指挥同知,赐姓何氏。

3、以国名为氏。

唐朝时中亚地区有九个突厥族小国,史称“昭武九姓”。 后来内迁中原,各以国名为氏。

扩展资料

少数民族中的何姓加入 :

“昭武九姓”中的何姓。汉唐时期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有何姓。汉唐时期的我国西域地区,有月氏人建立的康居政权,原居祁连山北的昭武城,后被匈奴人打败,西越葱岭,建立了康国,并日益强大起来,

西域的米、史、曹、何、安、小安、那色波、乌那昌、穆等政权先后归附了康国,均以昭武为姓,以示不忘其本。史称“昭武九姓”,而“何”则是其中之一。

南朝梁代和后来的隋朝就有几位来自西域的何姓先人:一位是何细胡,梁代西域人,通商入蜀,定居郫县(今四川郫县),事武陵王纪,主知金帛,因致巨富,号为“四川大贾”。再一位是何妥,隋朝人,

据说是何细胡之子,字栖风,少机警,有才名,隋初累官国子祭酒,著有《周易讲疏》、《孝经义疏》等文集。第三位是何稠,隋人,何妥的侄儿,字桂林,少有才思,隋开皇年间官至太府丞。他博览典籍,多识旧物,制作绝巧。

-何氏

  一、来源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

  ,因居于姬水之滨,故而改为姬姓,其后裔后稷被周人尊为始祖。后

  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避难逃亡

  到江淮一带,当地人因"韩"、"何"音不分,后误写为何,子孙沿用。

  2、唐代的"昭武九姓"之一有何氏。隋唐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

  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

  和戊地。

  3、出自冒姓或赐姓。如汉时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鲜卑复姓贺拔氏为单姓何氏。五代吐谷浑亦

  有何氏,吐谷浑亦作吐浑,为鲜卑的一支。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

  铭入明,被朝廷赐姓何氏,其后也有以何为姓的。

  4、以名为姓。《汉书五行志》载,西汉时有朱何苗者,以己名

  的第一个字为姓,改姓何名苗。他的子孙沿袭下去形成望族,成为何

  姓的另一支。

  5、少数民族改姓何。据《五代史》载,唐时北方少数民族吐谷

  浑氏,其中有的改为姓何。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水部堂":南朝何逊,官尚书水部郎,诗文很有名,著有《

  何水部集》。

  2、郡望

  庐江郡:秦代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相当

  今安徽省庐江一带长江以北地区。

  东海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陈 郡:秦时置郡,西汉改为淮阳国,东汉改为陈国,治所

  在陈县(今河南淮阳)。

  郫 县:秦时置郡。此支何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何武

  。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此支何氏

  ,其开基始祖为汝阴(今安徽阜阳)何氏6世孙何比干及平舆(今属

  河南)汉吏何并。

  http://wwwchina-stemmatacom/dir/xiangxiaspid=978

何氏庐江郡字辈排列顺序:永铭汉孔仲,世传显祖宗,安邦定太平,万代朝廷相,贤良庆泽荣,本源从盛发,绪业自长新,礼仪家修樊,诗书士德纯。丰谟延伟列,光裕继祥昆,广博知敏慧,玉宇共美辰,佑启康乐道,豪华富贵春,文武科鹏辉,昌福昊耀孙。

扩展资料:

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

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安徽徽州地区博全国·卢江何氏家乘不分卷(清)何彤翰等修清光绪四年(1878年)卢江堂活字本 十二册

  全国·何氏家乘十二卷(清)何易学等纂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高堂活字本 十二册 国图

  全国·卢江郡何氏大同宗谱二十六卷(民国)何毓琪 何则林等总纂民国十年(1921年)安徽省文华印书馆铅印本 国图 科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上海图 天一阁 安徽图 安徽安庆市图 日本 美国 注:散居安徽、江苏、江西、河南、福建、湖北、湖南、陕西、广东、广西等地

  卢江郡何氏大同宗谱二十六卷 何毓琪等纂修 民国十年(1921年)铅印本 二十六册 上图:工四27;又一部906202—2726册 ;又一部2672/A26册

  何氏统宗谱不分卷(清)何式恒纂修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刻本 六册 残本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21111—16

  何氏宗谱不分卷(清)何其琛等纂修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刻本 十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22890—99

  河北青县·何氏族谱□□卷(清)何耀光等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钞本 二册 吉林大学

  河北正定·何氏族谱不分卷(民国)何文龙续修 民国二十年(1931年)铅印本 八册 河北石家庄市图

  山西灵石·何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何思忠等编修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序刻本 六册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日本 美国 注:清乾隆三十五年始修

  上海青浦·何氏家谱一卷(清)王芑孙辑清刻本 一册 江苏常熟市图 上海青浦·竿山何氏族谱不分卷(清)何廷璋重修 民国十三年(1924年)铅印本 四册 吉林大学 上海市文管 上海图何氏宗谱□□卷 (清)何高才纂修 清光绪九年(1883年)刻本 二册 吉林大学

加了《冇》字将可能有问题的字词隔开——

姓氏始冇祖

民冇国十年全冇国冇统冇修的《庐冇江冇郡何氏大冇同冇宗冇谱》,始冇祖为何允,韩王冇安次冇子。有关庐冇江何氏先冇祖,最早的人物见于东冇汉《东观汉冇记》,名为何修。全国还有部分族冇谱,以何庶、何瑊为始冇祖。还有川冇南、云冇贵部分地区族冇谱记为姒改何或杞改何。

还有一些人冇认冇为,何氏始冇祖为何侯、韩厥、韩瑊、韩庶、韩武子(韩万)、何庶、何细胡、何妥、何稠、何铭(锁铭)。据《浈阳水木记》冇载,何瑊,原名韩瑊,韩国冇后冇期韩王冇安时贵族,被任命为公族大夫,曾与韩非一起同冇掌冇国冇政。因在对待秦国的态度上与安不一致而退隐韩原。秦灭韩国,韩王冇安被劫冇掳,国冇破冇家冇亡,瑊与其妻流寓庐冇江,冇操冇舟为业。其后,秦冇始冇皇出游博冇浪冇沙被人冇袭冇击,疑是六国冇公冇子所为,而通令全国暗冇访六国之后,欲冇斩冇草冇除冇根杜冇绝冇后冇患。秦吏密察居民姓氏。一冇日,一吏登上韩瑊之船询问其姓氏,适天气寒冷,韩瑊指水戏称“此为吾姓”。意以水寒喻韩。吏不悟,以为是指“河”为姓,瑊说姓氏当从人。吏离开,瑊安然无事。后得知为秦令查冇询,惊骇不已,喟然长叹:幸有上天保冇佑,吾家才幸免刀锯之难,“乃拜何字之赐,遂以何 姓”。韩瑊遂定居庐冇江,勤耕苦读为业,家冇道冇日隆,形成了一支何氏。

但是,根据中冇山冇大冇学刘志伟教冇授等人在广冇东二十多年的调冇查与研冇究(为香冇港、英冇国、美冇国、中冇国冇社冇科冇院清冇史所课题),未发现明冇朝时以何瑊为始冇祖的族冇谱。姒何谱的人物与庐冇江大冇同冇谱基本相同,有人冇认冇为是明冇末所编。

何允,韩王冇安之次冇子,幼封陈留侯,据江冇西瑞冇昌何氏家冇谱,前几代均葬于陕冇西冇扶冇风。

各支始冇祖

何大用:字太二,号毅齐。宋进士职,授宣议大夫,自端平之世同弟诚齐迁四冇川冇资冇县冇中,因宋时之乱,公迁蒲折结茅庐於洪冇山之腰,后迁桑冇园葬蒲圻天石岭坟禁上下左右穿心四丈。清冇嘉冇庆二十年合冇族接置家因安冇柴冇山护坟右边抵禁冇区一丈直下田堪坟左边以脚下走路田堪为界,土地柴树木一并在永卖之内。配曹氏,生殁未详,葬通冇城大水源金冇星冇山卯山酉向。生子一:何天骏。配王氏,生殁未详,葬蒲圻上边头。配应氏,生殁未详,葬蒲圻竹园角。是为楚冇南何氏始冇祖。

何转音:号士元,世居庐冇江,周末赧王五十九年乙己国月十六日己时生,先冇祖出自韩冇战冇国之未韩王冇安被秦所灭其子冇孙避难转韩为此受姓之始也。转音公随汉冇高冇祖起兵出镇长冇沙距楚有功,高帝二年封公为忠烈侯,西汉中元癸己年四月十六日巳时薨,寿一百零九岁,葬庐冇西冇城三冇江冇口丰冇面冇村飞冇凤冇御苔形。子二。一世冇祖:何四宝,字发顺,元至正二十五年乙巳四月十六日午时生,殁年没,葬丰冇城冇铁冇宫冇凤冇形午山子向有碑。元配:张氏,丰冇城焕达公之女,元至正二十四年甲辰二月初八日巳时生,明冇宣冇德九年甲寅三月十八巳时殁。葬与夫合墓。是为浏冇阳何氏始冇祖。

何肇沅、何楚芳:字福八,号庚二,元至正间由江冇西冇南冇昌冇府丰冇城冇县登冇仙冇乡黄冇埠冇里沧冇溪保何迁居湘冇乡二都冇城前实为始冇祖。元配:吴氏,生没葬失考。子二:何楚芳、何楚思。一派祖:何楚芳,明冇洪冇武二年己酉十月十七日寅时生,永冇乐二十一年癸卯九月初五日亥时没,葬湘冇邑二都冇城前区钤。是为湘冇邑何氏始冇祖。

何赓南:字光禄,少卿,宋冇咸冇湻五年巳已二月初一寅时生,至治平固从祖冇父徙滨冇阳冇城西冇殷冇市何家硚转徙迎凤铺徙十五里石笋开垦成业即今有何家地名,元至正十年庚寅三月初五辰时没,寿八十二。葬向待考。元配:赵氏,咸湻九年癸酉正月初十子时生,至正十二年壬辰二月初二子时没,寿八十,葬向待考。子二:何忠献、何忠猷。是为益冇阳何氏始冇祖。

何氏家族的家谱是什么?

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料。它不仅对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