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24个字辈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郑家24个字辈是什么?,第1张

以大宗正名为例:高、明、观、元、亨、利、贞、甲、乙、敬、恭、让、惟、得、福、文、行、忠、信、皆、式、谷、振、起。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

一、福建泉州惠安小蔗乡郑氏字辈:“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

二、福建泉州安溪新康里郑氏字辈:

1、名派:“煌观先祖基尊显受恩怡仰奉丹书赐芳声远代期”;

2、字派:“荣华耀彩照古今蔚起英豪应瑞时克绍葆封光世德联科发甲步天地”。

三、福建周宁浦源郑氏字辈:“礼孝传家道存忠振国维”。

四、福建漳州郑氏字辈:“文化诗简镇边疆永配乾坤白天然”。

五、福建永春郑氏字辈:“常文恒洪思乔启荣振月宣尔美奕世庆绥犹”。

郑氏来源:

1、源自子姓。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方国。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2、源自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后。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县。周穆王夺西郑为下都,姜姓郑国灭亡。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

郑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广韵》所载,主要有七个:1、荥阳郡,治所在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东北);2、洛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汉水北岸;3、高密郡,治所在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4、雍州郡,东汉始置州,三国时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5、陇西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南);6、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7、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顺治时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

堂号:“孝义”、“孔安”、“书带”、“复训”、“立本”、“锡类”、“翼经”、“奠邑”、“务本”、“荥阳”、“博经”、“安远”、“著经”、“通德”等。

宗族特征 1、历代郑姓族人地位均比较显赫,且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也都名人辈出。2、郑姓以忠孝治家,家风纯朴而著称。3、各支郑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郑家清修《郑氏家谱》、湖北通山郑氏一支字行为:“令嗣承家远,宗由通德传,永升泰运日,显达盛英贤。”据民国残本《郑氏家谱》、安徽宿县郑姓一支字行为:“天禄仕志本,日文立国光。”

名人精粹 郑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郑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郑兴、郑众:河南开封人,系父子。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子郑众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圣,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郑虔:郑州荥阳人,盛唐时期学者、画家、广文博士,诗书画技冠京华,玄宗曾题赠:“郑虔三绝”。著有《天宝军防录》。郑樵:莆田(今属福建)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郑光祖: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创作颇多,代表作为《倩女离魂》,他被后人誉为“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优辈称‘郑老先生’”。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明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郑明成功:福建南安人,明末名将,被赐姓“朱”,曾英勇抗击清军,在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被尊称为“国姓爷”。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郑氏宗祠从前往后,由门坊、门厅、享堂、寝堂四部分组成。首先见到的是高大的门坊耸立在仪门之前方,门坊三间四柱五楼,宽约9.86米,高12.5米,是明代万历43年(公元1615年)祠堂大修时加造。梁、柱和枋额遍饰锦纹雕刻,典雅工丽。牌坊正面上方原刻有“奕世忠贞”4个大字,背面是“名宗孝祀”4个大字,刻字苍劲。此坊无圣旨牌,传为郑氏民间私制,故称门坊。牌坊高大雄伟,雕刻精美。“文化大革命”时,石坊上面的字及部分纹饰被当作“四旧”而凿掉。门坊两边连建有围墙,石坊一层有木栅栏门,从而形成了该祠的大门。 过享堂是天井和寝堂,是祠的最后进。寝堂地面高于前面天井136厘米。有三处石级通往寝堂,每处7级,中间的宽326厘米,两边的各宽236厘米。寝堂是祠堂中最高之地,是摆放祖宗牌位和族人跪拜祭祀之地。正面靠墙须弥座上有木阶梯,是旧时按世序安放灵牌位的。牌位不是任意拿来放上去的,要举行隆重的“进主”仪式,送进一定位置的。灵牌是双层的,正面写有神灵(灵主)的世序、姓名及子孙落款。从祠堂三大作用(安放祖宗牌位和族人祭祀,庆典,议族内大事或族人聚会),寝堂是祠中最重要之地。寝堂地面比前边享堂高,是为了显示寝堂之庄严与神圣。

寝堂及天井并天井两边廊庑,有石柱6根,木柱32根;享堂及院落有石柱4根,木柱26根;院落及廊庑有石柱10根,木柱10根;门厅有石柱12根,木柱14根。石柱是方的,木柱是圆的,共有方石柱32根,圆木柱82根,总共114根。从仪门至寝堂,全祠雨天可不走雨路而相通。除大门外,原来还有边门与邻近祠宇相通,今因邻祠不存,边门也已封砌。 周宁郑氏宗祠位于周宁县城西五公里处的浦源村中(著名的鲤鱼溪)。鲤鱼溪源于海拔1448米的紫云山麓,汇数十条山涧清泉奔流而下,峰回水转,至浦源村口水势顿减,五弯六曲穿村缓流而过。溪流贯村而去,长一华里,宽数米。溪中悠然遨游着七、八千尾彩色斑斓的大鲤鱼,“闻人声而至,见人形而聚”,“竟相觅食,彩鳞翻飞”,温顺如驯,诚如“神鱼”。婀娜之姿,活泼可爱。水深及膝,清可见底,鲤鱼满溪,故而得名“鲤鱼溪”。

鲤鱼溪源自宋代,八百多年的历史沧桑,虽经一次次的战乱、灾荒,鲤鱼在村民的保护下繁衍至今,堪称奇迹。 所在地:淳安县屏门乡佛岭后村

经纬度:东经 118°58′03″ 北纬 29°51′36 ″

性质与特征:郑氏宗祠又名敦睦堂,位于佛岭后村中,是郑氏族人祭拜先人,供奉祖先牌位提供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祠堂坐南朝北,为砖木结构硬山顶。五开三进,宽约8m,进深22m,分为前堂、正堂、后堂三部分,前堂和正堂梁柱上原有4副楹联,现字迹模糊分辩不清。正堂有一匾额,上书敦睦堂三字,旁有两个厢房。另有2个天井,分别位于前堂与后堂内。祠堂门楼为二重檐呈八字形,宽11m,门楼前有石狮一对,一只开口,一只闭口。门楼正上方竖立着一匾额,上书“定远候”,匾额下立有一横匾叙伦第。门楼上雕有人物、动物等,尤以一对木雕狮子最为精美,楼板顶上画有二龙戏珠,小孩嬉戏游玩等十几幅图画,表现出一种平凡生活中的乐趣。该祠堂为明代建筑,清代理修,斗拱柱础梭柱等均,保持明代特征。对研究古代建筑有一定参考价值。1987年9月22日由淳安县人民政府公布,1988年5月 12日淳安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将其立为淳安县文物保护单位,现祠堂紧挨着民居,距离约为2m。

环境背景:郑氏祠堂位于屏门乡佛岭后村中,距屏门乡政府所在地约8km。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

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

郑姓始祖世系如下: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父→公季→西伯姬昌(周文王)→姬发(周武王)→姬诵(周成王)→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

(郑桓公)於郑。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相传是河南荥阳迁到浦源的朝奉大夫郑尚公八世子孙晋十公所建,清道光二十年(1814年)重修。郑氏祖籍浙江,明初随沐英入滇,宗祠在清末经陈鹤亭先生倡议曾经办过学堂。

道光二十年重修的宗祠正厅供奉着北宋驸马郑南公、始祖朝奉公及他们夫人赵氏、吕氏塑像,左边是建祠及保护鲤鱼――郑晋十公及夫人塑像,右边是广行善事,最后归神郑九公塑像,两侧依次陈列着历代珍藏的龙头祖牌,如同家谱。龙头祖牌底座为八仙过海、西游记等各种木刻,顶部为镂空龙头木刻,工艺精巧,剔透玲珑。是目前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宗祠造型独特,前窄后宽,形同古船。

一、寻根溯祖

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二、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三、郡望堂号

1、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2、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

洛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四、家乘谱牒

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福建: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五、历史名人

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和:明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宝,回族。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

郑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作《倩女幽魂》。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姓的祖先是周朝的郑桓公。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郑姓的来源很简单,也来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古代中国第一世祖是有封国的,往往这个姓也就是他们祖先的封国名。郑国也不例外,郑姓就来自于第一代郑国国君一一郑桓公。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诸侯以国为氏,因此郑桓公被认为是姬姓郑氏始祖。

扩展资料:

郑姓的主要源流

1、源自子姓

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方国。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2、源于地名,以居邑名称为氏

出自古褒国附庸之邑南郑。韩哀侯灭了郑国后,郑国王族、国民逃迁至陕西汉中地区,以故国之名再建了一个小方国,史称南郑,并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郑氏。

-郑姓

郑氏家谱辈分明细是以下6种:

1、福建泉州惠安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

2、福建泉州安溪煌观先祖基尊显受恩怡仰奉丹书赐芳声远代期。

3、重庆大足永世长朝惜文兴大国昌天才开周泰宗明万代发。

4、湖北十堰德建明兴顺道隆华日昌。

5、湖北广水文章华国申名远忠厚传家世代长。

6、四川凉山赢征思虎国山经朝万天永在成加显首本后循环。

扩展资料

源于改姓而来:

①朝鲜族改郑姓: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第三代国王朴儒理执政时期,开始仿汉制分封授姓,其中的珍支部被封郑氏。

②蒙古族改郑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蒙古族宝里吉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郑氏、宝氏、李氏、吉氏等;蒙古族正讷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

1、源于姬姓,以国号为氏。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远祖为郑桓公。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等地,为纪念故国,郑国人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2、源自子姓。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方国。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郑氏起源于姬姓,少数赐姓,改姓!起初居住河南荥阳(天下郑姓出荥阳)古语。郑氏有两堂(博经堂)和(安远堂)博经堂起源(郑玄)文学家,安远堂起源于(郑吉)武将 安远侯!战国以后,郑氏由荥阳搬迁,四川山西山东河北。两汉时期又有山东迁入浙江,江苏!两晋时期又迁入闽东,闽南。12年人口普查郑姓约1100万,排姓氏21位。郑和下西洋,郑和原姓(姓马)

顺堂郑氏续修族谱六卷,首一卷,(民国)郑显仁等主修,民国二十一年壬申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衢州常山郑氏宗谱六卷,(民国)郑明照等修,民国二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资阳资阳郑氏族谱五卷,(清)郑山冈主修,清乾隆四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浏阳郑氏三修族谱六卷首,(民国)郑兰芳等纂修,民国七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浏阳郑氏族谱二十二卷,首卷上、中、下册,(民国)郑幼陶等纂修,民国二十一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资阳郑氏四修族谱七卷,(清)郑永富主修,清光绪二十一年木刻活字印国家谱网站。

福建连江马鼻半山郑氏族谱一卷,(清)郑大敬、郑秉帮等续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福建省连江县档案馆。

福建达江溪东郑氏族谱五卷,(民国)邓长锦、陈占荣等续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手写本。现收藏在福建省连江县档案馆。

福建莆田郑氏大宗系不分卷,(清)郑凤超编辑,南明隆武年间手抄本。现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莆田南湖郑氏族谱十四卷,(清)郑惠元纂,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莆田南湖郑氏大宗谱四卷,首一卷,(清)郑邵勉、郑时敏等重修,清朝时期手抄本。现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莆田南湖郑氏族谱不详,(民国)南湖郑氏修谱办事处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铅印本三册。现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南安石井本郑氏宗族谱,(明)郑芝龙修,明崇祯皇帝十三年(公元1640年)修,1961年福建省厦门市博物馆筹备处据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郑鹏程手抄本翻印油。

江苏无锡郑氏大统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民国)郑炳泉纂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书带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宜兴扶风郑氏宗谱四卷,(民国)郑士华主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仁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熟虞山郑氏支谱十四卷,首一卷,(民国)郑浩文郑铭孙校正,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缺第七~十卷)。

江苏吴县包山郑氏族谱不分卷,(清)郑伯兴、郑性学纂修,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江苏吴县包山郑氏族谱两卷,世谱一卷,贞饰录一卷,(清)郑匡矩纂修,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续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宁波前绪乡郑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郑一夔、郑瑾芳等重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郑氏通德堂木刻活字印本木。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余姚姚江烛溪郑氏家谱三十卷,首一卷,(清)郑树森重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5年)锡类堂刻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浙江余姚姚江烛溪郑氏族谱三十卷,首一卷,(清)郑家标等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姚江郑氏锡类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浙江省余姚市梨洲文献馆。 浙江余姚姚江烛溪郑氏宗谱三十三卷,首一卷,(民国)郑宝瑞、郑最慎重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泰顺荣阳郑氏宗谱不详,著者待考,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铅印本两册。现收藏在浙江省泰顺县文物博物馆。

浙江泰顺荣阳郑氏宗谱一卷,(民国)张家腰、杨声等纂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铅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泰顺县文物博物馆。

浙江湖州双林义门郑氏家乘不分卷,(清)郑训慈纂,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纂民国时期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湖州吴兴双林郑氏支乘不分卷,(民国)郑坤扬续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孔安堂祠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绍兴会稽雷峰郑氏宗谱四卷,(清)郑瀚修,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木刻活字印本浙江绍兴郑氏重修宗谱三卷,(清)郑本俊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立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绍兴郑氏宗谱三卷,(清)郑玉炎纂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书带草韦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稽剡郑氏总五房宗谱六卷,(清)郑畴等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贻清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上虞郑氏宗谱四卷,(清)郑春茂主修,郑恒生、郑春潮等同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孝义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嵊县江南珠溪义门郑氏图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仅存一卷)。 浙江兰溪郑氏宗谱两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永昌区杨塘乡。 浙江兰溪后郑荣阳郑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和平乡。 浙江浦江浦阳郑氏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浙江溪溪县白沙乡陶宅(有九部) 浙江衢县厚街郑氏宗谱不分卷,(清)郑咎等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常山连峰郑氏宗谱,(清)汪柄寅续修,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卷。浙江常山县青石乡九龙山村。 浙江遂昌郑氏宗谱不详,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收藏在浙江省遂昌县泰源乡下村。 浙江遂昌郑氏宗谱四册,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遂昌县三川乡东横村。 浙江缙云五云溪淤郑氏重修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六卷。现收藏在浙江省缙云县档案馆。 浙江云和郑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云和县文物管理局(仅存一卷)。 安徽徽州新安郑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明朝时期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歙县双桥郑氏宗能不分卷,(明)郑民瞻编,郑九夏绘图,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手写本两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歙县双桥郑氏续异姓谱不分卷,(清)郑文然修,清朝时期手抄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歙县郑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明朝时期手抄本。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安徽歙县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明朝时期手抄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福建南安后山陂郑氏族谱不详,(清)郑维隆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永春桃源郑氏族谱两卷,(清)李呈辉、李景炎等重修,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永春桃源郑氏族谱三卷,(清)陆锡熊等序,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手抄本三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永春桃源郑氏族谱不详,(清)郑锦和增辑,清仁德堂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福建永春桃源郑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手抄本四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福建东山祥瑞堂郑氏族谱,(民国)郑伯俊、郑泽源等纂,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福建省东山县县志办公室。 福建南靖四城郑氏家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浦城郑氏宗谱五卷,(清)郑玉麟撰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浦城郑氏宗谱六卷,(民国)郑玉麟等续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 河南太康郑氏族谱七卷,(民国)郑重三纂,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铅印本。现收藏在河南省太康县档案馆。 河南郑氏宗谱附抑过轩主人年谱不分卷,(民国)郑植昌修,郑裕孚述,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湖北新洲郑氏宗谱二十六卷,(民国)郑由三、郑南山续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潘塘乡郑楼村。 湖北沙市郑氏族谱不分卷,(民国)郑德耆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三秀堂石印本。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仅存三册)。 湖北通山郑氏家谱八卷,首一卷,(民国)郑家清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翼经草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秭归郑氏家谱世系录一卷,(民国)郑万瞻、郑昌思续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铅印本。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湖北省秣归县龙口区图书馆。 广东程乡郑氏历代族谱不详,(清)郑竺亭序,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手抄本。现收藏在台湾省。 四川泸县郑氏族谱不分卷 著者待考,(民国)郑光中、郑恺瑞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泸县石印本两册。 四川资中郑氏族谱两卷,(民国)郑中武纂,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资中郑氏石印兼铅印本两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郑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手抄本。现收藏在四川省仪陇县档案馆。 云南晋宁郑和家谱考释不详,(民国)李士厚著,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云南崇文印书馆铅印本。现收藏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云南蒙自富江西山郑氏宗谱五卷,(明)郑荣敬、郑存经纂修,明朝时期手抄本,今仅存第一~三卷、第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荣阳郑氏统宗谱不分卷,(明)郑仲纂修,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瑞屏郑氏宗谱三卷,(清)郑溱梁等重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郑氏谱牒九卷,(清)郑家俊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收藏在美国(缺第七卷)。 郑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郑尚宏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郑氏传家簿,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3年)手抄本。现收藏在台湾省。郑氏宗谱六卷,(清)郑贤惠等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郑氏族谱,著者待考,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郑氏族谱一卷,郑午楼主修,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广东省潮阳县博物馆。 安徽屯溪郑氏宗谱二十二卷,(民国)郑模金等修,民国二十年霞峰裕昆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安徽屯溪桐西郑氏宗谱,(民国)郑定宗等修,民国二年松茂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缙云五云郑氏今人总集,(现代)郑宝贵等修,1995年修胶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西万载万载谷源郑氏支谱,(清)郑成兴等修,清咸丰十年荥阳堂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通谱郑氏人物志,(现代)王汝亮、郑维国撰修,1990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河南新密郑氏族谱,(民国)郑逢年等修,民国六年带草堂写本复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包山郑氏族谱不分卷,(清)郑伯纂修,康熙七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清)郑若兰纂修,同治十一年孝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包山郑氏族谱十二卷,(清)郑课、郑彝生等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宗祠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缺第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溧邑古瑶义门郑氏宗谱十六卷,(清)郑生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孔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虞山郑氏支谱十四卷,首一卷,(民国)郑浩文纂修,民国四年活字本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郑家24个字辈是什么?

以大宗正名为例:高、明、观、元、亨、利、贞、甲、乙、敬、恭、让、惟、得、福、文、行、忠、信、皆、式、谷、振、起。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