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是孔子的第几辈?
第55代
设于山东济南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目前已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登记表120余万份。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德墉介绍,重修已进入整理、考证和编辑阶段,新版《孔子世家谱》预计2009年出版,同时出版的还有标识孔子后代在全球分布的地图。
后裔可能超过300万女性后裔也得以入谱
孔氏家族迄今已传裔八十三代,历经2500年,居住地以山东曲阜为中心,遍及全国和海外。据估计,现存世的孔子后裔可能超过300万人。孔子后裔历代都有谱牒详细记载,《孔子世家谱》以其延时之长、族系之明、体例之备、保存之全,素有“存世谱牒之冠”的称号。自明以来,《孔子世家谱》有“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定约,但受历史条件限制,世家谱只大修了四次:明代天启年间、清代康熙年间和乾隆年间,最近一次是1930年。明代家谱已不存世,清代康熙年间家谱共记孔子后裔近2万人,乾隆年间家谱为10万余人,民国时期第四次修谱,孔子后裔已增至56万人。
孔德墉介绍,孔子后裔信息登记表的征集自1999年3月正式启动,去年12月31日结束,共收到新登记表120万份。加上“民国谱”中的56万人,这次新修谱中的孔子后裔人数将骤增至180万人,孔德墉说:“肯定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了。”
现在,协会时常还零零星星地收到一些登记表,但工作人员的主要精力已经转到资料数字化和整理阶段。初步整理发现,目前存世的孔子后裔中年龄最小的是今年元旦刚出生的孔氏五十五代嫡传孔德成的曾孙;而辈份最小的则是辽宁省的一个小女孩,孔氏八十三代。
与以往四次大修相比,这一次的最大不同,是女性后裔也得以入谱。孔德墉介绍,尽管这个决定是由孔子存世后裔中辈份最长的德字辈五兄弟(德字辈五兄弟分别是:第一支孔德成,现居台湾;第二支孔德墉,居香港;第三支孔德宏,居济南;第四支孔德篪,居厦门;第五支孔德威,居济南)一致同意的,但真正实施,阻力还是不小。四川、广东等地收集上来的几十万份登记表,女的一个没有。120万份表格,填写“女性”的,不足20%。
拒绝DNA检测
不久前,一家公司联系孔德墉,表示愿意为《孔子世家谱》重修免费提供DNA检测。孔德墉表示,协会已经正式拒绝了DNA检测的建议。孔子后裔人数众多,用DNA来检测不仅不现实,也没必要。更何况,孔子后裔不同分支间常有过继,这一房的孩子过继到那一房去,血缘上不是嫡传,但从家谱来说,却是正宗。遇到这种情况,DNA检测就没有意义。
那么,180万份资料,如何保证这些人的确是孔子后裔,并将他们一一正确放进庞大的族谱呢?孔德墉解释,凡申请进入孔子家谱的后裔,必须说明上三代的姓名,并提供支谱、户口簿或身份证等证据,以表明传承关系。
孔德墉坦言,按照这种方式,也会有差错。几百年前的老谱不说,就是1930年的重修谱,都已经发现有很多错处了。为此,第五次续修协会请北京的一所大学设计了20个编辑软件,专门用于编辑家谱,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率。可即便这样,还是有不少人已经无法确认其支派了。
“实在没办法了,就只好在后面注一笔———上几代不详。”德字辈老人孔德威对记者说:如果现在不抓紧重修,恐怕这样的“不详”会越来越多。
家谱
- 卌七世祖 黄帝轩辕氏
- 卌六世祖 少昊金天氏(玄嚣)
- 卌五世祖 蟜极
- 卌四世祖 帝喾高辛氏
- 卌三世祖 契
- 卌二世祖 昭明
- 卌一世祖 相土
- 四十世祖 昌若
- 卅九世祖 曹圉
- 卅八世祖 冥
- 卅七世祖 振(王亥) 王恒
- 卅六世祖 上甲微
- 卅五世祖 报乙
- 卅四世祖 报丙
- 卅三世祖 报丁
- 卅二世祖 主壬
- 卅一世祖 主癸
- 三十世祖 商王成汤(太乙)
- 廿九世祖 太丁 商王外丙 商王仲壬
- 廿八世祖 商王太甲(太宗)
- 廿七世祖 商王沃丁 商王太庚
- 廿六世祖 商王小甲 商王雍己 商王太戊(中宗)
- 廿五世祖 商王仲丁 商王外壬 商王河亶甲
- 廿四世祖 商王祖乙
- 廿三世祖 商王祖辛 商王沃甲
- 廿二世祖 商王祖丁 商王南庚
- 廿一世祖 商王阳甲 商王盘庚 商王小辛 商王小乙
- 廿一世祖 商王武丁(高宗)
- 二十世祖 商王祖庚 商王祖甲
- 十九世祖 商王廪辛
- 十八世祖 商王康丁
- 十七世祖 商王武乙
- 十六世祖 商王文丁
- 十五世祖 商王帝乙
- 十四世祖 商王帝辛(纣) 微子 微仲衍
- 十三世祖 宋公稽
- 十二世祖 宋丁公申
- 十一世祖 宋闵公共
- 十世祖 弗父何
- 九世祖 宋父周
- 八世祖 世子胜
- 七世祖 正考父
- 六世祖 孔父嘉
- 五世祖 木金父
- 高祖 祁父
- 曾祖 防叔
- 祖父 伯夏
- 父 叔梁纥
- 孔子
- 子 孔鲤
- 孙 孔伋
- 曾孙 孔白
- 玄孙 孔求
- 六代孙 孔箕
- 七代孙 孔穿
- 八代孙 孔谦
-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 十代孙 孔忠
- 十一代孙 孔武
- 十二代孙 孔延年
-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 十四代孙 孔福,被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
-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 四十五代孙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 第46代衍圣公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
- 第47代衍圣公 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 第49代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 第50代衍圣公 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 第51代衍圣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紘
- 第52代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 第53代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 第54代衍圣公 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 第55代衍圣公 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 第56代衍圣公 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 第57代衍圣公 孔讷、孔议(南宗)
- 第58代衍圣公 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 第59代衍圣公 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 第60代衍圣公 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 第61代衍圣公 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 第62代衍圣公 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 第63代衍圣公 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 第64代衍圣公 孔尚贤、孔尚乾(南宗)
- 第65代衍圣公 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 第66代衍圣公 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 第67代衍圣公 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 第68代衍圣公 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 第69代衍圣公 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 第70代衍圣公 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 第71代衍圣公 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 第72代衍圣公 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 第73代衍圣公 孔庆鎔、孔庆仪(南宗)
-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嘉、孔繁豪(南宗)
-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壮、孔祥娜(南宗)
-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
-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2008年)
-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维益
- 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垂长
- 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佑仁
据估计,目前健在的孔子后裔达300多万人,在大陆的孔子后裔有250万人。在香港、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美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也分布着大批孔子后裔。
孔子家族是指孔子的所有后裔总称,孔子后裔有曲阜孔氏,阙里孔氏,真孔,内孔,内院孔等。现存在的后裔是第80代孙,孔佑仁,孔垂长。
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日透露,《孔子世家谱》将新收录后裔100多万人,约20万女性后裔将被首次收录。
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办公室主任孔德宏26日在于曲阜举行的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首届年会上说,《孔子世家谱》正在进行第五次修订。上一次《孔子世家谱》修订数据截止到1937年,基本面临断续危险。修订后,《孔子世家谱》收录总人数将达到150万人。
“这次之所以收录女性是因为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认为现代社会男女平等,而且女性虽要出嫁,但也姓孔,也是孔子的后裔。”孔德宏说。
《孔子世家谱》在2005年被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家谱。孔子的族人传承至今已繁衍有82代。自明朝以来,《孔子世家谱》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
这次《孔子世家谱》续修的动议始于1987年。时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的谷牧副总理和会长匡亚明分别向孔子后裔孔德墉提出续修建议,经与海内外的其他孔子后裔商议,于1996年开始修订。
在此之前,《孔子世家谱》曾在明、清、民国时期四次大修,最后一次收录孔子后裔人数为50万人。
据介绍,这次《孔子世家谱》修订一改以往官修惯例,完全由孔子后人自己出资修订,后裔调查登记范围遍及世界各地。到目前为止,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已在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新收录后裔人数超过100万,超过历次修订规模。
孔德宏说,现在续修工作已全面进入编辑阶段。这次续修依据的资料包括以往编修的《孔子世家谱》、新登记后裔和民间各地族人保存的家谱及口碑、墓碑资料等。
据介绍,经过10年后裔普查登记工作,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发现了几百年来未续入过总谱的外迁支派及入籍少数民族的孔子后裔。其中,去年台湾分会发现了台湾屏东一孔姓支谱。
新续修的《孔子世家谱》不仅增加诸如配偶、文化程度等信息,还将被数字化。孔世后裔只需点击鼠标,“一家人”的树状图就能显示出来。同时,新家谱还将增加一幅中国地图,显示孔子后裔在中国各地的分布情况。
据孔德宏透露,新谱可望在孔子诞生2560周年(2009年)完稿付印。
扩展资料: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由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仁爱、忠孝及正直完整的人格,在思想和文化上主张“和而不同”。儒学研究者认为,这些思想对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佑仁,男,汉族,是孔子第80代嫡长孙,2006年元旦在台湾出生。前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前台当局考试院院长孔德成经一个半月的推敲,为曾孙命名为孔佑仁。
孔垂长,1975年7月出生在台湾台北市,孔子第79代嫡孙,末代衍圣公、台湾前“考试院长”孔德成之长孙。现任台湾地区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2009年9月28日在台湾举行的“中枢祭孔大典”仪式上,接替孔德成担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子世家谱
-孔子家族
-孔佑仁
-孔垂长
人民网-新《孔子世家谱》“谱”成历时10年新增130万人
人民网-"中国第一家谱"《孔子世家谱》扩容亮相
76代。
孔子家谱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五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六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四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五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扩展资料:
“令”字辈知名人物:
1、孔令贻
孔令贻(1872-1919),字谷孙,号燕庭,孔子的第76代嫡孙。1877年袭衍圣公,1898年孔令贻奉谕为翰林院侍讲,并正式主持府务。1892年署理四氏学学务。1907年奉旨稽查山东学务。
1913年中华民国封衍圣公。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组织“筹安会”,孔令贻为“名誉理事”,袁称帝后,加封孔令贻“郡王”衔。
1919年春,进京为前清废帝溥仪祝寿,蒙赏紫禁城骑马。同年秋再次赴京为继配陶氏之父陶式送殡,突发背疽,于11月8日在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病逝。
2、孔令侃
孔令侃(1916年12月10日-1992年),孔子的第76代孙,是孔祥熙和宋霭龄的长子。1933年,孔令侃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1936年大学毕业后,任财政部特务秘书,随后进入新成立的中央信托局。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中央信托局撤往香港,孔令侃任常务理事,主持业务。
1939年,港英当局查获其秘密设立的电台,将其逐出香港。于是孔令侃前往美国哈佛大学留学,途中在马尼拉与盛升颐前妻结婚。1943年宋美龄到美国访问,孔令侃担任秘书。抗战结束后,孔令侃回到上海创办扬子公司。
——孔子家谱
——孔令贻
——孔令侃
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闵损 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 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 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 字子我, 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端木赐 字子贡,卫国人。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言偃 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 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 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澹台灭明 字子羽,武城人。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相貌丑恶,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 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原宪 字子思,宋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公冶长 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 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皙哀 字季次,齐国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曾点 字子皙,曾参之父,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
颜无由(《家语》作颜由) 字路(《家语》作季路)。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颜回死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意,想讨来给儿子做棺椁。孔子没给。
商瞿 字子木,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
高柴 字子羔,齐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家语》作四十岁)。长得比较侏儒,身长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孔子以为愚,不怎么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后来卫乱,子路死,高柴逃归。孔子反又赞他明大义善保身。
漆雕开 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小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
公伯僚 字子周。(《家语》中没有这位。)
司马耕 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宋国人,"大恶人"宋国司马桓(鬼隹)的弟弟。孔子周游过宋,不知怎么惹恼了桓(鬼隹),要杀了他;时孔子正于大树下与弟子讲礼,桓司马就把树给拨了。因为这个过节,司马牛每觉不安。孔子安慰他说,只要平素所为无愧于心,"内省不疚",则就不必优惧。子牛为人性燥,多言语。
樊须 字子迟,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孔子以是薄之。子迟曾问"仁"。孔子答:"爱人"。问智。孔子答:"知人"。
有若 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十三岁)。博学强识,雅好古道。长相肖于孔子。孔子死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公西赤 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 为小相焉"。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巫马施 字子旗(《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论语》亦作巫马期),陈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梁鳣 字叔鱼,齐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未行休事。两年后得子。
颜幸(《家语》作颜辛) 字子柳,鲁国人,小孔子四十六岁。
冉孺 字子鲁,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曹血阝 字子循,小孔子五十岁。
伯虔 字子析,小孔子五十岁。
公孙龙 字子石,卫国人,小孔子五十三岁。
以上三十五人资料相对较详,闻见于书传。以下四十二人唯知其姓名:
冉季 字子产
公祖句兹(《家语》作公祖兹) 字子之。
秦祖 字子南。
漆雕哆(《家语》作侈) 字子敛。
颜高 字子骄。(《家语》无此人)
漆雕徒父 (《家语》无此人,却有个叫漆雕从,字子文的。疑为误笔,如三豕己亥故事。)
壤驷赤 字子徒。(《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
商泽 字子秀
石作蜀 (《家语》为石子蜀) 字子明
任不齐(《家语》作任子齐。应亦为笔讹) 字子选
公良孺 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后处 字子里。(《家语》作字里之,应谬。)
秦冉 字开。
公夏首 字子乘。
奚容箴 字子皙。
公肩定 字子中(《家语》作子仲)。
颜祖 字襄。(《家语》无此人)。
枭阝单 字子家(《家语》无之)。
句井疆 字子疆。
罕父黑 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子黑)。
秦商 字子丕(《家语》作丕兹),鲁国人。其父名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勇力闻名。
申党 字周(《家语》作申续,字子周)。
颜之仆 字子叔。
荣祈 字子祈(《家语》作子祺。)
县成 字子祺(《家语》作子横)。
左人郢 字行(《家语》无之)。
燕(亻及) 字子思。
郑国 (《家语》作薛邦) 字子徒。
秦 非 字子之。
施之常 字子恒(《家语》作子常)。
颜哙 字子声。
叔步乘 字子车。
原亢藉(《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
乐咳(《家语》作乐欣,应为错误) 字子声。
廉洁 字子庸。
叔仲会 字子期,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颜何 字冉(《家语》无此君)。
狄黑 字皙(《家语》为字皙之)。
邦巽(《家语》作卦选) 字子敛。
孔忠(《家语》无之。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公西舆如(《家语》作公西舆) 字子上。
公西点 字子上(应误。《家语》作字子索)。
以上为《史记》版孔门七十二圣(外加五个编外人员)名单。而《家语》中又有琴牢,陈亢,悬亶三人,为《史记》所未载。附录于后:
琴牢 字子开,一字张,卫国人。
陈亢 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岁。《论语》载之。
悬亶 字子象。
这样加起来,正好八十人,比法定的七十二人整多出了八个。至于哪八个是混珠的鱼目,因年代久远,而资料极乏,已难考正。这八十人中,除了极有影响的几个人外,姓名每有差谬,而且看得出差不多都是抄刻之错讹。以儒家要典,尚且如此,遑论其它杂著。上古出版业之不堪恭维,远古所谓"遗迹""真本"之不可轻信可见一斑。这对盲目祟尚古本,并一本正经拿古本来做严肃研究的人,是一个挖苦,一声棒喝。
高祖 祁父
曾祖 防叔
祖父 伯夏
父 叔梁纥
孔子
子 孔鲤
孙 孔伋
曾孙 孔白
玄孙 孔求
六代孙 孔箕
七代孙 孔穿
八代孙 孔谦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 孔忠
十一代孙 孔武
十二代孙 孔延年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 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第46代衍圣公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
第47代衍圣公 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 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第51代衍圣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
第52代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第54代衍圣公 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第55代衍圣公 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圣公 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圣公 孔讷、孔议(南宗)
第58代衍圣公 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第59代衍圣公 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第60代衍圣公 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圣公 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 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第63代衍圣公 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第64代衍圣公 孔尚贤、孔尚干(南宗)
第65代衍圣公 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第66代衍圣公 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第67代衍圣公 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圣公 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第69代衍圣公 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第70代衍圣公 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第71代衍圣公 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第72代衍圣公 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第73代衍圣公 孔庆镕、孔庆仪(南宗)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孙女孙琪芳女士。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中华民国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长女维鄂,子维益(卒)、维宁,长孙垂长。
据估计,目前健在的孔子后裔达300多万人,在大陆的孔子后裔有250万人。在香港、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美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也分布着大批孔子后裔。
孔子家族是指孔子的所有后裔总称,孔子后裔有曲阜孔氏,阙里孔氏,真孔,内孔,内院孔等。现存在的后裔是第80代孙,孔佑仁,孔垂长。
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日透露,《孔子世家谱》将新收录后裔100多万人,约20万女性后裔将被首次收录。
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办公室主任孔德宏26日在于曲阜举行的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首届年会上说,《孔子世家谱》正在进行第五次修订。上一次《孔子世家谱》修订数据截止到1937年,基本面临断续危险。修订后,《孔子世家谱》收录总人数将达到150万人。
“这次之所以收录女性是因为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认为现代社会男女平等,而且女性虽要出嫁,但也姓孔,也是孔子的后裔。”孔德宏说。
《孔子世家谱》在2005年被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家谱。孔子的族人传承至今已繁衍有82代。自明朝以来,《孔子世家谱》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
这次《孔子世家谱》续修的动议始于1987年。时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的谷牧副总理和会长匡亚明分别向孔子后裔孔德墉提出续修建议,经与海内外的其他孔子后裔商议,于1996年开始修订。
在此之前,《孔子世家谱》曾在明、清、民国时期四次大修,最后一次收录孔子后裔人数为50万人。
据介绍,这次《孔子世家谱》修订一改以往官修惯例,完全由孔子后人自己出资修订,后裔调查登记范围遍及世界各地。到目前为止,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已在各地建立了450多个续修机构,新收录后裔人数超过100万,超过历次修订规模。
孔德宏说,现在续修工作已全面进入编辑阶段。这次续修依据的资料包括以往编修的《孔子世家谱》、新登记后裔和民间各地族人保存的家谱及口碑、墓碑资料等。
据介绍,经过10年后裔普查登记工作,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发现了几百年来未续入过总谱的外迁支派及入籍少数民族的孔子后裔。其中,去年台湾分会发现了台湾屏东一孔姓支谱。
新续修的《孔子世家谱》不仅增加诸如配偶、文化程度等信息,还将被数字化。孔世后裔只需点击鼠标,“一家人”的树状图就能显示出来。同时,新家谱还将增加一幅中国地图,显示孔子后裔在中国各地的分布情况。
据孔德宏透露,新谱可望在孔子诞生2560周年(2009年)完稿付印。
扩展资料: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由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仁爱、忠孝及正直完整的人格,在思想和文化上主张“和而不同”。儒学研究者认为,这些思想对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德 是孔子的第几辈?
本文2023-10-20 03:33: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5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