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名人故事
刘国梁,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读的中国乒乓球队男队教练
奖:
第1
乒乓球男子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奥运会大型全
刘国梁,一贯冠军从6岁开始与他的父亲学习打乒乓球,与银球结下了不解之缘。然后,他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够获得世界冠军。经过四年的艰苦实践,10岁的老父亲带儿子去了北京市发现由于他的演奏才华和灵气,当选的解放军乒乓球队的。在教练的指导下,刻苦训练,他的毅力超出了他们的同龄人,并很快脱颖而出的小球员入选国家青年队,13岁,15岁破格提拔到国家队,开始的道路,为国家的荣耀生活。
1991年中国乒乓球男队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中,七中,男子单打不进前八,在历史的低谷,乒乓球水平。这是今年只有15岁的小将刘国梁进入国家乒乓球队,中国乒乓球公开赛的第二年,他击败了瓦尔德内尔和名望。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因为那个时期的国家队运动员,肩胜乒乓球世界冠军的振兴中国乒乓球荣耀的任务,最重要的重点。当时,中国乒乓球队意识到,为了获得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技术上,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突破,突破了一系列的身体,刘国梁。作为直拍选手,教练组的指导下,他刻苦钻研技术,练就了一手绝活直拍横打和的前面和后面的发球和击球发挥的日趋成熟,开始渐露头角。
1993年,年仅17岁的刘国梁第一次上掀起的第4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乒乓球队的代表,他和他的队友们夺得男子团体亚军, 。
1995年,中国男篮在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天津队比赛的主力球员,为中国队的刘国梁,精湛的技术和卓越的实力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并最终夺回失去6的男子在今年的团体冠军。在男子单打比赛中,他击败了瓦尔德内尔孔令辉在单打会师决赛。这一年,中国乒乓球男队终于赢得了转机,重新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刘国梁已经成为中国乒乓球队员的领导者。
演出开始前,刘国梁没有自满的余地,但也没有停止。他始终瞄准最高水平的乒乓球,学习的高标准奋进的强大的竞争对手。亚特兰大的第26届奥林匹克游戏在1996年,他赢得的第17届世界杯男子的单打冠军,和关注,许多硬游戏后,赢得了中国的第一个男人的单打奥运冠军,与香港孔令辉合作,女双冠军,赢得了荣誉,为祖国和的人。在1999年的第45届石坪部门的比赛,23 - 年 - 老,他赢得了男子单打冠军和双打冠军,终于完成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一个大满贯冠军,奥运会,世界杯,世界锦标赛,达到了他的运动的在职业生涯的巅峰。
成就的背后,不能分开他的辛勤工作,以及强大的荣耀,为国家,勇攀高峰的精神。开始在幼年时期,他从未放松过培训的每一刻,每一个动作,他有着严格的要求,没有错过任何一个技术的瘾泄漏。每次练习,他的手臂摆动数千次,武器训练肿了,还忍着痛继续练,有时每天运行几公里甚至万米的肩伤摆动,脚打了血泡,垫的海绵实践。他训练用的球拍,球板和手柄深槽和指印坑。正是因为这种“四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使刘国梁在乒乓球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刘国梁常说,取得的成绩是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属于祖国,属于中国乒乓球队。他很热心公益事业,多次捐款为灾区,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体现了高尚的品德,一个***员,一名运动员。当他退休了,在面对海外,打超级俱乐部联赛的省份和城市的代表,以及企业的出路有较高的经济回报,刘国梁不动心,但教练决定选择这个职业从国家的需要,为培养更多的世界冠军,为祖国,继续保持中国乒乓球持久的。
2003年,27岁的刘国梁正式成为国家男子乒乓球队的主教练,成为球队历史上最年轻的主教练。他很快就被角色的转变,谦虚好学,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探索和总结出的训练和经验,并注意继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往往伴随着团队加班。只要做到这一点的最好的,这是刘国梁的性格。 2004年3月,第47届世界表乒乓球锦标赛男子的团队最终,中国男子队,刘国梁蝉联世界表乒乓球锦标赛男子的团队称号14次的第一斯韦思林杯刻上名字的领导,捍卫中国表网球荣誉的世界乒乓球。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成为了第一个重大胜利,因为他的执教生涯。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国梁带领中国乒乓球男队夺得金牌,一枚银牌。
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在北京,刘国梁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有很多在他面前的挑战。作为在新的领导者的中国表网球界,他有很长一段去,他会是教练的工作的持续努力带领的中国表网球男子的团队,以赢得更多的荣誉,为祖国和人民在世界舞台上。
孔令辉是孔子第72代传人(参考鲁豫有约,姓孔叫凌孔令辉是孔子的继任者,已纳入孔子家谱)
[编辑本段]职业生涯
孔令辉6岁开始玩到省队,1986年,于1988年进入国家青年队,国家队在1991年。多年来,国际乒联,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的大满贯赛冠军得主公布的世界男单排名中位居前列。
孔令辉是中国乒乓球界的一个里程碑。他得到了一个横板进攻型打法的男单冠军,在中国历史上,刘国梁与开放的双子座时代“的中国男子乒乓球,共夺得过11个世界冠军。
第四十三届世界表网球锦标赛于1995年,年仅20岁的香港孔令辉赢得了男子单打冠军,登上一个运动生涯巅峰。未来五年,香港孔令辉和刘国梁侧的侧以挑衅的中国队大梁,2经常立功服务不仅在单打比赛中保持半区和默契的双打队的比赛中,成为最世界乒乓球,一个对战斗力。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孔令辉一路过关斩将,在决赛中战胜了老对手瓦尔德内尔夺得男子单打金牌,并与刘国梁合作赢得了男子双打银牌,再次登上事业的高峰。
善于激情表演的刘国梁,孔令辉技术更加全面的现场发挥相对稳定。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得男子单打金牌,孔令辉更体现了一种“王者之气”。中国乒乓球队在今天的王励勤,马琳,刘国正和其他尖端向上的势头咄咄逼人,但孔令辉丰富的大赛经验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筹码,赢得了他与对手的战斗。 2006年10
12日孔令辉正式宣布退役。
的改造作用的教练,前乒乓球运动员的悍将正逐步向儒帅过渡。
[编辑本段]技术发挥
技巧:右手水平的球拍圈结合快攻
球拍底板:蝴蝶孔令辉ST
海绵橡胶:正手 - 的蝴蝶Tackifire 21,反手 - 蝴蝶Tackifire 21
正手海绵:上海硬海绵(蓝色),
正手胶皮:日本蝴蝶套胶(红色)
反手海绵:日本
反手胶皮:天津环球999
孔令辉属于典型的传统笔 - 保持快速结合欧洲横拍进攻发挥双方的拉环,稳定和无情具有优良的战术素养。右手横球拍,弧圈球结合正在运行的游戏,正手扣杀能力。他良好的球感,球速度快,很好地发挥更多的回合,攻击僵持中变更车道,整体综合技术。
[编辑本段]辉煌战绩
1989年,全国青年乒乓球亚洲青少年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
1990年,在全国乒乓球协会杯战胜中国著名选手陈龙灿。
1991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黑龙江队夺得男子团体冠军(与汪小菲,汪拥肛)。
1993年9月,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乒乓球男子双打(合作与汪拥戆)。
1994年的第二届的世界青年锦标赛男子的单打,男子队称号;中国公开赛男子的单打,男子双打冠军;在全国经典男人的单打第三;中国表网球协会杯双打冠军;韩国大大奖赛男子单打冠军; 1994年第12届亚洲锦标赛男子的单打,混合双打(与邓亚萍),男人的团队称号;第12届亚洲游戏混双(与邓亚萍),男性的团队称号;意大利公开赛男人的双打冠军(张雷);瑞典公开赛男人的团体亚军;
1995年星游戏男人的单打,混双冠军(与邓亚萍);第43届世界表乒乓球锦标赛男子的团队,男单冠军,混合双打亚军(与邓亚萍);的爱普生世界明星游戏的男子的单打冠军;中国大大奖赛男子的单打冠军;世界杯男子的单打冠军;的第三次城市运动会男子的单打冠军,第三次在双打(与章鹏);亚洲杯小组男人的团队称号;
中国表网球协会杯男人的双打(与刘国梁),男单冠军;首届国际乒联专业旅游大决赛男子的单打冠军,在第26届奥林匹克游戏男人的双打冠军(与刘国梁);;亚洲锦标赛男单,男子双打称号;
1997年男人的双打头衔(第44届世界表网球锦标赛,王涛,刘国梁,丁松和马文阁,一个企业冠军(与刘国梁),混合授权的双打亚军的上升(与邓亚萍),并列男子单打第三;美国公开赛的男子的单打冠军;第八届全国运动会男子的团队亚军的中国大大奖赛男子的双打冠军(与刘国梁);美国,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子的单打冠军;联合会赛总决赛男子的单打全国俱乐部联赛男子的团队冠军;
1998年爱立信中国表网球锦标赛冠军,并成为男子擂主;亚军的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子的单打,男子双打(与刘国梁);日本公开赛的男子的单打冠军; 3;冠军澳大利亚公开赛的男子的单打,男子双打(与刘国梁); 3的中国公开赛男人的双打(与刘国梁);全国锦标赛男子的单打冠军,第13届亚洲游戏男人的队伍,男子双打(与刘国梁3)冠军,男子单打并列;爱立信 BR /> 1999年男人的亚军,在中国乒乓球邀请赛最后,第45届世界表乒乓球锦标赛男子的双打冠军; 12亚洲冠军;
2000 45世界表乒乓球锦标赛男子的团队亚军;世界男子俱乐部队标题日本公开赛男人的双打头衔,在男子单打第三;第27届奥林匹克游戏的男子的单打冠军男人的双打亚军;
2001年第46届世界表乒乓球锦标赛男子的团队称号,男子单打,男子双打亚军。
>第14届亚运会男子队称号,男子单打,男子双打,美国,德国,荷兰公开赛男人的双打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子的双打冠军;
2003第47届世界表乒乓球锦标赛男子的双打亚军(与王浩),男子单打半决赛决赛,在韩国公开赛的男子的单打,男子双打半决赛,在中国公开赛男人的双打亚军,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子的单打半决赛决赛,男子的双打冠军;
2004年第47届世界表乒乓球锦标赛男子的团队称号,国际乒联巡回赛希腊公开赛男人的双打亚军,南韩国公开赛男人的双打头衔中国公开赛(长春)(王皓),总决赛双打亚军;
2005年卡塔尔公开赛男人的双打头衔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双打冠军,和王皓。
[编辑本段]荣誉
在1995年11月,被命名为约翰·汉考克的体育明星,为1,000元,奖金,成为中国第一家获此称号的运动员。
年二月,在1996年选举产生的全国前十人一桌网球选手
1996年3月,被评为1995年“康威杯”全国十佳运动员
8月,在1996年,国家体委颁发的荣誉勋章的运动。
一个月,1997年,被评为1996年“海滨怀孕”全国十大乒乓球球员
1997年七月,被评为最佳球员的国际乒联7月
1998年是98年双喜,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联赛最佳运动员的称号。
2001年,被评为2000年全国十佳运动员。
2004年,被评为2003年年度人物“魅力运动”投票排名前十的家伙之一。
[编辑本段]世界排名
1995年9月,第2栏国际乒联公布了男子单打世界排名。
1995年9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
1996年,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
26日,1996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2。
1996年21,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第一的。
1997年,7,15,在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3。
1997年12月1日, 2009年宣布,在男子单打列国际乒联世界排名。
1998年1月,2010年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
列国际乒联公布的7月,1998年男子单打世界排名4。
> 3月和1999年2月,列国际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3。
1999年3月及4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
1999年,列国际乒联男子单打世界排名2。
1999年6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3。
1999年7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第6位。
3月和2000年2月,列国际乒联公布在男子单打世界排名第二。
2000,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
2000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第二。
3月5日和2000年6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男子单打世界排名。
2000,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3。
8四月 - 5月11日,2000年,第1列。
2000年,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第二。
5月,2001年,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2
在2001年七月和八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
九月至十二月,一月,2001年,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
3月1日和2002年2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6
3月和2002年4月,5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
2002年,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第六。
在2002年6月,该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5。
3月10日和2002年11月,第5栏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
2002年7月 - 月,在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第6列。名次。
2003年1月,3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6
3月4日和2003年5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8。
在2003年6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6
月月,2003年,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第7位。
2003年10月和11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8。 BR /> 2003年12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9
2004年1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11
2004年,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12
2004年3月 - 5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11。
在2004年6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8。
2004年七月和八月列国际乒联
在2004年10月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10。
在2004年9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11。国际乒乓球协会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9,列
在2004年11月,国际乒联公布了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10的人。
在2004年12月,列单打世界排名11
5月,2005年宣布,在男子单打列国际乒联世界排名11
3月4日及五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12
于2005年6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13。
7月, 2005年,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11。
2005年10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16。
在2005年11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15。
>在2005年12月,该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16。
2006年,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16。
在2006年2月,该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17 2006年。
3月及4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19。
2006年5月和6月列国际乒联公布的男子单打世界排名20的
列国际乒联公布的7月,95年男子单打世界排名19。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颜回
中文名称: 颜回
又 名: 复圣 字子渊 颜叔 颜渊 颜生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 卒 年: 公元前523~前490
生平简介
颜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他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年三十二死,后人称为“复圣”。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对于 “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悔,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闵子骞
(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卫国人(今濮阳县渠村乡大闵城人),孔子高徒,为二十四孝子之一,以德行和颜渊并称。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觉得有理,遂罢。后母为此感悟,深悔往事所非,后待诸子如一。孔子对子骞着一行为赞赏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后人根据这一历史故事,改编一出戏剧叫“鞭打芦花”,观者无不戚然泪下,
冉伯牛
〖冉伯牛〗(生卒年不详)姓冉,名耕。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人。出身"贱人"家族。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著称者之一。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任中都宰。孔子在总结其学生特长时,把他列为德行优秀者之列。孟子在评论孔门弟子时则把他列为德行的首位,可见其在仁德修养方面有突出成就。他能注意平日的接人待物之礼节,受到称赞,《尸子》中记载孔子在接人待物方面经常请他来侍奉和帮助。他为人端庄正派,孟子认为他的行为大体与孔子相似;王充则认为他的德才达到了称圣的程度。班固和王充则认为他是行善而遭恶疾的典型,可见他的德行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历代官府对他都很尊崇。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东巡,祀孔子时以他为配。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列为"十哲"之一,配享孔子;二十七年(739)赠"□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追封"东平公";度宗咸淳三年(1267)改封为"□公",从祀孔子。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家谱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这并非是孔孟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古诗词中的秦腔和现代摇滚乐很相似。一大批新生代摇滚乐人在陕西破土动工,秦腔被誉为“摇滚之祖”。秦腔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地位值得肯定。但在近代,秦腔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却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障碍。
第一章根据秦腔的发展历史和改革创新,对秦腔进行简要分析。
秦腔发展史
在中国,戏曲一般以地名命名,如京剧、豫剧、徽剧等,秦腔也不例外。今天,秦腔已经成为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剧种。因此,它被誉为“百戏之祖”。那么秦腔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本文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形成于唐代,完整于元代,成熟于明代,繁荣于清代,几经变迁,气势恢宏。”。
① 秦腔的起源
秦腔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谜,但我们所知道的是,它开始在西北地区兴起。秦腔作为各种戏曲的鼻祖,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孔子·家谱》或《孔子家谱》三首
秦人用琴乐、琴声演唱《诗经》中的秦风,是秦腔的最早起源。在中国古代,陕西、甘肃同属秦国,故称“秦腔”。然而,关于秦腔形成于先秦时期的理论是不够的。史学家没有发现任何实质性的证据,但有直接证据表明秦腔是在唐代形成的。
据说在唐代,唐玄宗李隆基设梨园,唱宫廷音乐和民歌。梨园里有个音乐家叫李桂年。他的《秦王决战曲》被称为“秦王调”或“秦腔”,可能是最早的秦腔音乐。到了宋代,宋词对秦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腔的内容也日趋完善。
秦王打垮了这场战争
② 秦腔的完整与成熟
秦腔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戏曲。又称“梆子调”,因为它使用枣木梆子作为打击乐器。此外,梆子在敲击诗节时发出“恍惚”的声音,故又称“试音”。
据清代李跳元所说:“钱氏《百秋集》中有秦腔。它始于陕西省。它以梆子为板子,以月琴为回应。也有一些紧凑而缓慢的曲调。俗称梆子调,蜀称乱滩
“乱潭”一词在中国戏曲曲调中有很多含义。还有昆曲、高腔以外的戏曲叫“滦坛”,京剧也叫“滦坛”。不过,它更常用作梆子腔的总称,它主要由秦腔组成。
明清时期秦腔的发展已逐步完成。明朝万历年间,秦腔不仅局限于某一地区,而且在中国南北都有反映。它无愧于它的声誉。
清代吕慈云在《元元传》中说:“李自成来到北京,叫陈元元来唱歌。他不习惯听吴歌,于是命令妃嫔们唱“西腔”,抱着阮正和琥珀。他双手合掌。音乐很刺激,他的耳朵也很酸。”
由此可见,到明末,秦腔已基本确立并逐步走向成熟。
③ 秦腔的繁荣与传播
清代,特别是乾隆年间,著名秦腔演员魏昌盛极大地促进了秦腔在北京的影响。据清朝乾隆五十年刊印的《炎兰小品》记载,秦腔有魏长生、陈银观等21位著名演员,共有27部戏。
清朝中叶以后,秦腔不仅在全国各地演出,清末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也有演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秦腔传入北京,直接影响了京剧的形成。因此,曾与昆山、益阳、柳子调并称为国剧“四大调”。
秦腔的特点及代表作
① 特点
“民风淳朴性彪悍,秦腔花脸吼起来。台下观众心欢畅,不怕戏台棚要翻。”这首歌有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秦腔高昂激越强烈急促的特点,贾平凹在《秦腔》这篇散文中,也通过秦腔的高亢清越,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和丰富塑造人物形象。
除此之外,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富有夸张性。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其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演唱时,须生、青衣、老旦、花脸多角重唱,所以也叫“唱乱弹”。
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的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昂,适合表现悲愤、怀念的感情;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擅长表现喜悦、欢快、爽朗的感情。
秦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激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又兼备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凄切委婉,优美动听,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② 代表作
秦腔所表演的剧目大多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历史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传统剧目丰富,已抄存的超过千本,其丰富量位居我国三百多种剧种的榜首。
除了《春秋笔》、《八义图》、《紫霞宫》、《玉虎坠》、《和氏璧》、《麟骨床》等观众比较喜爱的曲目外,还有《双锦衣》《新华梦》《三滴血》《韩宝英》《卧薪尝胆》等新戏。
拿《玉虎坠》来说 ,以东汉初年农民起义为背景,阐述了民间的恩恩怨怨、悲欢离合、生死离别,剧情一波三折,情感表达丰富,承载着人民的精神寄托,充分体现了它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秦腔艺术的创新
著名的秦腔表演艺术家,赵扬武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某种程度上来说,秦腔是老年人的艺术”。赵扬武先生承认,秦腔缺乏年轻的观众,在当前“快餐式”社会的发展中,秦腔似乎难以立足。因此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注意秦腔、欣赏秦腔,并发扬秦腔戏曲文化,秦腔艺术本身也做出了一些创新与改革。
① 改革与创新秦腔戏曲剧本
首先,秦腔戏曲最根本核心的便是剧本,尽管这些剧本所表达的情感被抒发的淋漓尽致,但经过了上千年的演绎,它们在观众心中早已没有了新鲜感,甚至人们在观看秦腔表演时,早早便已猜到了结局。
因此在继承秦腔戏剧的同时,对其剧本进行了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将秦腔戏曲的剧本与现代生活进行结合,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这才会逐渐成为现代人们喜闻乐见的秦腔艺术。
② 融入现代艺术风格
不知道大家是否在2016年的春晚上,听过这样一首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这首歌是由歌手谭维维以及华阴老腔艺人共同表演。那么,“华阴老腔”与本文介绍的秦腔有何关联呢?
华阴老腔共分为阿宫腔和弦板腔两个大类,而这里面的阿宫腔也称北路秦腔。从大方面概括来说,华阴老腔是秦腔的一种。《华阴老腔一声喊》这首歌是中国摇滚与民间传统艺术融合的典范,而秦腔融合了现代艺术风格,更是让观众感到震撼。
由此以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网络媒体途径,认识到了传统戏曲艺术——秦腔。总而言之,将秦腔融入现代的艺术风格,是其进行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 创造群众喜爱、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秦腔作品
秦腔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生长在黄土地上的祖祖辈辈,它不止出现在戏剧界,也体现在了影视、音乐、以及文学领域等等。
著名的作家贾平凹曾经写过《秦腔》这样一篇散文,字里行间展现了这片黄土地上的风土人情;陈忠实在长篇小说《白鹿原》中更是描绘了农村演唱秦腔的画面;导演张艺谋在其**《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更是直接采用秦腔,这些无一不在展现着西北土地上的热血。
这些作品都是十分经典,并且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在这其中,秦腔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因此,结合地域以及文化的特征,立足于秦腔戏剧艺术的特点,才能创造出更多观众喜爱的秦腔作品。
总结
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秦腔唱出了陕北人的灵魂,也唱出了西北黄土地的千年风土人情。或许一些现代人会这样认为:秦腔没有京剧的雍容华贵,也没有黄梅戏的婉转柔情,也没有流行音乐的朗朗上口。
但无论有多大的舆论,秦腔都坚持成为其本身,如同一碗烈酒一般,呐喊震耳欲聋,如同奔丧者的哀嚎让人痛彻心扉。如果说有的戏剧宛转耐听,让人舒适惬意。那么秦腔就如同呐喊一出悲剧,让人痛彻心扉,大概秦腔的特殊魅力,就在于此。
孔门弟子的分裂是孔子去世之后的事。在孔子生前,孔门弟子虽然相互之间也存在不少的介蒂和矛盾,但或许因为孔子个人人格的感召力,孔门弟子相对说来还是一个比较团结的利益集团。顾颉刚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中说:“孔子是一个有才干的人,有宗旨的人,有热诚的人,所以众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在孔子成名以前原已有过许多民众的中心人物,如宋国的子罕,郑国的子产,晋国的叔向,齐国的晏婴,卫国的遽伯玉都是。但是他们一生做官,没有余力来教诲弟子。惟有孔子,因为他一生不曾得大志,他收的弟子很多,他的思想有人替他宣传,所以他的人格格外伟大。自孔子殃后,他的弟子再收弟子,蔚成一种极大的势力,号为儒家。”于此可知,孔门势力之强大,除了客观环境使然外,实与孔子的个人人格有着莫大的关系。
孔子毕生有心为政而不果,只好广收门徒从事教育,正是他们如众星拱月般地推崇孔子,也正是他们一传再传彰扬光大孔子的学说。可以设想,假如孔子没有这些忠实的弟子,他个人或许依然可以成为圣人,但其学说则未必能如后来那样流传久远与广大。
当然,这数千名弟子并不是同时师事孔子,否则按当时的物质条件去推想,这些人的饮食起居似乎都将成为重大问题。真实的情况可能是,这些弟子在孔子生命的不同阶段师事孔子,早期弟子与晚期弟子或许不曾接触或不曾谋面。而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所受到孔子的影响,当然也应该随着孔子思想境界的演进而有所不同,或各有所长。按照孔子晚年的自我评价,在他这些及门弟子中,如若粗略分类,大概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状况,一是在德行方面表现出众的,如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二是在政事方面颇为出众的,有冉有、季路;三是在言语方面成就出众的,如宰我、子贡;四是在文学方面可堪造就并有突出成绩的,有子游、子夏。至于其他一些颇负盛名的弟子,孔子的评价是:"师(子张)也辟,参(曾参)也鲁,柴也愚,由(子路)也 ,回(颜回)也屡空。赐(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看来都是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
或许因为孔子对这些及门弟子出众者有真切的认识和了解,故而孔子在对他们的教育与训练中,便格外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有专长、术有专精的专门人才。他说:"中上之人,可以语上;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因此,我们从现有文献中不难发现,孔子就同一问题,在不同场合,或因面对的对象不同而解释与回答的侧重点一般也就不同。这样一来,不仅孔子的教育方法颇富个性与特色,而且对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来说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也就是说,孔门弟子之所以学有专长、术有专攻,除了他们的天赋、个性等原因外,也与孔子的因材施教、分别培养密切相关。更进一步说,孔门后学在学术上的分野与分化,除了外界环境使然外,恐怕也与孔子的这一教育方法有或多或少的关联。
这样说,是否意味着孔子在教学内容上对弟子们分别对待,或有高低不同的差别呢其实,根据比较可信的记载,孔子整理的那些经典主要是用来教授弟子的,弟子们所凭借的"课本"恐怕都是经孔子删定的那些文献,《孔子世家》说quot;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凡此种种,都可证明孔子在对弟子们进行因材施教的同时,依然有着共同的原则和教学内容。换言之,孔子在对弟子进行教育时,一方面遵循某些共同的原则和价值准则,从而使这些弟子具有共同的信仰和价值标准,而这些信仰与标准便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孔学传人和成就早期儒家集团的内在原因;另一方面,孔子格外注意弟子们的个性与天赋,在进行共同教育的同时,似乎也根据弟子们的不同情况而有所区别对待。
基于后一个考虑,我们看到孔门弟子在孔子生前虽不曾另立门户,但事实上这些及门弟子由于学有所长、术有专攻,这便为儒家的后来发展与分化埋了了伏笔。陶潜《圣贤群辅录》说,颜氏传《诗》,为讽谏之儒;孟氏传《书》,为疏通致远之儒;公孙氏传《易》,为洁静精微之儒。这种详尽而明白的说法虽然晚出,并不具有可靠的史料价值,当然不必尽信。但揆诸情理,我们应该相信孔子的及门弟子之所谓学有专精;恐怕正是指他们各人守一个或几个学术领域,从事某一项或几项专门研究。刘师培《经学教科书》据秦汉时的文献分析孔门情况说:孔子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七十二人。故曾子作《孝经》以记孔子论孝之言;子夏诸人复荟萃孔子绪言纂为《论语》,而六经之学亦各有专书,《易经》由孔子授商矍,再传而为子弓,复三传而为田何;《书经》之学由孔子授漆雕开,然师说无传,惟孔氏世传其书,九传而至孔鲋;《诗经》之学由孔子授子夏,六传而至荀卿。《春秋》之学自左丘明作传,六传而至荀卿。《公羊》、《觳梁》二传成为子夏所传,一出于夏授公羊高,一出于夏授觳梁赤。
《礼》、《乐》三经,孔门弟子传其学者尤多,如子夏、子贡等皆深于《乐》,曾子、子游、孺悲皆深于《礼》,六国之时传《礼经》者复有公孙尼子、五史氏诸人,而孔门弟子复为《礼经》作记(如子夏作《丧服记》),又杂采古代记礼之书以及孔子论礼之言,依类排列,荟萃成书(即今《大戴礼记》、《小戴礼记》);而子思作《中庸》,七十子之徒作《大学》;又有子夏之徒赓续《尔雅》,以释六经之言。刘师培的这些排比,虽然于细节也不可尽信,但它足以说明儒学在后来的发展与分化决不是偶然的,就其学术渊源而言,实得力于孔子的因材施教以及孔门弟子的学有所长、术有专精。
如前所述,由孔子弟子的基本状况已可看到儒学必然分化的端倪。但这种分化毕竟是孔子去世之后的事。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夏历二月十一日,孔子终于走完七十三年的坎坷道路,溘然长逝。据《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葬于鲁城北泅上,弟子皆服丧三年。叉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唯子赣(贡)庐于家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家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词孔子家,而诸儒亦讲礼乡饮于孔子家。显而易见,孔门弟子虽然学有不同,但他们出于对孔子的同样尊敬,估计他们在为孔子眼三年之丧,守三年心表的时候,可能尚未发生别立门户等分化现象。
孔门后学的分化大概发生在弟子们为孔子眼三年之丧结束的时候或之后。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孔门弟子为孔子服丧三年的时候,"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然后归。子贡返,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孔子,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并要求曾子同意。而曾子坚决反对。他说,"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
本来,按照孔子生前形成的基本格局,在孔子死后,孔门弟子作为一种利益集团或学术团体,似不必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分裂。子贡即使没有担当孔门领袖的资格和能耐,但他毕竟是孔子晚年最得意的门生,二者之间的深厚情意似乎也有助于子贡在孔子死后团结维系孔门弟子。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quot;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妆来何其晚也”显然,孔子对子贡寄予相当的期望。
或许正是基于这种原因以及子贡超越其他弟子的治事能力,我们看到,在孔子死后,孔子的丧葬之事似乎也由子贡主持和料理。他不仅出面批评鲁哀公为孔子致悼词并不合乎情理,以为生不能用,死而悼之,非礼也;称一人,非名也。而且筑室于场,为孔子守六年之丧。因此,当其他弟子守丧三年治任将归之时,皆大揖于子贡,相向而哭。于此我们感到,尽管子贡没有名正言顺地举起孔门"帅旗",但其在孔门弟子中的突出地位似乎也已基本确定。
然而出人预料的是,当子贡的地位逐渐确立,孔门之内并没有发生太大问题的时候,子夏、子张、子游等人却以有若的外在形象似孔子,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显而易见,这是一场不动声色的政变,他们期望以有若来取代于贡将要获得的盟主地位。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这样做呢欲明白个中的奥秘,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子贡方面说,由于其"利口巧辩",性格使然,"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恶",似乎在某种场合得罪过子夏等人。尤其可能的一种情况是,当子贡的地位在孔子死后逐步上升的过程中,子贡过于忽略子夏等人的存在,似乎遇事并不愿意与子夏等人商量,因而引起子夏等人的反感,遂欲以有若取代子贡。另一方面,如果从子夏等人的立场来观察,他们对有若的推举,除了出于对子贡的反感外,似乎也与孔门弟子的凝聚力日趋削弱有关,因而他们才推quot;似圣人"的有若作为"盟主",以期重振孔门声威。
子夏、子游、子张等人的建议并没有得到曾子的响应和支持。其中的原因,除了前述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外,似乎也和曾子与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我们知道,曾子虽是孔门弟子中谨遵师说的忠诚弟子,但他和子张、子夏等人并不是关系非常密切。《论语·子张》记曾子日:"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表面上对子张似乎很推崇,但实际上也不无贬损之意。至于对子夏,《札记·檀弓》、《论衡·祸虚》都曾记载曾子指责子夏的事: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哭。子夏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汝何无罪也吾与汝事夫子于诛泗之间,退而老于西阿之上,使西阿之民疑妆于夫子,尔罪一也;丧而亲,使岛未有异闻,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日妆何无罪欤”?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以久矣!"曾子的这段指责虽然晚出,但他们之间缺少共同的信念和人生原则,似为事实。那么又怎能指望曾子赞同子夏的主张,推举有若为孔门盟主呢更何况有若无论如何貌似孔子,但其思想见解、人格修养都不可能真正与孔子相比。
有若没有成为孔门弟子的新领袖,曾子由于天生具有一种战战兢兢严守孔门遗视而绝不自标宗旨的人生态度,故而曾子既无能力,也无兴趣成为孔门弟子的新领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曾子反对子夏等人推举有若的建议时,孔门弟子的分裂便已从一种潜在的危险而表面化,弟子中的强者实际上都各奔东西,自谋前程,自立门户去了。
其实,如果从学术史的观点看,孔门弟子在孔子之后发生分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大凡显赫一时的思想家在其身后莫不如此,因为思想的解说原本没有固定的模式,思想的继承更取决于后来者所处时代的需要以及继承者各人的才学识德等方面的主客观因素。更何况孔子教人因材施教,并没有统一的解说和范式呢因此,孔门弟子在孔子之后的分化不仅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文化现象,而且是学术史上的必然趋势。
至于孔门弟子的实际分化情况,《韩非子·显学篇》有一个大概的描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民之儒,有孟民之儒,有漆雕民之儒,有仲良民之儒,有孙民之儒,有东正民之儒。臼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民之墨,有相夫民之墨,有邓陵民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入,墨离为二,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世之学乎"显然,这里的儒学八派已不仅指孔子的及门弟子,而且应该包括韩非所处的时代即战国时期的儒学情况。因此,儒家八派的那些弟子们我们暂且勿论,还是让我们先看看那些及问弟子在孔子之后的分化情况。
在孔问及问弟子中,应该有所作为的子贡原本以"言语"著称,似乎在学术见解、思想见识方面也应该能有所作为。但是,可能由于发生前述的那些不偷快事件,子贡在为孔子守了六年丧礼之后便基本上与孔门弟子失去联系,而投身于实际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之中,并没有在学术上作出什么突出的贡献。
有可能在思想文化方面作出贡献且未被归大儒家八派的还有曾子、有子、子游、子夏等。曾子为孔子的晚年弟子,相传他的天赋并不高,经常受到孔子的批评。但他格外注意道德修养,坚持"吾日三省吾身",终于成为孔门弟子中除颜回之外最重要的道德楷模。在孔子去世之后,曾子先是反对子夏等人推举有若作领袖的企图,继则可能聚徒讲学,从事著述,从孝道、伦理道德方面阐释和宣传孔子的遗说。《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著录有《曾子》十八篇,王应麋《汉志考证》称:"《隋志》、《唐志》二卷,参与弟子公明仪、乐正子春、单居离、曾元、曾华之徒论立身孝行之要,天地万物之理。"今存十篇,收入《大戴礼记》。其学术要旨只是阐发儒家关于孝的观念,以孝为人生哲学的第一义,是"天地之大经",是"众之本教"等等。在思想倾向方面,似已偏离孔子的路线,当然也更合乎曾子"战战兢兢"的本然性格。
有子也是孔子的晚年弟子,荀子在《解蔽》中说,"有子恶卧而淬掌,可谓能自忍矣。"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勤勉与好学,使他颇得孔子的赏识与喜爱,不时受到孔子的夸奖。在学术见解上,有子也大体继承了孔子的学说,重视孝悌道德,主张和为贵,强调以礼为本。《论语·学而》记载,有子曰quot;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钦。"虽不若曾子极端重视孝道,但也强调孝悌是仁的基础。他还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还强调,"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固不失其亲,亦可亲也。"由此可见,有若不仅在相貌上关于孔子,其见解似亦得孔子真传。有子后来的情况史枫有问,不得而知。但最可能的情况是承袭孔子的遗教,聚徒讲学。只是由于经过同门弟子的打击,其学难以显赫而已。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他日,弟子进问曰:‘昔大子当行,使弟子执雨具,已而果雨。’弟子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寓于毕,傅涝陀矣。昨暮月不宿毕乎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商翟年长元子,其母为取室。孔子使之齐,翟母请之。孔子曰:无忧。翟年四十后当有五仗夫子。已而果然。敢问夫子何以如此?’有若默然无以应。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有子经此打击,其后当然声望不显,恐也难创造什么宗派了。子游,胜言名偃,字子游。据说少孔子四十八岁,但由于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赏识,被孔子列为文学第一,对古典文献及礼乐教化似乎深有研究,与子夏齐名,故而应对孔子学说的发展与传播作过相当的贡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可见子游的名声、贡献实不在子夏、子张之下。《札记·礼运篇》记载,背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堰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者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或许正是得之于这种难得而又特殊的机会,我们相信儒家们所谓大同小康的社会理想,即便不一定是子游及其门人所记录,但由于是子游亲耳所闻,想必在其思想宗旨方面一定占有极其重要的分量。故而康有为《孟子微》自序说,子游受孔子大同之道,传之子思,而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深得孔子《春秋》之学而神明之。
显然,子游之学应是儒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值得我们格外重视。和子游一样,子夏也是孔子晚年的得意门生。他姓卜客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荀子·大略》说,子夏家贫,平时穿得破破烂烂。有人问他:“子何不仕?”子夏说:"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争利如早甲而丧其掌。"可见其性格略有点怪异,而向志于学,故被孔子誉为文学第一,与子游同列。
在孔门弟子中,子夏的勤奋好学是相当突出的,并因此获得孔子的赞赏和鼓励,孔子也尽可能地加以引导和训练,从而使子夏在孔门弟子中似乎是最全面地掌握了乃师的学说。如果仅仅从这一方面说,子夏在孔子去世之后,最有资格统领孔门弟子。然而由于其怪异的性格,使其与其他弟子并不能友好地相处。他在孔子去世之后策划推举有若而未果,只好离开孔门,前往他国聚徒讲学。
子夏的怪异性格是相当突出的。早在他追随孔子问学的时候,好谈论别人是非的子贡就问孔子,"子张与子夏相比孰贤"孔子答日:"子张也过,子夏也不及。"又问:"然则子张愈与"日:"过犹不及。"孔子的这种评价令人寻味,子夏的性格弱点似乎相当明白。朱熹在注这段话时说:"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苛难,故常过中;子夏笃信遵守,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而且,孔子也曾当面告诫子夏:"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这种告诫虽不能说是针对子夏的弱点而来,但按照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则,决不至于无的放矢,随意闲谈。
从《论语·子张》的记载看,子张,子游等人似乎也瞧不起子夏的为、人,子游说过,"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当子夏之门人间交于子张,子张问道:"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怒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大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再则,如果从我们前面已反复谈到的子夏策划推举有若看,子夏并不是以学术才识道德素养作为标准,肯定别有人际关系的原因在。
基于这样一种背景,子夏在孔子去世之后便离开了鲁国,先在卫国为卫灵公做些事情,然后应邀去魏国西河讲学,名声由此大振,弟子众多,甚者如曾子后来所指责的那样,西阿之民一度将子夏比拟为孔子再生而尊敬之,可见其影响之大。其知名弟子可考者,有魏文侯、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黎等等。故而前辈学者如梁启超等人谈到子夏西河传经时都给予高度重视,以为此一环节在儒学发展过程中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说,当孔子之在世,其学未见重于时君也。及魏文侯受经子夏,继以段干木、田子方,于是儒教始大行于西阿。魏文侯初置博士官,实为以国力推行孔教之始。儒教第一功臣,舍魏文侯则别无他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子夏西阿传经的情况略作说明。
子夏西阿传经时在孔子辞世、孔门弟子发生分化之后,其详细情况四史阙有间无法详述。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子夏得到孔子的学术真传,因此,儒家的一些重要经典不仅差不多都经过他的传授,而且许多重要典籍甚至可能还是由他和他的弟子一起整理成定本。东汉学者徐防说quot;臣闻《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其后诸家分析,各有异说。"也就是说,所谓儒家经典,其大部分都和子夏有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关系。
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续笔卷十四"子夏经学"一节中说得更明白,"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虽传记杂言未可尽信,然要为与他人不同矣。于《易》则有《传》,于《诗》则有《序》。而《毛诗》之学,一云子夏授高行子,四传而至小毛公;一云子夏传曾申,正传而至大毛公。于《礼》则有《仪礼·丧服》一篇,马融、王肃诸儒多为之训说。于《春秋》所云不能赞一辞,盖亦尝从事于斯矣。公羊高买受之于子夏。觳梁赤者,《风俗通》亦云子夏门木。于《论语》,则郑康成以为仲弓、子夏等所撰定也quot;综合徐防、洪迈二人的说法可知,后世所谓儒家经典最主要的部分,如《诗》、《书》、《礼》、《乐》、《易》、《春秋》,以及《论语》、《公羊》、《觳梁》等都和子夏有关。
徐防、洪迈的说法当然不必尽信。但当我们尚不能提出有力的反证之前,我们也不必过于怀疑,姑且存之。我们现在的兴趣是,如果按照徐防、洪迈的说法,儒家重要经典与子夏无关者似为《左传》,而我们如果稍加考定,就不难发现《左传》实际上也与子夏有相当的关联。
关于《左传》的作者及其早期传授系统,学术界向有争议。《经典释文·叙录》指出,"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申侍卫人吴起,起传其子期,期传楚人锋椒,椒传赵人虞卿,卿传同郡荀卿名况,况传武威张苍,苍传洛阳贾谊。"这个传授系统大体可信,但对若干细节比如左丘明其人则均不明了而存在分歧。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quot;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授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俱弟子从异端,各安其意,失真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锋氏微》。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来《春秋》,下观近势,亦著八篇,为《虞氏春秋》。吕不韦者,秦庄襄正相,亦上观尚吉,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及如荀子、孟子、公孙固、韩非之徒,各往往招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可胜记。汉相张苍历谱五德,上大夫董仲舒推《春秋》义,颇著文焉。"由此看来,《春秋》原本是孔子据旧史而删定的当代史,但限于政治气氛与环境,七十子之徒只能口授其传旨,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口耳相传总不是办法,于是有鲁君子左丘明"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还有锋椒、虞卿等人出于其他原因也著有类似的著作。
左丘明作过《左氏春秋》不必怀疑,问题在于这个左丘明的情况实在模糊。《汉书·艺文志》自注渭:左丘明,鲁大夫。《颜氏春秋·观周篇》及《孔子家谱》都指出,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左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
果如是,左丘明身为鲁史,又在孔门弟子之列,与孔子同修《春秋》经。只是如《经典释文·叙录》所说,担心弟子退而异言,恐怕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为之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
显然,此左丘明非孔子弟子者莫属。
然而,遍考孔门诸弟子,知名且有能力作《左传》者似乎尚未见。《论语·公冶长》确实提到过一个左丘明,但关于此人的情况依然模糊。子曰quot;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由于孔子在此一再引左丘明以自重,因而使许多学者都怀疑此左丘明不可能是孔子的弟子,而是孔子之前的一位贤者。如杨伯峻《论语译注》即作如此判断。然而我们就此想指出的是,孔子引左丘明以自重,并不能证明左丘明一定早于孔子,更不能证明左丘明定非孔子弟子。因为孔子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对同时代人乃至自已的学生并不乏赞美之辞。如《论语》同篇中关于"闻知"的问题,孔子就对子贡说:"弗如也。吾与汝(指子贡,弗如(颜回,也。"我们当然不能由此说颜回的年代早于孔子,且不在孔门弟子之列。要言之,左丘明确为孔子之门人,而他的才学也一定是孔门弟子之中最出众者。
但是,说到这里又产生一个问题,即左丘明是以"左"为姓抑或以"左丘"为复姓,实在也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孔颖达《春秋左氏传序疏》以为姓"左",朱彝尊《经义考》卷一百六十九主张以"左丘"为复姓,而俞正燮《癸巳类稿·左丘明子孙姓氏论》则认为,左是官名,正是姓。如此分歧,真令人不知所从。于是乎,便有人否认左丘明确有其人,而是别人的假冒。
那么,这个假冒的人又是谁呢章太炎《春秋左传读》据《韩非子·外储说上》吴起,卫左氏中人也"以及《内储说上》“乃以左氏易之”等语推断quot;《左氏春秋》者,固以左公名,或亦因吴起传真学,故名之日《左氏春秋》。"怀疑《左传》或成于吴起之手。钱穆《吴起传(左氏春秋,考》更明白地说:"然则所谓《左氏春秋》者,岂即以吴起为左氏人故称,而后人因误以为左姓耶?”并进而推断:"此《左氏传》出吴起,不出左丘明之说也。"显然,这些猜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自圆其说,也使我们不必怀疑吴起是否真的有能力有时间作《左氏传》。但是我们由此想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既已相信《左传》作于吴起,那么如何理解太史公所说的"左丘失明,乃传《国语》的说法呢太史公之所以这样说,显然是有根据的。因此,《左传》作于吴起说,虽能自圆其说,但总有使人不能满意的地方。其证据不足,多为推测之辞。当然,他们的探讨无疑也是一个方向,离问题的解决已经不远了。
循太史公的提示,再阅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的子夏材料,使我们突然觉得《左氏传》不是作于吴起,而是吴起的老师子夏。所谓左丘明者,也不是吴起以左为姓而来的,而是子夏晚年的自号或别称。故而《左传》便极有可能出于子夏之手或出子夏历传。
《仲尼弟子列传》说,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孔子既殃,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正义》云quot;西阿郡,今汾州也,…子夏所教处也。"西阿,战国魏地,一说在今昔、陕黄河左右。实际郡治在洛水以东
孔门弟子的分裂是孔子去世之后的事。在孔子生前,孔门弟子虽然相互之间也存在不少的介蒂和矛盾,但或许因为孔子个人人格的感召力,孔门弟子相对说来还是一个比较团结的利益集团。顾颉刚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中说:“孔子是一个有才干的人,有宗旨的人,有热诚的人,所以众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在孔子成名以前原已有过许多民众的中心人物,如宋国的子罕,郑国的子产,晋国的叔向,齐国的晏婴,卫国的遽伯玉都是。但是他们一生做官,没有余力来教诲弟子。惟有孔子,因为他一生不曾得大志,他收的弟子很多,他的思想有人替他宣传,所以他的人格格外伟大。自孔子殃后,他的弟子再收弟子,蔚成一种极大的势力,号为儒家。”于此可知,孔门势力之强大,除了客观环境使然外,实与孔子的个人人格有着莫大的关系。
孔子毕生有心为政而不果,只好广收门徒从事教育,正是他们如众星拱月般地推崇孔子,也正是他们一传再传彰扬光大孔子的学说。可以设想,假如孔子没有这些忠实的弟子,他个人或许依然可以成为圣人,但其学说则未必能如后来那样流传久远与广大。
当然,这数千名弟子并不是同时师事孔子,否则按当时的物质条件去推想,这些人的饮食起居似乎都将成为重大问题。真实的情况可能是,这些弟子在孔子生命的不同阶段师事孔子,早期弟子与晚期弟子或许不曾接触或不曾谋面。而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所受到孔子的影响,当然也应该随着孔子思想境界的演进而有所不同,或各有所长。按照孔子晚年的自我评价,在他这些及门弟子中,如若粗略分类,大概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状况,一是在德行方面表现出众的,如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二是在政事方面颇为出众的,有冉有、季路;三是在言语方面成就出众的,如宰我、子贡;四是在文学方面可堪造就并有突出成绩的,有子游、子夏。至于其他一些颇负盛名的弟子,孔子的评价是:"师(子张)也辟,参(曾参)也鲁,柴也愚,由(子路)也 ,回(颜回)也屡空。赐(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看来都是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
或许因为孔子对这些及门弟子出众者有真切的认识和了解,故而孔子在对他们的教育与训练中,便格外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学有专长、术有专精的专门人才。他说:"中上之人,可以语上;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因此,我们从现有文献中不难发现,孔子就同一问题,在不同场合,或因面对的对象不同而解释与回答的侧重点一般也就不同。这样一来,不仅孔子的教育方法颇富个性与特色,而且对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来说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也就是说,孔门弟子之所以学有专长、术有专攻,除了他们的天赋、个性等原因外,也与孔子的因材施教、分别培养密切相关。更进一步说,孔门后学在学术上的分野与分化,除了外界环境使然外,恐怕也与孔子的这一教育方法有或多或少的关联。
这样说,是否意味着孔子在教学内容上对弟子们分别对待,或有高低不同的差别呢其实,根据比较可信的记载,孔子整理的那些经典主要是用来教授弟子的,弟子们所凭借的"课本"恐怕都是经孔子删定的那些文献,《孔子世家》说quot;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凡此种种,都可证明孔子在对弟子们进行因材施教的同时,依然有着共同的原则和教学内容。换言之,孔子在对弟子进行教育时,一方面遵循某些共同的原则和价值准则,从而使这些弟子具有共同的信仰和价值标准,而这些信仰与标准便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孔学传人和成就早期儒家集团的内在原因;另一方面,孔子格外注意弟子们的个性与天赋,在进行共同教育的同时,似乎也根据弟子们的不同情况而有所区别对待。
基于后一个考
乒乓球名人故事
本文2023-10-20 01:34:1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4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