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氏的南北朝、室町时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4收藏

足利氏的南北朝、室町时代,第1张

足利高氏因消灭北条氏时功勋卓著,被后醍醐天皇任命为从四位下左兵卫督,赐予了三十处领地,而且还将其名讳“尊治”中的“尊”赐给了他。从此,足利高氏改名为足利尊氏。

然而,后醍醐天皇接下来开展的“建武新政”是以朝廷公卿为主体的政治,武家的地位相当低,这直接导致了武家的不满。足利尊氏最终选择谋反,另立天皇,并于历应元年(亦即延元三年,1338年)就任征夷大将军,宣告在京都开创幕府——室町幕府登上历史舞台。而后醍醐天皇则于建武三年(1136年)十二月逃至吉野开创南朝,南北朝开始对立。不久,足利氏内部发生争端。尊氏的弟弟足利直义与足利家执事高师直对立日渐加深,最后爆发了内战,这也就是观应扰乱。

南北朝的动乱一直持续到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执政时期。明德三年(亦即元中九年,1392年),南北朝和解,长达五十八年的南北朝动乱结束。

之后迎来了室町幕府的全盛时期。明朝与幕府开展勘合贸易,并正式册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京都的北山建起“北山殿”,也就是今天的金阁寺。这个时代的文化,将公家、武家、禅宗的特点融合起来,被称为“北山文化”。

足利氏所建立起来的室町时代看似安泰,实际上地方有力的大名并不能被很好地驾驭,对地方的管理是相当松散的。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因为继嗣问题,最终引发了地方大名在京都的大混战,战火波及全国,史称“应仁之乱”。从此,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足利将军家的地位一落千丈。十代将军足利义稙曾被大名逐出京都、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被陪臣暗杀,这些事件都能看出足利氏的没落。

永禄十一年(1568年),十四代将军足利义荣被拥护足利义昭的织田信长逐出京都后,逃至阿波国,从此足利义荣一系被称为平岛公方家。元龟四年(1573年),足利义昭因暗中联络其他大名讨伐织田信长,最终也被逐出京都,室町幕府灭亡。足利义昭及其子义寻于天正十六年(1588年)出家,足利将军家断绝。

足利高氏(日文:あしかが たかうじ,英文:Ashikaga Takauji;1305年8月19日-1358年6月7日),镰仓时代晚期至南北朝时代的武将,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1336-1358年在位)。幼名又太郎。镰仓幕府灭亡后,由后醍醐天皇赐名为"尊氏"(后醍醐天皇讳"尊治") 。

足利一族本是河内源氏义家流嫡系子孙,北条氏执权之职后,足利氏备受屈辱。正庆二年(1333年),足利尊氏受镰仓幕府之命出征,之后受后醍醐天皇之命明确宣布讨幕,一举攻下京都六波罗府,灭亡镰仓幕府。建武政权建立后,后醍醐天皇对尊氏的决定权加以种种限制。尊氏与 建武政权之间的裂痕进一步加深。建武二年(1335年)七月,"中先代之乱"爆发,原镰仓幕府执权北条高时之子北条时行举兵攻入镰仓。足利尊氏率军与其弟足利直义会合,大破镰仓军。此后,足利尊氏占据镰仓,拒不回京。建武三年(1336年),率军攻入京都,拥持明院统丰仁亲王为光明天皇,改年号为延元元年,并受封征夷大将军,在京都室町开府。后醍醐天皇已逃入吉野,并建立了南朝,与室町幕府相对抗。直到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执权时,才将两朝统一。

由于足利尊氏在镰仓反叛后醍醐天皇,后来又攻入京都流放天皇,因此被水户学的儒学学者们当做逆贼。江户时代德川光圀在编纂《大日本史》时,将他列入逆臣之中。明治时代后,由于受到皇国史观的影响,足利尊氏被日本 当作逆贼。但二战以后日本人的历史观出现了变化,部分历史学家对其作出了肯定评价。

足利尊氏一族本是河内源氏义家流嫡系子孙,自北条氏得到镰仓幕府执权之职后,足利氏备受屈辱。传说足利氏先祖足利义家曾有遗书,希望自个的第七代孙取得天下,以雪屈辱之恨。可是,到第七代孙足利家时(即尊氏的祖父)之时,未能实现先祖遗言。一天,家时祈求八幡菩萨,愿他的三代子孙中能有人实现先祖的遗愿,然后,含恨剖腹自杀。

足利尊氏在嘉元三年(1305年)出生,他是足利贞氏的次子,初名高氏,幼名又太郎。妈妈是上杉清子,同母弟是足利直义(初名高国)。足利尊氏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丹波国八田乡梅迫(现京都府绫部市梅迫町)被称为"尊氏诞生之井户" ,另外一种是镰仓。《难太平记》记载道,尊氏出生时出现奇瑞,即在新生儿初次洗澡的时候,飞来二只青鹪,一只停在尊氏的左肩,一只停在勺柄。

足利尊氏由于兄长左马助高义的夭折,虽然是庶出之身最终成为嫡子,元应元年(1319年)十月,十五岁的时候,叙任从五位下治部大辅。元应二年(1320年)九月,辞去治部大辅,以后称为前治部大辅 。不久迎娶北条氏一门赤桥久时的女儿赤桥登子(镰仓幕府最后的执权北条守时的妹妹)。

出仕镰仓

镰仓幕府晚期,北条高时担任执权,而政治实权由内管领长崎高资掌握,因为他随心所欲专断妄为,使得政治混乱,御家人的不满日益高涨。另一方面,朝廷在13世纪中叶以后,皇统分裂为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两统,围绕皇位的继承产生的激烈对立一直持续著。镰仓幕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两统交替即位的方式,但是两统的对立依旧存在 。

文保二年(1318年),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即位。后醍醐天皇趁著父亲后宇多法皇停止院政的时机,计划改革政治,设立记录所,起用人才,开始亲政。关于皇位的继承,被决定为在天皇之后是兄长后二条的皇子邦良亲王,接着是持明院统的量仁亲王(光严天皇),两派各自出谋划策推动幕府催促后醍醐天皇尽早退位。后醍醐天皇在这样的形势中,为了安定自身的皇位,也为了实现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理想,同时受到多年来学习的宋代儒学的名分思想的影响,痛感必须打倒镰仓幕府,于是和近臣们密议讨幕的计划。此计划在正中元年(1324年)被发现,在幕府的干预下失败,史称"正中之变"。此后后醍醐天皇打倒幕府的意志不曾动摇,继续拉拢奈良和睿山的僧兵等,积极准备讨幕的工作。

元弘元年(1331年),天皇等人的预谋再次被幕府察觉,以日野俊基为首,文观、圆观、忠圆等主谋者被抓。后醍醐天皇在同年八月逃到大和的笠置举兵。以河内的楠木正成在赤阪城举兵,各地出现相继举兵的情况。接到天皇举兵的通知的幕府,于九月二日下令出兵镇压,幕府军从五日到七日离开镰仓出发 。足利尊氏在九月五日失去父亲足利贞氏,佛事尚未结束就接到动员令。一般以为此事在尊氏的心中深深地刻上对北条氏的憎恶。不久北条大军将后醍醐天皇的藏身处笠置城攻陷,天皇被抓,神器也被幕府交付给由幕府拥立的光严天皇(量仁亲王)。足利尊氏等西上军于十一月返回镰仓。

元弘二年(1332年)三月,后醍醐天皇被流放于隐岐,事件的主谋们也受到处分,元弘之乱到此结束。然而同岁末,赤阪城落城时消失踪影的楠木正成在千早城,后醍醐天皇的皇子护良亲王在吉野,相继举兵。进入元弘三年(1333年),播磨的赤松则村举兵等,倒幕势力在各地再次蜂起。后醍醐天皇在闰二月逃出隐岐,被伯耆的名和长年迎接到船上山,向各地的武士下达纶旨呼吁讨伐幕府。幕府得报,决定派遣大军,任命北条一门的名越高家、足利尊氏为大将使之上洛。

室町开府

建武二年(1335年)十一月七日,足利尊氏公布二项十七条的建武式目,向天下宣布幕府的复兴同时出示今后施政的基本方针。幕府的组织大体上从建武三年(1336年)到四年(1337年)得到确立 。足利尊氏在期间得到北朝的委任,叙权大纳言,历应元年(1338年)八月十一日就任征夷大将军,同日位阶进入正二位,如此室町幕府正式成立。后醍醐天皇在建武三年(1336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秘密逃出京都,潜行至大和吉野,开设朝廷南朝与足利尊氏拥立的京都朝廷北朝对抗。如此两个朝廷和两个年号并立的南北朝六十年的内乱就此开始。后醍醐天皇呼吁全国讨灭足利氏,派遣皇子、诸将在各地努力扶植收复京都的势力。作为对应,足利尊氏任命一族为守护配置于各国,关东、九州等前代以来的有力豪族拥有守护职的地方设定关东管领、九州探题与南朝势力对抗,以之做为全国支配的布局。

两军的战斗在各地展开。北陆方面,新田义贞进入金崎城,与本据地上野、越后联络开始活动。重视事态的足利尊氏让越前守护斯波高经、如果狭守护斯波家兼兄弟负责对付新田义贞,并派执事高师直之弟高师泰作为后援。高师泰等在建武四年(1337年)三月,攻陷金崎城,尊良亲王自杀,恒良亲王被捕。斯波军在此后与新田军激战。历应元年(1338年)闰七月的藤岛之战,新田义贞败死。奥州方面,北畠显家受到足利军的猛攻不得不放弃多贺国府。建武四年(1337年)正月,转移到伊达郡的灵山,由于后醍醐天皇的命令再度踏上西上之途。同年八月,带领十万精锐出发。十二月导致在镰仓辅佐足利义诠的的斯波家长败死。历应元年(1338年)一月,到达美浓。于是足利尊氏派遣高师冬防御显家军,高师冬的军势在同国青野原大败。北畠显家军自此南进伊势,经伊贺向奈良进发,准备进攻京都。对此足利方的高师直率大军南下,二月,在般如果坡击破北畠显家军,连战之末的五月,北畠显家在和泉石津败死。

北畠显家、新田义贞的相继阵亡,对于南朝方来讲是极大的打击。后醍醐天皇为了挽回颓势,采用再次派遣皇子到各地的策略。同年九月,怀良亲王作为征西大将军下向西国,义良、宗良两亲王与北畠亲房及其次子北畠显信等下向东国。伊势出航的义良亲王一行,在途中遭遇暴风雨,义良亲王(后村上天皇)被吹回伊势,宗良亲王漂至远江国,只有北畠亲房成功到达目的地常陆。进入常陆的北畠亲房为争取南朝的据点而奋斗,不久由于关东执事高师冬的东下逐渐受到压迫。康永二年(1343年)十一月,北畠亲房含恨返回吉野。自此之后,后醍醐天皇在历应二年(1339年)得病,八月十六日在吉野结束一生,义良亲王即位,也就是后村上天皇。

足利尊氏接到后醍醐天皇驾崩的通知后,十分感慨,立刻停止幕府的杂务沙汰七天表示哀悼之意。同年冬,为了吊唁天皇的菩提,在洛西之地建立天龙寺。历应四年(1341年)七月同寺竣工之时,足利尊氏与足利直义一起出席,亲自负责著土。

足利直义回到了幕府,管理政务,由足利义诠担任其副手。尊氏和义诠以讨伐谋反的佐佐木道誉、赤松则佑为由亲自出兵近江、播磨,实际上是就讨伐直义、直冬的问题同南朝方面进行讲和。得知此事的直义经北陆道逃往镰仓。同年十月,足利尊氏同南朝讲和,废除了北朝朝廷,向南朝投降,史称正平一统。同时尊氏率军讨伐直义,进入东海道,在骏河萨捶山(今静冈县静冈市清水区)、相模早川尻(今神奈川县小田原市)等战役中击破直义,逮捕了足利直义并将他关押在镰仓。观应三年(正平七年,1352年)二月,足利直义突然死去 。

足利家时的武士也在此后不久自杀。家时乃是源氏的八幡太郎义家的七世孙

足利尊氏是足利家时的孙子。

松平氏本是西三河的当地豪族,究其来由,漫无可考。传统认为清河源氏的新田义季居住在上野国新田郡世良田村德川乡,其后人就以“德川”为苗字,德川氏分支很多,其中一人成为三河国松平乡土豪松平太郎左卫门信重的婿养子,这是冈岐松平氏的始祖——不过这个来源,恐怕是松平元康也及后来开设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生造出来的。

说到日本人的姓氏,首先要从中国人的姓氏谈起。请问,商鞅姓什么?姓商?错。姓卫?错。姓公孙?更错!因为中国上古,姓和氏是分开的,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所谓姓,指的是一个人的血统(当然只有贵族才有闲空研究或者附会自己的血统),而氏,则代表此人的身份地位。商鞅是卫国的公族,卫是周朝的同姓诸侯,所以商鞅的姓,应该是周的国姓——姬。他是卫国人,所以以国名卫为氏,称之为卫鞅;他是卫的公族,所以也称为公孙鞅;仕秦被封在商於,所以也称商鞅。这卫、公孙、商,正是他的氏。再如,姜子牙姓姜,但是吕氏(大概是出生地)、太公氏(被周武王尊为太公);秦始皇姓嬴,但是赵氏(生在赵国)、秦氏(秦的国君)。诸如此类。

男子主外,平常使用能代表其身份地位的氏而不用姓,商鞅虽然姓姬,但不能叫他姬鞅,秦始皇虽然姓嬴,但叫他赢政就大错特错。只是这一姓、氏分开的制度,汉以后就逐渐被大家遗忘了,姓、氏逐渐合流。

日本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氏指的是出身氏族〔日本古代的氏族并不一定由血缘关系所组成〕,姓则指的是大和朝廷赐予氏上等贵族的称号,比如臣、连、造等等。这种“姓”其实含有种姓的意味,以区别氏族地位的高低。其后出现的赐姓如藤原、橘、源、平,等等,严格意义上来说仍然是氏,而不是姓。贵族男子正规的称呼,必须姓氏叠用,比如“藤原朝臣九条兼实”,藤原是氏,朝臣是姓,九条是苗字(苗裔之意),兼实是名。

苗字又是什么呢?苗字是代表一个氏姓的分家的意思,可以有多种来源,比如地名、官名、庄园名,等等,苗字经常可以更换,其实更象是中国古代的氏。打比方说,武田苗字出于源姓的新罗三郎义光,其后裔一支任甲斐守护,如武田信玄,一支任若狭守护,如武田元光。再比如,战国名将中,有不少称北条苗字,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名门平姓的北条之后裔:北条早云祖孙三代,出身低微,来源不详,为了名正言顺称霸关东,而冒苗字北条;大将北条纲成,本是今川家臣福岛正成之子,因为娶了北条氏纲的女儿,而赐苗字北条,是冒称之冒称;上杉谦信麾下名将北条高广,其实本来的苗字是毛利(他的家徽也是一文字三星),只是以所领北条庄为新苗字,才变成了显赫的北条氏……

武士阶层抬头以后,武士们的苗字越分越多,越分越杂,逐渐变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姓,而到了江户时代,很多商家把商号冠在自己的名前面,也逐渐演化成现代意义上的姓——本书后面为了行文方便,会经常在苗字后面加个“氏”字以指代某一家族,但这并不说明苗字和氏有其共通之处。

不过,古代日本的平民百姓都是没有姓的,要到近代明治维新以后,才强迫人人都必须有姓,从而大多毫无本源地生造出来的。

足利尊氏(あしかが たかうじ)一族本是河内源氏义家流嫡系子孙,自北条氏得到镰仓幕府执权之职后,足利氏备受屈辱。传说足利氏先祖义家曾有遗书,希望自己的第七代孙取得天下,以雪屈辱之恨。可是,到第七代孙家时(即尊氏的祖父)之时,未能实现先祖遗言。一天,家时祈求八幡菩萨,愿他的三代子孙中能有人实现先祖的遗愿,然后,含恨剖腹自杀。

正庆二年(1333年),尊氏受镰仓幕府之命出征。尊氏到达三河后,暂时停止进军,密派心腹细川和氏与上杉重能到伯耆船上山谒见后醍醐天皇。后醍醐天皇遂颁旨让尊氏速起兵倒幕。尊氏接旨后于丹波国八幡宫向全军明确宣布讨幕,并于五月七日与赤松则村、千种忠显配合,一举攻下京都六波罗府。五月二十五日,幕府在九州的的据点亦被彻底消灭,镰仓幕府灭亡。

建武政权建立后,尊氏要求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未获批准。此外,后醍醐天皇对尊氏的权力加以种种限制。尊氏与建武政权之间的裂痕进一步加深。

建武二年(1335年)七月,“中先代之乱”爆发,原镰仓幕府执权北条高时之子北条时行于信浓举兵攻入镰仓。尊氏率军与其弟足利直义会合,大破镰仓军。

此后,尊氏占据镰仓,拒不回京。建武三年(1336年),尊氏率军攻入京都,拥持明院统丰仁亲王为光明天皇,改年号为延元元年,并受封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

在尊氏进京前,后醍醐天皇已逃入吉野山,并建立了南朝政权,与室町幕府相对抗。直到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执权时,才将两朝统一。这之间的几十年间,被史学家称为“南北朝时代”。

日野家的日野资名和日野资明都是足利尊氏的心腹。

日野家族出于藤原北家,镰仓幕府末期,因为帮助后醍醐天皇策划倒幕而被杀的日野资朝、日野俊基,都出自这一家族。足利尊氏掀起反旗,南北朝开始以后,日野家也分裂了,日野资朝的兄弟资名和资明都出仕北朝,与足利幕府数代联姻,关系相当亲密。不过资朝这一支并非正根,而抢夺神器的有光倒是日野本家。因为日野有光、资亲父子的被杀,日野本家断绝,遂由日野资名的后裔入继,这支原被称为里松日野家——酿成“应仁之乱”大祸的女主角、义政将军的正室日野富子,就正出自里松日野家。

建武二年(1335)足利尊氏反叛后醍醐天皇后,希望拥立持明院统的天皇。在尊氏授意下,日野资名取来光严院的院宣,制造了南北朝分裂的契机。

是的,动画片一休是以日本历史上出名的“狂僧”一休宗纯为原型,由日本东映动画制作的动画片。

故事发生在日本室町幕府时期,曾经是皇子的一休不得不与母亲分开,到安国寺当小和尚,并且用他的聪明机智解决无数的问题。

一休里的足利将军是足利义满——室町幕府第3代的将军。

而太阁立志传里的足利义辉和足利义昭是兄弟两,为室町幕府的末代两位将军,在整个室町幕府时期,足利家世袭担任征夷大将军。

足利氏的南北朝、室町时代

足利高氏因消灭北条氏时功勋卓著,被后醍醐天皇任命为从四位下左兵卫督,赐予了三十处领地,而且还将其名讳“尊治”中的“尊”赐给了他。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