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那里有《周氏族谱》电子版的,求分享。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谁那里有《周氏族谱》电子版的,求分享。,第1张

恋上武冈Crush on wugang

休闲·品味·分享诗歌· 散文· 随笔 · 杂谈

邵阳第一进士周仪籍考

——兼论桂庄书院(紫阳书院)始末

阿旧 原创

按:周仪作为邵州历史有载的第一个进士,官至谏议大夫,因其早年苦读于扶夷江畔一石洞,生世颇有几分传奇色彩。周仪当年苦读之石室,一般认为在今邵阳县塘渡口书堂山,在清朝时当属武冈州塘田团内,故很多人以为周仪即今邵阳县塘田市镇人,实误。本文将从民间传说、周氏族谱、历史记载和遗迹、人物关系等多个角度,证明邵阳第一进士周仪其籍在今新宁县马头桥镇石洞村。

横空出世的进士周仪和宋三周及其后人周昉

肇庆七星岩石刻

周湛子周钦,(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进士,性刚毅,勇于为义,宣和初,因平武冈峒獠叛,以功擢武功大夫,德州刺史,后死于靖康之难。 紫阳周氏,由周仪起,三代三进士,时称“宋三周”。对于“宋三周”,《同治武冈州志·名臣传》甚至将之与唐之张九龄兄弟和宋之“三苏”相提并论:“殆与张曲江苏眉山颉颃矣。” 后又有周昉,族谱载为周仪第六代孙、周钦之曾孙,字晦叔(又字景玄、仲朗),生卒年不详。道光《宝庆府志·选举表》载其为“上舍第释褐”。宋太学“三舍法”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外舍2000人,内舍300人,上舍100人。“上舍第释褐”,即上舍第出身直接授予官职。上舍第也等同于进士出身。周昉是证明其祖先周仪籍在今新宁县马头桥镇石洞村的关键人物。周仪籍武冈紫阳乡对于周仪确切籍贯,光绪《湖南通志》云其为邵阳人,“周仪,邵阳人,读书于武冈紫阳石室,后徙武冈,以原籍田庐分赡宗族——姓谱”。《宝庆府志》说周仪为“武冈人”,又对旧志说周仪为邵阳人做了解释,“仪以雍熙登第,(武冈)其时尚属邵州,故旧志皆作邵阳,政可两存也”。同治《武冈州志》之《名臣传》只说其“所居有紫阳山,山有石室”,紫阳山在紫阳乡,那么周仪应该就是武冈紫阳乡人。南宋《舆地纪胜》之《荆湖南路·武冈军·人物》有载:“周仪,紫阳人,登雍熙甲科。”《舆地纪胜》成书于南宋中期,和周仪时代较近,可信度高。紫阳,即紫阳乡,周仪为当时的武冈紫阳乡人,应当无误。 宋初武冈县属邵州,崇宁年间升武冈县,置武冈军,和邵州互不隶属。宋初武冈县直辖唯两乡,其西为儒林乡;其东即为紫阳乡,合龙管、龙江、永丰、长溪直至白仓而下,至塘渡口、白羊铺,北至今隆回三阁寺乡,绵延两百多里。今之隆回县三阁司乡,邵阳县之塘渡口、白仓镇、黄亭市镇、蔡桥乡、塘田市镇、金称市镇与新宁县之丰田乡、马头桥镇当时都属于紫阳乡。马头桥镇其时当属紫阳乡长溪里

有关周仪的本地民间流传

新宁县马头桥镇一带至今仍流传着有关周仪的传说。说周仪的先祖在武冈县紫阳乡长溪里三星团(实为山心团)一个叫三峒陇的山村(即今新宁县马头桥镇石洞村)居住,世代耕读为乐,幼时在家勤学苦读,日夜不倦,后又到离祖宅不远的扶夷江畔悬崖旁的一个石洞里潜心苦读,并在洞里遇仙翁点化,由此学业大进,后在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考中进士,官至谏议大夫。周仪做官昌言无忌,刚正不阿,生活清廉,又好施舍,退休后在其宅下叠修山心、石洞、马头三座石桥,今马头桥即以其所修之桥命名。

周氏族房谱

周氏族谱诚公坟山

周氏族谱紫阳书院图

据《周氏总族》,隆回县高平周氏始祖为周朝,字祥光,所谓“尚书公”,原住武冈紫阳乡石洞桥。 又查《湖南周氏源流》:“邵阳周氏, 始迁祖诚公,原籍江西泰和圳河江,其子玉喜于唐末卜居武冈紫阳乡州尾头,孙仪公。” 武冈《周氏合修族谱》又云,仪少有异禀,博学力行,自入石孔即“翠岩”,读书其中,与一老翁讲古道今,自后文思大进,登宋梁灏进士。后致仕,回家建石室书院讲学,门徒数百,湖南名士多受其学。周仪生活清廉,又好施舍,并在其宅下叠修山心、石洞、马头三座石桥,今马头桥即以其所修之一桥命名。关于周仪致仕归乡后在其宅下叠修山心、石洞、马头三座石桥的说法亦见于周仪后裔应森公支系房谱。

翠岩

因靖康之乱,陈与义“遂避乱襄汉,转湖湘,逾岭峤”,来到武冈紫阳山,有《书堂山石室铭并序》,序文里说到的周公谏议,“嘉祐名臣”当为周湛,因周仪为雍熙二年(985年)乙酉梁灏榜进士,而嘉祐元年为公元1056年,时间相差七十余年,设若周仪30岁中进士,而到嘉祐元年则已过百岁矣,又怎么可能为“嘉祐名臣”?周公谏议,周湛曾官迁“右谏议大夫”,可见在紫阳山石室读书的应是周湛。而周湛在紫阳山石室正是效仿其父周仪在马头桥坪山之翠岩石洞苦读的做法。

周敦颐与马头桥

周氏族谱载周仪致仕归乡后在其宅下叠修山心、石洞、马头三座石桥,这三座桥经过多次整修至今仍在。马头桥在三桥的最下游,族谱说,桥上书有“周氏垂建马头桥”字样,桥头有濂溪先生周敦颐撰写的马头桥记事碑。有人误以为这桥是周敦颐所修建,实误。查同治《武冈州志·艺文志》记载:“马头桥记碑:周濂溪撰在州溪南里,字漫漶莫能辨。”说明周敦颐只是为桥撰记事碑罢了。“溪南里”,下辖“架冲团”、“城头团”、“三心团”(三心团实应为山心团,因境内有山心寺得名,盖同音误传,“三”、“山”本地同音)和“油头团”。而其实,马头桥就在“三心团”内,当然州志说在溪南里也对。“周氏垂建马头桥”里的周氏当指周仪及其宗族后代。

山心、石洞、马头三座石桥

马头桥周氏宗祠大门

马头桥周氏宗祠对联一

马头桥周氏宗祠对联二

周仪致仕后在家乡建立石室书院,即紫阳书院的前身,后被其后周昉改为桂庄书院,桂庄书院遗址在今坪山小学内。

周敦颐一生致力于文教,每为官一地,首推兴教办学。度正《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邵之学在牙城之中,左狱右庾,卑陋弗称。先生始至,伏谒先圣祠下,起而怵然,乃度高明之地,迁于城之东南,逾月而成。”建成后,周敦颐又自撰《邵州新迁学释菜祝文》和《告颜子文》,以昭告先圣先师,“又属荆湖北路转运使孔延之作《邵州迁学记》”。周敦颐在邵州(今邵阳)兴教办学,将州学迁址重修,此亦即朱熹所说的周敦颐“迁尚书虞部员外郎通判永州,权发遣邵州事,新学校以教其人”。“新学校以教其人”,这是周敦颐在邵州的主要功绩。 周仪为雍熙二年(985年)乙酉梁灏榜进士,周敦颐生于1017年,两人年龄差距较大。笔者以为,两人在现实中有过交往的可能性不大。治平四年,即公元1067年,周敦颐来马头桥时,周仪应当已经过世了,不过石室书院还在。周仪和周敦颐同为周姓,又都是湖南人,周敦颐在知永州前的嘉祐六年通判虔州,而周仪子周湛亦曾知虔州,时间当在周敦颐任前,周仪作为前辈乡贤,周敦颐在未到邵州前即当有所耳闻。当周敦颐见到石室书院,见到周仪捐建的马头桥之桥头马头栩栩如生,心中之感慨和对前贤周仪的景仰之情是可以想见的,然后应周仪后人之请为马头桥记碑,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又马头桥镇南50里的新宁县城犁头湾石崖有周敦颐书“万古堤防”四字,有莲潭菴,为纪念周敦颐泛莲于此。清代周诰编有《濂溪志》,中有《周子遗事》,记载:“周子尝过新宁邑,至莲潭,见水深千尺,因镌‘万古堤防’四字于石崖。”又道光《宝庆府志》之“艺文略·金石”:“宋莲潭石刻,今存。在新宁治北夫夷江岸,石壁斗立,相传周子权邵州军时书‘万古堤防’四字镌于上。字画遒劲,水涸时可见。旧志云:末有‘古舂陵周某某题并书’九字,今不能识矣。……其曰莲潭者,亦以周子得名也。”那么,周敦颐到马头桥和到新宁城北犁头湾,当在同一段时间行程前后。周昉与桂庄及桂庄书院同治《武冈州志·文苑》载:“周昉,字晦叔,仪之后也。嘉定间登上舍第,官内史,尝于紫阳先世所居之地为桂庄书院,自称桂庄主人。”这一段记载非常明确,嘉定年间,周昉回祖籍隐居,可知他的先祖周仪就是宋紫阳乡三峒陇人(即今新宁县马头桥镇石洞村)。 《周氏合修族谱》有《昉公传》:“周昉字晦叔,望公之孙,道公之子。公天资不俗,禀性非凡。少时喜读书,好结友。慕朱熹之理学,绍仪公之高风。尝于紫阳先世所居之地,辟室为桂庄书院,自称为桂庄主人。” 同治《武冈州志·疆域志》之“三心团”有:“有白石水,有山心寺社仓,有宋周昉故里,有故桂庄书院,有周昉墓:在燕山菴左,有群玉林、清风峡:上有张声远、史弥宁、张同器、郑域磨崖题刻,俱见金石卷……”

山心寺社仓,在山心寺旁边。社仓,即义仓,清刘大櫆:“建社仓以备荒年,创书院以兴文教。”社仓是民办粮仓的一种,为南宋朱熹首创。 查州志金石卷,有:“桂庄大字(今存)。在州溪南里石洞村山心寺。嘉定七年周昉刻石‘桂庄’二字,行书,大径一尺强,后书‘新除湖南提刑张声远书’、‘嘉定甲戌中秋桂庄主人刻于崖次’二十六字,楷书,凡一行。”

有“史弥宁桂庄石刻”:“史弥宁桂庄石刻(今存)。史弥宁撰,嘉定八年刻石,前书诗二绝,右题‘周晦叔桂庄嘉定乙亥中和节友林居士四明史弥宁清叔父’二十六字,俱行书,凡十四行,字数不齐。” 有“盱江张同器寄题晦叔上舍桂庄石刻,今存。” 有“武冈军判官郑域题桂庄诗刻(今存)。” 有“群玉林”、“清风峡”:“今存。二刻均在山心团。” 湖南提刑张声远除题行书“桂庄”二字外,还留题八景,分别是:诗壑、翼然、清风峡、小蓬莱、群玉林、隐真岩、葛梅洞,“为历来金石家所遗表”。

武冈州志艺文志金石

紫阳书院八景之二

史弥宁题赋桂庄二首为:“结屋山垣得许奇,岩犀环拥读书帷。阿姮定与君家厚,留下西风几万枝。”和“家有留馥紫阳乡,洗石疏泉著桂庄。看到花时秋更好,放开冷袖贮天香。”

史弥宁又有七绝,题为《周晦叔所宅之左,一坡隐然而高,有竹万箇,架小轩于翠雾苍雪间,日弹琴读书其下,轩外鸣泉清驶,若与弦诵之声相答,爱其境胜,为赋一绝》:“竹根碧涧落寒声,竹外双溪抵镜明。满袖天风吟不彻,坡头直有放多清。” 张国器题桂庄诗:“蟾窟移根不记年,英材杰出以储贤,树因地胜常常茂,花到秋来得得传。已把诗书供灌溉,定寻泉石伴丝弦,曾看攀折从君始,尚愿云仍与接联。” 从以上诗歌和题刻可知桂庄秀美奇崛之山水和清幽风景,而桂庄之建制规模,亦可模拟得之。 张声远时为湖南提刑,史弥宁为武冈知军,郑域为武冈军通判,这些人和周昉交游,张声远更是远道而来,题刻吟诗于桂庄,可见周昉身份非同一般。《武冈州志》载周昉“官内史”,宋并无“内史”官职,隋朝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为最高行政部门,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的长官叫内史令,唐以后改称中书令,相当于宰相。《周氏合修族谱》撰写有《昉公传》,说其曾“官兵部侍郎”。 桂庄书院在桂庄内,因依周仪读书之“翠岩”石洞,故原来又称石洞书院、石室书院(据族谱,周敦颐过马头桥,曾在石洞书院讲学,笔者以为,当时的石洞书院应该规模不大,可能称之为书舍或书堂更贴切些),周昉改为桂庄书院。周氏族谱云,周昉曾“讲学于斯”。族谱又云,“宝庆丙戌,史弥宁来知武冈,重建军学,补修紫阳书院,与昉公来往甚密,为倡研理学,常啸傲于庄,以养性灵,以娱天年。” 族谱载周昉倾心理学,仰慕朱熹,而在史籍中,也有迹可寻。周昉除了和朱熹,还与陈文蔚、魏了翁等大文人也有过来往。陈文蔚生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卒年不详,进士出身,是朱熹的学生,理学家,终身未出仕,一直从事教育。他有题赠周昉诗《寄题玉山周晦叔家似贤斋》: “人心殊嗜好,黑白互相形。农臭不自悟,荧荧飞青蝇。一日对此君,炯然又眼明。子猷虽借宅,绿阴仍满庭。雅净两龚洁,高寒伯夷清。可近不可狎,劲挺干青冥。世人景先哲,绘画劳丹青。想像不觌面,孔孟何由倾。安知君子交,日日与相迎。手种万苍玉,君家有典刑。清风流至今,修好无渝盟。”表达淡泊名利,鄙薄恶俗,固守高节的情操,与周昉共勉。其时,周昉应在江西玉山一带为官。当时有一个上饶-玉山诗人群体,大多数过着隐居的生活,甘于贫困,又固守高节。周昉在此间自然会受影响,而他本人醉心理学,生性淡泊,族谱传里说他“素性好义”,因而也容易理解他为什么致仕还乡,回“紫阳先世所居之地”,醉心于教育,醉心于山水之间了。 魏了翁,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大学问家,宝庆元年(1225)被贬谪湖南靖州达七年之久,其间有《渠阳集》,中有答周昉的书信《答周晦叔应辰》,应辰应该是周昉按周氏辈分所取的名字。族谱载周昉为周仪孙周钦的曾孙,查周氏应森公世系和辈分“祥、梦、应、康、世”,周昉正是“应”字辈。魏了翁在信里和周昉讨论理学经典:“……《乾》是四德,诸卦大亨而利于正,此非伊川臆说也,《彖辞》固已如此。《左传》以《随》为四德者,盖占筮者释辞类如此,《彖》固云大亨贞云云。先天之卦,《系辞》固有之,《参同》亦有此象。自希夷、康节始尽发其秘,必潜心玩索之久,乃可得之,非信笔脱口数可言也。伊川与濂溪指意元不同,濂溪盖通字对文耳。” 据武冈周氏族谱记载,朱熹曾讲学于桂庄书院,即紫阳书院。朱熹又自称紫阳朱熹,是因为其父朱松祖籍安徽婺源,曾在徽州府紫阳山老子祠读书(徽州也有一座紫阳山),有刻章“紫阳书堂”,朱熹为怀念父亲,亦表思乡之情,故自称为紫阳朱熹。因而,有人又尊称朱熹为紫阳夫子。 后来书院兴起,各地为尊朱熹,取名为紫阳书院的很多。而武冈之紫阳书院,应非纪念朱熹曾到此讲学,而因本乡地名即为“紫阳”,而且武冈紫阳书院之名早在朱熹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在《文脉:千年湖湘书院图记》一书中,记载武冈紫阳书院是在淳熙到绍熙年间创立的。

紫阳书院原为私立,在南宋中期被改为军学,宋转运判官盱江邓均有《重修武冈军学记》:“……又增修武冈邑庠暨紫阳书院,于是士之瞻也,游也,息焉,莫不啧啧曰:‘懿乎此举也,’。” 后史弥宁知武冈军,又重修武冈军学,王之制有《武冈军修学记》,周氏族谱说法与此记文是一致的。 据族谱,桂庄后被周昉改为山心法华寺,简称山心寺,现马头桥镇清时名为“山心团”,即得名于此寺。明成化十九年留有会稽童煊碑记,上载:“……昉公素性好义,将宅院田土山地,一慨施舍,易此庄为山心法华寺,简称山心寺,延僧供佛,与乐予之,桂庄即成古建筑佛地……”山心寺现为坪山小学,其景物大部分已废,石刻尚有“松坡”、“云梯”、“翠石”( 翠岩之误),尚存大水缸一只(原一双),刻有“南宋宝佑戊午年正月廿八日山心寺百兆永远为记”字样。

宋文物紫阳书院水缸

较之祖辈“宋三周”,周昉名气似乎小得多,但他其实应该是紫阳周氏家族里官职最高,对朝廷政局影响也最大的一个人,但也可能是该家族在宋朝最后一位获取朝廷功名的人。据周氏家谱记载,“端平年间(1234年),忽坐诬削籍,累及宗族”,宋邵州最为辉煌兴盛的紫阳周氏一门就此没落,让人嘘唏不已。

从与周昉交往这些人的年龄结构,和其曾祖周钦(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进士,以及他回家乡马头桥三峒陇石洞桥后朋友作诗赋题碑刻显示的年份来看,笔者认为周昉的生卒年可能在公元1170年-1270年之间。

而桂庄书院也因周昉的过世而慢慢没落,不过,到明代时仍有紫阳书院在,但应该是迁移到别处去了。所幸书院去而文气留,马头桥人,紫阳人,武冈人,邵阳人,由此民智初开,民风始变。武冈,原为“黔巫东鄙,蛮獠杂扰”之地。紫阳乡,浙江诸暨有宋《武冈县令杨公墓志》,其中有云,“紫阳乡婆婆鬼啸聚滋炽,既不可以文谕,又不可以武胁”,可见当时紫阳乡民众之愚昧落后。而到南宋末,武冈的风气才开始改变,文天祥说:“虽洞窟林麓,人去其陋,遣子就学。”而石洞书院桂庄书院,可谓居功至伟。之后,马头桥一带尚学之风日盛,无论条件多么艰难,即便举全家甚至全族之力,都要遣子就学,而这也是马头桥一带至今仍人才辈出的最大原因吧。

桂庄书院已杳然远去,“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古武冈紫阳周氏一门,即“宋三周”及其后人周昉等,其影响力之深远,几乎贯穿整个宋朝。其才华和智慧,光耀紫阳,亦光耀武冈,光耀邵州。乡人后世,以其为荣耀,也以其为榜样。昔有匡衡,凿壁偷光,又有车胤、孙康之囊萤映雪,而至北宋,则有邵州紫阳之周仪周湛父子之石洞苦读。期待新宁桂庄书院的文化遗产,及“宋三周”求学苦读的精神,激励后人,也期待新宁力兴文教,振兴书院学校,如张拭所言,以“成就人才,以传道济斯民”。

来源:武冈人网 阿旧

版权原创作者所有 侵权必

博白冯氏祖根

广西博白冯氏后裔的祖先,从十六国时期说起,北燕冯氏王朝,其中一分支往南迁(岭南冯氏),分支到博白支系后裔至今约15万。

一世冯和(约生卒330-400年)生冯安。

二世冯安(约生卒350-420年)生冯跋,素弗,冯丕,冯弘。

三世冯跋(约生卒370-430年,北燕王位409-430)生冯永和冯翼等一百多个子孙。

三世冯弘(约生卒378-438年,大哥冯跋去世后,弟冯弘接过王位430-436年)生冯崇(投北魏),冯朗(投北魏),冯邈(投北魏),冯业(迁岭南广东古新会,今番禺开基)。

岭南一世冯业公(约生于418年)冯弘第四子,冯弘乱世中投高句丽(今朝鲜),公元437年命其子冯业率300多人浮海南投归刘宋王朝,从新会越塘(今鹤山市,沙坪镇)登陆入粤(从南雄入口)留居新会(今番禺),官职化侯新会大守,配妣容氏,墓葬番禺龙城北山,坐北向南,夫妻合冢,遗迹犹存,生冯谊(瑄)和冯书,之后连续七代统治岭南天下,军中大权在手,保护岭南二百几年太平。

二世冯谊公(瑄)(约生于450年)冯业之子,配妣唐氏,生冯融,官职罗洲刺史,墓葬高凉特恩山上(今吴川县境内),夫妻合冢。

三世冯融公(约生于478年)冯谊公之子,配妣氏,生冯宝和冯贝,官职罗川刺史,墓葬新会飞鹅岭,墓前有石人,石马,石狮,石箭,石柱,石龟尚存。

四世冯宝公(生卒507-558年),妣配冼氏,生冯仆和冯阶。官职高凉大守,定居高凉开基祖,与大族冼氏联婚,随开皇十一年,追赠宝公为广洲总管谯国公。陈永定二年,戊寅十二月宝公卒,墓葬高凉怀徳乡十五里凤凰山,墓坐巽向乾兼已亥。配妣冼夫人,号称岭南圣母,寿享84岁,疑似古墓葬于电白或阳春潭水马鞍山。

据明隆和咸丰年间博白《冯氏族谱》记载:南海始祖冯业公到博白元淑公,又名冯圣(胜)支世系,是从北燕皇族乱世中从北迁移到南,从东沿海而来,南海登陆,在广东新会(番禺)定居开基创业并生子,岭南开族始祖冯业公,为一世祖。

一世祖冯业公(约生于418年),冯弘第四子,南海番禺开基创业,岭南始祖,罗州刺史,妣氏生二子,长冯谊(瑄),次冯书

二世祖冯谊(瑄)公(约生于458年),罗州刺史,冯业公长子,定居新会,妣氏生冯融

二世叔祖冯书公,冯业次子,吴川刺史,定居新会,妣氏生二子,长子冯球,次子冯伟(北山刺史)

三世祖冯融公(约生于478年)又名园深字渊园号知圃,冯谊公之子,罗州刺史,妣氏生二子,长冯宝,次冯贝

四世祖冯宝公(生卒507-558年),冯融公之子,授封高凉大守,役化岭南,妣冼氏夫人生二子,长冯仆,次冯价

四世叔祖冯贝公,后面没内容记载

五世祖冯仆公(约生于550年)字惟乙号广伦,冯宝公长子,阳州郡守,加封涯州总管,妣氏生三子,长冯暄(嗣兴),次冯盎,三冯魂

五世叔祖冯价公,后面没内容记载。

六世祖冯暄(嗣兴)公(约生于568年),冯仆公长子,妣氏生子冯乐又名灵绍

六世叔祖冯盎公,字明达(生卒约571-646年),冯仆公次子,高州凉徳,继承祖业,袭作越人本部大头领,隋仁寿年间先后出任宋康令,汉阳大守,武徳三年(620年)率军攻破由高法澄等所占据的番禺,苍梧等地,后自称总管,622年举地降唐,后被授上柱国高州总管,位至越国公,盎公有子30名

六世叔祖冯魂公(约生于573),冯仆公三子,平定岭表,以功仕韶州总管,后面没内容记载。

七世祖冯乐公又名灵绍,字慈明(约生于586年),冯暄公之子,徽州刺史,妣氏生二子,长子琮,次子球

八世祖子琮公(生卒约605-673年)冯乐公长子,移居福建长乐,居住汀州府朱褚街瓦子巷,妣氏生二子,长冯源又名慈让和玄英,次玄雄。

八世叔祖子球公,冯乐公次子,后面没内容记载。

九世祖冯源公又名慈让和玄英(约生于624年),子琮公长子,妣氏生子冯捷号边月

九世叔祖玄雄公,子琮公次子,后面没内容记载

十世祖冯捷公号边月(约生于643年),冯源公之子,唐代文举,妣氏一配和二配,共生五子元常(约生于663),元淑,元明,元政,元斌

十一世祖元淑(约生于670年),冯捷公次子,妣氏生三子,长始平,次始兴,三始盛(元淑授封始任通判,迁往南洪官功与大兄元常同劳名记列傅)

十二世祖始平公(约生于699),元淑公长子,妣氏生二子,长朝恺,次朝元

十三世祖朝恺公(约生于731年),始平公长子,南唐大将军,生三子,长任君,次任国,三任臣

十四世祖任君公(约生于763年),朝恺公长子,妣氏生锦文

十五世祖锦文公(约生于796年),任君公之子,妣氏生二子,长世英,次世茂。

十六世祖世英公(约生于828),锦文公之长子,妣氏生二子,长冯清,次冯宋

十七世祖冯清公(约生于859年),世英公长子,妣氏生三子,长时行,次时政,三时明。

十八世祖时行公(约生于891年),冯清公长子,妣氏生如海

十九世祖如海公(约生于922年),时行公之子,妣氏生二子,长冯奇,次冯己

二十世祖冯己公(约生于954年),如海公次子,移居到广西贵县,冯已坟在贵县雷脚岭,妣氏生二子,长冯檀,次冯享。

二十一世祖冯檀公(约生于986年)冯已长子,妣氏生二子,长冯赖,次冯周

二十二世祖冯赖公(约生于1018年),冯檀公长子,妣氏生三子,长博武,次博松,三博庭

二十三世祖傅庭公(约生于1052年),冯赖公三子,妣氏生二子,长孔博,次孔乾。

二十四世祖孔博公(约生于1085年)傅庭公长子,妣氏生二子,长冯诚,次元淑公又名冯圣(胜)

二十五世祖元淑公又名冯圣(胜)(约生于1112年),孔博公长子,妣蒙氏生博白二子,长法食,次法宋,有说四子,三法琰,四法君(三子和四子后裔不在博白),元淑公为博白冯氏一世祖

一世始祖:元淑公又名冯圣(胜)(约生于1112年),孔博公次子,葬于博白城外人民公园登高岭,坭坟。配妣蒙氏,葬于博白县城东郊(今博白人民医院门诊西北边)坭坟,生博白二男:长法食,次法宋

二世伯祖:法食公(约生于1152年)元淑公长子,大约1192年移居白州(现博白),在现在的新兴街冯氏宗祠居住,任白州都吏兼千总,任上卒故。葬柯木乡寨城坡(今柯木中江村寨城坡)。立庚山甲向,砖面坭坟。配妣林氏,生三男:长德明,次德盛,三徳显。葬于柯木镇中江村龙胆窝根岭,立甲山庚向,面前有深潭

二世祖:法宋公(约生于1157年),元淑公次子,随兄和父母约1192年移居广西博白,葬柯木乡寨城坡上今柯木镇中江村寨城坡,立癸丁向。配妣刘氏,生二男:长德通,次德达。葬于柯木镇铁罩岭,砖面恢砂头

三世祖:德通公(约生于1205年),法宋公长子,任三谨堡官员,葬于三谨堡木头山。配妣甘氏,生三男:长兰芳,次芝芳,三茂芳。葬于三谨堡灯心塘

三世叔祖:德达公(约生于1211年),法宋公次子,葬柯木乡高山,穴名狮子滚球。配妣庞氏,生三男:长桂芳,次林芳,三芥芳。葬于柯木乡下坡。其后裔分居禄珠上沙村等地

四世祖:兰芳公(约生于1248年),德通公长子,原葬于木头山灯草堂,后迁葬狗瑞岭,后土恢砂头夹火砖碑,配妣王氏(另说陈氏),生二男:长满朝,次满庭。原葬于木头山灯草堂,后迁葬狗瑞岭。

四世叔祖:芝芳公(约生于1252年),德通公次子,元末明初任广东南海军务总督以身旬国,迁回葬沙岗岭落路头泥坟,配妣梁氏,生二男:长满春,次满圆。葬于草干岭,坐北向南。后裔分居柯木,江宁,永安凤冲,江正,屯谷大塘部分,大塘狮子头冯子材祖藉地,官垌部分等处

四世叔祖:茂芳公(约生于1254年),德通公三子,葬于柯木圩尾岭砖坟,配妣罗氏,生三子:长满怀,次满容,三满胎,葬西香塘岭鼻上。后裔分居柯木部分,陆川部分等处。

五世祖:满朝公(约生于1296年)兰芳公长子,葬于柯木乡狗瑞岭狗肚窝。配妣庞氏,生三男:长丽峰,次丽山,三丽宏。葬于牛路头路背,立子山午向兼癸丁,灰沙坟

五世叔祖:满庭公(约生于1300年),兰芳公次子,与父兰芳公创业三谨堡,葬于三战圹牛头岭。配妣张氏,生三男:长丽荣,次丽华,三丽庄。葬于三谨堡坡木头岭上。其后裔今分居外地贵县,平南,兴业,玉林,官垌,屯谷,堂利等处。

六世祖:丽峰公(约生于1334年)满朝公长子,柯木牛路头迁移水鸣镇新和香里弼社屋塘居住。配妣罗氏,生二男:长维甲,次维乙。罗祖婆从老鸦坡迁回与夫仝墓,葬于水鸣镇新和村委大科圹附近尖峯岗上(国师留题地:射赖对射寥,羊角对羊腰,春天牛不到,冬天火冇烧,谁人葬得中,子孙坐王朝,本留题地正落在丽峰公穴,近代最出名后裔有抗法英雄冯子材。后裔分居,水鸣,亚山,凤山,英桥,永安部分,那林部分,浦北部分,合浦,沙河,贵港,平南,兴业,陆川部分,灵山部分,钦州部分,共约现在后裔60000多人

六世叔祖:丽山公(约生1338年),满朝公次子,住柯木乡祖地,葬于柯木乡狗瑞科岭狗头上。配妣包氏,生一男:维荣,葬不详。其后裔分居屯谷,柯木,那林,北流等地

六世叔祖:丽宏公(约生于1340年),满朝公三子,住柯木乡下街坡,葬于圩背岭上,配妣庞氏,生一男:维赋,葬不详。后裔分居那林和永安等地

七世祖:维甲公(约生于1383年 )丽峰公长子,葬水鸣镇新和村委社屋圹附近的高车岗岭头,坐北向南(三岭鼻回合最高处),即宗鸾公白坟左上角处。配妣梁氏,生二男:长宗唐,次宗臣。葬摇平岭坭坟

七世叔祖:维乙公(约生1387年),丽峰公次子,葬于新圩岭,妣黄氏,生二男:宗鸾,宗凤。葬于社屋圹后背岭中段。其后裔分居水鸣镇,小江镇,福旺,寨圩等地

八世祖:宗唐公(约生于1420年),维甲公长子,葬于新和村二级公路旁石桥岭脚上去约150米处,夫妇仝墓,灰沙头坟,坐北向南。生三男:长曰伦,次曰荣,三曰所(过继宗凤叔养),后裔分居水鸣,柯木,屯谷,那林,凤山,英桥,陆川,亚山,永安,官垌,张黄,合浦,沙河,灵山,钦洲等地

八世叔祖:宗臣公(约生于1426年),维甲公次子,葬水鸣高车头岭,坐北向南。配妣陈氏,生五男:长曰驱,次曰迎,三曰谈,四曰崇,五曰丙。葬于频斯岭,坐东向西。其后裔分居水鸣,浪平,双凤等地

九世伯祖:曰伦公(约生于1854年),宗唐公长子,墓葬不详。配妣氏,生四男:万球,万璋,万垂,万惠。葬不详。后裔分居水鸣黎旺,自信圹,亚扶,英桥,那林,利山督,长者地,官垌牛窝背等地

九世祖:曰荣公(约生于1458年)宗唐公次子,葬水鸣新和村委长地坡,穴名大船出海(传说顶级富豪风水地),灰砂坟头,坐北向南。配妣庞氏,生一男:万仲。葬长地坡,穴名,大船出海(传说顶级富豪风水地),灰砂头坟,坐南向北

九世叔祖:曰所公(约生于1462年),宗唐公三子,过继甲岭宗凤叔公养

十世祖:万仲公(约生于1505年),曰荣公之子,葬于水鸣新和村委东心坡附近,长地坡,穴名,大船出海(传说顶级富豪风水地),坐东向西,灰砂头砖碑,配妣林氏,生三男:长雁斌,次以斌,三锡斌。葬于水井径背上约18米处。坐北向南,灰砂头坟

十一世佰祖:雁斌公(约生于1528年),最初移居塘裸,字秉成,万仲公长子,葬于水鸣镇新和村委塘鼻屋背岭距厅屋约200米处,坭坟。其三弟锡斌在前,相距约15米。其二弟以斌公在同一岭脉后面。坟坐北向南178度,立寅申兼丑庚。配妣罗氏,生五男:长子海波(塘裸,大科塘,白坟坡,大屋村,张黄圩尾,合浦闸口,六丰水,新屋村等地),次子海渍(分居亚山镇流耶大坡顶,石岭背等处),三子海深(分居亚山镇流耶今称田旺村金田岗,新屋,长田村等地),四子海池(分居浦北,张黄,灵山等地),五子海浪(分居亚山镇流耶石鹤嘴尔后迁移浦北县张黄镇大平村委冯屋村,陆川冯村,官垌等处),葬于黄泥岗

十一世佰祖:以斌公(约生于1530年),最初移居长地灵青肚后移居甲岭,后来再移居浪马开族,葬于新和村委塘鼻村后岭脉后六合麓上。配妣庞氏,生四男:长海宵,次海宾,三海容,四海宝。葬于浪马油麻地飞鼠岭,后裔分居水鸣浪马,凤山镇等地

十一世祖:锡斌公(锡斌约生于1558年),万仲公三子,守居长地灵青土,葬于新和村委塘鼻村屋后背岭,与其大哥雁斌公相距前面15米左很,泥坟。配妣罗氏,生二男:简称留守长地坡的二东房,大房维裔(守居长地),二房维吾(移居东心坡),葬于长地坡,穴名,大船出海,泥坟,坐北向南,与曰荣公坟墓前面距离30米左右。后裔分居水鸣镇长地,东心坡,龙凤坡,永安镇贞平,新祥(沙河,合浦,灵山,钦州,陆川失联)等地

十二世祖:维裔公(约生于1607年)修职郎,锡斌公长子,葬于水鸣新和村委东心坡附近,水井径背上距离万仲祖婆上面几米,坐北向南,青砖坟头,配妣汤氏,生三男:长子懦琰(守居长地)次子懦瑄(移居黄沙水),三子懦阶(移居龙凤坡)。葬于二电径白灰坟

十二世叔祖:维吾公(约生于1611年),锡斌公次子,葬于佛子岭,辰山向戍兼乾分针,配妣罗氏,生二男:长世茂,次世盛,葬于东心坡屋背岭,坐北他南。后裔居住水鸣东心坡,石梯水(今官垌)石南,英桥,陆川,灵山等地

十三世佰祖:懦琰公(约生于1655),维裔公长子,葬于长地屋头坡,配妣杨氏,生二男:长君庭,次君召,葬水井径对面岭鼻,后裔守居长地灵青土。

十三世祖:懦瑄公(懦瑄约生于1659年),维裔公次子,葬于桞埇对面圆岭头,坐东北向西南泥坟青砖面,配妣宾氏,生三男:长君迎,次君聘,三君用。葬于桞埇岭鼻,泥坟石头碑。生三男:长君迎,次君聘,三君用。懦瑄公约于1682年与老弟懦阶叔祖,一个锅头打烂各一边,离开长地到黄沙水底圆化,半边锅头起家(现在永安新祥开基始祖)

十三世叔祖:懦阶公(约生于1563年)维裔公三子,葬于屋背岭,配妣庞氏,生二男:长子廷相,次子廷斌,葬于屋背岭白灰坟,懦阶于1682年和二哥一个锅头打开各一半离开长地,经几地居住后,最终定居龙凤坡开基始祖

十四世佰祖:君迎公(约生于1694年),懦瑄公长子,葬于南进朋逢茶山鼻坭坟,配妣彭氏,生一男:仔明,葬于南进牛皮屋地垌坝筒背坭坟,后裔移居合浦和英桥及陆川等处(失联)

十四世祖:君聘公字翰章,修职郎,碑文记载生于康熙庚辰年九月二十三日辰时(1700年9月23日辰时),懦瓀公次子,寿享七十有三秋葬于桞埇门口圆岭,之阳巽龙入首乙山辛向兼卯酉白灰坟,配妣李氏,生三男:长仔阳,次仔振,三仔芳。生于康熙庚辰(1700年)年六月十三日卯时,寿享七十有六秋,葬于东合浦县进二啚十黎木坪新屋地岭,之阳辛龙入首寅山申向兼艮坤分针,白灰坟。后裔康熙六十年(约1721年)从底圆化移居桞埇建村

十四世叔祖:君用公(约1704年),懦瑄公三子,旺堂景看牛跟路人口角,被火箭打死,葬于杉木鼻屋地背坭坟

十五世佰祖:仔阳公(约生于1730年),君聘公长子,葬于南进足坡山坭坟,配妣黄氏,生一男:文贤,葬于马峰岗泥坟,后裔移居沙河和陆川(失联)

十五世祖:仔振公字遂云(兴岳),号宏声(作霖)(约生于1734年),君聘公次子,郡乡大宾例赠国学生,濂洲当官:修职郎,寿享六十有四秋葬于东合浦樟黄水洪埇壬龙入首癸山丁向兼子午分针,地形猛虎擒猪,风水影响人物:孙冯锦芯(八角耳),增孙冯子材,武馆宗师,民族英雄,大配妣潘氏(有说庞氏)生一子,长文隆,葬于南进江和麓石磥形,坐西北向东南,白灰坟变泥坟,二配妣陈氏生三子,次文超、三文阶字广运、四文奇。生于乾隆戊午年(1738年)十二月初三日亥时,终于嘉庆壬戌年十一月十八日戌时,寿享六十有五秋,迁葬于东合浦兴忠三冬石埇新塘岭,午龙入首酉山卯向兼辛乙分针

十五世叔祖:仔芳公(约生于1736年),君聘公三子,葬于南进塘蛇鼻泥坟,配妣黎氏,生二男:长文青,次文云。葬于南进牛皮屋地垌岭鼻泥坟,后裔移居合浦和陆川(失联)

十六世佰祖:文隆公(约生于1754年),官职:登仕郎,宏声公长子,葬于桞埇麓草竹岭坐西向南泥坟,大配妣罗氏,葬于针山坭坟,二妣庞氏,生三男:长锦朝字卅三,次锦廷字章浦,三锦邦又名锦伟。葬黎旺黄瓜岭白灰坟,坐南向北。后裔嘉庆五年后从桞埇移居茶子麓,部分后裔移居祥和堂,髙垌麓,杉木鼻,秋风堂等处

十六世佰祖:文超公(约生于1758年),宏声公次子,葬于桞埇麓坟地岭,坐北向南泥坟,配妣罗氏,生二男:长子锦国又名锦辉,次锦明。葬于磨刀水岭竹子头泥坟,坐北向南。后裔嘉庆十年后从桞埇移居茶子麓,之后移居大埇肚等处

十六世祖:文阶公字广运(锡九),号伯延。(约生于1760年),钦廉(合浦)官:修职郎,宏声公三子,葬于秋风堂屋地背圆岭泥坟,坐北向南,配妣黎氏有说庞氏,生三男:长锦秀号文涛,次锦芯字文贵号八角耳。三锦贤号文球,葬于钦州浦北石梯水大斗肚坭坟,坐西南向东北。后裔清嘉庆十三年后从桞埇移居回底圆化,道光十三年从底圆化移居大车坪。

十六世叔祖:文奇公(约生于1762年),国学生,宏声公四子,葬于历山黑水塘庚酉龙入首坐癸丁兼子午分针砖坟,配妣赵氏,生六男:长锦瑶排七公,次锦璜字学璜,三锦璋字学璋,四子锦兴字玉堂,五子锦英字轮甫,六子锦隆。迁葬于官垌深水田头屋背岭,坐西北向东南泥坟。后裔清嘉庆二十三年后从桞埇移居祥和堂,林垌,大埇口

十七世祖:如秀又名锦雨和锦陆,字远昌,号文涛,考中举人(约生于1783年)。文阶公长子,葬于社背麓合水岭鼻泥坟,坐北向南。配妣宾氏,生五男:长云川,次云普,三云平,四云天,五云武。葬于母猪岗头,泥坟石头碑,后裔清宣宗道光十三年从底圆化移居大车坪

十七世叔祖:锦芯公又名锦清(生卒1786-1848年),字文贵(质菴),号八角耳,族长宗师,文阶公次子(老二,又得名:冯二公)开始葬于桞埇园岭头,后迁葬钦州,配妣黄氏有说庞氏(生卒1788-1850年),生收养一男:流浪儿子材。祖婆开始葬于屋地坡坭坟,后迁葬大貌头,穴名金鸡对面啼,葬在鸡嘴上,又名望君石根里面(国师留题地:大貌高,小貌底,两只金鸡对面嘀,谁人葬中凤凰地,养得广东共广西)。后裔道光十三年从底圆化移居大车坪,之后道光二十八年从大车坪移居钦州。

十七世叔祖:锦贤又名锦球公(约生于1788年),号文通。文阶公三子,葬于母猪岗头泥坟一穴,配妣庞氏,生一男:云广字际琳。葬于白坟麓岭岗坐北向南,后裔道光十三年从底圆化移居大车坪,之后从大车坪移居屋地坡和蛇窿垌

清朝前后字辈

黄沙水字辈

文锦云成光世徳

诗书日月远科明

长塘角迁大车坪迁钦州字辈

自宣文明育富贵

子相承树徳保国

同治四年重抄

附:族谱内容根据咸丰年间老族谱和新族谱并综合老人口术的内容编写而成,来自最近两年,如有不足之处,望读者包涵

搜索

输入姓名查字辈

博白县沙河镇冯氏

姓氏家谱查询免费版

玉林十大祖坟

姓名查询家谱

博白十大名坟

1、 紫云先祖遗训六十字辈行谱序

先人贻礼则,奕(必)世种(启)书田

文章昭国瑞,忠孝本家传

行达明新学,修崇德性坚

安分踏仁寿,廉光乐太平

多福其自取,丕承乃后贤

以斯善继述,振绳亿万年

俊秀溯渊源,群伦仰闽泉

子孙遵祖训,恩泽永相沿

心怀树宏志,奋步齐向前

纯良昌百代,千载喜寿绵

2、紫云五安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仲淑季礼则,奕世种书田

文章昭国瑞,忠孝本家传

3、诏安秀篆坝里炽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元钦万国定封强,亿庶超郡奕世昌

重义兴仁崇政教,荣华富贵耀宗坊

昭明日月乾坤春,珠玉田财大发芳

为官拜相朝天子,金榜标名永代扬

4、明初黄子澄后裔入川辈字

玉长儒泽世,多学宗有光

道崇尚守政,兴民可安良

家广仁必重,廷治姚应祥

维先常云显

5、江西吉安到贵州修文再到四川自贡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卒仕登天,荣华富贵

世锡昌明,一经大沛

道学相传,焕文庆蔚

首先书培,君将永惠

6、江夏义城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兆(忠)孝允若,业纪崇伦

继志昭本,天佑新群

宪令功举,荣耀华英

同辉先烈,远振家声

7、江夏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兴朝治理茂,修纪立伦昌

吉可徽诗礼,克继善明昌

毓风文发祥,支友本道德

必友仁世文,章正宗秉国

钧谨言超齐,家明久道化

城诗书联甲

8、贵州省毕节地区以及六盘水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肇元显系崇,应思正道中

克家承祖泽,辅国述宗功

9、贵州毕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正中大文明,英贤定嗣生

传家唯有道,主德永华新

10、湖北慎明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源远流长世绪昌,本深枝茂振纲常

文章道德天心佑,继述从先永庆康

11、湖南醴陵丁家坊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良庆诒谋远,谟猷一本传

发祥徵孝友,积善启英贤

锦绪宜增美,芳声永绍先

恢宏昭世德,国士克长绵

立志光庭训,信心金石坚

山川钟毓秀,日月复周全

慎修垂典范,敬业守清廉

兰桂馨香继,诗书福禄延

12、湖南常德回族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隆德从景,朝廷友绍

门民之自,世家文盛

修善纯仁,贤为国瑞

有道方享,树高声远

本固枝荣,先泽孔长

万代永典

13、江西龙山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基业恢广,嗣续延绵

顶理永盛,礼全资顺

荣华宝贵,金玉满堂

贤良方正,智仁信义

中和孝友,睦姻任恤

宽裕温柔,发强刚毅

博厚高明,悠久远定

继往开米,奕叶衍庆

14、湖南靖州渠阳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俊秀仁公定,真良均同透

万元再通光,昌传汉保进

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

名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

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

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

善欲功钦衍,分封域共江

会齐交自正,在楚祚弥昌

国仰春申义,篇成博士章

中山闻诏语,东观启书藏

西代通侯贵,千秋且叶光

合宗文书续,先业炳淮阳

15、湖南湘潭茶园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国正添心顺,官廉泽自长

洪教敷华夏,家声永振扬

文章傅奕世,礼乐绍书香

源本垂谟远,常伦聚一堂

16、湖南中湘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启甲昭先佑,显光裕俊英

忠良开世泽,孝友振家声

江夏芳诒远,湘南气运清

修培延福履,兴育庆明

17、江西兴国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梦子昌先绪,明良敏凤文

发祥原有本,善积植家祯

宜思功德重,崇厚裕傅承

廕嗣贵贤哲,志立震坤声

和能襄永祚,谦必兆长荣

慎履孚中可,开来更继上

率论典常敦,泽远方蕃盛

升行定克徵,恢宏绍懋业

仕学济康盈,迪纪循彝育

安居以寿凝,文连开隆治

科元必显明,宗功垂贻厚

永锡作朝卿

18、江夏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国文隆道德,孝友兆蕃祥

培植英才盛,同臻大业昌

19、湖南益阳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永守以光之,科国正亨时

忠义承先泽,经书启继英

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

名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

受命垂型日,建家食采方

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

20、宣统己酉江夏堂黄氏四修友谱

老派:家庆祖寿有念文,

许金兴仕国中登

续派:光大世贤,良可立功

通派:功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名官怀德

远佑后作虞良受,命垂型日承恩食

采方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善御

勋钦衍分封域共,江会齐交自正在

楚祚弥昌时仰春,申羲篇成博士章

丰都闻诏语东亲,启书藏雨代通侯

贵千秋学业张合,宗高节绩先泽炳

21、湖南湘阴黄氏乔醡房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志鼎开南楚,良学继之夏

宗流传世泽,长本枝先化

添世本思兴,祖正武堪绳

金玉荣华贵,芳名允代称

祖德前功大,光宗镇福庭

均继显学时,垂谟裕后昆

孝义承先泽,贤儒庆炽昌

家声径济振,礼乐焕文章

积善明仁寿,开来达典常

升恒钦道范,晋鼎懋平康

勋业兴衡岳,恢宏发楚湘

西南皆有耀,敦厚绍传良

春去仪国器,秋桂瑞名扬

守绪修宣召,清基得久长

22、湖南资阳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鼎宽玉廷人,章国世维顺

孝友美隹声,文明昌景运

林焕培金润,松辉基钜深

林熙坚锡溥,相烈堂钧清

23、黄州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延中文武,靖国安邦

名存简册,功利旅常

24、湘潭鸿桥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子友秀万国克德,义嗣新绍流康泰

正顺家兴盛,光明世永昌

文章增贵显,经济佐贤良

振起承先代,传延衍上祥

毓才储远大,立本务端方

志继功能建,谋贻道守常

修齐昭美善,福泽庆舒长

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

多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

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

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

善御功钦衍,分封域共江

会齐交自正,在楚祚弥昌

国仰春申义,篇成博士章

中山闻诏语,东观启书藏

两代通侯贵,千秋祖业光

合宗文节织,先泽炳淮阳

25、湖山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宫商角徵羽,声音谐律吕

君臣民事物,繁会昭规矩

章社张纾循,环赓续翕纯

26、幽燕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原派:隆德从景,朝廷友绍

门民之自,世家文盛

修善纯仁,贤为国瑞

有道方亨

续派:树高声远,本固枝荣

先泽孔长,万代永兴

27、莆阳拱溪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木火土金水

千万亿兆庆福,禄寿元亨利贞仁

义礼智信忠孝,廉节温良恭俭让

28、青山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守儒宗训,家傅正学书

宏纲开瑞运,嘉社锡祯符

勤业前徵远,通经圣绪孚

时雍元会合,雅化绍唐虞

朝廷尚文德,万国景贤良

忠信心常泰,严恭体益壮

孝慈家道善,仁厚祖功长

诚正修齐治,隆平世永昌

29、清同治十二年湖北“慎明堂”第三次续修《黄氏宗谱》

源远流长世绪昌,本深枝茂振纲常

文章道德天心佑,继述从先永庆康

30、河源龙川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日月天光德,山河壮地基

太平有意宝

31、揭西河婆黄姓马头派

世永笃守,祖宗成宪

大纳国纪,益振家声

光昭显德,荣耀千秋

赞承至士,于万斯年

32、四川嘉定府荣县中里仁义乡黄氏入川祖世宗公

世永俊占,文正天星

顺良成德,家清敦仁

阳开万景,国朝维士

守宗耀荣

33、清朝初期四川祁阳大忠桥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伯良金应国大,

一二三孔道光明远

34、南安丰州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守怡和衍卿印(胤)德顺秀

35、琼崖黄氏昭穆字辈

家敦孝友,世守循良

宏兹远谟,载锡之光

桂兰应瑞,华萼呈祥

子孙逢吉,福禄永康

36、箭楼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祖德前功大,光宗镇福庭

应元昌载日,治世起文明

于以端其本,钧瞻懋笃敦

郎官忠义重,统绪国家同

杞梓兴鸿业,衡湘显骏勋

37、东石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昭穆为文章华国

诗礼传家,慎行修身

忠信为主,承先启后

孝友当遵

38、福建永春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明瑞清敦厚

39、江西遂川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礼义传家谦恭

叔孙得意和孩

40、广西容县杨村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文章政治昭家模

昌荣永耀富贵长绵

41、广州黄村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公候卿上士爵位

享荣华景瑞开龙

运高明光裕时豪

杰成周会宏昌世

德家祥符登大庆

嘉兆启元亨

42、广东阳春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启兰昂(炳)

纪立纲举

43、云南省会泽县迤车镇索桥村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万开清成永明

44、揭阳玉浦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部分)

奇天继光,奕世相传

士农工业,科甲昭宣

文章华国,功烈济时

庆同朝野,荣连宗支

世敦诗礼,家崇雍睦

先训克守,万载嗣续

45、甘肃定西一支黄氏家谱字派

守(才)大(增)希(中)忠(春)

正(元)万(成)文(登)志(建)

世甲明海,宇永维国

鼎生光旭天

46、江西修水一支

光大继群英治国从良进

47、黄冈市蕲春县三合铺村一支(黄岗村)

达金木氵金应

正仕仁义礼智

信大道如川治

朝开泰运咸肇

锡平康

48、贵州省兴义市则戎枇杷梁子上一支

世文金玉正

天兴顺应德

忠友显民国

朝庭盛强云

永珍福厚

49、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乡(河北黄庄)

学玉振士永

参考资料:

-黄氏族谱

谁那里有《周氏族谱》电子版的,求分享。

恋上武冈Crush on wugang休闲·品味·分享诗歌· 散文· 随笔 · 杂谈邵阳第一进士周仪籍考——兼论桂庄书院(紫阳书院)始末阿旧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