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感悟5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0浏览:2收藏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感悟5篇,第1张

 “无论走多远、飞多高,始终不能忘初心,不忘故乡。下面我整理的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感悟,欢迎借鉴!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感悟一

 长篇纪实作品《不忘初心——国测一大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 故事 》日前面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书记、局长库热西,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梁桂分别为该书作序。

 2015年7月1日,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回信,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国测一大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生动丰富地承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普通劳动者的职业精神和家国情怀,值得在全社会发扬光大。中宣部、国土资源部、陕西省委省政府、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高度重视国测一大队 事迹 宣传,组织配合中央媒体采访国测一大队英雄事迹以及国测一大队 报告 团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测绘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为了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宣传国测一大队精神,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省委宣传部共同策划,中国测绘宣传中心、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编辑出版了长篇纪实作品《不忘初心——国测一大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故事》。本书被列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精品出版项目,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

 库热西在序中指出,正如在信中所言:“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国测一大队从建队之初就把党和国家的重托化作每一位普通测绘队员无穷的力量源泉,他们战天斗地,忘我工作,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为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华民族走向强盛需要榜样、象征和激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需要精神沃土、思想源泉和 文化 传承。国测一大队的历史画卷是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一个缩影,国测一大队的英雄事迹集中丰富地承载了测绘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时期,在利益与思想多元化的当今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国测一大队为代表的测绘精神,必将给国人以振奋和激励,使党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土壤中繁荣成长、花开满园。库热西指出,这本书是一本朴实生动的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的好教材,并可供关心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各界读者阅读参考。

 梁桂在序中指出,国测一大队是三秦大地上成长起来的国家队伍,建队以来的60多年,在出色完成一系列国家重大测绘工程项目的同时,对陕西的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和国民经济发展,以及重大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等也作出了突出贡献。这部凝聚着国测一大队和中国测绘人光荣与梦想的长篇纪实作品就要付梓出版了,我们热切希望它能给正在圆梦路上前进的全国各条战线***员和干部职工带来一股清新朴实、感人肺腑的清风,注入一股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正能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全书分为《经天纬地的壮丽蓝图》《六测珠峰的永恒诗篇》《海外万里的梦想之帆》《经济建设的开路先锋》《放飞海天的测绘梦想》《感动中国的精神高度》《爱国报国的赤子丹心》等7篇、17章、88节,展现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向陆海空天不断开拓的卓著功绩和精彩天地,深刻揭示了测绘精神的核心内容和文化之源。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超智任本书主编,多次赴陕西指导协调国测一大队宣传及图书出版事宜,对本书内容进行了精心批阅。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办公室、中国测绘宣传中心、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国测一大队、西安地图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对本书的编写进行了指导把关和认真阅评。

 中国测绘报特派记者历时8年有余,10多次深入国测一大队西安驻地以及野外生产一线进行深入采访,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成立素材准备工作小组配合采访。测绘记者采访近百人,整理文字素材50余万字,执笔编撰凝炼成书。

 又讯 国家局日前要求,全系统、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回信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学习宣传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并将此书作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学习读本,认真阅读学习,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感悟二

 珍珠从来不会浮到水面上。要得到它,必须勇于到水底去探索。

 1982年的秋天,是个多雨的季节。我怀揣着四川师范学院的录取 通知书 和父母满心的希望,跨进了那个仿古的校门。

 那时正放电视剧《霍元甲》。因为我长相的缘故,且喜欢穿中山装,大家都说我像剧里的陈真。我说话干脆,办事果断,老师说我是个人物,让我当了四年的班长,大三入了党。

  毕业 分配了,系里准备推我到团省委当个干事,以图大用,却不料我铁了心要回江北县以图当个公社书记。

 我给县长写了封信以明心志,政府办公室回了信说农村需要这样的有志青年。主意既定,我卷了行李上了回乡的路,身后留下一片欷歔和惋惜的叹息。

 公社书记没有当成。我分到了江北县一中。那是一个依山而建,古木成荫,人鸟争道,民风古朴的好地方。但大梁坡的陡和高,让我有几分畏惧。

 接下来的日子,是那么的鲜活,令我至今回味和留恋。

 冬天分焦炭,夏天分草鱼,有的是乐趣!集体浴室热气腾腾、有的是哗哗的水流和嘹亮的歌声。

 学生的平均年龄比我小三岁,而我却能让他们害怕、崇拜和牵挂。

 领导和同行发亮的目光,让我看到了认同。

 大梁坡,变得柔和了许多。

 我快乐地当上了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我庆幸没有当上公社干部。我满足地享受着一份独有的崇高。

 五年之后,我调到松树桥中学。12年后,我调到渝北中学。我当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导主任,作了8年的副校长。

 而我独有的甜蜜,还在于我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探索 总结 和创新。最让我自己醉心的,还是我的课堂!我喜欢幽默,更喜欢学生个个能欣赏我的幽默;我喜欢个性,更喜欢学生人人能养成自己的个性。

 我的课堂是紧张、有趣的,而它首先必须是有笑声的!

 我喜欢搞课题研究——我学的中文使我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松树桥中学,在渝北中学,我组织并参与了十余个市级、国家级课题研究,撰写了近20篇成果论文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

 我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又被评为“渝北十大名师”。

 那是个既没雨又不见风的下午。组织部的车将我载到了南华中学。我开始作这里的校长和书记。

 你忘记了20世纪60年代的青石板路和狭长的街么你到洛碛来!正宗的“水上漂”豆花薄的发亮,清甜化渣。

 你见过真正的原砖原瓦的明代古庙没有你到我办公室来:朱红的原木大梁,散发着无穷无尽的药香。天井上的九九八十一块木材,做成八十一块面板,雕梁画栋,幅幅逼真、块块不同!

 我有些诧异了。而我更诧异的还是那些记载南华校史,述说着江三中辉煌历史的“家谱”——整整十五卷全手工誊写,装订得整整齐齐的线装书!

 升旗了,整齐的学生队伍后面,是两百名庄严的教师,朴实的穿着、笔直的身躯、刚毅的脸庞。雄壮的国歌声唱响,我的视线开始模糊,身体开始升腾。

 太阳出来了,照到了两百个坚强的脸庞上,熠熠闪光。我仿佛看见了他们连成了线,筑成了墙。那就是我奋斗的基,成功的岸!

 我攥紧了拳头:20年前立志当公社书记的震撼传遍了我的全身:我一定要带学校走得更远,我一定要让他们活得更好!

 七年,迅疾而多艰的七年!我把这所学校带进了城,创下了市级重点,考出了“清华”“北大”……

 又是一个火热的七月,2013年,我被安排到现在的单位——渝北中学。不同的地盘,同样的艰辛,同样的震撼。

 都说人生漫长,我说那就是个过程;都说事业辉煌,我说那不过是段过往。几分钟,可以叙述完毕;而你要去逐一回味,细嚼慢咽,那时间,可以很长、很长。

 夜深了,灯火依稀,薄雾弥漫。五楼的办公室视野开阔。

 远处的山上,有几盏明亮的灯。我忽然感觉,我与灯之间不是一片雾而是一片海,而我与它的这段距离就是一个轨迹:我是中点,那,就是终点。

 人人漫漫路,其实就几步,余者,都是去探知和感受。

 下雨了,不大的声音,很均匀、雾忽东忽西,灯时明时暗。

 耳边掠过一阵强劲的风。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感悟三

 我们是谁我们是中国***党员。那么,我们又来自哪里

 回乡走访,到了基层,到了人民群众之中,到了脱贫攻坚的现场,在比较和回望中我们就会有深深的感受和感悟。

 我们来自母亲十月怀胎。父母给了我们血肉之躯,养育了我们,教育和嘱咐我们成人、成才,成为一个受人尊重、对社会有用的人。父母不一定要我们去当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宁愿自己过得苦一点、累一点,也绝对不要我们去贪赃枉法、违法违纪。

 我们来自自己的家乡。家乡有我们的父老乡亲,那里是我们的根,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家乡的水土给了我们营养,父老乡亲、兄弟姊妹、儿时同伴、老师医生等等,都给了我们很多温暖和帮助,家乡人民希望我们走得好,多为家乡争光、作贡献。“月是故乡明”,感受乡情,寻访民情,传递的是对家乡的爱、对父老乡亲的情。

 我们来自党组织的培养。我们是党组织的一员。***员有两个家,一个是自己的小家,一个是党组织这个大家庭。我们很多同志在贫困的家庭中长大,承载着父母的叮嘱、家乡的希望,靠读书、当兵等走出自己的家门,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不断成长,走进了党组织这个大家庭,有的当了干部、成了领导,一路走到了今天。党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再去看看我们的入党 申请书 、入党志愿书,那是我们入党的初心;再重温一下入党誓词,那是我们的神圣誓言和信念决心;再朗诵一下党章,那是组织对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每个党员必须的严格遵循;再学习一下准则和条例,那是我们每一个党员都不能触碰的红线,是我们心中的标尺和戒尺。

 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在回乡走访中找回、感受父母的初心、家乡的初心、党组织的初心、我们入党的初心,永远不要忘记我们从哪里来,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根和本。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感悟四

 5月19日,烟雨蒙蒙,地处二高山地区的茶店子镇店子坪村却暖意浓浓。巴东县人大会主任向东等10余名党员回茶店子镇店子坪村开展有“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

 尽管山路崎岖,尽管凉风肆意,可这些都挡不住漂泊在外广大茶店子镇籍党员们的赤子之心。坐落在店子坪村的茶店子镇福利院,跟过年一样热闹沸腾。县人大会主任向东等10余名党员正在跟生活在这里的院民们拉着家常、嘘寒问暖,详细了解院民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当天,所有返乡党员还拿起扫把,给福利院来了个里里外外的大扫除,通过实际劳动,为院民们营造了一个整洁的生活环境;向东主任还为院民们送去了3000元爱心善款,用于改善这些孤寡老人的饮食条件。

 向东等返乡党员们和村支部党员一道,重温了入党誓词,走访了全村老党员、老支书,并实地考察了新村委会选址。

 回乡的党员对茶店子镇及店子坪村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向东说,茶店子镇要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交通条件、离县城近的优势,站在巴东全域旅游的视角,借势三峡女人谷的全面升级,借势信息赶集活动平台大力发展旅游业,围绕旅游产品,结合当地实际来做农业,做休闲产品。要结合巴野线改线的机遇,规划好集镇建设和店子坪村的建设,严管规划,建好旅游集镇。对传统的烟叶产业要做大做强。保持和发展好“茶店牛肉”特色产品,依托自有的市场发展肉牛养殖。要开拓新型的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我在家乡的时间少,但我一直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这次回乡走访活动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让我重新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应为家乡做什么……”活动结束后,向东跟大家分享了她返乡感悟。

 踏乡路,访民情,返乡党员们把浓浓的思乡之情化作实际行动,将党的教育回报给家乡。参加了活动的党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以此为契机,积极为家乡的发展和乡亲们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感悟五

 在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恩施市启动了“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全市党员干部开展“四走访”即走访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

 走访新老支书和入党介绍人,走访父母师长和亲朋故友,走访致富带头人和贫困农户活动,并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支部交流会,参加一次务农活,以此为抓手,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感恩意识和宗旨意识。

 本地的、外地的党员干部都深入到这个活动中去了,他们说:

 把他乡当故乡,把乡亲当至亲四月的恩施,满目生机。一场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迅速掀起。

 4月28日,恩施市启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全市6740名在职党员踏上回乡走访的路。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应为党组织做些什么”不管是市级领导,还是一般党员干部,都带着这既本源又终极的哲理之问,去学习、实践。

 学是基础

 4月28日,市委书记向前进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市委办公室机关第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对党忠诚,敢于担当,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向前进和支部全体党员一起学习《在组织里的人,就要过组织生活——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王海涛同志在“两学一做”学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时说。

 “真心听党的话,对党说真心话,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市委副书记、市长苏勇及其他市级领导也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会,和所在支部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接受思想洗礼。

 做是关键

 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做到“学、做”结合。

 5月10日,市委、常务副市长杨局成来到崔家坝镇水田坝村,在茶园,杨局成和群众一起劳动,商议产业发展,算收入、谋发展、谈产业、规划未来。

 “这些老党员的坚定信念、优良作风和对党忠诚的品格,既感动了我,也激励着我,我们要向这些老党员学习,保持永不褪去的本色。”5月9日,恩施市委、组织部长易善翔回到咸丰县高乐山镇官坝村,与村支部班子、部分老党员摆起“龙门阵”,听了任村支部书记32年、94岁高龄的陆承进发言后,由衷感慨,“村里通路问题、用电问题、产业扶持问题,仍然是村民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每个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应始终不忘初心,不忘故乡。”5月9日,恩施市委、市人武部部长董高与天落水村村支“两委”负责人、革命前辈、先进典型、贫困户及党员代表进行座谈。

 5月10日,芭蕉侗族乡米田村委会正在召开一场特殊的组织生活会,市委、市委办公室主任黎昔品等在外工作的米田籍党员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返乡列席村支部组织生活会,返乡的党员干部你一言我一语,谈感悟、谈认识、谈建议,故乡情结溢于言表。

 5月10日,副市长彭必武到红土乡稻池村,列席村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大家一起发言,谈认识、谈行动、谈未来。

 5月11日,市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黄波回到出生地建始县景阳河镇马鞍山村,走访了父母师长、新老村支书、贫困老党员、先进典型等,与他们进行了亲切交谈,共同回忆马鞍山村发展变化的点点滴滴。

 5月11日,天气晴好。恩施市龙凤镇双堰塘村葡萄示范园基地,10多位来自州内有关单位的党员在这里挥汗如雨。施肥,翻土,锄草,固定藤蔓……回到老家,重拾父老乡亲们用过的农具,体验一次劳动的艰辛,感受着丰收在望的喜悦。

 “无论走多远、飞多高,始终不能忘初心,不忘故乡,以后还是要抽时间多回家看看”。5月12日,州人大会副主任涂元玲回到新塘乡下坝村,重温乡情,重拾农具。

 

1 不忘初心散文

2 不忘初心哲理散文3篇

3 心情句子:不忘初心,才能始终

4 励志散文不忘初心

5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散文

6 不忘初心的话题作文

7 双语励志故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8 傅育宁演讲:不忘初心,问心而择

9 我的中国梦征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0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今天早上6点左右,我们一行人踏上了安徽金寨的红色之旅,我们用了8个小时到达金寨,生活在水泥森林的我们走进了空气新鲜的山区,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下午2点,我们到了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金寨,景色秀美,三面环山一面朝水,它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有人亲切地称呼金寨县为“将军县”。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金寨县革命历史博物馆,它坐落在安徽金寨县城梅山的红军村,与革命烈士纪念塔交相辉映。博物馆的正面镶嵌着邓小平题写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八个大字。大门两面有8根大理石柱和16级花岗石台阶。馆前广场四周松柏挺立。馆后是回廓庭院,盆景花卉,四季长青。我们首先参观了序厅部分,序厅正面悬挂着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和一幅《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大型浮雕。两侧分别是前言和史迹电动图,概括地介绍金寨县革命史。之后我们来到了革命历史陈列馆,它共分四个时期:党的成立和大革命时期,展出了金寨旱期党组织的创建和农民运动的兴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丰富的史料,展出了著名的立夏节和六霍两大起义,以及诞生的红32师和红33师,后又创建军和重建的红25军和红28军的史实,反映了金寨既是鄂豫皖苏区的中心区,又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展出了金寨人民踊跃参加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区党委在金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解放战争时期,展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重建根据地,迎来全国解放的史实。接着我们来到了另一边的革命烈士陈列馆,这里陈列着各个时期牺牲的140名县团级以上和著名烈士的画像和事迹,并配有全县各乡镇11000多烈士英名录。展出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可以由此看党哺育下的金寨人民及佼佼儿女的革命风和英雄气概。馆内将军厅,展出了洪学智、皮定均、徐立清、林维先、肖全夫等金寨籍59位工工共和国将军的戎马生涯和人生风采。这59位将军中有一位上将、八位中将、50位少将,他们犹如这块红土地上升腾起来的59 颗璀璨夺目的星星,是老区人民的光荣和骄傲。如今,59位将军的照片由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捐资,以金铂镶嵌陈列闪闪发光、光彩照人。从博物馆出来后,我才真正感受到这里浓浓的革命气息,我才真正了解到为什么说这里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接着我们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博物馆后面的烈士陵园,它坐落于位于梅山西侧的山坡上,据说海拔100多米,爬上了具有象征意义的3层台阶后,我们来到了宏伟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下,塔高24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塔身正面镌刻着刘伯承元帅亲笔题写的“燎原星火”四个镀金大字。塔基正面镶有汉白玉浮雕,背面墨色大理石上铭刻着中共金寨县委、金寨县人民政府纪念碑文。烈士塔四周和台阶两旁青松翠柏,四季常青,庄严肃穆。一番抬头敬仰之后,我们又瞻仰了塔后山坡上的红军烈士墓群,据导游说这里安葬有15位将军,131位红军战士呢!在徒步下山的路上,馆长向我们介绍,说这里即将被规划成为一个庞大的红色旅游景点,届时金寨红军的光荣历史将被更多人传颂,我们似乎也看到了金寨更加光明的明天。下了山,我们来到了梅山水库,这是世界第一拱顶坝,也是我国设计的第一座空心坝。当年为了建设这座水库,更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金寨县有十万亩良田被淹、十万农民迁移、十万金寨儿女为革命献身,正是这三个“十万”才真正导致了金寨县贫穷 ,这三个“十万”就是“老区”这两个字包含的特殊含义——只有付出,不求什么回报。我们深深得被老区人民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驱车来到金寨县城,我们看到的是相对“繁华”的城镇,我们住的是当地最好的一家宾馆,街边的时装店、超市与大城市里没什么区别,几乎看不出这贫困 老区的贫困所在,然而之后两天的古碑行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8月3日 星期三 天气 阴有雨

早上用过还算可口的早餐后,我们就带着行李箱以及对这县城最好的宾馆的留恋之情,踏上了前往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安徽金寨古碑镇的旅途,因为导游告诉我们,到了古碑的住宿条件还要差。我们没有想到,从一个县城驱车前往其下属的一个镇上竟然要开2、3个小时,不过让我们欣慰的是在这贫困山区的山路上可以看到意想不到的美景:四周青山连绵不断,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又在云雾中乎隐乎现,湖面上偶尔有一叶扁舟,泛出一圈圈涟漪…… 十点半,我们终于来到了古碑镇中心,在古碑宾馆落脚。显然,这里的条件没有金寨县城的好,不过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好地多。一顿丰盛而富有当地特色的午餐后,我们便分乘小车开上了真正的羊肠小道。一路颠簸,车子似乎就在悬崖边上行驶,一个个急转弯把我们吓得够呛。车子终于安全抵达了古碑中学:破旧的教学楼、坑坑洼洼的土操场是这个学校给我们流下的第一印象,热情好客的山里人、霹雳啪啦的鞭炮声是给我们流下的第二印象。我们被邀请来到这个学校最好的房间——大礼堂,其实也就是一个半教室那么大,没有豪华的装修、没有舒适柔软的坐椅,只有早已等待着的山区孩子们淳朴的笑脸。他们亲手为我们递上了一瓶瓶矿泉水,弄得我们在坐的学生很不好意思。一切准备就绪后,上海市松江二中与金寨县古碑中学“手拉手,心连心”结对互助活动座谈会终于开始了。在古碑中学校长以及学生代表的发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无限的感激之情。我们不仅看到了这里山青水秀之美,更加看到了老区人民纯洁心灵之美。之后双方校长互赠了礼品,我们也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给结对互助同学的学习用品。我们与山里的孩子触膝而谈,谈理想、谈报负、谈生活、谈学习,我们是同龄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虽然有着地区间的差异,但是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古碑中学的同学带者我们参观了他们的教室、宿舍和食堂。这里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是艰苦的。无论是教室、宿舍都看不到一盏电扇、一座空调;一个小小的教室里要坐下六十几位学生;一间不大的房间要放下六张上下铺,就那一长单人床板上要睡下两个人,也就是说一间宿舍里要住上二十几个人!房间里却没有一张书桌,同学们带来的木制箱子就是他们学习的地方,熄灯后他们就点着蜡烛继续学习,木箱上还有着一节节没有烧完的蜡烛。这里的日程表上写着早上5:30分起床,5:50—6:40早自修…… 据那里的学生说,他们一周要上六天半的课,只有周日下午是放假的,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暑假里还要补课一个月;这里极缺老师,许多老师不得不做“兼职”来缓解教师资源的稀缺……

这里一切的所见所闻无不让我们感到震惊!相比之下我们在上海的学校就犹如生活在天堂,这就更加激励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要珍惜,不要辜负了这优异的环境!我们还了解到,在社会各方的资助下,古碑学校也开始了改建扩建工程。我们在学校傍的工地上看到了一幢正在粉刷外墙的新楼,而在这里建造这样一做5层教学楼的耗资尽相当于在松江新城区购买一套商品房的价格,如果社会对于贫困山区学校的捐助再多一点,那么那里的孩子就不用再两个人睡一张床铺了。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与古碑中学的交流也将告一段落。大家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段难忘的回忆。 回到宾馆的晚上,一个人躺在柔软的床上,想着山区的孩子正挤一张小小的木版床上,久久难以入睡……

8月4日 星期四 天气 晴到多云

今天一大早,我们被分成5个小组,分别走访了5位结对同学的家。我们小组有5位同学、一位我们学校的老师,还有一位古碑中学的宋老师。我们组走访的是与我们班结对的徐小苗同学家里,她家住在羊雾山的山脚下。一听是“山脚”,我们就庆幸自己不用爬山了,其实大错特错。羊雾山是当地最高的山,他的山脚也是在下面山的山头上,而小车却只能把我们送到山底下,所以我们不得不徒步上山。由于昨天晚上下过雨,山路变得泥泞不堪,包括我在内的几位同学吃尽了苦头,而山里的孩子走起山路来一点也不吃力。走了好久的山路终于来到了徐小苗同学的家。和大多数山里的住房一样,徐小苗的家建在一个黄土平台上,一条小溪从屋子后面的羊雾山上流下,最大的那间房是大堂,很古老了,用土垒起来的,里面供奉着家谱,只有一个电灯泡吊在房顶上,家里平时是不开灯的,只靠屋顶破碎的瓦片透进一丝光线。主屋边上有三间小房——用砖垒的,是后来建造的,不过也相当破旧了,那是住的房间和灶间。出门迎客的是徐小苗的爷爷,一位79岁但仍然很健谈的老人,脸黄黄的,有一点驼背,抽着一根烟斗,就是那种典型的热情好客的老区人民,老人打了盆清澈的山泉来给我们洗脸,清凉的山泉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见面礼。老人从家里搬出了一条条长板凳,还从树上摇下了一些枣子给我们吃,于是我们就在树阴下开始了今天的访谈。我们谈到了地域的差异、谈到了老区的抗战历史、拉了拉家常,聊了聊理想,徐小苗同学的理想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将来去大城市作白领。这样一个理想对于我们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却是最大的愿望。因为老区的人民要想发展,就只有走出去,而这里的许多老人(包括这位老爷爷)一辈子都从未出过大山。据同行的当地老师说,古碑中学一年能真正考上大学、考到外面去的学生,也只有个位数,所以这样一个愿望应当是个“宏大”的愿望。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造成了人才的外流,使老区缺乏新鲜的血液,也就使这里更加贫困。

将近中午,灶房的烟囱升起了袅袅炊烟,飘出了阵阵菜香。我们帮着徐小苗把长板凳搬进了房间,方桌上已经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我们一一就座,而徐小苗一家只有她一人在座。我们知道,今天中午这样一桌饭菜是这一家子一个月的伙食,所以我们尽力不浪费,不过这农家菜的确可口,老人还拿来了几瓶啤酒,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一一敬酒答谢,真不知道应该谁谢谁?我刚刚两杯下肚就已经面孔通红,便已不能再喝。吃完了饭,我们又继续聊着,见时间不早了,天空又飘起了毛毛细雨,就开始整理东西,我们每人拿了矿泉水瓶子,灌了一瓶纯净山泉,留作纪念。又拍了几张合影便准备下山,老人见我们走那泥泞的山路很辛苦,当即为我们每人“量身定做”了一根根拐杖。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徐小苗的家, 下山的路似乎不再那么难走,那一根根拐杖寄托着老区人民深深的情义!

回到宾馆,其他组的同学都已经到达,正在准备行李,半个小时后我们已经在前往安徽省会——合肥的旅途上了。许多同学由于早上过于劳累,都纷纷入睡。一觉醒来已经到达合肥,天色渐晚,我们住进了一家三星级宾馆,吃着香喷喷的晚餐同时,还不断挂念着中午的那一餐,不仅因为那可口的味道,还有那里人们纯朴的笑脸……

8月5日 星期五 天气 晴

今天是安徽行的最后一天。

上午我们坐车穿过合肥市区,来到了安徽最好的一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坐车浏览科大校园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学术气氛;虽然现在仍然是暑假,但校园里到处是手捧书本的大学生。我们重点参观了位于中国科技大学西校园中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这是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国家每年拨专款来支持这个实验室运作,而这里所研究的同步辐射项目都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之后我们又前往参观了这里另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极地环境研究实验室,据说这里派出的科考人员先后参加过4次南北极考察!实验室的研究员带领我们参观了各种试实验仪器,并一一作了详细的介绍。我们还看到了那些从南北极采集来的实物标本……

从科技大学出来后,我们驱车前往江苏省会——有着悠久历史的南京古城。我们从南京长江大桥上通过,看到了宽阔的长江下游,看到了那一座座残缺的古城墙;据说城墙上的一个个窟窿是当年日寇侵略南京时留下的。不过相对于安徽省会合肥来说南京已经是一个比较现代化的城市,只是在这里吃的午餐却远远没有安徽的丰盛,不知何故…… 从南京城出发回上海,路过南京东郊钟山,远远看见了山坡上宏伟的中山陵,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几个小时以后,我们回到了松江,望见松江边上的那几座“小山”,感觉远远没有金寨的山峰那么秀丽。安徽金寨的红色之旅也就结束了,留给我的是许许多多的怀念和思考。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我们的心灵是共通的,即使千山万水也不能阻碍我们心灵的沟通!

伐冰之家的解释 伐冰,凿取冰块。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因以“伐冰之家”称达官贵族。《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郑玄 注:“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梁书·武帝纪上》:“珍羞百品,同伐冰之家。”亦省作亦省作“伐冰”。 唐 柳宗元 《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朝廷延首,方待以位。既而禄不及伐冰,政不获专达。” 词语分解 伐冰的解释 见“ 伐冰之家 ”。 家的解释 家 ā 共同 生活 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 家庭 。家眷。家长(僴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 家风 。 家训 。家规。 家喻户晓 。如数家珍。 家庭 所在 的地方: 回家 。 老家 。安家。 居住:“可以家焉”。 对人称自己的

#心得体会# 导语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以下是 。

1关于冬至的心得体会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但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

2关于冬至的心得体会

去年的冬至已经错过了汤圆,因此我十分期待今年冬至的到来。盼呀盼,好不容易迎来了今年的冬至,却没想到还是留下了遗憾。

 冬至前一天,我得到一个“惊人”的消息:明天冬至,学校没有放假!我十分遗憾,但想到学校食堂有汤圆可以吃,又感到一丝安慰。当天晚上,有同学约我明早一起去运动,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冬至早晨,我一早起床就和同学们到运动场打篮球。我们打得很高兴,以致忘记了时间。无意间抬起手瞄了一眼手表,忽然想起所有事情,现在已经是六点二十分钟,过不了多久就上课了。我还没吃汤圆呢!我们急忙奔向食堂。到了食堂,只见卖汤圆的窗口有很多人在排队。好不容易排到我,正要刷钱,看向锅里,只剩下汤圆汤!“阿姨,里面还有汤圆吗?”“没有了,你怎么到现在才来呢?”我百般的无奈,只能吃水饺了。看到排在我前面的同学们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汤圆,我垂涎三尺,后悔没早点来吃汤圆。真遗憾!真不该先去打篮球啊!

 正当我后悔莫及时,电话手表响了。一看,原来是妈妈打电话来了,她告诉我,她要等到我回到家中时,煮汤圆给我吃,这一瞬间,我觉得真幸福!虽然在学校没吃汤圆,但可以在家里吃汤圆,那也是最美好的事了。我端着我的水饺,高兴地吃着,此时此刻,我不再感到遗憾,而是开心地期待着学校快点放学,让我能够快点回家,与家人聚在一起做汤圆、吃汤圆。

 今天冬至,我又想起那个最长的夜晚,天上的星星久久地高挂在夜空中,圆圆的,一闪一闪的,多么像汤圆。这个冬至,既给我一点遗憾,又给我美好的期待,这种期待让我感到甜蜜和幸福。

3关于冬至的心得体会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啊,端午节啊,中秋节啊……不过我最喜欢的节日是冬至。

 一想到冬至,你肯定又会回味起美味可口的饺子吧?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冬至,我一大早就起来了,一看到妈妈正在包饺子,我的手痒痒的,便走到妈妈身边激动地问:“妈妈,我能和你一起包饺子吗?”妈妈抬起头笑着说:“好呀,我来教你吧?”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好耶!”我高呼。

 妈妈开始手把手教起我来:“首先拿张饺子皮,往里面放你爱吃的馅,然后沾一点水擦在饺子皮的边缘处,最后将饺子皮对折,封口就完成了。”妈妈边说边示范。看看妈妈包的饺子,美观且精致。再看我包的饺子,既难看又不成样,简直像个面团。

 妈妈看到了我包的饺子,捂着嘴大笑。我也不好意思的脸红了。妈妈再一次耐心地教我。看着妈妈娴熟的手法,我不禁心头一颤:对啊,就是因为妈妈干的活多了,所以才会熟能生巧。妈妈那常年工作的手都磨出了鼓鼓的、硬硬的老茧。

 费了不少工夫,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像样的饺子了。妈妈为我竖起了大拇指。不过,还没帅过三秒,我就一不小心打翻了饺子皮,掀起的一层层面粉弄得我们娘俩“灰头土脸"的。刚进门的爸爸见了,哈哈大笑起来。我们也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4关于冬至的心得体会

在人生中,我们总会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也正是那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陪伴着我们成长,陪伴着我们领悟人生的启示。

 那是冬至前一天的夜晚。在热气腾腾的蒸锅旁,妈妈告诉我今天要包汤圆。包汤圆?我可从来没有自己动手包呢!

 我兴奋极了,早早地洗干净手,一边看妈妈准备汤圆馅,一边看着爸爸揉面团。终于,一切准备就绪,我兴致勃勃地卷起袖子——看看我怎么大干一场吧!

 然而,事与愿违。我把皮摊在手上,铲了一大团馅,刚想包起来,皮就裂开了。它黏乎乎地粘在我的手上,我只好抖掉馅,狼狈地跑到卫生间把皮一点一点地抠下来。等我回到桌边时,爸爸妈妈早已包好了两三粒汤圆了,粒粒又大又圆,像个肉嘟嘟的胖小子。我只得向妈妈讨教经验。妈妈认真地说:“你可以先抹一些糯米粉在手上,这样皮儿就不会粘手,色泽还要光亮些。还有啊,馅要拿少点儿,不然皮会包不住馅,也会裂开。”

 我琢磨研究了妈妈的话,又继续包汤圆了。虽然前几个汤圆皮仍旧会破,馅不是拿多了,就是少了,但是几次之后,我总算有了一点儿进步。我依然努力着,到最后,我还能包出小兔子和小螃蟹等可爱的动物呢!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顶着刺骨的寒风,品尝着不知为何比平时美味多了的汤圆,心里暖融融的。

 从这个难忘的“第一次”中,我终于深刻地体会到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我坚信这个道理使我一生受用。

5关于冬至的心得体会

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各种各样的节日,如:除夕、元宵、清明……既然节日都有这么多,那肯定也少不了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啦!二十四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冬至了!

 冬至俗称“冬节”“节”或“压岁”,既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就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阳气开始慢慢地回升了。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阴极之至,阳气始升,日南至,日影长之至,古曰“冬至”。所以啊,古人把冬至视为吉日,是冬季祭祖的大日子。

 说起来,冬至还有不少传统习俗呢!比如说:祭天祭祖、摆宴席……祭祖,就是家家户户把家谱、祖像、牌位等等,放置在八仙桌上,同时,还要将香炉、贡品等摆好。至今,在粤西、潮汕、浙江等地,还保留着祭祖的习俗。

 各个地方的习俗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广东,那里的人们就会在冬至这天吃烧腊和姜饭,有时还会“加菜”吃冬至肉;在潮汕这个地方,有句民谚叫“冬至丸,一食就过年”,俗称“添岁”。潮汕人认为,冬至时候的水最醇,都会在冬至这一天酿酒。

 在咱们浙江,杭州的习俗是在冬至这一天吃年糕,预示着年年长高,为下一年图个好彩头。说到浙江绍兴,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绍兴黄酒,既然绍兴的黄酒那么有名,那么绍兴人冬至会酿酒吗?答案是——当然了!在绍兴,人们酿酒总爱在冬至前下缸,称为“冬酿酒”,酿成后香气扑鼻,十分诱人。

 还有咱们嘉善的冬至习俗,就是——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桂圆烧蛋”。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这甜食怎么能跟鸡蛋放在一起煮呢?其实吧,是因为以前大家的生活条件不好,就只能用手头上现有的食材,桂圆和鸡蛋就这样被人们搭配在了一起。这桂圆烧蛋吧,要先把桂圆剥壳,放进锅里煮上一会儿,再加入鸡蛋液,等鸡蛋凝固了,就差不多可以出锅了。一直到现在,老一辈的人都坚持在冬至做桂圆烧蛋。当我们问起为什么时,老人们总是笑着说:“因为冬至这一天夜晚最长,不吃桂圆烧蛋的话,会冻一晚上,半夜还会肚子饿。”

6关于冬至的心得体会

二十四个节气中哪个节气最温馨?这当然数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了。在我们南方,冬至象征着团团圆圆。这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与家人团聚是最幸福的事了。

 教室外面寒风习习,冻得人直打哆嗦,而教室里却温暖如春,大家的脸上都挂着幸福温暖的笑容。这时,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我们每个冬至都会吃汤圆,可是北方人却不同,他们冬至吃的是饺子。虽然吃的食物不同,但汤圆和饺子同样象征团团圆圆。“我有些惊讶了——同在一个国家,同在一片土地,节日习俗竟有差异!老师打断了我们的讨论:“在冬至这天,太阳正好到了南回归线上,所以这天的白天是一年之中最短的。”这使我们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搓板汤圆活动了。在老师的一声令下,各路“人马”都以最快的速度冲出了教室。

 所有人都想着马上能搓汤圆,就以最快的速度把手洗干净,“嗖”的一声又冲回教室。只见我们的桌子被分成了五组,每组都铺好了桌布,准备好了面团,有白、红两个颜色。先到达“战场”的同学已经开始搓了。我连忙抓起一把面团搓了起来。家长们都把面团搓成条状,再把它分成许多小段,后沾点面粉,便开始搓了。我也按着他们的方法搓。两个颜色的面团混在一起就能搓出“双色汤圆”。我只听“叮叮咚咚”的几声,汤圆们顽皮地跳入了铁盘。接着,几个家长抬着一个大锅上来了,哇,原来是食堂阿姨们煮的汤圆——有包着芝麻、花生馅的大汤圆;有和我们搓的一样白、红小汤圆;有胡萝卜做橙色汤圆;还有玉米做的金汤圆;菠菜做的绿汤圆……当然,还有我们最喜欢的芋圆,那可是用木薯粉做的,吃起来那是很有劲道的。

 家长们见我们搓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煮汤圆了。他们先把汤圆倒入沸水中过一遍,再把汤圆盛回带有面粉的铁盘中,不断重复这一系列动作,这样煮出来的汤圆才有嚼劲,而且不会粘锅。几分钟后,汤圆终于正式入锅了,家长们在锅中加入桔皮、生姜。据大人们说,吃了这样的汤圆,冬天才不会感冒,一直暖暖和和的。

 在大家的期待中,汤圆出锅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心里暖滋滋的。

 回到家里,我发现餐桌上摆着一盘饺子。我顿时感到奇怪了,我们不应该是吃汤圆吗?怎么回事?妈妈说,现在北方的习俗与南方融会贯通了,我们也学北方人吃饺子吧!是啊,同在一片土地上的人当然要互相学习!吃了汤圆和饺子,冬至原来如此温馨!

 这样平凡的一天,竟然这样不平凡。冬至——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让所有人收获了爱和亲情!

7关于冬至的心得体会

又到了一年的12月22日,不知不觉间便迎来了冬至。这在潮汕地区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月,也称“小过年”。这个周末回来后,我与家人们共同度过了这个团圆又温馨的节日。

 周六回到家中,就能看见家人已经在为过冬至作准备了。我很好奇地凑到奶奶身边,只见她正在细心地搓糯米丸——这是潮汕冬至日代表性的食品,吃过后便算添1岁。那盘子里盛着大大小小的糯米丸,红白相间,虽然显得得有些朴素,却有一种原始般的单纯与清淡。

 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之情,也学着奶奶的手法搓了起来。奶奶见了只是笑,脸上爬满的皱纹自然舒展开来:“好,好!会帮家里人了!”起初我没有掌握技巧,搓得不怎么好,但经过奶奶微笑的指点,手法渐渐熟练了,也搓得好了。一颗颗圆圆地糯米丸,安安静静地躺在盘中,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可爱。我不经意间看了看奶奶,忽然才想起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和奶奶一起干活,一起聊天了,心中感到一丝惭愧,而这一刻又让我感到很快乐、很幸福。

 第二天清晨,也就是冬至这一天,我很早就起来了。睡眼朦胧的我走进厨房,却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哦,原来是糯米丸甜汤正在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着呢!“啊,起来啦!等会儿来喝一碗甜汤。”慈祥的奶奶送来了清晨的第一声问候。“嗯,好。”我答应着,又凑上前看了。

 那是用潮汕特有的苏木薯和糯米丸一起煮成的甜汤,甜汤已经被苏木薯染成了深紫色,小小的糯米丸在水中翻腾着、跳跃着,看着就让人很有食欲。我的心里有些暖洋洋的。

 过了不久,香甜的糯米汤便出锅了。奶奶和蔼地微笑着,为我端来了一碗甜汤:“来,尝一尝吧。”“谢谢奶奶!”说着,我便接过那碗汤,迫不及待地用汤勺舀起几颗糯米丸,轻轻放进嘴里。一丝丝甜意随即在嘴里蔓延开来。我轻轻一咬,糯米的清香瞬间溢满口腔,弹性十足,香滑可口,甜而不腻。再喝上几口暖暖的甜汤,真是甜到心上去了。这时我才感悟到,其实吃在心里的不是糯米丸,而是奶奶对自己无尽的爱意。

8关于冬至的心得体会

清晨来到食堂,我惊讶地发现餐桌上竟摆満了一碗又一碗的糯米丸,这才发觉原来今日便是冬至。

 冬至——这一个特殊的节日,在我的记忆中很模糊,好像从来就没有经历过。冬至,平淡而自然,似乎与每一个擦肩而过的日子没什么差别,丝毫比不上即将到来的春节那般热闹非凡,也不用跟盛行的圣诞节相提并论了。然而,不知怎的,它如一股淡淡的清流,干净纯粹,悄无声息地流入人们的心田,润物细无声。

 我端起碗,微微抿了一口,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溢満心扉,清而不淡,香而不浓。我有些惊喜,轻轻咬了一口糯米丸,不怎么甜,却很可口。这淡淡的气息,正如同淡淡的冬至一样,温婉含蓄,虽不能刺激人们的神经,却能让人享受到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我慢慢地品味着,隐隐约约中,一股淡淡的清流,悄悄地,缓缓地,流进心田,在我心间蔓延开来。这又是什么?是莫名的感动,亦或是满满的幸福?

 我不经意地抬起了头,正好对上在清理残渍的阿姨,我怔怔地看着,一股淡淡的暖流融入心田。也许,无论是淡淡的冬至,还是默默的人们,这世间,都少不了他们的存在。即便是山谷最不起眼的百合,也依然默默地守住一小片天,静静地绽放着,淡淡地释放自己独一无二的美丽。

 是的,是的,冬至平淡而自然,清雅而素净,洁净而纯粹,似一股淡淡的清流,滋润心扉,受益终生……

9关于冬至的心得体会

今天是24节气中的冬至。我听奶奶说冬至这天不吃饺子,会冻烂耳朵冻烂脸,所以今天大家都要吃饺子。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妈妈还告诉我: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冬至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10关于冬至的心得体会

为了传承中华传统习俗,增进各民族团结交融,丰富师幼校园生活。12月19日,新疆吉木萨尔县第二双语幼儿园组织全园幼儿及各班家长委员会成员900多人开展了以“民族大融合,快乐过冬至”为主题的包饺子实践活动。

 首先,教师们给孩子们讲解了冬至的来历和习俗;接着,各班教师、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与幼儿们一起开心包饺子,共同庆祝中华民族这个传统的节日。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包、有的摆、有的学,同时有的说、有的笑、有的乐,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真真实实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馨。虽然孩子们包的饺子样子不是很美观,但看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孩子们都非常兴奋,无比自豪。当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时,孩子们拿起碗和筷子,争先恐后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家长喂孩子吃饺子、孩子喂家长吃饺子,让家长感受到了由衷的快乐,让幼儿体会到了真实的感恩。大一班幼儿薛xx说:“今天是冬至节,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包了饺子,我们特别开心。”小二班家长呼加阿何提说:“今天在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庆祝了冬至节,我们都很高兴,汉族与少数民族都是一家人。”

 本次冬至包饺子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冬至的由来,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让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各民族孩子在活动中快乐地成长。

感受最深的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战争正义与否,百姓都要付出沉重的牺牲。在历史的演变中,动乱或进退,都给人民带来痛苦。即便是长痛不如短痛,也注定要接受痛苦。

从家谱来看,也有反映,如最近有这样的消息,也可说明这问题:

桂林市凤凰街魏家(陕西泾阳西关魏家壕派下)的昭穆方案

斗转星移,光阴似箭,目前桂林市凤凰街魏家的上辈人仅存年届九旬的九叔清励。有关方面曾赴桂采访他,问他与田汉的交往情况,并录相。还带走了他与田汉的一些资料,准备搞纪念田汉的活动。采访者说象他这样的老前辈在世的不多了,搞的象是抢救式的采访。清励说,由此想到,凤凰街魏家的老人就剩他一个了,而桂林老祖原定的十个排辈序字: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已用完,但传统应当继续。安字辈也有十八、二十出头了,后辈人取名用字要赶快定下来。

九叔清励深感年事已高,对传宗接代的事放心不下,急切筹划、组织了去年6月30日、今年3月29日在三里店澳门酒家举行的两次会议,商讨接续排辈序字的事宜。在瑞芳、莲芳、民颂、民赞等后辈人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终于完成了具体方案,了却了六伯清议、九叔清励、大哥民表的心愿。

现将此方案介绍于下,拟出的60个昭穆字是: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家和万年兴,德孚高堂宽。

忠厚传宗久,兰书承香丹。长良登昆寰,恭襄全关山。

宏先崇英贤,合圆宣同冠。豪龙开杰元,中华发昌甘。

简单说明,拟出的50个字,接续原有的10个字,共60字。轮传一周,可供60代用1800年。然后周而复始地再从国字往后传承,以至无穷。这也一劳永逸地免除了后人续字的麻烦,避免因居住分散、意见分歧而莫衷一是。望旅居云南、海外的桂林市凤凰街魏家的传人,继承先人,接归统绪,千秋万代,永不散失。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感悟5篇

 “无论走多远、飞多高,始终不能忘初心,不忘故乡。下面我整理的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感悟,欢迎借鉴!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