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盼电视记者写作及相关知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2收藏

急盼电视记者写作及相关知识,第1张

说说广播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广播电视独特的传播手段给广播电视记者的新闻报道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工作特点和创作思维方式。

一是连续画面的形象思维。它是指在采访或构思时,把所有素材(画面和声音)都变成视(听)觉形象在大脑中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排列,在想象中形成一个连续不断,合乎逻辑,有一定节奏和结构的画面(声音)系列组合,用来表达新闻主题,叙述内容,传递信息。而形象思维体现在采访报道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一是善于从现场的形象中发现新闻,二是善于选择和摄录现场各种形象(包括同期声),用形象素材传情达意。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通过直观形象思维在现场捕捉典型的情节和细节,以连续的形象去构思新闻,运用声、画多种表现元素把具体、可视的画面形象呈现给观众,使观众耳闻目睹,产生亲临现场之感。

在电视新闻报道《难圆绿色梦》中,有这样一组令人难忘的镜头:一辈子治沙栽树的老人,面对着耗费毕生心血培育的防护林被砍伐一空的场景,82岁高龄的他,坐在遗存的树墩旁,默默垂泪,老人那失望的表情,痛惜的眼泪……无言的形象画面所传达的信息,使观众的情感被画面深深吸引,沉浸在老人欲哭无泪的哀伤中,为主题的深化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二是对比分析性思维。对比作为有关的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运用,提炼主题思想时,以对比作为新闻报道的角度,使新闻报道既有新意又有思想深度。对比的方法不仅有宏观和微观的对比,也有大事和小事、正常和反常的对比,又可用事物本身发展历史作纵向对比或用两个事物之间的横向对比等等。

河南电视台获奖节目《柳明花暗的启示》,就是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报道河南省固始县李家花园村栽植花木三四百年,始终没有走出村子,没能形成规模经营发展;而只有三四十年发展历史的三河尖乡的柳编,却迅速发展壮大成一个支柱产业,带动沿淮河两岸五乡镇,10万农民脱贫致富,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对比发展现状之后,记者又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比:花卉几百年足不出村,是由于花园村农民小富即安,满足于小打小闹;三河尖乡农民却勇闯国际市场,不断把柳编产业做大做强。记者在报道中利用对比分析性思维方式,运用电视画面的同期声,表现柳编、花卉的不同规模和发展,提示原因。对比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思想内涵,提高了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三是角度转换性思维。新闻记者选择和转换角度,既可以从事物的特点中找角度,又可以从事物的对比中找角度,也可以从事物的变动和群众生活中找角度。如荣获中国电视新闻奖的电视报道《取下神像挂地图》,在角度的选择上胜人一筹。该节目报道在豫西农村农家上房的中堂位置,几千年来一直是农民供奉祖先灵牌和各种神像的宝地,如今却挂上了全国地图。农民李满仓凭着一张地图建起了一个覆盖几个地市的家电销售网络,80%的青壮年手拿地图走南闯北,做木工、搞建筑、办商场。《取下神像挂地图》的作者从农家变化中独辟蹊径,选择了琐细而又不易察觉的新变化,即农家中堂悬挂物更换交替这一角度,折射出重大的主题。

四是逆向性思维。逆向思维是正确认识事物所不可缺少的,有时需要以逆向思维来探求事实的真相。在荣获中国电视新闻一等奖节目《迟发的报道》的采访中,当一些新闻单位站在厂长立场上,提出应给厂长以人事权时,中央电视台记者通过对事实的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一旦厂长滥用职权该怎么办?给厂长权力的同时,如何用法制来保障工人权益?这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维的成功之作。

五是全息立体思维。是指新闻记者对新闻现场的各个领域都要留意和关照,对各种不同的信息形态都要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现场的信息呈现状态为立体、综合的“场”态,而非平面的“线”态。新闻记者在新闻现场必须注意采集不同形态的信息,包括行为、表情、声音、细节、环境、情绪和氛围等。广播电视记者要尽可能在有限时间内传播更多更密集的信息。

姓氏由来『李』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郡望堂号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 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 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8 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 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 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四、家乘谱牒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李氏三房支谱四卷。浙江:西塘李氏支谱十二卷、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 。山西:陇西家乘,静乐岑城李氏族谱四册。河南:汝州李氏祖谱一册(汝州李氏应该属于郡望中的“南阳郡”)

五、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镜湖传奇

        安徽芜湖镜湖(陶塘)旁曾经有座“大花园”,历史上又称“李公园”?“陶塘”是南宋状元、爱国词人张孝祥捐田百亩汇成湖,学习陶渊明起名“陶塘”,因水清可鉴,形似圆镜,“水惟不竞形俱鉴”,故又叫镜湖。

上啚为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镜湖(陶塘)

    芜湖的大花园位在镜湖西南角,与如今繁华的中山路步行街、国货路近在咫尺。

上图为芜湖中山路步行街

下图为1928年芜湖大花园风景照片

    “大花园”为什么又叫“李公园”?

        1876年芜湖开埠通商后,成了我国四大米市之首。李鸿章的亲族们从老家合肥纷纷来芜湖发展,他们大量投资房地产的同时,沿“陶塘”修桥,随坡筑路,环“陶塘”修建楼台亭阁,栽花植柳,堆假山,建亭榭。这其中,被誉为芜湖“邑中风景最佳处”的陶塘四周,几乎被李鸿章家族掠为私家花园,特别是陶塘西南角,靠近大马路(今中山路)一带,大片土地被竹篱围住,不许百姓入内,这片土地是李鸿章之子李经方的私地,名曰“李家花园”。

(上图为李鸿章与其后代的合影)

      这处李鸿章家族的“李家花园”,也就是后来被老芜湖人所称的“大花园”,又曾叫“李公园”。当时,园内有假山石、有紫藤架、有围绕小路的冬青,靠陶塘边有一条幽静的小径,覆盖着浓浓的柳荫,还有一道木桥伸向陶塘里的一块小岛,即烟雨墩。每年七、八月,大花园还举行“孟兰胜会”,白天僧人拜祭,钟鼓喧天,晚上陶塘里浮着一盏盏纸扎的荷花灯,里面燃着小蜡烛,照映满塘。

(上图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芜湖风景图,大花园曾称为“李公园”)

民国四年(1915年),长江洪水肆虐,将大花园中的花木冲落殆尽。李府遂将这里租给“陶倚轩酒家”,为了招睐生意,酒家便沿镜湖摆满酒桌,宾客们可以一边欣赏镜湖美景,一边吃喝玩乐,生意十分红火。

直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长江再次发生特大洪水,濒临长江的芜湖城也未能幸免,大花园遭受洪水的洗劫,院内所有的花木都侵毁了,仅剩下光秃秃的一大片荒地。从此那些玩武术的、卖草药的、小吃摊点等,也就各自占地,作为栖身之处。直至五、六十年代,大花园还是芜湖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有小戏院(唱芜湖地方戏“倒倒戏”),有玩杂耍的(马戏、武术),还有说大鼓书的,打“康乐球”的,大花园集中了许多芜湖小吃摊点,节假曰大花园里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上图为1934年芜湖街市图中标注为“李家大花园”)

(上图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芜湖“大花园”老照片)

    时光流逝七十年,曾经的大花园已成为历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这里面沉淀的许多故事,却是芜湖人的记忆,成为芜湖城市永恒的痕迹。现如今镜湖凤凰涅槃,成了美丽宜居芜湖“半城山半城水”的标志。

上图:今日镜湖景色秀人

          文中资料出自《芜湖档案》

急盼电视记者写作及相关知识

说说广播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广播电视独特的传播手段给广播电视记者的新闻报道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工作特点和创作思维方式。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