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富察贵人和乾隆的皇后富察氏是什么关系,为什么都是满族人,差别这么大呢?
雍正的富察贵人和乾隆的皇后富察氏是不同的历史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
雍正的富察贵人是康熙年间的人,是雍正的嫔妃之一,在雍正登基后被晋封为贵人,在雍正时期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乾隆的皇后富察氏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她出身于满洲镶黄旗,是雍正年间选入乾隆府邸为侧福晋。在乾隆登基后,她被册封为皇后,并在之后一直担任皇后职务,对乾隆朝政治和后宫事务有很大影响。
虽然两个富察氏都是满族人,但是他们来自不同的家族和历史时期,所处地位和身份也不同。此外,清朝时期的满族人姓氏比较复杂,同名同姓的人也很多,因此我们不能确定两个富察氏之间是否有直接的关系。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楼主说的可能是《玉牒》,即皇帝的家谱,清代玉牒的内容很难见到,清朝皇室玉牒重达115公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着2600多册玉牒,详细记录了清朝历代所修的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堪称无价之宝。
现将玉牒的介绍附上。
清 代 玉 牒
皇族的族谱称作玉牒。清代玉牒,即清代皇族的族谱。
中国历代王朝,均修玉牒。可惜清代以前各王朝玉牒,均未流传于世。清代玉牒是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清代各类玉牒二千六百余册,辽宁省档案馆也保存大体相同的一份。这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对于清代的典章制度、宫廷历史、皇族户籍,以及人口学,谱牒学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纂修族谱,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修族谱,始终是豪门望族维护其族权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用以正名分、别远近,并作为承袭爵产的依据。而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更将纂修玉牒视为关系王朝政权统治的一件要事。每逢修玉牒之年分,即设立专门机构—— “玉牒馆”,并由皇帝钦派大员充任总裁,专司其事。
清代玉牒的纂修及其规则
顺治十二年议准,玉牒每十年纂修一次。但实际情况是,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因计算方法不同,将上届纂修之年计算在内,所以每次纂修递减一年,实际只隔九年,乾隆朝才改为不计算上届纂修年分。还有两次例外情况:一是乾隆七年重修后,应十七年再修,但事隔五年,即乾隆十二年又提前重修一次。再一次是清朝被推翻后,溥仪小朝廷于一九二一年最后修了一次玉牒。从顺治十八年初次纂修玉牒开始,有清一代,共修玉牒二十八次。
每次修玉牒,要用红笔在上次玉牒末尾添加上新生者,在修上次玉牒后死亡者,要用墨笔将红名改为黑色,即史书上所言 “存者朱书,殁者墨书。”从现存玉牒内容分析,后期所修玉牒较比前期内容要多些;两次玉牒纂修时间相距愈近,其内容差别就愈小。例如以光绪、宣统年间所修各次玉牒相对照,除每次在末尾增加几个新名和个别红名改黑外,内容基本一致。
玉牒修成后,要举行隆重的恭贮仪式。顺治十三年题准,将玉牒缮写三部,皇史窚、宗人府、礼部各藏一份。乾隆二十五年改为缮写西部,分别存于皇史窚和盛京。送贮之前,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于宗人府搭设彩亭,用黄盖龙旗仪仗,乐部奏乐;玉牒馆总裁率纂修官员,俱穿朝服,恭奉玉牒,行三跪九叩礼,满汉文武官员于午门外跪迎;皇帝阅毕,内监捧出,再由王公于太和门外金水桥跪送,彩亭由东华门出,护送至皇史窚。玉牒送贮盛京,除了送行时仍用隆重礼节外,还要求所经地方,设彩棚奉安;出山海关后,盛京将军派官员率满洲兵丁护送,地方文武官员,俱穿朝服出郭跪迎跪送,至崇政殿陈设后,再送往敬典阁恭贮。
清代玉牒的纂修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尊卑观念,并充分反映了封建的纲常伦理,它表现在皇族命名、排列顺序及编修方法等多方面。
顺治九年规定:宗室觉罗所生子女,由各旗首领、族长亲加查询之后,于每年正月初十日前造册报送宗人府,分别载入宗室黄册和觉罗红册。后因皇族人口剧增,乾隆二十九年又改定:宗室觉罗所生子女,每三月一次,一年共分四次,查明造册报府,再由府详查注册。凡生子不报,以有作无;或本无子嗣,捏名抱养,以无作有,不但本家要被治罪,连负责官员和族长也要承担罪责。
在封建社会,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尊严。在宗室玉牒中,以带系为统;按照辈分为序,每一辈首列皇帝,自近支推及远支。皇帝之名,必须避讳,玉牒中凡出现皇帝名字之处,必用小块黄绫盖住,以表敬重。多数情况只写皇帝年号或庙号,而不直书皇帝名字。
清初满族刚入关时,尚保留其固有淳俗,命名不排字辈。康熙朝开始,排字辈命名,皇子第一字皆用“胤”字,第二字皆用“示”旁;皇孙第一字皆用“弘”字,第二字皆用“日”旁。以后乾隆又在弘字辈下,亲选“永、绵、奕、载”四字,依次命名。道光又在载字辈分下,亲选“溥、毓、恒、启”四字,咸丰又在启字辈分下,亲选“焘、闿、增、祺”四字。所以,清代从雍正始,其辈分用字顺序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但这些字,“只有近支宗室,才能依此命名,其支派稍远者,命名即不得依此行辈。”1 所谓近支远支,是依与皇帝关系之亲疏而定。近支指皇帝的直系本支,当朝皇帝兄弟之子女,即皇侄,也算近支;其余宗室,皆为远支。当然,觉罗更在远支宗室以外,只能算做皇族中的沾亲带故者。嘉庆初年,因绵亿违反近支宗室命名规定,私用“金“字偏旁为长子取名“奕铭”,次子取名“奕镰”,遭嘉庆谴责:“自同疏远,是何居心?伊既以疏远自待,朕亦不以亲侄待伊,亲近差事,不便交伊管领。”除将“奕铭”、“奕镰”分别改名为“奕绘”、“奕演”外,还命绵亿退出乾清门;革去领侍卫内大臣、管围大臣职务,处分可谓相当严厉。为了避免近支宗室自行起名的混乱现象,嘉庆七年又特降谕:“朕之亲兄弟,其子孙俱朕命名。”2 这样,不仅诸皇子,连诸皇侄也都要恭候钦定赐名了。
近支宗室名字在满文的书写上,也要特殊。满文系拼音文字,不像汉文可用同音字区别尊卑,而只能从拼写方式上加以区别。近支宗室人名,满文可以单拼,远支宗室、觉罗直至普通满族人名,满文必须连拼。乾隆二十五年特为此事通谕八旗:“嗣后满洲字名字,俱行连写,如有复行单写者治罪,至宗室等名字,单写者多,然近派宗室名字,尚可单写,远派宗室,亦不可如此单写,此亦是分别尊卑之一道,著通行传谕。”3
还应指出,清统治者为了防止满族汉化,还在满族人命名上作了严格规定。满族人用汉字命名,不准用汉姓,名字只准用二字。乾隆三十二年,乾隆帝接见满保之子满吉善,当即训斥:“满保之子,竟以满为姓,照依汉人起名,是何道理。”并亲将满吉善之名,改为吉善。嘉庆帝有一次发现题本内有满族人名清永泰,和坤保,当即将和坤保之名改为和保,清永泰之名改为永泰。因此,查阅玉牒上人名,汉文名字均为二字。当然,满文名字译成汉字对音,则不受此限制,如明安达礼、托莫尔欢、多伦泰。不过满族人起汉名,只准用二字,而满族人命名又偏爱用“安、泰,福、永、全、保,和、富、贵,崇、厚、裕、禄、常,荣、龄、桂、祥”等表示吉祥之意的汉字,结果造成同名者甚多。康熙三十二年规定:“王以下闲散宗室以上,一有同名者,令卑者、幼者更改。”乾隆也曾感叹“今官员兵丁内与王公大臣同名者甚多,此皆该管大臣平素并不留心,一任属员兵丁等率意命名所致。”为此谕令各部、八旗、内务府查明,宗室觉罗旗员兵丁内,有与王公大臣同名者,俱著更改。尽管如此三令五申,但同名者仍时有所闻。嘉庆十一年,又发现昌吉县知县景安与湖南巡抚景安同名,立即谕令前者按满文语气改名。清末民初,满族语言习俗多已改变,相率改满姓为汉姓,如“瓜尔佳”氏改姓“关”,“富察,氏改姓“富”,“那拉”氏改姓“那”或“纳”,“扎思胡里”氏改姓“扎”。清王朝被推翻后,大部分清皇族也改了姓,一部分改姓“赵”,取百家姓第一姓;一部分改姓“金”,取“爱新觉罗”本义(“爱新”,满语意为“金”);“觉罗”,满语意为“国族”)。
清代玉牒的种类及其特点
从编修方法上看,清代玉牒分为直格玉牒和横格玉牒两大类,直格表示辈分、横格表示支系,记叙方法虽大不相同,但各有所长,互为补充。
直格玉牒每页画十六行竖格,一般一至二格记载一个人名项,反映同一辈宗室觉罗男女的详细情况,原则上每一辈修订一册,但也有几代合订的特厚玉牒。直格玉牒包括有宗室子孙直格玉牒(亦称列祖子孙直格玉牒)、觉罗子孙直格玉牒、宗室女孙直格玉牒(亦称列祖女孙直格玉牒)、觉罗女孙直格玉牒四种,其格式大同小异。前西种记载了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胤字辈)、高宗(弘字辈)、仁宗(永字辈)、宜宗(绵字辈)、文宗(奕字辈)各代皇帝及同辈宗室觉罗子孙情况。穆宗与德宗是同辈人,所以都收在载字辈玉牒中,再加上溥字辈、毓字辈、恒字辈玉牒,共体现十三辈人名。记载内容包括姓名、封爵、授职、生卒年月日时、享年、生母姓氏、妻妾姓氏及岳父姓名职衔等。皇子还记有封谥等情况。而有关皇帝的记载尤为详细,通常要占去二、三页,除上述各项外,还包括被立为皇太子年月、即位年月日,谥号庙号、生母姓氏及其徽号,以及后妃的晋封情况。但是,并非所有后妃都能载入玉牒内皇帝一栏中。道光十七年以前,后妃生有子女,才准载入玉牒;道光十七年改定,皇后无论有无子女,俱著载入玉牒,皇贵妃以下生有子女者载入,无子女者概不载入。这样,既体现尊卑有别,也符合“母以子贵”的传统观念。
男女不同册,宗室觉罗女子,单修宗室女孙直格玉牒和觉罗女孙直格玉牒,其内容记载也比子孙玉牒简略,只包括封号、生卒年月日时、享年、生母姓氏、外祖父姓名职衔、成婚年月及夫婿姓名职衔。女子名字不准书于玉牒。玉牒中只能写某某第几女,以示区别;有封号者可将封号署于下面。
横格玉牒,其形式为每页画有十三行横格,每横格代表一个辈分,辈分最高者写于卷首第一横格,其子孙后裔依辈分递降。内容记载极为简略,只有姓名,职衔,封号。横格玉牒同样也包括宗室和觉罗两种,帝系和星源集庆可算做宗室横格玉牒的附类。
宗室横格玉牒记载了从显祖到文宗各代皇子的后裔情况(文宗以后的几代皇帝均无后嗣)。每一皇子为一支系,显祖、太祖每一皇子支系单修一册,太宗第十至第四子合修一册,第五至第十一子合修一册,世祖以下,便是每代皇帝所有皇子合修一册,但仍按长幼顺序,各成支系,不相混淆。宗室横格玉牒不记载皇帝本人情况,皇帝直系,单独编成帝系玉牒,自肇祖原皇帝起,至当朝皇帝,按照辈分为序,每代皇帝及其皇子为一页。 “星源集庆”实质上也是一种汉文宗室横格玉牒,但只记高宗以后各代皇帝的子女后裔情况,实际上只有四代,所以范围很窄,其装帧为经折式,也与一般玉牒装帧不同。
觉罗横格玉牒则记载了兴祖、景祖各子的后裔情况(不包括兴祖第四子景祖觉昌安和景祖第四子显祖塔克世),也是一子一册,单成支系,其版本格式均与宗室相同,只是封面及包装均为红色。
皇族女子不载入横格玉牒,只能载入按辈分编修的直格玉牒。
清代玉牒具有两大特点,在内容上,有宗室觉罗之分;在文字上,有满汉文之分。
清代皇族,奉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显祖塔克世为大宗,称其直系子孙为“宗室”,对其伯叔兄弟的旁支子孙,则称为“觉罗”。换言之,对兴祖、景祖的后代,称为“觉罗”。据玉牒序言内称:“兴祖、太祖、太宗时,未论世代远近。顺治时,以兴祖长子德世库,次子刘阐,三子索长阿、五子包朗阿、六子宝实,景祖长子礼敦巴图鲁、五子塔察篇古等子孙,因其世代相远,出宗室为觉罗。”4可知清代皇族,由顺治年间起,根据与开国皇帝清太祖关系之远近,而分为宗室和觉罗两大支系。宗室腰束金**带为标记,又称黄带子;觉罗腰束红带,又称红带子。而清代玉牒,同样也分为宗室玉牒和觉罗玉牒两大类,前者封面为**,后者封面为红色,以示区别远近。
清王朝本满洲贵族所创建。满族为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统治疆域辽阔。清初局势复杂动荡,统治未稳,清廷对于汉官,不敢轻信,其前期重要文书,俱用满文书写,不准汉官参与。修玉牒也是如此,故顺治、康熙两朝所修玉牒,仅有满文。雍正元年,才批准增设汉主事二人,于进士内遴选,经皇帝引见后,补授职官。以后每年宗室觉罗子女开列送府时,即以满汉两种文字造入册籍。因此,清代玉牒,除少数前期者外,基本上都以满汉两种文字写成,其格式内容完全一致。
1褚英 万历08年 广略贝勒 万历43年08月 元妃佟佳氏
2代善 万历11年07月03日 礼烈亲王 顺治05年10月 元妃佟佳氏
3阿拜 万历13年08月15日 镇国勤敏公 顺治05年02月 庶妃兆佳氏
4汤古代 万历13年11月04日 镇国克洁将军 崇得05年09月 庶妃钮祜禄氏
5莽古而泰 万历15年 贝勒 天聪06年12月 继妃富察氏
6塔拜 万历 17年02月18日 辅国懿厚公 崇德04年09月 庶妃钮祜禄氏
7阿巴泰 万历 17年06月16日 饶余敏亲王 顺治04年 侧妃伊而根觉罗氏
8皇太极 万历 20年10月25日 清太宗 崇德08年08日 孝慈高皇后
9巴布泰 万历 20年11月10日 镇国恪僖公 顺治12年正月 庶妃嘉穆瑚觉罗氏
10德格类 万历24年 贝勒 天总09年10月 继妃富察氏
11巴布海 万历24年11月28日 镇国将军 顺治元年 庶妃嘉穆瑚觉罗氏
12阿济格 万历33年07年15日 英亲王 崇德08年10月 大妃阿巴亥
13赖慕布 万历39年12月24日 辅国介直公 顺治03年05月 庶妃西林觉罗氏
14多尔衮 万历40年10月25日 睿忠亲王 顺治07年12月 大妃阿巴亥
15多铎 万历42年02月24日 豫通亲王 顺治06年 大妃阿巴亥
16费扬古 万历43年----------继妃富察氏
皇 太 极 诸 子
序 名 出生日期 封爵 卒年、月 生母
1豪格 万历37年03月13日 肃武亲王 顺治04年04月 继妃乌拉呐喇氏
2洛格 万历39年-----天命06年10月 继妃乌拉呐喇氏
3洛博会 万历39年-----天命02年 元妃钮祜禄氏
4叶布舒 天聪元年 辅国公 康熙29年 庶妃颜札氏
5硕塞 天聪02年12月24日 承潭裕亲王 顺治11月12月 侧妃叶赫纳喇氏
6高塞 崇德02年02月16日 镇国懿厚公 顺治09年07月 庶妃呐喇氏
7常舒 崇德02年04月19日 辅国公 康熙38年12月 庶妃伊而根觉罗氏
8--- 崇德02年07月02日 ----- 崇德03年正月 关雎宫宸妃
9福林 崇德03年正月30日 清世祖 顺治18年正月 孝庄文皇后
10幍塞 崇德04年04月28日 辅国公 康熙34年02月 庶妃(伏名)
11博穆果 崇德06年12月20日 襄昭亲王 顺治12年07月 麟趾宫太妃
顺 治 诸 子
序 名 出生日期 封爵 卒年、月 生母
1牛钮 顺治08年11月01日-----顺治09年正月 庶妃巴氏
2福全 顺治10月07年17日 裕宪亲王 康熙42年5月 宁懿妃董鄂氏
3玄烨 顺治11年03月18日 清圣祖 康熙61年11月 孝康章皇后
4----- 顺治14年10月07日 追封荣亲王 顺治15年正月 皇贵妃董鄂氏
5常宁 顺治14年11月04日 恭亲王 康熙42年06月 庶妃陈氏
6奇绶 顺治16年11月21日 -----康熙04年11月 庶妃唐氏
7隆禧 顺治17年04月22日 纯靖亲王 康熙18年07月 庶妃钮氏
8永干 顺治17年12月23日 -----康熙06年12月 庶妃穆克图氏
康 熙 诸 子
序 名 出生日期 封爵 卒年、月 生母
承瑞 康熙06年09月20日-----康熙09年05月 荣妃马佳氏
承祜 康熙08年12月13日-----康熙11年02月 孝诚仁皇后
承庆 康熙09年02月01日-----康熙10年04月 惠妃纳喇氏
赛音察浑 康熙10年12月25日-----康熙13年正月 荣妃马佳氏
1胤褆 康熙11年02月14日 直郡王 雍正12年 惠妃纳喇氏
2胤礽 康熙13年05年03日 理密亲王 雍正02年12月 孝诚仁皇后
长生 康熙14年06年21日-----康熙16年03月 荣妃马佳氏
3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 诚隐郡王 雍正10年 荣妃马佳氏
4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 清世宗 雍正13年08月 孝恭仁皇后
胤襸 康熙18年02月20日 -----康熙19年02月 贵人纳喇氏
5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 恒温亲王 雍正10年05日 宜妃郭络罗氏
6胤柞 康熙19年02月05日 -----康熙24年孝恭仁皇后
7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 淳度亲王 雍正08年 成妃戴佳氏
8胤禩 康熙20年02月10日 廉亲王 雍正04年09月 良妃卫氏
9胤禟 康熙22年08月27日 贝子 雍正04年08月 宜妃郭络罗氏
10胤(示我) 康熙22年10月11日 敦郡王 乾隆28年07月 温禧贵妃钮祜禄氏
11胤(示兹) 康熙24年05月07日 -----康熙23年06月 宜妃郭络罗氏
12胤裪 康熙24年12月04日 履懿亲王 乾隆28年07月 定嫔万流哈氏
13胤祥 康熙25年10月01日 怡贤亲王 雍正08年05月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14胤禵 康熙27年正月09日 恂勤郡王 乾隆20年正月 孝恭仁皇后
15胤(示禹) 康熙32年11月28日 愉恪郡王 雍正09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6胤禄 康熙34年06月18日 庄恪亲王 乾隆32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7胤礼 康熙36年03月02日 果毅亲王 乾隆03年02月 纯裕勤妃陈氏
18胤衸 康熙40年08月08日-----康熙47年09月 顺懿密妃王氏
19胤(示稷) 康熙41年09月05日-----康熙43年02月 襄嫔高氏
20胤伟 康熙45年07月25日 简靖贝勒 乾隆20年正月 襄嫔高氏
21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 慎靖郡王 乾隆23年05月 熙嫔陈氏
22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 恭勤贝勒 乾隆08年12月 谨嫔色赫图氏
23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 镇国公 乾隆50年07月 静嫔石氏
24胤袐 康熙55年05月16日 烙亲王 乾隆38年10月 穆嫔陈氏
雍 正 诸 子
序 名 出生日期 封爵 卒年、月 生母
1弘晖 康熙36年03月26日 追封端亲王 康熙43年06月 孝敬宪皇后
弘昐 康熙36年06月02日-----康熙38年02月 齐妃李氏
2弘昀 康熙39年08月07日-----康熙49年10月 齐妃李氏
3弘时 康熙43年02月13日-----雍正05年08月 齐妃李氏
4弘历 康熙50年08月13日 清高宗 嘉庆04年正月 孝圣齐皇后
5弘昼 康熙50年11月27日 和恭亲王 乾隆30年07月 皇贵妃耿氏
福宜 康熙59年05月25日-----康熙60年正月 敦肃贵妃年氏
福惠 康熙60年10月09日 追封怀亲王 雍正06年10月 敦肃贵妃年氏
福沛 雍正元年05年10日-----生日即殇 敦肃贵妃年氏
6弘瞻 雍正11年06月11日 果恭郡王 乾隆30年03月 谦妃刘氏
乾 隆 诸 子
序 名 出生日期 封爵 卒年、月 生母
1永璜 雍正06年05月28日 追封安亲王 乾隆15年03月 皇贵妃富察氏
2永琏 雍正08年06月26日 追封皇太子 乾隆03年10月 孝贤纯皇后
3永璋 雍正13年05月25日 追封遁郡王 乾隆25年07月 纯惠皇贵妃苏佳氏
4永(玉成) 乾隆04年正月14日 履端亲王 乾隆42年02月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5永琪 乾隆06年02月07日 荣亲王 乾隆31年03月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
6永瑢 乾隆08年12月14日 盾庄亲王 乾隆55年05月 皇贵妃苏佳氏
7永琮 乾隆11年04月01日 追封哲亲王 乾隆12年 纯惠孝贤纯皇后
8永璇 乾隆11年07月15日 仪亲王 道光12年08月 淑嘉皇贵妃金嘉氏
-----乾隆13年07月09日-----乾隆14年04月 淑嘉皇贵妃金嘉氏
-----乾隆16年05月19日-----乾隆18年06月 舒妃叶赫纳喇氏
9永瑆 乾隆17年02月07日 诚哲亲王 道光03年03月 淑嘉皇贵妃金嘉氏
10永璂 乾隆17年04月25日 追封贝勒 乾隆31年 废皇后纳喇氏
永璟 乾隆20年12月21日-----乾隆22年 废皇后纳喇氏
永璐 乾隆22年07月17日-----乾隆25年 孝仪纯皇后
11永琰 乾隆25年10月06日 清仁宗 嘉庆25年07月 孝仪纯皇后
-----乾隆27年11月30日-----乾隆30年 孝仪纯皇后
12永璘 乾隆31年05月11日 庆禧亲王 嘉庆25年 孝仪纯皇后
百忍堂家谱 桥北张百忍堂现在保存下来的张氏族谱是清代雍正年间续修的,从张公艺的祖父开始,据该谱所载,其祖父名德、父名兴,兴有十子,依次是:温、良、惠、茂、俭、艺、成、 让、秀、严。张公艺居六,本名艺,公字是对他的尊称。这是一部记载世系比较长的族谱,上迄北齐,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年羹尧有子女:年熙、年富。
年熙(1699—1724),汉军镶黄旗人,年羹尧的长子。其外公是清朝著名才子纳兰容若。年仅20左右便去世了。
年富,年羹尧次子。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十一月,年羹尧以平定卓子山叛乱之功,赏加一等男世职,由次子年富承袭。
年羹尧之后裔,因惧祸,改“年”为“生”,认为“生”字是“年”字倒看,世代为江都县人。
扩展资料:
小故事
年羹尧征战青海时,一天查阅地图,知道前面的路有淤泥深坑,于是就下令说:“明日进兵,各人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等到第二天,遇深沟泥泞,下令军士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大军于是畅行无阻。原来番人想要倚仗此为险,不料大军突然到来。遂捣破番人巢穴。
参考资料:
雍正的富察贵人和乾隆的皇后富察氏是什么关系,为什么都是满族人,差别这么大呢?
本文2023-09-22 04:56:4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