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汤的名人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1收藏

历史上姓汤的名人有哪些?,第1张

1、汤鹏 

字天池。清顺、熙 间铁画艺人。祖籍徽州,迁居江苏溧水。幼年来芜 湖学铁工,及长,自营铁业作坊,初制单枝铁花和饰有内裱绢纸的铁花灯供敬佛之用,后将 二者揉合为一体,创制铁画。

能揉铁作花竹虫鸟,曲尽生致,又能作山水屏障。铁画问世后 ,人皆珍爱之。曾从萧云从学习画枝,受萧指点,技艺益精,名噪一时。

2、汤惠休

汤惠休,南朝宋诗人,字茂远。生卒年不详。早年为僧,人称“惠休上人”。因善于写诗被徐湛之赏识。孝武帝刘骏命其还俗,官至扬州从事史。钟嵘《诗品》作“齐惠休上人”,可能卒于南齐初。

汤惠休诗作今存11首,以《怨诗行》最为著名,富于民歌气息。诗中“悲风荡帷帐,瑶翠坐自伤。妾心依天末,思与浮云长。啸歌视秋草,幽叶岂再扬。暮兰不待岁,离华能几芳”等句,自然真切,颇具情致。

其他诗作亦颇受“吴声”、“西曲”及《白□歌》影响,多写儿女之情。所以与他同时代的颜延之以为是“委巷中歌谣”;《诗品》斥之为“*靡”。其实汤诗笔力虽较纤弱,却无不健康的内容,其诗风华美流畅,在宋齐间颇有影响。论者多以“休鲍”并称,然而其成就实不足与鲍照相颉颃。

《诗品》载,汤惠休曾谓颜延之诗“如错采镂金”;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终身病之”。可见汤惠休论诗主张自然而不喜过于雕饰。从现存作品看,其诗风亦与此论相符。其诗收入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3、汤思退

汤思退(-1164),南宋臣。字进之,处州(今浙江丽水)人。中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正字。附秦桧,官至知枢密院事。隆兴元年(1163),符离师败,力主和议,许割海、泗、唐、邓四州,为言者所论,旋贬居永州。张观等七十二人上书论其奸邪误国,请斩。忧悸而死。

4、汤和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汉族,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5、汤显祖

汤显祖,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

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参考资料:

-汤姓

A 安氏 阿氏 艾氏 爱氏 奥氏 敖氏 嗄氏

B 世界白氏联谊会 柏氏 班氏 包氏 暴氏 鲍氏 百里氏 布氏

薄氏 炎黄卜氏宗亲网 步氏 秘氏 别氏同姓会 巴氏 宝氏 补氏

贝氏家网 贝氏家族 贲氏家族 毕氏族谱 毕氏 边氏家族 卞氏 邴氏

卜氏文化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宾氏家族

C 程氏网 程氏家谱网 程氏家谱 淳氏 从氏 中华崔氏网 崔氏家园 崔氏宗亲网

仓氏 天下一蔡 蔡氏宗亲联谊会 蔡氏宗祠 蔡氏寻根之旅 新加坡蔡氏公会 巢氏 广西岑氏宗亲网

岑氏寻根 单氏 台山陈氏宗亲网 义门陈氏宗亲网 中华陈氏宗亲网 陈氏宗亲网 陈氏大宗祠 陈氏利川家族会

下坑陈氏续修谱志 陈氏家园网 曹氏网 曹氏家谱查询网 中国曹氏网 中国成氏宗谱 新马成氏宗亲会 成氏宗亲信息驿站

苍氏 晁氏宗亲网 柴氏网上家园 柴姓网 车氏 池氏宗亲 储氏 中华褚氏家族网

常氏家族官方博客 昌氏 畅氏

D 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华夏邓氏 戴氏宗亲网 狄氏 刁氏 丁姓人家 东氏 东方

董氏 窦氏 都氏 堵氏 杜氏宗亲网 中华杜氏宗亲 澹台 达氏

笪氏 丹氏 钭氏 段氏宗亲网 顿氏 多氏 第五 东门

东郭 端木世家 段干 党氏 段氏宗亲网

E 阿氏 鄂氏 恩氏文化

F 中华房氏 中华费氏宗亲会 封氏 世界冯氏宗亲会 中华冯氏网 凤氏 伏氏 富氏

符氏 扶氏 中华傅姓文化网 贲氏 法氏 方氏谱牒学 风氏 逢氏

酆氏 樊氏 范氏 丰氏

G 郭氏之源 干氏 甘氏 盖氏 郜氏 戈氏 葛氏 龚氏

弓氏 贡氏 巩氏 公氏 公羊氏 公冶氏 公孙氏 谷氏

顾氏 谷梁氏 公良氏 公西氏 归氏 广氏 缑氏 勾氏

宫氏 耿氏 国氏 高氏 桂氏 妫氏 昝氏 关氏

管氏 顾氏 辜氏家园

H 贺氏 韩氏 杭氏 郝氏中华 何氏英才网 和氏 洪氏 弘氏

中华侯氏家族 侯氏家族 胡氏宗亲网 汉川胡氏 花氏 黄氏 宦氏 滑氏

桓氏 皇甫氏 惠氏 霍氏 哈氏 海氏 衡氏 后氏

扈氏 怀氏 赫连氏 呼延氏 红氏 华氏

J 姬氏 计氏 纪氏 季氏 暨氏 冀氏 中华贾氏网 简氏

江氏 姜氏宗亲网 蒋氏 焦氏 揭氏 解氏 金氏 靳氏

井氏 景氏 琚氏 鞠氏 具氏 吉氏

K 卡氏 阚氏 柯氏公会 孔氏宗亲网 寇氏 匡氏 邝氏 阔氏

康氏

L 兰氏详解 兰姓名人 蓝氏 郎氏名人 劳氏 雷氏 冷氏 黎氏

李氏公会 李氏族谱 李氏族谱网 练氏 梁氏 廖氏 蔺氏 林氏宗亲网

凌氏 刘氏家园 汉家刘氏网 隆氏 娄氏 楼氏 卢氏 芦氏

鲁氏 陆氏 鹿氏 路氏 吕氏 栾氏 罗氏通谱网 骆氏

联氏 连氏 赖氏 廉氏 龙氏

M 麻氏 马氏家族网 买氏 满氏 毛氏网 枚氏 梅氏 美氏

中国孟子 米氏 苗氏 闵氏 缪氏 莫氏 牟氏 母氏

牧氏 睦氏 慕氏 穆氏

N 中华牛氏家族 乃氏 南氏 倪氏 聂氏 宁氏 农氏 努氏

O 欧氏 区氏 欧阳氏

P 潘氏宗亲网 盘氏 裴氏 彭家网络 濮氏 朴氏 浦氏

Q 秦氏文化网 戚氏 漆氏 祁氏 齐氏 强氏 乔氏宗亲网 钱氏

青氏 邱氏 秋氏 裘氏 曲氏 屈氏 中华渠氏 全氏

权氏 瞿氏 邱氏宗亲网 乔氏宗亲网

R 任氏宗亲网 冉氏网 饶氏 戎氏 荣氏 茹氏 阮氏 芮氏

瑞氏 闰氏

S 商氏 赛氏 桑氏 沙氏 山氏 尚氏 烧氏 邵氏

申氏 沈氏 中华余氏网 孙氏宗亲论坛

盛氏 师氏 施氏 时氏 石氏 束氏 史氏 舒氏

司氏 斯氏 苏氏 宿氏 宋氏 索氏 生氏 隋氏

栗氏

T 唐氏 邰氏 谈氏 覃氏 谭氏 汤氏 唐氏 涛氏

桃氏 通氏 陶氏 滕氏 天氏 华夏田氏网 田氏宗亲网 田氏论坛

佟氏 量氏 中华涂氏 屠氏 托氏 脱氏 铁氏

W 魏氏魏网 韦氏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汪氏 危氏 威氏

卫氏 温氏宗亲网 闻氏 文氏 翁氏 乌氏 邬氏 巫氏网

毋氏 吴氏 吾氏 伍氏 武氏 宛氏 万氏 邬氏宗亲网

X 夏氏 奚氏 锡氏 席氏 夏氏 鲜氏 洗氏 向氏

项氏 漳州萧氏网 霄氏 小氏 肖氏宗亲网 肖氏家族网 辛氏 欣氏

邢氏 幸氏 熊氏 胥氏 须氏 徐氏 许氏文化网 序氏

宣氏 中华薛氏家族 寻氏 中华谢氏网

Y 叶氏 焉氏 鄢氏 延氏 闫氏 严氏 言氏 阎氏

颜氏 晏氏 燕氏 羊氏 阳氏 杨氏 姚氏 野氏

衣氏 依氏 易氏 栾氏 殷氏 尹氏译站 应氏 雍氏

尤氏 由氏 游氏 右氏 于氏 余网 俞氏 虞氏

禹氏 玉氏 郁氏 喻氏 无氏 原氏 袁氏 岳飞网

云氏 运氏 云氏宗亲网 于姓的天空

Z 新加坡张氏总会 中华张氏网 张姓论坛 泽氏 曾氏宗亲网 扎氏 翟氏 詹氏

占氏 湛氏 章氏文化研究网 赵氏宗亲 针氏 甄氏宗亲网 甄氏集团 郑氏

支氏 中华郅氏网站 自贡钟氏 中华周氏网 朱氏家族 诸氏 竹氏 竺氏

祖氏 邹氏宗亲网 中华邹氏族谱网 自氏 潮汕卓氏宗亲会 壮氏 庄氏宗亲会 祝氏宗谱

中华左氏 宗氏 正氏 昝氏 臧氏家谱

戴氏宗谱序

戴氏出殷汤之后,国于宋,有谥戴公者。子孙因以为氏。初殷后得者十人,殷氏、汤氏、宋氏、孔氏、华氏、肃氏、林氏、褚氏、皇甫氏、而戴氏其一也。其后戴氏子孙,蕃衍散处郡围,居亳州者以谯国为望:居扬州者以广陵为望:居齐州者以济阴为望。由汉以来,代有文人,大小戴以礼学显,凭以明经显,南渡,若渊若邈若逵各以勋德著。若尚书侍郎济,中书侍郎夔,亦其杰然者也。李唐初兴,胄、至德父子相继名臣。而戴氏益大济后家歙之篁墩,都使扩始迁婺源之桂岩,(唐)天祜中,大尉陶公,雅尚书汪公,英武命帅师讨乱,累著勋绩,没于兵马使,其子寿代领其众,仕后唐,为中书舍人。寿之子安,仕南唐,为光禄大夫,其孙匡宜、匡德、复登明经三传科。汪陶二公牒命手贴暨光禄公诰命俱存。武功文学世济其美亦云盛矣,迄今三百年,家传厚德,代跻上寿家诵户弦,入贤关试礼部者,相踵未艾也,于乎,惟善可以寿后,惟学可以亢宗,父子兄弟尚其勖哉。尝读苏文安先生族谱引,有曰吾所以相视如途人者,其视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观吾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生矣。善哉、言乎,是谱之所以作也,为吾宗者,因其流之异,溯其源之同,必修吕正献之家法,广范文正之义田,而又由近及远,访岷隐之史学,寻石屏之诗卷,考端明之易说,而且参之名公巨卿以订其异同,则尊祖睦族之谊,得而可垂诸来裔矣。虽未能如朱文公之族谱,苏文安序引之意,亦庶几云尔。时

宋开庆元年(公元一二五九年)己未正月十七世孙仲杞述

第一世

黄帝:

以土德旺天下故曰黄帝在位百年建都涿鹿(今河北涿县)少典国君之子母附宝孕而生帝於轩辕之寿丘因名轩辕本姓公孙长於姬水遂以姬姓国於有熊氏代神农为天子帝始作甲子造律吕作舟车制衣裳对古代文明贡献甚大配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玄嚣昌意龙苗次妃方累氏曰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辉及夷彭四妃曰嫫母生苍林万阳其馀从妾生子十六共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於十二姓馀者未详崩葬於荆山之阳桥山括地志云宁州罗川县东八十裏子午岭(今陕西黄陵县)

第二世

玄嚣:名挚姬姓 黄帝长子《帝王世纪》曰少昊帝

母嫘祖生邑於穷桑国之青阳亦号青阳氏继天子位从都曲阜以金德王故号金天氏龙修太昊伏羲之德都曲阜在位八十四年傅位颛顼故曰少昊氏崩葬山东兖州曲阜县西南玄阳山之原

第三世

矫极:因高阳氏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故让位於颛顼

第四世

帝喾:名梦 高辛氏五帝之一

妃四元妃邰氏曰姜嫄生後稷次妃有娀氏曰简狄有玄乌之祥生契三妃陈锋氏曰庆都孕十四月生尧帝於丹陵四妃取訾氏曰常仪生挚喾年十五佑颛顼治天下三十岁代高阳为天子都亳今商丘县南在位七十年据(帝王世纪)寿一百零五岁墓商丘县城南高辛集

第五世

契:名阏伯

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地赐子姓任唐尧之火正官保管火种观测辰星运行规律并适应天气的变化安排农时祭祀火星其後又任舜之司徒为我国天文历法创始祖后人对契感恩戴德奉若神明称他为火神契逝後葬于所居高台被尊称为火神台也称阏伯台被天文学家称之为观星台阏伯封号商墓冢也被称为商丘位於河南商丘西南三裏王坟乡

第六世

昭明:夏诸侯 后皆子姓

第七世

相士:夏诸侯 继祖父火正司星之职商这势力发展到渤海一带

第八世

昌若:夏诸侯

第九世

曹圉:昌若之子 夏诸侯

第十世

冥:夏诸侯 善治水

第十一世

振:夏诸侯 《纪年》载有殷王子亥甲骨文称王亥 弟:王恒

善于丈量计算商贾始祖从事畜牧业马车制造者

公元前1854年—公元前1803年

第十二世

微:夏诸侯 史称上甲微

《竹书纪年》载“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因父放牧到黄河北岸被有易氏首领绵臣所杀夺去牛马微年长向河伯借兵攻有易杀绵臣夺回牛马报父仇

第十三世

报乙:夏诸侯

据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甲骨文字缀合成果《甲骨拼合集》证实《史记·殷本纪》记载商之世系“报丁、报乙、报丙”世次有误应订正为“报乙、报丙、报丁”

第十四世

报丙:夏诸侯

第十五世

报丁:夏诸侯

第十六世

主壬:夏诸侯

第十七世

主癸:夏诸侯

第十八世

天乙:名履 史称商汤、成汤、武汤

契之十四世孙商太祖商朝开国之君甲骨文称大乙商族首领夏王朝腐朽众叛亲离汤以德立威厉兵秣马翦除夏王朝方国十一征而无敌於天下各部落纷至纳贡归服任人於贤重用奴隶出身伊尹为相兴国强盛後逐放夏桀於南巢国号商都亳子姓传到纣十七世三十帝

在位三十年(其中十七年为夏朝商诸侯十三年为商朝天子)《韩诗内传》曰汤为天子十三年百岁而崩(公元前1742年—公元前1730年)

第十九世

太丁:商代王亦称大丁《史记》载未登帝位去世

外丙:《史记》曰帝外丙即位二年(公元前1729年—公元前1728年)

仲壬:商懿王名庸《史记》曰帝仲壬即位四年崩伊尹立太丁子太甲即帝位(公元前1727年—公元前1724年)

第二十世

太甲:名至太丁之子汤嫡长孙继叔仲壬位商朝第四任君主

号太宗在皇宫娇生惯养看不起奴隶出身伊尹以暴治民经尹先劝规不改後给尹放逐祖墓地桐宫(即今河南偃师县)经看墓者演说祖史三年後而悔改成为明君《帝王世纪》曰太甲反位又不怨故更尊伊尹曰保衡即《春秋传》所谓伊尹放太甲卒为明王是也太甲修政殷道中兴《孔丛子》所谓“忧思三年追悔前愆起而即政谓之明王者也”葬於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1723年—公元前1690年)

第廿一世

沃丁:名绚继太甲位居毫葬狄泉(河南洛阳)在位二十八年(公元前1689年—公元前1662年)

太庚:名辨又作大庚 太甲次子

《纪年》称小庚继沃丁位崩後由子小甲继位諡号宣王葬于狄泉在位二十五年(公元前1661年—公元前1637年)

第廿二世

小甲:名高太庚之子 居毫葬狄泉在位十七年(公元前1636年—公元前1620年)

雍巳:名伷太庚之子 在位十二年(公元前1619年—公元前1608年)

太戊:名密太庚之子

太戊在位时举贤人伊陟巫咸为丞相天下大治《史记·殷本纪》载述雍己在位时“殷道衰诸侯多不至”及至太戊即位“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太戊陵位於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侧在位七十五年(公元前1607年—公元前1533年)

廿三世

仲丁:名庄太戊之子

《纪年》毫迁都於嚣《史记》称迁都敖在位十三年(公元前1532年—公元前1520年)

外壬:名发太戊之子 甲骨文称卜壬在位十五年(公元前1519年—公元前1505年)

河檀甲:名整太戊之子 在甲骨文中作戋甲继外壬位自嚣迁都于相《太平御览》引《史记》称他在位九年病死後葬於相(今河南省内黄县境内)在位九年(公元前1504年—公元前1496年)

第廿四世

祖乙:名滕 仲丁之子 《纪年》曰胜《史记·殷本纪》称为河亶甲之子甲骨文记载是仲丁之子当以甲骨文为准祖乙在位时国运再度中兴曾迁国都由相迁耿迁邢最後迁庇(今山东鱼台)甲骨文中称他为中宗葬于狄泉据传“春节”和“万年历”是此时樵夫万年发明在位十九年(公元前1495年—公元前1477年)

第廿五世

祖辛:名旦 《史记》在位十六年(公元前1476年—公元前1461年)葬于狄泉其弟沃甲继位

沃甲:名逾《世本》作开甲甲骨文曰羌甲《竹书纪年》载在位五年《史记》记在位二十五年葬于狄泉在位二十五年(公元前1460年—公元前1436年)

第廿六世

祖丁:名新 祖辛之子《竹书纪年》载在位九年继叔沃甲位在位三十二年(公元前1435年—公元前1404年)由堂弟沃甲之子南庚继位

南庚:名更 沃甲之子《史记》南庚在位二十九年《竹书纪年》载在位六年南庚在位时商朝国运再度衰落后迁都于奄(今山东省曲阜县) 崩传位于祖丁之子阳甲在位二十六年(公元前1403年—公元前1378年)

第廿七世

阳甲:名和 祖丁之子 甲骨文中称象甲商朝再度衰落诸侯不朝《史记》阳甲在位十七年《竹书纪年》载在位四年葬于狄泉在位六年(公元前1377年—公元前1372年)

盤庚:名旬 祖丁之子 甲骨文做般庚继位第三年迁都于殷从此政治稳定国又复兴改国号为殷商朝也被称为殷商葬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庄)在位二十八年(公元前1371年—公元前1344年)

小辛:名颂 祖丁之子 继位後殷复衰落《竹书纪年》载在位三年病死葬于殷在位二十一年(公元前1343年—公元前1323

年)

小乙:名敛 祖丁之子 《竹书纪年》称在位十年《史记》载在位二十八年(公元前1322年—公元前1295年

第廿八世

武丁:名昭 号高宗 小乙之子 即位後任用傅说和甘盤等贤臣先後征服多个敌国和叛乱不朝的方国殷墟卜辞载武丁配偶妇好也亲自率军征伐羌方使衰落的商朝重新振兴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广大疆域《史记殷本纪》称武丁修政行德殷道复兴史称“武丁中兴”在位五十九年(公元前1294年—公元前1236年)

第廿九世

祖己:武丁之子 《史记》称祖己未继君位《帝王世纪》作孝己《太平御览》《帝王世纪》为武丁嫡长子《太平御览》载孝己母早亡继母妣辛虐待流放孝己饿死於野殷墟出土甲骨文中祖己位居武丁之後祖庚之前

祖庚:名曜 武丁之子 《竹书纪年》载在位十一年《史记》在位七年(公元前1235年—公元前1229年)

祖甲:名载 武丁之子 曾征伐西戎改革祭祀早期政治家《史记》称他荒*无度商朝再度衰落在位三十三年(公元前1228年—公元前1196年)

第卅世

廪辛:名先 祖甲之子《竹书纪年》称冯辛在位四年崩在位六年(公元前1195年—公元前1190年)

庚丁:名嚣 祖甲之子 甲骨文作康丁 祖甲之子《今本竹书纪年》称在位八年《史记》曰帝庚丁在位三十一年崩子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在位二十一年(公元前1189年—公元前1169年)

第卅一世

武乙:名瞿 庚丁之子 《纪年》曰武乙继位居殷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来朝武乙赐地三十裏玉十瑴马八匹《後汉书·东夷传》载武乙时“东夷寖盛大分迁淮岱渐居中土”《史记·殷本纪》载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猎於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殁在位四年(公元前1168年—公元前1165年)

第卅二世

太丁:名托 甲骨文中作文武丁

在位期间周侯季历(姬昌父)伐戎有功太丁忌惮先嘉其功而杀之《竹书纪年》在位十三年《史记》在位三年(公元前1164年—公元前1162年

第卅三世

帝乙:名羡《吕氏春秋·当务》曰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 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後用法若此不若无法”《太平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载帝乙有二妃正妃生三子长曰启中曰衍小曰受庶妃生箕子年次启皆贤初启母之生启及衍也尚为妾及立为後乃生辛帝乙以启贤且长欲以启为太子太史据法争之帝乙乃立辛为太子

帝乙有三子启衍辛无争议而箕子为帝乙之子文献说法不一武王灭商後封箕子於朝鲜《竹书纪年》在位在位九年《帝王世纪》在位三十七年(公元前1161年—公元前1125年)

比干:名干 誉为“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比干是林氏的太始祖二十岁乙太师高位辅佐帝乙继托孤重辅帝辛从政四十馀载年纣王暴虐荒*横徵暴敛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六十三岁周武王封比干垄为国神赐後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諡“忠烈公”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

第卅四世

微子:帝乙之子 名开讳曰启

详见《史记·宋微子世家》纣王无道启数谏纣而不听为周所灭启肉袒面膊以续殷祀而封微地(即今微山)子爵封武庚禄父继殷庚叛为周公平之後成王始封启於宋不以臣相待故皿宾王墓於商丘县西南二十五裏青岗寺村

宋国第一任国君建都商丘立国受封下传三十三君历二十六世唐开元二十一年五月曾立子微庙碑明万历四十年壬子十一月重修殷微子墓。孔子称微子箕子比干为殷末“三仁”

微仲:帝乙之子 名衍或泄曰仲思 宋国第二任国君

帝辛:帝乙之子 名受或受德史称商纣王商朝末代帝王纣王暴虐无道武王伐之纣自焚在位五十二年(公元前1124年—公元前1173年)《竹书纪年》载在位五十三年

第卅五世

宋稽:名稽 继召伯

宋国第三任国君微仲之子详见《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多数谱记微子启为宋公稽直系不符史书 礼记曰“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郑玄曰“微子适子死立其弟衍殷礼也”微仲衍继兄微子启位为宋公虽迁爵易位而班级不过其故故以旧官为称故二微虽为宋公犹称微至於稽乃称宋公也微仲卒子宋公稽立宋国第三代国君仁而爱民宽其政国乃治

武庚:帝辛之子

武王封武庚禄父主殷使管叔度蔡叔鲜传之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国政故管蔡疑之与武庚作乱为旦平之诛武庚杀管放蔡乃命微子代殷

第卅六世

丁申:名申 宋国第四任国君

第卅七世

湣公:子姓名共宋之诸侯 宋国第五任国君

焬公:名熙 宋国第六任国君 被鲋祀诛杀

第卅八世

厉公:名鲋祀 湣公之子 宋国第七任国君

缗公庶长子因不服叔父炀公熙继位杀熙欲立太子弗父何弗父何不受鲋祀於是自立史称为宋厉公封弗父何于栗(今夏邑)任宋国国卿

费父何:湣公之子 宋大夫 弗父何是孔子之远祖

第卅九世

嫠公:名举 厉公之子 宋之诸侯

宋国第八任国君嫠公二十八年(公元前八五九年至公元前八三一年)举崩子覵立

第四十世

惠公:名覵宋国第九任国君《十二诸侯年表》载三十一年(公元前八三0年至公元前八00年)宋惠公薨葬于商丘

第四十一世

哀公:名史逸 宋之诸侯宋国第十任国君在位仅一年崩子撝公继位

四十二世

戴公:名撝 宋国第十一任国君 称宋戴撝公为戴姓第一世始祖

戴姓聚集地

先秦时期,戴氏主要在其发祥地豫东一带发展繁衍。到了汉代,戴氏开始有迁居豫南、江浙、山东等地的。三国至南北朝时,戴氏又有迁居安徽、湖北者。如西汉时的戴遵为慎阳(今河南正阳县北)人,戴崇为沛(今江苏沛县)人。

又如东汉时的戴就为上虞(今属浙江)人,戴宏、戴封均为刚(今山东宁阳县北)人。唐初,戴氏开始入闽。据《元和姓纂》所列当时戴氏聚居点有济北(今山东长清县西南)、谯国(今安徽亳州)、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魏郡斥丘(近河北成安)河东桑泉(今山西临晋)等。清代初年时,广东焦岭县一支戴氏后裔迁往台湾屏东,其后分布于高雄、桃园、新竹等地。

戴姓是台湾的一个大姓位居第五十二位。主要集中在新竹、嘉义和台南,在台北和南投也有不少。台湾戴姓的始祖是清代雍下年间从福建来的。最初到达现在的苗栗县大甲镇孟春里开基,然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以有来自嘉应州的戴姓入垦今苗栗镇;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则有泉州人戴南仁入垦今新竹县关西镇新富里开垦等等。此后,又有戴氏族人迁往海外。

百家姓: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钟 徐 邱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柯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于 惠

甄 曲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历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溥

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阳 郁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却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浦 尚 农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欧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 竺 权 逮

盍 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徐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司徒 司空

骂、缑、校、别、野、建、银、穗、苌、渠、贵、伽、郗、布、库、成、谈、褚、庆、昝、展、芈、宿、耍、山、孛儿只斤、宝、渊、赫连、满 、畅、宰、院、树、克、揣、直、务、双、可、典、稂、因、相、怯、远、廉、郇、萨、税永、迭、底、封、务、米、是、理、胥、职、兀、酒、毋、贝、双、宇、郐、迮、訾、僧、危、柘、雒、隗、檀、忽、撒、澹台、要、道、拜、俎、靖、本、爨、信、慕、乜、开、战、晋、难、死、等。

其中:倒数第一:难(去读音)

倒数第二:死(逐渐减少)

倒数第三:山(音同“亚”)

荡姓是共工氏汤明之后,共工氏因自立为帝,被母后汤(傥)娥所杀,荡(汤)析羲自此离居,汤明后裔四处游荡,因避祸,多藏于草荡、沙荡、海荡、湖荡之中,被蔑称为“荡民”。史称“荡氏”。《中国史稿》曰:“荡析离居,罔有定极。”荡词组中因有“游荡、沦荡、动荡、佚荡、跌荡、浪荡、放荡、*荡、荒荡、飘荡、流荡、晃荡、空荡及荡产”等,而在周人谥法中,荡字被列入下谥法,曰:“以此歼夷焉,用之小人焉。”江苏无锡荡口镇,宝应县獐狮荡乡,射阳县长荡乡,阜宁县马荡乡,泰兴县焦荡乡、芦荡,建湖县荡中乡,兴化县乌金荡、黑高荡、西荡,昆山县长白荡、明镜荡、汪洋荡,吴江县三白荡、玄鹤荡、里古荡,苏州盛泽荡、黄天荡,宜兴县马公荡、都山荡、蒲墅荡、阳山荡、莲花荡;浙江雁荡山,嘉兴连泗荡,德清县若溪荡,长兴县大荡漾、石湖荡、沉荡;安徽汤沟白荡湖;陕西三源县荡社;西藏荡青;湖北樟树坪坦荡河等地,多与荡人散居于此有关系。荡姓以渔盐为业,因而盐户称“灶荡”,渔户称“渔荡”;荡姓善驾舟,故曰:“荡舟”。而流经河南鹤壁市及汤阴县的“荡水”,则是荡姓的母亲河。

春秋时,商宋有荡邑(河南睢县),宋桓公御说封其三子公子荡于此,为荡邑大夫。宋襄公即立拜其弟公子荡为宋司城,史称其为“司城荡”。公子荡文武全才,助兄宋襄公扶齐伐曹,两会诸侯,称霸天下,因而荡姓扬眉吐气,词组中有“荡气、荡涤、荡然、浩荡、激荡、荡覆、扫荡、摇荡、冲荡、震荡、荡平、荡漾;成语中有荡然无存、襟怀坦荡、浩浩荡荡、荡气回肠等颂扬之词。《吕氏春秋》称胜兵为“荡兵”,汉时置“荡寇将军”,清时道率府者名“直荡”,顾炎武曰:“古人以左右冲杀为荡,陈其锐卒谓跳荡,别帅谓之荡主。”因此而知,春秋时,荡姓已成为勇猛无比之师。公子荡在宋楚决战中,为营救宋襄公,独闯敌阵,身倍数创而牺牲。

公子荡之子公子寿,因不肯陪伴昏君宋昭公左右而辞去司城官职,让儿子荡意诸袭世职。荡意诸以祖父封邑为姓,是商宋荡姓之始。荡意诸是春秋贤者,因见宋昭公被弑,自刎而死。宋文公知汤意诸贤,则封其弟荡虺为司马。荡虺之子荡泽袭爵后,欲削弱公室,则乘宋共公卒,宋国举哀之时,杀死太子肥,而专国政。荡泽因没有得到宋桓公家族鱼氏、向氏、鳞氏的支持,势单力孤,荡氏被右师华元率国人剿灭,荡泽被杀。荡泽子侄余生者逃亡于楚国亳州,楚共王封荡泽之子为荡侯。

公元前530年楚灵王拜荡侯为楚军元帅,率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围攻徐国,楚灵王于亳州南干溪督战。公元前529年5月,楚国内乱,公子比自立为楚王,楚灵王自杀。荡侯急率围徐楚军回国,中途遇吴国之伏当了俘虏,荡姓至此成为吴国的奴隶,荡侯子孙为避祸,去草字头而改为汤氏。江苏苏州《汤氏家谱》曰:“吾祖宋公子意诸,以祖封邑为荡姓,其子孙因避祸,去草字头为汤氏。”唐时,荡氏为避唐太宗庙号,部分荡人改为阳氏,吐蕃大将荡没藏降唐后,亦改称阳没藏。今已经成为罕见姓氏,除在河南、河北、陕西、福建发现有几户荡氏,其余荡氏均已成为汤氏的一支。

历史上姓汤的名人有哪些?

1、汤鹏 字天池。清顺、熙 间铁画艺人。祖籍徽州,迁居江苏溧水。幼年来芜 湖学铁工,及长,自营铁业作坊,初制单枝铁花和饰有内裱绢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