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氏族谱
《清漾毛氏族谱》四卷(江西上饶)清同治十年毛光春修。
《清漾毛氏族谱》(浙江江山)清道光三十年本,存3册;另有10册本;民国4年本存17册。
《双溪毛氏宗谱》(江西玉山)民国本8册。《合肥毛氏宗谱》民国5年毛开运等修,九鼎堂本,1册;另外储存有3册本。
《兴贤毛氏宗谱》四卷(江山)清同治三年本,1册。
《上庄毛氏宗谱》二卷清道光二十九年序刊本。
《棠峰毛氏宗谱》(浙江江山)清光绪二十四年本,5册;另外储存有1册本。
《邑前毛氏宗谱》(浙江江山)清毛云鹏修,宣统三年本,2册;另有毛继善修民国19年本36册;民国19年毛春余等续修本80册,已流人日本、美国。
《龙底毛氏宗谱》(浙江江山)清末本1册。
《龙川毛氏宗谱》(浙江常山)二卷清黄庚吉重修,清光绪五年刻本,另有民国20年刻本。
《龙游毛氏宗谱》(浙江)清毛启东等修辑,咸丰元年活字本,存卷一。
《兰溪毛氏宗谱》三卷(浙江)民国14年木刻本,章萼纂修。
《汤溪毛氏宗谱》四卷(浙江兰溪)民国7年木刻本,镐颖重纂。
《沐澄毛氏宗谱》四卷(浙江兰溪)民国29年木刻本。
《会稽达郭毛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浙江绍兴)清毛乙笙、毛子芗修,宣统二年刻本,10册;另有民国19年木活字本 十二卷(12册);清道光二十六年长发堂本6册。
《余姚丰山毛氏族谱》清毛云祥等纂,光绪三十年永思堂本活字本,17册;另有民国20年活字本,毛启周等续修,20册。
《毛氏永思堂族谱》(浙江余姚)清毛廷枋等修,道光20年本,1册,存卷6;另有22册本;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22册)流人日本、美国。
《余姚双河毛氏宗谱》二十一卷思成堂刻本,残存2册。
《西河毛氏宗谱》四卷(浙江鄞县)清王谦和、毛履洛等修光绪二十五年木活字本1册;另有民国22年活字本1册,毛显榆、毛守铫等修。
《鄞县毛氏宗谱》十卷清姜炳璋、毛异修乾隆四十二年抄本。
《宝峰毛氏宗谱》四卷(浙江鄞县)民国应廷赓、毛履邦等修,活字本l册。
《城西锡山毛氏宗谱》四卷清毛显常修,咸丰七年承启堂本2册
毛姓天地
--------------------------------------------------------------------------------
毛姓在大陆是第七十六大姓,在台湾毛姓则未列入前一百大姓。毛姓远祖始于西周时期。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朝后,封他的弟弟叔郑于毛地(今陕西岐山一带),建立毛国,为伯爵,史称毛伯郑或毛叔郑。他在周成王时是王朝卿士之一,担任“司空”一职,司空是三公之一,他又被称为“毛公”,毛公的后代就以“毛”为姓。因此,毛姓起源于周朝王室之姓,姬姓。
毛公的后代是毛姓的主体,此外,据某些毛氏家谱记载,毛姓还有一些人出自周朝某时期的一个王朝贵族,他被分封在毛邑(今河南宜阳一带),因此,他的子孙也以毛为姓。毛姓氏族迅速在关中和中原地区发展起来,有些人迁居到山东一带,也形成望族。秦汉以后,毛姓在西河,荥阳形成望族,后来逐渐遍布全国各地。
约在汉朝时期,一支毛姓氏族从中原迁居到江西吉州龙城(今江西吉水),其后便在这里发展。到了元朝,这支毛姓中有一些在毛太华率领下迁居云南澜沧卫。明朝时候,这支毛姓又居住到湖南湘乡,后来又迁居到湘潭三十九都(今湖南韶山),并定居下来。过了五百余年,出了改变中国历史的人物毛泽东。
--------------------------------------------------------------------------------
20世纪中国第一家——韶山毛氏家族
--------------------------------------------------------------------------------
目录:
第1章 并非高贵的渊源
11翻尽了族谱和历史,从晚清上溯到远古,可我们怎么也找不到那令人惊羡的高贵血统。
12韶山的风景如画,水秀山青,是否就是"红太阳升起地方"的仙气和龙脉?
13毛太夫人文氏慈悲为怀,不愧为一代圣母;毛顺生的平庸鄙俗,则与汉帝国开创者刘邦之父太公倒颇有相似之处。
第2章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和韶山毛氏的崛起)
21尽管毛泽东不大喜欢他,但毛顺生的经营有方,却为韶山毛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22韶山毛氏的崛起,竟是从毛泽东对父亲、对族长、对整个宗族的反抗和背叛开始。
23与长沙杨氏联姻,提高了韶山毛氏的地位。
24从韶山、湘乡、长沙到北京,毛泽东不但把他自己,也把整家族带出了韶山冲。
25蒋介石挖了韶山毛氏的祖坟,但毛泽东领导的红色革命斗争仍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夺了蒋的江山。
第3章 满门忠烈的红色家庭
——20世纪上半叶韶山毛氏的革命事业
31 1921年春节,毛泽东带着满脑子革命思想回家过年,没想到却从此把一个旧式农民家庭改造成了革命斗争史上红色革命家庭。
32 在中国***的革命斗争史上,毛泽东曾是一个颇为出色的***物,然而他没能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却成为哥哥革命事业的殉道者。
33 为了大哥的革命事业、也为了自己的红色理想,29岁的毛泽覃和他年仅19岁的儿子毛楚雄相继洒血沙场。
34 怀着美好的理想和坚贞的爱情,杨开慧,这位书香门地出身的大家闺秀和年轻美丽的现代新女性,毅然选择了牺牲。
35 虽然只是毛泽东的堂弟,但24岁的毛泽建却成为韶山毛氏的第一个殉道者。
第4章 中国第一家族:毛泽东时代的韶山毛氏
4 1(毛泽东的治国韬略:)凭着他那政治家的天才和诗人激情,毛泽东使一个百孔千疮的旧中国起死回生,避免了被外国列强吞并的命运。然而,把这个充满生机的泱泱大国拉到频临崩边缘、把亿万热爱他的人民赶入灾难深渊的,又正是他们原来的大救星。
42(江青的辉煌腾达:)拥有自己的心机和第一夫人的有利优势,建国后的江青在现代中国政治舞台上出尽了风头。
4 3颇有乃父风范的毛岸英本来可以继承父志,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宏图大展,便为捍卫父亲创建的国家而壮烈献身于异国他乡。
44早年的身民主折磨严重摧残了他的健康,毛岸青无法在新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挑起大梁。
4 5虽非王者之子,但凭其自身奋斗和伯父的垂青,毛远新以侄儿身份成为韶山毛氏最为耀眼的红人。
46 女以父贵,李纳、李敏,这共和国的两位"公主",都成为权重一时的人物。
47 第一家族的媳妇和"附马"们
48 韶山毛氏关系图:共和国第一家族的"皇亲国戚"们
第5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后毛泽东时代的韶山毛氏
51(巨星陨落)虽然人民不断地高呼"万岁",但83岁的毛泽东还是抛下了他热爱的人民和被他弄得满目疮痍的红色江山,驾鹤西去。
52 (江青跨台)江青虽贵为第一夫人,但毛泽东死后仅几个月,这位共和国的国母,就因恶贯满盈而被送进了监狱,最后竟落得个以丝袜上吊自缢的下场。
53昔日虽是主席身边红人,但"四人帮"跨台后,毛远新这位"佞臣",自然也成了共和国的阶下囚。
54《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毛泽东作了官方的盖棺定论,但人们对这位当世的大球星,却有着各自的看法
55心身疲惫,李纳退出政协委员,标志着韶山毛氏彻底从现代中国政治舞台上淡出
56(韶山毛氏第三代心态)韶山毛氏第三代的代表,毛新宇除了对爷爷的崇拜,还想有所作为?
尾声
61 诞生百周年庆典
62 韶山的香烟越来越旺
63 司机驾坐前的神像
64 井冈山的神话和传说
65 享受现在的好处,怀念旧日的虚荣:工农的矛盾心态
66 知识分子的口水
67 寻根——毛氏后人的韶山情结
--------------------------------------------------------------------------------
请读片断:
11翻尽了族谱和历史,从晚清上溯到远古,
可我们怎么也找不到那令人惊羡的血统
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叫做"聪明有种,富贵有根"。
不论是学富五车的大学者,还是目不识丁的村野山夫,当他们面对某个显贵要人或显赫的家族时,他们的第一个想法往往是:这人如此富贵,这家如此发达,肯定有一个很好的家世渊源。要不,就是他们的祖先必定葬了什么难得的风水宝地。
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正是这样一位非常显赫的——不,应该说是20世纪中国最显赫的人物和家族。
这,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出身的湖南韶山毛氏家族。
然而,翻尽了族谱和历史,从晚清上溯到远古,可我们在韶山毛氏的历史长河中,怎么也找不到那令人惊羡的高贵血统。
让我们先来看看历史。
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毛姓的确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
在各种中国姓氏学经典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有关毛姓起源的同样记载:
《通志·氏族略》载:"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聃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
《姓源》也说:"周文王第八子郑封于毛,《左传》周大夫毛伯是也,后因氏。"
《广韵》说:"毛亦姓,本自周武王母弟毛公,后以为氏。"
同样的记载也见于《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一卷:"吾姓系出周姬,文王子毛伯之后,世为周卿,因国为氏。"
这里所引资料基本统一,即毛姓的得姓,始于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姬郑被封于毛。
如此说来,毛姓远古时还是王族的后裔。他们的得姓始祖,赫然是当年中国周朝开国之君周武王的同胞亲弟弟,名叫姬郑(《通志》以为是姬聃,这可能是误解《左传》所致)。
正是因为沾了王族的荣光,姬郑当年才无功也受禄,被封为伯爵。这在当时可是最高的级别头衔了。不但如此,他还被被授予司徒之职,并获准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半独立性的诸侯国——毛国。
当年姬郑所建立的毛国,实际上也就是周成王封给其叔父郑的这地块小采邑,其地一说在今陕西扶风,一说在今河南宜阳。
但是,姬郑也就是毛伯所建立的这个毛国,在历史上并没有起过什么大的作用和影响,因而有关它的记载也就非常少,甚至连它何时亡国、为谁所灭,也是一笔糊涂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毛国灭亡之后,它的子民为了纪念故国,便以国号作为自己的姓氏。
这便是毛姓的由来。
然而,毛姓虽古老悠久,但在以后几千年中国的漫长历史舞台上却并没有什么值得人眩耀的骄人业绩。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涌现过无数至今令人怀念的各姓优秀人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先哲之中,属于毛氏族姓的却少而又少。除了一个靠自荐起家的毛遂,研究《诗经》出名的毛亨、毛苌,被人们视为奸臣的毛延寿和清朝的学究毛奇龄外,再也数不出什么特别有名的人物。而这里面能与韶山毛氏挂得起勾来的,就更是微乎其微了。
现在,让我们再来查一查毛家的族谱。
在以宗法主义为特色的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最重视家族的荣誉。因而对记载家族历史和荣誉的族谱,也就非常非常地重视,简直视同家族的命根子。不但要经常地编篡和续修,小心翼翼地保存、收藏,而且还喜欢经常翻阅、查检,以便教育族中的后代,向外族的人眩耀。
聚居在偏远的韶山冲的韶山毛氏,同样也保存着多部这种可以用来眩耀自家荣誉的《毛氏族谱》。
在《中湘韶山毛氏族谱》的《源流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吾族派接西江,自宋工部尚书让,世居三衢。生子休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出守吉州,迎尚书让公就养,占籍吉之吉水龙城,家焉。二十一世传至伯温公,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考据西江宗人,执谱相访,实属西河嫡派。"
由此可见,韶山毛氏与远古时候的毛姓实在无法找到联系了。它们能找到的最早祖先和亲族,只是我国宋朝时期的三衢毛氏宗族中的一个名叫毛让的人。
三衢,即今浙江衢县。唐朝武德四年改原婺州信安县为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故又以三衢称衢州。宋代这里确实住居着一支毛氏家族,并产生了秀州知州毛滂、侍御史毛注、翰林学士毛友、进士学者毛晃、两浙转运使毛渐等一批比较优秀的人物,也可以算是名门望族了。至于那个名叫毛让的人,据民国时期的《江西通志》所载,应是五代末南唐朝的工部尚书。
可见,韶山毛氏最早发源于浙江三衢毛氏。
但今日湖南韶山毛氏宗族的直接祖源,则是江西吉水毛氏。
有趣的是,在《江西通志》的《氏族志》中,我们也发现有和《韶山毛氏族谱》同样的记载:江西吉水龙城毛氏确实来自衢州,他们的开基始祖就是南唐工部尚书毛让的儿子,名叫毛休。毛休是宋朝国子祭酒,因官任吉州知州,就把老父接来吉州赡养。毛让后来在吉州去世,葬在吉水龙城。毛休一家为了给父亲守墓,便在吉州吉水龙城定居下来。
吉水毛氏在历史上倒确实是一支比较著名的宗族。这个家族在宋代出了个孝子,名叫毛洵,是个进士,官任大理评事、校书郎。毛洵因父母去世,辞官回家守孝,竟因过度悲痛而死。他的事迹被载入《宋史》。这个毛洵,便是毛休的嫡系后代。谱载毛休生七子:士元、士隽、士廉、士宏、士宣、士澄、士广。其中,长子毛士元官任大理评事,二子毛士隽任冉州司,三子士廉官任严州刺史,六子毛士澄官至朝奉大夫,七子毛士广官任处州司。毛士广生子毛应全,官任殿中丞、骑都尉。吉水毛氏到明朝更出了一个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的显赫人物毛伯温,因而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而且也是当时全国毛姓中最显赫的一支。
不过,韶山毛氏与浙江三衢毛氏和江西吉水毛氏的传承关系,至今仍是一笔糊涂账。我们翻遍了各种毛氏族谱,都发现"谱中所纪,不惟往代华裔概从阙疑,即江西宋代诸宦,亦远不之溯。"(《韶山毛氏一修谱序》)
各种毛氏族谱都记载,现代显赫一时的韶山毛氏家族,它的真正有史可考的最早奠基始祖,是元朝时一个名叫毛太华的青年军人。
公元14世纪中叶,中国历史上爆发了大规模的元末农民起义——红巾军正义。当元朝统治被基本上摧垮之后,起义军内部发生纷争。为了争夺政权,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江西鄱阳湖展开大水战,闹得江西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当天下大乱之际,江西吉州府龙城县仙茶乡有一个名叫毛太华的青年农民,不甘老死蓬蒿,寂寞一生,毅然扔下手中的锄头,拾起长矛,投奔了朱元璋的队伍。明朝建立以后,毛太华又随同明朝大将傅友德、沐英统率的西征大军开往边远的云南。云南平定后,朱元璋命养子沐英世氏治滇,许多远征军人就被留下来屯驻云南,毛太华就是这批被留下来的远征军人之一。这样,毛太华便于元末明初从江西吉水来到当时的云南澜沧卫。(一说当年毛太华只是为了躲避战乱,才由江西远迁到云南的。)
据说当年毛太华屯驻云南澜沧,娶了一位当地的王姓"蛮女"为妻,并先后生了8个儿子,分别取名叫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毛清四、……毛清八。
毛太华虽然在这里娶妻、生子,但当年的云南澜沧卫一带,实在是太偏远荒芜了,甚至即使到了六百年后的今天,那里也仍然人烟稀少,气侯湿热,猛兽出没,是中国最偏僻落后的地方。所以后来毛太华老了,仍然忘不了内地,于是请求告老还乡。因戌边多年,立有战功,毛太华被获准调拨内地。
但不知何故,毛太华并没有回到江西吉水龙城老家,却从边远的云南澜沧卫往北迁到当时的湖南省湘乡县县城北门的绯紫桥居住,并分得了几十亩田产。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当年毛太华内迁湘乡时,除妻子外只带了大儿子毛清一和第四子毛清四,而其他几个儿子则没有同来湖南,大概仍留在云南。
在赤岸镇尚阳村老街的菜市场附近,有一座名叫环翠堂的古宅。虽然她在尚阳现今保留的诸多古宅中并不是最雄伟和精美的,但在这个温文尔雅的名字背后,讲述着一位贞烈女子惨烈守节的故事。环翠堂的门口早先还有一座贞德牌坊,连同这座古宅,就是为了表彰刘氏舍身守贞洁的妇德而建立的。
阳春三月一个飘着蒙蒙细雨的日子,我们穿过尚阳那条长长的老街,来到这座灰墙黑瓦的宅院。整个院子空无一人,但从左右两厢房门口堆放的一些生活杂物,可看出这里还有人居住。空空荡荡的正屋上方一块写有“环翠堂”的牌匾特别引人注目,天井中枝繁叶茂的桂花等长青树种,为古宅增添了生机。我们在雨中默立了一会,慢慢走向中堂。只见堂内斗拱和牛腿等,雕刻都非常精美,但因年久失修有蛀蚀,一些已残缺不全。 据史料载:刘氏是义乌青岩刘人,秀外慧中,与丈夫毛懋嶔同岁,均生于明万历己亥年(1599)。自少女嫁到夫家,贤惠能干,恪守妇德。丈夫毛懋嶔家里兄弟众多,他排行第五。刘氏孝敬长辈,与妯娌之间能和谐相处,并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帮助丈夫兴旺家业。刘氏为毛家一连生了四个儿子,从小教育他们人心为善和仁义礼智信。四个儿子分别取名“自强”、“自知”、“自重”、“自勇”,寄托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清顺治丙戌年(1646),清军攻入浙江,南明军队节节败退。7月初,南明降将方国安及其残部带着清军去攻打金华,一路烧杀掠夺。初三日经过义乌尚阳,百姓遭殃。是年47岁的刘氏虽已半老,但风韵犹在。散兵看到色心骤起,抓住欲行不轨。刘氏挟利刃自卫,将兽兵刺伤后自刎而死。 气急败坏的兽兵不肯善罢甘休,又残忍地将刘氏肚子破开才解恨离去。刘氏这一贞烈壮举无不让人感动涕零。夫毛懋嶔悲痛之余,连夸刘氏不愧为毛家人的好媳妇。后族人重修家谱,将刘氏事迹记载入《毛氏家谱》,以扬励其贞烈。 其夫毛懋嶔一生刚直公正,克勤克俭,到了老年更是德高望重,为大家所信服,在义乌南乡一带尊为楷模。康熙初年义乌县令孙家栋闻其美德,专门赠“公正”匾奖励之。毛懋嶔卒于康熙辛亥年,享年72岁。 乾隆时朝,刘氏的贞烈故事依然在义乌南乡一带广为流传。义乌官府也将刘氏的事迹逐级上报朝廷。经朝廷礼部批准,颁发下《京报》的批准文书后,义乌衙门就在尚阳为刘氏设立了贞节牌坊。这很让毛氏后人引以为豪。乾隆年间,天下太平,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官府奉旨又在乾隆四十七年、五十二年连续两年免去了义乌县地丁钱粮。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生活日渐富裕。毛氏后人在积攒了一定数量银两后,就着手专门为刘氏太婆建造了“环翠堂”,寓意贞烈妇德万古长青。 时嘉庆年初,时任义乌县令诸自古把刘氏这段经历载入了嘉庆《义乌县志》,感动之余,在“环翠堂”圆满落成之日,特地赠匾“贞烈风世”表示祝贺。环翠堂内共保存有四块牌匾,期间,堂内包括“环翠堂”在内的三块牌匾均遭到破坏,只有这块“贞烈风世”匾依然完好保存在环翠堂内。 环翠堂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经受了200多年无情岁月的摧残后,已经是老态龙钟,默默无语地伫立在绵绵不绝的江南细雨中。烈女刘氏的哀婉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会让世人一直传颂下去,环翠堂也需要我们后人加以修缮,好好地保护传承下去。 地址:赤岸镇尚阳村老街 周边公交信息: 招呼站 - 公交站 210米 途经公交车: 义乌502路 尚阳 - 公交站 382米 途经公交车: 义乌392路 义乌502路 和尚田 - 公交站 831米 途经公交车: 义乌502路 朱店 - 公交站 866米 途经公交车: 义乌392路 自驾参考路线:从义乌国际商贸城客运中心进入诚信大道,行驶560米;左转,进入口岸路,行驶120米;靠左前方行驶,进入国贸大道,行驶87公里;靠右前方行驶,从国贸大道到新科路,行驶560米;左转,进入新科路,行驶14公里;请直行,进入黎明湖路,行驶990米;右转,进入江东南路,行驶620米;请直行,进入佛堂大道,行驶93公里;左转,进入渡磬南路,行驶20公里;请直行,进入义武公路,行驶138公里;右转,从义武公路到尚阳村,行驶650米;到达尚阳村
毛氏族谱
本文2023-10-19 21:04:0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3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