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省的常识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3收藏

关于安徽省的常识有哪些?,第1张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华东地区西北部,是一个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面积1396万平方千米,地形多样,南高北低。安徽省在淮河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淮河以北属温带季风气候,长江、淮河穿境而过。安徽于清康熙年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合为“安徽”。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来都是人才辈出之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史册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留下了诸如徽派建筑、徽墨歙砚、徽戏等文化瑰宝。为中国的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地理概况

安徽位于中国华东地区西北部,东邻江苏、浙江,北接河南,西界湖北,南有江西,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被称为中国长江三角洲的腹地。安徽境内的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4米。

全省南北长约570千米。东西宽约450千米。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淮河横贯安徽。将全省天然的分成三部分——锦绣的江南山区、富饶的中部平原和肥沃的淮北平原,以及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

气候特点

安徽省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终年温和湿润,并有明显的南北气候过渡特征。气温一般南部高于北部。年降水量南部多于北部,山地多于平原。夏季各月降水量的逐年变化更大,往往引起旱涝灾害。

自然资源

安徽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石灰岩、岩盐居全国前十位。安徽省境内的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最著名的有扬子鳄、江豚等。濒危的动物59种。森林资源也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30%。

交通运输

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47千米,东西南北出省口皆有高速公路相连接;铁路总里程2387千米,京沪、京九、陇海和宁西等铁路纵贯境内:有4个民用机场,与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通航;水运体系发达。芜湖、铜陵、安庆3个长江口岸实现了对外轮的开放。

经济概况

安徽省是中国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农业大省。以水稻、小麦以主。农业兼具有南、北方的生产特征。全省渔业发达。经济鱼类达40多种。重工业以煤炭、机械、化工为主,是中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安徽的古井贡酒、宣纸、徽墨、徽砚等闻名国内外,是安徽省的经济支柱之一。

文化习俗

安徽是南北文化交汇之地,这里地形复杂,受风土人情影响,文化习俗南北迥异。历史上,楚国统治安徽300多年,使这里打上了楚文化的烙印。其中,徽州文化最为典型。从北宋后期,徽州文化全面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等,无不显示出独特的风貌。

省会:合肥

合肥市位于省境中部,长江淮河之间,沿江近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合肥属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市总面积7266平方千米。合肥现辖3个县4个区。合肥市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名胜古迹众多。有三国古战场逍遥津、曹操训练弓弩手的教弩台、古钟长鸣的明教寺、呈宋代建筑风格的包公祠、包公墓园以及晚清重臣李鸿章故居、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故居等。

“三朝古都”:亳州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与苏、鲁、豫3省邻近。亳州唐朝以前称谯(谯县、谯郡),自唐代始称毫州;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县级亳州市升为地级亳州市。总面积8394平方千米,总人口521万。亳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汤都于亳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文物古迹遍布,历史名人荟萃,以三朝古都名扬天下。亳州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位居全国四大药都之首,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

历史文化名城:寿县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之滨,古称寿春。春秋为蔡侯重邑,战国时楚考烈王、西汉淮南王和东汉末年袁术均建都于此。东晋改称寿阳,隋称寿州,到近代始称寿县。寿县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城郊八公山是著名的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主战场。此外,千古佳话将相和的主角之一廉颇也葬在八公山。寿县南30千米是著名的神州第一大塘安丰塘,相传此塘为春秋中叶楚相孙叔敖集民力所建。寿县文物古迹还有报恩寺、范公祠、孔庙、战国墓葬、寿县古城墙、清真寺、刘安墓、珍珠泉等。瓦埠湖银鱼、瓦虾是寿县最著名的水产。八公山豆腐和传统糕点大救驾闻名遐迩。

芜湖

芜湖市位于省境东南部,北临长江,面积3325平方千米,辖4区3县,人口231万。芜湖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矿藏有铁、铜、石灰岩等。工业以轻纺为主,还有机械、造船等门类。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棉花为主。长江流经市境西北部,流程70余千米。漳河、青弋江、水阳江自南向北流贯平原。其间河湖交织,形成水网圩区。芜湖港为长江五大港口之一。

黄山

秦代的黄山被称为黟山,到了唐代天宝六年(747年),改名黄山。黄山素以奇伟俏丽、秀灵多姿著称于世,是一座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俱佳,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徽州牌坊

在黄山市徽州区(古徽州)境内,保存有大量古代牌坊。因此,这里有“牌坊之乡”的美称。在封建社会,为了表彰在忠、孝、节、义等方面功勋显赫的官员,当朝政府常常批准在这些人的故里村头。修建“功德牌坊”。后来也用来旌表家庭内的贞烈妇女。这样的牌坊便是贞节牌坊。到明清时代,徽州牌坊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这种青石牌坊坚固,雕刻造型精美,高大挺拔,恢弘华丽,是中国古牌坊建筑中的杰作。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唐天宝年间改名九华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而得名,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皖南山区北部青阳县境内,面积百余平方千米。山势嶙岣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天台、莲华、天柱、十王等9峰最为雄伟。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为九华山最高点。境内主要胜景有九子泉声、五溪山色、莲峰云海、平岗积雪、天台晓日、舒潭印月、闵园竹海、凤凰古松等数十处。名刹古寺林立,与自然风景巧妙结合,素有莲花佛国之称。寺庙始建于东晋,明清鼎盛时佛寺曾达三四百座,现存78座。

江南溶洞群

安徽的很多地区都有典型的岩溶地貌发育,江南水乡适宜的条件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溶洞。这里溶洞中的石钟乳发育形成各种不同的造型。加之洞底积水,构成一个个景色优美的旅游胜地。在这些溶洞群中,最为著名的有贵池城南的大王洞、蓬莱洞、石台的鱼龙洞等。

包公祠

包公祠位于合肥市。占地约20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祠内的包公塑像冷静严峻,一身浩然正气。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侍立两旁,并有龙头、虎头、狗头三铡。祠内两边厢房陈列着包公墓内的出土文物,包括《家训》及包氏家谱等展品。祠室内外。有许多匾额楹联,用以歌颂包拯的清廉无私。

西递古村落

西递古村落建筑被誉为“徽派古民居珍宝”、“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民居建筑布局上高低错落,布置得当。这些清代民居的大门均采用黟县青石料砌成高大门坊,各种石雕、砖雕的门罩设在门坊上。民居大多有一处或多处因地制宜、依势而成的小庭院。院内布置有花坛、水池,围以漏窗、矮墙,饰以石雕、砖镂,整体建筑比例和谐,尺度适宜,在质朴中又见俊秀、典雅。各个民居单元还有青石为圈的水井。

宏村

在黟县有一种别具一格的村舍,这里的古人别出心裁地设计出牛状居民村落——宏村。环绕全村的山溪清泉流进各家庭院,被称为牛肠;而与此相连的一个半月形池塘,被看做是牛胃:一渠清水由牛胃注入胃南湖,好像进入宏大的牛肚。沿江河而聚居,是古人早已养成的生活习惯,而这种引山泉之水入村舍、进庭院的精心设计。则不仅满足用水之便,也显示出了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更高层次的构想与追求。

许国石坊

歙县山城古为徽州治所,其中明代民居、牌坊、祠堂合称为歙县古建筑三绝。许国牌坊是一座跨街矗立、奇异独特的古牌坊,为中国古代石牌坊建筑中的罕见实例。牌坊大多为四脚。而许国石坊是八脚,也称八脚牌楼。石坊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平面呈口字形,三层四面八柱。主楼分为三层。最上层由斗拱承歇山顶屋檐,山面附楼各出两层挑檐。石坊通体为坚硬青石雕琢而成的仿木建筑。石坊四面雕为双龙盘边,镌刻着董其昌所书“恩荣”、“先学后臣”、“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等题款,显示了被纪念者的身份、功业等。石上所刻飞龙走兽、彩凤飞禽。神态逼真。

天柱山

天柱山之名皆因山峰突兀云天,峭拔如柱而得,又名潜山、皖山。天柱山的主峰天柱峰,海拔高达1488米,号称中天一柱。山中层峦叠嶂,千岩万壑,遍布苍松、翠竹,怪石、奇洞、飞瀑、深潭。山中佛寺道观并存,现已成为中国的道教名山之一。

琅琊山

琅琊山面积约115平方千米,山中遗有唐、宋以来的多处摩崖、碑刻和古建筑。因有名山、名亭、名寺、名文、名泉、名洞、名士、名碑、名关而被称为九名胜境,素有“蓬莱之后无尉山”之誉。著名诗人韦应物、苏轼、欧阳修等均写有赞其美景的诗文。醉翁亭又名谓亭,创建于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是当时的琅琊寺僧智仙为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而建。

“现代宋街”: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位于黄山市西南隅,是市内现存最完好的一条宋代商业长街,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为全国所罕见。有现代“宋街”之誉。沿街房屋多为两层,间以三层,楼下开店,楼上为居室。沿街两侧有茶楼、酒店、书场、墨庄、商场等260多室,各色摊点200多个。门面多为单开门,宽3~5米。入内则深邃,连续多进,内院以华丽的天井相联结。一般是前店后库,前通街,后通江。

甘泉书院碑记

作者:清王廷赞

原文

己卯之春,西师藏事,因得酬夙愿焉。于是,度地于城南门内左偏,当甘泉涌出处架泮桥,填坑洼,筑基址,鸠工庀材,建堂庑五十余楹,具载碑阴。又为置田六十顷有奇,留生息银一千五百两,城内外苇草湖地四百一十余亩,取其租息,为师生膏火费。……己丑春,地方绅士休余振作之意,亦共捐资置市房七十六间,取其租以助膏火,此又人心鼓舞,咸期完美之一机也。……膏火尚未充裕,今又将舍此而去,实有不慊于心者,因述始末,著于石。并细将田房产业及酌定永远规条镌于碑阴,以俟新尹长才加意扩充,渐臻极备。

——《甘州府志乾隆》卷14,成文出版社,1976。

注释

1、甘泉书院,遗址有三处:(1)南岳衡山甘泉书院(内有《心性图说》碑石);(2)九华山甘泉书院;(3)甘肃甘泉书院。留下碑记的是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的甘泉书院。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甘州知府冯祖悦(清代人。清代《山西省志·人物志(上)》有传志)、张掖知县王廷赞创建于南门内街东,以临甘泉,故名。东西长90余丈,南北阔8丈5尺。建大门,讲堂2间,厢房34间及泮池、木桥等。冯自为记。后又建瓦房1座,牌坊2座;院内左翼建三台阁,右翼为爽心亭,游廊9间;南面振兴仓3间;临池栽杨柳400余株。三十二年(1767)又添建五云楼、灌书园、锄经堂,及穿廊园门。三十五年(1770)再建玩书楼6间以藏书;双苇湖亭5间,厢房5间。知县王廷赞捐银1500两,士绅先后捐银1000两,均发商生息以资膏火。又拨有学田6000亩。另园东及城外官地所栽246株杨柳沙枣亦属书院。有《书院公业考》,详载书院产业收支细目。院长庄学和撰《教孝千字文》作为讲义,以教诸生。

补记:明武宗正德年间,张掖创建甘泉书院,这是见于史籍的张掖最早的书院。自从雍正朝放宽开办书院的政策后,张掖的书院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清代甘州府城内有南华书院、觻(lù)得(汉代县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市西北)书院和甘泉书院;东乐有仰止书院(天山书院)、金山书院;山丹有仙堤书院;抚彝厅有蓼泉书院;高台有建康书院。其中,甘泉书院规模最大。清乾隆二年(1737),甘州知府冯祖悦重新开办甘泉书院,但当时规模较小。据《张掖甘泉书院碑记》记载,王廷赞任张掖知县时,“有创建之思,旋改署武威,去未果”。此后,王廷赞复莅任于张掖,“因得酬夙愿焉”。于是,“度地于城南门内左偏,当甘泉涌出处架泮桥,填坑洼,筑基址,鸠工庀材,建堂庑五十余楹”。又在甘泉书院内建三台阁、爽心亭及后院亭榭,“皆节次增置者也”。重修后的甘泉书院,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阴森森,书生朗朗。“今春,延太仓王济美为之师,肄业者皆踊跃奋兴,争自濯磨”,从张掖各地来的学生,汇集于此。(参见:http://wwwdoc88com/p-7843319485024html)

2、碑记全称是《张掖甘泉书院碑记》。作者是王廷赞,另有《张掖贡院碑记》。王廷赞(1714-1781),字翼公,号用宾,辽宁葫芦岛人。曾任甘肃布政使。王廷赞的父亲王永禄是读书人,曾任盖平县知县。王廷赞出身吏员,由于他勤谨有才干,受到上司器重,才被引荐为官。在甘肃任职三十多年间,他由微末之员,递升为县、州、道的行政长官,最后终于做到甘肃布政使这样的封疆大吏。由于他出身低微,比较了解下情,所以大部分时间为官谨慎,能循理守法,尽职尽责。在甘肃为官三十多年,在平反冤狱、振兴文教、兴修水制、剿匪安民、集军饷等方面,都留下了政绩,但最后因贪污犯罪而被处死。乾隆十二年(1747),王廷赞被引荐为兰州府经历,这是他官吏生涯的开始。经历是一个职掌出纳、文书的小吏,有时也协助上司审理案件。他奉命处理案件,由于秉公执法,许多冤案都得以平反,当时兰州有“打官司,找王经历决断”的说法。从乾隆十九年(1754)开始,王廷赞先后代理张掖、武威、镇原等县知县。他在代理张掖知县任上,突出的政绩是振兴教育。张掖原来没有贡院,读书人赴试多有不便,他在张掖建立贡院。为了给读书人提供学习场所,他又在废弃书院基础上,重新修建了甘泉书院,后来又逐渐增建三台阁、爽心亭及玩书楼、锄经堂等建筑,使书院规模更加宏伟。同时又多方丰富藏书,聘请名师讲学,一时文教蔚然兴起。陕甘总督黄廷桂,非常赏识王廷赞的才干,王廷赞于是被提升为张掖知县。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定准噶尔之役起,黄廷桂令王廷赞随军协理军需,使他的才干得以进一步施展。这期间,王廷赞母亲病逝的消息传来,他以军国大事为重,没有向上司提出奔丧的请求,忍着哀痛,正常处理公务,直到战事结束,账目清算完毕,才回中后所祭母。乾隆二十八年(1763),王廷赞代理平凉府盐茶厅同知,执掌地方治安。据其墓表载,这期间,他曾率人马,趁夜出击,将百余名为害乡里的盗匪一网打尽。乾隆四十年(1775)至四十二年(1777)。王廷赞先后任宁夏知府、甘凉道及宁夏道道台。黄河冲积成宁夏平原,地形平坦,是主要的农业区,旧有惠农等灌渠,对发展农业生产曾起过很大作用,但由于年久失修,渠道严重淤塞。王廷赞下车伊始,即以发展生产为首务,奏请朝廷,行宫疏浚河渠。他的建议得到采纳,朝廷批准拨发库银,并授命他负责整个工程。王廷赞从授命之日起,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不辞辛劳,事必躬亲。从水文地质勘测,到排水、清沙、挑淤及运石,处处亲自指点。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河渠工程于乾隆四十二年4月告竣。竣工之日,他的同僚赋诗表示祝贺,一诗中有“三年治水鬓成丝”的句子,可算是他这一时期宦绩的写照。宁夏平原的瘠土碱地,尽变成肥田沃野,这里自有王廷赞倾洒的许多心血。这年的5月,王廷赞因政绩卓著而被提升为甘肃布政使司布政使。到了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初,鉴于王廷赞在甘肃效力多年,应予褒奖,于是乾隆皇帝诰封其曾祖父、祖父及父为通奉大夫,曾祖母、祖母及母为夫人,此时王廷赞已是66岁高龄的老人。由于看到吏治积弊甚重,又苦于在明争暗斗的官场继续奔命,他萌生了功成身退的想法,他奏请辞官回乡,由于皇上“优旨慰留”,他未能如愿。撒拉族世居甘肃、青海,信奉伊斯兰教。甘肃循化厅伊斯兰教徒马明新,创伊斯兰教新教派,与旧教派相仇杀,死百余人。陕甘总督勒尔谨支出旧教派,镇压新教派,将新教派领袖马明新逮捕,关入省城监狱。于是激起新教派强烈不满,爆发了以苏四十三为首的撒拉族伊斯兰教新教派起义。起义震动了清王朝,乾隆帝下令调集大军追剿。自3月中旬至7月上旬,历时3个多月,新教派终于失败。王廷赞由于守兰州城五昼夜有功,受到乾隆皇帝嘉奖,赐一品顶戴,赏戴花翎,例晋其曾祖父、祖父、父为荣禄大夫,曾祖母、祖母、母为一品夫人,真是光宗耀祖,使王氏满门生辉。就在乾隆皇帝派兵镇压苏四十三起义的过程中,一桩震动全国,牵涉甘肃全省二百多名官员的冒赈浮销贪污大案被揭发了,王廷赞成了这一大案的主犯。甘肃一向有捐监旧例。所谓“捐监”,就是商人、平民捐出一定数量的粮食给官府,取得监生的身份,取得应试入官的资格。由于甘肃自然条件较差,常有灾害发生,若捐监者每人上交粮食几十石,全省筹集几百万石粮食,就可在灾年用来救济灾民,省去由中央调拨救济粮的麻烦,于国于民,俱为有利。由于容易出现弊病,此项措施曾一度取消。到乾隆三十九年,陕甘总督勒尔谨请求在甘肃重开捐监,得到皇上的批准。乾隆帝在这道谕旨中指出,鉴于“甘肃通省仓储,一时未能足额”,所以规定一律以粮豆收捐,不得折收银两。同时派“能干”的官员王亶望作甘肃布政使,经理此事。严格要求勒尔谨“实心查办,剔除诸弊”。 乾隆四十二年5月,王亶望擢任浙江巡抚,由年已63岁的宁夏道台王廷赞任甘肃布政使。王亶望在任不到三年,就收到监粮600多万石,约有15万商民纳粮而成为监生。在粮食短缺的甘肃,三年内就有如此多监粮入库,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但乾隆帝万万没想到,王亶望这位“能事之藩司”所收监粮竟全是写在纸上的数字,他禀中颗粒皆无。原来,王亶望并未按皇上的要求收粮食,而是折收了银两,这些银两也未用来购进粮食赈济灾民,而是被各级大小官员用赈济的名义冒销,最后落入私囊。王廷赞任布政使后,不但未革除弊端,而且向每个捐监的人又加收白银五两,最终酿成杀身之祸。苏四十三聚众起义,乾隆帝派和坤、阿桂赴甘督办。4月,和坤上疏奏报军情,说到进入甘肃即遇雨。阿桂上报应战情况,也多次提到因雨太多,以致延滞用兵。乾隆帝回想到过去甘肃连年奏报干旱,大起疑心,下令阿桂和代理陕甘总督的李侍尧仔细查访办理,据实上奏。阿桂很快就查明,监粮未收粮食,而是折收了银两。乾隆帝闻后,一方面谕令闽浙总督陈辉祖查讯王亶望,另一方面命王亶望在甘肃的继任者王延赞呈报监粮私收实情。6月初,王廷赞供称:到任后,原不许折收银两,因无人报捐,只得仍旧如此办理。又恐各州县有短价勒实粮石之事,故定一名捐监者交粮五十五两的数额。甘肃粮价较贱,此数足敷定额。又因捐生多在省城,将此事改归兰州知府办理。由其收捐,仍将收来之银发给各州县购买粮食,补还仓库,按季申报,道府加结于上。王廷赞此供在于表白折收银两原为不得已,此举不但方便了捐监的人,而且手续健全,但乾隆帝一眼就看出此供隐匿了实情。他6月10日下谕驳斥,并下结论道:“明系官折收于前,又复冒销于后,两边俱得便宜,而百姓仍从中受累。此事情弊甚大,不可不彻底清查”。此后乾隆帝又分别于6月12日、17日两度下谕,分析案件性质为贪污案,而且是集团贪污。表示坚决追究,不会因罚不及众、牵连太多而罢休。下令阿桂、李侍尧会同刑部,审讯原陕甘勒尔谨和布政使王廷赞,命他俩据实供吐。他令阿桂专向王廷赞宣谕:其从前“保全省城,功不可没”。若能将历年通同舞弊之情,逐一据实供明,可以加恩宽宥,以其功抵罪。否则,必自取重罪。后来的事实说明,王廷赞未能“据实供明”,因而也未能得到乾隆帝的最大宽宥。由于乾隆帝态度坚决,阿桂和李侍尧自不敢怠慢,于是整个案情便很快查清。这一案件共揭发出侵盗银两1千两以上的甘肃省、府、州、县官员共102人,确实是“全省大小官员无不染指有罪”。此案件不仅牵涉人数多,赃银数量大,而且手段恶劣。贪官们不仅吞没监粮,而且大肆**国库帑银。例如,6百多万台的“监粮”既已折收银两,可他们还借口添设新地,冒领建地费用;“监粮”已化为白银入了私囊,他们还以支付运输费的名目领取帑银,仅王廷赞在任两年便领运输费28690余两。对此案要犯,乾隆帝严惩不贷。7月30日、8月18日他两次下谕,做出对要犯的处理决定。命将王亶望立即正法,领勒尔谨自尽,将王廷赞绞监候。到10月,陆续正法者共56名贪官,免死发遣者46人。乾隆帝在7月30日的谕令中,指出王廷赞的罪责,做出惩处决定。他指出,王廷赞以微末之员擢至藩司,接任之时,对王亶望之违法行为,不据实参奏,且效尤作弊,又始终匿饰案,不吐实情。但念及守城微功,免于立决,加恩改为绞监候,秋后处决。王廷赞原本是个忠于职守、循规蹈矩的官吏,本应洁身自好,但他终未能摆脱封建官场贪鄙之风,因而也未能逃脱法制之网。王廷赞终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9月12日(家谱作11日)午时被处绞刑,终年67岁。

另有王廷赞(1847-1927),字子襄,号若谷,晚年自号排云道人。泗水县城关榆园街人。16岁“立志问学”。同治五年(1866)赴兖州初应府试,同治八年(1869)补为廪生。同治十二年(1873),入选拔贡,并名列榜首。光绪二年(1876)中举人。 以后自1877年入京会试,连续6场都名落孙山,“仍为下第人”,直到46岁时的第7场会试中,才考取进士。入仕后,先后在四川平武、长宁、南郡等县任知县,后升为候补知府,任地方官达15年。光绪三十三年(1907),卸任归里,次年寄寓济宁。王廷赞一生多诗作。曾将绝大部分诗作收入《排云诗草》。后又由门人晚辈进一步收集整理, 集成《排云诗集》,于1937年4月石印出版。书前冠以吴佩孚、梁漱溟等人的题词及其门人后辈所写的序言,共收入诗作1500余首。

附录1:

广西省百色市凌云县《云峰书院碑记》

尝思贤哲挺生,固由天地菁华之萃,人才蔚起,尢赖君师乐育之功,□□□□□□,气习殊尔,必须振兴之有术,唯我杨太公祖讳赞绪,仰体□□圣化,俯恤边儒,本无□之深衷,著作人之雅化,特捐廉俸,创建云峰书院,及乎宋太公祖讳淇源,□□□□公项储给师生膏火,自是而后,继任贤候,荣莅斯土,□□□□□□□,勋等肄业其中,相聚而言曰:云峰书院为鼓舞人文之区。

文昌帝君,实司衡人文之柄,盛德□□宇宙,大业偏洽儒林,吾侪素存景仰之心,□□□□□□□,敬塑帝像,用效趋跄,二月初三恭逢。

帝诞甚喜,献□有日,□忭颂祝无疆,更相联名,聚成胜会,凑得银。□□□□,以供祀祭,□明德昭格降福,孔皆敬业乐群,若启若翼,成人□□□□科甲联元,爰颜会名曰连元会,是为记。

儒学教授:谢琏、李嗣勋、陈仪、梁元珣

绅士:林应用、岑鸿业、曾学高、林连元、岑树淳、李盛枝、朱上瑛、岑鸿爵 岑文济、林应翰、岑廷元、岑鸿章、岑鸿逵、杨延星、罗国佐、岑文渊 李世英、林森华、梁上材、岑文瑛、岑鸿烈、梁成德、刘绍俊、覃超元、李 隆、潘其仁、林森美、李方成、唐世杰、李元章、屈必伸、李登荣 刘廷翰、朱景昭、雷再溥、刘朝俊、吴世绩、黄元都、蒙 全、黄志道。

乾隆三十九年岁次甲午仲春月立

(注:碑记全文如上,原文无标点,□代表看不清的字。在凌云县博物馆门前的碑廊里,遗存有一块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的古石碑,碑高135厘米、宽64厘米、厚10厘米,碑上的部分文字已模糊不清。碑记的内容是: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谢琏、李嗣勋等4位儒学教授,林应用、岑鸿业、曾学高、林连元等40位绅士,在云峰书院里设立“文昌帝君”的塑像,以供祀祭,并组建“连元会”,祈求教育事业越来越兴盛。)

附录2:

衡山甘泉书院内《心性图说》碑石文

性者,天地万物一体者也。浑然宇宙,其气同也。心也者,体天地万物而不遗者也。性也者,心之生理也,心性非二也。譬之谷焉,具生意而未发,未发故浑然而不可见。及其发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萌焉,仁义礼智自此焉始分矣,故谓之四端。端也者,始也,良心发见之始也。是故始之敬者,戒惧慎独以养其中也。中立而和发焉,万事万化自此焉,达而位育不外是矣。故位育非有加也,全而归之者耳。终之敬者,即始之敬而不息焉者也。曰:“何以小圈?”曰“心无所不贯也。”“何以大圈?”曰:“心无所不包也。”包与贯,实非二也。故心也者,包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夫天地万物之中者也。中外非二也。天地无内外,心亦无内外,极言之耳矣。故谓内为本心,而外天地万物以为心者,小之为心也甚矣。

  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地藏菩萨:

  菩萨是古代印度语的译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发大心愿的人。

  菩萨是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救世慈悲者。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而高于罗汉。

  菩萨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佛一起教化众生,传播佛法,普渡众生。而菩萨最终修行成佛的。菩萨都是立下宏愿,为了解救众生的苦难,以自我奉献的精神而留住人间,并且以种种不同的化身来到民众中间,随时随地解救危难,所以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使人倍感亲切可敬。

  当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之后,菩萨的这种慈悲精神,特别符合中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因此对菩萨的崇敬就自然而然地迅速发展起来。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信仰最普遍的首举是观世音菩萨,再就是阿弥陀佛,所以历来有『家家念弥陀,户户供观音』的虔诚风尚,一直传流至今,深深植于民心。

  观世音菩萨:

  人生于世间,常遭受天灾人祸种种苦难,当无情的水、火、刀、兵、病、孤等等侵害之时,令人发出痛苦挣扎求生祈命的呼号声,一直总是不断的。观世音,就是时时刻刻细心地,深入地观察着和聆听着,寻找世界上一切苦难的呼救声音。世上所有的男女老少,凡遇到灾难的危急时刻,只要诚心称呼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请求救助,观世音菩萨就会实时观察到你的苦难,听到你呼救的声音,以大无畏的精神,用适当的化身,救你脱离苦难。正如『法华经、普门品』中所讲的:『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以说观世音菩圣号的含义,就是大慈大悲,循声救苦,无处不现身。

  文殊菩萨:

  文殊是文殊师利的简称。关于文殊的来历,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即《文殊师利涅盘经》中所说:他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本是舍卫国(今印度西北)一个婆罗门贵族家庭中的公子,离家投奔释迦牟尼学道,功德圆满,修成菩萨身,并被尊为菩萨之首。文殊在四大菩萨中称“大智”,常与右肋侍普贤并列于佛祖两侧,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文殊侍于佛左,专司智能,菩贤侍于佛右,司理。

  文殊菩萨展现出不同的风貌,有时手握莲花,象征智能的高尚纯洁;有时手握宝剑,表示智能能断除一切烦恼;有时骑坐金毛狮子,表示勇猛威武;有时安居莲台,表示清净无染;有时骑乘孔雀,表示飞扬自在。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有寺院内都供有文殊菩萨的雕像。圣诞日为农历四月初四。

  普贤菩萨:

  梵文Samant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或译普贤,遍吉。象征佛陀理德,行德的菩萨与文殊菩萨之智德,证德相对。为佛陀释迦牟尼的右胁侍。和佛陀,文殊菩萨合称华严三圣。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其塑像多骑六牙白象,代表佛法的大悲力。普贤菩萨的道场在四川的峨嵋山。

  地藏菩萨:

  佛灭度1500年后,地藏菩萨降迹新罗王家,姓金名乔觉,躯体雄伟,顶耸奇骨,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唐高宗永徽四年,金乔觉二十四岁落发,渡海入大唐国。地藏菩萨金乔觉至江南池州九华山,乐此胜景,于山中觅得一石洞,静居修持菩萨苦修时,曾遭毒蛇咬伤,稳然不动。忽有一妇人出现,作礼馈药云:小儿无知,愿出泉以补过。此妇人实为九华山神。地藏菩萨金乔觉向当地绅士闵让和募化一袈裟之地,闵公许之。孰料菩萨袈裟一展,遍覆九华山山水水,闵公见其神异,遂尽舍九华为菩萨道场,并与其子双双出家陪侍菩萨。今地藏圣像左右侍者即闵公及其子道明。当地乡老诸葛节率群老登高揽胜,见菩萨独居石室,用断足鼎煮食白土和少量米粒,惊叹:菩萨如此苦行,我等供奉不周。遂集资建寺,延请菩萨安居新罗僧众得知菩萨在九华苦行显异,相率渡海前来求法唐开元二十六年(一说唐贞元十九年)七月三十日夜,菩萨召众徒告别,跏趺示寂,其时山鸣石陨,扣钟嘶嗄,群鸟哀啼,世寿九十九岁菩萨入寂二十年,仍颜貌如生。唐至德二年,僧徒在南台建塔供奉。宝塔建成后,常见发光如火,南台由此得名神光岭。地藏菩萨垂迹九华一千二百多年来,朝山进香者接踵而至,岁无虚日,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菩萨,是“菩提萨”的略称。在梵文中,意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指成就众生,有天上觉悟的慈悲者。按大乘佛教修行并于将来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亦称菩萨。其修行只有“自觉”和“觉他”二品位,缺“觉行圆满”,成就次于佛。佛典上常提到的菩萨有:弥勒、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等。对大乘僧侣或居士,有时也可以尊称为菩萨,如印度大乘佛教学者龙树、世亲等,也被称作菩萨。

  A——AGE(年龄)

  杨戬的年龄,怕是所有同辈的人中最大的吧?

  然而平时是丝毫看不出来的,掩藏得如此细致。

  年轻的相貌,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吧?若是不小心做错了事,也可以以自己年轻的相貌来减轻吧?

  隐藏了那么多,虽然本质从来就没有变过。

  B——BELIVE(信任)

  变成半妖态的时候,王天君嘲笑他害怕失去大家的信任。那个时候,人们还会用原来的眼光看自己么?

  总是不愿说出口。

  只是……

  害怕失去一切,因为是如此的盼望得到。

  C——CHOOSE(选择)

  选择,选择。

  是作为王子而任人摆布,还是逆着历史的道标,冲向云霄?

  师父,或是父亲大人?

  被人发现真面目,或是正视一切?

  轻轻地按下通天炮的按钮,已是他的决策。

  D——DAD(父亲)

  50年前在金鳖岛与父亲的会面竟是如此的。不想承认自己妖怪的身份,于是说出了那样的话。

  “请告诉我的父亲……我是人类。”

  50年后,他看见了自己,也看清了自己。

  “我想告诉你……从今以后,我也一直会是昆仑山仙人的同伴……但……

  ……也会是妖怪。”

  我是是妖怪。

  他这样说。对同伴,对自己。

  认识自己,或许是他最好,也是最后的一条路。

  E——EFFICACY(实力)

  他有实力,这所有人都知道。

  虽然实力往往和幸福程度成反比。

  F——FRIENG((朋友)

  来到人界之后,第一次了解到朋友是什么。

  这种感觉,是自己在仙界从未感受到过的。

  人类之间的感情,原来可以是如此的。

  虽然不是人类,可也想拥有……

  师叔是一个。

  哪吒是一个。

  天化是一个。

  雷震子是一个。

  还有很多,很多,很多……

  G——GIVE(托付)

  “杨……全部……定要……将全权交给……定要将昆仑……闻仲啊……将全……你……”

  通天教主最后的遗言,似乎是在回忆,又像是在叹息。

  金鳖的全部,请一定要好好保管。

  H——HATE(憎恨)

  对于杨戬来说,或许王天君是被他所恨着的。

  永远不会忘记,那红雨阵后以及失去理智的通天教主背后那双邪笑的眼睛。

  里面充斥着复仇的快感。

  “你……粉碎了我的一切!!”

  怒吼着将三尖刀刺去,平日里的优雅不复存在。

  而这种感情,也同样维持到仙界大战之后,直到见到伏曦。

  “父亲大人和师父,也是你杀的吧!”不错,这个身体里同时存在着改变自己太多的太公望师叔的灵魂,却也不可否认地存有那个充满了恨的灵魂。

  ……进退两难。

  “这些事……以后再和你算帐。”

  又爱又恨,不知所措。

  I——IMPOSING MANGER(气魄)

  初次披上六魂幡的时候,他的笑容中第一次带上了一股邪气,一股真正本色的气魄。

  这才应该是身为金鳖岛王子,通天教主的儿子本该拥有的。

  J——JAB(刺)

  初出场的时候,杨戬拿着三尖刀到处刺人。

  仙界大战的时候,我们却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心被一次又一次地刺痛。

  尾声的时候,刺被拔去了,却一直默默地滴着血。

  因为是无法抚平的伤口。

  K——KOU TENKEN(哮天犬)

  每当杨戬深思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带着一只狗。

  一直以为哮天犬是通人性的,或者说至少是很懂得主人的心。

  至少它和他是互相理解信任的。

  所以我们看见,杨戬为狗梳理长毛时是如此地温柔。

  L——LIGHT(光)

  的确,用这个词来形容太公望是很不合适的。

  然而这个整天嬉皮笑脸无所事事的师叔,真的带给了他很多不知名的东西。

  就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窗户里射出,照到心里。

  外面的冰块一点点融化,暖丝丝的。

  那是比光更加耀眼的东西。

  M——MEMORY(记忆)

  对于杨戬来说,记忆这个东西一直是被深深隐藏在内心的一个小小角落里的。

  不想被揭开,于是每次都很认真地战斗,把不同的新鲜记忆覆盖上去。

  一层一层,积年累月。

  而到了金鳖岛,一语就被王天君道破了。

  金鳖的王子,最终还是躲不开的。

  可以隐藏一切,惟独记忆不能。

  N——NEUTRAL(中立的)

  最后在蓬莱岛,他是作为一个同时被人类和妖怪信任的仙人而成为教主的。

  偏偏这一刹那,他的命运似乎又开始捉弄人。

  竟然遇到了同过去相同的问题:人类,或是妖怪?

  而这一次他却别无选择。身为教主的他只得默默承认这个不带任何私心的中立职位。

  O——OUTURN(超越)

  每次都嚷着要超越太公望,要做这部漫画的第一男主角。

  那么为什么呢?若是说人气,他根本不在自己之上呢。

  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活得像一个人类,而且是有资格成为男主角的人类。

  仅此而已。

  P——PURPLE(紫色的)

  那双清澈的紫色瞳孔,曾不知俘虏了多少女孩的心。

  紫色是舒目而神秘的颜色,也代表着高贵的皇族气质,这本是与他相匹配的。

  而眼神中偶尔淡淡的忧伤,更是叫人生出怜悯之心。

  Q——QUEEN(女王)

  那个叫做妲己的女狐,对于金鳖岛来说,到底是什么意义呢?

  帮助攻击昆仑,却又派王天君从中作梗。

  不得不承认她很强,也真的很有能力。

  或许与她为敌,也已经是一种幸运?

  而帮助女娲改变历史以及后来的背叛,又是使她多了一层迷雾。

  女人心,海底针……

  R——REST(休息)

  战斗了那么久,不累吗?

  泪流了那么久,不累吗?

  不论在何时何地,请休息一下吧。

  不要累到了,你已经很努力了。

  S——SELF CONCEIT(自负)

  看杨戬微笑着说“没有我上场怎么行”之类的话,不了解他的人都会觉得他好自负好自恋。

  可那分明只是说给他自己听的。

  我很受大家的欢迎,他对自己说。

  我可以做到的,他对自己说。

  我,是很像一个人类的……

  这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小小的愿望。

  T——TEACHER(老师)

  对于杨戬来说,玉鼎真人决非师父那么简单。

  从金鳖来到昆仑山,除原始天尊外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玉鼎。

  这个不苟颜笑的黑发男人。

  记得雨中,看着他是如此地温柔,一步一步,生怕怀中的那个孩子被雨淋到。

  而这个动作,一直延续到了红雨阵。

  “杨戬,你长大了……”

  无所谓疼痛,心早已被紧紧揪住。

  U——UGLY(丑陋的)

  变成半妖态的杨戬,被说成是丑陋的。

  那么,丑陋又是什么定义呢?

  因为自己是妖怪?因为妖怪都是丑陋的?

  不是的,不是的……

  纵然你千变万化,你依然是我们的杨戬。

  永远。

  V——VARY(变化)

  因为是妖怪,所以要用不断的变化来掩饰。

  所以,他总是这样一种自信满满的样子,变成各种各样的人。

  第一次看见,我说:好厉害啊!

  第二次看见,我说:好奇怪的爱好啊!

  第三次看见,我流着泪说:要好好活下去。

  不论你经历了什么,不论你变化成谁,都要好好活下去。

  即使只是欺骗自己。

  W——WOUNDFUL(完美的)

  杨戬,昆仑山天才道士。

  如此地完美,如此地受欢迎。

  只是,那个表面下的,是苦涩的自卑和阴暗吧?

  X——X(未知数)

  一切的一切,在女娲和伏曦的战斗都后不再相同了。

  成为了蓬莱岛的教主,可是心情又是如何的呢?

  以及……以后呢?会发生什么?

  未知的命运,未知的未来。

  Y——YOUZEN(杨戬)

  对于自己,他是如何看待的呢?

  只知道他最后终于还是没有一直持续下去,面对惊恐的道德只是平静地以一句“这是我的半妖态”来解释。

  不必在乎别人的看法,这才是真正的自己。

  Z——ZERO(零)

  关于封神的所有战争都已经结束了。

  其中,自己分明是有得有失的。

  然而这一切终于还是都过去了,一切的过去,都将成为历史。

  将来的命运,将来的事情,以及将来的所有,都会重新开始。

  一切……从零开始。

唐朝时期的高阳公主是怎样的一个人?高阳公主生平经历如何?高阳公主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位历史上的高阳公主吧!

高阳公主简介:

高阳公主(―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爱女,母不详。公主深得太宗钟心,嫁与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恃宠娇纵。公主婚后与《大唐西域记》执笔人辩机私通,太宗知晓后大怒,腰斩辩机,杀奴婢数十人。公主非常怨恨,太宗驾崩,没有哀容。永徽四年(653年),公主欲夺房遗爱兄长房遗直所继承的爵位,诬告其对自己无礼。经长孙无忌审理,公主与房遗爱意图拥立荆王李元景谋反事泄,唐高宗赐其自尽。显庆五年(658年),追封合浦公主。

高阳公主生平经历介绍:

高阳公主生年不详,根据《新唐书公主传》的顺序判断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第十七女。现从贞观十五年高阳公主已经下嫁开国名相房玄龄第二子房遗爱,而现有记载中最小出嫁的太宗公主年纪12岁观之,高阳公主出生于武德之末或者贞观之初,应最为可能。根据研究资料表明唐太宗有早夭公主诸位没有列出,新唐书的公主列传中排名也存在很大争议,因此高阳公主是否为第十七女待考。

《全唐文》玄宗卷有一份《封高阳公主制》,不能确定是否是资料误放还是玄宗有哪位公主改册为高阳公主。高阳公主的生母不可考,但是多数人根据高阳公主的境遇认为庶出可能性最大。如高阳公主为庶出,亦可因为韦贵妃确凿资料表明只和太宗生有纪王李慎和临川公主,认定韦贵妃可能小。唐太宗高级嫔妃中其他妃嫔的可能性较大,太宗有二十一位在世公主,高阳公主能得到唐太宗的另眼相待可能是经常得见天颜承欢膝下所致,同时也与太宗脾气相投分不开。

正史记载高阳公主有宠于太宗,深得太宗喜爱。清河房氏出身山东高门,房玄龄受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房玄龄又以"房谋杜断"成为唐太宗建国治国的左膀右臂,高阳公主能嫁入房家足见太宗对其相当重视。房遗爱夫凭妻贵,以高阳公主得宠的缘故礼秩与所有已出嫁嫡庶公主的驸马绝异,礼秩指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

房遗爱官至太府卿,后为房州刺史,太府卿乃从三品,是太宗朝驸马都尉中少有的财物实权肥缺。同时高阳公主的家姑范阳卢氏也以性格刚烈著名,《新唐书》列女传记载了卢氏剜目明志的典故,又有《隋唐嘉话》趣事"千古风流一坛醋"的名号(真实性待考)。卢氏在房家家谱中也有记载,可以佐证。想来高阳公主嫁入房家遇到这样一位性格鲜明的婆婆,想要为所欲为也当有所顾忌。

房玄龄见诸史料有三子一女:长子房遗直为嗣,妻杜氏未见有载,次子房遗爱尚高阳公主,第三子房遗则娶荆王李元景之女,女为韩王李元嘉王妃,传说名曰奉珠。根据发掘的房氏墓志发现房玄龄可能还有一子名房遗义,妻吴氏,皇太子舍人、谷州刺史,还有一女嫁给当时莱州刺史兼莱州港造船使郑仁恺。

房家子女可谓个个攀龙附凤,地位显赫,故而家庭关系错综复杂易生事端。加之房玄龄在贞观朝局中举足轻重,尽管房玄龄如履薄冰但仍无法避免政敌的攻击,为房家后来的倾覆埋下了伏笔。《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高阳公主和《大唐西域记》执笔人高僧辨机的风月案,成为其遭受世人诟病的最大罪名:起因是与房遗直争嗣,直接导致高阳公主和唐太宗疏远。

在这个时候御史又发现高阳公主和高僧辨机私情物证宝枕。太宗才知道高阳公主与和尚*乱,于是震怒下旨赐死辩机,杀奴婢十余。在《资治通鉴》中故事更加完善丰满,赐死又改为腰斩。从宋朝仁宗以后,高阳公主和辨机的不伦之恋成为铁板钉钉的正史,也是高阳公主化为*荡史料形象的开始。

整个史料描述详细,似乎证据确凿。然而后代研究者发现,此史料前后矛盾,迷雾重重。首先较早成书的《旧唐书》根本没有提及此事,宋太宗朝李昉撰写的《太平御览》中亦未高阳公主和辨机事,不知《新唐书》看到何种史料将此事编入史书。因为《新唐书》成书于宋仁宗时期,又因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故而这段史料来源较为可疑。

其次,《新唐书》中记载的高阳公主与太宗因此事父女失和,与《旧唐书》中记载矛盾较大。《旧唐书》记载在房玄龄病重的时候,尚通过高阳公主对太宗上表,可见至少在唐太宗驾崩前,对高阳公主尚正常,公主没有任何失宠的迹象。当时房玄龄一直在宫中治病,如果高阳公主已经因此事被太宗疏远,那么太宗是不太可能这样语重心长、心平气和地和她对话而被起居郎记载。

此事在永徽三年立的房玄龄墓碑上作为荣耀雕刻示人,可见至少在房玄龄死后近四年内高阳公主"丑行"暴露可能性较小,否则高阳公主断难顺利晋封长公主并刻上碑文。再次,高阳公主和辨机事发地点与唐代高僧管理制度不符。辨机的草庐在高阳公主封地,因公主打猎与之相遇,两者遂发生苟且之事。

而事实上隋唐时僧侣管理十分严格,进出寺庙都有登记,无缘无故离寺不归不被允许,因此辨机的行为在当时实为违法,不可能多日不归而不被发现惩戒;何况辨机后来被选为玄奘的译经大德,实为当时佛教界翘楚,更不可能无视严厉的寺庙管理制度随便出入而无人关注不加追责。最后,许敬宗为《瑜伽师地论》所作后序,乃唐太宗过目钦定,其文字肯定要考虑到太宗当时和之后的想法。如果辩机真与高阳公主有染,许敬宗必会知道,更不会在此文里详细提到辩机。

而在《大唐内典录》和《续高僧传·玄奘传》中提及另一名大德道宣追怀往事,对辩机耿耿思念之情难以抑制。必须要说的是,"律宗"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道宣是"律宗"的创始人,却对辨机多有怀念,实在是与辨机"破戒"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让人不得不怀疑辩机之死是否另有缘由。事实上,高阳公主和辨机两者之间的年龄差距可能在十岁以上。

加之房家关系错综复杂,高阳公主如果确有数年此等行径,那么作为婆婆的卢氏,作为姑嫂的韩王妃,作为弟弟的房遗则等都不会对其放任自流,任何一人都可以直接将实情上报太宗知晓。相比较这种让后人津津乐道的风月案,终贞观、永徽两朝,真正具有足够杀伤力的罪名其实是史书里并未大肆描写的短短一句话:高阳公主让掖庭令陈玄运在禁宫之内伺候她向鬼神祈福问祥,并且推演星宿的排位。

而此种行巫蛊、窥天象的举动,在千年前的社会,不啻于谋大逆的同义词,而这恐怕才是日后高阳公主被赐死的真正原因之一。然而尽管后来研究者对此事提出种种考证质疑,仍需进一步的证据才能重新定位《新唐书》里高阳公主的形象。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新皇帝李治登基。史书中特别提及,高宗即位后,曾专程亲自拜访过高阳公主的府邸,意在怀柔。

高阳公主是怎么死的?

然而,永徽四年(653年),史载高阳公主骄纵,擅自谋求罢黜房遗直的爵位而夺之,于是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被长孙无忌彻查而诱发房遗爱参与荆王李元景谋反案发,房家遭受灭顶之灾。对于这次皇室谋反案历来众说纷纭,结论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宗室势力与长孙无忌元老势力较量后失利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宗室势力想推举新人取代李治而遭到政治清洗,也有人认为是房遗爱参与魏王党谋反遭到诛杀等等。

总之这次皇室清洗案涉及的人数众多,皇室勋贵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夫妇、巴陵公主夫妇等均被赐死,房玄龄家族几乎被清洗殆尽。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以及九江公主驸马执失思力也牵涉其中,一时成为永徽年间的大案载入史册。高阳公主夫妇诸子流放岭南,根据其他资料显示高阳公主夫妇共有四子,家族覆灭后二代孙房沼,监察御史;三代孙房绛;四代孙房晦、房勋;五代孙房凝(字玄俭,晦子,郢州刺史,著有《支谟墓志》)、克让(凝子,光州剌史);六代孙房邺(邺,字正封,作有《少华山佑顺侯碑颂》)、房复,各人事迹留存较少。

房遗则无后,长子房遗直,受二弟的牵连贬为铜陵尉之后,举家迁往任上,遂在铜陵传嗣。房遗直身后四世之内,子孙皆已失考,据传世代均有在九华山入寺为僧者:五世孙名叫房阶,中唐时期做过大理司直;房阶的儿子名叫房鲁,字咏归;房鲁有个儿子名叫房重,字慕,曾任武功尉;房重有个儿子名叫房谔,曾任大理寺评事;房谔有四子,乃是房从约、房从绎、房从绚、房从绾。房遗直一支至今有后,均以铜陵为祖业,是为房玄龄之嫡脉薪传。

也有人怀疑,房遗直唯一保留性命十分可疑,而且高阳公主夫妇案发也与他密切相关。《新唐书》里起因是高阳公主窥视其"银青光禄大夫"这一散官之衔,考《全唐文》中亦有诏书可证,房玄龄可因开国之功加封一子为郡公,因尚高阳公主之故而宠冠诸婿的房遗爱必当仁不让,贞观末又擢升至右卫中郎将,故《新唐书》中所述实在匪夷所思。

而在《龙城录》中,相士给房玄龄说,房遗直会使房家绝后,房玄龄不信,但后来的人都认为这个相士说的是对的。通过此民间传说,我们可以肯定一点:房遗直是让整个房家绝后的人。再联系上永徽年间房遗爱谋反一事,遗爱和高阳公主被诛杀,房玄龄的儿子都被配流岭表,唯独房遗直因为继承父亲爵位而被留了下来,只被废为庶人,可以肯定,虽然不知房遗直究竟是何问题,但高阳公主意夺其爵位,她的死与房遗直也密切关联,房遗直本人亦存在重大的隐情。

高阳公主历史评价怎么样?

高阳公主因与高僧辨机交往甚密败露,及参与永徽四年(653年)皇室谋反案被赐死,成为唐太宗诸位公主最有名的一位。但是这两桩疑案历经千年早已面目全非,其中细节至今仍引发不断争议,从而为高阳公主的真实面貌笼罩上层层迷雾。我们只有不断研究,取其信者择之。

以上关于高阳公主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相关标签和专题!

国家文旅部近日公示第三批全国乡村 旅游 重点村拟入选名单,其中上海市5个乡村入围,江苏省7个入围,浙江省7个入围,安徽省7个入围。有没有你熟悉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上海市

青浦区金泽镇莲湖村

莲湖村,这个“长在公园里的村庄”,多藕多莲多水的“小江南”,村内河湖纵横交错、民宅错落有致、乡村风貌古朴典雅。

莲湖村村内河道纵横、生态环境独特。拥有典型水乡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活百态。这里烟波浩渺、白墙黛瓦,阡陌交通、井然有序,田野稻谷飘香、果实累累。信步于蜿蜒的沿湖走廊,两岸绿意葱茏,水面波光潋滟,舟楫点点,鸥鹭翩翩。

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

水库村位于漕泾镇北部,因水网密布、纵横交错、河宽漾大而得名。全村现有大小河道33条,总长约23公里,村域水面率接近40%,是金山区水面覆盖率最高的一个村。

嘉定区安亭镇向阳村

向阳村位于安亭镇西北角,与江苏花桥毗邻,村域总面积212平方公里。一条南北向的展阳路,将向阳村划分为“西田东林”之格局。东面的银杏园面积600余亩,是上海市郊规模最大的绿色生态园之一。每逢秋天,银杏园里果实累累,一片黄灿灿,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宝山区月浦镇聚源桥村

聚源桥村地处月浦镇西北部,东靠钱陆路,北至石太路,城市快速路——富长路穿境而过,全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

聚源桥村作为花卉小镇核心板块,花卉生态园、花卉基地等特色景点连点成线,成为了乡村 旅游 的重要资源。在田间漫步,小径轻舒、花香弥漫,村庄在花卉的装点下呈现出浓浓野趣。怡人的环境让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畅享美丽资源。

崇明区新河镇井亭村

井亭村位于新河镇的西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北部有团城公路贯穿全村,东面紧靠镇中心,西接城桥镇,南邻长江。

江苏省

苏州市吴中区越溪街道旺山村

吴中区西郊的旺山村,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临近太湖,山青水秀,林木蓊郁,生态环境优良,果园茶圃遍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俱佳。

漫步在旺山的山间小道上,山林丰翠、茶园漫坡、溪塘泉池、村舍院落,一派“生态绿园、诗梦乡里”的迷人景色。

徐州市沛县大屯街道安庄社区

安庄渔村位于微山湖西岸,是一个有着160余年 历史 的渔村。近年来依托微山湖自然资源禀赋,以及独特的渔民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大力发展乡村 旅游 。安庄村还是千岛湿地 旅游 度假区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

盐城市东台市弶港镇巴斗村

巴斗村东临黄海,西接国家级黄海森林公园,228国道穿境而过。巴斗村依托地处海边的地理优势,挖掘独特的 历史 人文资源,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渔家文化等海滨 旅游 文化景点。

泰州市高港区白马镇陈家村

陈家村位于白马镇的最南端,南与大泗镇相邻,西靠国家级医药城,北临姜高路,东临泰镇高速和泗白路,交通十分便捷。总面积345平方公里。

这里村庄文化资源丰富,旧名“陈家舍”,是一个千年古村,打造成以“农”养“人”、以“农”留“人”的宜居 旅游 村落。

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刘圩村

刘圩村位于耿车镇南部。刘圩自然风貌优美, 历史 文化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由南北两个环状水系组成了天然的“8”字型水圩。

白墙黛瓦风格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之中,亲水平台、林荫步道、石磨小桥、古桥小亭、潺潺流水……走进刘圩村,感受到的不是“千村一面”的现代化,而是独具特色的“老味道”。

其他:

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大埝社区、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

浙江市

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妙山村

妙山村位于妙西镇域的中西部,山清水秀,自然风光秀丽,是一个原生态人文古村落。村域内有一大批 旅游 项目,涵盖了景区 旅游 观光、住宿餐饮、农事体验、观光休闲、度假疗养、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等多种需求。

金华市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

俞源村,属武义县俞源乡,坐落在武义县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新近发现明、清古建筑竟有395幢之多。

舟山市定海区马岙街道马岙村

马岙街道被列入浙江省 历史 文化保护区,具有深厚的海上农耕 历史 文化积淀。定海立足马岙农业发展的优势基础,将打造一条独具风情的千年稻香主题线,建设一条集休闲、骑行、赏花等功能为一体的田园景观带。

台州市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

天台街头镇后岸村是国家4A级乡村 旅游 景区、中国乡村 旅游 模范村。十里铁甲龙屹立村前,天台母亲河始丰溪于村前蜿蜒而过,生态文化底蕴丰厚,集休闲、采摘、购物、漂流、 娱乐 于一体。

丽水市云和县赤石乡赤石村

赤石村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村里把“木”元素积极融入到村庄建设中,让“木”文化融于每处景点。木制休闲长廊、月洞亭、农耕园项目,木制休憩广场等……村里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环境越来越漂亮。

其他: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绍兴市柯桥区湖塘街道香林村

安徽省

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

唐模村始建于唐朝,距今近1100年 历史 ,是徽州古村落水口园林建设的典范,集水口文化、徽派园林、江南水街于一体,以“地灵三国宝、人杰三翰林”而闻名遐迩。村内现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清代祠堂4处、清代民居100多幢以及水街、古树、古桥等人文自然景观。

池州市青阳县朱备镇将军村

青阳县朱备镇将军村位于九华山东麓,北距县城13公里,朱陵公路贯穿南北,境内最高海拔1220米。将军村 历史 文化悠久,其“将军”之名源于明朝常遇春将军在此屯兵扎寨,境内 旅游 资源丰富,有花台、团箕寨、菩萨岭、杀猪台、大鼓岭等景点,飞瀑流泉、幽谷深潭、峰峦叠嶂,是一个生态 旅游 的理想栖息地。

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南山村

南山村位于淮北市东部,隶属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办事处,位于东山 旅游 规划区的中心位置,南临化家湖,西接东外环路。

芜湖市芜湖县六郎镇官巷村

芜湖县六郎镇北陶官巷村坐落于芜湖县六郎镇北陶村境内。官巷村形成于北宋末年,多为陶氏族人。据陶氏家谱记载,该村在明朝前后一连三朝共有十三位官员在朝为官,因辈分不同,官阶有别,村里人陆续为他们修建了十三条巷道,让他们各行其道,又称十三官巷。官巷村也因此

关于安徽省的常识有哪些?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华东地区西北部,是一个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面积1396万平方千米,地形多样,南高北低。安徽省在淮河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