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羊的故事》1000字作文
2015年是农历乙未年,以十二生 肖纪年顺列是羊年,羊就成了人们称 颂的主角。与羊相关的诗、画、生肖
物品、年历等早早登场,提前预告着 乙未“吉羊”年的降临。 羊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 社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
原始居民,就已开始选择水草丰茂的 沿河沿湖地带牧羊狩猎。古人把羊视 为吉祥物,大致有三层含义:其一, 羊是“王”的象征。“羊”字去头则
成“王”字,一些梦想成王的草寇英雄 常以此预示未来。其二,羊在六畜中 是最讲礼义的。按董仲舒的观点,羊 有好义、死义、知礼等品质。其三,
羊是美味的代表。古人以“羊”字引申 为“美”字本义是“味美”,说明是:“羊 主给膳也。” “羊”温善、活泼、锐敏,兼有强
韧耐性,作为吉物,常入诗入画。古 时“羊”与“祥”通,羊者,祥也,吉祥也 写作“吉羊”。中国神话中传说周夷王 时,有五仙骑口衔禾穗的五色羊,降
落交州(广州),赠穗与州人,交州 永无饥荒,五仙隐去,五羊化为五石 留于交州。所以,广州有“羊城”、“五 羊城”、“仙城”、“穗城”的美称。后广
州五仙观,塑有五仙五羊像。五仙观 所奉祀的五位仙人,从民间信仰来推 断,便是五谷之神,也就是祈求稻、 黍、稷、麦、菽五谷丰登的奉祀之
神。如今台湾民间也有供奉神农祈求 五谷丰收的俗信俗行。 讲了羊这么多的好话,归根结底 还是把它视为一种美味。时下,最大
众化的吃法当数涮羊肉。在隆冬季 节,坐在炭火熊熊的火炉前,夹上一 片薄薄的羊肉,在滚开的汤里一涮, 再蘸一蘸佐料,入口不腥不膻,鲜嫩
可口,顿使人忘了室外寒冷,暖得浑 身添劲。据说,涮羊肉的创始者还是 元世祖忽必烈。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在 一次南侵时,连续打了七天败仗,退
到一座山谷之中。人缺粮,马缺草。 大将军哈蜜史带领士兵,搜遍山野, 捕捉到四头肥羊,献给忽必烈。忽必 烈大喜,急令御厨烧制上来。没等羊
肉烧熟送上来,饥肠辘辘的忽必烈跑 到厨房,抓了一把切好的鲜羊肉片投 入沸水中,用勺子盛起来,美美地吃 了起来。他越吃越有味,感到从来没
有吃过这等鲜美的佳肴。后来,忽必 烈做了元朝的开国皇帝,就把这道菜 钦定为“涮羊肉”。后来,这道适合兄 弟民族口味的佳肴,也受到汉族人民
的欢迎。 纵观羊的一生,从物质层面来 说,它四处奔波吃的是草,而奉献的 却是精美的羊肉、甘甜的羊奶、温暖 的羊毛。从精神层面来说,因羊而产
生出的那些美好的故事、传说,给人 们以美好的寄寓与想象,使人们把吉 祥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美好祝 福。因此,人类没有理由不把羊看成
是自己的好朋友,没有理由不对它怀 有深深的谢意。 冬去春来,阴消阳长,大地回 春,吉运当头。古人有年初在门上悬 羊头、鸡头的习俗。有人认为,羊能
啮草,鸡啄五谷,故悬二物以助阳 气,祈求丰收富裕。其实不尽然。 鸡,“吉”一音之转,羊,“祥”本来相 通,悬二物是想祈求吉祥,反映了人
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和祈盼。 12年一循环,直至地老天荒。岁月不 居,人生苦短。值此岁末年初,我们 似应念马之崇德,扬羊之至善,厚德
载物,自强不息,为追求美好明天而 戮力同心,发奋进取!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的年画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春节供奉的家谱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春节的记忆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
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
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
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
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
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
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
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
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
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
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
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
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
么。
——春节的年画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
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
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
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
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
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
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
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
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春节供奉的家谱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
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
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
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
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
金**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
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
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
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
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
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
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
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
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
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
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
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
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
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
画卷。
徐凡
徐凡,著名画家,祖籍江苏南京,现寓居北京。《书画中国》首席艺术家。曾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化部重彩画高级研究生班,擅长中国画工笔、写意、重彩。在研习创新的过程中,站在世界文化的交汇点,熔中西艺术为一炉,吸收了中国原始岩画、汉、魏、隋、唐重彩壁画的艺术之精髓,融入了儒、道、佛三种东方哲学的思想。不断地以不同的形式手法,探索出新的艺术程式,拓宽了艺术的表现领域。立中国画传统为本,承西方现代艺术之理念,自我超越,创新不止。始终走在艺术时代的前列。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著名仕女画家,中国的毕加索。
中文名:徐凡
别名:一乐斋主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多次荣获国内外金、银奖
代表作品:《中国现代百美图》《徐凡画集》<徐凡线描人物作品集》
《书画中国》:艺术总监
法律顾问:马建
美术指导:**爱在身边
经纪人:刘天一
创建者:艺人之家组委会
画家简历
徐凡作品多次赴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香港、韩国等海外展出,并应邀参展北京、上海、广州、昆明、南京等国内的大型艺术博览会和画展,多次荣获国内外金、银奖。艺术传略及作品入编“中国艺术人才数据库”(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北京人美)、《世界美术家传》(香港)、《中国当代美术家名录》(上海人美)、《世界美术集》(香港)、《江苏省中国国画家作品选》(北京人美)等十余种辞典专集。《敦煌神韵》等十幅作品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全集重彩画卷》。
200余件作品为中南海、中央文化部、英国格林威治市、中国银行、刘海粟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云南世界园艺博览会、江苏美术馆、南京十竹斋、江苏省国画院等及美国、法国、比利时、加拿大、韩国、台湾、日本、马来西亚、香港、深圳等国内外个人及团体组织或企业收藏或为馈赠礼品。出版有《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的新发展》、《徐凡画集》《徐凡现代仕女画集》《感悟自然—徐凡线描人物作品集》等。
徐凡履历
中国诗书画协会副会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艺术顾问;
台湾南台集团海南南台大唐书画有限公司名誉画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美术创作中心特聘艺术顾问等;
香港《中国书画家》杂志艺委会主任;
中国国画院艺术顾问中国神舟杂志艺术顾问;
中国国学书画院副院长;
徐悲鸿艺术中心理事;
徐悲鸿画院特聘画家
;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
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专家;
中国诗书画协会艺术顾问;
徐悲鸿艺术研究中心理事;
南京海台国际书画院名誉院长;
现为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理事;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研究会理事;
中国东方文化艺术联谊会学术委员;
江苏省国际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理事;
法国多元文化艺术中心名誉主任;
中国专业人才库国学考评专家委员;
北京《中国收藏》杂志艺术顾问;
《书画中国》首席艺术家艺术总监;
香港《中国书画家》杂志艺委会主任;
名家评论
★勇于创新,西为中用,敢于探索,形式新颖。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
★集中西艺术手法为一体,融传统现代意念为一炉,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坐标。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兼党组书记刘大为
★朦胧的色彩,神秘的意境,折射出中国古老民族艺术精神的回归。
—中国著名画家张仃
★绢本人体画作品是中西人体艺术结合的首创,值到祝贺。
—中国著名工笔家潘洁兹
★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对中国人物画继承和创新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其作品集传统与现代为一体,
成功地拓宽了自己的表现领域。
—原中国“美术”杂志主编/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叶毓中
★徐凡的艺术之高贵完全在于独创性,忠心的感悟,执著的追求,不倦的探索,创造了新的艺术境界。
—中国美术出版社总社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程大利
★不断地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手法,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拓宽自己艺术的表现领域提示出超凡的才情智慧,受到专家的赞许和世人的瞩目。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主编贾德江
★敢于不断地否定自己,超越传统,超越自己,找到了自己恰当而又独特的绘画语言。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美术评论家范迪安
★既体现中国传统技法的功力,又具有现代观念品味,既符合自己的意志的表达,又不脱离民俗思维的习惯,在统的情调中透出了强烈的现代感。
—中国美协理事,江苏省国画院院长赵绪成
★南京美术界中:艺术上走自己的路,不断大胆开拓和新的探索。新意境、新面貌的作品不断涌现。
—著名画家黄丕模
★徐凡是一位富有个性、富有创意的画家,有着同龄画家难得的活跃的艺术思想,他敢于突破前人的窠臼,努力探索新的作画程式,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表现领域。
—香港著名画家刘宇一
★思维开阔,勇于追求,形成了自己的画貌。
—著名美术评论家马鸿增
★立足于民族艺术基础,一手伸向古代传统,另一手伸向西方现代,是位有思想、有追求、有胆识的画家。
—著名美术评论家左庄伟
★徐凡重彩画斑驳、朦胧的意境和古朴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凝聚人们早已生疏的原始动力的回归情结,使人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
—中国美术报原主编朱国才
作品出版
1975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越美心里越亮堂》
1977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长大要当赤脚医生》;1978年再版
1978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击瓯楼》
1978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主席引来幸福水》
1982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胖胖得奖》
1983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独生宝宝乐淘淘》
1984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计划生育光荣》
1984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百年好合和睦美满》;1985年再版
1985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国富民强四化如意》;入选全国美展
1986年江苏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出版《优生优育好娃娃》
1987年《江苏画刊》发表《人体》作品
1989年江苏少儿出版社出版《王羲之》
1990年入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省中年国画家作品选》
1990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王冕》《司马光》
1996年《南京美术报》发表徐凡作品专版
1997年《江苏美术报》发表《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的新发展》论文
1997年《江苏美术报》选登”徐凡画展”作品
1998年入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速写艺术》
1998年《江苏美术报》发表徐凡作品专刊
1999年《中国美术报》发表徐凡作品专版
2000年《中国美术报》发表特约专稿《我画九歌》
2001年香港美术出版社出版《徐凡作品选》台历
2002年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当代实力派画家徐凡作品》挂历
2002年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徐凡画集》大型画册
2003年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徐凡作品集》台历
2006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徐凡现代仕女》画册
2009年《敦煌神韵》等十幅作品入编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美术全集·现代重彩卷》
2010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徐凡画集》
2011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感悟自然-徐凡线描人物作品集》
2011年《山妹子》等十四幅作品入编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为热烈庆贺十届人代会、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隆重召开出版发行的《中国画名家作品集》
2012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清赏》入编《马球图》等十三幅作品
2012年《知音》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名家书画展》
2013年《马球图》等十六幅文图人民时报欧洲专刊
2014年《群芳图》等十八幅文图《神州》杂志
2014年《水乡的人》等八幅文图《中华国粹》
获奖情况
1983年02月《丰收话长》获”南京市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1984年12月《如今咱家乡喜事多》获”南京市建国35周年画展”一等奖
1985年01月获南京市文艺创作表彰大会优秀奖
1986年09月《龙池的传说》获”全国六大古都书画联展”一等奖
1990年02月《王冕》《司马光》获”全国连环画展览”优秀奖
1990年09月中国文化部群众文化工作表彰大会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1997年01月获南京市文联先进个人
1998年10月《马球图》获”江苏省首届美术节”优秀奖
1999年04月《敦煌神韵》获”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赛”国际荣誉金奖
1999年06月国画人物获”迎世博—99昆明艺术博览会精品展”金奖
1999年07月《秋水无声》获”中国神龙杯书画大展”金奖
1999年11月《人物画系列》获”国画家—中国画水墨小品精作”优秀奖
2005年06月《绢本人体系列》获”上海中国艺术品收藏网展览”金奖
2010年05月获”亚太地区艺术家提名展”金奖
2011年05月《抚琴图》荣获庆祝深圳开发区成立周年;
《春天的故事》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金奖
2012年1月《牧归图》获法国世界艺术特别奖
作品入编
·1990年入编《江苏省中年国画家作品选》
·1990年入编《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人才传略》·
1990年入编中国艺术人才数据库
·1990年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
1992年入编《中国民间名人录》
·1995年入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1997年出版《徐凡画集》
·1998年入编美国《世界名人录》中国卷
·1998年入编《当代艺术》
·1998年入编《世界美术家传》
·1998年入编《世界美术集》
·1999年入编《江苏省首届美术节作品集》
·1999年入编《南京市文联五十周年美术作品选集》
·2001年入编《南京文艺界名人录》
·2006年出版《徐凡现代仕女》
·2007年入编《中华百家姓氏画鉴》
·2010年入编《当代中国美术全集》
·2011年出版《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徐凡》
·2011年出版《徐凡速写集》
·2011年出版《感悟自然-徐凡线描人物作品集》
·2011年入编《中国画名家作品集》
作品收藏
1986年中央美术学院收藏作品《少女》
1987年南京十竹斋收藏作品《雨花魂》
·1987年江苏美术馆收藏作品《石工》《拜月》
·1989年云南世界园艺博览会收藏作品《人生》
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收藏作品《四条屏》
·1990年中国文化部收藏作品《古道漫漫》
·1990年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收藏作品《搏》
·1994年英国格林尼治市收藏作品《奔马图》
·1997年江苏省美术馆收藏作品《啸月》
·1998年刘海粟美术馆收藏作品《拜月》
·2000年中南海收藏作品《仕女四条屏》
·2002年江苏省国画院收藏作品《人物》
·2005年中国第十届运动会组委会收藏作品《咏梅图》
·2005年中国孔子研究院收藏作品《秋思图》
·2006年江苏南京金鹿装饰安装工程公司收藏作品《仕女图》《征途漫漫》等
·2007年深圳梓盛发实业有限公司收藏作品《中国现代百美图》
·2009年山东万发集团收藏作品《群芳图》《秦淮八艳》
·2010年山东万发集团收藏作品《江南丽人》
2011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收藏作品《江南丽人》
2011年北京台湾会馆收藏作品《知音》《秋韵》
203年中南海收藏《日出东方》敦煌神韵》
作品入选
1978年《心在攻关人》入选”江苏省肖像画展览”
·1978年《归来》入选中国文化部主办的”华东地区观摩展”
·1981年《赶集》入选”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展”
·1981年《丰收话长》《艺苑新秀》入选”江苏省庆祝建党六十周年画展”
·1982年参加在美国圣路易斯主办的”中国南京画展”"艺苑新秀展”
·1983年《春意浓》入选”江苏省年画展览”
·1986年《九歌》参加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展览
·1986年《雨花魂》参加”江苏省建军六十周年美展”
·1987年《汉画印象》参加”江苏省中年国画家赴京汇报展览”
·1987年《雨花魂》参加”南京十竹斋赴京汇报展”
·1988年《候车》参加在意大利主办的”中国南京美展”
·1989年7幅人体画参加”南京首届人体画展”
·1989年100余幅作品在江苏扬州主办”徐凡画展”
·1989年《牧羊曲》《梦》在上海朵云轩展览
·1990年《水乡情》《抚琴图》参加”南京市人物画展”
·1991年《征途漫漫》参加”南京、南昌、合肥长江中下游书画联展”
·1991年《放鸡图》参加”南京书画院迎春画展”
·1992年《采莲图》参加”南京、重庆书画联展”
·1997年100余幅作品在江苏美术馆举办”徐凡画展”
·1998年《牧羊图》参加在澳大利亚举办的”中国南京国画展”
·1998年参加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98名画家展”
·1998年《九歌》等作品参加在广州举办的”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1999年《敦煌神韵》等作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艺术博览会”
·1999年《马球图》等作品参加在南京举办的”江苏首届美术节画展”
·1999年参加在天津举办的”首届《中国画》水墨画小品精作展”
·1999年《啸月》等作品参加在昆明举办的”世博会国画精品邀请展”
·1999年《汉画印象》参加在南京举办的”中国神龙杯书画大展”
·1999年《敦煌神韵》参加在泰国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赛”
·1999年《牧羊女》入选”南京市文联五十周年书画摄影展览”
·1999年《岁月》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公仆风采画展”
·2000年在山东曲阜举办”徐凡画展”
·2000年《徽州女人》等作品参加由江苏省美协举办的”走向西部画展”
·2000年《采莲图》等作品参加”当代中国水墨画精品展”
·2001年《青春的韵律》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岩彩画展览”
·2002年《山妹子》参加在南京举办的”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作品展”
·2002年《楚风》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中日邦交三十周年书画展”
·2002年参加在南京举办的”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作品展”
·2002年《梨花季节》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南京艺术节书画展”
·2002年在南京郑和纪念馆举办”徐凡画展”
·2006年在深圳举办”徐凡画展”
·2007年参加在北京荣宝斋举办的”中国书画名家迎春精品展”
·2009年在韩国举办”徐凡画展”
2010年《马球图》在马来西亚举办的亚太地区艺术提名展;
2011《抚琴图》入选庆祝深圳开发区成立周年;
2011《春天的故事》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
2012《牧归》入选法国世界艺术大展;
2012《春色图》入选中国刘邦文化节,全国著名书画家邀请展
2012著名仕女画家徐凡为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赠送字画奉献爱心
1987年国画作品《知音》捐赠南京慈善总会
2011年国画作品《化女图》捐赠“善行天下—中国书画家救助贫困儿童”慈善拍卖会
2012年向淄博市慈善捐赠书画二幅
2012年“龙舞吉祥中华第一龙”捐赠中国少年文化艺术基金会公益事业
2013年“中华第一龙”捐赠全国第十二届全运会
2013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幸福一家》大型书画公益活动荣获“爱心公益大使”荣誉称号
2013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纪念习仲勋诞辰100周年书画活动》获赠《习氏家谱》
2014年《咏梅》捐赠《孝和天下——当代书画名家救助空巢老人慈善作品展》
2014年巨幅(4米1米)《中华第一龙》捐赠世界青年奥运会《绿色青奥盛典》筹款拍卖
2014年国画《消夏图》捐赠世界青年奥运会《绿色青奥盛典》筹款拍卖
2014年世界青年奥运会《绿色青奥盛典》颁发《邀请函》参加影视歌明星、文体艺术名人,世界五大洲青年环境大使盛装共走世界星光绿毯签名参访仪式
名家点评
我坦言平生最崇拜世界艺术大师马蒂斯、毕加索,曾经在美术界一语惊人,其实我并不是西方现代派的追随者,我认为,马蒂斯、毕加索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们的艺术创作的本身,而更多的是对传统大胆革新和超越的不倦的探索,勇敢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独立偏见,我行我素,一意孤行的精神。即便这些大师们在生命的晚年时候,仍探索创新不止,作品中不断闪烁着新的艺术亮点,其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啊。我也并不迷信名人,当你跪着看“名人”时他当然比你高,你一站起来就会跟他平肩了,艺术没有不可逾越的界线,就需要这种气概去冲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崭新的探索需要敢于超越一切“名人”的勇气。时代需要一批站在“名人”双肩上努力攀登更高峰的勇敢者。在中央美术学院令我感悟最深地是要不断否定自己,超越传统,超越自己,形成这种观念出于理性的思考,一个再“美”再“酷”的东西重复千遍以后就会令人生厌,作为一个艺术家,既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也不能重复自己的路,只有不断地否定自己才是攀登艺术高峰的最佳途径。多年来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不断地通过多种不同形式手法,探索新的艺术程式,拓宽了自己艺术的表现领域,超前的意识、多变的手法,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难怪乎吾的好友人民美术出版社主编程大利常为之而感慨。
由此在现代重彩画《九歌》、《马球图》等的创作中,从古今文化的纵向源流和东西方横向的兼容借鉴西方现代观点和非洲黑人品原始艺术,吸收中国原始岩画、汉魏重唐彩壁画的艺术之精髓,融入儒、道、佛三种东方哲学的思想境界,以多种绘画手法,将各种形象的墨线与色彩交融变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奥妙领域,粗犷而不鄙野,浑厚而不凝滞,斑斑驳驳,浑浑沌沌,朦朦胧胧,极具抽象意义的朦胧意境的画面,透出了民族感情和哲理意识的内涵,寓示中国古老民族的一种沉静淡泊而又神秘的精神回归。在艺术家眼里女人体是宇宙大自然的缩影,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通过对千余名模特儿的写生、观摩和研究,女人体是我常表现的艺术题材,有的运用人体变形作为某种精神现象,有的运用现代构成成为具有抽象意义的符号,而近些年运用写实造型手法表,绢本人体画,其崭新的形式、高雅清新的格调,令人愉悦的造型使观者得到了一种美好的享受,深受收藏者的青睐。
回忆几十年的艺术生涯,时刻都伴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关爱。大羽老知我办画展欣然为画册提词,画展开幕时大羽老抱病在儿女搀扶下专程去省美术馆为开幕式剪彩;江苏省美术理论研究会在著名美术评论家马鸿增主持下举办了《徐凡作品研讨会》,大羽老直言对我说“把李小山也叫过来参加会议,看看中国画究竟有没有出路”。亚明老是江苏美术界****,与我的交情已二三十年,从不张扬,在中国还没有用上轿车和摩托车时,亚老常秘而不宣地一人骑着日本人赠送的摩托车到南京北郊六合_我的画堂休息、度假,背着法国造猎枪,满山打野鸡野兔,有时一连数天乐不回城,惹得全城寻找;亚老曾对我说“我把肖平弄到美国去了,下次该让你也出去镀镀金”,虽因公务等条件所限未能成行,也可看出亚老对我们年青一代培养关爱的殷殷真情。书法界的老前辈武中奇对我也一直钟爱有加,在一得阁墨汁还未问世前我们常在一道讨论设计磨墨机,在武老的书法中好多背景衬其它画家的山水花鸟的作品,设计新颖别具一格,获得观众好评,就是出自我的建议;南京友谊商店扛了数刀宣纸,去请武老为南京友谊商店提匾,磨好墨,武老执意为我夫妇先开笔唐诗一首;平时凡是我需要的中堂、对联、条幅都有求必应;一九九七年,举办《徐凡画展》武老不顾刚拔牙的痛苦,夫妇俩专车赴江苏美术馆亲自为之剪彩。
还有,誉为中国第一草圣的林散之,挥毫为我写六尺巨幅书法,肖娴老与我多次合作,我作画肖老落款的作品至今珍藏。我的艺术是属于中国,也属于现代,我愿以前辈们为榜样沿着一条正确的艺术道路拾级而上,永远把绘画当着我人生的一乐。
画家最新动态
★2012年被聘为中国首部大型书画综艺电视节目《书画中国》艺术总监、首席艺术家;
★2012年徐凡画家应邀出席刘邦文化节《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开幕式讲话剪彩;
★2011年12月30日至20日徐凡画家对法、德、奥地利、比利时、梵蒂冈、意大利进行一次艺术殿堂考察城市之旅3日返回北京。
★2011年12月6日至13日法国巴黎罗浮宫现代国际艺术大展徐凡重彩画《牧归》荣获特别奖同时荣聘法国巴黎多元艺术文化中心名誉主任。
★应法国国家美术协会邀请,徐凡画家将于12月6日飞巴黎参加卢浮宫举办的《鲁塞尔艺术展》并对欧洲数国进行为期十五天的艺术考察。
★徐凡画家应国务院邀请,几进中南海接受了为紫光阁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的休息室设计创作4米×15米重彩画一幅,为国务院的中南海小礼堂前厅设计创作7米×2米巨幅国画,现正在筹备之中。
★2011年11月13日国办邀请徐凡画家全家五口人做客中南海,游览紫光阁,并在国家***胡锦涛、温家宝接见外宾的紫光阁的会客厅内留影。晚上中南海设盛宴招待了徐凡画家全家。·中国《书摘》总第229期九月一日出版发行、封面发表了徐凡重彩画作品《啸月》并内页专版介绍画家艺术简介及画家的艺术照。
★2011年9月17日瀚海四季(73期)拍卖会中国书画(二)徐凡《美人图》0287成交额80000元;
★2011年6月徐凡作品《知音》《秋韵图》被北京台湾会馆收藏。
★2011年5月徐凡应聘“庆祝中国***建党90周年诗书画展”组委会艺术顾问。
★2011年4月徐凡签名的《中国当代名家·徐凡画集》由中港澳台画报社社长方德华带回台湾转赠台湾马英九先生。
★2011年春季拍卖会瀚海四季(72期)中国书画(二)徐凡《睡美人》(40cm×44cm)拍号:0842成交额44800元;
★2011年3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为热烈庆贺十届人代会、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隆重召开出版发行《中国画名家作品集》;
★徐凡作品《山妹子》《动荡年华》《植树》《苏州女模特》《寻梦》《梳妆图》《降喜图》《赏荷图》《清风徐来》《海之恋系列之一》《海之恋系列之二》《海之恋系列之四》《海之恋系列之七》《海之恋系列之九》入编该集。
★2011年1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徐凡》
★2011年1月获庆祝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60周年书画展金奖。
★2011年1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感悟自然-徐凡线描人物作品集》。
★2010年秋季拍卖会瀚海四季(70期)拍卖会中国书画(四)徐凡《睡美人》(65cm×65cm)拍号0893成交额89600元;
★2010年6月徐凡重彩画10幅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全集》全国出版发行。★2010年5月获马来西亚”亚太地区艺术家提名展”金奖。★2010年3月徐凡同志被聘为中国美协敦煌创作中心顾问。
★2010年2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徐凡现代仕女》。
剪纸Paper-cuts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 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合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在过去,这可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而职业的剪纸艺人则常常是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劳作并挣工钱。 历史 据考证,从商代始(公元前1600—1100年)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寝,食不甘味,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象为其招魂,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南北朝团花剪纸:对马团花;对猴团花;金银花团花;菊花团花;八用形团花。 唐代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自汉至唐出现了一种金银镶嵌技术工艺,是将刻镂的金银箔粘贴在漆器或铜镜的背面,经填漆磨干,在漆地上显出金光灿烂的花纹。 唐宋时期,流行“镂金作胜”的风俗。“胜”,就是用纸或金银箔、丝帛剪刻而成的花样,剪成套方几何形者,称为“方胜”;剪成花草形者,称为“华胜”,剪成人形者,就称之为“人胜”。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东方朔传·岁时节》: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 八日之中,尤以人日为重,又称“人胜节”)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于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唐代大诗人杜甫以《人日》为题作诗:“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也作有《人日》诗,诗中说:“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六十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唐代的人胜剪纸,七个女子人形排列成行,此胜用于围饰发髻。 在日本的正仓院,保藏有两枚唐代华胜,据日本齐衡三年(公元856年)《杂财物实录》载:“人胜二枚……天平宝字元年闰八月二十四日献物”,日本天平宝字元年即为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其中一枚为罗地金箔字,上面剪祝颂吉语:“令节佳辰,福庆惟新,曼和万载,寿保千春。”另一枚则用金箔刻了复杂的边饰,并饰以红绿罗的花叶,中心是一儿童在竹林下戏犬。 当时,还流行着一种用双丝绢帛剪成的小幡,叫做春幡, 或称幡胜、春胜,在立春那天,作为节日礼物,或簪于头上,或挂在柳枝上,亦或贴于屏风。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艺术作品”。李商隐在《骄儿诗》中写:“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意为骄儿衮师请父亲在剪彩制成的春幡上写“宜春”二字。因为立春之日为春天的首日,象征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所以唐宋时期,人日剪彩这一民俗活动渐渐集中到立春这天,人们剪制各种幡胜、春幡、春燕、春蝶等等,作为节日礼物。皇帝在这一天也接见群臣,并分别赐以金银幡胜或者罗幡胜。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在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艺人,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还有的剪成所谓“龙虎”之类。这时,皮影盛行,雕镂皮影的材料,除了动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纸制作的。周密《志雅堂杂钞》载:当时京城沛梁“向旧天都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瓦有余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其后,忽有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精于二人,于是独擅一时之誉。”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一首“菩萨蛮”中写道:“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有一种鸟,因头项长有金**大羽冠很像插着一枝幡胜,而被命名为戴胜鸟,韦应物《听莺曲》中“伯劳飞过声局促,戴胜下时桑田绿”,胜成为春归大地的象征。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载:“元旦以鸦青纸或青绢剪四十九幡,围一大幡,或以家长年龄载之,或贴于门媚。 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是吉州窑的瓷器,产品有茶盏和花瓶等,图案题材很多,有凤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动、活泼,它是作者在施釉过程中,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现代民间蓝印花布,是用镂花纸板刮浆后仿染而呈现花纹的,这种印染工艺宋代已很普遍,山西省出土的南宋印花布便是一例。 明清人的笔记和地方志中也有记载剪纸名家的。如《苏州府志》载:“赵萼,嘉靖中制夹纱灯,以料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晕色。溶蜡涂染,用轻绡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芬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 明代的夹纱灯是很有名的。它是将剪纸夹在纱中。用烛光映出花纹,这是剪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应用,现在人们叫它“走马灯”。 《严州建德县志》载:“林文耀,字纲斋,幼即工书,中年失明,乃剪纸为字,势飞动若龙蛇,点画不差毫发。室人装潢成轴,……人称之日“林剪。”《保定府志》载:“名女,张蔡公之女也。有巧思,与人接谈,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杨.罔不入神;其剪制香奁,绝巧夺目,得之者珍藏焉。 清代陈云伯《画林新咏》说:“剪画,南宋时有人能于袖中剪字,与古人名迹无异。近年扬州包钧最工此,尤之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无不入妙。”并有诗曰:“剪画聪明胜剪书,飞翔花鸟泳濒鱼;任他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杨恐不如。”清康熙时,有位宫廷画家邹元斗,画有一幅祝福新年伊始的风俗画《岁朝图轴》画的上端绘有垂挂着的五枚彩色剪纸“门笼”。门笺的形式即是由春幡演变而来。 在清代,因满族人有剪纸的习俗,致使剪纸进入宫廷。在故宫,历代皇帝举行婚礼作洞房的神宁宫,墙壁按满族习俗裱纸,四角贴着黑色的双喜字剪纸角花,顶棚中心贴着龙凤团花的黑色剪纸;在宫殿两旁的过道壁上也贴有角花。据说有人用纸剪成有鹿、鹤、松的“六合春”图案,加以彩绘,贴于朝服上,连西太后都以为是绣出来的。 可以说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她流传面之广、数量之大、样式之多、基础之深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突出。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她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附丽于生活,充实了生活,以她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对国富民康的企盼;她将人们平凡的生活点缀得如此瑰丽多姿,充分寄托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她为满足人们更高的社会性的精神需要而茁壮成长。 如今,剪纸的天地更为广阔了,它早已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走入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在产品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演、服装设计、书籍装帧、邮票设计、报刊题花、连环画、舞台美术、动画、影视等各个方面都有她的清影;她也走向世界,名扬四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随着历史的进程,许多民族的、传统的东西被渐渐淡化、湮没了。然而,真正文明的标志应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存,共同发展。愿这棵古老的艺术之树常绿常新。 剪纸的派别 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中阳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扬州剪纸、乐清细纹刻纸、广东剪纸、傣族剪纸、安塞剪纸、磁性剪纸 剪纸·蔚县剪纸河北省蔚县蔚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以出产剪纸而闻名。蔚县剪纸又称“窗花”,是当地民间一种传统的装饰艺术,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初始图案多为花卉一类的吉祥纹样,后融入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武强年画的艺术特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经刘老布等剪纸艺人共同研究,对创作工具进行改革,部分纹用刻刀由单幅剪转变为成批刻,使蔚县剪纸工艺有了新的提高。20世纪初,在王老赏、王守业、周永明等艺人的带动下,蔚县剪纸的风格越来越突出,走出了民间剪纸的一般格局,具有了更为深厚的人文内涵。蔚县剪纸是民间社会的产物,更是百姓生活的写照。它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有戏曲人物、戏曲脸谱、神话传说、花鸟鱼虫、家禽家畜、吉禽瑞兽等多方面的内容。蔚县剪纸的刀工既有北方民间剪纸粗犷、质朴的特性,又有南方剪纸细腻、秀丽的风格。它色彩浓艳,对比强烈,装饰感强,民间味浓,富有韵味节律,呈现出妩媚娇艳、淳朴华美的艺术魅力,为世人所青睐。在品类繁多的民间剪纸艺坛上,蔚县剪纸以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工艺奇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它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阳结合,复用多色点染彩绘,达到了工致传神、雅俗共赏的效果。 剪纸·丰宁满族剪纸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塞北,民间流传的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的新异风格,它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清末民初丰宁满族剪纸进入鼎盛时期,1949年后在形式和内容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更为贴近现实生产与生活。1960年以后,剪纸艺术创作堕入低谷。1982年,丰宁民间剪纸队伍重新建立,其作品随着各种展览和出国表演在海内外造成广泛的影响。1993年,丰宁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丰宁满族剪纸从内容上可分为吉祥剪纸,花鸟鱼虫剪纸,山水风光剪纸,人物、盆篮碟盘瓶、瓜果、动物、花字剪纸等类。由表现形式看,它包括单色剪纸(红、白、黑等)、点染剪纸、填色剪纸、复色组合剪纸等品种。根据具体用途,又可分为窗花、祭神祖吊签(挂签)、阴天扫天婆、节令剪纸、礼花(结婚的喜庆剪纸、葬丧的素色剪纸等)、日常室内装饰用顶棚花、风斗花、炕围剪纸等。在我国众多民间剪纸之中,丰宁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丰宁满族剪纸的传统技艺大多留存在70岁以上的老人手中,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剪纸·中阳剪纸山西省中阳县山西省中阳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吕梁地区。这一带民俗文化积淀极为深厚,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人文环境,由此形成中阳剪纸古老的民俗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中阳剪纸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它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中阳剪纸多以红纸剪成,体现着喜庆、热烈的民俗气氛,有时也根据风俗习惯,运用紫、黑、黄、绿、蓝等彩色纸剪制作品。中阳剪纸的主要作者是中阳农村中的劳动妇女,剪纸是她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她们审美情趣和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中阳剪纸富有浓郁的山野泥土气息和原始艺术质朴的美感,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劳动妇女的理想和追求。其技艺的传承关系一般是自发的,亦有以家族方式传承的。现在主要传承人有王计汝、高宝香、刘玉莲、王中文、马翠莲等十几人,年龄已在60岁以上。这些老人一旦离去,中阳剪纸势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最终走向消亡。所以应尽早采取措施,对之进行抢救。 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辽宁省锦州市医巫闾山地区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以满族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繁衍崇拜以及满族风俗为主要表现内容。医巫闾山地区满族人的原始崇拜活动中往往要制造图腾形象,或用树皮、兽皮剪刻诸神形象,或用木材雕刻神偶的形象等等。这种仪式造像活动历年相沿成习,最后发展成为一种剪纸艺术,既保留了东北满族的人文特征,又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萨满文化内涵,是研究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史料。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不但内容丰富,且造型简洁,纹样古朴。它不用繁琐、细密的剪法,不求精致、准确的造型,而主要以博大恢弘的气度和朴拙古茂的神韵取胜。数百年来,这种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在医巫闾山地区的北宁市、凌海市、阜新市、义县等地流传,世代相承。在许多城乡地区,众多妇女参与剪纸活动,产生出许多技艺高超、成果丰富的艺人,形成祖辈相传的传承谱系。目前,尚有侯桂芝、马凤云、黄连玉、汪秀霞等十余家谱系仍在传承相续。随着老一代艺人逐渐逝去,将后继乏人,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随时都可能走向衰亡。因此有必要制定方案,对这一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实施保护。 剪纸·扬州剪纸江苏省扬州市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扬州人在立春之日剪纸为花,做成春蝶、春线、春胜等样式,“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观以为乐。另外还剪制纸钱、纸马等,专门用于祭奠。至清代,扬州商业兴盛,剪纸艺人亦数量大增,嘉、道年间的著名剪纸有艺人包钧等,技艺超群,有“神剪”之誉。扬州的剪纸艺人还根据需要创作绣品底样,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至镜服香囊、绢帕笔袋,有绣花必有纸样,扬州人称剪纸样的艺人为“剪花样的”。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和艺术魅力,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用纸以安徽手抄宣为主,厚薄适中,无色染,质地平整。现代扬州剪纸的主要传承人为张金盛(艺名“老张三麻子”)和张永寿(艺名“小张三麻子”)父子俩。张永寿从艺七十多年,其剪纸已从实用性的花样转入富有装饰性的主题性创作,作品显现出写实、变化、概括、夸张的风格特点,总结有“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等剪纸要诀,为后辈剪纸艺人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张永寿毕生创作了数千件作品,其中的《百花齐放》、《百菊图》、《百蝶恋花图》等艺术价值极高,被人们称为“剪纸艺术中的观止之作”。1989年,张永寿先生逝世,其第三代传承人虽也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但功力和灵气都无法超越前代。到目前为止,扬州剪纸技艺后继无人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正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和扶持。 剪纸·广东剪纸广东省佛山市、汕头市、潮州市广东剪纸主要由流传于佛山地区的佛山剪纸、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潮阳剪纸和流传于潮州地区的潮州剪纸构成。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剪纸是由当地民俗活动发展而来的一种民间艺术,主要分布在佛山市禅城区及南海区的部分乡镇。佛山剪纸据说源自中原,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及手工业、商业而发展起来,至清代已逐步成行成市,并出现了行会组织。20世纪初,与佛山剪纸有关的门钱、童话、符疏衣纸、溪纸、金花、磨花纸、蘸料纸、打铜、铜箔、朱砂年红染纸、花红染纸、染色纸等12行都蓬勃发展,店号数百家,工人近三千人,他们所生产的蘸料纸、各色染纸都是佛山剪纸的材料来源。佛山剪纸分为纯色剪纸、衬料剪纸、写料剪纸、铜凿剪纸四大类,根据用料不同,又可分纯色料、纸衬料、铜衬料、染色料、木刻套印料、铜写料、银写料、纸写料、铜凿料等九种。剪纸手法分为剪和刻两大类。剪,多为随意剪制,每次两三张,如礼品花、灯花、乞巧节的烛台花、香案花、饼花等即以此法制成;刻,每次可刻20至30张,粗犷的图案可刻50至100张不等,便于大量复制。佛山剪纸所用刻刀大小不一,一般系随意磨制而成,宽度从3毫米至1毫米不等,一套十余把。操刀时以握毛笔法持之,垂直切割,线条连接而不断,成型如网状。传统佛山剪纸以社情民意决定其内容和形式,喜庆吉祥、驱邪纳福、多子长寿等是永恒的主题,在民间极受欢迎,长期流行不衰。与此主题相应,佛山剪纸中以铜箔金碧辉煌的特点配合鲜明的色纸,形成独有的地方风格,也形成铜凿剪纸等独特的表现形式。现在佛山剪纸技艺的主要传承人为林载华等。佛山剪纸具有产业化的传统,加强对其挖掘和保护将有助于研究珠江三角洲民俗活动和民间文化形态,同时还可以繁荣民间文化市场,增强地域文化特色。但目前佛山剪纸专业人员队伍青黄不接,最具特色的铜凿剪纸由于工具散失、作为主要材料的铜箔不再生产而无法制作,加上老艺人退休或病故,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拯救。潮阳剪纸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潮汕地区,以潮阳区铜孟、西胪、和平、贵屿等镇为代表。潮阳剪纸的兴起与迁居此地的中原人有关。这一剪纸样式多表现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福呈祥、子嗣绵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祥瑞题材,一般在游神赛会、元宵关灯、中秋拜月、婚俗喜庆、祭祖拜神等活动中用作装饰以渲染喜庆气氛,另外也表现一些日常生活内容,如花鸟虫鱼、动物走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市井百姓等。除上述品种以外,潮阳剪纸也有一些装饰性的小花样,如供品花与礼品花等。潮阳剪纸造型灵活,构图以对称为主,结构严谨,饱满而不杂乱,尤其以“花中套花”的布局最具特点,疏密有致,剔透玲珑。剪纸刀法精巧细腻,以阳剪为主,配合使用阴剪。阳剪的纹线工整细致,阴剪的线条粗壮有力,再加上“花中套花”的手法,表现力十分丰富。20世纪80年代以来,潮阳区政府组织力量对潮阳民间剪纸进行了挖掘、整理、保护和研究。1989年,整理出181件(套)近五百个花样,出版了《潮阳民间剪纸》一书。2003年,有五十多件潮阳剪纸作品入编《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中国民间吉祥艺术博览》和《潮汕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等书。1997年,潮阳区被广东省政府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剪纸艺术)之乡”。现在潮阳民间剪纸的主要传承人有张佩龙、蔡名英、李婵仙等。但健在的老艺人平均年龄已在75岁以上,迫切需要年轻人加入其中进行继承。潮州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潮州剪纸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流行于明代,繁荣于清代,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现存的一件清雍正年间的作品《蝙蝠》(潮州市司马浦镇)系以棕色丝线剪成,技艺十分精巧,说明潮州剪纸早就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期,潮州修祠建庙蔚然成风,在此背景下剪纸就当作了祭祀、节庆、游神赛会、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中的一种饰物,寺庙中的僧尼也剪纸花馈赠善男信女,潮州剪纸因之而在寺庙中得到迅速发展。至20世纪初,还有江根和、李木林、杨学友、罗瑞瑜
《我和羊的故事》1000字作文
本文2023-09-22 04:55: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