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峭公祠的历史沿革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黄氏峭公祠的历史沿革,第1张

和平,又称禾坪,唐代称昼锦里,为邵武市的一个大集镇。其坎头村的上井自然村有一座闻名海外的祠堂—黄氏峭公祠。

黄峭,双名黄峭山,讳岳,字仁静,号青岗,生于唐咸通十二年(871),卒于后周广顺三年(953),享年八十二岁。早在唐朝中叶,黄峭的曾祖黄膺为避战乱,始发于河南光州固始,千里迢迢来福建浦城,其孙黄锡成了和平黄氏的开基祖。黄峭即为黄锡之子,年轻时任过千夫长,千户侯,唐昭宗时任工部侍郎。他正真善良,为官清廉,兴学重儒,于家乡和平镇办“和平书院”,此举当时得到各乡的仿效,传为佳话,黄峭共娶三位夫人,即上官氏、吴氏及郑氏,各生七子。黄峭自幼激励他们自强自立,有所作为,在其八十岁寿辰时,遣子十八(留三人孝敬各自生母),带着家谱,出外自谋生路,创立家家业,并赠诗一首“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堂,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漫云宝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即《遣子诗》)黄峭的儿辈果不负父亲的重望,在异地发愤图强,兴旺发达,卓有成就,子孙遍及海内外,成为一支旺族。《遣子诗》代代相传,成了黄峭后裔的《认祖诗》。

黄氏峭公祠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祠为砖木结构,坐东北,朝西南,有正厅、天井、廊道和下廊,左右各有一厢房,雕梁画栋,穿斗式梁架,正厅供有黄峭及三夫人、二十一子牌位。

据和平《黄氏宗谱》卷一《新建峭公祠序》,峭公祠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进行一次修缮,又于民国十年(1921)重修。后由于诸多因素,祠堂破烂不堪,并挪为他用。一个世纪以来,峭公祠历尽沧桑,由于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改革开放后,不断有大量的各地黄峭后裔前来寻根认祖、祭祠扫墓。1994年,由市有关部门和当地黄氏后裔发动,成立了“黄氏峭公祠修缮筹委会”,开展联络各地黄氏后裔筹集资金工作。1995年动工,翌年夏主体建筑修缮告竣。1997年,列为邵武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峭公祠在保留原来的建筑风格上,修葺一新。

近年来,闽、粤、赣、浙、桂、琼、黔、滇、川及台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黄氏后裔,长途跋涉,来到和平镇寻根认祖,祭拜祖宗。峭公祠事实上已成为联络海内外黄氏的纽带和桥梁,也对振兴邵武有着积极的意义。

现存有清光绪版《禾坪黄氏大成宗谱》三卷。

不是一家。

黄姓,出自嬴姓,为伯益的后裔。家谱(jiāpǔ):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关于黄姓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出身于少昊之后。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这也是黄氏姓源之一。

黄姓的原始祖先——黄夷的流徙:

黄夷的发源地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后来向东南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中的一支。

再往后,在华夏与东夷的大融合之中,黄夷和其他许多少昊子孙氏族,跟随颛顼从山东半岛内迁到了中原地区。

1、远祖可追溯到帝舜时代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其后裔中有黄氏者,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

2、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少昊金天氏后裔台骀,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

3、远祖可追溯到远古掌火之官吴回(祝融)之子陆终。陆终后裔在周代时,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以国名为氏,称黄姓。

4、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黄龙师,亦称黄龙、黄师、黄中官、龙师等,是伏羲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龙师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龙氏,后简称为单姓黄氏、龙氏等。

扩展资料

远古时期,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一带,为黄姓发源地之一,族人后跟随颛顼迁至中原地区。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等地。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播迁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两个黄氏郡望,以此为基地向江南发展,“浮诸江南,以实海滨”,黄姓的足迹已经西达陕西和四川,东临东海,南入湖南和江西。东晋末,中原的林、黄、陈、郑四大姓率先进入了福建。 

隋唐时期,黄姓主宗分流,有了新的向南发展的行动。一支由江夏向东南迁移,穿过江西,进入浙江,在金华地区形成了金华黄氏;另一支先由江夏北迁河南固始,再向南经安徽、江西,抵达福建邵武,形成邵武黄氏。

由湖北迁到广西的黄姓与土著结合形成了今壮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中的黄姓先民;一部分进入了越南,成为当地的大姓。黄姓进入台湾地区是在明末时期。

由于黄姓主力在秦汉时期已迁离了北方,所以受中国北方几次战乱的伤害较轻。黄姓在中国南方得到稳定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宋、元、明时期,在赣浙闽粤四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宋朝时期,黄姓大约有1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6%,排在第9位。黄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275%。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和福建,这两省黄姓大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535%;其次分布于浙江、四川、广东、河南,这四省的黄姓又集中了245%。全国形成了以赣浙、闽粤、四川、河南为中心的四大块黄姓聚集地。

参考资料:

-黄姓

黄氏峭公祠的历史沿革

和平,又称禾坪,唐代称昼锦里,为邵武市的一个大集镇。其坎头村的上井自然村有一座闻名海外的祠堂—黄氏峭公祠。黄峭,双名黄峭山,讳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