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用品和祭祀用品怎么归类?能通俗易懂的
其实殡葬用品差不多就是祭祀用品
只有一些不同吧,比如殡葬用品中的骨灰盒,就不属于祭祀用品,祭祀用品的犯违较广如果要开店,建议就是叫祭祀用品,一般包括,纸钱,烛,灯,香等等这些东西在过年过节,都能用得上,不只在殡葬时用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丧葬仪式是非常重要的仪式,是对逝者的最后告别,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纪念。对于孝子来说,为父母办理丧葬仪式是一种表达孝心和尊敬的方式。如果需要讨钱来购买物品,可以购买以下物品:
1 鲜花:在丧葬仪式中,鲜花是一种表达悼念和哀思的方式,可以代表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
2 纸钱:在中国文化中,纸钱被认为是能够用于祭祀和供奉的一种物品,孝子可以用纸钱来表达对逝者的尊敬和祭奠。
3 纸扎物品:在中国文化中,纸扎物品被认为是一种祭祀和供奉的物品,可以为逝者提供生活所需,孝子可以选择制作一些纸扎物品,如房屋、车辆等。
4 殡葬用品:在丧葬仪式中,还需要一些殡葬用品,如棺材、骨灰盒等,孝子可以购买这些物品来为逝者办理殡葬仪式。
总之,孝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对逝者的尊敬和敬意,选择购买适当的物品来为逝者办理丧葬仪式。
祭拜是一个汉语辞汇,读音为jì baì,指在特定的时候朝拜一些人物神明等的传统,具体的祭祀的目的主要是弭灾、求福、报谢。此外还有同名图书。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祭拜 拼音 :jì baì 注释 :祭祀礼拜 出处 :《中国通史》 词语概念,网路祭拜,意义,目的,特点,图书名称,基本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词语概念 词目 :祭拜 拼音 :jì baì 引证解释 祭祀礼拜。 范文澜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 吐蕃 又迫令所有 唐 人改换服装,只许每岁元旦日用 唐 衣冠祭拜祖先,祭毕收藏。”越剧《二度梅》:“﹝ 彩环 ﹞命喜童掸扫一株老梅树,今朝还要来祭拜。” 网路祭拜 意义 · 传承文明 :流传几千年的祭奠习俗本来就是因时而异。在网际网路如此发达的今天,祭扫习俗的也需与时俱进。网路祭奠将是传承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优良传统,发扬重亲情、重家庭、重孝道的传统美德的现代的、科学的方式。只要祭扫的本义不变--诚心祭奠,祭扫的方式并不重要。 · 促进和谐 :网路纪念馆是一个逾时空的网路祭奠和沟通平台,用户不仅可以向先人表达敬意和孝思,而且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沟通,增进了解、强化亲情、维护团结,增强凝聚力,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 激励后代 :在这个虚拟的纪念空间里永久记载着祖祖辈辈的光荣历史,让散居在全球的后人都可在这个平台上了解祖辈光辉业绩及其未竟之业,以此激励后代不断追求和努力奋进。 · 生命记录: (记录、分享、发现生命的美好与意义) 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以及老年5个阶段,时光飞逝,一去不复返,生命记录版块可以将您的每一段美好时光记录下来,编辑制作成您或家人的《时光记录》,让美好的一刹那变成您永恒的回忆,并且透过“怀恩网”这个平台与您的朋友分享纯真童年、追梦少年、奋斗青年、责任中年、以及豁达老年等各阶段的时光,同时可以分享您的各种人生感悟(家庭观、爱情观、事业观、社会观、人生观等),也许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与深度。 目的 祭拜网是利用网际网路提供网上纪念和线上丧葬服务的专业性网站。 其创办的目的是突破祭奠亲人表达思念缅怀的空间、时间上的限制。移风易俗,节约社会资源。并可以与线下提供殡葬服务的机构达成合作,规范殡葬服务行业,使零散的殡葬服务通过网际网路媒体进行整合。除创造社会效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外,还可通过线上、线下提供专业,高效,文明的丧葬服务。 祭拜网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各种服务成本不断加大,土地资源日渐匮乏,户籍制度的放松,青年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以及人口的流动性增强等客观因素的出现使得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日益增多。而中国每年自然死亡的人数也相当多。据国内众多媒体报导,在中国不少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在丧葬和祭祀这个问题上反而在思想和行为上有所倒退。如死人与活人争地,豪华陵园和墓地被曝光的现象曾出不穷。每逢清明及其它需要祭祀亲人的时候,有封建色彩的祭祀方式也开始复燃,并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上述情况与目前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格格不入。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在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后,人口自然死亡率的增加。届时上述矛盾是否会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国目前的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出生地并不一定成为今后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对先人的个人祭拜,是一个具有情感色彩的活动,也是一个传承和崇尚精神为主的单向活动,对每一个活着的亲人它是一个无比真实的心灵需求,这样看来,网路平台完全可以满足人的这种需求。每当祭日,有条件时进行墓祭公祭,但社会不能停止运转,无法离开时就进行网祭,这应该是一种我们对亲人思念新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文明的表达方式。中国庞大的网民基数以及网际网路的无时间地域等限制的特点使得网上公墓这种新颖形式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必然。 随着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网上祭拜已逐渐成为人们熟悉的祭拜方式。在纪念馆,网民们可以进行献花、献歌、点烛、上香、祭酒等多种活动,也可以留言怀念;不仅可以祭拜家人朋友,也可以祭拜牺牲的英雄、过世的艺术家。 特点 ·便捷性: 现代人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加上生活节奏繁忙,不可能在每年的清明节、重阳节等祭祖日子亲临现场祭扫。"天堂公墓纪念网"可以让用户可突破时空的阻隔,实现全天候、全球化的缅怀、祭扫。用户可随时随地对先人表示敬意和孝心。此外,用户还可在已故亲人的生日、忌日等重要日子上网追思。 ·永久性: 尽管许多家庭都有家谱,但是人们只能从家谱中获得简单的信息。"天堂公墓纪念网"平台,可以把先人的文字资料及图像和声像资料永久保存下来,随时随地可让先人的音容笑貌重现眼前,让子孙万代了解祖辈的光荣与梦想。 ·环保、安全、节约: 据报导,我国一些大城市每年清明节祭祖费都超过千万元,燃烧纸品引发的火灾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网路祭扫这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拜祭方式,既满足人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需要,又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图书名称 基本信息 书 名:祭 拜 作者:谢克平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7月 ISBN: 9787807308416 开本: 16开 定价:2000 元 内容简介 《祭拜》主要内容包括:大千世界,祭拜的礼仪相当繁杂。因时空环境和民族的不同差异,又构成了各具特色的祭拜文化,综观中国历代各民族的祭祀,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民俗文化学者细说源流,考辨得失,是有意义的。 图书目录 序 前言 民间祭拜 祭祀的由来 祭祀用品 汉族亲情称谓表 民间主要的传统节日 礼佛 寺与庙 山门 烧香与拜佛 大雄宝殿中主尊佛的识别 佛、菩萨、罗汉的含意及介绍 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及四大佛山 寺院中和尚的分工和称呼 斋饭、佛珠、开光 和尚、居士和受戒 道 道教及道教的膜拜 道教中主尊神仙的介绍 地狱之说 水陆道场和做七 法事一二 六道轮回和因果报应 钟馗的故事 福、禄、寿三星 塔、碑、牌坊、牌楼、经幢 公祭 三大公祭等祭祀活动及祭乐、祭文……
1在中国,传统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仪式 1停尸仪式: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2报丧仪式: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3招魂、送魂仪式: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4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5吊唁仪式: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6入敛仪式: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7丧服仪式: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8出丧择日仪式: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9哭丧仪式: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
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10下葬仪式: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编辑本段其他注意 原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解析 1: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2: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或犯七)。目前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现在只烧单数,烧大七)。
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
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 还有特别需要一说的是犯七。
何谓犯七?就是从亡故之日以农历推算,若逢七之日与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些日子重合,就叫犯七,比如三七与这些日子相合,就是犯了三七。有道是:“亡人不犯七,活人没饭吃”,意思是说,犯七有利于活人,但亡人却会因此而受罪遭难,所以,遇此情况,活人需要为亡人消灾救难,也就是需要上坟为亡人淋七。
以山西为例,其具体的做法是:用麻纸剪纸人,其数目是比亡人之寿多三个,扎于谷杆上,还要剪一把伞,一架梯子,一座桥。把这些纸人围成一圈,扎到坟头,中间放伞、梯和桥,然后用水浇放有核桃和枣的漏瓢以淋纸人,并虔诚地念种种提醒亡人的话语,如躲雨了,过桥了,打雷了等等。
3: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的意义:人死到阴曹地府后,共有十位王官(阴府之检察官)和四位审判官,其职是:将亡者提询,以生前所作所为,善善、恶恶、加以侦讯,共有十位王官,掌理十殿,首先要过前七殿:第一殿秦广明王、第二殿楚江明王、第三殿宋帝明王、第四殿伍官明王、第五殿阎罗帝君、第六殿卞城明王、第七殿泰山明王、儿女烧七,希望父母在阴间能安然舒适,过王顺利。做七拜明王,查其生前|“善悪”的行迹,四十九天后移送阴曹法院经四审,每十日为一旬,调审一次:一审,(头旬,第五十九天)崔氏判官;二审,(二旬,第六十九天)李氏判官;三审,(三旬,第七十九天)韩氏判官;四审,(四旬,八十九天)杨氏判官;再过一旬就是九十九天烧百天(叫做短百天,长周年),再拜,第八殿平政明王、烧一周年拜,第九殿都市明王、烧三周年拜,转轮明王后、决定如何投生,转入来世。
2中国丧葬的礼仪有哪些
中国丧葬的礼仪有哪些
1、通知亲友
如果死者家属有人不在时,在场的人第一件要做的事是通知死者家属。并通知一到二位能干的、与死者关系亲密的好朋友。死者家属及亲密朋友应以电话通知近亲戚,即使他们住地远,也应以电话予以通知,但如果打电话花费太贵时,朋友及较远远亲则可以用电报予以通知。
2、死亡证明书
死亡证明书应由负责照料死者的医生填写。如果是猝死或意外事件死亡,或在死时因某种原因没有医生在场时,则应由公医检验,确定死亡原因,填写死亡证明书。这种手续必须立即完成,因为其他一切事项均需等死亡证明书完成签证之后才能开始进行。
3、发布讣告
讣告是死者所属单位组织的治丧委员会或者家属向亲友或有关单位报丧时使用的通知或文书。讣告通常包括死者生前职衔、死亡时间、直系亲属名字、殡葬时间及地点等。
4、陪葬衣物
负责安排丧葬的人,应在死者家属协助下,将死者陪葬的衣服准备好,供死者穿用,陪葬的服装无严格的规定,可以穿死者生前喜欢的服装,也可以穿死者生前在正式场合穿用的服装。年轻女子死亡时多穿白色服装,小孩子则着学生装。结婚戒指一般都给死者带着下葬,而其他首饰都取下。现在大家都习惯在殡仪馆举行吊唁仪式、开追悼会。死者的家属也常常在这里接见前来吊唁的朋友。
5、收送花圈
参加吊唁和追悼会的人可以送花圈表示哀悼,花圈一般送到殡仪馆。死者家属可请一人专门负责花圈有关事宜,并记录送花圈的人名和单位,以便日后表示谢意。如果讣告已写明有“恳辞花圈”时,就不要送花圈了,另外赠送鲜花给失去亲人的要好朋友,也很有意义。丧事过后若能经常性地赠送一些鲜花,会使失去亲人的人因你持久的同情而感到安慰。
6、吊唁
现代丧事吊唁仪式大多都在殡仪馆举行。死者家属也在殡仪馆接见前往吊唁的亲友,这样的话,主持丧事的人应在发布讣告时把家属到达殡仪馆接受亲友前往吊唁慰问的时间予以公布。其他时间,人们想前往吊唁,但又觉得自己与丧家的关系不够密切而不便打扰时,则到殡仪馆会客间,在预先准备好的签名簿上签名后离开即可。
7、追悼会及其仪式
不论城市或乡村,不论单位或民众家庭,人死了,开追悼会来寄托哀思,是现在人们常用的应当提倡的一种新式丧礼。开追悼会既是悼念死者,也体现了社会文明,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8、遗体告别仪式
近年来,除了那些极有成就的名人学者以开追悼会的形式向死者表示哀悼外,一般人死了都只进行遗体告别仪式。
9、送葬
死者所有的家属得知殡葬时间,应即行参加送葬,如果讣闻写明为“家奠”时,则死者的朋友可以不必送葬。除非死者家属另有通知请求他们参加送葬。若讣告写有殡葬时间,地点时,可认为是正式邀请参加送葬。是否愿意参加,一切由自己决定。当然,如果你是死者家中的常客、或与死者家属为密友,不参加送葬,就会被认为是无情无义了。
10、骨灰安放仪式
安放骨灰盒的礼仪,一般在墓地进行。墓地一般立有墓碑。墓碑的正面刻有墓中人的姓名、立碑人以及立碑时间。碑的背面不刻写碑文。死者亲属肃立墓穴前,由承祀人(墓中人的子女)手捧骨灰盒缓缓放入墓穴。然后封穴盖顶。封穴毕,在墓碑前的亲属献上花圈、鲜果,并行礼致哀。
11、服孝
我国传统的丧服礼制比较复杂,讲究“穿白带孝”,不同的亲友穿不同的丧服,持服期也不等。现在丧礼、丧服大大简化,大多数人都尽可能地设法节哀,并避免让自己悲愁心情影响别人。而穿孝服则很容易让人回想起过去。况且,穿孝服也常常妨碍着穿着者过正常的生活。
3古代葬礼习俗
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1、停尸仪式 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挺丧"。 在弥留时刻,死者须穿上寿衣。
寿衣一定要是是传统的式样,哪怕改朝换代、时过境迁,平时再也 民族的传统服饰了,等到临死的那一天,也还得要恢复原来的装束。2、沐浴更衣 在病人临终之前,家属必须要给他沐浴更衣。
这实际上是给死者进行的第一次化妆整容。衣服的正面和反面,和穿衣的单数和双数一样,是人们在生与死、阴与阳交接的人生"换届"中,举行的最后一次换装仪式。
这种被称为"反饰"的习俗,是为了改变死者寿衣的穿着式样,使他的灵魂没有办法停留在阳间。同时也有通过反正颠倒来暗喻阴阳两界的意思,因为在人们的观念里,阴阳两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也是完全颠倒过来的。
寿衣已经成为人们的灵魂观念中灵魂的一个代码了。3、买水 清洗尸体所用的水一般都是买来的,俗称为"买水"。
它本身是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仪式,就是把"阳水"变成"阴水"的一个转换仪式。买水用的钱主要是阴钱:烧香、化纸、即纸钱。
这种钱只有在阴间才有价值,只能由灵魂享用,而在人间的话只是废纸一叠。"买水"为死人沐浴的目的除了在于"用水洗去死者生前的罪恶,消除死者在生前所犯下的罪孽"外,主要是要让死者的灵魂知道,这不是在给活人沐浴,而是要让死者干干净净地到达阴间,被祖先所收容。
4、引灵 在对死者进行沐浴更衣之后,亲属要马上把尸体移到灵床上。同时还要采取一些仪式,把死者的灵魂也引到灵床上去。
山东临沂一带的习俗,是用一块白布从梁上搭过来,再用一只白公鸡在病床上拖几下,顺着白布从梁上递到外间屋,在死者身边走上一圈,然后把公鸡杀死,这叫做"引魂"。5、饭含 按照旧时的规矩,在沐浴更衣的仪式结束之后,还要举行饭含仪式。
饭含是指在死者的口中放入米贝、玉贝和米饭之类的东西。这是为了不让死者张着空嘴、饿着肚子到阴间去受罪,而成为饿死鬼。
6、报丧仪式 停柩一段时间之后,诸事准备就绪,就要选日子报丧。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
报丧仪式早在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也要照例过去报丧。
旧时北京的丧葬讣文是比较严格的。人死了以后,亲属就要把消息告诉给亲友。
报丧用的讣闻,一般只写亡人生前的官衔、品级,不写亡人的履历和生平事迹。比如"不孝某某等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显考,某大夫,其府君,痛于某年月日时终正寝,距生于某年月日时,享寿若干岁,不孝某某侍在侧,亲视含殓,遵礼成服,谨择于某年月日安葬,叩在乡、学、世、寅、戚、谊、衰此讣闻。
某日接三,某日唪经。"最后要在讣告结尾写上"孤子某某泣血稽颡"之类的文字。
7、招魂、送魂仪式 死者的尸体安排就绪之后,就要举行招魂仪式。据说,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
这个魂魄就会像他的尸体一样停留在异乡,受着无穷无尽的凄苦。他也不能享受香烟的奉祀、食物的供养和经文的超度。
这个孤魂就会成为一个最悲惨的饿鬼,永远轮回于异地,长久地漂泊,没有投胎转生的希望。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招魂仪式的举行,必须选择一个相当的日子。到了那天,丧家就在门前树起招魂幡,或者挂上魂帛。
有的地方亲属还要登上屋顶呼喊招魂,让死者的灵魂回家来。据说,这是满族等游牧民族的遗风,在草原上,如果看到哪座帐篷前立起了大幡,就知道哪家死了人,大家就都来吊唁,帮助料理丧事。
8、指路 人死亡后,灵魂当然就要离开肉体。但是茫茫的阴间,从哪里走呢?于是下一个程序就是由活着的人来给他"指路"。
"指路"就是为鬼魂指引升天的道路。在北方一些宗教的亡灵世界里,亡灵的"回归"需要巫师的帮助和引导。
首先,先上一条道,继续向前走去,就分出许多岔道,这是按照死者的不同性别设的小道。亡魂走上自己氏族的道,要渡过一条河,那里有许多白骨。
在这种作法下,据说可以安全渡河。 招魂和送魂仪式,表现了人们两种相互矛盾的民俗心态。
一方面希望死者灵魂活转回来,另一方面则要告诉死者的灵魂迅速离开。9、做‘七’仪式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
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
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另外,父母死后应该合葬。
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暂时殡起来,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时再进行合葬。这样灵柩停放的时间就很难说了。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10、开吊仪式。
在浙江一带,丧家要在大门口设置一口"报丧鼓"。
4丧事礼仪注意什么
1、服装:男女均应穿黑色或蓝色等深色的服装,男士可内穿白衬衣或暗色调的衬衣,女士不应涂口红,不可戴亮色调的围巾。
2、饰品:尽量不要佩戴饰品,如需佩戴可考虑素色的饰品或尽量不要外漏,千万不要外漏佩戴黄金,这是对死者的极大不尊重。 3、慰问句:关怀和安慰对于死者亲属是很必要的,一些过当的举重如嚎啕大哭应尽量避免,在措辞上也应注意,作为慰问句语,一般可以这样说:“发生这样的事情真的令我很悲伤,请节哀”或“这次的事情太突然了,请保重好身体”。
4、措辞及举动:在葬礼上一定要注意用语,不要出现“死”“惨”等使人联想到不幸的词汇;葬礼时肃穆的吊唁者应收敛,不要高谈阔论。带着儿童的,不要让孩子嬉笑打闹,说话声音尽量压低,举止轻缓稳重,才能显示出诚意。
扩展资料:
2挽幛、挽轴、挽额也称礼幛,题词不拘形式,通常以四字为多,多是直写,横写的称“挽额” 3祭奠礼品如赠送香烛纸钱、鞭炮、“三牲”、果品之类的祭祀用品,并随祭品附送礼单帖。 4花圈或花篮。
鲜花或纸花均可,上写有挽带,有上下款,上款写对死者的称谓和极简短的悼词,表示对死者的怀念。不过送的花也有些讲究,因为每种花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总的来说送追悼的花,主要以**和白色为主,千万不要送那些过于鲜艳的花。
能送的花主要有: (1)黄菊和白菊扎在一起表示肃穆哀悼。 (2)白菊表示真实的哀悼。
(3)翠菊表示追念和哀悼。 (4)**和白色的康乃馨表留恋之意,让逝者走好。
(5)白色大丽花可布置灵堂、灵车,寄托哀思。 (6)白百合在印度寓意对亡灵的哀悼。
5中国传统丧葬文化是怎样的
丧葬文化,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其涵盖内容涉及实物、信仰、心理、伦理、道德、艺术,由此而延伸展开形成了诸如临终关怀、遗嘱文化、死亡教育、死亡观念、殡仪习俗、丧仪文化、葬文化、祭祀文化、葬仪经济、殡葬科技以及其它有关活动等。
中国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造成各地不同的葬法、葬式,也造成了不同的葬制。葬法和葬式受自然环境、生存、形态、宗教信仰的影响较大,而葬制则主要受社会形态、社会意识的影响更多。这使得我国的丧葬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国鬼魂观念由来已久,墨子《明鬼》篇中就说到了人死后成为鬼,相信有鬼神存在。丧葬文化是后人寄托哀思的方式,我们不应把它完全当做封建糟粕,也无需从迷信的角度来看待它,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在汉代时就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古人在墓中建有客厅、厨房、厕所、饲养牲畜的棚栏,囤积食品的仓储,墓中还刻有日、月、星、辰、神话故事、神兽仙禽、仙云卷草等图案。
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既要让死去的人安宁,也要让活着的人满意。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破四旧”曾动摇了既存的传统丧葬文化及其阐释系统;而且以宗教迷信、巫术来解释并对其加以定性;取而代之以理性而经济地处理丧事的方法。但在农村,人们仍然向往一些传统的治丧方式,作为对后辈的一种教育及对传统习俗文化的传承。丧葬文化是一种活在中国人生活中的文化,是富有生命的一种贴实的文化,比那些书写在纸张上文字要真实,体现着中国文化实际内涵——对待生命的热忱态度。
如:
关中是炎黄始祖的发祥地,丧葬文化悠久而厚实。丧葬属于古代“五礼”中的“凶礼”,长期以来,人们遵循“生,事之以理,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理”的古训,“丧尽礼,祭尽诚”。而农业时代的亲情、孝悌、道德、习俗、法律、崇拜等,在关中的丧葬文化中都有充分展示。
丧葬文化中禁忌与讲究
旧礼中的繁文缛节有迷信成分,但不排除某些讲究所具有的文化背景和科学道理。关中丧俗中,人死不能言死,要说“殁了”、“走了”、“倒头”、“晏驾”、“奄息”等,否则就是对逝者不敬。人死后的第一件事是报丧。关中的报丧“急如星火”,不分早晚晴雨。一个丧讯按方向由数人分别面报,不能捎报。同时,主家门外挂纸幡、出门牌,告示乡邻村人家有丧事,免拜访打扰。
人死以后,直系的晚辈要披麻戴孝,表示后代对逝者的孝意和哀悼,这一习俗源自周礼。人倒头之后要设立灵位。按关中丧俗,死者脚下要点一盏长明灯,长燃不灭直到埋葬。人没咽气前,就要剃头、洗脸、净身,并穿上事先准备好的长袍马褂型的“老衣”。穿旧款式衣裳是因为逝者要去见远古的老祖宗,怕老祖宗不识别新式服装,而不让逝者认祖归宗。老衣忌缎和皮毛。“缎”谐“断子绝孙”意,皮毛是因为顾虑来生托生为畜类。人死以后,脸上要盖一张麻纸,俗称苫脸纸。一是怕人看见逝者脸上的痛苦,二是希望人能复活,因为一有呼吸,从纸上就显现。关中人死之后最少放3天,也是考虑到假死的情况。男性逝者入殓时,必须有舅家人到场,以监督是否正常死亡。同理,女性入殓时,必须有娘家人到场。关中埋人不叫埋,叫“安顿”,有尊奉之意。另外,孝子们围住棺材痛哭,不能有眼泪掉入棺内,说是对亡者不好,其实是变相地劝人节哀。又如,送埋以后在回家路上,孝子不能回头,意思是亡灵会跟着回来,其实也是规劝孝子尽快离开墓地,不要过度悲伤。
6我国各地的丧葬习俗
1、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2、吊唁仪式: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3、入殓仪式:入殓有大殓和小殓之分。小殓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4、丧服仪式: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5、哭丧仪式: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
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所以有些地方有请人帮哭的习俗。
7殡仪常识
好像合法的只有“人本”,“同心”,“安然”这三家,其它的殡仪公司都是些非法的,没有取得合法地位的,而且很多就是两三个人合起来就干个殡仪公司的! 其中“人本”殡仪公司最好,是合肥市殡葬处与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合作的产物! 记得去年我朋友家外婆过逝,人还没有死的时候就有殡仪公司守在医院门口,烦死他们了,后来选择了同心的殡葬公司,那些人只知道推销殡葬用品,根本不懂什么叫做殡葬!连一些基本的殡葬常识都不懂,告别仪式跟走形式差不多的,做得差死了! 前段时间我们安大数学系许教授过逝了,就是人本殡仪公司服务的,跟那家同心殡仪公司是天壤之别,服务好得是没有话说,把整个丧事活动写成策划书的形式,特别是告别仪式,用了许教授生前最喜欢的一首“送别”歌,情景催人泪下,让所有在场人感动不已。
8中国古代丧葬习俗有哪些
停尸仪式
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非常讲究寿终正寝的。病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挺丧"。
在弥留时刻,死者须穿上寿衣。在病人临终之前,家属必须要给他沐浴更衣。在对死者进行沐浴更衣之后,亲属要马上把尸体移到灵床上。同时还要采取一些仪式,把死者的灵魂也引到灵床上去。
同时,家里人还要在死者的嘴里放上一枚铜钱,这叫做"含口钱"。在江浙一带的农村,还流行给死人烧纸锭、锡箔之类的信物,就是"烧落地纸"。
报丧仪式
停柩一段时间之后,诸事准备就绪,就要选日子报丧。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报丧仪式早在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也要照例过去报丧。
旧时北京的丧葬讣文是比较严格的。人死了以后,亲属就要把消息告诉给亲友。报丧用的讣闻,一般只写亡人生前的官衔、品级,不写亡人的履历和生平事迹。 在汉族的观念里,报丧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一种和亲属家人一起分担悲痛的做法。
招魂、送魂仪式
死者的尸体安排就绪之后,就要举行招魂仪式。丧家在门前树起招魂幡,或者挂上魂帛。
做‘七’仪式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吊唁仪式
在"做七"的同时要进行吊唁仪式。唁是指亲友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礼。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首先要布置灵堂,点燃长明灯。接下来就要举行开吊仪式。现在城市,吊唁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了,主要是遗体告别和开追悼会。
入敛仪式
吊唁举行完毕之后,就要对死者进行入殓仪式。 殓衣穿好后,有些地方要还要举行开光明和抿目等的活动。 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这就意味着死者与世隔绝,与亲人最后一别,所以举行大殓仪式非常隆重。
尸体、殉葬物放妥后,接着要钉棺盖,民间称为"镇钉"。镇钉一般要用七根钉子,俗称"子孙钉",据说这样能够使后代子孙兴旺发达。入殓后,雨打棺。否则,以为后代子孙会遭贫寒。入殓前后,停棺在堂,直至出殡。
丧服仪式
在所有的这些丧葬习俗中,丧家必须穿戴丧服。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 五服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更轻的服丧方式,叫"袒免"。
出丧择日仪式
尸体收敛之后就要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下葬,叫做出丧,又叫"出殡",俗称为"送葬"。停尸祭祀活动后就可以出丧安葬。在许多民族中对出丧日期都要慎重选择。出丧择日仪式甚是简单,有时只需翻翻皇历或问问"阴阳先生"即可。
哭丧仪式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下葬仪式
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
最后
民间的习俗认为,人死后的灵魂随时可能从坟墓里跑出来,跟着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须绕墓转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严禁回头探视。否则看见死者的灵魂在阴间的踪迹,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节哀的措施。不然的话死者的亲人不停地回头观望,总也不舍得离开,是很难劝说的。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来驱除晦气。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的灵位。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
陵园公墓:陵园公墓、陵园雕塑、墓碑石材、墓园建筑、墓园用品、墓园佛、像墓园防护殡葬用品: 骨灰器皿、寿衣服装、瓷像系列、殡葬纸品、花圈、祈福、香料、祭祀、蜡烛、陪葬用品、佛教用品、灵堂灵位、宗教用品殡葬设备:棺木材料、冷藏设备、骨灰寄存架、火化机械、生产设备及原材料殡仪服务:殡仪软件、遗体安灵、防腐消毒、白事礼乐、遗体运送、遗体整容、殡仪鲜花、骨灰安葬、殡仪电子、纪念物目前殡葬行业目前骨灰盒、寿衣服装因为是传统殡葬用品,这个还是比较好的。关于政府新政策“绿色殡葬”的推行,势必会引起一些殡葬产品上的改变。现在很多地方性的殡葬改革都逐步进行中,比如说:天津永安公墓举行全国最大规模免费葬仪式、吉林五部门联手清理整治“问题”花圈寿衣店、无锡成惠民殡葬政策先行地区等等。
殡葬用品和祭祀用品怎么归类?能通俗易懂的
本文2023-10-19 18:15:1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