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姓有田光的后人吗
田完公元前十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追封前代圣王——舜裔妫满陈侯史称胡公满传胡公满十世孙陈完陈宜公杀太御寇妫完与御寇私交相厚陈完恐祸及便逃于齐陈完谦逊礼向贤名齐桓公赏识任命其公(管理工匠官)并封于田其孙采氏称田姓尊田完田姓姓始祖
田姓源五 1.田姓自陈氏陈胡公陈满据《史记·田完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陈厉公陈佗陈完陈内乱齐改称田氏说齐桓公封于田氏称田氏
2.自黄姓所改据《明史》所载明初辅佐惠帝黄澄削藩策激怒诸侯杀其黄经避祸改田终迁居今湖北咸宁带世孙田姓
3.自锺姓所改补充:魏征西军钟字士季钟繇助司马炎灭蜀打压邓艾准备与姜维策划谋反事情败露士兵乱箭射死仅40岁留钟繇故河南葛钟姓怕受株连繁体锺字抽田字作自姓所钟繇死葬于颍川社故今仍叫田庄
4.自官名田即甸应商王派驻都城外农垦职官职赋田事姓卜辞记载田官朝廷管理提供谷物、龟甲其官世代承袭故官氏春秋晋田苏、宋田丙、鲁田饶、魏田、燕田光
5.自其少数民族并州田姓源匈奴金真阿哈氏汉姓田清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土家族其家族字辈:祖宗庆兴应、景儒茂仁宏等西夏姓田者今苗、瑶、彝、土家、、蒙、藏、满、朝鲜族等姓
公元前三九田完八世孙田齐康公放逐海自立君史称田代齐见田姓齐首都山东临淄发祥期跃于政坛田姓析田姓先秦期已布于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传田重孙齐秦所灭齐王田建迁于共(今河南辉县)其田姓始向西、北逃难久秦末起义军四起田姓家族闻风八裂称王煊赫久均纷纷垮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言强迁关东豪族于关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诸田亦强迁列发展京兆带望族田姓各族迁徙至北平(今河北满城北)汉代始今川、鄂、湘、黔交界带汉族些少数民族已少田姓三两晋南北朝由于社荡田姓避乱南迁说田姓已布于江游区亦迁山西太原、宁夏固原、津等唐代宗田承嗣封雁门郡王落籍宋代前田姓主要北部部播迁河南田姓基始祖宋代田瑜颍川汝阴田姓基祖虢州团练使田令芳际田姓始迁今福建、广东者田希圣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四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田衍孙田滋茅于宋末徙居福建汀滋茅松岗迁广东海阳(今潮安)徙埔埔基始祖传至田文兄弟五俱移广东程乡(今梅县)文聪、三盛移居广东惠明清际田姓已播及江南北广区域清代叶始闽粤田姓陆续迁至台湾进移居海外者今田姓全布广泛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述四省田姓约占全汉族田姓口百四十三
田姓家谱目录
代 1167全田氏族谱十七卷(民)宽六修 民元(1912)紫荆堂木刻本
十八册 河北注:该族散居于安徽、陕西等
1168全田姓族谱卷 民元(19l2)续修 钞本 湖北凤县办
注:该族散居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区
1169河北秦皇岛临榆田氏家谱六卷首卷谱馀 五卷(民)田玉修 袁绍昂编
民十三(1924)钞本 七册 北图
1170山西五台田氏家谱卷 清道光二十五(1845)写本 山西五台县档
1171江苏湮水田氏宗谱十三卷(民)田弼臣纂 民六(1917)荆茂堂木字本
江苏溧水县群力乡民口家边材 注:谱初修於明德元
1172江苏扬州田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田棋等重修 王耀堂编辑
民间木字本 二十四册 四川图
1173浙江萧山道源田宗谱六卷 (清)田廷耀等重修 清道光十七(1837)紫荆堂木
字本 六册 浙江图 美注:名《萧山田氏家乘》
1174浙江萧山欢潭田氏宗谱四十八卷 (清)田绳祖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1904)荆茂
堂刊本 南浙江萧山县欢潭乡欢联村 (缺卷1)
注谱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凡十修
1175浙江萧山田氏宗谱卷(清)田增鑫重修
清光绪三十(1904)守堂木字本 辽宁图
1176浙江绍兴山阴湖塘田氏宗谱四卷 (清)田岳岳等续修
清光绪三(1877)五丰堂木字本 本美
注:名《湖塘田氏家乘》
1177浙江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首卷(民)张美翊纂修 民四(19l5)
凤 堂木字本 北图 北京北京师 历史所 河北 吉林
哈尔滨师 海图 浙江图
注:田谊始修於明万历三十
1178 福建宁化田氏家谱卷(清)田万先编 清雍十(1732)写本
册台湾
1179山东德州安德田民家谱□□卷 民二十六(1937)木刻本
山东德州市图(存卷24)
1180河南封田氏家谱卷 (清)田俽修 清咸丰元(1851)德蔚堂刻本
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1河南封田氏家谱卷 (清)田俽重修
清同治九(1870)德蔚堂刻本 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2河南封梁田氏家谱卷 (民)吴兰孙续修
民十(1921)铅印本 辽宁图 美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3河南睢阳卫田氏家乘二卷 (清)田志肃补修
清光绪二(1876)补修 民七(1918)田氏石印本 河南图
注:附《琴舫谱》卷
1184湖北阳白沙坪田氏族谱六卷 (清)田宗达 田尊贵主修
清光绪七(1881)木刻本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5湖北阳池口田氏族谱卷
民二(1913)钞本 二册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6湖北阳桃山田氏族谱六卷
木刻本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存卷6)
1187湖南田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首卷卷
田裕珍纂修 清咸丰十(1860)紫荆堂木字本 十四册 北图 历史所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初该族散居湘乡、湘潭等
1188湖南田氏合修族谱四十四卷首卷
(民)田稷修 田才纂
民四(1915)鹰门堂木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注:该族散居於宁乡、益阳等
1189湖南醴陵醴西田氏五修族谱十八卷
田复书修 田泰富纂 清光绪十九(1893)字本
湖南图(存卷1、3、5、79、1014、17)
1190湖南醴陵田氏河六修谱二十六卷
民二十七(1938)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2426)
1191湖南湘乡田氏三修族谱四十卷首三卷末
卷 清光绪三十(1904)宇本
湖南图(存卷首、、)
1192四川遂宁田氏族谱卷
田应平 田昌琨修 清光绪十七(1891)重修本 四川遂宁县派所
1193 田氏族谱五十卷
朗盥纂 明宣德三(1428)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4 鹰门郡田氏族谱四十卷
孙克纂 清同治十(1872)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5 田氏宗谱九卷首卷
田广湘修 清光绪三十(1905)字本 十册 北图
1196 田氏宗谱六十卷
清宣统三(1911)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7 田氏宗谱四卷
由玉峰纂 安徽阜阳县档
田完公元前十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追封前代圣王——舜裔妫满陈侯史称胡公满传胡公满十世孙陈完陈宜公杀太御寇妫完与御寇私交相厚陈完恐祸及便逃于齐陈完谦逊礼向贤名齐桓公赏识任命其公(管理工匠官)并封于田其孙采氏称田姓尊田完田姓姓始祖
田姓源五 1.田姓自陈氏陈胡公陈满据《史记·田完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陈厉公陈佗陈完陈内乱齐改称田氏说齐桓公封于田氏称田氏
2.自黄姓所改据《明史》所载明初辅佐惠帝黄澄削藩策激怒诸侯杀其黄经避祸改田终迁居今湖北咸宁带世孙田姓
3.自锺姓所改补充:魏征西军钟字士季钟繇助司马炎灭蜀打压邓艾准备与姜维策划谋反事情败露士兵乱箭射死仅40岁留钟繇故河南葛钟姓怕受株连繁体锺字抽田字作自姓所钟繇死葬于颍川社故今仍叫田庄
4.自官名田即甸应商王派驻都城外农垦职官职赋田事姓卜辞记载田官朝廷管理提供谷物、龟甲其官世代承袭故官氏春秋晋田苏、宋田丙、鲁田饶、魏田、燕田光
5.自其少数民族并州田姓源匈奴金真阿哈氏汉姓田清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土家族其家族字辈:祖宗庆兴应、景儒茂仁宏等西夏姓田者今苗、瑶、彝、土家、、蒙、藏、满、朝鲜族等姓
公元前三九田完八世孙田齐康公放逐海自立君史称田代齐见田姓齐首都山东临淄发祥期跃于政坛田姓析田姓先秦期已布于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传田重孙齐秦所灭齐王田建迁于共(今河南辉县)其田姓始向西、北逃难久秦末起义军四起田姓家族闻风八裂称王煊赫久均纷纷垮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言强迁关东豪族于关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诸田亦强迁列发展京兆带望族田姓各族迁徙至北平(今河北满城北)汉代始今川、鄂、湘、黔交界带汉族些少数民族已少田姓三两晋南北朝由于社荡田姓避乱南迁说田姓已布于江游区亦迁山西太原、宁夏固原、津等唐代宗田承嗣封雁门郡王落籍宋代前田姓主要北部部播迁河南田姓基始祖宋代田瑜颍川汝阴田姓基祖虢州团练使田令芳际田姓始迁今福建、广东者田希圣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四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田衍孙田滋茅于宋末徙居福建汀滋茅松岗迁广东海阳(今潮安)徙埔埔基始祖传至田文兄弟五俱移广东程乡(今梅县)文聪、三盛移居广东惠明清际田姓已播及江南北广区域清代叶始闽粤田姓陆续迁至台湾进移居海外者今田姓全布广泛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述四省田姓约占全汉族田姓口百四十三
田姓家谱目录
代 1167全田氏族谱十七卷(民)宽六修 民元(1912)紫荆堂木刻本
十八册 河北注:该族散居于安徽、陕西等
1168全田姓族谱卷 民元(19l2)续修 钞本 湖北凤县办
注:该族散居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区
1169河北秦皇岛临榆田氏家谱六卷首卷谱馀 五卷(民)田玉修 袁绍昂编
民十三(1924)钞本 七册 北图
1170山西五台田氏家谱卷 清道光二十五(1845)写本 山西五台县档
1171江苏湮水田氏宗谱十三卷(民)田弼臣纂 民六(1917)荆茂堂木字本
江苏溧水县群力乡民口家边材 注:谱初修於明德元
1172江苏扬州田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田棋等重修 王耀堂编辑
民间木字本 二十四册 四川图
1173浙江萧山道源田宗谱六卷 (清)田廷耀等重修 清道光十七(1837)紫荆堂木
字本 六册 浙江图 美注:名《萧山田氏家乘》
1174浙江萧山欢潭田氏宗谱四十八卷 (清)田绳祖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1904)荆茂
堂刊本 南浙江萧山县欢潭乡欢联村 (缺卷1)
注谱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凡十修
1175浙江萧山田氏宗谱卷(清)田增鑫重修
清光绪三十(1904)守堂木字本 辽宁图
1176浙江绍兴山阴湖塘田氏宗谱四卷 (清)田岳岳等续修
清光绪三(1877)五丰堂木字本 本美
注:名《湖塘田氏家乘》
1177浙江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首卷(民)张美翊纂修 民四(19l5)
凤 堂木字本 北图 北京北京师 历史所 河北 吉林
哈尔滨师 海图 浙江图
注:田谊始修於明万历三十
1178 福建宁化田氏家谱卷(清)田万先编 清雍十(1732)写本
册台湾
1179山东德州安德田民家谱□□卷 民二十六(1937)木刻本
山东德州市图(存卷24)
1180河南封田氏家谱卷 (清)田俽修 清咸丰元(1851)德蔚堂刻本
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1河南封田氏家谱卷 (清)田俽重修
清同治九(1870)德蔚堂刻本 册 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2河南封梁田氏家谱卷 (民)吴兰孙续修
民十(1921)铅印本 辽宁图 美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
1183河南睢阳卫田氏家乘二卷 (清)田志肃补修
清光绪二(1876)补修 民七(1918)田氏石印本 河南图
注:附《琴舫谱》卷
1184湖北阳白沙坪田氏族谱六卷 (清)田宗达 田尊贵主修
清光绪七(1881)木刻本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5湖北阳池口田氏族谱卷
民二(1913)钞本 二册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1186湖北阳桃山田氏族谱六卷
木刻本 湖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存卷6)
1187湖南田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首卷卷
田裕珍纂修 清咸丰十(1860)紫荆堂木字本 十四册 北图 历史所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初该族散居湘乡、湘潭等
1188湖南田氏合修族谱四十四卷首卷
(民)田稷修 田才纂
民四(1915)鹰门堂木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注:该族散居於宁乡、益阳等
1189湖南醴陵醴西田氏五修族谱十八卷
田复书修 田泰富纂 清光绪十九(1893)字本
湖南图(存卷1、3、5、79、1014、17)
1190湖南醴陵田氏河六修谱二十六卷
民二十七(1938)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2426)
1191湖南湘乡田氏三修族谱四十卷首三卷末
卷 清光绪三十(1904)宇本
湖南图(存卷首、、)
1192四川遂宁田氏族谱卷
田应平 田昌琨修 清光绪十七(1891)重修本 四川遂宁县派所
1193 田氏族谱五十卷
朗盥纂 明宣德三(1428)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4 鹰门郡田氏族谱四十卷
孙克纂 清同治十(1872)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5 田氏宗谱九卷首卷
田广湘修 清光绪三十(1905)字本 十册 北图
1196 田氏宗谱六十卷
清宣统三(1911)写本 湖南江永县档
1197 田氏宗谱四卷
由玉峰纂 安徽阜阳县档
三百多年前,朝鲜国高官田好谦致士还家,银丝华发垂垂老矣,含饴弄孙。
人至暮年总会想起很多往事,孙儿们常常听祖父念叨故国旧事,每每谈及,祖父的目光总是望着遥远的故乡——华夏大地。
早年他因意外流落异国,转眼已风烛残年,却无法落叶归根。儿孙绕膝也难解心中郁结,幸而有生之年无法完成之事,尚可托付于后世子孙。
指着故乡的方向,他一遍又一遍地嘱咐:那是广平府风正村,我们的祖先就在那里,千万不要忘了。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回去认祖归宗,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田氏田好谦这一分支,远离故土,在朝鲜国定居,三百多年间逐渐发展成一个大家族。他们被冠以韩国田氏家族之名,却深知根在中国。
他们牢记祖训,跨越近四个世纪,开始艰难曲折的寻根之旅。
庞大的田氏家族发源于华北平原,后迁徙移居到全国各地,其中一分支就搬迁到了河北风正村,在这里落地生根。
风正村田氏家族绵延几代,家世平平,到明朝时家族方兴盛起来。明朝商业发达,田家也开始经营生意,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家族生意逐渐做大。
发展到田好谦祖父一辈,开始走入官场。他的祖父在朝廷身居要职,由此一来,家族生意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
到明崇祯年间,田家的生意甚至做到朝鲜附近,开始跨国贸易。
一日田好谦奉命前往朝鲜附近的岛上,结算来往账目,谁料此行成他人生的转折点。此时明朝已是穷途末路,清军虽未入关,但皇太极早已称帝建朝,大局已定。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通知朝鲜王朝进贡朝贺。然而朝鲜仁祖一心效忠明朝,誓死不从,皇太极盛怒之下派兵攻打朝鲜。田好谦一行人措手不及,在岛上遇袭,被清军俘虏。
清军见他相貌端正、气度不凡,而且并非朝鲜人,乃大清子民,于是便将他放了。身无分文的他无法还乡,就流落到了附近的朝鲜国。
当时的朝鲜王朝,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全国皆使用汉字。田好谦流落到朝鲜后,因为汉字写得好,被一将军收入门下。
他从小饱读诗书,深谙中华传统礼节,做人行事彬彬有礼。同行的还有十几个中国人,他身处众人间如鹤立鸡群,卓尔不凡。
人品才学俱佳,将军非常尊重他,待他与旁人不同,经常向他请教问题,还帮助他适应当地生活。
国家正处于混乱阶段,一时之间也无法回去。既来之则安之,生活工作尚可,于是田好谦就安心留下了,等到时机成熟再回去也无妨。
可没想到他的后半生,再也没机会踏上家乡的土地。
在朝鲜停留八年期间,将军对田好谦像朋友一样,给了他很多帮助。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彻底得到了这位将军的信任。
将军事务繁忙,顾及不暇,谁知他的部下趁机发动叛乱,企图夺权。田好谦得知后沉着应对,利用自己的智勇和谋略,帮助将军顺利度过危机。
这让将军更加对他刮目相看,并且非常感激,一心想要提拔他。但是他一直推辞,只说是报将军知遇之恩,还谦逊地说自己朝鲜语欠佳,难以担当重任。
不过金子散发的光芒,始终会吸引到更多的人。他在将军手下尽心做事,多次立功。胆大心细还有智谋,锋芒毕露,很快就受到了朝鲜孝宗的赏识。
孝宗将他调到身边,委以重任。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胆识,他的官位也一路擢升,逐渐成为朝鲜王朝重要官员。
一朝流落他乡,人生地不熟,只能小心翼翼地摸索。幸好田好谦机智聪慧,化险为夷,最后还能在朝鲜国有所作为,实在是难得。
虽然在朝鲜的生活和事业顺风顺水,但他心里却一直想回国,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他一直认为待在朝鲜只是权宜之计,有朝一日还是会重返家乡。
可事与愿违,田好谦等了一辈子,也没能再见故乡的亲人一面。
田好谦在朝鲜做官期间,娶妻生子。他的妻子是浙江人氏,所以他很满意这桩婚事。不过早年他在家中已娶过一妻,并育有一子。
他后娶的妻子温柔贤惠,生下七个孩子,为后来田氏家族在朝鲜发展壮大,打下了基础。田好谦子孙后代众多,晚年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
他彻底在朝鲜落地生根了,眼看自己年事已高,返乡无望,心里十分难受。为了缓解思乡之情,每到家乡祭祖之日,他都会将全家老小带到海边,朝着家乡的方向跪拜。
年纪越大,田好谦就越是容易情绪激动。他每次向孙子们说起往事,眼泪就止不住的下来。孙辈们不忍看祖父如此伤心,依着他的回忆和描述,照葫芦画瓢在家附近建了一个假的“风正村”。
重病的他一直咽不下一口气,嘴里嘟囔着要回家、回去、故乡……他的家人将他抬到“风正村”,迷迷糊糊的田好谦以为真的回到了故土,心满意足,那之后没多久就安心地走了。
田好谦的灵魂,想必早已飘回了自己的家乡。
他的子孙们也被祖父感动,一直铭记他的遗训,要回到风正村,认祖归宗。这逐渐成了他们家族的祖训,代代相传,正是由于田好谦的坚持,才最终指引田氏家族找到自己的根。
落叶归根,是中国人刻在灵魂深处的执念,古人尤其看重。到了今天,即使很多年轻人说并不在乎,其实一旦到了那一天,想到的还是魂归故里。
田好谦去世后,留下了丰厚的房产和地产,田氏在朝鲜的发展越来越好。他的子孙后代都非常有出息,因此官位得以传袭下来。
他们没有放弃过寻根之路,清康熙年间,田好谦的儿子田得雨出使京城,一到地方他就四处托人打听“风正村”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探听到两位田家后人的消息。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如果贸然前往恐会误了出使之期,在得知他们的住处后,田得雨只能寄去书信。
远在风正村的田家收到信时,急忙赶往京城,但此时田得雨早已返回朝鲜,他们也就彼此错过了。不过两家并没有断了书信来往,并将所有信件小心保存下来,只可惜两边从始至终都没能见上一面。
田得雨返回朝鲜后,同家人商量,将寻根的任务写入家谱,留与子孙后代。并且田家子孙死后,墓碑上一定要刻上“广平府田氏”五个大字。
田得雨是朝鲜著名的大将军,曾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墓碑,至今还保存完好。
如此,远在朝鲜的田氏子孙,每一代都将自己是中国人刻在心中,从未忘记。经过了367年,期间两家的书信往来一度因为战乱而中断。
不过双方都没有放弃过,直到2004年,分离了将近四个世纪的亲人才得以相见。韩国的田氏家族赶到河北风正村,两边一起举行了认祖仪式,双方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寻回根的韩国田氏家族,在当地创办风正小学,设立奖学金。除此之外还尽力促成韩国企业与当地的合作,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继田好谦离散之后,这长达367年的分离终于结束,流浪在外的田氏子孙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
他乡再好,终究不是自己的故乡。生于何地,也将死于此地,这是千百年来每个中国人,最简单最纯粹的想法。
亲身经历过离乡背井之苦,才更懂得落叶归根这四个字有多么重要。无论身在何处,永远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这样的归属感是任何情感都无法替代的。
堂号 "贫骄堂":战国时候田子方做魏文侯的老师,一次子方在路上遇到太子,太子急忙下车拜见子方,子方不还礼。太子问道:"是富贵的人可以骄傲?还是贫贱的人可以骄傲呢?"子方答道:"只有贫贱的才能骄傲!诸侯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国;大夫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家;贫贱的人如果自己的行为不合当官的心,说话当官的也不听,就到别的国家去,像丢掉破鞋子一样。富贵的人怎么能和他们一样呢?" 郡望 北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今河北满城北。 雁门郡:战国始置郡。此支田氏,其开基始祖为唐太尉田承嗣。 京兆郡:汉时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此支田氏,为西汉大臣田蚡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田氏,其开基始祖为北宋右谏大夫田瑜。 郡望堂号 田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有: 1、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满城北; 2、雁门郡,秦汉时治所在善元(今山西右玉南), 东汉时移治阴馆(今山西代县西北), 三国魏移治广武(今代县西); 3、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4、平凉郡,治所在平凉(今甘肃平凉市西北); 5、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6、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7、天水郡,治所在平襄(在甘肃通渭西北)。 堂号:“贫骄”、“风翔”、“紫荆”、“北平”、“雁门”、“风鸣”等。
田姓有田光的后人吗
本文2023-10-19 17:52:0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