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开国六公爵没有刘伯温,而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只能排第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2收藏

为什么明朝开国六公爵没有刘伯温,而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只能排第二?,第1张

我可以断言,徐达和刘伯温是朱元璋一生中,最忌惮的两个人。徐达的领军能力,堪称天下第一,没有他打不赢的胜仗。刘伯温号称诸葛在世,智谋天下无双,就连聪明绝顶的朱元璋,都会自叹不如。

 

建立大明以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徐达的呢?徐达无疑是大明王朝建国的第一功臣,不管是平定陈友谅、张士诚,还是北伐蒙元,徐达都是军事上的第一统帅。可以说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王朝,一多半都是徐达打下来的。达言简虑精。

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明史》

所以他被评为开国六公中的第一位应该是稳的,可是结果出来以后,所有人都懵了。李善长居然排名第一,而战功卓著的徐达却屈居第二。倒不是说徐达心里会有怨言,只是所有人都看得十分明白,李善长哪一点能够跟徐达相提并论呢?

其实这就是朱元璋的高明之处。李善长是文职,是负责大军后勤的重要人员,自然是功劳不小,可是跟徐达比起来其实还差了很多。朱元璋之所以将李善长提拔为第一,就是为了打压徐达。

 

太平的宰相比太平的将军要重要的多。在朱元璋的概念当中,现在已经建立了大明王朝,基本上也没有仗要打了。治理国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当年那些带兵打仗的武将,都可以退役回家享福了。

徐达排名第二就是给这些人一个警醒,李善长这样的文官,在这个时候要比武将重要的多。而且武将在太平时期,极有可能是不安定因素,所以朱元璋必须要打压这些武将。至于李善长这样的文臣,在朱元璋看来并没有多少威胁,提拔起来便可以为己所用。

当年汉高帝刘邦在建立大汉朝后,也将管理后勤的萧何封为功劳第一,那战功卓著的韩信自然也是不服气,其实刘邦和朱元璋这么做是一样的目的,就是为了提拔善于治理国家的文臣,转移集团重心。

 

刘伯温在朱元璋集团充当运筹帷幄的作用,相当于曹操的荀彧。刘伯温是真的不简单,他加入朱元璋集团以后,帮助朱元璋分析天下形势,使得朱元璋终于认清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他告诉朱元璋,张士诚不过是守成之君,不足为虑。可是陈友谅却是心腹大患,必须要先解决陈友谅回过头来再对付张士诚就方便得多了。

而且在很多人都奉劝朱元璋投降陈友谅的时候,刘伯温站了出来充当了鲁肃的作用,他告诉朱元璋,但凡说要投降的人,都可以杀掉,陈友谅虽然兵势浩大,可是已经是骄兵,只要朱元璋这边沉住气,一定可以战胜陈友谅。正是凭借刘伯温的分析,朱元璋才坚定了跟陈友谅决战的信心。所以没有刘伯温的话,朱元璋是不可能一统天下的。

 

那么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刘伯温的呢?既然朱元璋要提拔文臣,刘伯温当是文臣中最聪明的一个,自然应该受到重用。可是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态度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他给刘伯温的爵位居然是伯爵,封伯爵的都是次一等将官包括朱元璋侄子辈分的人该有的封赏,而老朱偏偏给了刘伯温这么一个爵位。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明史》

而且李善长成为了宰相以后,刘伯温不过是一个御史中丞。为什么朱元璋要给刘伯温这么大的羞辱呢?其实朱元璋虽然爱惜刘伯温的才华,骨子里却十分反感刘伯温这种人。刘伯温是元朝的进士,是非常有学问的人。因为厌倦了元朝腐败的官场,所以才辞官回家

由此可以看得出,刘伯温的性格是比较耿直的,他不喜欢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朱元璋是非常霸道的人,他才不管你愿不愿意,而且朱元璋没读过书,跟刘伯温比起来就是文盲级别,所以朱元璋认为,刘伯温打心眼里是瞧不起他的,他自然也不会让刘伯温多好过。

 

 刘伯温的爵位看似是打压,其实也是一种保护措施。在老朱眼里,刘伯温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他不希望刘伯温掺和到李善长那一帮人的事情当中去。淮西党羽众多,朱元璋本人就是淮西一党的人,所以他更加知道,剿灭淮西党才能让大明江山太平下来。

然而这帮人都是开国元勋,不能立刻就动刀子,只能让刘伯温远离这帮人,打压刘伯温,其实是为了让淮西集团更加猖狂。刘伯温完全可以跟他们较量,但这不是朱元璋的目的,朱元璋想要彻底剿灭淮西集团,所以必须要让刘伯温失去跟他们较量的实力。可是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刘伯温居然会被淮西集团给害死。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说朱元璋害死了刘伯温,不过我更倾向于是李善长集团害死了刘伯温。正是因为刘伯温被害死这件事,彻底触怒了朱元璋,最终朱元璋出手,将淮西集团彻底颠覆。

总结:徐达功高盖主,刘伯温聪慧绝伦,这都是朱元璋所忌惮的。刘伯温和徐达一文一武,是朱元璋最重要的文臣武将,可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会被朱元璋所忌惮。他们两个都有匡扶天下的才能,一旦脱离了朱元璋的控制,将来会不会对大明王朝有所影响,这是老朱心里没底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朱自私地打压了这两位开国元勋,就是为了保证朱明王朝能够平安长久。甚至到后来刘伯温被胡惟庸所害、徐达吃烧鹅病发,据说跟朱元璋都脱不了干系,这是朱元璋的自保之道。

姜子牙排第一,他是历史上最精明的人物,很多人都觉得他比刘伯温和诸葛亮这些人更厉害。他辅佐周武王伐纣,灭商兴周,开创了周朝800年的历史,论业绩姜子牙最厉害。

刘伯温属于谋士型的,只能担当参谋一类的角色。他光出点建议,最终还是要朱元璋自己想办法去实施。姜子牙和诸葛亮属于实干型的,既能出主意又能去具体实施,所以排名比刘伯温要靠前。

论寿命诸葛亮只活了53岁,而姜子牙活了139岁。诸葛亮最终没能为刘备恢复汉室,这是有愧于刘备之托的。刘禅确实没有能力,可诸葛亮不是同样没有跨出国门一步吗?

反观姜子牙,在《六韬·三略》他与文王、武王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智慧和战略才华。在古代农耕社会里,他注重人民的休养生息、体恤臣民的生活,从而建立井井有条和奖罚分明的社会制度从这点我们可以理解他是一个智慧高超的凡人,也是那个时期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姜子牙是凡人,在军事方面有突出能力,对推翻商纣暴政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协助文王建立了大周朝800年的江山,后人为了纪念他,才把他神化,给了他封神的权力,虽是凡人,但却是万仙之主。因此姜子牙会成为古代贤臣的标志人物并不奇怪,在得到了官方认可后,人们于小说中继续神化他的形象与作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聪明的伟人。但我认为排名第一的应该是姜子牙

提到姜子牙,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封神榜》作为每家每户必读的小说,不管是大人或小孩都能够清楚地知道一些关于姜子牙的事情。历史上的姜子牙确有其人。姜子牙,又名姜尚。他辅佐了周朝两位明君:周文王和周武王,并帮助周朝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方针。不仅仅是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更是作为后来齐国的开国国君,为齐国后来的繁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姜子牙出身寒微,一直到70岁都一事无成,成天呆在家里。据说他72岁的时候在渭水钓鱼,遇到了文王,文王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招募了姜子牙。这就是愿者上钩的传说,后来便被文王封为太师,支持政务。后来文王被纣王囚禁,姜子牙设计营救回了文王,并开始成为周武王的老师,教授学识。此后姜子牙便主张推行德政,此后大部分的诸侯国都开始归心于周朝。

武王继位后,姜子牙主张讨伐纣王,并获得大胜。自此开启了周王朝800多年历史的序幕。

纵观姜子牙的历史地位,他被尊为“百家宗师“不是毫无道理的,后来周王朝分封,姜子牙作为齐国的开山国君更是出具了一系列的政策,为后来齐国的强大繁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排名第一为姜子牙是完全有依据的。

为什么明朝开国六公爵没有刘伯温,而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只能排第二?

我可以断言,徐达和刘伯温是朱元璋一生中,最忌惮的两个人。徐达的领军能力,堪称天下第一,没有他打不赢的胜仗。刘伯温号称诸葛在世,智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