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有多少皇族后裔?
据安介生等人口史专家推算,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经繁衍到近一百万人之多
1、朱元璋称帝后,把朱氏家族所有潜在的生育能力发挥到了极限。朱元璋本人生了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
2、朱元璋又鼓励自己的后代多生子女,不必承担任何工作,只需按人头领俸禄。于是,明弘治五年(1492),史书中见到山西巡抚杨澄筹上报的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晋府的庆城王朱钟镒又一次刷新了老朱家的生育记录,到这一年的八月即生有子女九十四人,孙一百六十三人。庆成王一府的人口增长,仅仅是明代皇族人口爆炸的一个缩影。
3、据王世贞估算,每十几年,明宗室人数增加百分之五十。另据徐光启推算,明宗室人数三十年左右即增加一倍。朱元璋建国之初,分封子孙于各地,初封亲郡王、将军才四十九位。宗室人数总共五十八人,永乐年间增至一百二十七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增至一万九千六百一十一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又增至八万多人。
明太祖朱元璋的生平事迹简介
1、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2、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
3、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4、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
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绵”、“奕”、“载”。
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
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扩展资料:
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胤禛登基后,其兄弟则改名为“允”字辈,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并不要求兄弟避讳。
当乾隆传位予永琰后,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将永琰改名为颙琰。道光帝绵宁继位后也把自己名字改为旻宁。
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䜣、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庆亲王奕劻,因其出生时已不属于近支,则自取偏旁。
咸丰帝只有两子,长子同治帝无嗣,次子未命名夭折;光绪帝无子嗣,因此将道光帝的直系子孙当作近支。
道光帝是“绵”字辈,近支至“恒”字辈已为六世,“启”字辈以下行辈的第二字偏旁已无统一了。注:上表格中雍正前还有皇太极,顺治,康熙。
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䜣、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
嘉庆帝侄子绵亿,就因替长子命名“奕铭”,被嘉庆帝斥责,更以“不似近支,自同疏远”为由,被革除职务。家族世系属于登基皇帝辈份,谱份越高。
——爱新觉罗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重八老兄了,此老兄堪称“元素周期表之父”:
朱元璋得了天下后,为朱家子孙取名字定了很多规矩。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五行取名法,其命名的规律是:朱姓+辈分+五行,其中第三个字必须是带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
他的下一辈有25个儿子加一个侄子,就给每一家都定了一份二十字的辈分表,比如太子家里就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一家一份就这二十个字,一辈接着一辈轮流用,用完了再回转着用。
而第三个字则是要求按照五行相生的关系采用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的字,如他的儿子都是木字旁的名字,如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到了孙子辈就是是火字旁的字,如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等。每个皇族的名字只有一个是用来区别其他人的字,偏旁部首还必须一样,而且每五代偏旁部首就要轮回一次。
重八兄的初衷是很好的,可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朱家的后代的繁殖能力,子孙后代每一代人口都会呈几何增长,一开始还能用通用常见的字,可是很快,悲剧了,朱家子孙发现字都不够用了。
怎么办?只能翻找各种古籍,什么生僻字、异体字、通假字都搜罗了个遍,还不行,就只有造字了。
这之后,就有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如镭、钠、镁、钴、铈、烷、烯等等。这些字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元素周期表。
而化学周期表直到1896年才由徐寿引进中国,当时并没有能对应的汉字。为了能翻译好这些元素,达到形声兼备,这个老哥翻看各种古籍寻找灵感。一不小就找到了朱氏家谱,这一个可不得了,这不再合适不过了吗。
于是,徐寿就将明朝家谱命名了今天的化学元素。只能说是朱元璋老兄及其子孙发明和创造了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字在前,后人借鉴和抄袭了他们的名字在后,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这种巧合。
中国是拥有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有很多的皇帝,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统治者,这边要说的就是历史上唯一的宗室世袭罔替王朝。明朝皇族圈地也很严重,明朝政权的衰弱主要是由于包括藩王在内的整个皇族的侵占和腐败造成的。
明朝的圈地是历史上最严重的,皇室占有大量土地,却不纳税,大大削弱了明朝的财政收入,甚至直接抢夺了地方税权。明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宗室世袭的朝代,明朝所有的王子都被封为世袭王子,王子的儿子没有降级继承世袭王子。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无论亲王的儿子有多少,就是有百个儿子,都会封世袭罔替郡王,大明宗室成员全部都爵位世袭罔替。朱元璋的儿子们都是从明朝初一直流传到明朝末年,在这300年的时间里,世世代代的子孙都是世袭罔替郡王。
到明末,宗室支出占52%以上。为了维持明朝正常的支出,税收必须平衡和增加。与此同时,占据世界一半以上土地的王室不纳税,税收的压力全部转嫁到百姓身上。万一发生灾难,不帮民不造反才怪。此外,皇室特权的扩大也导致了政权性质的急剧恶化。明祖皇帝祖训,皇族后裔不受普通法约束,不受地方政府控制。嘉靖三十七年,宁化王宓的小管家竟然都敢动手殴打朝廷官员。
完全可以想象当时的社会多么的恶劣,百姓的生活如何艰苦,公然杀人抢钱也是正常的事情,在那时候的法律是不会约束他们的,河南禹州徽王朱载伦说看到美女可以直接抢回去,就算是人妻也没关系。明朝皇族的生活多么的奢靡,百姓的生活就多么的艰苦,可以说是生活在水生火热中,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明朝时期的皇族圈地严重,这也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朱元璋登基后,为后代子孙选定了名字的第一个字,并要求第二个字按照“五行循环”的原则,使用火、土、金、水、木为偏旁。如此一来,为避祖先名讳或与同辈重名,朱明皇室的名字中,确实出现了很多生僻字,包括后来用为元素名的铬、钴、钋等。
至于说徐寿(1818—1884)在翻译《元素周期表》时,受过明朝诸王名字的启发,则属后人附会。理由很简单:
(1)没有可靠史料言及徐寿参考了朱明皇室的命名。
(2)铬、钴、钋等是生僻字不假,但《康熙字典》都有收录,徐寿无须去所谓“朱元璋家谱”或《明史·诸王世表》里“重新发现”。
在徐寿之前,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玛高温等已将一些元素名翻译为中文,但质量不佳(如丁韪良将钾译为“灰精”、砷译为“信石”等)。
在江南制造总翻译馆,徐寿采用“口译笔述”的方式,先由英国传教士傅兰雅把西方化学书籍逐句翻译为中文,自己记录后,再改正润色,使之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他们就是在合作翻译《化学鉴原》(出版于1872年)的时候,遇到了化学元素名称的翻译问题。
徐寿和傅兰雅为化学元素的翻译,制定了三条标准:
第一,“原质之名,中华古昔已有者仍之,如金银铜铁铅锡汞硫磷碳是也”,即汉字中原有的元素名,如金、银、铜、铁等,直接使用。
第二,“昔人所译而宜者亦仍之,如氧气、淡气、轻气是也”,即前人翻译的元素名,如养气、淡气等较为恰当的,继续沿用。
第三,其他数十种“从古所未有”者,“今取罗马文之首音,译一华字,首音不合,而用次音,并加偏旁以别其类,而读仍本音。”意即是,符合第一、第二原则外的元素名,一律按照其英文读音的首音或次音,选取同音汉字,并配上金、石等表示特质的偏旁。②
这里的第三个点,后来成为化学元素中译的基本原则。
徐寿和傅兰雅共翻译了64种元素(金属49种,非金属15种),其中大约一半,同美国教会医师嘉约翰与何瞭然合译《化学初阶》的元素名一致;另外一半,如钙、钠、钴、钾等,则是首次作为元素名。《化学鉴原》所录64种元素的译名,有47种一直沿用至今。
因为两朝对生育繁衍的政策不同,而且满族对于本族人结婚是有要求的,朱元璋时期是大肆鼓励同姓皇族生育,对其生育政策也是相当好啊。
朱元璋从一个贫民到和尚再到最后的皇帝,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传奇了。从他的小名“朱重八”就可以看出他的家庭兄弟姐妹是不少的,说明古人本就对生孩子之事没有限制,只要你愿意随便你生。要知道朱元璋一人就有16个女儿,26和儿子呢。
朱元璋因从小家里贫苦,父母被饿死之后,他就出家做了和尚吃上了斋饭。一次偶然的机会(说是偶然其实也是朱元璋的精心策划罢了),他认识了郭子兴大帅,又娶了大帅的女儿,后来郭子兴去世,朱元璋顺势而起成了皇帝。成为皇帝之后的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朱家天下,鼓励子孙开枝散叶。
王室们生了孩子国家会有补助,国家给予俸禄除此之外还有田地可得,明代的爵位还是可以世袭罔替的,这样的好事谁不想要,所以就有了了惊人的繁衍力量。朱元璋最后也没想到自己那么想巩固的朱家天下最后却败在了自己的生育政策上面把。
相对于明朝,清朝对于繁衍后代就没有那么期盼了,清朝满族人入关之后他们的规模是有限制的,没有房子住当然就不会生那么多孩子了。还有就是满族是不允许满汉通婚的,娶的老婆只能是满族人,那娶的老婆少了,生的孩子自然也就不多了。人口少也就保证了经济发展的水平。
大明朝有多少皇族后裔?
本文2023-10-19 17:06: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2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