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相声圈不断有人加入德云社,郭德纲是怎么做到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2收藏

天津相声圈不断有人加入德云社,郭德纲是怎么做到的?,第1张

想必各位对去年东方卫视第一季《相声有新人》还记忆犹新,在这个舞台上涌现出了许多非常优秀的相声演员。除去德云社的两组半(孟鹤堂周九良、谢金李鹤东、刘喆)外,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天津籍相声演员张番和刘铨淼,他们在节目录制完之后,就加入了德云社,并拜在郭德纲门下。

加入德云社之后,两人迅速获得了很多优质资源:陪着老郭回天津省亲、给岳云鹏助演、并和孟鹤堂等人组成“相声有新人”全国巡演,在收获人气的同时,也收获了金钱,改善了生活。

紧接着在去年11月底。章绍伟、孔挚杰加入德云社;2019年4月王善勇、高玉凯加入德云社;6月杨进明、刘春山加入德云社!

同样是从《相声有新人》走出来的“佛系”单口周培岩拜在了郭德纲西河门下,可以说。《相声有新人》中最优秀的演员几乎被德云社尽收囊中!

能够吸引来像杨进明、刘春山这样的已经成名的第八代相声传人,只能说德云社太有魅力、郭德纲太有魅力!

前尘往事

回想以前的郭德纲,和天津籍相声演员多少还是有些不对付的,相声圈不是流行“ 名气大的在北京,能耐大的在天津 ”吗?也就是说天津籍的相声演员始终认为郭德纲只是徒有虚名、德云社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所以,长久以来。他们不愿意学习德云社的经营模式,更不愿意与郭德纲为伍!

郭德纲领教过某些老相声演员的奚落和不认同,他忍了。他要用实际行动为自己正名: 他的相声是符合大众口味的,是受欢迎的!

郭德纲

经历过因为“砸挂而被人起诉;因为维护“打人”的徒弟而面临关门大吉;因为弟子的出走而面临无人可用;因为重修家谱和逆徒之间的“交恶”,这些他都挺了过来。他已经百毒不侵!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郭德纲经历太多的风雨,终于迎来了彩虹,因为张番等人的加入,相声界同仁看到了郭德纲的诚心;新加入的成员在德云社不久就获得了超高的人气、超多的演出场次,这些曾经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

于是乎,有人愿意向郭德纲靠拢就。而郭德纲也很愿意抛出橄榄枝;因为有更多演出机会,所以加入德云社对于相声演员来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德云社也不出意外地成为了很多相声演员梦想的地方!

德云社以往使用的天津相声演员确实不多!

郭德纲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一个事情,他在天津看上一个年轻的相声演员,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个演员在天津演出一场只有三十块,郭德纲求才心切,给出一万块一场的酬劳,并且答应他每月都会有保底场数。可是却被对方拒绝了,因为这名演员问了后台的老先生,老先生告诉他去德云社可以,可是如果再想回来三十块一场的演出,也不会有位置。

这件事虽然对德云社影响并不算大,但完全能看出两个问题。一个是郭德纲和天津相声圈的矛盾。郭德纲与天津相声圈的某些老演员有很深的矛盾,尤其是曾经教过郭德纲相声的杨志刚,以及从德云社离开后骂郭德纲的刘文步。在这些人的带动下,很多人对郭德纲也是有意见的。

另一个问题是天津相声圈的陈规陋习太多,按理说自己剧场的年轻人想要出去闯荡,有更高的舞台,肯定是一件好事。可是,在天津相声圈却不存在,他们以一个小圈子限定年轻演员。

因为这两个问题,致使德云社以往使用的天津相声演员并不多。

天津的相声演员不断加入德云社,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也可以说迟早会出现的局面。

一直以来,相声圈流传的“名声大的在北京,能耐大的在天津”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郭德纲对天津的相声圈最是了解,他也非常渴望能有优秀天津的相声演员加入德云社,并且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直到最近这种努力看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方面,德云社越来越火,越来越吸引外面的相声演员。现在的德云社可以说是相声界的最高舞台,一旦加入德云社几乎就是成功一半了。天津的相声演员,有着一身本事,当然也希望能有一个好的舞台展示自己,也希望能够凭着相声赚大钱。

另一方面《相声有新人》让更多的相声演员看到了德云社郭德纲的诚意。去年的《相声有新人》中,火了一批年轻相声演员。其中张番刘铨淼作为天津的年轻演员,成功加入德云社。自他们加入德云社以后,获得了很多的演出机会,估计也赚到了钱。这等于让更多的天津相声演员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一旦加入德云社,也必将有更多的机会,这也间接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德云社。

在我看来,无论是天津的相声演员也好,其它地区的相声演员也罢,加入德云社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完全不必考虑那么多的后路,只要加入德云社肯定不会后悔。只要有足够才华,加入德云社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第一娱记出品必属精品

当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达到一定境界时,必然会有大批支持者和追随者,社团也是如此!德云社经过二十年的摸爬滚打,早已今非昔比。迄今为止,能搬得上台面的大的相声剧团,恐怕只有德云社这一家了。包括主流相声社团在内的诸多相声艺人中能做到郭德纲这般壮大的,没有几人。

德云社发展日趋壮大,也更加开明化,需要吸纳更多的演员!

在十年前、甚至在五年前天津曲艺界演员进入德云社都还是大家没有想过的事!一来,德云社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可以横竖扩张的地步;二来,天津相声艺人在自家小剧场虽然生意冷落,活的惨淡,但好坏有份自己的事业。

但近年来德云社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德云社的相声艺人频频出现在各大综艺舞台上,并且都获得了不菲的名次。比如说《欢乐喜剧人》第二季冠军、《欢乐喜剧人》第五季亚军、《相声有新人》冠亚军等等等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德云社扬了名,郭德纲和岳云鹏先后上春晚,德云分社在济南落户,全球巡展也在有序不紊的运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预示着德云社向好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德云社也一改之前的传统路线,开始了海纳百川,对其他社团或者个人伸出橄榄枝,希望抱团取暖,一同发展。

可以说,站位不同,导致了德云社的前后状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反转。从之前与体制内相声艺人的势不两立到现在的和平发展、稳中求进,德云社经历了太多太多。

张番、刘铨淼开了先河,促进了德云社与天津曲艺的融合!

德云社思想定位转变,自然促进了很多相声艺人前来投奔德云社。只不过,在众多投奔德云社的相声艺人中,天津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地区。因为之前郭德纲与杨志刚反目成仇,给天津曲艺界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年轻一代人中很少有与郭德纲接触过的相声艺人,在他们的心目中,郭德纲依然是凶神恶煞或者六亲不认的反面教材。(当初郭德纲与杨志刚的往事我们暂且不谈,实在是有些久远,这件事都烂了大街了。)

可是,张番、刘铨淼进入德云社后,先后跟随师爷谢金、孟鹤堂、郭德纲进行了系列商演,并且赚足了票子。张番、刘铨淼带来的市场效益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甚至高出了天津相声圈的预期。

这年头,谁和票子过不去?思来想去,进入德云社的相声艺人自然而然的就多了起来。尤其是近几日,高峰的同门师兄弟也进入了德云社,对天津相声同行来说无疑是一个契机。

甭管如何,德云社现在正在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期待它越来越好吧!

郭德纲身上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自然会拉拢越来越多的有才华的相声演员进入德云社。

最近的德云社确实加入了不少天津籍的相声演员,前面进来的张番刘铨淼和高玉凯王善勇,都已经参加了很多场商演,赚得盆钵满钵。最近几天,侯耀华的搭档杨进明,还有天津著名相声演员刘春山也加入了。不得不说,郭德纲真有魅力!

新加入的相声演员都是有才华的人

相声演员不管去哪里,才华是必须的,得有真本事才能够被别人看得上。 陆续加入德云社的这些相声演员,都是相声说得很好的,要不然郭德纲才不会看他们一眼。

张番刘铨淼在《相声有新人》中的表现不俗,郭德纲都曾经说他们和孟鹤堂周九良的实力相当;高玉凯王善勇曾经是嘻哈包袱的F4,相当于德云社的张鹤伦郎鹤炎;杨进明是老一辈的相声演员,自己都收了好多徒弟,之前与杨议搭档,后来又跟着侯耀华混;刘春山是天津非常有名的相声演员,特别擅长创作,《相声有新人》上面很多段子都是他写的。

总之,这些人都是特别有才华的人,也有资格进入德云社。而 郭德纲是一个很爱才的人 ,只有你有本事,就有机会来德云社演出。

其他团体的相声演员在各自的平台上发展并不好

德云社开创了相声开商演的先河,能够把门票卖到和国际巨星开演唱会的门票差不多的价格,真的是好厉害。

所以,也只有德云社的商演红红火火,真的能够赚到大钱,其他团体的演员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有的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他们的票根本就卖不出去,也卖不上好价钱,看的人少,几乎没有什么市场。

相声演员也和普通百姓一样,如果经常为生活发愁,就根本没有心思去创作。而现在相声界是德云社一家独大,其他很多的相声人才都被埋没了。比如张番刘铨淼,他们离开了电视,就没有地方去了。 郭德纲就是想给他们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舞台,想提携他们。

郭德纲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

郭德纲带着德云社拼搏了这么多年,现在他的事业目标已经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只求糊口了,有更远大的目标,就是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相声、评剧、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需要德云社的相声演员,还需要海纳百川,有更多的同行来一起传承。所以,郭德纲现在敞开大门,欢迎更多的有志之士进入德云社一起说相声,就为了相声行业的振兴。

新加入的演员到了德云社以后,生活上会有本质的改变。相信他们肯定利用自己的才能,更好的为德云社创作段子,为相声行业做贡献。

化解与天津相声界曾经的恩怨

很久以前,郭德纲与天津界的一些相声演员水火不容,刘文步、尹笑声、杨志刚等。曾经有一群天津相声演员聚在一起公开录视频抨击郭德纲,外界都误以为郭德纲和整个天津的相声演员不和。

这一下子招揽了那么多的天津相声演员进入德云社,就是向外界表明, 郭德纲并不是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忘恩负义。相反,他是一个很爱才的人,是一个很宽容的人。

现在有这么多人都加入了德云社,确实是好事,至少中国的相声又有了更美好的前途,对德云社来说就是锦上添花。

世间熙熙攘攘皆为利来,世间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嘴再硬性格再倔强,也是需要吃饭的。何况今年天津德云分社也要开张了,很多人越来越认识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德云社确实已经成了参天大树!大树底下好乘凉。

当初他们抵制郭德纲,是因为他们当时背后的大树指使的。现在德云社已经成了大树了,曾经的体制靠山也已经日落西山了。别提什么大义,一切为了利益!今天的德云社如果不是一骑绝尘、势不可挡。郭德纲的相声说的再传统,人品再好他们都不会支持。

人活着说到底,生存是第一法则!但是不影响人们把为了生存做的决定,去用好的语言词汇去美化!就行明明为了工资,却说为了艺术一样。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之前的天津相声圈其实对郭德纲存在颇多偏见,这也是近几年才慢慢消除的。

《相声有新人》是郭德纲和天津相声演员的破冰之旅

虽然郭德纲之前就主持过很多全国性的 娱乐 节目,但真正是相声的,《相声有新人》这是独一份。

通过这档节目,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全国各地的优秀相声演员。张番刘全淼、章绍伟孔挚杰、王善勇高玉凯都是很出彩的演员,无一例外,他们也都是天津相声演员。

天津是有名的“哏都”,天津人随便说两句都能抖个包袱出来,相声茶馆更是一步俩,两步仨。这些年轻的相声演员,底子好,脑子活,未来肯定都是天津未来的顶梁柱。

虽然节目里,郭德纲可能有些过于苛刻,但节目后他们这几人全都加入了德云社。商演助演、小剧场,天天都有舞台上,收入也是与日俱增。这样的新闻无疑像炸弹一样将天津相声演员的偏见炸的荡然无存。

正是有这几位的前期铺垫,这才请来了天津相声界真正的大神:刘春山、杨进明。

这两人都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实力和创作均数上乘。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两人都能和高老板不相上下。当然他们的加入,这其中不排除高峰(刘春山亲师兄弟)的牵线搭桥。

但主要还是郭德纲的个人魅力。经过这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老郭的心胸开阔,眼界也更长远。知人善用,爱才惜才之心人尽皆知。郭德纲自身的修为也高,功底深厚,也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和指点,这些对他们来说,应该要远比金钱和地位还要重要。

再加上德云社如今如日中天的地位,商演、小剧场排的满满当当。在这样好的平台工作,虽不能说是铁饭碗,但远要比之前的茶馆要滋润的多。

我们也终于才真正见识到了郭德纲的野心。

那一夜梦见的百万雄兵算是如愿以偿了吧。现在的德云社,实力强悍的害怕,对其他社团来说,该是多么恐怖的存在。

我们能做的只有不听相声了 。

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一心扑在艺术上的演员,考虑更多的是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以丰富自己的艺术造诣,所以很多相声演员尽管知道德云社一直受到打压,但是一旦有郭德纲主持的综艺节目,还是要想方设法的参加,也不一定都是要挣个第一第二,而是想多和同行学习交流。

当然,这些相声演员也看到了德云社的日益繁荣,看到德云社演员的快速成长,看到了他们的表演方式受到的欢迎,看到了他们一个个从籍籍无名到了红遍全国的事实,有名有利的事情没有人不乐意去做。所以当龙字科招生时候,青年人趋之若鹜蜂拥而至。天津的青年相声演员当然希望成为德云社的一员。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之常情。

我不觉得加入那么多人是好事。自己的徒弟还好管理,基本知道品性。外加入的无非趋炎附势,根上态度就不端正,这帮人将来可能坏了德云社这锅汤。

曹云金在跟社交平台上连发八条动态辟谣,每条都会艾特营销号,细心的网友发现,那些内容一般都是和德云社相关的,距离曹云金叛出德云社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年,曹云金突然有如此大动作,恼羞成怒亲自抓人,在我看来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想要撇清和德云社的一切关系,另一种就是想蹭德云社的热度。

曹云金和德云社的渊源

现如今说起郭德纲门下最受宠的大弟子,非岳云鹏莫属,但是在曹云金巅峰时期,岳云鹏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跟班,当年曹云金真可谓德云社的第一人,上综艺节目,上春晚,红透了半边天,在郭德纲的悉心培养之下,曹云金的事业也越发红火。

但是在德云社风雨飘摇之际,曹云金却选择了叛出德云社,当年郭德纲和北京电视台之间发生了冲突,郭德纲在舞台上称呼记者为“妓者”,因此引发了全国大范围征讨德云社的活动,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德云社生死存亡之际,德云社的一切活动都被暂停,就连德云社的小剧场也暂停了营业,就是在这个时间段,曹云金却突然宣布退出德云社,成立自己的听云轩,不仅如此,他还带走了德云社的主力队员。

要知道曹云金从十几岁的时候就拜在郭德纲门下,在相声界,这叫“儿徒”,意思就是当儿子养大的徒弟,可以说郭德纲将曹云金当做了自己的半个儿子,却突然遭遇这样的背叛。

那天郭德纲含泪唱完一曲《未央宫》,转头收拾德云社的烂摊子。

曹云金身上背了一个欺师灭祖的骂名

德云社好不容易重新开张,曹云金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了8000字的长文,控诉郭德纲,声称郭德纲苛待徒弟,剥削自己的劳动成果,他认为自己在德云社多年劳苦功高,但是得到的报酬却少得可怜,而且曹云金还留下了很多发票和聊天记录,一时之间,网上众说纷纭。

而这个时候郭德纲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只是做出了重修德云社家谱的决定,将曹云金及其跟随曹云金叛出德云社的徒弟一起逐出师门,并且收回了曹云金名字当中的这个“云”字,从此之后,二人之间彻底恩断义绝,但是曹云金却并没有消停,他屡次三番在公开场合影射郭德纲,在《吐槽大会》上更是赤裸裸讽刺郭德纲,一时之间让人们对曹云金观感不佳。

 毕竟郭德纲是长辈,而且又是师傅,就算二人分道扬镳,曹云金也应该对郭德纲有起码的尊重,不过这个时候也有网友认为,郭德纲给曹云金的报酬确实少,曹云金嫌工资低想要辞职,放在普通公司身上也就是一起劳务纠纷,不过是因为师傅和徒弟这两个身份,让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尴尬。

曹云金口碑彻底崩坏

 这个时候曹云金的路人缘虽然不好,但是还有一定的口碑和热度,真正让曹云金口碑一落千丈的还是他的渣男事迹。

曹云金被媒体记者拍到和女演员唐菀在一起约会的照片,随即二人公开了恋情,几个月之后二人就火速进入了婚姻的殿堂,并且有了爱情的结晶。

没想到唐莞生孩子还不满两个月,曹云金就被媒体记者拍到夜会美女的照片,这个时候曹云金没有丝毫悔改之意,反而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两人的离婚证明,在女方哺乳期,曹云金就坚决要离婚,并且还声称是因为结婚以来女方没有任何工作,养家的压力全在男方一人身上,才导致二人婚姻出现了问题。

试问当时的唐菀刚刚生完孩子,难道不需要照顾宝贝,调养一段时间吗?

从此之后,曹云金在人们心里不仅欺师灭祖,而且还是一个渣男,当一个人的人品被怀疑的时候,那么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被人揣测是不是有恶意。而曹云金也因此事业一落千丈,口碑崩坏。 

德云社蒸蒸日上,曹云金却无戏可拍,淡出娱乐圈

 这些年来,郭德纲和曹云金几次在媒体平台上发文影射彼此,二人之间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但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德云社在郭德纲的带领之下,越发蒸蒸日上,上各种综艺节目,参加各种比赛,还搞了德云社的团体综艺节目,德云社的小剧场几乎场场都是爆满,还有了属于自己的追星团体。

郭德纲更是一手捧红了多个相声演员,岳云鹏,孟鹤堂,郭麒麟,秦宵贤等等,随便一个拿出来都比曹云金当年要更红。

 而曹云金这些年先是在各种影视节目当中担任配角,随后就沦落到了各大综艺节目当中,现如今,曹云金悄然退出了娱乐圈,就连他创办的听云轩,也面临着倒闭,这么来看的话,郭德纲这波完胜。 

曹云金想和德云社彻底撇清关系

 而随着曹云金日子越来越不景气,网上开始流传着很多流言,比如说“曹云金现在有意向郭德纲求和”,“曹云金深夜发长文诉苦”,“曹云金不堪忍受粉丝的网络暴力”等等,自从曹云金和郭德纲分道扬镳以来,这种传言从来就没有平息过,一直以来,曹云金和郭德纲对这类传言从来都没有做过回应,但是突然之间曹云金连发八条动态辟谣。

每条都是和德云社相关的,一旦涉及到德云社和郭德纲,曹云金就会被粉丝网络暴力,这么多年以来,曹云金身上总是贴上了一个逆徒的标签,不管他做什么都会被网友口诛笔伐,承受了很多网络暴力,某次曹云金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想要和粉丝互动,结果弹幕上满屏都是逆徒,曹云金坚持了一个小时,也只能无奈下线。

曹云金身上这个德云社的标签看起来是彻底撕不下去了,只要他还在娱乐圈一天,就永远会有人把当年他叛出德云社的事情拿出来说,哪怕他已经逐渐隐退,还是会有人觉得他现在的下场是咎由自取,把他当做德云社的反面教材,他已经承受了多年的网络暴力,如果无法和德云社彻底撇清关系的话,逆徒的标签估计会跟随曹云金一辈子。

现在的德云社蒸蒸日上,当年曹云金的师弟也开始独挑大梁,就连他看不上的岳云鹏,都登上了福布斯排行榜,不知道曹云金心里是什么滋味,只是他突然连发八条动态辟谣,要么就是彻底和德云社撇清关系,要么就是想利用德云社现在的声望和名气蹭点热度。

谈论《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的价值,无非文学、史学、文化三个方面。

一、文学价值:

1、《游侠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此文不但善于叙事,且叙事与议论相结合,行文中“咨嗟慷慨,感叹宛转”(《史记评林》引董份语),处处倾泻“愤激”“不平之气”。

2、《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3、在《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中,司马迁有着独特的记史方法,“想见其为人”的创作方法、以小见大的取材方式、不虚美,不隐恶的表现手法,为中国的史传文学奠定了优秀的传统。

二、史学价值:

1、《游侠列传》记述了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司马迁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侠客,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司马迁的《游侠列传》,对于研究“游侠”这一群体是不可或缺的。

2、《刺客列传》是司马迁著作《史记》中一篇类传。《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刺客,本文揭示了弱小燕国和强大秦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

三、文化价值:

1、刺客与游侠的确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出身低微。我国古史大多只是“帝王将相的家谱”,基本都忽视社会底层,忽视这一群体对于社会的作用。但是唯独司马迁专门为他们做传记。

2、《游侠列传》司马迁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侠客,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赞扬了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等高贵品德。

3、在《游侠列传》,这些被班固视为“罪已不容于诛”的社会底层的人们,在司马迁的笔下却成为倾倒天下大众的英雄,并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迫害他们的人表示极大愤慨,揭示了汉朝法律的虚伪和不公正的本质,表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4、刺客与游侠,他们身上有很多交错的相似性,这些相似性使他们在漫长的历史渐进过程中融合在一起。无论是以行刺的血腥方式,还是以行侠急困的温和方式,他们都开辟了除入仕、归隐之外的第三条道路——以个人力量进行反抗。这在长期专制的中国文化上,不得不说是一种清风。

扩展资料:

1、《刺客列传·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矢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其后百六十有七年而吴有专诸之事。

2、《游侠列传·剧孟》:

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自以为行弗及。田仲已死,而洛阳有剧孟。周人以商贾为资,而剧孟以任侠显诸侯。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

剧孟行大类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然剧孟母死,自远方送丧盖千乘。及剧孟死,家无余十金之财。而符离人王孟亦以侠称江淮之间。

是时济南氏、陈周庸亦以豪闻,景帝闻之,使使尽诛此属。其後代诸白、梁韩无辟、阳翟薛兄、陕韩孺纷纷复出焉。

参考资料:

-刺客列传

-游侠列传

王实甫《西厢记》里的主要人物,虽然多与《会真记》、《西厢记诸宫调》同名,但是莺莺、张生、红娘的性格,却与元稹、董解元所塑造的迥异。他们是王实甫刻划的新的人物形象。

  《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带着青春的郁闷上场。当她遇到了风流俊雅的张生,四目交投,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她分明觉察到一个陌生男子注视着自己,但她的反应是“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剧本写红娘催促她回避,而她的反映是:

  回顾--觑末--下

  请注意这一舞台提示,它异常强烈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为女子者,“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莺莺竟对张生一步一回头,把箴规抛之于脑后。通过一细微的却是引人注目的举动,作者让观众清晰地看到她性格发展的走向。在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便删掉莺莺这一动作,改为让她主动提出:“红娘,我看母亲去。”还加上评注云:“写双文见客即走入者,此千金闺女自然之常理。”金圣叹的做法,不管是否恰当,却充分说明了他认识到这一动作的关键性作用。

  莺莺遇见张生以后,作者写她相当主动地希望和张生接近。她知道那“傻角” 月下吟诗,便去酬和联吟;张生故意撞出来瞧她,她“陪着笑脸儿相迎”,可见她对张生是处处留情的。而她的态度,张生也看在眼里。他们心有灵犀,彼此都感受到相互的爱意。正是由于莺莺从一开始就对爱情炽热地追求,才使得她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违悖纲常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

  王实甫写莺莺追求的只是爱情。她对张生的爱,纯洁透明,没有一丝杂质。当张生被迫上京考试,她悔恨的是“蜗角虚名,蝇头小利,拆鸳鸯两下里”;长亭送别,她给张生把盏时的感触是:“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给张生最郑重的叮咛是:“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担心的是张生不像她那样爱得专一,一再提醒他“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总之,在她的心中,“情”始终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至于功名利禄,是非荣辱,统统可以不管。这样的思想,既不同于《西厢记诸宫调》里的莺莺,也不同于元杂剧中许许多多追求夫荣妻贵的闺秀,她是一个赤诚追求爱情,大胆反抗封建传统的女性形象。

  然而,强烈追求爱情只是莺莺性格的一个方面。莺莺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加上对红娘有所顾忌,因此,她的性格显得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涉狡狯。例如她看见红娘送来张生的“简帖儿”,勃然变然,“厌的早扢皱了黛眉,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还声称要拿简帖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她装腔作势要红娘传言责备张生,“着他下将休是这般”,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生相会的情诗。等到张生到后花园去赴约,她以忽然变卦,正儿八经地把张生数落一番。这种种表现,把张生弄得七颠八倒,连红娘也昏头转向。当观众看到莺莺“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看到她有时一本正经,有时黠谲多端,有时又扭捏尴尬时,都会哑然失笑。在作品中,王实甫让莺莺的形象具有两种不同的内心节奏,展示出她对爱情的追求,既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内心节奏的不协调,是导致她行为举止引人发笑的喜剧因素。

  王实甫笔下的张生,也不同于《西厢记诸宫调》的张生。他被去掉在功名利禄面前的庸俗,以及在封建家长面前的怯懦,被突出的则是对爱情执著诚挚的追求。他是一个“志诚种”。志诚,是作者赋予这一形象的内核。

  当然,张生是个才华出众风流潇洒的人物。他出场时唱的一曲〔油葫芦〕,描述“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的黄河景色,充分表现出文采风流和豪逸气度。不过,王实甫在塑造张生的形象时,没有把表现他的才华作为重点,而是表明一旦坠入了情网,这才子竟成了“不酸不醋的风魔汉”。他痴的可爱,也迂得可爱。

  王实甫写张生在佛殿撞见了莺莺,猛然惊呼:“我死也!”这三个字,活画出他魂飞魄散的情态。跟着他在道场上迎着红娘,自报家门:

  小生姓张,名珙,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

  红娘反问:“谁问你来?”张生竟不答腔,单刀直入地又问:“敢问**常出来么?”这一段精彩的对话脍炙人口,把张生在爱情的驱动下痴迷冒失的性格,表现得栩栩如生。在“赖婚”一场,作者写张生起初以为鸿鹄将至,他一早起来,精心打扮,“皂角也使过两个也,水也换了两桶也,乌纱帽擦得光挣挣的”。一心等待崔家来请,憨态可掬。谁知道,老夫人忽然变卦,他始而目瞪口呆,继而气急败坏,还直挺挺的跪在红娘面前哭丧着脸,声称要上吊自尽。这手足无措的表现,委实令人喷饭。等到张生缓过气来,剧本写他向老夫人发问:

  (末云):小生醉也,告退。夫人跟前,敢一言以尽意,不知可否?前者贼寇相迫,夫人所言,能退贼者,以莺莺妻之。小生挺身而出。作书与杜将军,庶几得免夫人之祸。今日命小生赴宴,将谓有喜庆之期,不知夫人何见,以兄妹之礼相待?小生非图哺啜而来,此事果若不偕,小生即当退。

  张生一开口便说“告退”,还问老夫人能否让他说话。未等老夫人回应,他就哗啦哗啦说了一通,其实,老夫人回应“可”,他固然要说;回应“不可”,他也是要说。他的陈辞,东一锤,西一棒,说得语无伦次,却又入情入理。金圣叹说:张生“盖满肚怨毒,撑喉柱颈而起,满口谤仙。触齿破唇而出”。在这场戏里,王实甫鲜明地展现出张生从焦急高兴到失望负气的情景,而无论写张生或是楞头楞脑,或是酸不溜秋,或是急得像热锅中的蚂蚁,都表明他对爱情的执著。爱情的力量,使这才子傻头傻脑,顾不上言谈举止。

  张生跳墙,是王实甫刻划这一性格最为精彩的关目。那天晚上,张生应莺莺诗简之约,到了后花园。他知道**已在隔墙,于是樊垣一跳,一把搂着莺莺。莺莺吓了一大跳,她没有想到张生会跳将过来,而且“角门儿”还开着,她惊呼: “是谁?”这一下,约会便砸了锅。

  关于张生跳墙的行为,《会真记》的写法是:“崔之东墙,有杏花一树,攀枝可逾。既望之夕,张生梯其树而逾焉,达于西厢,则户果半开矣。”《西厢记诸宫调》的处理是:张生跳过墙后,才喊红娘:“快疾忙报与你姐姐,道门外玉人来也。”他们是在房里相会的。王实甫改变了元稹和董解元的写法,把崔、张会面的地点,改在后花园里,园里有墙,墙上有“角门儿”,两边可通,莺莺就在墙的一边“烧夜香”。在这里,王实甫将规定情景略略改变,不仅使这关目增加了新的情趣,而且在刻划张生性格方面有画龙点晴的作用。

  张生接到请柬,是红娘受了莺莺的气,拒绝再为他俩效劳的时候,是张生感到爱情已经无望的时候。可是,当他打开诗简一看,原来是**约他幽会。他大喜过望,红娘问他:“怎见得着你来?你解我听咱。”他解释:“‘待月西厢下’,着我月上来;‘迎风户半开’,他开门待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着我跳过墙来。”据此,他便跳墙赴约了。

  莺莺约会张生,却没有让他跳过墙来,是张生把诗理解错了。他对诗的第一句没有解错,至于第二句“迎风户半开”的户,他知道指的是花园的“角门儿”,问题出在对第三、四句的解释,“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无论如何也不能解作叫他跳墙,何况角门儿半开着,何必要跳过墙去!张生凭空脑海中生出“跳” 字,这真是可笑的疏忽。本来,张生是个才子,当不至于不会解释,他之所以会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是因在绝望之馀,突然受宠若惊,欣喜之情冲昏头脑,使他连诗也解错了。

  为了强调张生解错了诗这一个很能表现性格的关目,王实甫在剧本中反复地铺垫、衬托,像当红娘问张生对诗简的解法有没有把握时,他回答:“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风流隋何,浪子陆贾,我那里有差的勾当?”晚上,红娘在打开 “角儿门”时碰见张生,再一次问他:“真个着你来哩?”张生依然很自信: “小生是猜诗谜的社家。”后来莺莺翻脸,红娘就在旁边嘲笑张生:“猜诗谜的社家,A2拍了‘迎风户半开。’”在“闹简”和“赖简”,“猜诗谜的社家” 猜错了诗这一个环节。由于张生解错了诗,引发一场误会性的冲突,大大加强了全剧的喜剧性色彩。王实甫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把张生大胆追求爱情而又鲁莽痴迂的性格展现无遗。

  在《西厢记》里,王实甫把红娘放置在一个相当微妙的位置上。老夫人让她服侍莺莺,让她“行监坐守”,但她从心底里不满封建礼教对年青人的捆束,当觉察到崔、张彼此的情意后,一直有心玉成其事。她愿意为莺莺穿针引线,又知道莺莺有“撮盐入火”的性子,有“心肠儿转关”的狡狯,只好处处试探、揣度,照顾着**的自尊心,忍受着怀疑和指责。她要对付**,又要对付老夫人,担承着种种压力,却义无反顾地为别人合理的追求竭心尽力。而王实甫愈写红娘的 “两下里做人难”,愈写这“缝了口的撮合山”在困境中巧妙周旋,就愈能生动地表现她机智倔强的个性。

  有趣的是,王实甫让红娘经常把道学式的语言挂在嘴边,让她摆出俨然正经的模样。例如她觉察到张生自报家门的动机,便搬出“男女授受不亲”的一套,给张生碰了一鼻子灰。从她的装腔作势和张生不尴不尬的神态中,作者让人们看到,她并不尊重什么礼教,却懂得把“孔孟之道”作为一根耍弄的棍子。后来在 “拷红”一场,这根棍竟发挥了妙不可言的作用。红娘坦率地把莺莺张生的私情和盘托出,跟着对老夫人说:

  信者人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当日军围普救,老夫人所许退军者,以女妻之。张生非慕**颜色,岂肯区区建退军之策?兵退身安,夫人悔却前言,岂得不为失信乎?既然不肯成其事,只合酬之以金帛,令张生舍此而去。却不当留请张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视,所以老夫人有此一端。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日后张生名垂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岂得为贤哉?

  这番话,滴水不漏,说的完全是封建大道理。红娘拿起“信义”的大牌子,摆出维护封建纲常和家庭利益的样子,以冠冕堂皇的教条压住老夫人,一下子抓住其弱点,击中要害。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一招,着实的效,老夫人只好自认晦气。从红娘胸有成竹和滔滔不绝的陈辞中,从她一本正经地搬弄封建教条实际上又是对它大胆嘲弄的过程中,作者让人们看到了红娘泼辣而又机智的鲜明个性。

  在有关崔张的故事中,红娘的形象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会真记》里的红娘,地位无足轻重。《西厢记诸宫调》里的红娘,则成了崔张结合不可缺少的助力,这说明金代的董解元,意识到在强大的封建压力面前,才子佳人要冲破罗网,必须获得外力的帮助。他突出了出身卑贱的红娘的作用,说明了下层人民对自身力量有所认识。王实甫在《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又赋予红娘新的面貌。他写红娘之所以充当崔张的“撮合山”,不仅是出于对老夫人不守“信义”的反感,更重要的是她本身对爱情追求的认同;她不仅是见义勇为,而且是缘情反礼。王实甫写她从一开始不动声息地协助崔张,以至后来为他们两肋插刀,这种积极主动地帮助“有情人”的侠气,反映了人民大众对“情”自觉追求的态度。汤显祖说王实甫笔下的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识,二十分胆。有此军师,何攻不破,何战不克”(《汤海若先生批评西厢记》)。他以运筹帏幄的“军师”比喻红娘,这无疑是看到了她在崔张爱情纠葛中所起的推动作用,从而给予高度的评价。

  戏剧是语言的艺术。王实甫在《西厢记》中驾奴语言的技巧,历来为人们称道。王骥德说《西厢记》“今无来者,后掩来哲,虽擅千古绝调”(《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徐复祚赞叹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曲论》)。他们都把《西厢记》视为戏曲语言艺术的最高峰。

  所谓“当行”,是指《西厢记》的语言符合戏剧特点,能和表演结合,具有丰富的动作性,像第三本第二折的一段曲文:

  (红唱)〔普天乐〕晚妆残,乌云亸,轻勾了粉脸,乱挽起云鬟,将简帖儿拈,把妆盒儿按,开折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旦怒叫)红娘!(红做意云)呀!决撒了也!厌的早扢皱了黛眉。(旦云)小贱人,不来怎么!(红唱)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

  莺莺起初着意打扮,后来看到简贴,便胡乱挽起头发,急忙按下妆盒,仔细品味来简,跟着疑虑踌躇发作。这一段唱词,动作性很强。王实甫让唱词规定了演员的形体动作,使人物动起来,适合于舞台表演和人物性格的刻划。

  《西厢记》的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即使是唱词,作者也考虑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的不同,使之呈现不同的风格。同为男性角色,张生的语言显得文雅,郑恒则鄙俗,惠明则粗豪。同为女性角色,莺莺的语言显得婉媚,如:

  〔混江龙〕落花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兰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莺莺是大家闺秀,她的唱词节奏舒展,色彩华美,感情含蓄,与婉约派词风相似。所以,朱权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

  红娘的语言则显得鲜活泼辣。如:

  〔满庭芳〕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下工夫将额颅十分挣,疾和迟压倒苍蝇,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螯得人牙疼。

  红娘是丫头,口齿伶俐,作者让她的语言夹杂着俚语、俗语和日常生活用语,显得既质朴本色又生动活泼。

  总之,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是《西厢记》语言的一大特色。由于王实甫在唱词部分大量置入唐诗宋词的意象,使人读来满口生香、意趣盎然。因此《西厢记》也被誉为诗剧。

  《西厢记》问世以后家喻户晓,有人甚至把它与《春秋》相提并论。

  尽管王实甫《西厢记》的原本已经失传,但明代以来坊间出现了大量《西厢记》刊本。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所知《西厢记》明刊本有110种左右,清刊本有70种左右。刊本的纷繁适足说明它影响之深,流传之广。在戏曲舞台上,《西厢记》更是演出不衰,京、昆、蒲、豫、川、滇、闽、赣等剧种,都把它改编上演,多少年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

  不过,《西厢记》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朝廷下令将《西厢记》、《水浒》列为“秽恶之书”,认为“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同治七年年(1868),江苏巡抚丁日昌下令查禁“*词”,指出“《水浒》、《西厢》等书,几于家置一编,人怀一箧”。“若不严行禁毁,流毒依于胡底”。当然,《西厢记》是禁不了的,某些封建统治者的态度,只能从反面证明它影响的巨大。

  《西厢记》的出现,深深地吸引了许多作者,人们纷纷效法学习。有人甚至依样画葫芦地模仿其文辞,套袭其情节,像元代的《东墙记》、《梅香》,简直像《西厢记》的翻版;《倩女离魂》写折柳亭送别,也因袭《西厢记》长亭送别的场景。有些作家则善于从《西厢记》中汲取营养,像汤显祖的《牡丹亭》,孟称舜的《娇红记》,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在继承《西厢记》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基础上,发展创造,从而取得了新的成就。

天津相声圈不断有人加入德云社,郭德纲是怎么做到的?

想必各位对去年东方卫视第一季《相声有新人》还记忆犹新,在这个舞台上涌现出了许多非常优秀的相声演员。除去德云社的两组半(孟鹤堂周九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