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秀廷的起家阶段
因幼时家庭屡遭彝匪抢劫而贫困,未读书,不识字。从小面黑唇乌,目光如炬,沉默寡言,处事机警。其生活习惯,一如彝族,精通凉山各地彝语方言。人亲往来或逢年过节,都按彝族风俗习惯办事,很得当地彝民好评。当地彝人曾经私下议论说:“即使一只麻雀从则俄乃加(小相岭)上空飞过,都瞒不过丁家阿呷(邓秀廷),可谓明察秋毫!”幼时先在冕宁杨秀村姑父家放鸭,后回家砍柴侍母。到十七八岁时改做山货生意,凭自己熟悉彝情,为人好施小惠,生意越做越活。这时家里已有两户白彝奴隶(娃子)替他料理家务,后来均成为他的管家。1909年,从烂坝迁到甘相营居住,被人推举任地方总团。自古小相岭为成都、西昌往返必经之地(南方丝绸之路),清末民初年间,行人和商旅在此常遭彝匪抢劫和绑架,大道时而梗阻不通。邓以总团身份插手管理,带领武装团丁,护送行人和商贾过山,收取保哨费。数年之间、名声大噪,身边常有百十个人,几十条枪,成为地方首屈一指的人物。西昌名士康陶然作诗称颂他“蔚然边郡一英雄。”此时,邓秀廷刚二十出头。 1944年7月19日邓病死于甘相营,时年56岁。宁属震动,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先是邓秀廷病危时西昌汉族军民数千拥入城隍庙含泪焚香祷告,愿减己之寿为邓司令官添寿三年。惜乎,天不遂人愿,这位西昌地区汉人的擎天之柱终于瞌然长逝。邓秀廷病殁前对身后事多有忧虑,曾留下遗言给其秘书李慧昌等人说:“我死数十年之后,夷势若复炽,滋息数倍,居我肘腋,国家措置失宜,则无人能制,宁属必将大乱。若天时、地利、人和皆失,汉人可全部撤往大渡河以北或金沙江以南求生路。”邓殁,西康省政府主席兼24军军长刘文辉派少将专员赖执中赴甘相营主持治丧并邓部善后事宜。邓子德亮(按:实为养子)设灵守制,数千“四十八甲”彝民日夜哭号于邓氏宅前屋后,经月不散,如丧考妣。7月22日西昌《宁远报》载:“……邓司令秀廷病逝甘相营私邸时,侍礼在侧者有邓氏长公子德亮、女德芳(按:实为养女)等亲属及靖边部邓茂三、罗木呷(按:即罗洪木呷)、罗铁哈团长等。邓氏弥留时,犹念念不忘目前抗战及宁属夷务,特遗嘱家属及部属,服从政府,效忠国家,开发边疆,奠定宁属永治基础。其部属极为感奋,均表示继承邓氏遗志,继续努力。”邓之葬礼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冬月十三举行。是日,甘相营全城举哀,披麻戴孝,旗幡蔽曰,抬棺游行半日乃葬。国民党总裁蒋中正及党政军首脑张群、黄炎培、莫德惠、邓锡侯、刘文辉、张笃伦、李万华等均送有挽联或墓碑题词,由书法家陈佐周恭录刻石镶嵌邓墓(按:实为衣官冢,邓氏真茔不树不封,外人莫能觅其踪),墓形庄严宏大。
申(Shēn)姓,源出有七:
一、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周初复泰岳後於申,暨申伯入卿而楚蚀其壤,宣王开元,舅申伯於谢。後有宇氏、申氏、申叔氏、申鲜氏、谢氏、射氏、宇文氏、大野氏。
二、第二个渊源源于朝鲜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三、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四、第四个渊源源于彝族,出自彝族阿牛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五、第五个渊源源于傈僳族,出自明时期云南永昌军民府同知申保,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六、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七、第七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补充:
今土家族、白族、京族、苗族、侗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申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申氏,世代相传至今。
邓秀廷的起家阶段
本文2023-09-22 04:54:2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