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做姓怎么读?
问题一:百家姓有姓檀的吗? 檀姓 一、姓氏源流
檀(T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殷商时期的檀伯达之后,以祖名为氏。西周初,周武王的司寇苏忿生、大臣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檀伯达之后代子孙,有的以祖名檀为姓,称为檀氏,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檀氏。
2、出自姜姓,为春秋时姜太公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三》引《风俗通》所载:“檀氏,齐公族有食丘檀城,因以为氏。” 春秋时期,有齐国公族食采(封地)于瑕丘檀城(今山东省滋阳县城北,一说今山西省昔阳县),其子孙有的以邑名为姓,称为檀氏。另一说为姜子牙助周武王灭商有功,所以,周武王赐檀木杖一根,赐姓檀。其后代遂有的以檀为氏。战国时的檀弓,即是此支檀氏的后裔。
3、出自古代鲜卑族中有檀氏。据《魏志》所载,鲜卑族檀氏。
二、迁徙分布
(缺)檀姓源出主要有三:其一,西周初,武王的大臣苏忿生、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有檀氏。其二,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齐国公族有人食采于檀城,子孙以檀为氏。其三,古代鲜卑族姓氏。当今,檀姓在福建、河北、安徽、海南、浙江、北京等地均有。檀氏入闽始祖是檀满德,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入闽,原始住地是永泰文藻境,子孙分布福建各地。檀姓望居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三、历史名人
檀 子:战国时期齐国名臣。魏惠王与齐威王有一次一道打猎,谈到关于国宝的事,魏惠王问齐威王:“齐王有国宝吗?”齐威王回答:“没有。”魏惠王说:“我们魏国虽小,尚且有直径一寸,能前后照耀十二辆车的大珠十颗。怎么齐国这样的大国竟没有宝?”齐威王说:“我衡量宝物的标准与大王的不一样,我有一名官吏叫檀子,让他镇守南城,楚国因此不敢来犯;泅水北面十二个诸侯都来我国朝贺;我有一名官吏叫肘子,让他守高塘,赵国人因此不敢来河的东面打鱼;我有一名官吏叫黔夫,让他守徐州,燕国人因此在北门祀神,赵国人因此在西门祀神,搬迁到我们齐国的就有七干多家;我有一名官吏叫种首,让他防范盗贼,因此,道不拾遗。这四名官吏光华照千里,岂止照耀十二辆车!”魏惠王听了羞愧不已。
檀 弓:又称檀公,战国时人。亦为《礼记》篇名,古人注:“名曰檀公者,以其记人善于礼,故著姓名以显之。姓檀名弓,今山阳有檀氏。”著有《檀弓篇》。
檀 固:字以忠,北宋池州建德人,熙宁年间进士,绍圣初年,上书批评朝廷罢免宰相范纯仁、吕大防及门下侍郎苏辙,又弹劾章享、曾布、蔡卞三凶。
檀 萃:清代诗人,字默斋,山西省高平县(祖籍安徽省望江县)人。乾隆年间举进士,曾任禄戏(在今云南省元谋县)知县。诗集颇多,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檀萃督运滇铜进京,看到北京皮黄演出的盛况,曾咏下“丝弦竟发杂敲梆,西曲二黄纷乱忙。酒馆旗亭都走遍,更无人肯听昆腔”的诗句。著有《楚庭稗珠录》、《滇海虞衡志》十三卷、《穆天子传・注疏》六卷等。
檀道济:南朝宋名将。高平金乡(今属山东省)人。东晋元兴三年(404年),从刘裕起兵京口讨桓玄,又转战各地,所向摧破,为太尉参军 。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北伐,进攻后秦,道济为前锋,与龙骧将军王镇恶率步军进攻许昌,所至克捷,收复洛阳,释放应戮俘囚4000余人,一时归附者众多,为中原人士所称道。不久,进兵潼关,平长安。宋朝建立,以元勋封永修县公,后又出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元嘉七年(430年)宋派右将军到彦之北进,与北魏交战 ,到彦之先胜后败,黄河以南土地尽失。道济遂任都督征讨诸军事,与魏军激战30余次,多获胜利,至历城(今山东省济南)粮尽,不敢进击,设计阻延魏军追逼,领全军而返,进位司空,还镇>>
问题二:“檀”是姓氏吗 是例如檀道济南朝宋将领
问题三:谁能说出“檀”姓的由来吗? 传说有一口井,只要喝了这井里的水的女人就会生孩子。有一妇人不信就悄悄的喝了点,喝完妇人没啥反应,可到半月之后肚子慢慢隆起,这下妇人相信啦!有一天妇人准备去农地干些杂活,天气比较明朗,还有一大片云彩,可妇人肚子很大了,就在这时妇人感觉自己要生了,可旁边都是杂草,唯一一棵大树下生下一个男孩,妇人没爹,不知道姓什么,于是就把树木个云彩联系在一起,之后就成了木、云(tan)啦!自古到今没那个字,就改成现在的《檀》啦!
问题四:姓檀的在姓氏中排名第几位? “檀”未被列入宋《百家姓》中,2007年排名时也不在前300名之中,具估计应在前700名范围。檀姓源出主要有三:其一,西周初,武王的大臣苏忿生、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有檀氏。其二,出自姜姓,以贰名为氏,春秋时,齐国公族有人食采于檀城,子孙以檀为氏。其三,古代鲜卑族姓氏。当今,檀姓在福建、河北、安徽、海南、浙江、北京等地均有。檀氏入闽始祖是檀满德,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入闽,原始住地是永泰文藻境,子孙分布福建各地。檀姓望居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
问题五:女孩名字:姓檀、叫什么名字好? 就叫檀雪吧,挺好听的。
问题六:檀姓正修辈分 重庆潼南丁家坝子丁氏家族八十(八十二)班次:尚邦必添仕(思) 永远宗祖应 秀(廷)才学文高 志荣显英俊常念敦伦理 恒怀裕后昆 仁义定有绩 礼智建洪勋昭穆明秩序 诗书淑性情 循环合大道 运会同乾坤
问题七:檀姓的历史名人 字以忠,号思吾,明代建德县(今安徽省东至县)人。檀父早亡,少时好学,善读兵法。明隆庆元年(1567年)中武魁,次年科进士,被任为宣州卫镇抚,后升任杨州掘镇守备。万历元年(1573年),倭艘入侵掘港,檀武臣提偏师打败倭寇,并追逐至海上歼灭,亲擒贼首二人。神宗降旨褒奖,升为德州游击,继又升参府,治兵于楚。又因“征苗”取胜,被召辅京营,授北京神枢营参将。因年老无子,遂不赴任。他有大将风度,富于方略,善于知人,为官清廉,克勤克俭。他晚年后得一子,长期在家闲居,跨驴携酒,纵游山水,自寻娱乐。
问题八:檀(tan)氏的由来?怎么百家姓里没这个姓氏? 檀姓源出主要有三:
其一,西周初,武王的大臣苏忿生、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有檀氏。
其二,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齐国公族有人食采于檀城,子孙以檀为氏。
其三,古代鲜卑族姓氏。
当今,檀姓在福建、河北、安徽、海南、浙江、北京等地均有。檀氏入闽始祖是檀满德,于明成化十贰年(1482年)入闽,原始住地是永泰文藻境,子孙分布福建各地。
檀姓望居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
“檀”未被列入宋《百家姓》中。
问题九:女孩名字:姓檀、叫檀美丽怎么样? 改叫檀美香吧
问题十:姓檀的孩子什么名字好 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取名:承坤
有。
檀(Tán)姓,源出有三
1、是以祖名为氏
西周初,周武王的司寇苏忿生、大臣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檀伯达之后代子孙,有的以祖名檀为姓,称为檀氏,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檀氏。
2、出自姜姓
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齐国公族有人食采于檀城,子孙以檀为氏。
3、古代鲜卑族姓氏
当今,檀姓在福建、河北、安徽、海南、浙江、北京、湖北等地均有。檀氏入闽始祖是檀满德,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入闽,原始住地是永泰文藻境,子孙分布福建各地。檀姓望居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扩展资料:
历史名人
檀道济
南朝宋名将。高平金乡(今属山东省)人。东晋元兴三年(404年),从刘裕起兵京口讨桓玄,又转战各地,所向摧破,为太尉参军 。
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北伐,进攻后秦,道济为前锋,与龙骧将军王镇恶率步军进攻许昌,所至克捷,收复洛阳,释放应戮俘囚4000余人,一时归附者众多,为中原人士所称道。
十三年,宋文帝患重病,彭城王刘义康执政。义康怕文帝一死,道济不听命,矫诏召其入朝,与子8人并戮于建康。
郡望堂号
清河郡:汉清河郡治清阳(今河北省清河东南)。东汉清河国治甘陵(今山东省临清东)。历代均置。北齐移治武城(今清河西北)。隋治清河,即今清河。
隋唐为贝州清河郡。南宋末置清河县,在今江苏省淮阴西南。后屡因河患迁移。清乾隆时移治清江浦。民国为淮阴县。今为淮阴市、淮阴县。
-檀姓
百家姓有姓檀的吗? 檀姓 一、姓氏源流
檀(T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殷商时期的檀伯达之后,以祖名为氏。西周初,周武王的司寇苏忿生、大臣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檀伯达之后代子孙,有的以祖名檀为姓,称为檀氏,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檀氏。
2、出自姜姓,为春秋时姜太公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三》引《风俗通》所载:“檀氏,齐公族有食丘檀城,因以为氏。” 春秋时期,有齐国公族食采(封地)于瑕丘檀城(今山东省滋阳县城北,一说今山西省昔阳县),其子孙有的以邑名为姓,称为檀氏。另一说为姜子牙助周武王灭商有功,所以,周武王赐檀木杖一根,赐姓檀。其后代遂有的以檀为氏。战国时的檀弓,即是此支檀氏的后裔。
3、出自古代鲜卑族中有檀氏。据《魏志》所载,鲜卑族檀氏。
二、迁徙分布
(缺)檀姓源出主要有三:其一,西周初,武王的大臣苏忿生、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有檀氏。其二,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齐国公族有人食采于檀城,子孙以檀为氏。其三,古代鲜卑族姓氏。当今,檀姓在福建、河北、安徽、海南、浙江、北京等地均有。檀氏入闽始祖是檀满德,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入闽,原始住地是永泰文藻境,子孙分布福建各地。檀姓望居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三、历史名人
檀 子:战国时期齐国名臣。魏惠王与齐威王有一次一道打猎,谈到关于国宝的事,魏惠王问齐威王:“齐王有国宝吗?”齐威王回答:“没有。”魏惠王说:“我们魏国虽小,尚且有直径一寸,能前后照耀十二辆车的大珠十颗。怎么齐国这样的大国竟没有宝?”齐威王说:“我衡量宝物的标准与大王的不一样,我有一名官吏叫檀子,让他镇守南城,楚国因此不敢来犯;泅水北面十二个诸侯都来我国朝贺;我有一名官吏叫肘子,让他守高塘,赵国人因此不敢来河的东面打鱼;我有一名官吏叫黔夫,让他守徐州,燕国人因此在北门祀神,赵国人因此在西门祀神,搬迁到我们齐国的就有七干多家;我有一名官吏叫种首,让他防范盗贼,因此,道不拾遗。这四名官吏光华照千里,岂止照耀十二辆车!”魏惠王听了羞愧不已。
檀 弓:又称檀公,战国时人。亦为《礼记》篇名,古人注:“名曰檀公者,以其记人善于礼,故著姓名以显之。姓檀名弓,今山阳有檀氏。”著有《檀弓篇》。
檀 固:字以忠,北宋池州建德人,熙宁年间进士,绍圣初年,上书批评朝廷罢免宰相范纯仁、吕大防及门下侍郎苏辙,又弹劾章享、曾布、蔡卞三凶。
檀 萃:清代诗人,字默斋,山西省高平县(祖籍安徽省望江县)人。乾隆年间举进士,曾任禄戏(在今云南省元谋县)知县。诗集颇多,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檀萃督运滇铜进京,看到北京皮黄演出的盛况,曾咏下“丝弦竟发杂敲梆,西曲二黄纷乱忙。酒馆旗亭都走遍,更无人肯听昆腔”的诗句。著有《楚庭稗珠录》、《滇海虞衡志》十三卷、《穆天子传・注疏》六卷等。
檀道济:南朝宋名将。高平金乡(今属山东省)人。东晋元兴三年(404年),从刘裕起兵京口讨桓玄,又转战各地,所向摧破,为太尉参军 。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北伐,进攻后秦,道济为前锋,与龙骧将军王镇恶率步军进攻许昌,所至克捷,收复洛阳,释放应戮俘囚4000余人,一时归附者众多,为中原人士所称道。不久,进兵潼关,平长安。宋朝建立,以元勋封永修县公,后又出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元嘉七年(430年)宋派右将军到彦之北进,与北魏交战 ,到彦之先胜后败,黄河以南土地尽失。道济遂任都督征讨诸军事,与魏军激战30余次,多获胜利,至历城(今山东省济南)粮尽,不敢进击,设计阻延魏军追逼,领全军而返,进位司空,还镇>>
檀怎么读 参考答案:
汉字释义
拼音;tán
楷体
部首;木
笔画;17
五笔
1 落叶乔木,木质坚硬,用于制家具、乐器(亦称“青檀”)。
2 浅绛色:~口(形容红艳的嘴唇)。
3 〔~香〕常绿乔木,产在热带及亚热带,木质坚硬,有香气,可制器物及香料,又可入药。
4 〔紫~〕常绿乔木,木材坚硬,带红色,可制贵重家具或工艺品。
5 姓。
6 同姓氏户籍登记时由于无法输入计算机而全部由檀替代。
参考网址:baikebaidu/view/324377fr=wordsearch
以上答案提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如果对您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檀”是姓氏吗 是例如檀道济南朝宋将领
中国檀姓有多少人 百家姓中没有檀姓的,所以,中国的檀姓应当不会很多的,具体人数无法查询啊。
檀姓的郡望堂号 1、郡望清河郡:①汉清河郡治清阳(今河北省清河东南)。东汉清河国治甘陵(今山东省临清东)。历代均置。北齐移治武城(今清河西北)。隋治清河,即今清河。隋唐为贝州清河郡。②南宋末置清河县,在今江苏省淮阴西南。后屡因河患迁移。清乾隆时移治清江浦。民国为淮阴县。今为淮阴市、淮阴县;3 高平郡2、堂号:集礼堂
檀姓人口全国共有多少 檀姓源出主要有三:其一,西周初,武王的大臣苏忿生、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有檀氏。其二,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齐国公族有人食采于檀城,子孙以檀为氏。其三,古代鲜卑族姓氏。当今,檀姓在福建、河北、安徽、海南、浙江、北京等地均有。檀氏入闽始祖是檀满德,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入闽,原始住地是永泰文藻境,子孙分布福建各地。檀姓望居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谁能说出“檀”姓的由来吗? 传说有一口井,只要喝了这井里的水的女人就会生孩子。有一妇人不信就悄悄的喝了点,喝完妇人没啥反应,可到半月之后肚子慢慢隆起,这下妇人相信啦!有一天妇人准备去农地干些杂活,天气比较明朗,还有一大片云彩,可妇人肚子很大了,就在这时妇人感觉自己要生了,可旁边都是杂草,唯一一棵大树下生下一个男孩,妇人没爹,不知道姓什么,于是就把树木个云彩联系在一起,之后就成了木、云(tan)啦!自古到今没那个字,就改成现在的《檀》啦!
“”这个字在姓氏中到底是怎么读的,还有这个姓氏有什么故事 据专家考证:“ ”字乃上世纪70年代末,全国第二次汉字简化“草案”中将“檀”字简化为“ ”。但最后未能通过。由于当时全国各大报纸均以登载,故在广大“檀”姓朋友中已牢记心中
檀(Tan)
(1)西周初,武王的大臣苏忿生、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有檀氏。(2)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鲁国公族有人食采于檀城,子孙以檀为氏。(3)古代鲜卑族姓氏。郡望:清河郡(今河北清河至山东临清一带)。
作长城以绥万里
上弹章而劾三凶,
上联说南朝宋将领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世代住京口。东晋末跟从刘裕攻伐前秦,为前锋进入洛阳,又西进长安,屡立战功;元嘉年间攻魏,官至司空。文帝认为他是前朝重臣,几个儿子都善于作战,便因猜忌杀了他。被杀时,他把帻(z6音责,包头发的巾)投到地下,双眼怒睁如火炬,说:这是坏了你的万里长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啊!下联说北宋池州建德人檀固,字以忠,熙宁年间进士,绍圣初年,上书批评朝廷罢免宰相范纯仁、吕大防及门下侍郎苏辙,又弹劾章享、曾布饥蔡卞三凶。
檀姓在百家姓里排名第几位 20分 “檀”未被列入宋《百家姓》中,2007年排名时也不在前300名之中,具估计应在前700名范围。
檀姓源出主要有三:
其一,西周初,武王的大臣苏忿生、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有檀氏。
其二,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齐国公族有人食采于檀城,子孙以檀为氏。
其三,古代鲜卑族姓氏。
当今,檀姓在福建、河北、安徽、海南、浙江、北京等地均有。檀氏入闽始祖是檀满德,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入闽,原始住地是永泰文藻境,子孙分布福建各地。
檀姓望居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
0檀姓历史悠久,出现于西周公族,周、秦、汉、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檀姓皆属望族,名人辈出,名扬七朝。宋朝以后,逐渐沙散各地,退出望族之列。百家姓三百名(100万以上有129个姓氏,第300位约20万以上)不见檀的踪影,檀按人口约排在四百位左右,然檀氏分布全国二十一个省份。檀氏的历史、现状引起檀姓子孙的热切关注,笔者意在撩开面纱,摒弃不实之说,正本清源,把真实一面,展示世人,以飧檀家子孙,作为各地族谱参考之用。
00一、檀姓由来
00按传统的提法,檀姓源出有三(包括檀杖之说实际有四):1、出自殷商的檀迫达之后,以祖名为氏。西周初,周武王的大臣檀迫达受封于河内,檀迫达后代子孙,有的以祖名檀为姓,称为檀氏,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黄河以北)皆有檀氏。2、出自姜姓,为春秋时姜太公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檀氏,齐公族有食采檀城,因以为氏”。春秋时期,有齐国公族食采(封地)于瑕丘檀城(今山东滋阳县城北,一说今山西昔阳县),其子孙有的以邑名为姓,称为檀氏。3、姜子牙助周武王灭商有功,武王赐檀木杖一根,赐姓檀,其后代有的遂以檀为氏。4、出自鲜卑族中的檀氏。
00四种说法,众说纷纭。笔者翻阅、分析大量史料,其中两种檀姓来源说法缺乏说服力。一是赐檀杖。古代姓氏不断沿变,由姬、姜、姒等分化成千万个姓氏,但基本上均以封地、祖名等为姓氏,赐檀杖改姓说法过于牵强,再说“吕尚”变“姜尚”(约公元前1128—公元前1015年),但没听说“檀尚”,子牙子孙不计其数,到底赐谁姓檀呢?说不清楚。二是鲜卑族有檀氏。仅凭“檀石槐”为鲜卑首领,而臆断鲜卑中有檀氏,从考古学而言,过于草率结论。因鲜卑历史中“檀石槐”之前、之后再也看不到檀氏的踪迹。实际上,檀石槐(东汉末期,卒于181年)是私生子,被遗弃,由外祖母收养,父亲投鹿侯不姓檀,檀石槐子孙和连、魁斗、骞曼、步度根史料都未提及姓檀,因此檀石槐倒象是“号”,鲜卑中耳熟能详的姓氏只有慕容、乞伏、宇文、段、拓拔等。北魏孝文帝改革倡导汉化,鲜卑族大量改汉姓,檀石槐后代用了段、槐等姓氏。
00比较合乎逻辑的说法是封邑,以邑为姓比较科学。史料记载,檀迫达受封河内(今河南怀庆济源县境),《竹添光鸿笺》称檀国,子孙以国名为姓,古时,河内指黄河之北的黄河边上。究竟有几个檀城姓檀?传统的檀氏源头论说出两个地方,一个是檀迫达受封地檀国(河南济源县);另一个是姜氏后代食采檀城(檀丘)(山东滋阳县,一说山西昔阳县)。除此,还有一个是河北赞皇县,该县有檀山,《檀氏家谱》(赵县固德)云:“我祖始自赞皇,世居檀山”,西周周穆王亲撰文“吉日癸巳”刻石碑立于檀山,古物收藏在赞皇槐泉寺,赞皇紧挨昔阳,赞皇在西周时称“穆檀郡”。周时,檀木森林茂盛,估计不止一个地方称“檀郡”,因此盛行以封地为姓的檀出处多个地方,不足为奇。笔者认为以地名为檀姓比较合乎逻辑,且有史可证。1、西周檀迫达受封檀国(河南济源),西周诸侯国名册中确记录有檀国,檀国最早有檀姓,此说法有确凿的历史记载。同时,从古到今河南济源及周边的洛阳、渑池、三门峡都有檀姓聚居。2、春秋时,齐国公族食采于檀城(山东瑕丘,后改滋阳,现为兖州市),《地理志》记载瑕丘有檀城也叫檀丘,生活这里的人们姓檀,有史可证,且直到现在山东的单县、金乡、汶上县还有零星姓檀的在此生存繁衍,周边的河南长恒、濮阳有檀姓世居,历史上高平金乡是檀道济家族生活的地方,唐朝以前许多名人出自山东,如檀弓,春秋鲁国人;檀子,战国齐国人;檀敷,东汉山东瑕丘人,足以说明山东有檀氏望族存在,上述史料是以封地为檀姓的有力佐证。3、历史上周穆王(西周)为檀山(河北赞皇)题字,历史有确切记载,石刻至今尚存,且旁有山西昔阳,与檀氏出自昔阳不谋而合,时至今日赞皇周边的山西五台、盂县,河北的平山、赵县、任丘、隆尧有为数不少檀氏世代居住。
00综上所述,因封地檀城而姓檀(有三个檀城)有较强说服力,有三个来源地,即河南济源、河北赞皇和山东兖州,古时分别称檀国、穆檀郡和檀丘。
00二、人口分布
00至于檀氏后人在烟波浩淼的历史长河中,如何繁衍、迁徙?时至今日又是如何分布?各地檀氏人丁又是如何?
00按发源地的幅射圈,把分布粗略分成黄河北部、黄河以南中西部、黄河以南东部。
00归纳各方信息,暂无檀姓聚居的省份有:上海、江西、天津、广东、贵州、西藏、青海、重庆、陕西、甘肃、宁夏,其它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檀姓聚居。
001、黄河北部
00山西五台县建安乡檀村1000多人,陈家庄乡檀家沟村1000多人,东峪口乡檀家沟村200多人(60户),山西盂县梁家寨乡檀山坪村檀家沟村整村姓檀,柴庄亦有檀姓;河北石家庄市有檀姓,平山县麻池乡烟堡村很多人姓檀,赵县四德、固德村很多姓檀,固德村80%姓檀,檀姓人口3000多人,任丘、隆尧、赞皇都有檀姓;任丘有数千人姓檀,赵县、隆尧、平山加起来约檀氏2万人,河北唐山路南区女织寨乡(南郊一个、丰南一个檀庄)有不少姓檀的,乐亭县毛庄乡檀庄村几千人姓檀,唐山和石家庄有6000人檀姓,栾县范台等两个村80%姓檀,有家谱,晋州县杨家营檀姓亦不少,秦皇岛卢龙县哈泊乡大新庄村有檀氏;此外,黑龙江德都县(现五大连池市)、吉林省长春、白城、辽宁省台安县、大连、沈阳、黑山县檀屯(五代了)、内蒙古鄂托克旗、北京有星零檀姓居住。该区小计檀氏约35万人。
002、黄河以南中西部
00河南洛阳市檀家庄有檀姓2000多人,长恒浦西区单寨1000人姓檀,三门峡渑池县南堡乡南村全村姓檀,濮阳亦有檀氏;湖北襄樊市枣阳县檀家湾乡3000多人姓檀,有檀家祠坊,十堰亦有檀氏;湖南省衡阳市金兰镇檀桥村、檀山乡、檀山村可能有檀姓;新疆乌鲁木齐、四川成都据说有檀氏。
003、黄河以南东部
00山东金乡县檀庄村几百人姓檀,单县曹马集镇檀庄村少量檀姓,单县时楼乡檀庄村100多人姓檀,汶上县檀楼、檀园、苑庄镇水坡村有一定数量檀姓居住,整个山东约3000人;江苏省南京浦口区陡岗乡、林山乡、桥村镇、乌江镇有一定人数檀姓;浙江亦有檀姓居住;安徽省望江县新坝乡好几个村整村姓檀,东至花园里乡祠村、步头、花山村等五个村姓檀,族谱很全,胜利镇、洋湖镇也有檀姓,石台县、怀宁县、安庆市都有一定数量檀姓居住,整个安徽约2万多人;福建永泰县同安镇五个村姓檀,约6000人,福州晋安区鼓山镇100多人(鼓山脚下);广西灵山、北海均有檀姓,灵山檀圩、檀坛、北隆、烟敦、灵城、文利镇居住有檀氏,其中檀圩镇秋风塘、谢赖、亚头岭、垌表、那容岭、社岭、三合水、保子、华屏、大水垌10个村檀姓3万人以上,桂南横县石圹、古逢、浦北福旺、钦州青塘、那丽、那思、防城等都散居着檀氏;云南富宁、海南省亦有檀姓。该区小计檀氏8万人。
004、海外
00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美国旧金山唐人街(100多人)、日本、韩国均有檀姓后裔居住。朝鲜开国之君是檀君,至今还有檀国大学;日本有个著名明星叫檀丽。该区小计檀氏1000人(不包括日、韩、朝鲜)。
00综上,估算檀氏有126万人。
00三、族群迁移
00檀氏相对比较集中的但族上传说没有迁移史的只有山东和山西盂县和河南,可见其自古以来故土不离,也印证了三个发源地的论断;山西五台从盂县迁来;河北栾城檀氏,祖上传说从山西繁峙迁来,河北赵县、平山、隆尧据说明朝(500年前)从山西迁来;安徽檀氏有个比较统一的说法(族谱记录),是檀臻(道济子)从京口逃亡燕国后,其子孙一支迁到安徽,繁衍至今;永泰檀氏亦有较统一的说法,是明洪武年间从安徽建德县石门乡臭树园村入闽,再于明成化十八年从莆田仙游潭头迁入永泰文藻;广西檀氏迁移有三种说法,一是1376年从山东搬来,二是宋代檀固被贬广西的后代,三是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檀韶(福彰)从福州府迁来,与永泰同属一支。
00四、人文风俗
00檀姓非常古老,西周就形成望族,有3000多年历史。檀氏祖先还是今人,都秉持着保家卫国的传统,对国忠心耿耿,对人赤诚坦荡,否则也不会出现道济一家满门抄斩的悲剧;宋朝檀固铁骨铮铮,冒死弹劾三凶;春秋檀弓专研“礼仪”,以礼待人。檀氏子孙善于习武,广西有“四门拳法”,永泰有“三战”和“四门”拳法,男女老少都掌握些许拳脚套路。檀氏还有奇怪的默契,从古以来都把檀写成“枟”,广西、河北、安徽、湖北和永泰檀姓都写成“枟”,而不是永泰人杜撰出来的“错别字”。流传至今的有族联:朱花绵世泽、皇杖绵世泽、渭水绵世泽等。檀氏还有崇文的历史,永泰文藻檀雨润明末清初在福州三坊七巷还专门建“书丁”供族人读书,现名“景福堂珠宝会所”。
00五、历史名人和现代精英
00檀君,朝鲜开国国君,建立了朝鲜国;檀迫达,西周武王大臣,封檀国国君;檀弓,春秋鲁国著名理论家,著《檀弓篇》;檀子,战国时齐国名将,齐威王以为国宝也;檀敷,东汉山东瑕丘人,三国“江夏八俊”之一;檀让,南朝梁代大将军;檀玄,东晋建威大将军;南北朝刘宋大将檀道济兄弟、子辈十多位皆为名将,檀道济还发明了“唱筹量沙”和“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军事理论;檀翥,魏孝明帝将军、中书舍人;檀固,北宋池州人,进士,弹劾三凶,刚正不阿;檀武臣,明代建德县人,进士,抗诿名将;檀萃,清代诗人,山西高平人(祖籍安徽望江县);檀光椿(典朝),永泰人,清光绪年间考取武科庠生第一;檀仁梅,永泰人,原福建师大教育处处长、教授,民国留美哲学博士;檀自新,辽宁锦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因力主抗日被蒋枪决;檀志军,1963年10月生,河北乐亭人,现任内蒙古霍市副市长;檀林,河北任丘人,北大中文系毕业,现任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副总干事,作品有《燕子李三》、《旧都遗梦》和《一个女囚的自述》等;檀东铿,福州永泰人,福建师大美术系主任、画家;檀润华、河北任丘人,浙大教授,现任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檀根早,安徽人,现安徽农大植保部院长、教授;檀结庆,安徽人,合肥大学教授;檀庆瑞,山西五台人,国家环保部办公室主任,挂职广西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檀云坤,永泰人,福建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副厅长;檀俊贤,永泰人,湖南长丰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檀健次,广西北海人,影视明星,与莫文蔚、陈奕迅、曾志伟、蒋文丽同台演出;檀丽,日本著名影星;檀臣辜,日本大阪话剧演员;檀馨,当代著名园林规划设计专家;檀啸,吉林长春人,国际级围棋高手;檀传宝,安徽怀宁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景顺,中国人行沈阳分行行长(属于大行,管辖东三省,副部级)。
00檀虽小姓,名扬四海。出于对檀氏历史的尊重和对檀氏发展的关注,草撰此文,由于材料搜集上的困难和笔者水平有限,文中定有许多误漏,恳请各位斧正。安徽池州碧岩檀金鼎 檀继升摘录整理。20121118
檀(T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殷商时期的檀伯达之后,以祖名为氏。西周初,周武王的司寇苏忿生、大臣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檀伯达之后代子孙,有的以祖名檀为姓,称为檀氏,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檀氏。
2、出自姜姓,为春秋时姜太公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三》引《风俗通》所载:“檀氏,齐公族有食丘檀城,因以为氏。” 春秋时期,有齐国公族食采(封地)于瑕丘檀城(今山东省滋阳县城北,一说今山西省昔阳县),其子孙有的以邑名为姓,称为檀氏。另一说为姜子牙助周武王灭商有功,所以,周武王赐檀木杖一根,赐姓檀。其后代遂有的以檀为氏。战国时的檀弓,即是此支檀氏的后裔。
3、出自古代鲜卑族中有檀氏。据《魏志》所载,鲜卑族檀氏。
二、迁徙分布
(缺)檀姓源出主要有三:其一,西周初,武王的大臣苏忿生、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有檀氏。其二,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齐国公族有人食采于檀城,子孙以檀为氏。其三,古代鲜卑族姓氏。当今,檀姓在福建、河北、安徽、海南、浙江、北京等地均有。檀氏入闽始祖是檀满德,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入闽,原始住地是永泰文藻境,子孙分布福建各地。檀姓望居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三、历史名人
檀 子:战国时期齐国名臣。魏惠王与齐威王有一次一道打猎,谈到关于国宝的事,魏惠王问齐威王:“齐王有国宝吗?”齐威王回答:“没有。”魏惠王说:“我们魏国虽小,尚且有直径一寸,能前后照耀十二辆车的大珠十颗。怎么齐国这样的大国竟没有宝?”齐威王说:“我衡量宝物的标准与大王的不一样,我有一名官吏叫檀子,让他镇守南城,楚国因此不敢来犯;泅水北面十二个诸侯都来我国朝贺;我有一名官吏叫肘子,让他守高塘,赵国人因此不敢来河的东面打鱼;我有一名官吏叫黔夫,让他守徐州,燕国人因此在北门祀神,赵国人因此在西门祀神,搬迁到我们齐国的就有七干多家;我有一名官吏叫种首,让他防范盗贼,因此,道不拾遗。这四名官吏光华照千里,岂止照耀十二辆车!”魏惠王听了羞愧不已。
檀 弓:又称檀公,战国时人。亦为《礼记》篇名,古人注:“名曰檀公者,以其记人善于礼,故著姓名以显之。姓檀名弓,今山阳有檀氏。”著有《檀弓篇》。
檀 固:字以忠,北宋池州建德人,熙宁年间进士,绍圣初年,上书批评朝廷罢免宰相范纯仁、吕大防及门下侍郎苏辙,又弹劾章享、曾布、蔡卞三凶。
檀 萃:清代诗人,字默斋,山西省高平县(祖籍安徽省望江县)人。乾隆年间举进士,曾任禄戏(在今云南省元谋县)知县。诗集颇多,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檀萃督运滇铜进京,看到北京皮黄演出的盛况,曾咏下“丝弦竟发杂敲梆,西曲二黄纷乱忙。酒馆旗亭都走遍,更无人肯听昆腔”的诗句。著有《楚庭稗珠录》、《滇海虞衡志》十三卷、《穆天子传·注疏》六卷等。
檀道济:南朝宋名将。高平金乡(今属山东省)人。东晋元兴三年(404年),从刘裕起兵京口讨桓玄,又转战各地,所向摧破,为太尉参军 。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北伐,进攻后秦,道济为前锋,与龙骧将军王镇恶率步军进攻许昌,所至克捷,收复洛阳,释放应戮俘囚4000余人,一时归附者众多,为中原人士所称道。不久,进兵潼关,平长安。宋朝建立,以元勋封永修县公,后又出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元嘉七年(430年)宋派右将军到彦之北进,与北魏交战 ,到彦之先胜后败,黄河以南土地尽失。道济遂任都督征讨诸军事,与魏军激战30余次,多获胜利,至历城(今山东省济南)粮尽,不敢进击,设计阻延魏军追逼,领全军而返,进位司空,还镇寻阳(今江西省九江)。因道济功高,部下诸将身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为宋朝所疑忌。十三年,宋文帝患重病,彭城王刘义康执政。义康怕文帝一死,道济不听命,矫诏召其入朝,与子8人并戮于建康。
檀武臣:字以忠,号思吾,明代建德县(今安徽省东至县)人。檀父早亡,少时好学,善读兵法。明隆庆元年(1567年)中武魁,次年科进士,被任为宣州卫镇抚,后升任杨州掘镇守备。万历元年(1573年),倭艘入侵掘港,檀武臣提偏师打败倭寇,并追逐至海上歼灭,亲擒贼首二人。神宗降旨褒奖,升为德州游击,继又升参府,治兵于楚。又因“征苗”取胜,被召辅京营,授北京神枢营参将。因年老无子,遂不赴任。他有大将风度,富于方略,善于知人,为官清廉,克勤克俭。他晚年后得一子,长期在家闲居,跨驴携酒,纵游山水,自寻娱乐。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清河郡:①汉清河郡治清阳(今河北省清河东南)。东汉清河国治甘陵(今山东省临清东)。历代均置。北齐移治武城(今清河西北)。隋治清河,即今清河。隋唐为贝州清河郡。②南宋末置清河县,在今江苏省淮阴西南。后屡因河患迁移。清乾隆时移治清江浦。民国为淮阴县。今为淮阴市、淮阴县。
2、堂号(缺)
檀姓
Surname
一、姓氏源流
檀(T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殷商时期的檀伯达之后,以祖名为氏。西周初,周武王的司寇苏忿生、大臣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檀伯达之后代子孙,有的以祖名檀为姓,称为檀氏,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檀氏。
2、出自姜姓,为春秋时姜太公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通志�6�1氏族略三》引《风俗通》所载:“檀氏,齐公族有食丘檀城,因以为氏。” 春秋时期,有齐国公族食采(封地)于瑕丘檀城(今山东省滋阳县城北,一说今山西省昔阳县),其子孙有的以邑名为姓,称为檀氏。另一说为姜子牙助周武王灭商有功,所以,周武王赐檀木杖一根,赐姓檀。其后代遂有的以檀为氏。战国时的檀弓,即是此支檀氏的后裔。
3、出自古代鲜卑族中有檀氏。据《魏志》所载,鲜卑族檀氏。
二、迁徙分布
(缺)檀姓源出主要有三:其一,西周初,武王的大臣苏忿生、檀伯达受封于河内,有檀氏。其二,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齐国公族有人食采于檀城,子孙以檀为氏。其三,古代鲜卑族姓氏。当今,檀姓在福建、河北、安徽、海南、浙江、北京等地均有。檀氏入闽始祖是檀满德,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入闽,原始住地是永泰文藻境,子孙分布福建各地。檀姓望居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三、历史名人
檀 子:战国时期齐国名臣。魏惠王与齐威王有一次一道打猎,谈到关于国宝的事,魏惠王问齐威王:“齐王有国宝吗?”齐威王回答:“没有。”魏惠王说:“我们魏国虽小,尚且有直径一寸,能前后照耀十二辆车的大珠十颗。怎么齐国这样的大国竟没有宝?”齐威王说:“我衡量宝物的标准与大王的不一样,我有一名官吏叫檀子,让他镇守南城,楚国因此不敢来犯;泅水北面十二个诸侯都来我国朝贺;我有一名官吏叫肘子,让他守高塘,赵国人因此不敢来河的东面打鱼;我有一名官吏叫黔夫,让他守徐州,燕国人因此在北门祀神,赵国人因此在西门祀神,搬迁到我们齐国的就有七干多家;我有一名官吏叫种首,让他防范盗贼,因此,道不拾遗。这四名官吏光华照千里,岂止照耀十二辆车!”魏惠王听了羞愧不已。
檀 弓:又称檀公,战国时人。亦为《礼记》篇名,古人注:“名曰檀公者,以其记人善于礼,故著姓名以显之。姓檀名弓,今山阳有檀氏。”著有《檀弓篇》。
檀 固:字以忠,北宋池州建德人,熙宁年间进士,绍圣初年,上书批评朝廷罢免宰相范纯仁、吕大防及门下侍郎苏辙,又弹劾章享、曾布、蔡卞三凶。
檀 萃:清代诗人,字默斋,山西省高平县(祖籍安徽省望江县)人。乾隆年间举进士,曾任禄戏(在今云南省元谋县)知县。诗集颇多,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檀萃督运滇铜进京,看到北京皮黄演出的盛况,曾咏下“丝弦竟发杂敲梆,西曲二黄纷乱忙。酒馆旗亭都走遍,更无人肯听昆腔”的诗句。著有《楚庭稗珠录》、《滇海虞衡志》十三卷、《穆天子传�6�1注疏》六卷等。
檀道济:南朝宋名将。高平金乡(今属山东省)人。东晋元兴三年(404年),从刘裕起兵京口讨桓玄,又转战各地,所向摧破,为太尉参军 。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北伐,进攻后秦,道济为前锋,与龙骧将军王镇恶率步军进攻许昌,所至克捷,收复洛阳,释放应戮俘囚4000余人,一时归附者众多,为中原人士所称道。不久,进兵潼关,平长安。宋朝建立,以元勋封永修县公,后又出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元嘉七年(430年)宋派右将军到彦之北进,与北魏交战 ,到彦之先胜后败,黄河以南土地尽失。道济遂任都督征讨诸军事,与魏军激战30余次,多获胜利,至历城(今山东省济南)粮尽,不敢进击,设计阻延魏军追逼,领全军而返,进位司空,还镇寻阳(今江西省九江)。因道济功高,部下诸将身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为宋朝所疑忌。十三年,宋文帝患重病,彭城王刘义康执政。义康怕文帝一死,道济不听命,矫诏召其入朝,与子8人并戮于建康。
檀武臣:字以忠,号思吾,明代建德县(今安徽省东至县)人。檀父早亡,少时好学,善读兵法。明隆庆元年(1567年)中武魁,次年科进士,被任为宣州卫镇抚,后升任杨州掘镇守备。万历元年(1573年),倭艘入侵掘港,檀武臣提偏师打败倭寇,并追逐至海上歼灭,亲擒贼首二人。神宗降旨褒奖,升为德州游击,继又升参府,治兵于楚。又因“征苗”取胜,被召辅京营,授北京神枢营参将。因年老无子,遂不赴任。他有大将风度,富于方略,善于知人,为官清廉,克勤克俭。他晚年后得一子,长期在家闲居,跨驴携酒,纵游山水,自寻娱乐。
检举
檀做姓怎么读?
本文2023-10-19 15:18:1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1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