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00个历史名人
一、河南古代历史名人
思想家、文学家
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列子、惠子、韩非子、鬼谷子、苏秦、申不害、公孙龙、张仪、陈抟、尉缭、郭嘉、吕不韦、贾谊、京房、焦延寿、戴圣、戴德、蔡邕、蔡文姬、祖咏、钟嵘、潘安、干宝、庾肩吾、庾信、谢道韫、谢灵运、白居易、韩愈、刘禹锡、李贺、史达祖、孙蕙兰、李商隐、杜甫、高适、周之琦、汤斌、侯方域、吕坤、钟嗣成、程颐、苏舜钦、孟元老、范缜、崔颢、谢朓、范晔、岳珂
吕不韦
政治家
有巢氏、燧人氏、朱襄氏、葛天氏、伏羲、女娲、少典、轩辕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帝挚、契(阏伯)、弃(后稷)、唐尧、舜、商均、姒少康、商汤、伊尹、姜子牙、比干、宋微子、陈胡公、子罕、宋襄公、郑庄公、梁惠王、南子、宋文公、陈灵公、夏征舒、子都、孔父嘉、叔梁纥、战国四公子、子产、百里奚、孙叔敖、商鞅、范雎、李斯、聂政、荆轲、陈胜、吴广、张良、晁错、邓绥、申屠嘉、陈平、栾布、黄霸、刘武、刘买、刘秀、阴丽华、刘协、袁绍、司马昭、司马炎、褚蒜子、司马睿、冉闵、谢安、韩琦、韩擒虎、富弼、范仲淹、司马光、陈思济、沈鲤、王三善、张嫣、宋荦、赵祯、赵匡胤、太平公主、上官婉儿、长孙无忌、李凤娘、姚崇、魏元忠、上官仪、独孤伽罗、张方平、朱敬则、李隆基、长孙皇后
军事家
风后、妇好、吴起、庞涓、灌婴、诸葛亮、司马懿、乔玄、郑芝龙、施琅、典韦、何进、钟会、张巡、杨镐、魏延、徐庶、甘宁、荀攸、荀彧、黄忠、邓艾、文聘、乔瑁、梁习、李严、邓禹、许攸、袁术、虞诩、卫臻、谢安、谢玄、蔡谟、符存审、符彦卿、石守信、柴郡主、杨延琪、杨排风、孙二娘、杨志、林冲、张青、岳飞
科学家
阏伯、相土、扁鹊、郑国、桑弘羊、许慎、张衡、张仲景、杜诗、甄权、石申、朱载堉、李诫、张从正、杨酻
经济学家
王亥、范蠡、白圭、子贡、吕不韦、郑众、卜式
民族英雄
如姬、花木兰、岳飞、冉闵、杨家将、种师道、史可法、袁可立、陈星聚
书画家
蔡邕、钟繇、吴道子、褚遂良、师宜官、邯郸淳、郑道昭、赵文渊、孙过庭、鲜于枢、谢安、赵佶、赵构、李梦阳、王铎
宗教
九天玄女、佛母金刚、广成子、妙善、费长房、韩湘子、陈抟、慧可、玄奘、僧一行、司马承祯、支道林
二、河南现当代名人
科学界
文圣常、张炳熹、崔琦、张国伟、袁家骝、陈凤桐、尚钺、朱晓东、冯景兰、王占国、王晓东、施一公、刘洋、张勇传、杜祥琬、杨士莪、余永富、申长雨
学者
柏杨、魏巍、曹雁雁、唐玉润、吕世杰、李运江、姚雪垠、程兆星、杨健生、白桦、徐庶之、任学之、穆青、朱秀海、姜岚昕、李永、韩存利、李本和、胡蛮、尤中会、司马武当、苏金伞、二月河、师陀
商界
许家印、董书通、张泽保、李伟、姜明、陈泽民、景柱、张海、熊维政、胡葆森、汤燕峰、董文标、郭号召、荣秀丽、孙耀志、朱书成、胡葆森、杨清河、万隆、朱文臣、汤玉祥、韩宪保、张铁山
许家印
体育界
葛新爱、马惠珍、宁泽涛、车霖、郜林、陆峰、马法成、巫兰英、刘国栋、郑海霞、于海、孙甜甜、李亚敏、邓亚萍、王富洲、张蓉芳、杜威、付小芳、董栋、宋艳冰、李昀琦、李玲、贺璐敏、李景玉、刘虹杞、帖雅娜、娄佳惠、许庆、李晓丹、崔建军、李雪久、刘国梁、陈中、贾占波、周鹤洋、刘莎莎
演艺界
常香玉、马金凤、曹芙嘉、张小明、岳跃利、牛淑贤、阎立品、丁岚、吴娜、张檬、陈亦然、王李丹妮、崔兰田、桑振君、梁铂文、牟凤彬、小香玉、熊月影、赵抒音、陈素真、冷漠、沈保平、田丰、寇世勋、刘忠河、唐菁、张文泽、李东学、刘丹、唐古、于根艺、张丰毅、高元钧、余铭轩、邱心志、高英轩、贾文龙、李光洁、拜金荣、程琳、高占全、崔智语、殷新、范军、毛孩、樊凡、旭日阳刚、陆虎、主持界、荆慕瑶、李名菲、郭思语、沙桐、李恒建、张泽群、丁丽、燕菲、李瑞英、刘雯、庞晓戈、陈鲁豫、董艺、管文君、海霞、韩佳、古晓、任鲁豫、朱军、吴鹏、耿晨晨、孙国庆、胡辰辰、梁秋予。
二十三年,入为礼部尚书,遂迁吏部。时将伐交趾,宣上言曰:“连年日本之役,百姓愁戚,官府扰攘,今春停罢,江浙军民欢声如雷。安南小邦,臣事有年,岁贡未尝愆期,边帅生事兴兵,彼因避窜海岛,使大举无功,将士伤残。今又下令再征,闻者莫不恐惧。自古兴兵,必须天时,中原平土,犹避盛夏,交广炎瘴之地,毒气害人,甚于兵刃。今以七月,会诸道兵于静江,比至安南,病死必众,缓急遇敌,何以应之又交趾无粮,水路难通,无车马牛畜驮载,不免陆运。一夫担米五斗,往还自食外,官得其半;若十万石,用四十万人,止可供一二月。军粮搬载,船料军须,通用五六十万众。广西、湖南调度频数,民多离散,户令供役,亦不能办。况湖广密迩,溪洞寇盗常多,万一奸人伺隙,大兵一出,乘虚生变,虽有留后,人马疲弱衰老,卒难应变。何不与彼中军官深知事体者,论量万全方略,不然,将复蹈前辙矣。”及再征日本,宣又上言,其略曰:“近议复置征东行省,再兴日本之师,此役不息,安危系焉。唆都建伐占城,海牙言平交趾,三数年间,湖广、江西供给船只、军须粮运,官民大扰,广东群盗并起,军兵远涉江海瘴毒之地,死伤过半,即日连兵未解。且交趾与我接境,蕞尔小邦,遣亲王提兵深入,未见报功,唆都为贼所杀,自遗羞辱。况日本海洋万里,疆土阔远,非二国可比。今次出师,动众履险,纵不遇风,可到彼岸,倭国地广,徒众猥多,彼兵四集,我师无援,万一不利,欲发救兵,其能飞渡耶隋伐高丽,三次大举,数见败北,丧师百万。唐太宗以英武自负,亲征高丽,虽取数城而还,徒增追悔。且高丽平壤诸城,皆居陆地,去中原不远,以二国之众加之,尚不能克,况日本僻在海隅,与中国相悬万里哉!”帝嘉纳其言。
二十三年十二月,中书传旨,议更钞用钱,宣献议曰:“原交钞所起,汉、唐以来,皆未尝有。宋绍兴初,军饷不继,造此以诱商旅,为沿边粜买之计,比铜钱易于赍擎,民甚便之。稍有滞碍,即用见钱,尚存古人子母相权之意。日增月益,其法浸弊,欲求目前速效,未见良策。新钞必欲创造,用权旧钞,只是改换名目,无金银作本称提,军国支用,不复抑损,三数年后亦如元宝矣。宋、金之弊,足为殷鉴。铸造铜钱,又当详究。秦、汉、隋、唐、金、宋利病,著在史策,不待缕陈。国朝废钱已久,一旦行之,功费不赀,非为远计。大抵利民权物,其要自不妄用始,若欲济丘壑之用,非惟铸造不敷,抑亦不久自弊矣。”属桑哥谋立尚书省,以专国柄,钱议遂罢。
二十五年,由集贤学士除行台御史中丞。时江浙行省丞相忙古台悍戾纵恣,常虑台臣纠言其罪,而尤忌宣。一日,御史大夫与中丞出建康城,点视军船,群御史从。有以军船载苇者,御史张谅诘之,知为行省官所使,诣扬州覆实。忙古台盛怒,即图报复。时大夫之父,官于属郡,随被按劾。遣其党造建康,伺台中违失,台官皆竦惧,阴往恳求自解,惟宣屹然不动。忙古台怨宣愈甚,罗织宣之子,系扬州狱。又令建康酒务、淘金等官及录事司官以罪免者,诬告行台沮坏钱粮,以闻于朝,必欲置宣死地。朝廷为遣官二员,置狱于行省,鞫问其事。宣及御史六人俱就逮。既登舟,行省以军船列兵卫驱迫之,至则分异各处,不使往来。九月朔,宣自刭于舟中。
始宣将行时,书后事缄付从子自诚,令勿启视。宣死,视其书,辞云:“触怒大臣,诬构成罪,岂能与经断小人交口辩讼,屈膝为容于怨家之前。身为台臣,义不受辱,当自引决,但不获以身殉国为恨耳。呜呼!天乎!实鉴此心。”且别有公文言忙古台罪状,后得其稿,涂注勾抹,辞句难辨。前治书侍御史霍肃为叙次其文,读者悲愤。
宣既引决,行省白于朝,以为宣知罪重自杀。前后构成其事者,郎中张斯立也。然宣忠义节操,为世所重,闻者莫不嗟悼。延祐四年,从子自持上宣行实,御史台以闻,制赠资善大夫、御史中丞、上护军,追封彭城郡公,谥忠宪。
何荣祖
何荣祖,字继先,其先太原人。父瑛,金贞祐间试文法入优等,补吏,后授明威将军,守巨鹿尹,权军器监主事。金亡,徙家广平。荣祖状貌魁伟,额有赤文如双树,背负隆起。有相者谓曰:“子位极人臣,且寿相也。”何氏世业吏,荣祖尤所通习,遂以吏累迁中书省掾,擢御史台都事。始折节读书,日记数千言。阿合马方用事,置总库于其家,以收四方之利,号曰和市。监察御史范方等斥其非,论甚力。阿合马知荣祖主其谋,奏为左右司都事以隶己。未几,御史台除治书侍御史,升侍御史,又出为山东按察使,而阿合马莫逞其志矣。
有帖木剌思者,以贪墨为佥事李唐卿所劾。帖木剌思计无所出,适济南有上变告者,唐卿察其妄,取讼牒焚之。帖木剌思乃摭取为辞,告唐卿纵反者,逮系数十人。狱久不决,诏荣祖与左丞郝祯、参政耿仁杰鞫之。荣祖得其情,欲抵告者罪。祯、仁杰议以失口乱言之罪坐之,荣祖不可。俄迁河南按察使,二执政竟以失口乱言杖其人,而株连者俱得释,唐卿之诬遂白。平凉府言有南人二十余辈叛归江南,安西行省欲上闻,会荣祖来为参政,止之曰:“何必上闻朝廷,此辈去者皆人奴耳,今闻江南平,遁往求其家,移文召捕之可也。”已而逃者俱获,果人奴也,治以本罪而付其主。其于事明决多类此。除云南行省参知政事,以母老辞。又拜御史中丞,复出为山东东西道按察使。
时宣慰使乐实、姚演开胶州海道,有制禁戢诸人沮挠,粮舶遇暴风多漂覆。乐实弗信,督诸漕卒偿之,搒掠惨毒,自杀者相继。按察官惧违制,莫敢言。荣祖曰:“第言之,若朝廷见谴,吾自当之。”即草辞以奏,诏免其征。召入为尚书参知政事。时桑哥专政,亟于理算钱谷,人受其害。荣祖请罢之,帝不从,屡恳请不已,乃稍缓之。而畿内民苦尤甚,荣祖每以为辞。同僚曰:“上既为免诸路,惟未及在京,可少止勿言也。”荣祖执愈坚,至于忤旨不少屈,竟不署其牍。未逾月,而害民之弊皆闻,帝乃思荣祖言,召问所宜。荣祖请于岁终立局考校,人以为便,立为常式,诏赐以钞万一千贯。荣祖条中外有官规程,欲矫时敝,桑哥抑不为通。荣祖既与之异议,乃以病告,特授集贤大学士。未几,起为尚书右丞。桑哥败,改中书右丞。奏行所定《至元新格》,请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而立监治之法。又上言:“国家用度不可不足,天下百姓不可不安。今理财者弗顾民力之困,言治者弗图国计之大。且当用之人恒多,而得用之人恒少。要之,省部实为根本,必择材而用之。按察司虽监临一道,其职在于除蠹弊、安斯民,苟有弗至,则省台又当遣官体察之,庶有所益。”帝深然之。屡以老疾乞解机务,诏免署事,惟预议中书而食其禄。寻拜昭文馆大学士,预中书省事,又加平章政事。以水旱请罢,不允。
先是,荣祖奉旨定《大德律令》,书成已久,至是乃得请于上,诏元老大臣聚听之。未及颁行,适子秘书少监惠没,遂归广平,卒,年七十九。赠光禄大夫、大司徒、柱国,追封赵国公,谥文宪。
荣祖身至大官,而僦第以居,饮器用青瓷杯。中宫闻之,赐以上尊,及金五十两、银五百两、钞二万五千贯,俾置器买宅,以旌其廉。所著书,有《大畜》十集,又有《学易记》、《载道集》、《观物外篇》等书。
陈思济
陈思济,字济民,柘城人也。幼读书,即晓大义,以才器见称于时辈间。世祖在潜邸,闻其名,召之以备顾问;既即位,始建省部,俾掌敷奏。世祖以京兆为国重镇,命廉希宪等行中书省于陕西。思济实与偕行,多所赞画。中统三年,诏诛王文统,召廉希宪入中书,思济还,仍掌敷奏。事无巨细,悉就准绳,姚枢、许衡皆器重之。会阿合马入省,耻其位在希宪左,每欲肆意而行,希宪守正不从。及希宪去位,省臣晨集,掾属皆惮阿合马,莫敢前。思济独先以文牍进,阿合马辄于希宪位署押,思济遽掩以手曰:“此非君相署位也。”阿合马怒目视之,众为之惧,思济神色自若。除右司都事,从希宪行省山东,未几召还。至元五年,分命中书省总百揆,御史台正百官,一时黜陟登庸,宪章程式,多出其手。迁承务郎、同知高唐州事,以绩最闻,拜监察御史。时阿合马立尚书省,权在中书右。思济与魏初等劾其不法,帝命近臣正之。御史各以次对,思济独厉声曰:“御史言官也,非为辨讼设!”拂袖而出。授奉训大夫、知沁州,为政简要,不务苛察。迁中顺大夫、同知绍兴路总管府事,承檄谳狱。桐庐有囚羸瘠将死,纵遣还家,候期来决,囚拜请曰:“闻公名久矣,若不早决,恐终不可保。”为阅其案而释之。转同知两浙都转运司事,胥吏侵渔,民困于赋役,悉蠲除之。调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副使,丁母忧去官。二十三年,加少中大夫、同知浙东道宣慰司事。时浙西大水,民饥,浙东仓廪殷实,即转输以赈之,全活者众,檄上中书,奏允之。浙东复旱,祷于名山,雨大澍,民赖以苏。两淮盐课不敷,授嘉议大夫、两淮都转运使,奸弊尽革,商贾通行,岁课以足。擢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改池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平章也速答儿威势赫然,摘淘金户三千,括民间田亩,檄下,力上章以止之。累迁通议大夫、佥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事。大德五年冬,以疾卒,年七十。赠正议大夫、吏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颍川郡侯,谥文肃。
子诚袭,荫入官,拜监察御史、朝列大夫、佥广西道肃政廉访司事。
秦长卿
秦长卿,洛阳人也。姿貌魁特,性倜傥,有大志。世祖在京兆潜藩,已闻其名,既即位,务收揽时才,以布衣征至京师。长卿尚风节,好论事,与刘宣同在宿卫,以气岸相高。是时尚书省立,阿合马专政,长卿上书曰:“臣愚赣,能识阿合马,其为政擅生杀人,人畏惮之,固莫敢言,然怨毒亦已甚矣。观其禁绝异议,杜塞忠言,其情似秦赵高;私蓄逾公家赀,觊觎非望,其事似汉董卓。《春秋》人臣无将,请及其未发,诛之为便。”事下中书。阿合马为人便佞,善伺人主意,又其赀足以动人,中贵人力为救解,事遂寝,然由是大恨长卿。除兴和宣德同知铁冶事,竟诬以折阅课额数万缗,逮长卿下吏,籍其家产偿官,又使狱吏杀之。狱吏濡纸塞其口鼻,即死。未几,王著聚徒杀阿合马。帝后悟,亦追罪之,斩棺戮尸,并诛其子,而长卿冤终不白。
长卿从子山甫,为建康府判官,闻长卿冤状,即日弃官去,累荐不起以卒。山甫子从龙,仕至南台治书侍御史;从德,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王氏家谱它是怎么诞生的王氏家谱源自哪里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姓氏一直流传至今,下面由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探讨王氏家谱源以及王氏家谱目录有哪些。
一、关于王氏家谱源
王氏家谱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有的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后裔,以王族称谓为氏。有的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有的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得姓始祖是太子晋,其名晋,字子乔,系周灵王太子,在山西太原有“子乔祠”就是对王姓始祖子乔的纪念。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位的大姓,拥有人口近一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四。
1、自姬姓,分为三支
其一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毕公高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至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公元前225年魏国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遂姓王。
其二源于太子晋。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其后人由洛阳迁居于太原、琅邪,遂有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
其三为周平王太孙姬赤之后。周平王死后,太孙赤继位,但不久即被推翻,不得已出奔晋国。其子孙也因是王族,改姓王,是为山西王氏。
2、自妫姓,齐王田和后代
公元前404年,田和废齐自立国君,将姜姓齐国改为田姓齐国,后来齐国被秦国所灭,国灭后齐王建居共,生有三子:田升、田桓、田珍。田升生田安,田安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济北王,西楚灭亡后,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孙为纪念这一时辉煌,改姓王,是为河南王氏。
3、自子姓,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殷商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附近,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并改王为氏以纪念。
4、他族改姓或赐姓
公元8年12月,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五代时,幽州人刘去非追随刘守奇在后梁政权中任河阳行军司马,李存勖攻破后梁河洛地区,刘去非投奔后梁荆南兵马留后高季兴,后唐建立,高季兴表示归顺,刘去非因曾与李存勖作对,为保护自己改姓王,名保义。北朝时,西域胡人支颓褥迁居到新丰,不久即死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支收又嫁给北周王粲,支收改姓王,儿子即隋朝末年一度称帝的王世充。明朝汀州府经历王得仁,其家本姓谢氏,“父避仇外家,因冒姓王氏”。明朝都御史王一鹗本姓杨,大理评事王大崇本姓孙,都改姓王。
5、数民族改姓王氏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下令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把籍贯改为河南洛阳,姓氏改为汉姓,可频氏改为王氏。隋唐之际羌族钳耳宗、钳耳干兄弟,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以王后兄弟并改姓王氏。”营州地区高句丽人改姓王氏在北朝至隋唐屡见不鲜。如《周书》卷二十《王盟传》记载:“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乐浪人”。《旧唐书》卷一百一十《王思礼传》记载:“王思礼,营州城傍高句丽人也”。同书卷一百六《王毛仲传》载,霍国公王毛仲“本高句丽人也”。唐高宗总章元年设立安东都护府,所辖回纥人中有姓阿布思的,是回纥大姓之一,唐肃宗上元二年,安东都护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个叫五哥之的人投到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帐下,被裨将王武俊收为养子,从此改姓王氏。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在与汉族交往中也有不少把姓氏改成王姓。契丹人建立辽国,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另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在长期与汉人接触过程中也有许多改姓王氏。
二、王氏家谱目录
1、全国太原王氏会通谱十三卷首一卷 王友瑄等纂修 明弘治十四年刻本 北图
2 、全国王谢世家三十卷 韩昌箕撰 明天启天年刻本 中央民院 华东师大 美国
3、 全国太原王氏会通宗谱八卷首一卷 明刻本 安徽徵州地区博
4、全国郎琊三槐王氏宗谱 王梁修 清道光间槐清堂刻本 一册 北图
5 、全国陇南王氏族谱 钞本 一册 北图 注:卷首有王育德清咸丰癸丑年修谱凡例。该族散居陕西、甘肃等地。
6、 全国王氏族谱不分卷 王廷诗等总领 王廷麟等主修 清光绪四年刊本 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
7 、全国王氏通谱 王庸敬辑 清光绪二十年槐政堂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中央民院 上海图 吉林大学 美国 日本
8、 全国王氏宗谱 王国栋修 清抄本、 北图
注:本书包括《太原王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存十二卷;《郎琊王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缺家乘十卷;《三槐王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9、全国王谢世表 黄大华编 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河南图 江西图 陕西图 美国
10、 全国锹溪王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王氏槐泉局重修 清宣统二年听笙堂木刻本 湖北黄罔县档 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1、 全国郎琊王氏宗谱七十卷首一卷 王志周 王彩国等续修 民国元年木刻本 湖北黄罔县档 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2、 全国锹溪王氏宗谱不分卷 三槐局重修 民国二十五年听笙堂木刻本 四十册 湖北黄罔县档 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 关于仙诗句
关于仙诗句 1形容神仙的诗词
《仙人》
年代: 唐 作者: 李贺
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
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
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
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神仙
作者:张彪 (唐代)
神仙可学无,百岁名大约。天地何苍茫,人间半哀乐。
浮生亮多惑,善事翻为恶。争先等驰驱,中路苦瘦弱。
长老思养寿,后生笑寂寞。五谷非长年,四气乃灵药。
列子何必待,吾心满寥廓。
白日升天 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正失》:“俗说淮南王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鸿宝苑秘》枕中之书,铸成黄白,白日升天。”
餐葩饮露 吞食百花,吸饮露水。形容超尘脱俗的神仙生活。
出处:汉·刘向《列仙传·赤将子舆》:“子舆拔俗,餐葩饮露。”
二仙传道 两位神仙共同传授道法。比喻两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传道去罢!’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讫。”
鸿衣羽裳 以羽毛为衣裳。指神仙的衣着。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岩堂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盖鸿衣羽裳之士,练精饵食之夫耳。”
呼风唤雨 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出处:宋·孙觌《罨溪行》:“罨画溪头乌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壶里乾坤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出处:明·朱有炖《神仙会》第一折:“罗浮道士谁同流,草衣木食轻诸侯,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
壶天日月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出处:金·长筌子《西江月》词:“返照壶天日月,休言尘世风波。”
阆苑琼楼 阆:空旷,宽阔;琼:赤色玉。广大的园林,华美的楼阁。传说中的神仙住处。也指皇帝贵族的宫苑。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一回:“里面阆苑琼楼,奇花异草,奥妙非常。”
料事如神 料:预料。预料事情象神仙一样准确。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出处:宋·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鸾姿凤态 比喻神仙的仪态。
出处:《云笈七签》卷五:“弟子十八人,并皆殊秀,然鸾姿凤态,眇映云松者,有韦法昭、司马子微、郭崇真。”
人间天上 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出处:唐·崔颢《七夕词》:“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神仙中人 ①指神采、仪态、服饰、举止不同凡俗的人。②指像神仙一般自在快活之人。
通真达灵 与神仙交往。
出处:《云笈七签》卷四七:“太上四明,九门发精,耳目玄彻,通真达灵。”
吸风饮露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仙山琼阁 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琼阁:精美的楼阁。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也比喻虚无缥缈的美妙幻境。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瑶台银阙 装饰华丽的楼台宫阙。多指神仙居处。
月下老人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出处:唐·李复言《续幽怪录》记载传说故事:唐朝的韦固路过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一本书。询问后,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珠箔银屏 箔:帘子;屏:屏风。珠缀的帘子,银制的屏风。多形容神仙洞府陈设华美。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诗:“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2描写仙气的诗句
1: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曹植 洛神赋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
释义: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啊飘,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
3:玉树溶溶仙气深,含光混俗似无心。
长愁忽作鹤飞去,一片孤云何处寻。——《赠毛仙 翁》(唐) 李益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
释义:湘夫人降临啊到北沙洲,望而不见她啊使我发愁万物不住摇啊秋风吹拂,洞庭湖波涌啊落叶纷飞
2: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春日望海》(唐) 李世民
释义:仙气凝聚在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和煦的风吹过八荒。傍晚的潮汐天空中的云彩,穿过破浪,照着舒服的夕阳光。
3描写“仙气”的诗句
描写“仙气”的诗句有:
1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曹植 洛神赋
2 玉树溶溶仙气深,含光混俗似无心。长愁忽作鹤飞去,一片孤云何处寻。——唐代·李益《赠毛仙翁》
3 副君昭象,道应黄离。铜楼备德,玉裕成规。仙气霭霭,灵从师师。前驱戾止,控鹤来仪。——唐代·佚名《郊庙歌辞。享章怀太子庙乐章。迎神》
4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
5 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一见过所闻,操持难与群。毫挥鲁邑讼,目送瀛洲云。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无由接高论,空此仰清芬。——李白《赠瑕丘王少府》
4与仙有关的诗句
杨师道
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漙。 初秋夜坐应诏
唐
无名氏
丹灶犹存鼎,仙花发故园。 汤周山
灵一
石室初①投宿,仙翁喜暂②容。 宿天柱观
皎然
灵山游汗漫,仙石过莓苔。 忆天台
虚中
岳信僧传去,仙①香鹤带归。 寄华山司空图二首 其一
马怀素
御旗横日道,仙塔俨云庄。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马戴
一去何时见,仙家日月长。 送王道士
默坐树阴下,仙经横石床。 谒仙观二首 其二
樵人应满郭,仙鸟几巢林。 集宿姚侍御宅怀永乐宰殷侍御
元稹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咏廿四气诗 霜降九月中
文卫罗新圹①,仙娥掩暝山。 恭王故太妃挽歌词二首 其二
方干
更怜三五夕,仙桂满轮芳。 新月
瑞草秋风起,仙阶夜月明。 夜听步虚
闲寻采药处,仙路渐分明。 山中即事
王良士
仙来红烛下,花发彩毫端。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
王维
当作辽城鹤,仙歌使尔闻。 送张道士归山
韦庄
莫恋炉边醉,仙宫待侍郎。 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
韦承庆
蔼蔼瑶山满,仙歌始乐风。 寒食应制
令狐楚
仙吏秦城别,新诗鄂渚来。 鄂州使至窦七副使中丞(《王》作「窦巩中丞副使」)见示与元(《王》此下有「稹」字)相公献酬之什鄙人(《王》作「余顷」)任户部尚书时(《王》作「日」)中丞是当司员外郎每示(《王》作「有」)篇章多相唱和今因题四韵以寄所怀
卢纶
羽衣风淅淅,仙貌玉棱棱。 送道士郤彝素归内道场
司空曙
仙方当见重,消疾本应便。 卫明府寄枇杷叶以诗荅
白元鉴
灵山实秀德,仙圣杳难亲。 大涤洞
白居易
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 昭德皇后挽歌词
莫学长生去,仙方误杀君。 劝酒十四首 不如来饮酒七首 其五
刘长卿
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 寻洪尊师不遇
刘宪
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①虚。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
玄游乘落晖,仙宇蔼霏微。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
刘禹锡
仙院御沟东,今来事不同。 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一作九公子)旧院作
宝历方无限,仙期忽有涯。 敬宗睿武昭悯孝皇帝挽歌三首 其一
水榭芝兰室,仙舟鱼鸟情。 和重题
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 寻汪道士不遇
吕岩
姹女住瑶台,仙花满地开。 五言 其六
孙欣
仙闱井初凿,灵液沁①成泉。 奉试冷井诗
孙逖
仙穴寻遗迹,轻舟爱水乡。 寻龙湍
朱湾
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 重阳日陪韦卿宴
权德舆
绝涧漱①冰碧,仙坛挹颢清。 春游茅山酬杜评事见寄
权德舆
仙驭何由见,耘田鸟自飞。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 其三
仙驭三清远,行宫万象新。 顺宗至德大安孝皇帝挽歌三首 其二
羊士谔
仙郎佐氏①谋,廷议宠元侯。 送张郎中副使自南省赴凤翔府幕
许浑
仙署淹①清景,雪华松桂阴。 和毕员外雪中见寄
瑞花琼树合,仙草玉苗深。 蒙河南刘大夫见示与吏部张公喜雪酬唱辄敢攀和
许彬
主人曾已许,仙客偶相逢。 酬简寂熊尊师以赵员外庐山草堂见借
齐己
欲问淮王信,仙都即帝乡。 送徐秀才之吴
仙掌峰前得,何当此见遗。 谢人惠紫栗拄杖
仙洞谁传与,松房自链成。 谢人惠丹药
仙山足鸾凤,归去自同群。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 病起见闲云
锦江增古翠,仙掌减元精①。 因览支使孙中丞看可准大师诗序有寄
仙子弄瑶琴,仙山松①月深。 听李尊师弹琴
明年窥日窟,仙桂露霏微。 依韵酬谢尊师见赠二首(师欲调举) 其二
严维
小岭路难近,仙郎此夕过。 同韩(一作韦)员外宿云门寺
5与仙有关的诗句
杨师道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漙。
初秋夜坐应诏唐无名氏丹灶犹存鼎,仙花发故园。 汤周山灵一石室初①投宿,仙翁喜暂②容。
宿天柱观皎然灵山游汗漫,仙石过莓苔。 忆天台虚中岳信僧传去,仙①香鹤带归。
寄华山司空图二首 其一马怀素御旗横日道,仙塔俨云庄。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马戴一去何时见,仙家日月长。
送王道士默坐树阴下,仙经横石床。 谒仙观二首 其二樵人应满郭,仙鸟几巢林。
集宿姚侍御宅怀永乐宰殷侍御元稹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咏廿四气诗 霜降九月中文卫罗新圹①,仙娥掩暝山。
恭王故太妃挽歌词二首 其二方干更怜三五夕,仙桂满轮芳。 新月瑞草秋风起,仙阶夜月明。
夜听步虚闲寻采药处,仙路渐分明。 山中即事王良士仙来红烛下,花发彩毫端。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王维当作辽城鹤,仙歌使尔闻。 送张道士归山韦庄莫恋炉边醉,仙宫待侍郎。
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韦承庆蔼蔼瑶山满,仙歌始乐风。 寒食应制令狐楚仙吏秦城别,新诗鄂渚来。
鄂州使至窦七副使中丞(《王》作「窦巩中丞副使」)见示与元(《王》此下有「稹」字)相公献酬之什鄙人(《王》作「余顷」)任户部尚书时(《王》作「日」)中丞是当司员外郎每示(《王》作「有」)篇章多相唱和今因题四韵以寄所怀卢纶羽衣风淅淅,仙貌玉棱棱。 送道士郤彝素归内道场司空曙仙方当见重,消疾本应便。
卫明府寄枇杷叶以诗荅白元鉴灵山实秀德,仙圣杳难亲。 大涤洞白居易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
昭德皇后挽歌词莫学长生去,仙方误杀君。 劝酒十四首 不如来饮酒七首 其五刘长卿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
寻洪尊师不遇刘宪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①虚。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玄游乘落晖,仙宇蔼霏微。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刘禹锡仙院御沟东,今来事不同。 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一作九公子)旧院作宝历方无限,仙期忽有涯。
敬宗睿武昭悯孝皇帝挽歌三首 其一水榭芝兰室,仙舟鱼鸟情。 和重题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
寻汪道士不遇吕岩姹女住瑶台,仙花满地开。 五言 其六孙欣仙闱井初凿,灵液沁①成泉。
奉试冷井诗孙逖仙穴寻遗迹,轻舟爱水乡。 寻龙湍朱湾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
重阳日陪韦卿宴权德舆绝涧漱①冰碧,仙坛挹颢清。 春游茅山酬杜评事见寄权德舆仙驭何由见,耘田鸟自飞。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 其三仙驭三清远,行宫万象新。 顺宗至德大安孝皇帝挽歌三首 其二羊士谔仙郎佐氏①谋,廷议宠元侯。
送张郎中副使自南省赴凤翔府幕许浑仙署淹①清景,雪华松桂阴。 和毕员外雪中见寄瑞花琼树合,仙草玉苗深。
蒙河南刘大夫见示与吏部张公喜雪酬唱辄敢攀和许彬主人曾已许,仙客偶相逢。 酬简寂熊尊师以赵员外庐山草堂见借齐己欲问淮王信,仙都即帝乡。
送徐秀才之吴仙掌峰前得,何当此见遗。 谢人惠紫栗拄杖仙洞谁传与,松房自链成。
谢人惠丹药仙山足鸾凤,归去自同群。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 病起见闲云锦江增古翠,仙掌减元精①。
因览支使孙中丞看可准大师诗序有寄仙子弄瑶琴,仙山松①月深。 听李尊师弹琴明年窥日窟,仙桂露霏微。
依韵酬谢尊师见赠二首(师欲调举) 其二严维小岭路难近,仙郎此夕过。 同韩(一作韦)员外宿云门寺。
6关于“仙气”的诗句有哪些
1 玉树溶溶仙气深,含光混俗似无心。——李益《赠毛仙翁》
2 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李世民《春日望海》
3 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李白《赠瑕丘王少府》
4 龙负王舟渡,人占仙气来。——张九龄《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
5 或随仙气得丹床,双阙夜深看斗柄。—— 陈东之《游沃洲山》
6 仙气既飘飘,儒风亦悠悠。—— 胡瑗《石壁》
7 况此特形胜,自馀非等俦。灵光掩五岳,仙气均十洲。 —— 戴公怀《奉和郎中游仙山四瀑泉兼寄李吏部包秘监赵婺》
8 周之天子无仙气,成武康昭都瞥尔。—— 李绅《赠毛仙翁》
9 归来不说溪山好,只说癯仙气浩然。—— 袁甫《耕乐诗四首》
10 从今孕仙气,倘可绝尘粒。——王奕《和徐中丞容斋旧泰山一百四韵贽见》
7关于成仙的诗句
1、及至成仙遂不还 唐 王维 《桃源行》2、仙佛茫茫两未成 清 黄景仁 《杂感》3、及至(一作更闻)成仙遂(一作去)不还 唐 王维 《桃源行》4、功成去作地行仙 宋 张孝祥 《浣溪沙》5、功成仙去 宋 李弥逊 《永遇乐·一水如绳》6、丹成仙去是何时 宋 王以宁 《临江仙·眼看西园红与紫》7、碧壶仙露酝初成 宋 陆游 《好事近·风露九霄寒》8、丹成仙去龙輴远 宋 楼钥 《导引·孝宗纯孝》9、笑谪仙、对影足成三 宋 京镗 《满江红·乘兴西来》10、咽津纳气等成仙 宋 夏元鼎 《西江月·举世沈迷大道》11、成仙未晚 宋 刘辰翁 《沁园春·笑贡生狂》12、见说彭成仙隐 宋 无名氏 《水调歌头·橘记一年景》13、搜斥讵成仙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14、不见鹤成仙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15、搜斥讵成仙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16、不见鹤成仙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17、丹成鸡犬亦登仙 元 元好问 《玉楼春·流光不受长绳系》18、大丹成、天赐仙袍 元 马钰 《满庭芳 赠皇甫先生》19、黄鹤洞中仙道成 元 马钰 《黄鹤洞中仙 继重阳韵 前后各喝马一声》20、黄鹤洞中仙要成 元 马钰 《黄鹤洞中仙 继重阳韵》21、黄鹤沿中仙要成 元 马钰 《黄鹤洞中仙 继重阳韵》22、成仙只是神光 元 马钰 《西江月·卧化胜如坐化》23、成仙质 元 马钰 《心香 赠王五先生送环墙内饮膳》24、共成仙 元 马钰 《心香 谢兴平县李公翁母,布施一子学道》25、功成夺起仙俦 元 侯善渊 《声声慢·人心刚硬》26、见说丹成仙去 元 刘元 《木兰花慢 和陈思济 洞霄诗集卷九》27、成何济、枉玷仙材 元 姬翼 《春从天上来·枯木寒灰》28、成仙捷径 元 李道纯 《百字令 示众破惑》29、犹解成仙 宋 无名氏 《沁园春·古往今来》30、丹成遽仙去 宋 白玉蟾 《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31、药物始可成胎仙 宋 白玉蟾 《快活歌二首》32、丹成云得仙 宋 方回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33、只餐荷气亦成仙 宋 方岳 《山中》34、观棋一局偶成仙 宋 方岳 《山中》35、而今龟鹤尽成仙 宋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36、松老鹤成仙 宋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37、到时凡骨也成仙 宋 释智愚 《颂古一百首》38、旋种仙芝一夜成 宋 宋白 《宫词》39、乐府仙韶奏九成 宋 岳珂 《宫词一百首》。
8关于成仙的诗句有哪些
1 山僧道,成仙未晚,救火须忙。——宋 刘辰翁《沁园春·笑贡生狂》
释义:山上的高僧说道,想要修炼成仙什么时候都不算晚,救火要紧。
2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唐王维《桃源行》
释义:起初是为了躲避这个地方才离开人间,等到修炼成仙之后就不回来了。
3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宋苏轼《前赤壁赋》
释义:前行时感觉身体轻的像是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犹如道家羽化成仙。
4 卧化胜如坐化,修行所贵真常。——元马钰《西江月·卧化胜如坐化》
释义:躺着修行远远超过坐着修行,修行最珍贵的在于真实、平常。
5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清黄景仁《杂感》
释义:成仙成佛这两件事一样都没成功,只能独自一人在夜晚抒发心中的不平。
6 见说彭成仙隐,对此庆生辰。——宋佚名《水调歌头》
释义:听说彭成仙隐居,对着他来庆祝生辰。
7 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释义:拿着一两卷关于修炼成仙的书卷,在大树下面朗读。
8 一跃洞天三十六,到时凡骨也成仙。——宋 释智愚《颂古一百首》
释义: 飞跃到三十六层洞天之上,那时凡人也就成了神仙。
9 庭前顽石,尚能听法,城南老树,犹解成仙。——宋无名氏《沁园春·古往今来》
释义:庭院前面的顽石,还能够听懂佛法,城南边的老树,也能够成仙。
10 碧壶仙露酝初成,香味两奇绝。——宋陆游《好事近·风露九霄寒》
释义:酒壶中装着刚刚酿好的玉露琼浆,酒香的味道太绝了。
你这个不是原文呀,这段前半段出自新元史,卷一百九十五 列传第九十二,讲的是陈思济的事迹。这段是说至元23年,陈思济担任少中大夫、同知浙东道宣慰司事的官,当时浙西地区发大水了,收成不好,发生饥荒,而浙东地区是丰收的,于是陈思济便把浙东地区的粮食拿到浙西来赈济灾民,被救活的人非常多。檄上中书,邹允之这句不是说要让他当中书令,元代中书省是很大的中央机关,仅凭这点小事不可能去当部长,应该是说他想中书省发公文讲了开仓救灾这件事(开仓放粮可不是小事),得到了批准。
原文如下:
陈思济,字济民,睢州柘城人。幼读书,即知大义。世祖在潜邸,闻其名,召之以备顾问。廉希宪等行中书省于陕西,命思济佐之。中统三年,召希宪入中书,思济还。会阿合马入省,希宪去位,省臣晨集,掾属皆惮阿合马,不敢前。思济独先以文牍进,阿合马辄于希宪位署押,思济掩以手曰:“此非相公署位也。”阿合马怒目视之,众为之惧,思济神色自若。除右司都事,从希宪行省山东。
至元五年,迁同知高唐州事,以绩最闻,拜监察御史。时阿合马立尚书省,权在中书右,思济与魏初等劾其不法。帝命近臣诘之,御史各以次对,思济独厉声曰:“御史言官也,非为辩讼。”设拂袖而去。
出知泌州,为政简要,不务苛察。迁同知绍兴路总管府事。承檄谳狱。桐庐有囚羸瘠将死,纵还家,侯期来决。囚拜请曰:“闻公名久矣,若不早决,恐终不可保。”乃阅其案,而释之。时盗起新昌玉山,宣慰陈祜率师讨之,中流矢卒。或诬城中少年将与外寇合谋变,军帅欲杀少年千余人,思济曰:“若辈无反状,以无罪杀之,人心危乱,变恐不止此,请以全家保之。”事乃止。转同知两浙都转运司事,调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副使,丁母忧去官。
二十三年,加少中大夫、同知浙东道宣慰司事。时浙西大水,民饥,浙东仓禀殷实,即转栗赈之,全活者众。两淮盐课不敷,授嘉议大夫、两淮都转运使,奸弊尽革,商贾通行,岁课以充。擢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改池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平章也速答儿摘淘金户三千,括民间田亩,檄下,抗章止之。累迁中议大夫、佥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事。大德五年,卒,年七十。赠正议大夫、吏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颍川郡侯,谥文肃。子诚,监察御史,佥广西道肃政廉访司事。
河南100个历史名人
本文2023-10-19 14:46:4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