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姓的满族,清朝时为舒穆禄氏,是八旗中的哪一旗?
舒穆禄氏,是清代时期著名的满族大家族,八旗皆有此姓。
八旗的分属并非根据姓氏,与姓氏没关系。八旗是军政组织,按军事编制划分。
舒穆禄,满语"珊瑚"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清代定名的舒穆禄氏,源出辽、金、元、明女真人的“石抹氏”。祖籍地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的海林市老宁古塔境内的舒穆禄山。以山地为氏。
舒穆禄氏,是辽、吉两省历史上的望族显姓。舒穆禄氏后代有官至内大臣、散秩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兵部尚书、刑部尚书、西安将军、荆州将军等。后人多改汉姓为舒姓、苏姓、徐姓、花姓。
扩展资料
舒穆禄氏名人
1,扬古利
舒穆禄·扬古利,清朝开国元勋之一,世居珲春,隶满洲正黄旗,库尔喀部首领郎柱之子。娶努尔哈赤女为妻。先后封一等总兵官、超品公世职,地位仅次于贝勒。后参与征伐辉发、乌喇、哈达、渥集诸部的战役,冲锋陷阵,屡立战功。
先后擒哈达贝勒孟格布禄、蒙古贝勒介赛。从攻沈阳、辽阳,略明关内通州、蓟州、大同、宣府等地。崇德元年(1636年)与阿济格、阿巴泰同率师伐明,攻克畿内十二州县,五十八战皆捷,俘众十余万而归。同年跟从皇太极讨伐朝鲜王朝,次年一月因遭遇朝鲜伏兵伤重而死,追封为武勋王。
2,佛伦
佛伦,穆禄氏,满洲正白旗人。康熙二十八年为山东巡抚,三十一年为川陕总督,三十三年为礼部尚书,三十八年为内阁大学士,三十九年三月致仕,寻卒。
吴三桂既死,其孙世璠犹据滇、黔,命佛伦总理粮饷,通镇远运道,旋兼理四川粮饷。事平,迁刑部侍郎。寻迁左都御史,擢工部尚书,转刑、户两部。先是下河工程,靳辅与按察使于成龙议不协,命佛伦偕侍郎熊一潇等勘议。
佛伦受明珠指,议如辅言,为总漕慕天颜所劾。御史陆祖修亦劾佛伦袒辅,且言:“九卿会议时,尚书科尔坤等阿佛伦意,尚书张玉书、左都御史徐乾学言兴屯所占民田应还之民,科尔坤置不闻。他九卿或不得见只字。”上怒,下部严议。及郭琇劾明珠,指佛伦为明珠党,因解佛伦任。召辅等廷对,佛伦乃奏停屯田,并汰前所设官。部议夺佛伦官,上命留佐领。旋授内务府总管。
3,舒赫德
舒穆禄·舒赫德,字伯容,号明亭,满洲正白旗人,礼部侍郎徐元梦之孙。雍正六年(1728),由笔帖式授内阁中书。十三年,迁监察御史,在军机处行走。乾隆间。参与平定大金川土司、准噶尔部与回疆贵族叛乱。旋迁工部尚书、镶红旗满洲都统。
二十八年,任经筵讲,兼署工部尚书、步军统领,加太子太保。三十年,任国史副总裁。三十一年署陕甘总督。三十九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是年,领兵镇压山东王伦起义,因功加三级,得云骑尉世职。四十一年七月,任文渊阁领阁事。四十二年,充蒙古源流临清纪略正总裁。四月,卒。谥文襄。
——舒穆禄氏
——舒穆禄·扬古利
——佛伦
——舒穆禄·舒赫德
看看你的姓氏 舒穆禄(舒、宿) 目前满族基本上使用了汉姓,如:爱新觉罗(肇、金、罗、德、洪、依、海、艾、铁)、依尔根觉罗(赵)、佟佳(佟) 、瓜尔嘉(关、白、汪、鲍)、马佳(麻、马)、盛佳(沈)、兀扎喇(吴、乌)、委赫(石)、富察(富、傅)、索卓罗(索)、纳喇(那、南)、宁古塔(宁、刘)、赫叶勒(何、赫)、尼玛察(杨)、良嘉(粱)、果尔勒斯(高)、舒穆禄(舒、宿)、钮咕噜(纽、郎)、齐佳(齐)、喜塔拉(祖、图、希)、他塔喇(唐)、完颜(汪、王、完)、西林觉罗(鄂)、鄂佳(鄂)、扎库塔(张)、库雅喇(胡)、阿克占(雷)、扎思乎里(贾)、萨科达(仓)、徒萨(徒)、宏佳(宏)、锁吉(锁)、鄂托(曹)、沙垃(沙)、库奔(库)、惠何(惠)、英佳(英)、洪额奇(洪)、伊喇厘(李)、墨尔迪勒(孟)、白额吉吉特(白)、文扎(文)、巴约特(高、巴)、万琉哈(万)、朱舍狸(朱)、郭洛奔(郭)、乌苏里(武)、伊图玛(伊)、余乎鲁(余)、尼玛哈(于、俞)等等。 舒禄氏] Suru Hala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语“白马”,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本辽代回鹘“述律氏”。世居长白山,后改汉字姓苏、徐等。蒙古也有此姓氏。 [舒穆禄氏] Sumuru Hala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语“珊瑚”,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本金旧姓“石抹”,实契丹人种。详见《满族八大姓》。后改汉姓舒、方、高、徐、耿、关、衡、霍、满、米、萨、尚、水、宋、苏、宿、孙、万、萧、肖、颜、杨、郑等。 ★舒穆禄氏是八大姓之一,人数相当多,改的汉字姓也很多,比较难确定。像世居朱舍里地方的舒穆禄我中胡勒额驸叶臣一族大部分在正白旗,人数不少。另外像世居沾地方的额古德一族、世居浑春杜麻湖村地方的穆翰一族、席尔泰一族(这一家族汉化比较早,最出名的是康熙年间的大学士、诸皇子的师傅徐元梦,徐元梦的子孙大多以徐为姓)等,人数也很多。 [苏密尔氏] Sumil Hala 本蒙古族姓氏,又作舒穆尔、苏默尔,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克什克腾黄山,后改汉字姓徐。著名人物有:三等轻车都尉硕蒙泰。 ★苏密尔氏隶满洲镶蓝旗。 [徐吉氏] Hiugi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徐吉和罗,后改汉字姓徐。 ★徐吉氏一部分隶正蓝旗,一部分是镶红旗包衣。★ 以及加入满洲八旗的汉姓徐氏、朝鲜徐氏: [徐氏] Hiu Hala 本汉族(尼堪、台尼堪、抚顺尼堪)姓氏,见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世居沈阳、抚顺。 ★隶正蓝旗,此外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和镶红旗四旗的包衣里也有徐氏。 [徐氏] Hiu Hala 本朝鲜姓氏,见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世居噶山。 ★隶镶白旗包衣。
在契丹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女人,狠辣而多谋,她淹没在时光中的冷门人物,耶鲁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同所有的传奇人物一样,她的出场也充满了奇幻。“青牛妪,曾避路。”契丹民族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辽河的上游,有一位天女,经常骑着一头青牛,来到人间。但是这位天女述律皇后简介,在见到述律平的时候,却忽然消失不见了。于是,人们便传言,述律平之才,连才女都自愧不如,赶紧避路而走。
述律平小字“月理朵”,“平”是她的汉名。她的父亲述律婆姑是回鹘人的后代,她的母亲则是契丹贵族——耶律阿保机的姑姑。按照氏族传统,耶律和述律是通婚的两个部落,彼此都在对方部落寻找配偶。算起来,述律平与自己的丈夫阿保机是姑表兄妹,亲上加亲。述律平生于公元878年(唐乾符五年),十四岁的时候她按照氏族的习俗,嫁给了二十岁的表哥耶律阿保机。新婚燕尔的述律平随丈夫四处征战,靠其才智成为了丈夫耶律阿保机的左膀右臂,与阿保机一同成长为并肩的两棵参天大树。阿保机还赠给述律平一支私人军队,完全听从述律平的命令。并赐姓为萧,规定萧氏世代为后。由此可以看出,述律平在阿保机心中的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妻子,更多的是一个共同进退相互信任亲密无间的伙伴。
契丹部落规定,三年进行一次可汗选举,但因为阿保机战功赫赫,所以连任三届可汗,而正是此时,阿保机萌生出了终身可汗的念头。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述律平,志同道合的两人便开始了夺权之路。阿保机的弟弟剌葛所带领的部落,他集结了其他贵族三次发动叛乱,第三次叛乱时,因阿保机外出,面对率兵而来的剌葛,述律平临危不乱,不但保住了行宫,而且调兵将剌葛等人擒获。阿保机在述律平的坚持之下斩草除根,上百名贵族被处死,契丹其他七部不敢轻举妄动,只得静待时机。终于,七部贵族趁阿保机征讨其他部落之际,劫持了阿保机并要求他下台。作为权宜之计,阿保机只得辞去可汗之位迁徙而去,然而就是此时,阿保机效仿中原之法,发展盐铁,实力大增,其他七部也只能与其搞好关系,依靠他们获取盐铁。此时,述律平觉得时机已到,便对阿保机说,你可还记得鸿门宴?于是二人商定计策,在安排好的宴会上将来宾统一杀死,就这样,在述律平的帮助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建立辽国。述律平也成为了大辽的皇后。
耶律阿保机在公元926年去世。一时间,朝野上下的权力之争蠢蠢欲动。此时,述律平站出来了。她先挖坑,对群臣说:“你们思念先帝吗?”大臣掉坑,“怎能不思念呢?”“既然如此,便下去陪先帝吧!”面对如此不按套路出牌的皇后,大臣哑口无言。近百名大臣统统被砍了脑袋,送去殉葬。然而轮到汉臣赵思温的时候,他却反驳道:论起亲近的人,难道皇后不是先帝最亲近的人吗?为什么你不肯殉葬?述律平一愣,挖坑挖了这么久,这次差点自已掉进去。然而,久经官场的述律平马上反应了过来,说:我的孩子还小啊,国家现在无主,动荡不安,我怎么能去殉葬呢?然而,此时,她最大的儿子已经二十八岁了。说完此话,述律平嗖的一声拔出刀,将自己右手齐腕砍下述律皇后简介,送到阿保机棺内,“就用我这条手腕去陪先帝吧。”在场的人也万万没想到,述律平会如此做,从此之后,皇亲国戚、满朝文武都对她敬畏有加,不敢违逆。
耶律阿保机和述律氏一共三个儿子,老大就是太子耶律倍,老二就是耶律德光。老三是耶鲁李胡。有一次,阿保机看看哪个儿子以后会是仁君。于是把这三个儿子喊到一起,让他们出去捡柴火。过了一会。老二耶鲁德光第一个回来。他抱着很多很多的柴火,甭管湿的,干的,能用的,不能用的全部都弄来。过了没几分钟。老大耶律倍回来了。他带着的柴火,湿的全部不要,都已经用刀隔成一段一段的,还分类。很整齐。还用绳子捆起来。下面终于到了老三耶律李胡,见他捡到的柴火就那么十几支,还长短不一,里面还有湿的,一共就那么十几支。耶律阿保机对述律氏说老大手巧,老二诚实,老三根本不是个东西。在辽史中对于耶律李胡的记载很少,说他有一身的蛮劲,能和牛摔跤。另外他的一个特征就是残暴好杀,动不动就脸上被刺字。而述律氏就是不喜欢老大和老二,特别喜欢这个小儿子耶律李胡。
述律平一心想让幼子坐上皇位,于是,在她的铁血高压政策之下,大臣们纷纷推举第二子为皇上。太子耶律倍无奈之下,逃往后唐。927年(天显二年)十一月壬申,二十五岁的耶律德光在传统的燔柴礼之后,于宣政殿正式即契丹帝位,即辽太宗。
可是公元947年(天显二十三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北返途中,身染急病,高烧不退,在栾城死去,年四十六岁。耶律德光死了,辽国高官贵族们都心怀恐惧。不甘坐以待毙的他们决定另奉新主,求个生路。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选中了一个人:长子耶律倍之子永康王耶律阮。于是在耶律德光病死的第二天,耶律阮便在众人的拥戴下,在叔父灵柩前正式即了辽国皇帝之位。耶律阮即皇帝位的消息很快就传到述律平耳中,一心想要宝贝儿子李胡当皇帝的她勃然大怒,立即派“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李胡率兵“讨逆”。然而她这个宝贝儿子完全是根废柴,不但不得人心而且还毫无本事,很快就被打得大败而归。述律平怒火更盛,亲自整顿兵马,准备和孙子决战。
在这个节骨眼上,出身至戚贵族的耶律屋质挺身而出,劝述律平与耶律阮讲和。无奈之下,述律平和孙子耶律阮达成了正式的“横渡之约”,承认耶律阮称帝。然而,述律平又与小儿子耶律李胡密谋造反。行动失败后,耶律阮将祖母述律平幽禁起来。强硬一生的辽国的第一任皇后,却在幽禁中度过了自已的下半生。
953年,述律平去世。与耶律阿保机合葬祖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甄氏是辽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汉人皇后,也是唯一的非萧姓皇后,其地位之特殊,可想而知。
根据《辽史》记载,甄氏本是后唐宫人,在辽太宗耶律德光南征时,侄子耶律阮随军同行,意外得到这个女人,非常宠爱。
可让人不解的是,甄氏不仅是身份卑微的汉人宫女,而且初遇耶律阮时年纪已经不小,足足有四十一岁,而当时的耶律阮不过三十岁左右,二人年龄相差了13岁,都超过一轮了。
岂止是姐弟恋,搁在古代早婚早育的背景下,几乎已经是两辈人了。
不过,身份的差距、年龄的鸿沟,都不能阻止 这段惊世恋情的萌芽,在一众人反对之下,他们依然结合。
太宗突然崩逝,耶律阮继位,很快便立甄氏为后,也就是《燕云台》剧中昙花一现的辽世宗和甄皇后。
耶律阮虽然继位,但这位置坐得并不稳,他并非唯一的皇位继承人,有资格坐这位置的,至少还有两个人。
要说清楚辽帝位置的传承,就不得不提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他的皇后述律氏。
述律氏就是萧氏,因为跟随耶律阿保机四处征讨,述律氏不仅是皇后,更是阿保机的萧何(这也是辽国后族姓萧的来源,因为阿保机自比汉高祖,因而耶律兼称刘氏,而后族则比萧相国,称萧氏),可与他共同参谋政事,率兵出击。
总之,述律氏对耶律家族很重要,耶律阿保机崩逝后,述律后摄政,次子耶律德光(太宗)即位,不过述律后却更想小儿子李胡当皇帝,但阿保机钦定的继承人却是次子德光,帝后之间的分歧,也为后世埋下隐患。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选定的继承人是次子耶律德光,那他的长子呢?去哪儿了?
太祖的长子耶律倍,便是世宗耶律阮的父亲,不过太祖认为耶律德光更适合继承帝位,但让当时的皇太子耶律倍避让,册封他为东丹王,还远离了契丹的政治核心。
《辽史》中记载“东丹王避之唐”。
这句话是很值得玩味的,耶律倍不是被封为东丹王吗?不好好待在东丹,为何又避之唐?
东丹,是当时契丹的附属国,原来叫作渤海国,被辽灭之后就改为东丹,意思是东契丹。
耶律倍从皇太子到东丹王,等于是被变相地放逐,然而耶律德光还是猜忌着兄长,可能还有某些具体行动,使得耶律倍深感不安。
为此,耶律倍逃往后唐。
而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很可能也是在这一时期与后唐宫廷有着某种往来,也许便接触到甄氏也未可知。
耶律倍死后,耶律阮继承了他东丹王的称号,太宗大概也深觉对不住这个侄儿,没有再加以迫害,反而“爱之如子”,还带着耶律阮一起伐晋、伐唐。
在这一南征过程中,耶律阮遇甄氏,并生下第三子只没(宁王)。
这次相遇,到底是初遇,还是再遇,其实很难推断,但至少说明一点,耶律阮与后唐的渊源久远,这也是为何他引进大量汉制的原因,还分设北院、南院两套班子,北院为契丹官员,南院则为汉人官员。
史书记载,“后与参帷幄,密赞大谋,不果用”,这段话说明,甄氏是经常参与辽国政事的,但她所提意见并未被采纳,可能是时机未到,也可能是见识未深,又或者是其他原因。
但至少,世宗对这位甄皇后非常尊重、爱护,真心将一个没有家族背景的汉人女子当作妻子看待。
也许,他还想效仿爷爷耶律阿保机与述律后的旧事,给予甄皇后更高的权力,但这样的殊荣却非甄氏能承受的。
辽世宗继位没多久,就爆发了李胡之乱,述律后公然支持小儿子李胡,率兵反叛。
关键时刻,耶律屋质居中调停,最后双方在横渡达成合约,述律后、李胡迁往祖州。
这次叛乱,只是个开始,辽世宗在位几年时间,几乎年年都有叛乱,贵族们对他拥戴的有之,但反对的也不少,他需要更强有力的支持。
这种支持,自然就是来自后族萧氏。
在继位的第四年,辽世宗终于册封妃子萧氏为皇后,这也造成两后并立的局面。
萧氏是述律后的亲侄女,再标准不过的后族,而且还生下皇子耶律贤,也就是《燕云台》中的明扆大王。
不过,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次年九月,辽世宗颇为信任的察割谋反,趁着世宗祭祀父亲耶律倍,宿于行宫,群臣皆醉时,杀死世宗、太后、甄后。
萧后随后亲自诣见察割,请求为世宗、太后收殓,察割同意了,但第二天就杀了萧后。
辽世宗死后,贵族们拥戴了辽太宗之子耶律璟为帝,是为辽穆宗。
穆宗也就是当年有资格继承帝位的另一位侯选人,他作为太宗长子,母亲是靖安皇后萧氏,继承的资格比世宗还硬。
不过,因为世宗的父亲被迫让出皇位,契丹贵族们对这对父子颇为同情,加上耶律璟酗酒、李胡嗜杀,都不是皇位的最后人选,这才拥戴了耶律阮上位。
如今耶律阮被刺身亡,耶律璟继位也就理所当然。
从辽世宗耶律阮短暂的一生(34岁)来看,他性格宽和、精通骑射,极重感情,有做皇帝的特质,但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
而他所立甄后,更是他人生中避不开的一个“坑”。
在辽国特殊的国家体制下,耶律氏与萧氏本就是相辅相承、互相成就,他却在帝位本就不稳的情况下,撇开萧氏另立汉人皇后,此举固然重情,却不是皇帝当为。
甄后以徐娘半老之龄,却能吸引耶律阮爱之如宝,除了才貌出众,恐怕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耶律阮看到汉文化的优势,想要在契丹内部大力推行,这跟他早年流落到后唐的经历有关。
这种想法不错,但要实施却不宜过急,比较中国历史上几个少数民族政权,都被汉文化影响,但又各自保留着民族特色,平衡着汉族与执掌政权的民族之间的微妙关系。
制衡之道,是门高超学问,远不是引入一个女人能够做到的。
契丹贵族们看到了世宗引进汉文化的决心,但也注定不能接受一个汉人皇后。
中国大陆在20世纪70年代推行二简字之后,“萧”整个字的所有义项都被合并到“肖”(不仅姓氏),于是所有的萧姓被写为肖姓。可后来正式废除二简字之后由于户籍管理部门的相关规章,更改姓氏十分困难,所以有不少人没有改回萧姓。
不过,历史上确实寥若晨星地冒出过“肖”姓,但读四声,与“萧姓”的源流不同。明代凌迪知的《万姓统谱》卷103:“肖:汉,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肖同(俱陈留人,见《印薮》)。明,肖靖,襄城人,宣德中解元。”
宗族特征
1、萧姓族人在家族史上地位比较显赫,出现众多的皇族。萧姓族人曾出皇帝十一人,皇亲众多。
2、萧姓在历史上注重文化,文人墨客能诗善画者众。如唐宋时萧姓十个宰相,均为大作家,另外,其宗族诗人画家也众多。
3、萧姓适用楹联众多,且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家族特色。
应该不是钮祜禄吧。
你最好再问下告诉你是钮祜禄的那个人
===========================
万满族老姓包括:图们氏、万琉哈氏、舒穆禄氏、瓦色氏,以及加入满族的万氏(汉族、朝鲜族)等。
该姓著名人物有:万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
满洲氏族钮祜禄氏,冠以汉字姓称“钮”姓,也有的冠以汉字姓称“郎”姓。“钮祜禄”氏是典型的“一氏冠两姓”的满洲氏族。
==========================
图们氏Tumen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图莫图,满语的意思“万”,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陀幔,以及金代旧部“驼满”,以部为氏,世居乌喇,后冠汉字姓万、图、门、莫等。其姓氏著名人物有:金初金紫光禄大夫申乃因、银青光禄大夫丑阿。清朝著名人物有:
[青麋麟] 满洲正白旗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累官内阁大学士、户部礼部侍郎、湖北巡抚,太平军攻武昌,逃跑,被诛。
瓦色氏Wase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满语的意思“瓦”,世居虎尔哈乌拉、叶赫等地。后冠汉字姓瓦、万等。
万旒哈氏Wanlioh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清河,雍正元年由包衣抬入正黄旗,后冠汉字姓万。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定妃] 康熙帝妃子,康熙时,为嫔。世宗尊为皇考定妃,九十七岁薨。
舒穆禄氏Sumuru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蒙古族共有姓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舒穆禄,满语"珊瑚"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本金旧姓"石抹",实契丹人种,系契丹族中的回鹘述律氏一族和契丹族审密氏、奚族萧姓家族
辽朝灭亡后,部分族人改姓石抹,比如石抹也先,应该是大部分还是姓萧
世居珲春,库尔喀(待考),朱舍里(吉林省临江县北),佛阿拉,呼兰,长白山,沈阳等地所冠汉字姓多为舒,还有徐,米,宿,郑,方,关,尚,满,耿,萨,衡,霍,颜,水,杨,宋,万,肖,萧,孙等,康熙帝老师,大学士徐元梦之族姓徐;谭泰之属姓关 辽金时期在中国的族人多改萧姓或者肖姓。(http://baikebaiducom/view/590820htm)
万氏Wan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旗分内高丽姓》,本朝鲜姓氏,世居平阳。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满春尼] 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天聪来归。
万氏Wan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旗分内尼堪姓》,本汉族姓氏,世居沈阳。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达节] 尼堪,满洲正蓝旗包衣人,世居沈阳。
舒姓的满族,清朝时为舒穆禄氏,是八旗中的哪一旗?
本文2023-10-19 12:00: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0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