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孙的人数总计 在全国排第几
转别人的答案:
孙姓分布
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区都有孙姓分布。其中以东北三省,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为多。
东北三省
黑龙江的孙氏,主要分布地是佳木斯市、伊春市、克山县等,其中佳木斯孙氏为第五位大姓,有32000余人,占总人口数的 53%;伊春孙氏为第六位大姓;克山县孙氏为第六位大姓,约5000户,占总户数约在4%左右。在宾县,孙姓列第九位,有2681户,占总人口数的213%。黑龙江其他地方,如哈尔滨、富裕、富锦、明水、巴彦、呼兰、虎林、黑河、五常、肇东、宁安等市县地,孙姓人口分布也不少。
吉林省的孙氏,长春、吉林、通化、舒兰、永吉、德惠、抚松、榆树、伊通、延吉、怀德、农安、磐石、柳河、延边等地。
辽宁省的孙氏,在新金县,孙氏为第六位大姓,1985年有37727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为 482%。桓仁县孙氏为第五位大姓,有1-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也接近5%。灯塔县孙氏为第九位,1987年有2687户,占总户数的211%。
山东
山东是中华孙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当代孙姓在各地的分布相当稠密。
乐安大约在惠民、广饶县一带;东莞在今山东沂水县境内。如今这里的孙姓人口分布依旧密集。在惠民、广饶县一带,以孙氏命名的村庄和保存下来的孙氏家谱都相当多。据1985年调查统计,广饶县孙姓人口将近2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3%左右。
姓人口在当地位居前五名的有:济南台儿庄区、海阳县等排第三位;文登市(据1985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35000人,占总人口的498%)、梁山县、莒南县排第四位;莱州市(据19855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48126人,占总人口的554%)、诸城市(据1987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45万左右)、临淄区(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20927人,占总人口的422%)、高密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平邑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潍坊市、栖霞县等排第五位。
孙姓人口排列在第六位的县市有:安丘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7496户,占本县总人口的327%)、泗水县(据1988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0365人,占本县总人口的194%)、荏平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5000人以上,约占本县总人口的14%)、烟台市、莱西县、东平县等。
孙姓人口排列第七位的有:蒙阴县(据1987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2336,约占本县总人口的279%)、金乡县等。
其他有孙姓人口排列位次的市县有:青州市排第九位(据 1987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肥水县排第十位;新泰市(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与利津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996户,占总户数的17%)排第十三位;临成县排第十五位(据1990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660人,占总人口的094%);成武县排第十七位(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在5000以上,约占总人口的14%左右)。
河南
河南是孙姓族人的主要发源地,卫国孙氏河南北部,而另一支主干楚国孙氏有部分源头也在河南南部。河南孙姓现仍是当地的大姓之一。
商丘县孙姓排名第四位,在整个商丘地区孙姓为第五大姓。在浚县,孙姓排第六位,人口约18500人,占本县总人口的336甲o。在孙叔敖家乡固始县,孙姓为当地第八大姓,有关孙氏的村、镇等地名也有11处之多。在舞阳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为2203户,占本县总人口的191%)、武陟县(据1985年统计,近1万人,约占本县总人口的18%左右)孙姓排名第九位。在濮阳、汲县、卫辉市一带及洛阳、开封、郑州诸地的孙姓家族也不少。卫辉市嫌氏排在第十一位。
在栾川县,据1990年统计,孙姓人口位列第十二位,有4904人,占总人口的18%左右。泌阳县也排在第十二位。孙姓排名在当地第十三位的有许昌县(据1982年统计为2984户,约占总户数的2%左右)、登封县(据1988年统计为10313人,占总人口的197%)、灵宝县(据1997年统计,孙姓约占本地总人口的1%以上)、泌阳县。
在郏县,孙姓人口排名第十五位(据1982年统计为6547人,占总人口的139%);获嘉县为第十七位。在济源为第三十位(据1990年统计为4499人,占总人口的078%)。
除上述市县外,在当代河南的商丘、驻马店、西平、杞县、西华、封丘、偃师、洛宁、淮滨、沈丘、尉氏、鹤壁、襄城、南阳、安阳诸地孙姓人口也都有较集中的分布。
河北在历史上也是孙姓居住较为集中之地,河北清河曾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孙姓著名郡望之一,位于现河北的清河县和山东临清县一带。在当代孙姓仍是当地大姓之一。
河北
孙姓人口在当地排名前五位的市县主要有:海唐县排第二位(据1988年统计为17320人,占总人口的1342%)。孙姓人口在本地排名在第五位的有:武张县(据1987年统计,为8735人,占总人口的463%)、清河县(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统计,为12492人,占总人口的436%)、卢龙县(孙姓人口占总人数约在45%左右)。清河县是孙氏的著名郡望之一,这里仍有4%以上的比例,并且有孙庄镇、孙洼镇、孙石佛村、孙家洼村等聚居区。
排名在第六位的市县主要有:围场县(据1987年统计,为15443人,占总人口的31%)、南皮县(据1990年统计,为7805人,占总人口的265%)。
排名第七位的市县主要有:大城县;怀安县、玉田县、黄骅县、盐山县、任丘县、滦平县。第八位的市县主要有:万金县、南宫市、遵化县、灵寿县。第九位的有:定兴县。第十位的有:文安县、雄县、乐亭县、冀县。
排名第十一位以后的市县主要有:石家庄市(十一位)、藁城县(十一位)、正定县(十一位)、大名县(第十二位)、吴桥县(十二位)、大厂县(十三位)、晋县(十八位)、高邑县(二十位)、滦南县(二十二位)。
除上述地区外承德市、枣阳市、沧州市、献县、唐山、蠡县、涿县、新城、肃宁、涞源、沧县、廊坊、固安、磁县、青县、内丘、保定、安次、丰润、完县、容城、丰南、抚宁、通县、宁晋等,孙姓分布也有相对集中的分布。
安徽
安徽孙姓集中居住地在皖南地区主要是休宁县、黟县、歙县、宣州市、南陵县等地区。这里的孙姓是从晚唐时期开始兴盛的。长江以北地区,孙姓集中居住地主要有桐城市、寿县、潜山县、怀宁县、全椒县、凤阳县等。
在安徽已有姓氏人口统计资料的地方志里,临尔县孙氏为第十一位大姓,有28622人,占总人口数的2%;蒙城县是第十四位,有9200人,占总人口数的102%。
当代安徽孙氏名人主要有国民党将领孙立人与中国现代哲学学者,教育家孙叔平等。
江苏
江苏自三国时期就成为孙姓的集中居住地。当代孙姓主要集中分布于长江沿岸各市县,特别是苏南地区为最。
在苏南地区,主要集中居住地有: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常熟、宜兴、句容、吴江、张家港、江阴等到地。长江以北主要集中居住地有:南通、江都、扬州、泗洪、涟水、沐阳、丰县等。
浙江
浙江富春(富阳)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孙姓著名郡望之一,浙江省自三国东吴孙权称帝以来,孙姓就是当地的大姓之一,在当代更是如此。自古以来,这里的孙姓名人志士层出不穷。
当代孙姓的集中居住地主要有富阳、杭州市、宁波、萧山、余姚、湖州、绍兴、慈溪、奉化、嘉兴等地,其他地方如,象山、金华、义乌、永嘉、桐庐、永康、上虞、诸暨、余杭、东阳、瑞安、舟山、嵊县等孙姓也有相对集中的分布。
孙氏郡望地之一的富阳,如今孙氏主要聚居于龙门乡龙门村及大青乡宵井村、春建乡下塘村诸处,富春江两岸的孙氏还有王洲五堡支、场口化竹支、大青孙家溪支等,其中以龙门村孙氏最为壮大,如今村子共有1700多户人家,而90%以上姓孙。
江西
江西孙姓族人自三国时代就已迁入,主要是东吴孙权族人。现集中居住地有:宁都、南昌、乐平、德安、婺源等地。有资料统计江西安福县孙氏人口只有618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只有017%。
福建
福建孙姓族人是从唐末开始迁入的,现人口集中居住区有:厦门集美、同安、连江、泉州、惠安、晋江、安溪、南安、浦城、永春等到地。福建孙姓自明代中期以后还有向海外迁移的。
福建闽西还是客家居民的集中居住地,客家先民,原是中原的汉民。因战乱等原因,自西晋以来,客家先民经过几次大的南迁,在闽西、粤、赣边三角区聚集、形成、壮大,后又从这里走向四方。孙中山先人曾从闽西宁化迁居到广东。现在闽西宁化是海内外众客家裔孙寻根谒祖的圣地之一。
广东
广东孙姓迁入较晚,最早是在南宋时期,现主要居住地有:中山市、顺德、兴宁、陆丰、海丰、揭阳等地。广东在近代出现孙氏最伟大的人物,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史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湖南
湖南孙姓最早在三国时代就已迁入,现主要居住地有:辰州、宁乡、湘潭、湘乡、祁阳、常德、浏阳、东安、零陵、永州、醴陵等地。
湖北
湖北是孙姓居住较早的地方之一。先秦孙叔敖家族的一个分支就居于湖北北部地区。三国时代东吴富春孙氏开始进入此时。现孙姓集中居住地主要有:崇阳、赤壁等地。
山西
山西是孙姓较早居住的地方,这里有孙姓早期的两大郡望:太原(山西省平遥县)、河东(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在历史上这里的孙姓曾出现过辉煌,如魏晋南北朝期间的太原孙氏。由于历史上的各种灾难的影响,现在这里孙姓人口的分布比例不是很高。现因有地方志姓氏人口统计资料,孙姓人口在这里的具体分布还是比较明确。
陕西
陕西省也是孙姓居住较早的地方,这里有孙姓早期的郡望——华原(治所即今陕西耀县),唐代华原诞生“医圣”孙思邈。现在陕西省的孙姓人口分布比例不是很高,低于全国平均数。如陕西省蒲城县孙氏排第十位,延长县孙氏排第十一位,都在5000人以上;而耀县孙氏排在第十七位,2000至3000人,是总人口数比例的1%左右。
孙姓人数比较少的是新疆和青海、西藏,这里的孙姓主要是在解放后因工作关系从全国各地迁去,而且定居时间不太久。
孙姓分布
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区都有孙姓分布。其中以东北三省,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为多。
东北三省
黑龙江的孙氏,主要分布地是佳木斯市、伊春市、克山县等,其中佳木斯孙氏为第五位大姓,有32000余人,占总人口数的 53%;伊春孙氏为第六位大姓;克山县孙氏为第六位大姓,约5000户,占总户数约在4%左右。在宾县,孙姓列第九位,有2681户,占总人口数的213%。黑龙江其他地方,如哈尔滨、富裕、富锦、明水、巴彦、呼兰、虎林、黑河、五常、肇东、宁安等市县地,孙姓人口分布也不少。
吉林省的孙氏,长春、吉林、通化、舒兰、永吉、德惠、抚松、榆树、伊通、延吉、怀德、农安、磐石、柳河、延边等地。
辽宁省的孙氏,在新金县,孙氏为第六位大姓,1985年有37727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为 482%。桓仁县孙氏为第五位大姓,有1-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也接近5%。灯塔县孙氏为第九位,1987年有2687户,占总户数的211%。
山东
山东是中华孙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当代孙姓在各地的分布相当稠密。
乐安大约在惠民、广饶县一带;东莞在今山东沂水县境内。如今这里的孙姓人口分布依旧密集。在惠民、广饶县一带,以孙氏命名的村庄和保存下来的孙氏家谱都相当多。据1985年调查统计,广饶县孙姓人口将近2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3%左右。
姓人口在当地位居前五名的有:济南台儿庄区、海阳县等排第三位;文登市(据1985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35000人,占总人口的498%)、梁山县、莒南县排第四位;莱州市(据19855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48126人,占总人口的554%)、诸城市(据1987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45万左右)、临淄区(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20927人,占总人口的422%)、高密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平邑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潍坊市、栖霞县等排第五位。
孙姓人口排列在第六位的县市有:安丘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7496户,占本县总人口的327%)、泗水县(据1988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0365人,占本县总人口的194%)、荏平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5000人以上,约占本县总人口的14%)、烟台市、莱西县、东平县等。
孙姓人口排列第七位的有:蒙阴县(据1987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2336,约占本县总人口的279%)、金乡县等。
其他有孙姓人口排列位次的市县有:青州市排第九位(据 1987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肥水县排第十位;新泰市(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与利津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996户,占总户数的17%)排第十三位;临成县排第十五位(据1990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660人,占总人口的094%);成武县排第十七位(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在5000以上,约占总人口的14%左右)。
河南
河南是孙姓族人的主要发源地,卫国孙氏河南北部,而另一支主干楚国孙氏有部分源头也在河南南部。河南孙姓现仍是当地的大姓之一。
商丘县孙姓排名第四位,在整个商丘地区孙姓为第五大姓。在浚县,孙姓排第六位,人口约18500人,占本县总人口的336甲o。在孙叔敖家乡固始县,孙姓为当地第八大姓,有关孙氏的村、镇等地名也有11处之多。在舞阳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为2203户,占本县总人口的191%)、武陟县(据1985年统计,近1万人,约占本县总人口的18%左右)孙姓排名第九位。在濮阳、汲县、卫辉市一带及洛阳、开封、郑州诸地的孙姓家族也不少。卫辉市嫌氏排在第十一位。
在栾川县,据1990年统计,孙姓人口位列第十二位,有4904人,占总人口的18%左右。泌阳县也排在第十二位。孙姓排名在当地第十三位的有许昌县(据1982年统计为2984户,约占总户数的2%左右)、登封县(据1988年统计为10313人,占总人口的197%)、灵宝县(据1997年统计,孙姓约占本地总人口的1%以上)、泌阳县。
在郏县,孙姓人口排名第十五位(据1982年统计为6547人,占总人口的139%);获嘉县为第十七位。在济源为第三十位(据1990年统计为4499人,占总人口的078%)。
除上述市县外,在当代河南的商丘、驻马店、西平、杞县、西华、封丘、偃师、洛宁、淮滨、沈丘、尉氏、鹤壁、襄城、南阳、安阳诸地孙姓人口也都有较集中的分布。
河北在历史上也是孙姓居住较为集中之地,河北清河曾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孙姓著名郡望之一,位于现河北的清河县和山东临清县一带。在当代孙姓仍是当地大姓之一。
河北
孙姓人口在当地排名前五位的市县主要有:海唐县排第二位(据1988年统计为17320人,占总人口的1342%)。孙姓人口在本地排名在第五位的有:武张县(据1987年统计,为8735人,占总人口的463%)、清河县(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统计,为12492人,占总人口的436%)、卢龙县(孙姓人口占总人数约在45%左右)。清河县是孙氏的著名郡望之一,这里仍有4%以上的比例,并且有孙庄镇、孙洼镇、孙石佛村、孙家洼村等聚居区。
排名在第六位的市县主要有:围场县(据1987年统计,为15443人,占总人口的31%)、南皮县(据1990年统计,为7805人,占总人口的265%)。
排名第七位的市县主要有:大城县;怀安县、玉田县、黄骅县、盐山县、任丘县、滦平县。第八位的市县主要有:万金县、南宫市、遵化县、灵寿县。第九位的有:定兴县。第十位的有:文安县、雄县、乐亭县、冀县。
排名第十一位以后的市县主要有:石家庄市(十一位)、藁城县(十一位)、正定县(十一位)、大名县(第十二位)、吴桥县(十二位)、大厂县(十三位)、晋县(十八位)、高邑县(二十位)、滦南县(二十二位)。
除上述地区外承德市、枣阳市、沧州市、献县、唐山、蠡县、涿县、新城、肃宁、涞源、沧县、廊坊、固安、磁县、青县、内丘、保定、安次、丰润、完县、容城、丰南、抚宁、通县、宁晋等,孙姓分布也有相对集中的分布。
安徽
安徽孙姓集中居住地在皖南地区主要是休宁县、黟县、歙县、宣州市、南陵县等地区。这里的孙姓是从晚唐时期开始兴盛的。长江以北地区,孙姓集中居住地主要有桐城市、寿县、潜山县、怀宁县、全椒县、凤阳县等。
在安徽已有姓氏人口统计资料的地方志里,临尔县孙氏为第十一位大姓,有28622人,占总人口数的2%;蒙城县是第十四位,有9200人,占总人口数的102%。
当代安徽孙氏名人主要有国民党将领孙立人与中国现代哲学学者,教育家孙叔平等。
江苏
江苏自三国时期就成为孙姓的集中居住地。当代孙姓主要集中分布于长江沿岸各市县,特别是苏南地区为最。
在苏南地区,主要集中居住地有: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常熟、宜兴、句容、吴江、张家港、江阴等到地。长江以北主要集中居住地有:南通、江都、扬州、泗洪、涟水、沐阳、丰县等。
浙江
浙江富春(富阳)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孙姓著名郡望之一,浙江省自三国东吴孙权称帝以来,孙姓就是当地的大姓之一,在当代更是如此。自古以来,这里的孙姓名人志士层出不穷。
当代孙姓的集中居住地主要有富阳、杭州市、宁波、萧山、余姚、湖州、绍兴、慈溪、奉化、嘉兴等地,其他地方如,象山、金华、义乌、永嘉、桐庐、永康、上虞、诸暨、余杭、东阳、瑞安、舟山、嵊县等孙姓也有相对集中的分布。
孙氏郡望地之一的富阳,如今孙氏主要聚居于龙门乡龙门村及大青乡宵井村、春建乡下塘村诸处,富春江两岸的孙氏还有王洲五堡支、场口化竹支、大青孙家溪支等,其中以龙门村孙氏最为壮大,如今村子共有1700多户人家,而90%以上姓孙。
江西
江西孙姓族人自三国时代就已迁入,主要是东吴孙权族人。现集中居住地有:宁都、南昌、乐平、德安、婺源等地。有资料统计江西安福县孙氏人口只有618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只有017%。
福建
福建孙姓族人是从唐末开始迁入的,现人口集中居住区有:厦门集美、同安、连江、泉州、惠安、晋江、安溪、南安、浦城、永春等到地。福建孙姓自明代中期以后还有向海外迁移的。
福建闽西还是客家居民的集中居住地,客家先民,原是中原的汉民。因战乱等原因,自西晋以来,客家先民经过几次大的南迁,在闽西、粤、赣边三角区聚集、形成、壮大,后又从这里走向四方。孙中山先人曾从闽西宁化迁居到广东。现在闽西宁化是海内外众客家裔孙寻根谒祖的圣地之一。
广东
广东孙姓迁入较晚,最早是在南宋时期,现主要居住地有:中山市、顺德、兴宁、陆丰、海丰、揭阳等地。广东在近代出现孙氏最伟大的人物,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史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湖南
湖南孙姓最早在三国时代就已迁入,现主要居住地有:辰州、宁乡、湘潭、湘乡、祁阳、常德、浏阳、东安、零陵、永州、醴陵等地。
湖北
湖北是孙姓居住较早的地方之一。先秦孙叔敖家族的一个分支就居于湖北北部地区。三国时代东吴富春孙氏开始进入此时。现孙姓集中居住地主要有:崇阳、赤壁等地。
山西
山西是孙姓较早居住的地方,这里有孙姓早期的两大郡望:太原(山西省平遥县)、河东(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在历史上这里的孙姓曾出现过辉煌,如魏晋南北朝期间的太原孙氏。由于历史上的各种灾难的影响,现在这里孙姓人口的分布比例不是很高。现因有地方志姓氏人口统计资料,孙姓人口在这里的具体分布还是比较明确。
陕西
陕西省也是孙姓居住较早的地方,这里有孙姓早期的郡望——华原(治所即今陕西耀县),唐代华原诞生“医圣”孙思邈。现在陕西省的孙姓人口分布比例不是很高,低于全国平均数。如陕西省蒲城县孙氏排第十位,延长县孙氏排第十一位,都在5000人以上;而耀县孙氏排在第十七位,2000至3000人,是总人口数比例的1%左右。
孙姓人数比较少的是新疆和青海、西藏,这里的孙姓主要是在解放后因工作关系从全国各地迁去,而且定居时间不太久。
湖北仙桃葛家湾<葛氏宗谱>
从湖北省仙桃市葛家湾“文纪堂”《葛氏宗谱》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看葛姓之源流。
葛氏系出赢姓,自赢天为伏羲东相,受采于葛。民风浑朴。历数传至虞(指:虞舜。笔者注)时,赢伯翳事舜有功,以葛赐伯翳姓,为顿邱始祖。
源流世系:
第一世:伯翳,秩伯爵,子二:源、伦。
第二世:源,受伯爵,子无记载;
伦,子三:桓、樗(chu)、相。
第三世:桓,受伯爵,子一:焕;
樗,子一:藩;
相,子一:煜。
第四世:焕,子无记载;
藩,子无记载;
煜,子一:垣。
第五世:垣,子一:铠。
第六世:铠,子一:廉。
第七世:廉,子一:东乙。
第八世:东乙:子二:启力、宜力。
第九世:启力,子一:仲名;
宜力,子一:仲顷。
第十世:仲名,子无记载;
仲,受伯爵,子一:亿先。
第十一世:亿先,子二:旻(min)、昊。
第十二世:旻,子二:诠、话;
昊,子一:发。
第十三世:诠,子无记载;
话,子无记载;
发,子一:祀。
第十四世:祀,子一:玢(读bin:玉名)。
第十五世:玢,子一:量。
第十六世:量,子一:圭。
第十七世:圭,子一:农。
第十八世;农,子一:萃。
第十九世:萃,子一:懿。
第二十世:懿,子一:云。
第廿一世:云,受伯爵,分居南阳,81岁而终,子一:开。
第廿二世:开,居河南城,子一:彦。
第廿三世:彦,子一:西阜。
第廿四世:西阜,子一:巍。
第廿五世:巍,子一:洁翘。
第廿六世:洁翘,为商司寇,后隐居不仕(笔者注:具体年代无考,但根据该谱所载人口繁衍平均30年为一代的情况推测,二十六代约为780年之内,从舜帝算下来,可知年代大约应在公元前1300年之前,即前商时期)。
第廿七世:覃华,子一:荫夏。
第廿八世:荫夏,子一:扶元。
第廿九世:扶元,子一:继。
第三十世:继,子一:揖。
第三一世:揖,子一:宸。
第三二世:宸,子一:精。
第三三世:精,子一:监。
第三四世:监,为商司徒左牧,子一:宜。
第三五世:宜,子一。
第三六世:仓野(野的异体),子一。
第三七世:敦,子一。
第三八世:则,子一。
第三九世:江,子一。
第四十世:成木,迁居南京花城句容都吉阳里,子一。(笔者注:这里成木迁居南京句容的说法及其年代与前面所述的葛庐迁居南京句容,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或者两个都是真的。但若成木迁居是真的,则时间上按30年一代推算起来约在公元前9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葛庐的东汉初要早900年左右。抑或是葛庐投奔早已在那里的葛氏族人也是有可能的)。
第四一世:盈陌,腴产饶富,子一。
第四二世:南离,受周子爵,年二十九而终,子一。
第四三世:蒙,子一。
第四四世:细,子一。
第四五世:豫,子一。
第四六世:会,子一。
第四七世:盘模,子一。
第四八世:芾,子一。
第四九世:熙,智诚绝伦,年髦力健。
第五十世:高烈,子一。
第五一世:原,子一。
第五二世:昌,周封司植(笔者注:司植,掌管农业的官),子一。
第五三世:载稽,子一。
第五四世:景,子一。
第五五世:倚封,子一。
第五六世:琅(琅的异体),子一。
第五七世:陵,子一。
第五八世:新莪,子一。
第五九世:猷,子一。
第六十世:藏,子一。
第六一世:儒,为周赧王司,子一。
第六二世:乔,子一。
第六三世:渠,子一。
第六四世:章,子一。
第六五世:钺,子一。
第六六世:雍,为周大夫(笔者注:66世祖与61世祖从任职时间上看有矛盾,61世祖为周赧王司,查周赧王时期为公元前314年--256年,就算61世祖是在周赧王初任职,则到66世祖时间至少也要过去一百二十多年,此时已是秦代,如何仍为周大夫?),子一。
第六七世:雯,子一。
第六八世:教明,博经解文,名震京苏,子一。
第六九世:诞,子一。
第七十世:龙,子一。
第七一世:御,子一。
第七二世:璞,子一。
第七三世:闵,子一。
第七四世:绩,结庐数里,名号逸士,子一。
第七五世:苏,子一。
第七六世:颖,子一。
第七七世:龚,字元甫,拜汤阴县令,子一。
第七八世:观,子二:芄、艾。(笔者注:如果此谱记载是准确的,那么,至此我葛氏才结束七十七代几乎是单传的局面,好危险!)
第七九世:芄,子二:兴、弥。
艾,“未详”(笔者注:原谱记载如此,我认为可能是有后,因情况不明无记)。
第八十世:兴,颖川太守,子一:邕;
弥,“未详”。
第八一世:邕,山阴令散骑常侍大尚书,子一:。
第八二世:玄,字孝先,号怀冰,封祁侯,配孔氏(注:这是第一个有配偶的记载。此与前面葛氏名人中所叙述的葛玄也对上号了),子一。
第八三世:绥贵,配曹氏,子一。
第八四世:和,晋中大夫,配闵氏,子一。
第八五世:洪,字稚川,平服交趾,封侯爵,职勾漏令,配鲍太史之女(注:这也和前面所叙述的葛洪对上号了,由此说明,仙桃葛家湾这部宗谱是“南葛”谱系),子一。
第八六世:逢吉,关内侯,配苏氏,子一。
第八七世:淇,配袁氏,子一。
第八八世:逵,配吴氏,子一。
第八九世:琐,配王氏,子一。
第九十世:廷谅,配施氏,子一。
第九一世:强,封服远侯,配周氏,子一。
第九二世:职,封服远侯,配蒋氏,子一。
第九三世:田,配却氏,子一。
第九四世:福顺,唐羽林大将军封国谷侯,配黄氏,子一。
第九五世:立方,唐学士,配郭氏,子二:炳、同。
第九六世:炳,子一:琮(cong);
同,配费氏,子二:从周、从夏。
第九七世:琮,子一:涛;
从周,封陈留郡王,子未详;
从夏,配李氏,子一:蕙谷。
第九八世:涛,唐避孙阳之乱徙江阴,子一:庸;
蕙谷,配徐氏,子一:苍野。
第九九世:庸,宋初赐爵,子一:高士;
苍野,配倪氏,子一:兰岩。
第一百世:高士,富甲江阴,子一:详;
兰岩,配涂氏,子四:庚明、启明、越兴、鼎兴。
第百一世:详,子一:惟甫;
庚明,子孙分迁繁衍;
启明,居江阴;
越兴,居会稽山阴,子二:澄、瑞。
鼎兴,?后周显德初年徙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彭…,殁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0年),配唐氏,生于梁贞明元年(915年)殁于宋至道元年(995年),享年81岁,子二:德延、德褒。
第百二世:惟甫,子一:宓;
澄,子未详;
瑞,字大木,?,子二:长子不详,次子植;
德延,?,配陈氏,生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殁于宋详符九年(1017年),夫妇具葬青山冈,子一:继芳;
德褒,字盘训,幼工字画南郡皆称,配杨氏,夫妇具葬东山,子未详。
第百三世:宓,庆历(1041年--)进士,仕至太子占喜大夫,子一:思书;
植,字正始,子:通、(其余?);
继芳,配蒋氏,夫妇具葬青山冈,子四:桢、祥、安、泰。
第百四世:思书,煕宁进士,仕至朝奉郎,赠鲁国公,子一:次中;
通,植长子,字汝智;长子竣()?
桢,?配李氏,与夫同年同月日生,后夫5日殁,子一:高;
祥,字嗣春,生于至道三年二月十五,天资奇敏十岁能文,于天圣年间登进士调蒲圻县后又调柳州府,配刘氏;
安,字嗣康,生于咸平元年,配杨氏,继何氏;
泰,嗣宁,配沈氏,子一:茂。
第百五世:次中,绍圣进士,赠吴国公,子一:立象;
竣,通的长子,字子恭,子二:怀敏、怀俊;
高,伤命于至和元年,配朱氏守节抚子尽天年而终,子二:元、杰(夭);
茂,字如松,生于(宋)天禧五年,美秀俊雅,府郡庠生在学,年十九而觞。
第百六世:立象,吉安府正堂,子一:郧;
怀敏,号云岭,精五经七书,补幕府参谋,出师战灵寇败死,配章氏,子二:常、纂;
怀俊,子未详;
元,字人(大?)魁,生于送宝元三年,殁于大观二年,配王氏,生于宝元?年,殁于大观?年,子五:淳、美、敬、约、逊。
第百七世:郧,子一:日华;
常,字居敏,举宋仁宗至和进授颖卅团练,配谢氏,子三:敏修、攸修、敬修;
纂,字居简,配林氏,子未详;
淳,字舜温,生于宋嘉佑五年,殁于绍兴九年,配李氏,子三:栋、重、登;
美,字舜良,配雷氏,子一:儒;
敬,字舜恭,生于绍兴四年二月十六日,配黎氏贤淑无嗣;
约,字舜俭,配黄氏,子一:名辅;
逊,字舜让,配毛氏,继易氏,具外出不知所终。
第百八世:日华,子一:钧;
敏修,字孚庵,宋宣和进士授诏卅牧,配黄氏,子二:邵、宓(mi);
攸修,配韩氏;
敬修,号盛唐,贡生,配盛氏,子一:邛;
栋,字良才,早夭;
重,字良贵,生于元丰六年,殁于绍兴廿年,配熊氏,子四:处敬、处义、处仁、处智;
登,字良用,生于元丰八年,殁于绍兴二十五年,配魏氏,嗣子:处义;
儒,字显佐,配雷氏;
名辅,字良弼,配熊氏,子二:处确、处素。
第百九世:钧,祖立象致仕未归,公遂落籍(江西)吉水,殁葬庐陵城北,子一:俊彦;
邵,字秉恭,配黄氏,子二:燖、烬;
宓,字秉良,宋淳熙年间进士,知枢密院事擢右丞相,配徐氏,子一:炽(chi);
邛,字秉植,配杨氏,子二:焕、烜;
处敬,字必恭,生于宋元符三年,迁巴陵道塘?配陈氏,子孙蕃衍;
处义,字必谦,生于崇宁二年,殁于淳熙五年,配徐氏,与夫同年同月日时,先夫一年而殁,子二:远、浩(奉登公禋祀);
处仁,字必爱,生于崇宁五年,到省城应试舟中溺水而亡,配张氏;
处智,字必达,生于大观四年,配丰氏,子一:宽;
处确,字必识,配王氏;
处素,字必朴,配张氏。
第百十世:俊彦,子一:宗臣;
燖,字叔溢,配曾氏,子一:勅(chi);
烬,字叔亮,通五经为当世名儒,享年八十三岁,配胡氏,子二:勃、勅;
炽,字叔敬,配夏氏,子未详;
焕,字叔章,配王氏,子一:劬(qu);
烜,未详;
远,字可久,精医,著有十药神书传世,生于宋建炎三年,享年百三十一岁,历十七主;配聂氏,生于建炎二年殁于景定三年,享年百三十五岁,历十八主,子六:自坎、自银、自离、自晋、自济、自观;(笔者注:奇怪,这个葛远与前面所引资料中明代那个葛乾孙的字相同,都是“可久”,又都精医,但两个人字同而名不同,朝代也不同,到底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被误传?)
宽,字可厚,配黄氏,子四:自乾、自复、自巽、自泰;
浩,字可大,配徐氏,子三:自震、自坤、自兑。
百十一世:宗臣,子一:延直;
勅(注:此字为别字借用,原字为“朿”字右边加个“力”旁,电脑和辞典中都找不到故用“勅”字代替),字熙爵,配左氏,继范氏,子一:齐;
勃,字熙绩,配陈氏,子一:楚;
勅,配周氏,子未详;
劬,字熙谟,进士,配臧氏,子一:泰;
自坎,字清元号智叟,迁武昌蒲圻县新店,配谢氏,继杨氏,子一:伯士;
自银,甘肃守备,(其余未详);
自离,配熊氏,子四:德卿、真卿、俊卿、懋卿;
自晋,徙通城麻布市,配李氏,子二:伯六、仲三;
自济,配朱氏;
自观,子二:令卿、御卿;
自震,配陈氏,子一:名卿,迁咸宁;
自坤,配杨氏,子三:华苑、美清、洪清;
自兑,迁荆州;
自乾(谱无载);自复(谱无载);
自巽,配苏氏,迁浙江,子未详;
自泰,迁清江,配李氏。
百十二世:延直,子一:文龙;
齐,事实未详;
楚,字点天,配陆氏,子三:广汝、广渊、广润;
泰,字晓溪,配何氏,子二:广济、广潮;
伯士,蒲圻县平予,配骆氏,子孙蕃衍;
德卿,真卿,俊卿,三人俱迁蒲圻;
懋卿,迁丰城县;
伯六,仲三,随父迁通城后情况不详;
令卿,未详;
御卿,居桃源县城南;
名卿,配刘氏,子一:兴情;
华苑,未详;
美清,配谢氏,子一:光化;
洪清,配孙氏,子二:兴仁、兴让。
百十三世:文龙,子一:幼敏;
广汝,德佑年间进士(1275-)任德州正堂,配叶氏,子二:翘然、卓然;
广渊,广润,隐梧桐岭;
广济,进士,配康氏,子未详;
广潮,情况不详;
兴情,迁淦州;
光化,配余氏;
兴仁,配邹氏,子一:英;
兴让,幼贫奇英迁湖南长沙(笔者注:此句费解,原文如此)。
百十四世:幼敏,子二:天声、天瑞;
翘然,卓然,均未详;
英,未详。
百十五世:天声,子三:以义、以礼、以智;
天瑞,字思舜,生于元至元十九年三月初三(1282年),配罗氏,子四:仕贤、仕贵、仕昌、仕安。
百十六世:以义,居庐陵县;
以礼,配方氏,子一:道亮;
以智,配李氏,子一:清隐;
仕贤,仕贵,仕昌,以上三祖子孙繁衍,系庐陵巨族;
仕安,生于元至治三年,殁于明洪武二十八年,配陈氏,子二:子覃、永年。
百十七世:道亮,迁江南六合县,配黄氏,子一:应期;
清隐,授湖广武昌府正堂;
子覃,生于元至正二十三年九月初二,殁于明宣德三年,配涂氏,子一:浚哲;
永年,生于明洪武五年十月十九日,殁于永乐二十年,配唐氏,子三:浚川、浚渊、浚源。
百十八世:应期,配冯氏,子一:显祖;
浚哲,生于明洪武十八年腊月初十,殁于宣德九年,配李氏,子一:延广;
浚川,生于明建文元年,配邹氏,子一:清保;
浚渊,浚源,情况不详。
百十九世:显祖,迁湖广汉川县麻河,配云氏,子二:荣、华;
延广,名蔓,生于明永乐九年十月初一,配罗氏,子二:荣英、荣美;
清保,情况不详。
百二十世:荣,居汉川城,配刘氏,子四:春旸、春旺、春昭、春明;
华,居汉川麻河,配王氏,子二:春芳、春莠;
荣英,生于明正统九年五月初五,配罗氏,子二:长生、载生;
荣美,生于明正统十三年五月十三日,配李氏,子一:同生。
始迁祖自吴入楚,散居湖广各地。道亮公徙江南六合县,亮公孙显祖公复迁汉阳府,汉川县麻河葛家门。亮公五世孙,春旸公次子铭公移居汉川葛家塘。道亮公五世孙春莠公子鸾公仍居麻河渡。东旸公徙仙桃市大福乡葛家湾村。毓秀公徙汉阳府汉川县道人桥葛家台。光霞公徙安陆府天门县俞家畈。我族自伯翳而后子孙繁衍,辗转迁徙,遍布神州。然代远年湮,无从详考,自始迁祖起,详纪以示后代。
四、观葛家湾《葛氏宗谱》的几点思考
第一,历经4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在那样艰苦原始的历史条件下,能够传抄并保留一部从得姓之初一直到现在一脉相连的完整的宗谱,可以说,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姓氏所没有的,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伟大!这使得我们后裔,不得不对我们的先人所做的贡献表示深深的敬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部完整的宗谱,就为我们弄清葛氏源流提供了最宝贵的基础。
第二,正是有了这部宗谱,使得我们完全可以该谱为纵线,来收集其历史上的各分支了,这就明确的多,省事的多了。比如,该谱中主要分支线索有:
1、第21世祖葛云,“受伯爵,分居南阳”。可考的问题是,既然是分居南阳,那说明他还有兄弟辈,如查明他在祖籍的兄弟的分支谱系,就接上头了。
2、第40世祖葛成木,“迁居南京花城句容都吉阳里”。可考的问题是,他的迁居南京句容的时间约在公元前900年左右,比葛庐南迁要早900多年,而且所迁的地点吉阳里又非常具体,那么现居句容的葛氏族人就可以到吉阳里访查一下,是否在葛庐之外另有成木后代,二者的关系便可弄清楚。
3、第74世葛绩,“结庐数里,名号逸士”。可考的问题是,我怀疑,这个74世祖葛绩可能就是前面所引资料中葛洪所说的那个把官让给弟弟自己渡江的“曏祖浦庐”,因为从时间上推算七十四代也差不多正是东汉开国时期。是否是后人在资料传写的过程中把曏祖渡江结庐误读为人名浦庐了?当然我的这一推测也有疑点,那就是如果74代祖就是那个渡江的先祖,那么为什么在这部谱中没有对他佐光武帝起兵并且让官不做渡江这么重要的事件只字未提呢?
4、第77世葛龚,字元甫,“拜汤阴县令”。谱上和前面所引的资料中都记载了他,这就相互印证了谱和资料的真实性。那么,以谱为纵线查分支的想法就是正确而又简便的。
5、第82世葛玄,与前面葛氏名人所引资料中的葛玄对上了号,第85世葛洪也与前面所引资料中的葛玄对上了号,对不上的是,谱中葛玄的儿子是第83世葛绥贵,在资料中却是葛系,谱中孙子是第84世葛和,在资料中是葛悌。到底孰是孰非,还需要从其他资料考证。
6、第97世祖葛从周,封陈留郡王,子未祥。该祖的后代情况可从古陈留郡考。
7、第98世祖葛涛,唐避孙阳之乱徙江阴。可考江阴的葛氏情况。
8、第101世葛庚明,子孙分迁繁衍。迁哪里去了?有其后代可据此接上。葛启明,居江阴。江阴的葛氏后代据此可接上。
9、第102世葛澄,葛瑞,子未详。有其后代可据此接上。
10、第103世祖叫葛宓,第109世祖又有个葛宓,是谱在辗转传抄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写错,还是祖孙两代重名?
11、从第103世葛宓、第104世葛思书、第105世葛次中、第106世葛立象,到109世葛宓,与前面葛氏名人资料中所引的葛宫、葛书思、葛胜仲、葛立方,葛邲五代比较,我觉得有某些相似之处。请看:第一,他们都是江阴人;第二,经历相象,第103世葛宓为庆历(1041年--)进士,葛宫举进士;葛思书与葛书思名字一字不差只是颠倒,葛思书为煕宁进士,葛书思登进士第;葛次中与葛胜仲名字一字之差,均为绍圣进士;葛立象与葛立方名字又是一字之差;葛立方孙葛邲,隆兴进士,绍熙四年(1194年)拜右丞相,而该谱第109世葛宓,淳熙年间进士,知枢密院事擢右丞相,二人名字相似,官职相同,只是登进士的时间记载不同;第三,他们生活的年代相同,都在宋煕宁、绍圣年前后。为此我怀疑,他们是否就是一家人,只是名字有一方在传写中写误了?
12、第109世祖葛处敬,迁巴陵道塘?配陈氏,子孙蕃衍。古巴陵姓葛的后裔可据此续接。
13、第110世:葛炽,葛烜,子未详。有此二公谱的可接上。
14、葛远,字可久,精医,享年百三十一岁,配聂氏,享年百三十五岁,,而前面所引资料中说明代有个葛乾孙也是字可久,明医。奇怪,这两个人字同而名不同,朝代也不同,到底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被误传?有此谱的可据以考证。
15、第111世葛勅,配周氏,子未详。有此公谱的可接上。
第111世葛自银,甘肃守备。因远离家乡而情况不明,甘肃有姓葛的可据此续接家谱。
葛自济,配朱氏。葛自兑,迁荆州。葛自乾(谱无载);自复(谱无载)。葛自撰,配苏氏,迁浙江,子未详。葛自泰,迁清江,配李氏。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谱。
16、第112世葛齐,事实未详;葛伯士,“蒲圻县平予”,配骆氏,子孙繁衍;葛德卿、真卿、俊卿,三人俱迁蒲圻;葛懋卿,迁丰城县;葛伯六,仲三,随父迁通城后情况不详;葛令卿,未详;葛御卿,居桃源县;
葛华苑,未详。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7、百十三世:葛广渊,广润,隐梧桐岭;广济,进士,子未详;广潮,情况不详;兴情,迁淦州;光化,配余氏;兴让,迁湖南长沙。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8、第114世:葛翘然,卓然,均未详;英,未详。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9、百十六世:以义,居庐陵县;仕贤,仕贵,仕昌,以上三祖子孙繁衍,系庐陵巨族。以上诸公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20、百十七世:葛清隐,授湖广武昌府正堂;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21、百十八世:葛浚渊,浚源,情况不详。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22、百十九世:清保,情况不详。其后代均可据此续接家谱。
196325万人
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区都有孙姓分布。其中以东北三省,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为多。
东北三省
黑龙江的孙氏,主要分布地是佳木斯市、伊春市、克山县等,其中佳木斯孙氏为第五位大姓,有32000余人,占总人口数的 53%;伊春孙氏为第六位大姓;克山县孙氏为第六位大姓,约5000户,占总户数约在4%左右。在宾县,孙姓列第九位,有2681户,占总人口数的213%。黑龙江其他地方,如哈尔滨、富裕、富锦、明水、巴彦、呼兰、虎林、黑河、五常、肇东、宁安等市县地,孙姓人口分布也不少。
吉林省的孙氏,长春、吉林、通化、舒兰、永吉、德惠、抚松、榆树、伊通、延吉、怀德、农安、磐石、柳河、延边等地。
辽宁省的孙氏,在新金县,孙氏为第六位大姓,1985年有37727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为 482%。桓仁县孙氏为第五位大姓,有1-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也接近5%。灯塔县孙氏为第九位,1987年有2687户,占总户数的211%。
山东
山东是中华孙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当代孙姓在各地的分布相当稠密。
孙子、孙膑就是山东人。
乐安大约在惠民、广饶县一带;东莞在今山东沂水县境内。如今这里的孙姓人口分布依旧密集。在惠民、广饶县一带,以孙氏命名的村庄和保存下来的孙氏家谱都相当多。据1985年调查统计,广饶县孙姓人口将近2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3%左右。
章丘市、沂源县孙氏人口多,有祠堂。
沂源县牛郎官庄基本是孙家的,那里牛郎故事是发生在孙家的故事。
姓人口在当地位居前五名的有:济南台儿庄区、海阳县等排第三位;文登市(据1985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35000人,占总人口的498%)、梁山县、莒南县排第四位;莱州市(据19855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48126人,占总人口的554%)、诸城市(据1987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45万左右)、临淄区(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20927人,占总人口的422%)、高密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平邑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潍坊市、栖霞县等排第五位。
孙姓人口排列在第六位的县市有:安丘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7496户,占本县总人口的327%)、泗水县(据1988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0365人,占本县总人口的194%)、荏平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5000人以上,约占本县总人口的14%)、烟台市、莱西县、东平县等。
孙姓人口排列第七位的有:蒙阴县(据1987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2336,约占本县总人口的279%)、金乡县等。
其他有孙姓人口排列位次的市县有:
青州市排第九位(据 1987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肥水县排第十位;新泰市(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与利津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996户,占总户数的17%)排第十三位;临成县排第十五位(据1990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660人,占总人口的094%);成武县排第十七位(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在5000以上,约占总人口的14%左右)。
河南
河南是孙姓族人的主要发源地,卫国孙氏河南北部,而另一支主干楚国孙氏有部分源头也在河南南部。河南孙姓现仍是当地的大姓之一。
商丘县孙姓排名第四位,在整个商丘地区孙姓为第五大姓。
在浚县,孙姓排第六位,人口约18500人,占本县总人口的336甲o。
在孙叔敖家乡固始县,孙姓为当地第八大姓,有关孙氏的村、镇等地名也有11处之多。
在舞阳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为2203户,占本县总人口的191%)
武陟县(据1985年统计,近1万人,约占本县总人口的18%左右)孙姓排名第九位。
在濮阳、汲县、卫辉市一带及洛阳、开封、郑州诸地的孙姓家族也不少。
卫辉市嫌氏排在第十一位。
在栾川县,据1990年统计,孙姓人口位列第十二位,有4904人,占总人口的18%左右。
泌阳县也排在第十二位。
孙姓排名在当地第十三位的有许昌县(据1982年统计为2984户,约占总户数的2%左右)、登封县(据1988年统计为10313人,占总人口的197%)、灵宝县(据1997年统计,孙姓约占本地总人口的1%以上)、泌阳县。
在郏县,孙姓人口排名第十五位(据1982年统计为6547人,占总人口的139%);
获嘉县为第十七位。
在济源为第三十位(据1990年统计为4499人,占总人口的078%)。
除上述市县外,在当代河南的商丘、驻马店、西平、杞县、西华、封丘、偃师、洛宁、淮滨、沈丘、尉氏、鹤壁、襄城、南阳、邓州、安阳诸地孙姓人口也都有较集中的分布。
邓州西北安乡是孙家根据地之一。西裴营有孙氏约500人,那是我的家乡,我知道孙家有5代在此居住了。
河北
河北在历史上也是孙姓居住较为集中之地,河北清河曾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孙姓著名郡望之一,位于现河北的清河县和山东临清县一带。在当代孙姓仍是当地大姓之一。
孙姓人口在当地排名前五位的市县主要有:海唐县排第二位(据1988年统计为17320人,占总人口的1342%)。孙姓人口在本地排名在第五位的有:武张县(据1987年统计,为8735人,占总人口的463%)、清河县(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统计,为12492人,占总人口的436%)、卢龙县(孙姓人口占总人数约在45%左右)。清河县是孙氏的著名郡望之一,这里仍有4%以上的比例,并且有孙庄镇、孙洼镇、孙石佛村、孙家洼村等聚居区。
排名在第六位的市县主要有:围场县(据1987年统计,为15443人,占总人口的31%)、南皮县(据1990年统计,为7805人,占总人口的265%)。
排名第七位的市县主要有:大城县;怀安县、玉田县、黄骅县、盐山县、任丘县、滦平县。第八位的市县主要有:万金县、南宫市、遵化县、灵寿县。第九位的有:定兴县。第十位的有:文安县、雄县、乐亭县、冀县。
排名第十一位以后的市县主要有:石家庄市(十一位)、藁城县(十一位)、正定县(十一位)、大名县(第十二位)、吴桥县(十二位)、大厂县(十三位)、晋县(十八位)、高邑县(二十位)、滦南县(二十二位)。
除上述地区外承德市、枣阳市、沧州市、献县、唐山、蠡县、涿县、新城、肃宁、涞源、沧县、廊坊、固安、磁县、青县、内丘、保定、安次、丰润、完县、容城、丰南、抚宁、通县、宁晋等,孙姓分布也有相对集中的分布。
安徽
安徽孙姓集中居住地在皖南地区主要是休宁县、黟县、歙县、宣州市、南陵县等地区。这里的孙姓是从晚唐时期开始兴盛的。长江以北地区,孙姓集中居住地主要有桐城市、寿县、潜山县、怀宁县、全椒县、凤阳县等。
在安徽已有姓氏人口统计资料的地方志里,临尔县孙氏为第十一位大姓,有28622人,占总人口数的2%;蒙城县是第十四位,有9200人,占总人口数的102%。
当代安徽孙氏名人主要有国民党将领孙立人、中国现代哲学学者、教育家孙叔平;安徽大学孙以楷教授等。
江苏
江苏自三国时期就成为孙姓的集中居住地。当代孙姓主要集中分布于长江沿岸各市县,特别是苏南地区为最。
在苏南地区,主要集中居住地有: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常熟、宜兴、句容、吴江、张家港、江阴等到地。长江以北主要集中居住地有:南通、江都、扬州、泗洪、涟水、沐阳、丰县等。
浙江
浙江富春(富阳)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孙姓著名郡望之一,浙江省自三国东吴孙权称帝以来,孙姓就是当地的大姓之一,在当代更是如此。自古以来,这里的孙姓名人志士层出不穷。
当代孙姓的集中居住地主要有富阳、杭州市、宁波、萧山、余姚、湖州、绍兴、慈溪、奉化、嘉兴等地,其他地方如,象山、金华、义乌、永嘉、桐庐、永康、上虞、诸暨、余杭、东阳、瑞安、舟山、嵊县等孙姓也有相对集中的分布。
孙氏郡望地之一的富阳,如今孙氏主要聚居于龙门乡龙门村及大青乡宵井村、春建乡下塘村诸处,富春江两岸的孙氏还有王洲五堡支、场口化竹支、大青孙家溪支等,其中以龙门村孙氏最为壮大,如今村子共有1700多户人家,而90%以上姓孙。
江西
江西孙姓族人自三国时代就已迁入,主要是东吴孙权族人。现集中居住地有:宁都、南昌、乐平、德安、婺源等地。有资料统计江西安福县孙氏人口只有618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只有017%。
福建
福建孙姓族人是从唐末开始迁入的,现人口集中居住区有:厦门集美、同安、连江、泉州、惠安、晋江、安溪、南安、浦城、永春等到地。福建孙姓自明代中期以后还有向海外迁移的。
晋江塔头孙家有很大影响,有祠堂和家谱,2007年8月,我孙君恒到此访问,得到家人热情接待。
福建闽西还是客家居民的集中居住地,客家先民,原是中原的汉民。因战乱等原因,自西晋以来,客家先民经过几次大的南迁,在闽西、粤、赣边三角区聚集、形成、壮大,后又从这里走向四方。孙中山先人曾从闽西宁化迁居到广东。现在闽西宁化是海内外众客家裔孙寻根谒祖的圣地之一。
广东
广东孙姓迁入较晚,最早是在南宋时期,现主要居住地有:中山市、顺德、兴宁、陆丰、海丰、揭阳等地。广东在近代出现孙氏最伟大的人物,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史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湖南
湖南孙姓最早在三国时代就已迁入,现主要居住地有:辰州、宁乡、湘潭、湘乡、祁阳、常德、浏阳、东安、零陵、永州、醴陵等地。
湖北
湖北是孙姓居住较早的地方之一。
先秦孙叔敖家族的一个分支就居于湖北北部地区。
三国时代东吴富春孙氏开始进入此时。
现孙姓集中居住地主要有:荆州、新洲、崇阳、赤壁等地。
武汉市新洲区是孙家集中地,有孙姓村庄多处,很多是从江西迁来的。我经常到这里来。
山西
山西是孙姓较早居住的地方,这里有孙姓早期的两大郡望:太原(山西省平遥县)、河东(今山西省夏县西北)。
在历史上这里的孙姓曾出现过辉煌,如魏晋南北朝期间的太原孙氏。由于历史上的各种灾难的影响,现在这里孙姓人口的分布比例不是很高。现因有地方志姓氏人口统计资料,孙姓人口在这里的具体分布还是比较明确。
陕西
陕西省也是孙姓居住较早的地方,这里有孙姓早期的郡望——华原(治所即今陕西耀县),唐代华原诞生“医圣”孙思邈。
现在陕西省的孙姓人口分布比例不是很高,低于全国平均数。
如陕西省蒲城县孙氏排第十位,延长县孙氏排第十一位,都在5000人以上;而耀县孙氏排在第十七位,2000至3000人,是总人口数比例的1%左右。
新疆、青海、西藏
孙姓人数较少。
这里的孙姓主要是在解放后因工作关系从全国各地迁来。
孙姓分布
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区都有孙姓分布。其中以东北三省,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为多。
东北三省
黑龙江的孙氏,主要分布地是佳木斯市、伊春市、克山县等,其中佳木斯孙氏为第五位大姓,有32000余人,占总人口数的 53%;伊春孙氏为第六位大姓;克山县孙氏为第六位大姓,约5000户,占总户数约在4%左右。在宾县,孙姓列第九位,有2681户,占总人口数的213%。黑龙江其他地方,如哈尔滨、富裕、富锦、明水、巴彦、呼兰、虎林、黑河、五常、肇东、宁安等市县地,孙姓人口分布也不少。
吉林省的孙氏,长春、吉林、通化、舒兰、永吉、德惠、抚松、榆树、伊通、延吉、怀德、农安、磐石、柳河、延边等地。
辽宁省的孙氏,在新金县,孙氏为第六位大姓,1985年有37727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为 482%。桓仁县孙氏为第五位大姓,有1-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也接近5%。灯塔县孙氏为第九位,1987年有2687户,占总户数的211%。
山东
山东是中华孙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当代孙姓在各地的分布相当稠密。
乐安大约在惠民、广饶县一带;东莞在今山东沂水县境内。如今这里的孙姓人口分布依旧密集。在惠民、广饶县一带,以孙氏命名的村庄和保存下来的孙氏家谱都相当多。据1985年调查统计,广饶县孙姓人口将近2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3%左右。
姓人口在当地位居前五名的有:济南台儿庄区、海阳县等排第三位;文登市(据1985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35000人,占总人口的498%)、梁山县、莒南县排第四位;莱州市(据19855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48126人,占总人口的554%)、诸城市(据1987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45万左右)、临淄区(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20927人,占总人口的422%)、高密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平邑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潍坊市、栖霞县等排第五位。
孙姓人口排列在第六位的县市有:安丘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7496户,占本县总人口的327%)、泗水县(据1988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0365人,占本县总人口的194%)、荏平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5000人以上,约占本县总人口的14%)、烟台市、莱西县、东平县等。
孙姓人口排列第七位的有:蒙阴县(据1987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2336,约占本县总人口的279%)、金乡县等。
其他有孙姓人口排列位次的市县有:青州市排第九位(据 1987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肥水县排第十位;新泰市(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与利津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996户,占总户数的17%)排第十三位;临成县排第十五位(据1990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660人,占总人口的094%);成武县排第十七位(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在5000以上,约占总人口的14%左右)。
河南
河南是孙姓族人的主要发源地,卫国孙氏河南北部,而另一支主干楚国孙氏有部分源头也在河南南部。河南孙姓现仍是当地的大姓之一。
商丘县孙姓排名第四位,在整个商丘地区孙姓为第五大姓。在浚县,孙姓排第六位,人口约18500人,占本县总人口的336甲o。在孙叔敖家乡固始县,孙姓为当地第八大姓,有关孙氏的村、镇等地名也有11处之多。在舞阳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为2203户,占本县总人口的191%)、武陟县(据1985年统计,近1万人,约占本县总人口的18%左右)孙姓排名第九位。在濮阳、汲县、卫辉市一带及洛阳、开封、郑州诸地的孙姓家族也不少。卫辉市嫌氏排在第十一位。
在栾川县,据1990年统计,孙姓人口位列第十二位,有4904人,占总人口的18%左右。泌阳县也排在第十二位。孙姓排名在当地第十三位的有许昌县(据1982年统计为2984户,约占总户数的2%左右)、登封县(据1988年统计为10313人,占总人口的197%)、灵宝县(据1997年统计,孙姓约占本地总人口的1%以上)、泌阳县。
在郏县,孙姓人口排名第十五位(据1982年统计为6547人,占总人口的139%);获嘉县为第十七位。在济源为第三十位(据1990年统计为4499人,占总人口的078%)。
除上述市县外,在当代河南的商丘、驻马店、西平、杞县、西华、封丘、偃师、洛宁、淮滨、沈丘、尉氏、鹤壁、襄城、南阳、安阳诸地孙姓人口也都有较集中的分布。
河北在历史上也是孙姓居住较为集中之地,河北清河曾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孙姓著名郡望之一,位于现河北的清河县和山东临清县一带。在当代孙姓仍是当地大姓之一。
河北
孙姓人口在当地排名前五位的市县主要有:海唐县排第二位(据1988年统计为17320人,占总人口的1342%)。孙姓人口在本地排名在第五位的有:武张县(据1987年统计,为8735人,占总人口的463%)、清河县(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统计,为12492人,占总人口的436%)、卢龙县(孙姓人口占总人数约在45%左右)。清河县是孙氏的著名郡望之一,这里仍有4%以上的比例,并且有孙庄镇、孙洼镇、孙石佛村、孙家洼村等聚居区。
排名在第六
姓孙的人数总计 在全国排第几
本文2023-10-19 11:10:0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90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