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倪氏家谱中魁、伟、永、德是那个分支?多谢了族人们!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1收藏

请问倪氏家谱中魁、伟、永、德是那个分支?多谢了族人们!,第1张

  源流一

  出自曹姓,黄帝后裔邾武公次子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辞源》所载,春秋时期,邾武公将次子封于郳(故城在今山东滕州境),建立郳国,为邾国附庸。子孙以国名为氏,称为郳氏。战国时郳国被楚国所灭,为避仇改氏为儿(念ní,不简作“儿”),再后又以郳去“阝”加“亻”旁成倪姓。汉初有御史倪宽,其先即为公子肥后裔。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颛顼帝后人邾侯之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在远古时代,今山东半岛上生活着一支氏族。他们因种种说不清的原因而崇拜蜘蛛,认为全氏族成员都是这种神圣的蜘蛛的后裔,并受其庇佑。于是,他们把蜘蛛当作自己氏族的祖神来祭祀,用它来做氏族的图腾和徽志,而称呼本氏族为“邾”。古代的邾倪字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他们将自己所居之地也称为邾,因而在今山东邹县一带留下了邾城(今山东邹县)、邾峄山(又名邹山、邾山,在邹县南十六公里)等地名。周武王姬发执政时期,封颛顼帝的后代曹安(陆终第五子)之后人于邾(拥有今山东费县、邹县、滕县、济宁县、金乡县等地),并且挟为附庸,建立起邾国。邾国弱小,依附于周王朝,后又依附于强大的鲁国。邾国的名称,经传又写作“邾娄”,战国时又通称“邹”或“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结果,认为“邾娄”是当地土语,“邾”是正名,而邹、驺则是战国后所用的同音通假字,与偃国称燕之类相同。邾侠开创的邾国,后来又有较大的变化和发展,并衍生出小邾与滥国。他也因开创之功而被后人尊为朱氏、邾氏、颜氏、邹氏、娄氏等姓的大始祖。到了汉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西汉大臣、水利家倪宽,他是千乘郡人(今山东广饶县),治尚书,历侍御史、中大夫、左内史等职,后拜御史大夫。倪宽在任期间,十分重视水利建设,调发民工,于郑国渠上流南岸,开辟六辅渠,使周围高地得以灌溉。他政绩卓著,得到朝廷上下的赞扬和人民的拥戴。倪氏到底始以于谁,在姓氏学界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其后裔倪宽则明见史册,且名声显赫,故而后世倪氏族人大多尊奉倪宽为得姓始祖。

  因此,曹氏、倪氏、朱氏三姓实际上同宗同源,这三氏加起来人口已经超过三千万,位在21世纪排名第八位的赵氏之前。

  源流三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牧童鲜卑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后魏代北复姓贺郳氏改郳姓,后又改为倪氏。

  贺郳氏,其祖先为慕容鲜卑的分支吐谷浑部,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政策时,将其多改成汉字单姓,一部分人称贺氏,亦有一部分人称郳氏,后随着融入汉族的历史过程,改称倪氏,且人数远远多于邾侯后裔,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出自商诸侯儿伯,商诸侯有儿伯,子孙为倪姓。[1]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乃马真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倪马查氏,亦称尼玛察氏、专图尼马察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乃马真部,始祖为额合偏武,以姓为氏,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东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滹野(今乌苏里江支流俄罗斯境内达鸟河流域)、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喜禄河(今辽河)、珲春(今吉林珲春)、黑龙江沿岸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Nimaca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倪马查氏,多冠汉姓为倪氏、杨氏、榆氏、张氏、佳氏、尼氏、鱼氏、和氏、障氏等。

  源流六

  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盍散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倪沙氏,亦称尼沙氏、尼察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盍散部,以姓为氏,满语为Nisa Hala,汉义“结实”,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尼沙(今吉林龙潭山下一带)、乌苏里绥分(今绥分河上游地区)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倪氏。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倪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倪氏,世代相传至今。

字辈排行

河南延津、通许娄氏字辈:“汝永承先德延绍继希宗孟仲伯和季渊源本世同泰运舒长化广傅道济光思荣敷锡远贻裕庆其昌宣平安云启敬维敏政宏贤英琨璜瑜星华灿时中”。

河南叶县、浙江绍兴娄氏字辈:“大文已启承先业师德长春玉侯昆耀祖光宗泽运广居有仁义到永昌”。

河南漯河、山东菏泽娄氏字辈:“孟仲伯和季渊元本士同”。

山东安丘娄氏字辈:“栢和季燕渊本世佟世德长春玉候昆”。

山东东阿娄氏字辈:“少春(凤文)兆祥秀玉(云)西方甲乙丙”。

山东长清娄氏字辈:“加法向传以其来梓(昭)基业宏抒青瑞永师”。

湖南娄底娄氏字辈:“朝家承光绍国清永强照余泰可平安文武自相耀”。

湖南沅陵娄氏字辈:“国正明贤仕世大宏长春祖述梁绍先德成福寿全中原昌盛世(时)功高庆万年”。

湖南湘潭娄氏字辈:“世祖光辉远先人德业成文章华国典孝友振家声”。

安徽合肥娄氏字辈:“传家有道良彦开祥汝秉先正丁发其昌”。

安徽泗县娄氏字辈:“元天梦玉广太景贤相德治国”。

湖北荆州娄氏字辈:“一秀朝天仔友金安国家”。

湖北宜都娄氏字辈:“家学光先垂绪远文丰大”。

江西九江娄氏字辈:“世德尚忠士金水木火土文明国芝贞家道启昌隆”。

江苏邳州娄氏字辈:“玉守西凤淑培德可从光严芳训化良(忠厚传家远)传家召善庆万载保和康”。

河北沧州娄氏字辈:“基廷钧莹福希会光佳运应宁恒大庭印谦象益锡汝林照培”。

河北娄氏一支字辈:“林荫承光照书齐振家声”。

云南南疆娄氏字辈:“仕学光先德文明世代芳忠孝应国泰字成六为常”。

云南娄氏一支字辈:“朝家承光绍国清永强照余泰可平安文武自相耀”。

贵州桐梓娄氏字辈:“恒必义方经伦星”。

吉林吉林娄氏字辈:“思成之作福文梅士德元”。

娄氏一支字辈:“义永德本和为贵”。

娄氏一支字辈:“兆祥秀玉西方炳”。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大禹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周武王姬发灭商纣后,就开始寻找大禹的后裔。直到周成王姬诵开始追封先贤古帝后裔时,终于发现大禹的第三十六世孙娄云衢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便把他召来,特赐“木”为“楼”,封为东楼公,封他到杞邑(今河南杞县)延续古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

从东楼公到杞谋娶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共传了四世,其间年份不详,但杞谋娶公在位时期,正值周厉王姬胡当政,与周成王姬诵封东楼公相差了近二百五十年,期间共经历了十个周王,因此有学者推算,其间杞国的世系一定有所缺漏。

此后,娄云衢的子孙便姓了楼氏,并将杞邑作为楼氏的发祥地,后去“木”旁为娄氏,成为娄氏的主支。

杞国弱小,又夹在齐、鲁之间,常被侵扰,例如在周桓王元年姬林元年(杞武公三十二年,公元前719年),莒国就大举进攻杞国;在周桓王九年(杞武公四十年,公元前711年),鲁国又借口杞君“不敬”,多次伐杞、入杞,侵占杞田。

杞国为求自保,便和晋国结盟。到春秋时期,杞国在周围大国的压力下还是被迫东迁。当时,杞国曾先后受到宋国、淮夷、徐国等势力的持续攻攻击,无法在河南立足,甚至暂到山东滕县附近的邾国避难,而后迁徙到山东新泰一带。后来杞国又被迫继续向东迁徙。

周襄王姬郑六年(杞成公姒每亡九年,公元前646年),杞成公在位时,将杞国迁到缘陵,即今山东昌乐县附近。到了周景王姬贵元年(杞文公姒益姑六年,公元前544年),杞文公又把国家迁到淳于(今山东安丘)。

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杞国内政不稳,连续出现国君的弟弟弑君自立的情况。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杞悼公姒成逝世,杞隐公姒乞即位,但只过了几个月,杞隐公就被其弟弟姒遂所杀,这就是杞厘公。担好景不长,杞厘公死后把国君之位传给了儿子杞愍公姒维,在位十六年后,杞愍公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又被其弟弟姒阏路所杀,这就是杞哀公。在史籍《史记》中记载杞国事迹不多,基本上只是叙述国君的世系,所提到的杞国事件,唯有这两件兄弟相残之事。

到了战国时期的周贞定王姬介二十四年(楚惠王熊章四十四年,杞简公姒春四年,公元前445年),楚惠王一举灭杞国,杞简公在位仅四年,就成了杞国的末代君主。

杞简公有一支子孙先前被封在娄邑(今山东诸城),灭国后遂改以地名为姓氏,亦称娄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远古大禹帝臣子犁娄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夏禹臣有犁娄氏,见岳价经。”

犁娄氏,是传说中大禹属下的一个臣子,他发明了耕地的犁,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大禹因此大功赐他名为犁娄氏。

据说犁娄氏是一个急性子,因此给大禹添了不少乱子,但也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立了不少功勋。

在犁娄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娄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邾娄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义》记载,春秋时期有个邾娄国(今山东邹县)。

邾娄国,就是邾国,又名邹国、驺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曹氏。

据历史文献《滕县金石志》记载:“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城东北八十里凤凰岭涧沟中,出伯俞父诸器……其中鬲、盘、匜等铜器铭文中,皆有邾字。”

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释:“邾 ,蜘蛛也,从黾朱声。”

邾国的“邾”字,无论在西周还是春秋时期的铜器铭文中,写作蜘蛛形,即今之“蛛”字。据此,史学家郭克煜在《邾国历史略说》一文中认为:“由蛛字字形得知,邾国先人曾以蜘蛛为图腾,建国之后,即以蛛为国名。后来,为书写方便起见,改从邑朱声之邾字,《邾公钟》之邾字,正是这样写的。”

图腾崇拜则是原始社会一种最早的宗教信仰,约与氏族公社 同时发生。在春秋以后的文献中,其“邾”字亦有几种不同的写法。《春秋》、《左传》中写作“邾”;在《国语·郑语》、《孟子》中写作“邹”,在《史记》、《汉书·地里志》中写作“驺”。音同而字异,其实皆一事。

邾娄国在历史典籍中多有记载。《汉书·地理志》:“故邾国,曹姓,二十九世为楚所灭”。在史籍《左传·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中记载:“邾文公卜迁于绎”。在邾文公之前,邾娄国逐渐被分为三个国家,即邾国、小邾(倪)国和滥国,历史上被称为“邾分三国”,时当在春秋前后。

此后,邾娄国的世系缺乏详细的记载。人们只能简单地知道邾娄国共传二十九世,最后在楚宣王熊良夫执政时期(公元前369~前340年)被楚国连同小邾(倪)国和滥国一起吞灭。

邾娄国灭亡后,楚宣王将其王室成员和贵族们迁到邾城(今湖北黄冈),而其他非王室成员和平民则迁往齐、鲁等国。失国后的邾娄国、小邾(倪)国和滥国等国王族及其子民中,多以故国名位姓氏,分称娄氏、朱氏、倪氏、滥氏、邹氏、驺氏、曹氏、陈氏、田氏、王氏、李氏等等,以念故国之情,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隐士赣娄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宋朝学者邵思在《姓解》中记载:“赣娄,<汉书·艺文志>:齐有隐士赣娄子,著书五篇。”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也记载:“周有赣娄子。”

在赣娄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名“赣娄”为复姓者,称赣娄氏,后有人省文简化为单姓娄氏、赣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彭祖的弟子离娄,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彭祖,姓卅名铿,一称彭铿,传说他以长寿之道见称。

彭祖原来是先秦时期传说中的仙人,后被道教奉为仙真。相传他于农历6月6日出生,其父亲陆终,母亲女嬇,是上古帝王颛顼的孙子,也是黄帝的第八代裔孙。

离娄,就是彭祖所收的少数弟子之一,他后来可以察视百步之外,能明察秋毫,史称其离娄公。

孟子在后来专门论道:“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特别指出君主为政要“明察秋毫”。

在离娄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离娄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娄氏、离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

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拓拔部中有匹娄氏(疋娄氏)、伊娄氏、盖娄氏、乙那娄氏(壹那娄、一那娄)等诸部落,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的汉化改革过程中,一并改为单字汉姓“娄”,亦称娄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裕瑚噜氏,以地为氏,满语为Yuhuru Hala,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安楚拉库(今吉林安图西南,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带)、裕瑚鲁(今黑龙江右岸俄罗斯耶拉布加)、长白山区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娄氏、玉氏、裕氏、于氏、余氏等。

得姓始祖:杞简公、犁娄、赣娄子、离娄。

1、拜年

先是在自家拜年,按辈份、长幼依次向长辈、年长者拜年。如一家有祖孙三代,孙子(女)先要给爷爷、奶奶拜年,然后给爸爸、妈妈拜年。受拜者发给晚辈“代岁钱”,也称“压岁钱”。

2、年夜饭

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食用好酒好菜,吃团圆饺子,俗称“包子”、“扁食”。饺子一般都是素馅的,取“素静”之意。吃过年夜饭,除留长辈在家以照应前来拜年的,其他人等都穿着一身新衣服出去拜年。

3、大年初一不能打扫庭院

此外,大年初一早晨不能从井中汲水,不能打扫庭院和室内(白天即使扫也要从门口往里扫,且垃圾不能往外倒),吃过饭的碗筷不洗。

4、祭祖先

家家祭祖先(有的地方叫“送老的”,即把除夕从祖墓请来的祖先再送回去,也有大年初三晚就把“老的”送走的)。

5、六月初一

农历六月初一俗称“过半年”。邹东山区百姓吃用新麦面包的水饺;邹西平原群众则用新麦面蒸馍馍(馒头),并先要上供敬天。

孟子后代宗谱排辈字有

56代 57代 58代 59代 60代 61代 62代 63代 64代 65代: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66代 67代 68代 69代 70代 71代 72代 73代 74代 75代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76代 77代 78代 79代 80代 81代 82代 83代 84代 85代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86代 87代 88代 89代 90代 91代 92代 93代 94代 95代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96代 97代 98代 99代 100代 101代 102代 103代 104代 105代: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孔孟的辈分用字是皇帝批的《孟氏家谱》说:行辈 “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 

扩展资料:

《孟子世家谱》明确记载了“分派以十一,别户以二十”,这“十一派”、“二十户”的孟氏后裔,是孟子的嫡传子孙。至今孟氏族众对自己的“户”属辈分也比较重视,都能如数家珍似的理清世系,摆正自己的位置。

孟轲从第五十七代起人丁兴旺,孟希文生四子,长子曰元,元生一子曰公綮,公綮生十子,长子曰彦璞,彦璞生二子,长子曰承光,承光生七子,长子曰宏略,宏略生闻玉,明朝天启年间(公元一六二二年),宏略死于战事,这时闻玉年幼,于是改由宏略的弟弟宏誉的儿子闻玺为孟轲的第六十二代继承人,这时,已是清初顺治年间。

孟闻玺生三子,长子曰贞仁,贞仁生八子,长子曰尚桂,尚桂生九子,长子曰衍泰,衍泰生七子,长子曰兴铣,兴铣是孟轲的第六十六代孙,这时已是清康熙年间。

兴铣生毓瀚,毓瀚无子,由兴铣的二弟兴錞的儿子毓纍为继承人,他是孟轲的第六十七代孙。毓纍生传梿 ,传梿生四子,长子曰继 烺,继烺生广均,广均生四子,长子曰昭栓,昭栓生四子,长子曰宪泗,宪泗生三子,曰庆桓、庆榕、庆棠。因庆桓、庆榕均无子,故由庆棠之子繁骥为孟轲第七十四代传人。孟繁骥于一九三八年去台湾,一九九0年在台湾病逝,享年八十三岁。

由此可知 广 字辈是孟轲的第七十代孙,昭 字辈为七十一代,宪 字辈为七十二代,庆字辈为七十三代,以下依次类推。

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个字辈。

民国初年,又立了“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

参考资料:

——孟氏族谱

江苏扬中·朱氏家谱

藏地:江苏扬中县民国间木刻本六册

江苏扬中·朱氏家谱藏地:江苏扬中县(二部)民国间木刻本十册

江苏扬中·朱氏家谱藏地:江苏扬中县民国间木刻本十二册

江苏丹阳·云阳朱氏重修族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民国)朱克导修 单景云纂 1919年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丹阳·云阳观东朱氏重修宗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朱从金 朱之兰经修 1919年在兹堂铅印本十二册

江苏常州·兰东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清)朱兆荣修 清光绪十年(1884年)宗正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四卷

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 (清)朱鹤皋撰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凝祉堂刻本

江苏常州·毗陵韩枢朱氏续修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裕昌等纂 清光绪四年(1878年)崇道堂活字本十二册

江苏常州·古歙潭渡朱氏迁常支谱八卷

藏地:美国 (清)朱鲁堂等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义安堂活字本八册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长松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怀淳堂活字本八册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十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朱景元 朱景昌等修 1920年紫阳堂刻本十册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二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 (民国)朱润培编 1931年石印本

江苏武进·马鞍墩朱氏宗谱六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光勋 朱有德等修 清光绪元年(1875年)绍文堂木活字本八册

江苏·武进颜塘桥朱氏宗谱六卷

藏地:美国 (清)朱邦英等修 清光绪四年(1878年)遗直堂活字本六册

江苏·武进颜塘桥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民国)吴文盛修 1944年遗直堂木活字本

江苏武进·硕乔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朱顺德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敬义堂铅印本八册

江苏武进·灵台朱氏族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朱光耀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彝伦堂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武进·灵台朱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北大学 (清)朱百昭 朱绪曾修 清宣统元年(1909年)木刻本十二册

江苏武进·灵台朱氏宗谱十四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存卷 2—7、9—12、 14) (民国)朱永炳修 朱炳坤纂 1947年诒善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朱氏宗谱四十八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友仁等纂 清咸丰三年(1853年)听彝堂活字本二十四册

江苏无锡·朱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元标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听彝堂活字本

江苏无锡·紫阳朱氏家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南京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民国)朱继祖修朱祖镐辑 1924年听彝堂刊本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注书堂活字本二十六册

江苏江阴·池墩朱氏宗谱十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朱晋松修 1947年木刻本十册

江苏宜兴·宜荆朱氏宗谱十一卷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 吉林大学 (清)朱人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树滋堂活字本十二册

江苏宜兴·古临津朱氏宗谱二十卷首二卷末二卷

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清)朱时豫纂修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修钞本一册

家谱文件

朱姓字辈

朱姓明代王族字辈

朱元璋为秦愍王朱(木爽)后裔制订的20个派字是:“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忄享)。”

看你是哪一支的

请问倪氏家谱中魁、伟、永、德是那个分支?多谢了族人们!

  源流一  出自曹姓,黄帝后裔邾武公次子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辞源》所载,春秋时期,邾武公将次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