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紫灵山记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1收藏

再游紫灵山记,第1张

我生性愚钝,不谙世事。家庭、事业皆平庸,避世无争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偶尔,寄情山水,外出穷游且放浪形骸。让现实的无奈、苦闷与彷徨,得以一时的解脱。在游山涉水的娱情中,暂且忘却心头的俗念与烦恼。

多年来,屡遇名山胜境、峻石危峰。不畏艰险而登之,以尽情怀。黄山、三清山、桂林山水、张家界的天门山……曾浏览过的奇山异岩,也算是不胜枚举。

世人多好访名山。惟我看来,山不在高,有树则清。石不在大,有岩则幽。青山怪石,何处无之。山无大小,石有低高。惟山石间有岩、有树、有花,其清幽可爱,便令人低徊不忍去。

我邑南丰多胜境。其西南约三十公里处,有座紫灵山。其矗立于鄱阳村舍后的西北方位。

我于己巳年初游其山,时值仲夏。忠安、国富、荣贵偕我同游。彼时,我未曾知晓紫灵山的人文景观,视其为普通山峰而登之,浮光掠影而已,匆匆涉足而返。

至今依稀记得:远远望见一个十分特别的“仙人洞”。西面洞口,洞内有上下两眼,上小下大。东面洞口,又有一擎长飞柱。东西一径可穿山而过,洞长40来米。顺着一线天艰难而上,达山巅。山顶建有紫灵山寺。寺庙东西方向为山之屏障,南北方向视野空旷。旴江、村舍位于东南之位。在紫灵山北有一副峰,叫做“龟峰”。一巨石卧于山巅,因其石形酷似一只昂首吞日的灵龟而得名“龟峰”。龟石旁边又有几只“小龟”,拥簇成团,粗犷神奇。山峰百米处有一人形山。山上树木葱茏,枝繁叶茂,传说是神仙安排的“养龟人。”山头有一枕头石,“养龟人”仰躺屈膝,瞭望星空,怡然自得。在紫灵山和龟峰之颠,有着围山而建的战壕和暗堡。大约上世纪二十年代,在这里打响了著名的“下罗堡战役”,曾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一页光辉篇章。

壬寅年暮春时节,应王永明馆长邀约,一并到鄱阳村看《鄱阳瞿氏家谱》。谱中的文章被我拍摄下来,回到家中认真研读之。发现在家谱中,前人对紫灵山作了详尽的记载。始知其山的人文景观之底蕴极为丰厚。现摘录如下:

“余常泛舟过嘉禾之鲤鱼象简石,舟中望见一山,其石色紫。”

“因述其山各不一。在唐时曰金鼓岩。宋时常有紫气腾飞,名曰紫灵峰。至明时,回山灵而求嗣者众,浪传为紫灵山。”

“复登其山,见川岩秀气。别是一天,及至绝顶。览四处峰峦,如排下满盘棋局。觇长河一水,宛环来玉带腰缠。其余景象难以悉指,惟一石似擎长匕烛恍然。烛焰成化低徊,入之不忍远去。”

“其间水绕山环,茂林修竹,苍松古柏,异卉奇葩。泉泠匕而咽,石磷匕而坚。云飘然而幻,树杂然而幽。好鸟时闻,听不尽清歌妙曲;闵花常放,究无穷佛法禅机。野鹤频来,孤猿常往。谁谓山中寂寞?我云世外烟霞。”

“水潺匕兮而石出,木萧匕兮而叶落。黄花满径,何劳送酒之人。松树遍山,不少乘风之客。”

“南丰县西南八十里,有紫云观。相传仙者壶公于此得道。壶公者,后汉茅长房师事之者也……石壁峻立,有窦横袤寻丈许。中有练丹匣及蜕骨,或者壶公之遗耶未可知也。观旁老松一株,大三抱,夭矫腾上,如一苍龙挐云,恐汉时物矣。从旁得路,迤逦上数百武,为上岩山之巅也。山益高势,愈峻不可得。栖止,及山之巅,门上远望焉,则军峰插天如玉笋。出其右,旴江泻汉如玉绳维。其左,金嶂鹰石,朋从友列,若屏峦遮其前。而其后,则山驱羊而随之,水东带而归之天数也。大抵兹山若麒麟、狮、象、豸身,昂头横踞,汉不可迫视。四围辟山,近环之,如禽伏兽拱,不可枚数。山皆仓石,青崖如削如铸,不可形状。小溪贯注,其中如蛇缠练,首不知,尾不知。溯游二三里许,两岸皆峻岩,宝峙列上头,青露天一线下,俱澄淖百尺。岩上仙棺棋局,历历可辨。索然四壁峻绝,梯磴绠梁,无所于施,人迹不可登到,大江以南一胜处也。”

古人对紫灵山的描述,极尽生动精彩。浓郁的神化色彩,使紫灵山在我的心中似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深深地吸引、迷恋、感召着我。为一睹其风采,择一个淸闲之日,天刚破晓,独人驾车前往,再游紫灵山。

踏着石径,螺旋而上山巅。放眼大地,紫灵山的神秘面纱徐徐地揭去了,令人灵魂震慑的景象出现了:在幽蓝的天幕下,平静、闲适地躺着鳞次栉比的群山。初升的红色阳光柔柔地投射下来,大地的色彩变幻莫测。状如蜡烛群峰,向阳面透亮橘红,背阳面幽暗浅绿。深深浅浅的山岩裙褶里,有如万千的宝石和碎金在闪光,璀璨着,但她们依然沉静。至纯至洁的旴江之水,蜿蜒曲折,蓄蕴着羞羞的神色。

先人之述备矣!我自惭浅薄,深知无须累赘。

驻足观景台,觅一干净之处坐下来,静静地点燃一支烟,默默地享受着这清幽寂静的山林情趣。

太阳渐渐地高了,游人也多了起来。我方欲下山回家,恰逢早年的邻人志刚一家人。志刚得知我在山上呆了两个多小时,笑而曰:“冇么!在这样的小山上玩得如此尽兴呀?”

嗐!他哪知我心。凡夫俗子的我,心里也藏有那么点小痴迷。何况, 何处不风景。 若在,风景在。

瞿 qú

 1 古代戟一类的兵器。

 2 〔~聃〕佛陀与老子,为“佛”、“道”两教宗奉的教主。

 3 〔~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姓瞿昙。后以瞿昙为佛的代称,亦称“乔达摩”。

 4 姓。

瞿 jù

 ◎ 惊视,惊恐四顾:~~(a.惊顾的样子;b.迅速张望的样子;c.勤谨的样子)。~然。

  瞿(Qú)姓:中国姓氏中最早的姓氏之一。安徽合肥地区聚集有大量瞿姓人口,家多聚集在合肥市城东花冲社区、庐阳区东瞿村、长临河镇熊瞿村、三十岗乡瞿嘴村、瞿新庄、瞿小庄、瞿大郢、瞿老圩、瞿小店、瞿槽坊、瞿小郢、长丰县岗集镇桃山村等地。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有大量瞿姓人口。贵州湄潭县也有瞿姓人口。安徽省定远县瞿姓人口约2000人。

  姓氏起源:

  源流一

  以人名为姓。商王武乙名瞿,后瞿为地名。武乙后裔,因受封于瞿上(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瞿上城),而得名瞿父。其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瞿姓。

  源流二

  以地名为氏。据《宣和博古图》记载,商代青铜器皿中有瞿父鼎。瞿父,是以封地名而命姓瞿的。

  源流三

  以地名命姓的还有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商瞿,字子木,跟随孔子学习《易经》。商瞿是鲁国人,因生于四川双流县,居于瞿上,故名商瞿,其旧居称为商瞿里,后来在这里居住的人,分别以地名取商姓和瞿姓。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执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执瞿,就是古代王宫中执戟内侍卫的官称,专职负责护卫君王、贵胄的安全。

  源流五

  源于净梵国,出唐朝时期净梵王子瞿昙逸,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瞿昙氏,是唐朝时期西域净梵国王子的汉译姓氏,在史籍《辽史·礼志》中记载:“西域净梵王子姓瞿昙氏。”

  源流六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长江流域的瞿塘,属于以地名为氏。瞿塘,亦称夔峡、西陵峡,在史籍《山海经》中记载:“在夔州东一里,古西陵峡也”,也就是天下闻名的重庆三峡之一的瞿塘峡。

  源流七

  源于土家族,属于以地名为氏。土家族瞿氏,出自明朝时期赣、湘、巴地的土家族,在改土归流运动中,以居地名称流改为汉姓瞿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瞿氏为明朝驻军与当地土家族联姻所致,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八

  源于赢姓十四氏的一支,在《史记·秦本纪》[3] 中有记载,“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如今的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等姓,除了李、赵、马等外,几乎单一源于嬴姓。

孔氏祖庭广记是现存孔氏家族最早的一部家谱。此家谱,以《家谱》、《祖庭记》二谱为基础,以《左传》、《周礼》、《礼记》、《史记》、《孔子家语》等三十多种史籍相质验,博采详考,正误补缺,增益门类,冠以图像,重新编次,著录旧碑全文,新添了金皇统大定、明昌以来孔氏族人的传记、金廷对孔子及其后裔的优宠等内容,凡孔氏“祖庭事迹、林庙族世、古今名号、典礼沿革之始末,并列于篇,粲然完备”,为我们研究孔氏家族的历史以及金元以前,尤其是金代的思想史、儒学史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史料。十二卷,孔子五十代孙孔元措撰。元措字梦得,金承安二年(1197)袭封衍圣公。此前宋元丰八年(1085)孔子四十五代孙孔宗翰纂修《家谱》,宣和六年(1124)孔子四十六代孙孔传(又名孔若古)撰《祖庭杂记》,孔元措将两书合在一起,又参考载籍,正误补阙,并录林庙旧碑全文,兼述金皇统、大定、明昌以来崇奉孔子故事,又冠以图像,将原来两书三卷十八门五百四十三事,增益为十二卷二十六门八百四十事,曲阜文献,自此完备。此书成于金正大四年(1227),并镌版于金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初版久失。蒙古壬寅(1242),耶律楚材奏准皇帝,令孔元措赴阙里奉祀,元措归阙里后即增补校正,重雕此书。壬寅为蒙古太宗之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元年,即宋淳祐二年,金朝已亡,当时蒙古未建年号,因以干支纪岁。

本书为孔元措归阙里后重雕之本。半叶八行,行20字,白口,左右双边。书中有清代学者钱大昕、瞿中溶、黄丕烈、邵渊耀的题跋和孙星衍、吴翌凤的题款。 传世的蒙古刻本极为罕见,此本代表了蒙古早期的雕版印刷水平,纸墨古雅,字划精美,是金元时期雕版印书中的上品,黄丕烈称之为“惊人秘籍”,钱大昕谓“予所见金元椠本,未有若是之完美者”。书中保存了大量阙里文献,世无二帙,前人目录中亦罕见著录,是研究孔子和曲阜史地的珍贵资料。两汉以来孔氏庙林碑刻,旧书只录碑目,此书则尽载旧碑全文,可补诸家碑录之阙。书中有何元锡印、钱塘何氏梦华馆藏书印、丕烈、荛夫、士礼居、汪士钟印、阆源真赏等印。此书原为曲阜孔氏藏本,清乾嘉时,孔氏赠予其婿何元锡,何转让给黄丕烈,再归汪士钟,又入瞿氏铁琴铜剑楼,后为当代藏书家陈清华收得。今藏北京图书馆。商务印书馆曾将此书影印,编入《四部丛刊续编》,又收入《续古逸丛书》。 《孔氏祖庭广记》还是现存最完美的宋元刻本之一。清嘉庆六年(1801年),著名学者钱大昕在其为该书所作的后序中称该书“纸墨古雅,字画精审,予所见金元本未见如是之完美者。”(《孔氏祖庭广记·后序》)

(1)尧帝第九子刘源明(因封刘国此始姓刘)妣古氏、巫氏——(2)刘永和妣宁

氏——(3)刘纪安妣王氏、刘纪乐妣甘氏——(4)刘岁纪妣黎氏——(5)刘正成妣李氏、刘正定

妣王氏、刘正坤池氏——(6)刘长历妣瞿氏——(7)刘德科、刘德亮妣薛氏、刘德仁——(8)刘

仁宏妣孟氏、刘仁发——(9)刘廷光妣雍氏、刘廷绅、刘廷九、刘廷贵——(10)刘爵南妣尚氏—

—(11)刘行矩妣晏氏、刘行清——(12)刘复胜、刘复旺妣易氏、刘复松——(13)刘茂光、刘

茂清妣丁氏、向氏、刘茂文、刘茂华——(14)刘孔扬妣廖氏——(15)刘日永妣宏氏、刘日贵、

刘日胜——(16)刘德荣妣吕氏、刘德康——(17)刘聚义妣言氏——(18)刘宗妣熊氏、刘孚妣

江氏、刘汉妣汪氏、刘累妣赵氏、汪氏——(19)刘正益、刘洪益、刘永益、刘万益、刘大益、刘

宗益、刘顺益、刘昌益妣黄氏——(20)刘歆妣徐氏、刘锡朋妣古氏——(21)刘永妣林氏、刘

杭——(22)刘琳妣奉氏——(23)刘狱、刘麓妣罗氏——(24)刘洪州妣袁氏——(25)刘绅妣

熊氏——(26)刘茂高妣余氏——(27)刘道山妣贝氏——(28)刘叨明、刘叨亮妣曾氏、刘叨

清、刘叨朗——(29)刘先妣程氏——(30)刘臣、刘坤妣古氏——(31)刘案喜、刘案庆、刘案

临妣陈氏——(32)刘智河妣宦氏、刘智明——(33)刘绘妣以氏、刘缙、刘总——(34)刘元远

妣芋氏——(35)刘观榜妣文氏——(36)刘文祯妣谢氏、刘文祥——(37)刘篮妣甘氏、刘管、

刘符——(38)刘九琳妣张氏——(39)刘道总妣甘氏——(40)刘伯亿妣卞氏、刘叔亿妣景氏、

安氏——(41)刘笃庆妣秋氏——(42)刘陶阳、刘定阳、刘楚阳妣曹氏——(43)刘春、刘淋、

刘弼妣汤氏——(44)刘猛、刘勇妣黄氏、刘刚、刘强——(45)刘建平妣曾氏——(46)刘敬

堂、刘敬典妣张氏、刘敬培——(47)刘照然妣毛氏、董氏——(48)刘之雄、刘之旺妣古氏

——(49)刘茂妣佟氏——(50)刘平环妣古氏、刘平元——(51)刘良妣胡氏——(52)刘世

勋、刘世郎妣易氏、徐氏——(53)刘昌允妣钟氏、刘昌华——(54)刘万宗妣尤氏、刘万全——

(55)刘康妣万氏——(56)刘凤妣官氏——(57)刘致禄妣尹氏——(58)刘伯蛮妣钟氏、杨

氏——(59)刘维纲妣朱氏、刘维统——(60)刘宗仁妣金氏、刘宗义、刘宗礼、刘宗智、刘宗

信——(61)刘大化妣吴氏、刘大爵、刘大禄——(62)刘敏洪妣司马氏——(63)刘晋妣温氏、

刘珍——(64)刘湖、刘璜妣曾氏——(65)刘鸣坤、刘鸣申妣欧阳氏——(66)刘松妣朱氏、刘

柏、刘梢——(67)刘文先妣洪氏、丁氏——(68)刘伯仲妣姜氏、陈氏、刘伯茂——(69)刘盛

臣妣白氏——(70)刘茂清妣吉氏、刘茂祖、刘茂文——(71)刘桥妣殷氏、吉氏、刘年——

(72)刘丰(字然、号果齐。迁江南沛县、家财万贯、好善乐施)妣李氏、桂氏、刘沛——(73)

刘仁纪、刘仁号(字荣)妣赵氏、梁氏、——(74)刘瑞(字显名初)妣李氏——(75)刘伯妣邱

氏周氏、刘仲妣马氏、刘邦妣吕氏、戚氏、薄氏、张氏、赵氏 刘交(楚王)妣梁氏—

注:

1、古人多名,该谱同一人选用的个别名字可能与刘邦各支族谱记载有异,特说明;

2、古一夫多妻,各支族谱选取的夫人多以该祖原配和生母为主,故所标妣(夫人)可能有所不同;

3、不排除历代后人因代代传抄而产生的错误;

4、因为家谱皆秘而不宣,谱中很多史料不便公示

5、以上仅供对家谱研究有兴趣者参考,请勿复制转载到处发布,以免因其族人不满引起纠纷。

刘邦家谱:

1、曾祖父:刘清,战国末期魏国大夫,出生并活动于魏都大梁,之后其子刘仁迁丰邑中阳里,现丰县汉皇祖陵保存刘清之墓。

2、祖父:刘仁,迁丰邑,丰邑本属宋国,宋灭后入齐,前284年五国伐齐后,原宋国国土尽入魏国,为魏国东陲,刘仁迁丰,当在此年之后。

3、父亲:刘煓,字执嘉,即刘太公,刘邦登基后尊为太上皇,崩于公元前197年。

4、生母:温氏,一说王含始,被追谥为昭灵夫人(昭灵后)。

5、庶母:李氏,太上皇庶妻,封太上皇后,逝于公元前197年;生楚元王刘交。

6、兄弟姐妹

(1)刘伯,刘邦大哥,汉五年正月,追尊为武哀侯,高后时,追尊为武哀王。长嫂封阴安侯。

(2)刘仲,名喜,刘邦二哥,被刘邦封为代王,[244] 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后因抵抗匈奴战败被革为合阳侯,死后 追谥为代顷王。二嫂为顷王后。

(3)刘交,刘邦弟弟,排行第四,被刘邦封为楚王,[245] 死后谥元王。

(4)从父兄:荆王刘贾。

(5)从祖弟:燕王刘泽。(应该是远房兄弟,现已无稽可考)

(6)姊:宣夫人 昭哀后。

7、后妃:曹夫人、吕皇后、戚夫人、薄姬、赵姬、管夫人、赵子儿、石美人(石奋之姊)

子女。

8、共生八子: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刘恢、刘友、刘长、刘建。

9、女儿:刘乐,即鲁元公主,下嫁张耳之子张敖,母吕后。刘邦女儿有史可查者只此一人。

10、原配吕雉,公元前187年临朝,称制八年,公元前180年而崩,寿62岁,葬于咸阳东陵。生一子一女:刘盈,即是汉孝惠帝;女即鲁元公主。

11、妣曹氏,生一子:刘肥(高祖六年立为齐王,[247] 卒谥齐悼惠王)。

12、妣戚氏,生一子:刘如意(汉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为赵王,十五岁被吕氏毒死,谥赵隐王)。

13、妣薄氏,公元前155年四月崩,葬于霸陵,生一子:刘恒(初封代王,后即帝位为孝文帝)。

14、妣赵氏,生一子:刘长(公元前196年封淮南王,文帝六年谋反,废徙蜀死,谥淮南厉王)。

15、诸姬所生之子:刘友(初封淮阳王,后改封赵王,被吕后幽禁而死,卒谥赵幽王)、刘恢(公元前196年高祖诛梁王彭越后立为梁王,16年后,因赵幽王刘友幽死,便被改封为赵王,被迫娶吕产的女儿,而刘恢的宠妃被迫自杀,因此闷闷不乐,公元前181年六月,刘恢殉情自杀。死后废其嗣,文帝时追谥为“赵恭王”)、刘建(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逃放匈奴,次年被立刘建为燕王,立十五年死,谥曰灵。刘建本有子,吕后使人杀之,绝嗣后,除其国)。

再游紫灵山记

我生性愚钝,不谙世事。家庭、事业皆平庸,避世无争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偶尔,寄情山水,外出穷游且放浪形骸。让现实的无奈、苦闷与彷徨,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