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姜子牙的后代改性田了呢?
首先姜子牙为姜姓吕氏,他的后代也是这样的。也就是吕齐时期
前386年,齐相田和逐齐康公自立,以齐宝货因魏文侯贿于周室,周安王立田和为齐和,田氏为诸侯,田氏取代吕氏专有齐国。
也就是说后来,不是姜子牙的后代的人,也就是田和赶走了姜子牙的后代,田和妫姓田氏,与吕齐时期相对称为田齐,姜子牙的后代没有改性田。
望采纳。
姜姓 姜姓源流
jiāng 是源自远古时期炎帝的姓。
据史书记载,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 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
迁徙分布
后来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炎帝的许多子孙已变易为其他姓氏。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建立吕国,复赐以祖姓姜,以接续炎帝的香火。
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国的吕尚。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掌四岳有功,子孙从封姓。”吕尚,既为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姜子牙,因他治四岳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封姓改叫吕尚。其子孙世袭齐国国君,历29世。后来齐国在战国时被田和所灭,齐国变为田氏政权,其子孙后代分居各地,多以姜为姓。这样,分迁到各地的姜姓不断繁衍发展,到了汉代已发展成为一大望族。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西戎也有以姜为姓的,故称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后逐渐东迁,约于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领迁至晋南,属于晋国。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省境内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今河南灵宝县函谷关以东地区)大族。到西汉初,为充实关中人口,姜氏从关东迁徙至关中,此后世居天水(今属甘肃),故族人便以“天水”为郡号。到了汉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苏、四川者。但是,直到唐代,天水仍是姜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唐、宋时期,姜氏还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方及广东琼山。到了明、清时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陕西、湖南、贵州、湖北等地。据姜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姜世良迁至福建漳州龙溪县红豆村,并在此发迹。其后代子孙繁衍,又有分支徙居广东陆丰盐墩乡,继续繁荣发展。后来姜世良11世孙于清乾隆年间由内地移居台湾。此后,闽、粤姜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有的又远播海外。
姜姓名人
姜姓名人,最早的是周时的姜子牙。此后,历代不乏杰出人物。东汉的隐士姜肱,史书称其“家世名族”,他不仅学问高,而且与二弟姜仲海、姜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兄弟相互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爱。东汉还有姜诗,与其妻以事母至孝闻名,其后发展成为姜氏较为繁盛的一支。
三国时有蜀汉的姜维,天水人,本为魏将,后归蜀,得到诸葛亮的信任。曾继诸葛亮之后继领其军,后任大将军,是位有名的大臣;唐代,有两位姜姓宰相,除姜公辅外,还有唐高宗时宰相姜恪;南宋有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工诗,精通音乐,满腹经论,可惜由于当时秦桧当政,因姜夔唾弃他的为人,后隐居;南宋还有名将姜才;明代有书画家姜立纲;清代有文学家姜宸英,曾参与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厂卫”之害,善工书法,能诗文,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之一。近现代有皖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姜镜堂等。
姜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居于第60位。
姜姓郡望
姜姓在长期的发展繁衍过程中,形成的郡望有:
1、天水郡:西汉置郡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移治上圭阝(今甘肃省天水市);
2、广汉郡:西汉治所在乘乡(今四川金堂东),东汉移治雒县(今四川广汉北)。
3、河南郡 :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堂号:姜姓以“天水”、“龙泰”、“稼穑”、“渭滨”、“敬睦”、“云磬”、“森阳”等为其堂号。�
4、渭川郡:姜子牙的后裔,分布未详。
姜姓堂号
中华姜氏堂号大汇集
来源:姜家五千年--中华姜姓家谱网 wwwjiang5000com wwwjiang5000com/bbs姜氏论坛
这是本人多年来收集的姜氏堂号:(目前已知堂号有56个,以下未尽录入)
堂 号 分布地
天水堂:湘阴姜氏始祖:[后周]姜松年; 先祖:姜应麟、福建漳州姜世良公后裔、广东、香港、台湾等地姜姓
稼樯堂:湖北、四川、福建
渭水堂:江苏沭阳、福建。山东盐城姜姓始迁祖伯六,明洪武三年奉诏自姑苏迁徙、合肥姜氏始迁祖永贵,明洪武初自句容迁合肥东乡浮槎山。
渭滨堂:
孝友堂:江西九江瑞昌市井泉庄,为汉姜肱、季江、伯淮三兄弟孝友传世,大被流芳。
敬义堂:为孝友堂分支,湖南湘潭中湘姜兴禄、添恩、添佑派下、四川、湖北阳新、大冶、武汉等地以及浙江遂安城西敬义堂、新定渭川姜氏。
寅清堂:为孝友堂分支,为孝友堂分支,湖北华荣郭店姜姓
表海堂:为孝友堂分支,湖北武汉黄陂姜家湾2500人,江苏赣榆县石桥镇人近6000人。
孝思堂:福建石狮市姜厝姜姓,目前135户,男丁300余人。
敬睦堂:
敬胜堂:浙江馀姚、江西南昌
敬德堂: 浙江象山
三孝堂:湖南
森荫堂:湖南宁乡
森阳堂:
龙泰堂:
云磬堂:湖南长沙明嘉靖三十年崖山公、宁乡始迁祖:[后唐]姜德厚
瀚静堂: 河北 始迁祖浩,清道光间自河北盐山县姜家庄迁天津大沽口。
渭璜堂: 安徽安庆地区和湖北黄梅地区
宝璜堂:湖北湖北汉阳、打虎庄16庄、
崇本堂:浙江鄞县姚江姜氏、鄞东梅墟姜氏、浙江慈溪 慈东青林姜氏
经草堂:东禅来经草堂,浙江黄岩,黄城姜氏
松柏堂:安徽桐城
馀庆堂:(余庆堂)安徽桐城皖桐姜氏,江苏丹阳滕村
敦本堂:江西南昌城塘姜氏、江西婺源姜氏、安徽池州姜氏
敦睦堂:山东莱阳姜氏
孰乐堂:湖南宁乡
敦伦堂:湖南邵回
瀚静堂:始迁祖:[清]姜浩 清道光间自河北盐山县姜家庄迁天津大沽口
致远堂:昌邑姜氏
享典堂(敦典堂):浙江金华姜氏
贻安堂:凰林姜氏
聚仪堂:浙江省龙泉市城北乡,字辈“洪、昌、乾”
东海堂:山东
仁德堂 : 山东烟台福山肖家沟,始迁祖姜苛
忠仪堂:山东
贵三堂:清朝年间,姜洪令、姜申令、姜玉令带领姜贵春、姜贵林、姜贵芝,在辽宁庄河县鼓山沟,开办的以抬钱生意为主。后因枪支官司和经营不善而关闭。
善庆堂(善庆堂) 开阳姜氏
获胜堂(获胜堂)
养拙堂 山东峄县姜氏 始祖姜垒于清乾隆年间由滕县迁入 700人 (现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堂号系清咸丰帝所赐)
璜瑛堂 湖北枣阳, 明代从江西迁移到枣阳
峝支堂:山东海阳,始迁祖:[元]姜朝阳,字桐臣,元时自海阳猪湾村迁居同邑槐树底。
寿世堂:浙江江山文溪姜氏,始迁祖:[宋]姜屿; 先祖:[宋]姜璿。以及潭源姜氏、嘉湖姜氏
飞熊堂:先祖:姜东道; 先祖:姜东述; 先祖:姜东遐
叙伦堂:浙江兰溪泽口姜氏,始祖:[明]姜文二。
乐颜堂:延令姜氏始祖英四,原籍江西南昌之沙湖,明嘉靖时,其子真九[明]、先三[明],迁居当涂洪山,真九之子后归南昌,先三子孙落籍当涂,清初,其后裔再徙泰兴
追远堂:江苏武进西林姜氏始迁祖宗扬,谱称明永乐初自濑水(或云云阳)迁武进西林
鲁文盛堂:湖南岳阳巴陵姜姓始祖松年,北宋初人。始迁祖十三世孙时升,宋嘉定间由江西分宁县陂山迁巴陵一都梅田。
姜姓辈分
姜姓字行辈分严谨有序:
《唐姜公辅主修姜氏统总谱合大成派系50世》
世运承先泽 光华继后如
家国文明远 廷贤任尔思
一邦登政仕 永绍吉人图
三伯从公久 天壁可为谟
子能辉前志 兆泰俊良储
井泉庄姜氏为接“储”字辈下延
储文茂胜永 大守志兴启
贤能道仲时 金常必正家(之)
姜姓合大成统一字派如下:
孝友本厚 俊秀芬香
前传衍庆 勋烈降昌
肇基建业 丹书训详
英才左汉 忠信相唐
封侯赐爵 祖武留芳
姜姓特殊的字辈:
1、循环用字字辈
2、按五行“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部首的字派来进行循环
孔子赞姜子牙:“太公,兼利天下者也。”姜子牙可谓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军事家、政治家、韬略家,披肝沥胆、呕心沥血辅佐周王灭商兴周,安邦治国。儒、道、法、兵家皆追他为本家宗师,尊称为“百家宗师”。
百姓崇尚他神通广大,祈求他庇护,渐渐地人们给他添上了神话色彩,受明朝《封神演义》的影响,姜子牙在民间更是有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至尊威严和地位! 姜子牙,又名姜尚,大约出生于公元前1156年,其先祖伯夷为炎帝第十四世孙,因辅助夏禹治水有功而被封在吕地,又称吕尚。
姜子牙出生时,家道败落已沦为贫民,为了维持生活,姜子牙年轻时做过屠夫,开过酒店,卖过大米等,赚少赔多。怀着一颗安邦治国之心,姜子牙30岁左右来到昆明山求道问学。半生不遇的姜子牙,垂钓渭水之滨,终于在72岁高龄时得遇一心求贤的姬昌,二人相见恨晚,共同乘坐一辆车相谈甚欢,被尊封为太师。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姜子牙从此大展拳脚。
殷商暴虐无道、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人们怨声载道。姜尚辅助姬昌推行德政治国,对外团结其他诸侯国向纣王纳贡,麻痹纣王,对内勤政爱民,休养生息,扩大生产,蓄养兵马,人心所向,很快取得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蓄势待发。姬昌死后,姬发继位,尊称姜子牙为“师尚父”。商纣王越来越暴虐荒*,听信谗言杀了忠臣比干,囚禁叔父箕子。
帝辛十一年,姜子牙协同姬发联合各诸侯起兵伐纣,十一年正月姜子牙率军抵达牧野,距离商朝都城朝歌仅仅70里,商纣王迎战,商军溃败,纣王在鹿台自焚而亡,商朝灭亡周朝兴起周朝建立,周天子将全国分成若干个诸侯国分封给姬姓亲族和灭商大业的功臣,姜子牙受封齐地营丘(山东临淄)。
公元前1045年,姜子牙率领兵马前往营丘建立齐国,附近莱国的莱侯想率先抢夺地盘,姜子牙指挥军队在淄河西岸与莱侯激战,莱军败退,建立齐国。姜子牙以法治国,强国富民,齐国也成为了最大最富强的诸侯国。齐国安定后,姜子牙和长子姜伋仍然留在镐京辅佐周文王,将齐国交给老三丘穆公打理。
周文王死后,姜子牙又继续辅佐周成王、周康王,安定周室。公元前1017年(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在镐京逝世,享年139岁。姜子牙的大儿子齐丁公吕伋继续留在镐京工作,辅佐周康王,统帅周朝的三千虎贲,为保卫镐京做出了巨大贡献。姜子牙的个人生活非常精彩传奇,30岁的大龄青年离家问道,72岁孑然一身归来。
他的一个少时的伙伴当时已经儿孙满堂,非常同情姜子牙,就给他介绍了个68岁的马寡妇,马寡妇非常看不起当时身无长物的姜子牙,难以维持生计,马寡妇抛弃了姜子牙。后来姜子牙遇到了他的真命天女申姜,夫妻和睦,申姜一口气替他生下了13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而且女儿嫁给做姬发做了周王朝的王后,所以姜子牙也是周武王的岳父,周成王的亲外公。
晚婚晚育的姜子牙,在七旬后还能生下这么多儿子,不仅长寿而且身体棒棒的,羡煞多少人!自古功成不及时身退者,功高震主,最后难免狡兔死,走狗烹的凄惨下场。历史上一直有周王在姜子牙去世后,把他的后人全都杀了说法,找不到史料记载,那么姜子牙的后人到底有没有被周王杀掉呢?
姜子牙也将他的长寿基因传给了儿子们,姜子牙的生育能力也是非凡,在人生六十古来稀的古时候,姜子牙以超高龄的晚婚晚育竟然生下了是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毕竟人家是昆仑山问道,且满载而归,岂凡人能比。姜子牙活了139岁,相当的长寿;长子姜伋活出生前1096年,死于976年,活了121岁也很长寿了,二子也是死于前976年,活了108岁,也是百岁寿星。
然而从三子开始,其他十一个儿子都在前932年死了,也没史料记载因何而死了,那他们为什么都在前932年死了,相约好了?被人谋杀了?这样集体死亡说明了什么?不得不引发人们的臆想。周穆王大约前1026年到前922年,公元前932年正是周穆王四十五年(或四十四年)的时候,难道周穆王血洗了姜子牙的儿子们?
汉朝武帝时,卫子夫得宠后,卫氏外戚一族日益强大,外有大将军卫青、骠骑大将军,还有其他大小官员,内有卫皇后和刘据皇太子,最后卫氏一族还不是遭到满门清洗,刘据满门遭到血洗只逃脱个刘病已,虽说刘据当时确实起兵造反但谁敢否认他不是上了汉武帝的套了呢?有什么事不能直接把太子喊过来当面问清楚,非得要个心怀不轨的宠臣在那里翻来覆去地查,传话呢,没有将太子保护起来呢?
功高必震主,姜子牙的功劳就不用说了,姜子牙的大儿子为周朝做出的贡献一点也不比姜子牙差,齐国又国富民强,姜子牙的儿子们遭到灭门也不难理解,让人心塞。更让人吃惊的事情是,周夷王因听信纪侯谗言竟然将姜子牙的后人齐国国君齐哀公活活烹杀,一代国君在热锅里被活活煮死,真是闻所未闻。真是伴君如伴虎!
周武王灭掉商纣之后,姜子牙作为大功臣,被分封在齐地建立诸侯国。在姜子牙的影响下,齐国上下安居乐业,兵强马壮,可以算得上很强大的诸侯之一。到了齐桓公的时候,其疆土已经扩张了数倍,延伸至了海边,正是由于利用好了海上资源这个优势,其成立春秋五霸中最强的那个国家。
可是花无百日红,齐国虽然一度成为最具实力的国家,但后来也开始走下坡路。到了齐景公的时候,王室就开始显得很腐败了,到了齐康公继位的时候,就被田和赶到了海上,从而篡位取而代之,这下田和成了齐国的君主。但是他并没有新立一个国号,还是保留了“齐”的称号。
到这里,姜子牙的后裔就算正式告别了齐国的统治地位,可以说彻底绝缘了政治舞台,直到秦始皇统一的时候,姜氏再也没有人冒出来过。《史记》中记载:“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难不成齐康公之后,其后代真的就已经灭绝了?没有人能幸存下来吗?我们知道,当田氏掌权之后,太公的后代绝对是被首先清理的对象,因此他们大多数能逃的一定会逃,但至于是否有人活下来,就没有任何典籍记载了。再加上到了西汉初期,发生的“诛吕”事件,又再一次对姜子牙的后代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即使存活下来的都是流散各地。
不过虽然康公之后没有族谱记载,但根据朱熹的研究看来,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临老幸姬生二庶子曰绥、曰缨。”说的就是康公临幸爱姬后,生下来两个儿子,一个叫绥,一个叫缨。也就是说其后代还是有的,但是时间流转,恐怕早已经繁衍得很分散了。当然,姜子牙的后代起先都是姜姓,但是有的为了避免麻烦,往往会选择改名换姓隐藏真实身份。就包括吕、望、齐、卢、贺等总共至少有十几种姓都是姜太公的后裔。
这就是为什么前韩国总统卢泰愚就曾来到中国寻祖,说自己就是姜子牙的后代,还专门参拜了姜子牙的公庙,以及衣冠冢。至于为和太公的后裔繁衍到了国外,其实这跟唐朝的一个刺史卢惠有关了,当时黄巢对唐朝的王室和大臣赶尽杀绝,为了保全性命,卢惠就带着一家人以“东征”的名义逃亡到了韩国,因此他在韩国繁衍的后代,其实也就是属于姜太公的后人。
姓许。
姜子牙后人姓许。姜子牙是吕氏,封地在齐国,但是相传其后人为许氏。姜子牙是吕氏,封地在齐国,但是相传其后人为许氏。
姜氏政权在辅佐了周王八百年的江山之后却经历了王朝政变,姜氏一族也无法再继续下去,日月星辰变化,王朝更迭,这个大家族的兴衰也要顺应潮流。
田氏伐齐,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田氏取代了齐国姜氏的位置,成为了国家的实际领导者。
齐国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周武王伐商之后,当时姜子牙作为军师有着非常大的功劳,而姜子牙又是东海边人,所以就把齐国这个地方封赏给了姜太公。
在春秋时期,齐国出现了齐桓公这个霸主,他任用管仲,帮助宋国平定内乱,又受到周天子的封赏一度非常高光。
然而也是在这个时期,陈国的一个大夫陈完来到了齐国。得到齐桓公的赏识,一度成为齐国的宰相,为了保护自己家人的安全,把名字改为田氏,也自此拉开取代齐国的持久战。
最初田氏并没有想要取代齐国,但是他的后代人才辈出,到了齐景公时期,已经具备了非常强大的势力,可是齐景公非常信任当时的大夫田乞,并没有做出任何措施,以至于田乞做出了废掉国军拥立新君的行为,开始独揽朝政。
田乞的儿子田常更是直接杀掉了齐简公,其子田襄子更是把自己的亲族都安排到齐国的各个职位,以至于到了最后,齐国的所有政权都被田氏所掌控,齐国的国君被完全架空,到了田和这一代,直接和魏文侯合作,上报周天子,名正言顺的把齐国姜氏变成了齐国田氏。
这件事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田氏历经数代人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点点的蚕食了齐国姜氏,掌握政权的过程中,兵不血刃。后来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所以没有马上称帝,一方面是借鉴了董卓,另一方面也是深知不能马上取代汉献帝,否则会引起内乱。后来司马懿夺得政权,他的后代也用同样的方法一点点的取代了曹魏。
武王消灭商纣王之后取得了天下,姜子牙在此建立了封地,春秋末年,吕氏政权被田氏取代了,所以说他们开始姓田了。
田完,是陈厉公的儿子,在宣公二十一年时,陈宣公杀掉了太子,他们两个关系很不错,田完担心这件事会连累到自己,齐桓公又想给他个官职,所以他只能委婉的拒绝。田完过世了之后,田氏也就继承了田完的位置。
田氏上任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采取一些新的措施来笼络民心。精工的大夫田僖子乞,为了响应他的号召,他将齐国的量制改为了四舍五入制。所以说,他们这样的做法自然受到了人民的用户和爱戴。
田氏采取的第二个措施就是武装得田,景公去世了之后,因为继位的问题,田乞就在暗地里挑拨了关系,表面上是顺服听从高、国二相,但是实际上就是为了让他俩互相不相信彼此,,掀起了一场斗争,大夫们纷纷带着自己的兵马进宫。高昭子听说国家形式有变动,就赶紧叫上了国惠子去救国君。就这样争来争去,互相猜忌。经过了两次的武装斗争,田氏最终是取得了胜利,他掌握了齐国的政权。
第三个就是搞好外交。齐景公五十五年,晋定公遭人谋反,他就来齐国借粮食,于是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派了田氏去营救他们。在各诸侯面前拼命地讨好,还与邻国签署了盟约。
最后一项措施就是扩大封地,田氏在位时,齐国上下非常的安定,人们安居乐业。还将自己的封邑面积扩大了很多。
齐康公十九年,田氏变成了齐厚,这时田氏已经夺取了完整的政权。
为什么姜子牙的后代改性田了呢?
本文2023-10-19 06:18: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88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