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家谱
现代人生活富足了,有很多家族开始续写家谱。为什么要写家谱呢,这要从什么是家开始说。
什么是家呢?家最早是男女双方因爱而组成的聚合体,然后生成儿女子孙,形成以血缘组成的最紧密的家庭结构,再延展出叔伯堂侄堂兄弟等为主的家族亲情社会结构。家庭和家族在外表现和聚合的是亲情关系,内在实际上是一种力量显示,什么力量呢?首先是以血亲联系的共担风雨的强大凝聚力!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常常告诫儿孙说:"你看谁家的户面大,他家的人尽量别招惹。"户面就是家族,足见他人害怕的还是力量!凝聚力同时也是一种抗风险能力以及冲击力,这个在偶遇大灾大难时犹为重要!雪只有滚成庞大的雪球才很不容易融化,树木形成森林时才能抗御强风!很多人手拉手肩并肩就会成为坚固的长城!
那为什么写家谱呢?首先是追寻自己的根,我从哪里来?我的家族有哪些人,有多大?我的祖宗是谁,祖上都有谁?这就是中国的根文化。树无根是枯木,水无源化作汽!瑟瑟秋风中飘荡的黄叶是悲苦的,只有落在浑厚的大地上才会感受到异常的温暖;客居他乡的游子,只有回到自己的家乡才能倍感故土的亲切!思乡问亲是不断地封存和开启生命与亲情之门的珍贵记忆,如封藏若干年的美酒散发出来诱人的醇香!
一个家族在记忆背后的是什么?是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祖,共同的根,共同的血缘,先辈共同走过的路!这一切折射与反映了什么?反映了一种精神!什么精神?传承与传递生命之火的精神!再大的苦都不会怕,再大的难都能过!为什么?因为有无数的亲人看着帮着协助着,我们不再孤单不再孤独不再孤苦无依!人类在世界上在大自然中有时很卑微渺小,但是抱成团就是巨大的力量!
家谱续写的是血缘,诉说的是亲情,传递的是感情,凝聚的是力量,彰显的是精神,照亮的是前行的路!薪火相传,代代不息,直到永远!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一个共同的根!
家谱是记载了某一地区一个姓氏的家族历史,在我们太原这面有很多家族的族谱,因为我们这里现在很重视家族族谱,我们胡家也是有族谱的,而且这对我们家族的意义很大,同时也是我们和其他家族的区别,而且家族在一起过年也很热闹,有很多的传统仪式。家族族谱有文化的氛围,我们胡家的老人说过,之所以要有家谱,就是为了家族繁荣昌盛。
家谱是族谱的一部分,但是对个人来说,家谱是我们的渊源,也是我们的根。人没有一个根的话,就是一个漫无目的的浮萍,一生也不会找到一个真正的心灵慰藉,家谱是联系家人感情的纽带,是联系族人的证明,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
我们弄清了自己的家谱,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这样做能够聚起更多的人脉,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更加亲密的关系。家谱使得我们的心灵变得安详,可以善待每一个人,因为直到生命的意义,和人与人的关系。
家谱对社会来说,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家谱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家谱里面记载很多历史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基本面貌,可以对我们研究历史起很好的作用。同时家谱有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所以,修家谱对个人对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为我们胡家的家谱自豪。
当然家谱的保护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我自己对此有很深的感受,因为在我们胡家修家谱的时候,遇到很多的困难,后来我们找到本地区的文化部门,这才可以很好的修复我们的家谱和族谱,因为家谱和族谱的保护和完善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庞杂的艰巨构成,个人完成起来很麻烦,也不现实。
如果能争取到当地政府和民间各种力量的支持,会为我们开展家谱和族谱的工作,就会非常的便利,个人能力是有限度的,所以我们能得到政府的指导和有力推动,那么修家谱的工作就非常好办了,所以我在这里呼吁一下,希望政府可以鼓励大家修家谱和族谱。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中的道理我们都明白。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每一个团体都有着自己的为人和风气。家风家训,上可以追溯至千百年以前,下可以影响到百代人以后,只有有了好的家风家训,才有了为人的基本,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强调和重视的事情。
若谈起家风家训,或许有人会联想到春秋时期的一位古人,那就是孔子。孔子名下,弟子三千,贤德之人层出不绝。在孔圣人的教导下,他的为人作风也四处传播开来,穿越时空影响着千年以后的我们。
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便有着我的直系祖宗——卜商。卜商,字子夏,世人尊称“卜子”或”卜子夏”。生活在春秋末年的晋国,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是与子路、曾参、颜回、孟轲齐名的文学大家,因此,也有了“孔孟颜曾卜,五姓为一家”之说。
《论语·子张》中,有这样一句话: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句话也是我们卜子世家的为人之本。博学笃志破愚钝,切问近思消迷惘,懂得了这句话,也就明白了为人的基本。
卜子世家延续了按字排辈的规矩。孔子在年老之时,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形成了孔姓家谱,同时,孔姓家谱也适用于孟、颜、曾、卜四姓。到今日,我们正排到兴、毓、传、继、 广,昭、宪、庆、 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我正排到“繁”字辈,名属卜商的第七十三代孙。
身为孔子后人,我们家族也有着自己的族谱,那就是卜氏家谱。卜氏家谱二零零六年前共五卷,记录着从春秋时期先贤卜商的事迹,以及往后的五十余位祖先的名字。
说到家谱,自然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续写家谱。我的爷爷是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对我们村的发展曾有过很大的影响,续写家谱的重任,自然落在了他的肩上。2006年春天,我的爷爷为这五卷伟大的家谱再续了篇章,将后来迁居寿光田马桂河西的十四代人的名字记录了下来,重续手抄形成了卜氏家谱的第六卷《寿光·田马·卜家村 卜氏家谱》,整卷记录着上千个卜家传人的名字,存放在村委会,无不展现着卜子世家的惊人魅力。
爷爷说家里保留的这六本家谱等以后会传给我,然后由我传下去,这是我们家的传家之宝!
家风的传承,是我们一直在践行的事。
从春秋年代开始,这段风气跨越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度过了饥寒交迫的时候,翻越了时间的沟壑,一代一代的传承到今日。
家风正,则人正。我的太爷爷,正是生在那段艰苦的时代的人。在那个时候,乡亲们个个都衣食无依,嚼草根,啃树皮,不知多少人饿死在那个时候。而我的太爷爷和太奶奶,还要抚养七个孩子。家里家外的活都担在他们的身上,一要种田养家,二要照顾老小,但仍然也只是勉强维持生计。虽然那时生活环境并不好,但是我的太爷爷依然在一心一意地,言传身教地,教育着七个孩子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风气,并让他们一直传承下去。
时间推移,我家终于熬过了饥寒交迫的时代,我的爸爸、叔叔、姑姑来到了这个世上。那时的日子依然艰苦。为了生计,爷爷和奶奶不光种了果园,还养了鸡、种了庄稼,爷爷要求爸爸和小叔、姑姑帮忙干活,养成了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他们都很了解我们的家风,不但讲究吃饭落座顺序,而且很尊敬长辈,做事踏实,为人慷慨,这都是爷爷奶奶教育的结果。
我的父母也很重视对我的教育,从小就要求我多读书,多长见识。同时教育我懂得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懂得了正确对待长辈的批评教育;懂得了对人要讲礼节;懂得了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些教育,使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错误的路。
家训正,则家正。踏实做人是我们的家训,踏实,就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做事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是我们的家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道德根本,人一旦丢了诚信,也就丢了名誉与友情;包容也是我们的家训,做人要宽宏大量,不能心胸狭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谦虚做人更是我们的家训,一个人在获得了一个功名利禄时,千万不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家风正,则人正,则社会正,则国正;家训正,则家正,则集体正,则国正。家风是一个家的道德标准。家风是一种跨越时间的道德的体现,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最基本的道德水平。
传承家风,正其身;传承家训,正其人。我们要一直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才能使家庭兴旺,才能使祖国富强!
为什么写家谱
本文2023-10-19 06:06:5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88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