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卖草鞋为生的落魄皇族刘备,为啥没被皇室族谱漏掉?
三国刘备出生乡下,靠卖草鞋为生,为何东汉皇室没有遗忘他?
刘备可以说是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几个皇帝之一,尽管祖上曾经西汉中山靖王,但他所处的时代是东汉王朝,他们的这一分支早已经没落,以至于他年少时只能和母亲在乡下相依为命,靠着贩卖草鞋维持生计。
后来刘备的族叔觉得刘备是个人才,花重金培养他,所以刘备才能在黄巾起义中崭露头角,击败黄巾贼后走上了仕途之路,也成为了"刘皇叔"。
对此可能有很多朋友不明白,为什么东汉皇室没有遗忘刘备,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首先古代人很讲究家族传承,每家人都会有一本族谱,记载了自己祖上的光辉事迹,同时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秦末天下大乱后,刘邦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成功建立汉朝,刘氏也成为了当时的皇族。天下稳定后刘邦又把自己的孩子分为诸侯王,让他们驻守在各地,而诸侯王生下的所有孩子都会一一记录在皇室的族谱内。
西汉灭亡后,光武帝刘秀再次建立汉朝,史称光武中兴。因为刘秀也是刘邦的子孙后代,刘秀自然也会延续西汉的族谱,依旧把皇室血脉都记录在册。刘备这一支血脉一直在涿郡居住,皇室族谱里面有详细记录也不足为奇。
所以我们能看到《三国演义》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刘备第一次看见汉献帝时,汉献帝惊讶于刘备的出身,然后命人查阅族谱,只看见上面详细写着刘备的生辰八字。而且按照族谱刘备还是汉献帝刘协的叔叔辈,汉献帝当即拜刘备为"皇叔"。
东汉皇室承认刘备的血脉和身份的第二个原因,也是因为政治需要。当时已经天下大乱,各地的诸侯纷纷拥兵自重,汉献帝很小时候就已经被董卓掌控成为一个傀儡皇帝。董卓死后文武百官带着汉献帝出逃,曹操得知消息后迎接他们一行人到许昌重新建立新朝廷,汉献帝本来以为自己可以真正行使一个皇帝的权力,但没想到只是从一个坑跳到了另外一个坑。
曹操很会表演,他名义上装作汉室忠臣的样子,把自己几个女儿送给汉献帝,然后借着汉献帝的名义发布各种诏令。但实际上曹操却让所有人监视汉献帝的一举一动,彻底掌控汉献帝的出行以及所有行动。
汉献帝想改变这种情况,起初他通过伏皇后联系了朝中的老臣伏完和董成这两位汉室忠臣,但没想到被曹操发现,曹操直接以莫须有的罪名把这两位大臣入狱,然后再命人打死伏皇后警告汉献帝。
什么是“家天下”呢?是与原来的“公天下”相对而来的,起初部落的统治权是能者居之,共同推选出一个有能力的***,“家天下”则代表着以家族为单位实行统治,西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出现与完善,正式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成了封建王朝一直沿用的制度。
那时候,一个王朝的兴衰就是一个家族的荣辱史,唐朝的李氏家族,汉朝刘氏家族,很多了解汉朝历史的人都知道一句话,“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就是巩固家族统治最直接的保证。
中国文化传承上千年,儒家思想的广泛流传让人们对于家族观念十分看重,治理天下的皇室成员更是如此,这些家族或许曾显赫一时,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败落,也一定会有自己的族谱记载着曾经的辉煌,提醒后人时刻铭记先祖荣光,发愤图强振兴家族。
不久之前,一村民在庙里祈福的时候,偶然间得到了一本破旧的族谱,令他惊奇的是这本族谱记载的正是自己家族的经历,仔细翻看其中记载自己祖先还曾做过皇帝,统治中原大地三百年之久,这本家谱究竟来源于那个家族?其中记载的事情又是否真实呢?
湖北西县,是一个非常破旧落后的村子,村民仅有三百多人,看起来与普通通的农村没有差别,尤其是外人看来只是一个破落的农庄而已,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仔细了解之后就会发现这个村里埋藏着一个惊天秘密。
村民李洪领在庙里祈福的时候,捡到了一个破旧族谱,仔细查看竟然发现自己的先祖是大唐王朝的开创者,并且村子里的人都姓李,侧面验证了里面的记载,从一个普通村民变成了“皇族后裔”,虽然对于他们的生活没有太多影响,不过难免会让自己的内心生出一种自豪感,毕竟唐朝盛极一时,是封建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
1、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
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明君的典范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3、唐高宗李治:帝王生涯无所作为的懦弱皇帝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4、唐中宗李显:被毒杀的皇帝
唐朝第四位皇帝: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5、唐睿宗李旦:历史上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
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6、一代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秘史(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诗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7、唐玄宗李隆基:因风流而毁了大唐的开元盛世
唐朝第七位皇帝李隆基简介——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8、唐肃宗李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天子
唐朝第八位皇帝:李亨(711—762),即唐肃宗,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他忧惊而死。
9、唐代宗李豫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汉族,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
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10、唐德宗李适
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779年——805年在位)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
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11、唐顺宗李诵简介 被逼退位最快做太上皇的皇帝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顺宗,名李诵(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长子。德宗因他中风而急死,由他继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后病死,终年46岁,葬于丰陵(陕西省富平县东北33里)。
12、唐宪宗李纯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
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13、唐穆宗李恒
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是宪宗第三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最初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
14、唐敬宗李湛
唐朝滴十四位皇帝: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30里)。
15、唐文宗李昂
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恒第二子,母贞献皇后萧氏。公元827年―840年在位,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
16、唐武宗李炎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即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在位6年,终年33岁。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日,本名李瀍(chán),临死前十几天改名李炎。武宗即位的过程,正是文宗即位的重演。
17、唐宣宗李忱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
18、唐懿宗李漼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郓王。在位14年,终年41岁。曾用年号:大中、咸通;死后葬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19、唐僖宗李儇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僖宗李儇(862-888),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888年三月六日死于长安。
20、唐昭宗李晔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敏,然后又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扩展资料:
以年号称呼的唐朝历史事件:
武德之治、贞观之治(贞观盛世)、贞观遗风、永徽之治、龙朔科案、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开元盛世(开元之治)、天宝战争、天宝之乱(安史之乱)
贞元之盟、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元和中兴、长庆会盟、会昌中兴、会昌灭佛(会昌毁佛、会昌法难)、大中之治(大中暂治)、乾宁越州之战等等。
—唐代君主
—唐代年号
于谦的家庭背景是很豪华,据说此时的他低调到了比郭德纲都有钱,至于真假也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地方则是说于谦确实是低调太多,生活也不是那么差劲,同时在台上的时候郭德纲经常是提起于谦的家世,还说于谦的祖上是皇族,他不是什么人敢惹得起,这就是他本身的力量,据说他的地位很高,不简单家族族谱被说的那么神秘,还是来看看吧!
关于于谦的父亲身份是什么呢?经常是说于谦他父亲是八大胡同的董事长、又或是某富翁、京八爷、北京于八爷、爱新觉罗·筐”等等,这些还是被郭德纲经常说明,就知道了两个人其实你是知根知底,至于究竟是为了什么会这样说,是真实,还是爱炒作,之后是什么都不知道网络中的版本也很多!
对于于谦身上的名号也是超级多,其中是包含了王老爷子”、某高官”、某董事”及包工头老总”、武术家”、考古学家”、老西医”、北京八爷”、蒙古海军司令的亲家”等等,在这样的一个猜测中,于谦还是很低调,年纪大了,已经时候退到了后面,之后的于谦还是很好的保障了自己人生!
那么于谦父亲的真实身份是什么,据说他父亲的真实名字叫于庄敬,他1934年生于陕西西安,在1956年毕业于西安西北大学,学的地质开发专业。过去家族的事情也清楚,只是不会让于谦说出去,对于他,很多人都在说是明朝的于谦,是忠臣于谦,不过还是现实中的他,是为了自己的相声努力的他!
于谦话不多,但是和郭德纲之间的合作,两个人都红火了。红火之后的郭德纲也是经常和他合作,也是内说两个人不怎么平静,其实是非常平静,是一些人在造谣于谦和郭德纲两个人们关系,其实德云社中两个人还是在相互的支撑,是都不容易,于谦之所以可以和郭德纲继续,就是因为两个人都会做人!
光姓分派序(《光氏宗谱》原文节录)
姓氏传承:由于舜政治清明,周建立伊始,即封舜的后人于陈(今河南省)。春秋末,陈衰落,王族陈完奔于齐,以田为氏(田、陈二字通假)。经多年创业,兼及乐善好施,借粮予民以大斗,收贷则以小斗为凭,逐渐取得齐人信赖,宗族重新兴旺,终代姜氏(吕尚后裔)而为齐国主宰。后田氏一支至燕,战国末出了一位为仁为义敢为的侠者,即肇姓之源,先祖田光。田光激于义愤,将荆轲引荐给燕太子丹刺秦王。秦灭燕后,彻查此案。田光后人遂以父名为子姓,远避山西(此处暂存疑,有待考据),故绛郡(今山西省内)为郡望。元末战乱,山东等处十室九空,惟山西一境偏安,人烟繁庶。明朝建立,强令山西民众移民鲁、皖等处,此即史称的“大槐树移民”,光姓族人亦有在其中的。山东滨州阳信一支概略为:明洪武元年由山西乐平(今山西省昔阳县)迁入山东,居于今阳信县流坡坞镇光家村。先人光士忠,以行医济世造福一方。三世祖光宏曾任明南城兵马司指挥,茔位于大光村正西兵马坟。(据说前几年曾有护心镜出土,);五世祖光祖历山西五台、直棣河间、陕西米脂三邑知县;七世祖光懋,历任户部观政、授真定府推官、兵户吏三科都给事中、升河南左参政,茔位于村正北五里,张铁匠村南,文革前有石人石马等遗迹,村老学校曾取去石碑一块(未查),现墓前神道已荡然无存,仅存光懋先祖夫妇丝绸画像两副,因年代久远,抱着为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联系县文化馆代存至今。九世祖光浚明,字子亮。乃一大书法家,又擅花鸟画。县博物馆存有其对联一副,留有“福字入木”、“一字抵千金”等佳誉。十世祖光岳奇,擅做诗,现家谱载有近百首,著有《丹志丹》一书。光家村现存明崇祯年族谱一部共四卷,其中对桐城光时亨崇祯七年中进士后、认祖归宗有详细记载,清光绪年手抄本家谱一部(共四卷)。桐城光氏则为光姓另一比较大的支脉。大致在明初(存疑待考),安徽祁门有光姓六兄弟,其中的老大、老二和老六后迁居桐城,被尊为桐城光姓的三位一世祖,称西光(老大、老二的后代)、东光(老六的后代)以为别。明、清以至民国,桐城光姓均为当地望族,子孙以好学上进而知名,人称“书香门第,桂花之家”。
译文
据昔阳《光氏宗谱》记载:今天下光姓多矣,推而广之,无非我始祖之所自出也,但代远年湮,失次者难稽耳。姑即其目前之所知者而言之,直隶邢台县一股,始祖讳宗,次支之所出也;邢台石善村、银锅村,长支之所出也;京东口外光氏最多,乐平之所出也,至平定州,长支之所出也;和顺县立碧村,乐平之所出也;大明洪武初年,祖讳士忠至山东信阳县居住,其分派更多;章丘县之始祖讳刚,历城县之始祖讳荣,桐城县之始祖讳惟乃皆信阳县之始祖所出也。今山之东西并直隶口外历代相传,又不知几多分派也。然子孙虽繁衍无穷而合天下惟吾一族光姓焉,总而计之,皆我古燕处士田光肇祖之苗裔也。
以卖草鞋为生的落魄皇族刘备,为啥没被皇室族谱漏掉?
本文2023-10-19 05:39:4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88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