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的传说故事有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3收藏

黄山的传说故事有什么?,第1张

  黄山是安徽 旅游 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那你知道黄山 历史 传说 故事 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黄山历史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夫子峰(狮子峰)

 汪家桥村 自然 和人文景观居多,夫子山最为有名,取名源于村旁的夫子峰。夫子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之一,峰腰以上陡峭如壁,峰顶尖如塔;峰腰以下,植被丰茂,竹林成海。关于夫子峰的来历,传说很多,一说峰顶埋葬父子两人,取名父子峰,随着时间的流逝,误传为“夫子峰”。又传,明代儒学家朱熹曾到次地游览,后人更名“夫子峰”以示纪念。夫子山坐落于夫子峰下的山谷中,纵贯村庄的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鉴可照人,溪里长满了怪石,溪上常年云雾缭绕,伴有紫色光环,故名紫云溪。村内还有风洞、龙泉奇洞等景观。从村庄出发沿石阶小道上山,沿途是个有山有水有洞的自然景区,主要景观有“神龟望山”、“九龙戏水”、“葫芦池”“熊猫吃草”、“麟趾桥”,“送子桥”,“青龙潭“,千年古枫”,“江南杉”,“福固寺”遗址,“神仙洞”等。

 福固寺始建于晋代,唐天宝六年,赐名轩辕古刹,曾是黄山四大禅林之一,,其间,经历千年岁月更迭,兴衰不一。先后易名为复古寺,福固寺,寺前仅存的千年古枫见证了其历史。沿福固寺上行,可通到轩辕峰腰的天然石洞——神仙洞,洞内祀观音菩萨主坐,洞额刻有“简默洞天”四个大字,相传为黄帝大臣容成子手书。

 夫子山村外四五华里处,有一座六七十年代建成的人工湖——夫子湖,湖水源自黄山紫云溪,湖周围峰峦叠翠,湖水清澈碧绿,似万绿丛中一颗翡翠。北岸是一排不高的山峦,青松苍翠,乃是“中国黄山龙裔公墓”之地,公墓座北朝南,依山伴水、风光秀丽,与轩辕峰遥相呼应,唐代《周书异志》载,轩辕黄帝在此炼丹升仙,故称望仙乡。龙裔公墓由省民革和黄山区人民政府合建于1985年,整体成扇形,依据自然环境,分设龙裔山庄、万国山庄、永安山庄三个小区,现安葬有著名 体育 家董守义、台湾作家江南先生、美籍华人苏光平等知名人士。

 在湖南岸的洋田村,很早以前称洋田胡家,当地水田深坑稀泥糊汤似的,因而得名洋田。洋田村胡姓最多,与碧山胡姓为同宗,过去胡姓有不少人在外面做官,但官职不大,都是五至七品官,胡姓家族为了子孙兴旺发达,当更大、更显赫的官职,就重修祖坟和重建更大的家族祠堂。在挖墙基时,有一人撬开了地下的青石板,突然从里面飞窜出一对金凤凰,直往上苍飞去,从此,胡姓家族命运迅速改变,非但没有更加辉煌,反而日薄西山,日渐衰落。当然,这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不可相信,但至少可以说明,历史上洋田村的胡姓是个比较兴旺的家族。和洋田村、夫子山村均一山之隔的山坳里,还有一个村庄,叫尚书里,据《嘉庆县志》记载,相传隋末尚书胡裕隐居于此,后人改称尚书里。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李白访胡珲

 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既表达了和“胡公”的亲密友情,又盛赞了黄山名禽白鹇的不同凡常之美,这诗就是在谭家桥的碧山写的。

 却说碧山在唐时就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大村落。早在隋炀帝时,炀帝听说黄山产有白茶,醇香奇异,饮之可治百病,长饮可以长生不老,认为工部尚书胡裕办事老实认真,便派了他来到黄山督办白茶事, 命令 白茶需年年进贡。所谓“进贡”,就是免费送给皇帝老儿。岂知胡裕是个菩萨心肠的人,来到黄山北麓一带察看情况后,只有轩辕峰东北一带有白茶,茶农以此维持一年生计,要他们进贡了,茶农们岂不都要喝西北风他十分同情茶农疾苦,倒反帮茶农们出主意,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农们关系十分融洽。忽一日,茶农们忽然不见了胡裕,在他住处发现他随身带的官印、官帽、官服折放得好好的,说明他弃官而逃了。其实这是他的一计,是让老百姓不明原因,好纷纷传扬他逃走的消息,估计隋炀帝听到传言后,他又回到了碧山一带茶农中间。这时因隋炀帝荒*无道,全国各地六十四路烟尘大起,他的自身已无法保障,也就顾不了胡裕了。

 胡裕名叫胡禄,裕为字,隋末 天下 大乱时,全家都迁来黄山,以后他住的地方就叫尚书里。胡裕的哥哥胡福为躲避隋末战乱,也听了弟弟的话,全家也搬来黄山,住在歙县皇墩,他的后代后来有的迁到婺源,有的迁到泾县。胡裕自己有两个重孙,大重孙胡邦后来成为黟县胡姓始祖,小重孙就是胡晖,住在碧山。胡晖其实名“珲”,“晖”是讹传。

 胡珲十分饱学。唐玄宗登基后,为广泛征集文字侍从官员,创设了翰林院,胡珲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即进了翰林院。天宝元年(742),李白因道士兼诗人的吴筠推荐往长安去见大诗人贺知章,贺知章见了李白又读了他的诗,叹道:“你真是仙人下凡啊”,于是引见给唐玄宗,,受到玄宗征召,和胡珲同列,很是相投。但天宝三年(744),李白就因醉写蛮书的事,玄宗许他“遇店喝酒,遇库支钱”而“赐金还山”,云游天下而离开了长安,再也没回过长安,而胡珲不久也退休归隐碧山了。

 李白离开长安后遍游各地,经历了安史之乱,又误投了玄宗次子永王李璘,李璘与皇太子哥哥李亨争帝位被打败,李白也因此获罪流放,遇赦后,在唐肃宗李亨当皇帝的乾元二年(759)夏末,59岁时来游黄山,访胡珲。

 从唐以来,直到1934年,从东至县大渡口到歙县岩寺的大岩公路开通前,从太平上黄山,除了焦村、辅村外,就是从仙源出发,经迄溪桥到罗村,再经感梓里过谭家桥取道苦竹溪。

 却说李白过了迄溪桥向罗村一路行来,但见青山拱秀,碧水笙歌,轻岚乍起,薄雾轻飏,心中不由暗想:胡学士居住在这般洞天福地,真是非仙亦仙矣。行至龙溪、凤溪交汇处,只是前面峰下,烟笼黛罩,鳞次栉比,好一片紧凑人家,但不知是否就是胡学士胡珲的住处。近前一座古朴石拱桥,桥边一牧童正侧骑在水牛背上,轻吹短笛,任水牛自己吃着路边青草,衬上峻峰、村舍,李白不禁又失声惊叹:“好一处世外人家!”便高声 问道 :“那小哥,胡珲胡学士住这里吗”牧童回头一看,见一身穿鱼白色长衣,佩着长剑,牵一匹白马的灰白胡须老者,便说:“你等着”,跳下牛背,往村里飞奔而去。

 不一会,只见村里走出一个田舍翁打扮的人来,但见须眉多白,头挽发髻,身穿褐衣,腰系布带。天宝三年分别,如今乾元二年了,悠悠已经头尾十六年了,欣喜都还健在,然都垂垂老矣。李白几乎认不出来了,只笑吟吟等着。

 胡珲见来者五绺灰须飘胸,白脸青巾、丝袍丝绦,气宇仍不平凡,眯眼望了许久,便抱拳高声道:“来者莫非太白先生否”李白朗笑答道:“胡公别来无恙乎”二人急趋,相见作揖罢,便携手往村里去。

 李白道:“先生宝处,亚赛神仙洞府,羽士仙山,我得一联,且请先生评点:‘溪水流声,十里笙歌从地出;山峰拱秀,千年图画自天开。’”胡珲听罢,深感李白高才,画龙点睛,有声有色说出了自己家乡环境特色,立即也以联语作答:“先生高才,不愧‘天上谪仙人’也,某也有一联酬答:‘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青莲,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以其号对桥名,恰到好处。这联语记下了二人相见的地点环境,为李白称赞自己家乡表示了谦虚,又信手拈来妙句,称颂了李白诗才,两联以机敏对机敏,对仗工整,珠联璧合。

 原来胡珲住碧山胡家,就在轩辕峰东麓,真个山泼黛、水挼蓝,囫囵一个翡翠世界,李白真有些乐不思归了。胡珲除了好酒好菜盛情款待外,就是陪着李白谒大战岭、探黄帝源、登轩辕峰,游跑马岗,上玄女峰,饱了眼福,尽了游兴。

 一日饭后,李白独自信步来到后院外,见院外有个偌大的园子,养了许多鸡。一道竹篱外,又有两只白羽映红冠、红喙对赤足、长尾赛孔雀而高视闲步的大白鸡。尤其是羽毛,白中透亮,光泽如锦,显得特别雅洁,这可是平生第一次见到的宝物。不知是特别美,还是那气势暗合了自己的性格,心中陡起一念:无论如何,要找胡珲要。

 胡珲不见李白,便到处寻找,谁知在后院鸡舍篱笆边看鸡发呆。见胡珲来到面前,李白忙不迭提出了要求。胡珲哈哈一笑:“这可是我们这里的珍禽啊,名叫白鹇,本在山中为闲云野鹤,是我寻得两枚鹇卵,由家养母鸡孵出来的,十分温驯,不信你看。”回身抓了一把稻谷,伸开手掌,不知怎么“咕咕”几声,那白鹇不约而同来向胡珲手中啄食。胡珲略现诡秘,说:“别人看,千金不卖;你要么,容易。但需拿你的东西交换。”李白高兴极了,但有什么东西可以交换呢身无长物,唯有银子若干,胡珲是不会要的;再就是御赐金牌一面,可那是皇封的呀。胡珲见李白急切而又狐疑,笑道:“不难。”于是说出了两件事,一件是要李白写一首诗留作纪念,再一件为《胡氏家谱》写篇序。李白大喜望外:“好,好,一言为定,一言为定。”于是回到堂屋,让胡珲先搬出家谱,一本本翻阅起来。

 原来胡姓是上古五帝的舜帝的后裔。因武王伐纣立周后,十分追慕舜帝,访到舜的后代阏父为主管生产陶器的官,把自己的长女太姬配给阏父之子妫满,并把妫满封为陈国国君。妫满死后,追谥为“胡公”,于是其子孙一部分以国为姓“陈”,一部分以谥号为姓“胡”,子孙就尊妫满为始祖,传到胡珲已是第六十二世。唐太宗曾下令要统一修订氏族志,胡姓氏族繁衍世系得以系统整理成谱。今李白诗仙到了,哪能不让他写一篇序言呢

 李白看出头绪以后,立即铺纸研墨,构思片刻,一篇400来字的《乾元己亥谱序》一挥而就。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干支纪年己亥,时当该年阴历七月初。紧接着在序后附白鹇诗,文不加点,片刻而成,就是那著名的《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并序》。胡珲把李白的这一文一诗视为稀世珍宝,十分高兴,当即请人按李白要求,编制一个很精致的竹笼,装了一对白鹇,派人先送到当涂李白的族叔李阳冰那儿去了。

 李白盘桓数日后,就去黄山白鹅岭 拜访 隐士温伯雷处士,取道感梓里,经石门谷口,往黄山去了。石门谷那条北起谭家桥中墩,南至黄狮鎲那条山岭名长岭,李白行至此处,纵目四望,见这里呈扇形向南、东、北三方下斜,眼前十分开阔,山风四面,南水北流。李白向道之心炽热,感到这里不凡,与碧山相比,有心旷神怡之慨,着实喜爱,驻足良久,不忍辄离。后人为纪念李白倾情此地,就在李白驻足处,筑起一座“太白亭”。年深日久,人们只顺口叫“白亭”,成了长岭顶处的地名了。

 却说胡珲送走李白后,深感李白大才,倜傥不羁,着实怀念,真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为了纪念这难得之遇,就在绿柳桥边、李白驻足处,筑起一座“问余亭”,把二人相酬合的 对联 都刻在亭柱上,又在路边盖起了太白书院,相招文人聚会,课读村中子弟。这两件建筑虽历经数朝,但代代缮修,惜乎“文革”中拆了去建造纸厂了。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韩湘子造八甲桥

 谭家桥中墩东山边的麻川河石门河段上有一座五孔大石桥,长78米,宽7米,高有10米,俗称八甲桥(又为“大成桥”)。大约古时户口编制,这里是八甲。建成于明代中期,距今已600多年了。传说它是唐朝出的八仙之中的韩湘子一夜之间造成的。

 韩湘子是个什么来历的人他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侄孙,性格狂放。唐代文学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有他的故事:一年初冬,他让牡丹几天之内开出彩色花朵,每朵花上还有一首诗,韩愈大为惊异。北宋刘斧的《青锁高异》记有他另一件事:韩湘子曾经点化他的叔公韩愈。不久,韩愈因上表规谏唐宪宗,不要大张旗鼓、劳民伤财,从法门寺隆重迎接一节“佛骨”进皇宫,惹恼唐宪宗,大冬天把他贬官到广东潮州,立时上路。韩愈行至秦岭蓝田, 大雪 封山,不能行走。韩湘子赶来送行,告诉他牡丹花开的诗事,又告诉了他以后的一些事,以后果都应验。韩湘子和韩愈二人在蓝关馆驿中过了一夜,翌日辞去,不知所终。以后就传说他成了八仙之一。

 却说韩湘子一日手提花篮,驾云游历三山五岳,来到黄山,经过谭家桥见人烟凑集,可是一条大河阻住了行人道路,人们不得不趟水过河。韩湘子见了,心生慈悲:“我何不作法在此造一座石桥,免得生灵过河艰难。”法随心至,韩湘子按下云头,变作一个石匠,来到河边。

 恰巧这天,八仙之一的蓝采和(唐代人)也游黄山,见韩湘子在这里筹画造桥,问道:“道兄,你欲何为”韩湘子即把想法告诉了他。岂知蓝采和爱虚荣,也想造一座,以为自己法术比韩湘子高,一定比韩湘子造得快造得好,就说:“我们何不各造一座,天明以前造好,道兄意下如何”韩湘子见蓝采和有这个热心肠,让人间多些石桥当然是好事,当下约定鸡叫三遍前,也即常说的“平明寅时”前造好。计议已定,当下各自作起法来。

 蓝采和好像要显示自己法力,只见他轻吹横笛,果真祥云朵朵,彩瑞纷纷,选择在如今石门村河道窄处起造一座单孔桥不表。

 却说韩湘子为了造好石桥,手托花篮,从黄山深处赶来一群巨石化成的肥猪来到造桥处。仙家自有仙家妙法,只见他不时摇动花篮,念念有词,那些巨石纷纷化成造桥所需的各种石料。然后启动搬运法,那些石块便顺顺当当垒桥墩、券桥孔、竖桥栏、铺桥面,鸡刚叫头遍,一座高大、牢牢的五孔石桥就架起来了。为防止山洪损毁河旁和农田,韩湘子便又去赶第二趟“肥猪”,以便砌土旁筑圩。岂知蓝采和见韩湘子似乎不动声色,心中不免虚慌,连忙抽身一看,一座五孔大石桥已然造好,而自己的桥才是个单孔,韩湘子又不知干什么去了,看样子他还有个什么安排,便纵身御风向黄山去,恰见韩湘子又赶来一群石头,已到白亭下面河中,便想趁韩湘子不注意,破掉他的法术。就偷偷变作一个老婆婆挡住去路:“你赶的是什么肥猪哇,分明是一堆大石头。”这话一出,果然就破了韩湘子的法,那些石头一个个静止不动,停在石门河边,至今还在那里。恰巧不远就是蓝采和造的桥,韩湘子本来性情刚烈,但成仙之后宽怀大度了。见蓝采和的桥虽不大,但仍精致秀气,便走了上去。谁知造桥过程中,蓝采和想超过韩湘子,不免心慌意乱,质量不高,韩湘子刚走上去,那桥便轰隆一声,塌倒了下来,恰巧鸡叫三遍,蓝采和急忙纵云头去了。时间已到天将明亮,韩湘子砌圩作埂的设想也就作罢。

 八甲桥起造至今,稳固如山。只在1988年特大山洪,裹带了巨石和大树冲击,桥西头被整体移动了些许,别无损伤,继续发挥着作用。

猜你感 兴趣 :

1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

2 关于黄山的神话故事

3 黄山的历史故事

4 关于黄山的神话传说

5 黄山的神话故事

6 黄山神话传说

  黄山是安徽 旅游 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那你知道黄山 历史 传说 故事 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黄山历史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夫子峰(狮子峰)

 汪家桥村 自然 和人文景观居多,夫子山最为有名,取名源于村旁的夫子峰。夫子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之一,峰腰以上陡峭如壁,峰顶尖如塔;峰腰以下,植被丰茂,竹林成海。关于夫子峰的来历,传说很多,一说峰顶埋葬父子两人,取名父子峰,随着时间的流逝,误传为“夫子峰”。又传,明代儒学家朱熹曾到次地游览,后人更名“夫子峰”以示纪念。夫子山坐落于夫子峰下的山谷中,纵贯村庄的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鉴可照人,溪里长满了怪石,溪上常年云雾缭绕,伴有紫色光环,故名紫云溪。村内还有风洞、龙泉奇洞等景观。从村庄出发沿石阶小道上山,沿途是个有山有水有洞的自然景区,主要景观有“神龟望山”、“九龙戏水”、“葫芦池”“熊猫吃草”、“麟趾桥”,“送子桥”,“青龙潭“,千年古枫”,“江南杉”,“福固寺”遗址,“神仙洞”等。

 福固寺始建于晋代,唐天宝六年,赐名轩辕古刹,曾是黄山四大禅林之一,,其间,经历千年岁月更迭,兴衰不一。先后易名为复古寺,福固寺,寺前仅存的千年古枫见证了其历史。沿福固寺上行,可通到轩辕峰腰的天然石洞——神仙洞,洞内祀观音菩萨主坐,洞额刻有“简默洞天”四个大字,相传为黄帝大臣容成子手书。

 夫子山村外四五华里处,有一座六七十年代建成的人工湖——夫子湖,湖水源自黄山紫云溪,湖周围峰峦叠翠,湖水清澈碧绿,似万绿丛中一颗翡翠。北岸是一排不高的山峦,青松苍翠,乃是“中国黄山龙裔公墓”之地,公墓座北朝南,依山伴水、风光秀丽,与轩辕峰遥相呼应,唐代《周书异志》载,轩辕黄帝在此炼丹升仙,故称望仙乡。龙裔公墓由省民革和黄山区人民政府合建于1985年,整体成扇形,依据自然环境,分设龙裔山庄、万国山庄、永安山庄三个小区,现安葬有著名 体育 家董守义、台湾作家江南先生、美籍华人苏光平等知名人士。

 在湖南岸的洋田村,很早以前称洋田胡家,当地水田深坑稀泥糊汤似的,因而得名洋田。洋田村胡姓最多,与碧山胡姓为同宗,过去胡姓有不少人在外面做官,但官职不大,都是五至七品官,胡姓家族为了子孙兴旺发达,当更大、更显赫的官职,就重修祖坟和重建更大的家族祠堂。在挖墙基时,有一人撬开了地下的青石板,突然从里面飞窜出一对金凤凰,直往上苍飞去,从此,胡姓家族命运迅速改变,非但没有更加辉煌,反而日薄西山,日渐衰落。当然,这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不可相信,但至少可以说明,历史上洋田村的胡姓是个比较兴旺的家族。和洋田村、夫子山村均一山之隔的山坳里,还有一个村庄,叫尚书里,据《嘉庆县志》记载,相传隋末尚书胡裕隐居于此,后人改称尚书里。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李白访胡珲

 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既表达了和“胡公”的亲密友情,又盛赞了黄山名禽白鹇的不同凡常之美,这诗就是在谭家桥的碧山写的。

 却说碧山在唐时就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大村落。早在隋炀帝时,炀帝听说黄山产有白茶,醇香奇异,饮之可治百病,长饮可以长生不老,认为工部尚书胡裕办事老实认真,便派了他来到黄山督办白茶事, 命令 白茶需年年进贡。所谓“进贡”,就是免费送给皇帝老儿。岂知胡裕是个菩萨心肠的人,来到黄山北麓一带察看情况后,只有轩辕峰东北一带有白茶,茶农以此维持一年生计,要他们进贡了,茶农们岂不都要喝西北风他十分同情茶农疾苦,倒反帮茶农们出主意,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农们关系十分融洽。忽一日,茶农们忽然不见了胡裕,在他住处发现他随身带的官印、官帽、官服折放得好好的,说明他弃官而逃了。其实这是他的一计,是让老百姓不明原因,好纷纷传扬他逃走的消息,估计隋炀帝听到传言后,他又回到了碧山一带茶农中间。这时因隋炀帝荒*无道,全国各地六十四路烟尘大起,他的自身已无法保障,也就顾不了胡裕了。

 胡裕名叫胡禄,裕为字,隋末 天下 大乱时,全家都迁来黄山,以后他住的地方就叫尚书里。胡裕的哥哥胡福为躲避隋末战乱,也听了弟弟的话,全家也搬来黄山,住在歙县皇墩,他的后代后来有的迁到婺源,有的迁到泾县。胡裕自己有两个重孙,大重孙胡邦后来成为黟县胡姓始祖,小重孙就是胡晖,住在碧山。胡晖其实名“珲”,“晖”是讹传。

 胡珲十分饱学。唐玄宗登基后,为广泛征集文字侍从官员,创设了翰林院,胡珲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即进了翰林院。天宝元年(742),李白因道士兼诗人的吴筠推荐往长安去见大诗人贺知章,贺知章见了李白又读了他的诗,叹道:“你真是仙人下凡啊”,于是引见给唐玄宗,,受到玄宗征召,和胡珲同列,很是相投。但天宝三年(744),李白就因醉写蛮书的事,玄宗许他“遇店喝酒,遇库支钱”而“赐金还山”,云游天下而离开了长安,再也没回过长安,而胡珲不久也退休归隐碧山了。

 李白离开长安后遍游各地,经历了安史之乱,又误投了玄宗次子永王李璘,李璘与皇太子哥哥李亨争帝位被打败,李白也因此获罪流放,遇赦后,在唐肃宗李亨当皇帝的乾元二年(759)夏末,59岁时来游黄山,访胡珲。

 从唐以来,直到1934年,从东至县大渡口到歙县岩寺的大岩公路开通前,从太平上黄山,除了焦村、辅村外,就是从仙源出发,经迄溪桥到罗村,再经感梓里过谭家桥取道苦竹溪。

 却说李白过了迄溪桥向罗村一路行来,但见青山拱秀,碧水笙歌,轻岚乍起,薄雾轻飏,心中不由暗想:胡学士居住在这般洞天福地,真是非仙亦仙矣。行至龙溪、凤溪交汇处,只是前面峰下,烟笼黛罩,鳞次栉比,好一片紧凑人家,但不知是否就是胡学士胡珲的住处。近前一座古朴石拱桥,桥边一牧童正侧骑在水牛背上,轻吹短笛,任水牛自己吃着路边青草,衬上峻峰、村舍,李白不禁又失声惊叹:“好一处世外人家!”便高声 问道 :“那小哥,胡珲胡学士住这里吗”牧童回头一看,见一身穿鱼白色长衣,佩着长剑,牵一匹白马的灰白胡须老者,便说:“你等着”,跳下牛背,往村里飞奔而去。

 不一会,只见村里走出一个田舍翁打扮的人来,但见须眉多白,头挽发髻,身穿褐衣,腰系布带。天宝三年分别,如今乾元二年了,悠悠已经头尾十六年了,欣喜都还健在,然都垂垂老矣。李白几乎认不出来了,只笑吟吟等着。

 胡珲见来者五绺灰须飘胸,白脸青巾、丝袍丝绦,气宇仍不平凡,眯眼望了许久,便抱拳高声道:“来者莫非太白先生否”李白朗笑答道:“胡公别来无恙乎”二人急趋,相见作揖罢,便携手往村里去。

 李白道:“先生宝处,亚赛神仙洞府,羽士仙山,我得一联,且请先生评点:‘溪水流声,十里笙歌从地出;山峰拱秀,千年图画自天开。’”胡珲听罢,深感李白高才,画龙点睛,有声有色说出了自己家乡环境特色,立即也以联语作答:“先生高才,不愧‘天上谪仙人’也,某也有一联酬答:‘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青莲,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以其号对桥名,恰到好处。这联语记下了二人相见的地点环境,为李白称赞自己家乡表示了谦虚,又信手拈来妙句,称颂了李白诗才,两联以机敏对机敏,对仗工整,珠联璧合。

 原来胡珲住碧山胡家,就在轩辕峰东麓,真个山泼黛、水挼蓝,囫囵一个翡翠世界,李白真有些乐不思归了。胡珲除了好酒好菜盛情款待外,就是陪着李白谒大战岭、探黄帝源、登轩辕峰,游跑马岗,上玄女峰,饱了眼福,尽了游兴。

 一日饭后,李白独自信步来到后院外,见院外有个偌大的园子,养了许多鸡。一道竹篱外,又有两只白羽映红冠、红喙对赤足、长尾赛孔雀而高视闲步的大白鸡。尤其是羽毛,白中透亮,光泽如锦,显得特别雅洁,这可是平生第一次见到的宝物。不知是特别美,还是那气势暗合了自己的性格,心中陡起一念:无论如何,要找胡珲要。

 胡珲不见李白,便到处寻找,谁知在后院鸡舍篱笆边看鸡发呆。见胡珲来到面前,李白忙不迭提出了要求。胡珲哈哈一笑:“这可是我们这里的珍禽啊,名叫白鹇,本在山中为闲云野鹤,是我寻得两枚鹇卵,由家养母鸡孵出来的,十分温驯,不信你看。”回身抓了一把稻谷,伸开手掌,不知怎么“咕咕”几声,那白鹇不约而同来向胡珲手中啄食。胡珲略现诡秘,说:“别人看,千金不卖;你要么,容易。但需拿你的东西交换。”李白高兴极了,但有什么东西可以交换呢身无长物,唯有银子若干,胡珲是不会要的;再就是御赐金牌一面,可那是皇封的呀。胡珲见李白急切而又狐疑,笑道:“不难。”于是说出了两件事,一件是要李白写一首诗留作纪念,再一件为《胡氏家谱》写篇序。李白大喜望外:“好,好,一言为定,一言为定。”于是回到堂屋,让胡珲先搬出家谱,一本本翻阅起来。

 原来胡姓是上古五帝的舜帝的后裔。因武王伐纣立周后,十分追慕舜帝,访到舜的后代阏父为主管生产陶器的官,把自己的长女太姬配给阏父之子妫满,并把妫满封为陈国国君。妫满死后,追谥为“胡公”,于是其子孙一部分以国为姓“陈”,一部分以谥号为姓“胡”,子孙就尊妫满为始祖,传到胡珲已是第六十二世。唐太宗曾下令要统一修订氏族志,胡姓氏族繁衍世系得以系统整理成谱。今李白诗仙到了,哪能不让他写一篇序言呢

 李白看出头绪以后,立即铺纸研墨,构思片刻,一篇400来字的《乾元己亥谱序》一挥而就。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干支纪年己亥,时当该年阴历七月初。紧接着在序后附白鹇诗,文不加点,片刻而成,就是那著名的《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并序》。胡珲把李白的这一文一诗视为稀世珍宝,十分高兴,当即请人按李白要求,编制一个很精致的竹笼,装了一对白鹇,派人先送到当涂李白的族叔李阳冰那儿去了。

 李白盘桓数日后,就去黄山白鹅岭 拜访 隐士温伯雷处士,取道感梓里,经石门谷口,往黄山去了。石门谷那条北起谭家桥中墩,南至黄狮鎲那条山岭名长岭,李白行至此处,纵目四望,见这里呈扇形向南、东、北三方下斜,眼前十分开阔,山风四面,南水北流。李白向道之心炽热,感到这里不凡,与碧山相比,有心旷神怡之慨,着实喜爱,驻足良久,不忍辄离。后人为纪念李白倾情此地,就在李白驻足处,筑起一座“太白亭”。年深日久,人们只顺口叫“白亭”,成了长岭顶处的地名了。

 却说胡珲送走李白后,深感李白大才,倜傥不羁,着实怀念,真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为了纪念这难得之遇,就在绿柳桥边、李白驻足处,筑起一座“问余亭”,把二人相酬合的 对联 都刻在亭柱上,又在路边盖起了太白书院,相招文人聚会,课读村中子弟。这两件建筑虽历经数朝,但代代缮修,惜乎“文革”中拆了去建造纸厂了。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韩湘子造八甲桥

 谭家桥中墩东山边的麻川河石门河段上有一座五孔大石桥,长78米,宽7米,高有10米,俗称八甲桥(又为“大成桥”)。大约古时户口编制,这里是八甲。建成于明代中期,距今已600多年了。传说它是唐朝出的八仙之中的韩湘子一夜之间造成的。

 韩湘子是个什么来历的人他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侄孙,性格狂放。唐代文学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有他的故事:一年初冬,他让牡丹几天之内开出彩色花朵,每朵花上还有一首诗,韩愈大为惊异。北宋刘斧的《青锁高异》记有他另一件事:韩湘子曾经点化他的叔公韩愈。不久,韩愈因上表规谏唐宪宗,不要大张旗鼓、劳民伤财,从法门寺隆重迎接一节“佛骨”进皇宫,惹恼唐宪宗,大冬天把他贬官到广东潮州,立时上路。韩愈行至秦岭蓝田, 大雪 封山,不能行走。韩湘子赶来送行,告诉他牡丹花开的诗事,又告诉了他以后的一些事,以后果都应验。韩湘子和韩愈二人在蓝关馆驿中过了一夜,翌日辞去,不知所终。以后就传说他成了八仙之一。

 却说韩湘子一日手提花篮,驾云游历三山五岳,来到黄山,经过谭家桥见人烟凑集,可是一条大河阻住了行人道路,人们不得不趟水过河。韩湘子见了,心生慈悲:“我何不作法在此造一座石桥,免得生灵过河艰难。”法随心至,韩湘子按下云头,变作一个石匠,来到河边。

 恰巧这天,八仙之一的蓝采和(唐代人)也游黄山,见韩湘子在这里筹画造桥,问道:“道兄,你欲何为”韩湘子即把想法告诉了他。岂知蓝采和爱虚荣,也想造一座,以为自己法术比韩湘子高,一定比韩湘子造得快造得好,就说:“我们何不各造一座,天明以前造好,道兄意下如何”韩湘子见蓝采和有这个热心肠,让人间多些石桥当然是好事,当下约定鸡叫三遍前,也即常说的“平明寅时”前造好。计议已定,当下各自作起法来。

 蓝采和好像要显示自己法力,只见他轻吹横笛,果真祥云朵朵,彩瑞纷纷,选择在如今石门村河道窄处起造一座单孔桥不表。

 却说韩湘子为了造好石桥,手托花篮,从黄山深处赶来一群巨石化成的肥猪来到造桥处。仙家自有仙家妙法,只见他不时摇动花篮,念念有词,那些巨石纷纷化成造桥所需的各种石料。然后启动搬运法,那些石块便顺顺当当垒桥墩、券桥孔、竖桥栏、铺桥面,鸡刚叫头遍,一座高大、牢牢的五孔石桥就架起来了。为防止山洪损毁河旁和农田,韩湘子便又去赶第二趟“肥猪”,以便砌土旁筑圩。岂知蓝采和见韩湘子似乎不动声色,心中不免虚慌,连忙抽身一看,一座五孔大石桥已然造好,而自己的桥才是个单孔,韩湘子又不知干什么去了,看样子他还有个什么安排,便纵身御风向黄山去,恰见韩湘子又赶来一群石头,已到白亭下面河中,便想趁韩湘子不注意,破掉他的法术。就偷偷变作一个老婆婆挡住去路:“你赶的是什么肥猪哇,分明是一堆大石头。”这话一出,果然就破了韩湘子的法,那些石头一个个静止不动,停在石门河边,至今还在那里。恰巧不远就是蓝采和造的桥,韩湘子本来性情刚烈,但成仙之后宽怀大度了。见蓝采和的桥虽不大,但仍精致秀气,便走了上去。谁知造桥过程中,蓝采和想超过韩湘子,不免心慌意乱,质量不高,韩湘子刚走上去,那桥便轰隆一声,塌倒了下来,恰巧鸡叫三遍,蓝采和急忙纵云头去了。时间已到天将明亮,韩湘子砌圩作埂的设想也就作罢。

 八甲桥起造至今,稳固如山。只在1988年特大山洪,裹带了巨石和大树冲击,桥西头被整体移动了些许,别无损伤,继续发挥着作用。

猜你感 兴趣 :

1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

2 关于黄山的神话故事

3 黄山的历史故事

4 关于黄山的神话传说

5 黄山的神话故事

6 黄山神话传说

  黄山是安徽 旅游 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那你知道黄山 历史 传说 故事 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黄山历史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夫子峰(狮子峰)

 汪家桥村 自然 和人文景观居多,夫子山最为有名,取名源于村旁的夫子峰。夫子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之一,峰腰以上陡峭如壁,峰顶尖如塔;峰腰以下,植被丰茂,竹林成海。关于夫子峰的来历,传说很多,一说峰顶埋葬父子两人,取名父子峰,随着时间的流逝,误传为“夫子峰”。又传,明代儒学家朱熹曾到次地游览,后人更名“夫子峰”以示纪念。夫子山坐落于夫子峰下的山谷中,纵贯村庄的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鉴可照人,溪里长满了怪石,溪上常年云雾缭绕,伴有紫色光环,故名紫云溪。村内还有风洞、龙泉奇洞等景观。从村庄出发沿石阶小道上山,沿途是个有山有水有洞的自然景区,主要景观有“神龟望山”、“九龙戏水”、“葫芦池”“熊猫吃草”、“麟趾桥”,“送子桥”,“青龙潭“,千年古枫”,“江南杉”,“福固寺”遗址,“神仙洞”等。

 福固寺始建于晋代,唐天宝六年,赐名轩辕古刹,曾是黄山四大禅林之一,,其间,经历千年岁月更迭,兴衰不一。先后易名为复古寺,福固寺,寺前仅存的千年古枫见证了其历史。沿福固寺上行,可通到轩辕峰腰的天然石洞——神仙洞,洞内祀观音菩萨主坐,洞额刻有“简默洞天”四个大字,相传为黄帝大臣容成子手书。

 夫子山村外四五华里处,有一座六七十年代建成的人工湖——夫子湖,湖水源自黄山紫云溪,湖周围峰峦叠翠,湖水清澈碧绿,似万绿丛中一颗翡翠。北岸是一排不高的山峦,青松苍翠,乃是“中国黄山龙裔公墓”之地,公墓座北朝南,依山伴水、风光秀丽,与轩辕峰遥相呼应,唐代《周书异志》载,轩辕黄帝在此炼丹升仙,故称望仙乡。龙裔公墓由省民革和黄山区人民政府合建于1985年,整体成扇形,依据自然环境,分设龙裔山庄、万国山庄、永安山庄三个小区,现安葬有著名 体育 家董守义、台湾作家江南先生、美籍华人苏光平等知名人士。

 在湖南岸的洋田村,很早以前称洋田胡家,当地水田深坑稀泥糊汤似的,因而得名洋田。洋田村胡姓最多,与碧山胡姓为同宗,过去胡姓有不少人在外面做官,但官职不大,都是五至七品官,胡姓家族为了子孙兴旺发达,当更大、更显赫的官职,就重修祖坟和重建更大的家族祠堂。在挖墙基时,有一人撬开了地下的青石板,突然从里面飞窜出一对金凤凰,直往上苍飞去,从此,胡姓家族命运迅速改变,非但没有更加辉煌,反而日薄西山,日渐衰落。当然,这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不可相信,但至少可以说明,历史上洋田村的胡姓是个比较兴旺的家族。和洋田村、夫子山村均一山之隔的山坳里,还有一个村庄,叫尚书里,据《嘉庆县志》记载,相传隋末尚书胡裕隐居于此,后人改称尚书里。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李白访胡珲

 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既表达了和“胡公”的亲密友情,又盛赞了黄山名禽白鹇的不同凡常之美,这诗就是在谭家桥的碧山写的。

 却说碧山在唐时就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大村落。早在隋炀帝时,炀帝听说黄山产有白茶,醇香奇异,饮之可治百病,长饮可以长生不老,认为工部尚书胡裕办事老实认真,便派了他来到黄山督办白茶事, 命令 白茶需年年进贡。所谓“进贡”,就是免费送给皇帝老儿。岂知胡裕是个菩萨心肠的人,来到黄山北麓一带察看情况后,只有轩辕峰东北一带有白茶,茶农以此维持一年生计,要他们进贡了,茶农们岂不都要喝西北风他十分同情茶农疾苦,倒反帮茶农们出主意,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农们关系十分融洽。忽一日,茶农们忽然不见了胡裕,在他住处发现他随身带的官印、官帽、官服折放得好好的,说明他弃官而逃了。其实这是他的一计,是让老百姓不明原因,好纷纷传扬他逃走的消息,估计隋炀帝听到传言后,他又回到了碧山一带茶农中间。这时因隋炀帝荒*无道,全国各地六十四路烟尘大起,他的自身已无法保障,也就顾不了胡裕了。

 胡裕名叫胡禄,裕为字,隋末 天下 大乱时,全家都迁来黄山,以后他住的地方就叫尚书里。胡裕的哥哥胡福为躲避隋末战乱,也听了弟弟的话,全家也搬来黄山,住在歙县皇墩,他的后代后来有的迁到婺源,有的迁到泾县。胡裕自己有两个重孙,大重孙胡邦后来成为黟县胡姓始祖,小重孙就是胡晖,住在碧山。胡晖其实名“珲”,“晖”是讹传。

 胡珲十分饱学。唐玄宗登基后,为广泛征集文字侍从官员,创设了翰林院,胡珲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即进了翰林院。天宝元年(742),李白因道士兼诗人的吴筠推荐往长安去见大诗人贺知章,贺知章见了李白又读了他的诗,叹道:“你真是仙人下凡啊”,于是引见给唐玄宗,,受到玄宗征召,和胡珲同列,很是相投。但天宝三年(744),李白就因醉写蛮书的事,玄宗许他“遇店喝酒,遇库支钱”而“赐金还山”,云游天下而离开了长安,再也没回过长安,而胡珲不久也退休归隐碧山了。

 李白离开长安后遍游各地,经历了安史之乱,又误投了玄宗次子永王李璘,李璘与皇太子哥哥李亨争帝位被打败,李白也因此获罪流放,遇赦后,在唐肃宗李亨当皇帝的乾元二年(759)夏末,59岁时来游黄山,访胡珲。

 从唐以来,直到1934年,从东至县大渡口到歙县岩寺的大岩公路开通前,从太平上黄山,除了焦村、辅村外,就是从仙源出发,经迄溪桥到罗村,再经感梓里过谭家桥取道苦竹溪。

 却说李白过了迄溪桥向罗村一路行来,但见青山拱秀,碧水笙歌,轻岚乍起,薄雾轻飏,心中不由暗想:胡学士居住在这般洞天福地,真是非仙亦仙矣。行至龙溪、凤溪交汇处,只是前面峰下,烟笼黛罩,鳞次栉比,好一片紧凑人家,但不知是否就是胡学士胡珲的住处。近前一座古朴石拱桥,桥边一牧童正侧骑在水牛背上,轻吹短笛,任水牛自己吃着路边青草,衬上峻峰、村舍,李白不禁又失声惊叹:“好一处世外人家!”便高声 问道 :“那小哥,胡珲胡学士住这里吗”牧童回头一看,见一身穿鱼白色长衣,佩着长剑,牵一匹白马的灰白胡须老者,便说:“你等着”,跳下牛背,往村里飞奔而去。

 不一会,只见村里走出一个田舍翁打扮的人来,但见须眉多白,头挽发髻,身穿褐衣,腰系布带。天宝三年分别,如今乾元二年了,悠悠已经头尾十六年了,欣喜都还健在,然都垂垂老矣。李白几乎认不出来了,只笑吟吟等着。

 胡珲见来者五绺灰须飘胸,白脸青巾、丝袍丝绦,气宇仍不平凡,眯眼望了许久,便抱拳高声道:“来者莫非太白先生否”李白朗笑答道:“胡公别来无恙乎”二人急趋,相见作揖罢,便携手往村里去。

 李白道:“先生宝处,亚赛神仙洞府,羽士仙山,我得一联,且请先生评点:‘溪水流声,十里笙歌从地出;山峰拱秀,千年图画自天开。’”胡珲听罢,深感李白高才,画龙点睛,有声有色说出了自己家乡环境特色,立即也以联语作答:“先生高才,不愧‘天上谪仙人’也,某也有一联酬答:‘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青莲,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以其号对桥名,恰到好处。这联语记下了二人相见的地点环境,为李白称赞自己家乡表示了谦虚,又信手拈来妙句,称颂了李白诗才,两联以机敏对机敏,对仗工整,珠联璧合。

 原来胡珲住碧山胡家,就在轩辕峰东麓,真个山泼黛、水挼蓝,囫囵一个翡翠世界,李白真有些乐不思归了。胡珲除了好酒好菜盛情款待外,就是陪着李白谒大战岭、探黄帝源、登轩辕峰,游跑马岗,上玄女峰,饱了眼福,尽了游兴。

 一日饭后,李白独自信步来到后院外,见院外有个偌大的园子,养了许多鸡。一道竹篱外,又有两只白羽映红冠、红喙对赤足、长尾赛孔雀而高视闲步的大白鸡。尤其是羽毛,白中透亮,光泽如锦,显得特别雅洁,这可是平生第一次见到的宝物。不知是特别美,还是那气势暗合了自己的性格,心中陡起一念:无论如何,要找胡珲要。

 胡珲不见李白,便到处寻找,谁知在后院鸡舍篱笆边看鸡发呆。见胡珲来到面前,李白忙不迭提出了要求。胡珲哈哈一笑:“这可是我们这里的珍禽啊,名叫白鹇,本在山中为闲云野鹤,是我寻得两枚鹇卵,由家养母鸡孵出来的,十分温驯,不信你看。”回身抓了一把稻谷,伸开手掌,不知怎么“咕咕”几声,那白鹇不约而同来向胡珲手中啄食。胡珲略现诡秘,说:“别人看,千金不卖;你要么,容易。但需拿你的东西交换。”李白高兴极了,但有什么东西可以交换呢身无长物,唯有银子若干,胡珲是不会要的;再就是御赐金牌一面,可那是皇封的呀。胡珲见李白急切而又狐疑,笑道:“不难。”于是说出了两件事,一件是要李白写一首诗留作纪念,再一件为《胡氏家谱》写篇序。李白大喜望外:“好,好,一言为定,一言为定。”于是回到堂屋,让胡珲先搬出家谱,一本本翻阅起来。

 原来胡姓是上古五帝的舜帝的后裔。因武王伐纣立周后,十分追慕舜帝,访到舜的后代阏父为主管生产陶器的官,把自己的长女太姬配给阏父之子妫满,并把妫满封为陈国国君。妫满死后,追谥为“胡公”,于是其子孙一部分以国为姓“陈”,一部分以谥号为姓“胡”,子孙就尊妫满为始祖,传到胡珲已是第六十二世。唐太宗曾下令要统一修订氏族志,胡姓氏族繁衍世系得以系统整理成谱。今李白诗仙到了,哪能不让他写一篇序言呢

 李白看出头绪以后,立即铺纸研墨,构思片刻,一篇400来字的《乾元己亥谱序》一挥而就。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干支纪年己亥,时当该年阴历七月初。紧接着在序后附白鹇诗,文不加点,片刻而成,就是那著名的《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并序》。胡珲把李白的这一文一诗视为稀世珍宝,十分高兴,当即请人按李白要求,编制一个很精致的竹笼,装了一对白鹇,派人先送到当涂李白的族叔李阳冰那儿去了。

 李白盘桓数日后,就去黄山白鹅岭 拜访 隐士温伯雷处士,取道感梓里,经石门谷口,往黄山去了。石门谷那条北起谭家桥中墩,南至黄狮鎲那条山岭名长岭,李白行至此处,纵目四望,见这里呈扇形向南、东、北三方下斜,眼前十分开阔,山风四面,南水北流。李白向道之心炽热,感到这里不凡,与碧山相比,有心旷神怡之慨,着实喜爱,驻足良久,不忍辄离。后人为纪念李白倾情此地,就在李白驻足处,筑起一座“太白亭”。年深日久,人们只顺口叫“白亭”,成了长岭顶处的地名了。

 却说胡珲送走李白后,深感李白大才,倜傥不羁,着实怀念,真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为了纪念这难得之遇,就在绿柳桥边、李白驻足处,筑起一座“问余亭”,把二人相酬合的 对联 都刻在亭柱上,又在路边盖起了太白书院,相招文人聚会,课读村中子弟。这两件建筑虽历经数朝,但代代缮修,惜乎“文革”中拆了去建造纸厂了。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韩湘子造八甲桥

 谭家桥中墩东山边的麻川河石门河段上有一座五孔大石桥,长78米,宽7米,高有10米,俗称八甲桥(又为“大成桥”)。大约古时户口编制,这里是八甲。建成于明代中期,距今已600多年了。传说它是唐朝出的八仙之中的韩湘子一夜之间造成的。

 韩湘子是个什么来历的人他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侄孙,性格狂放。唐代文学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有他的故事:一年初冬,他让牡丹几天之内开出彩色花朵,每朵花上还有一首诗,韩愈大为惊异。北宋刘斧的《青锁高异》记有他另一件事:韩湘子曾经点化他的叔公韩愈。不久,韩愈因上表规谏唐宪宗,不要大张旗鼓、劳民伤财,从法门寺隆重迎接一节“佛骨”进皇宫,惹恼唐宪宗,大冬天把他贬官到广东潮州,立时上路。韩愈行至秦岭蓝田, 大雪 封山,不能行走。韩湘子赶来送行,告诉他牡丹花开的诗事,又告诉了他以后的一些事,以后果都应验。韩湘子和韩愈二人在蓝关馆驿中过了一夜,翌日辞去,不知所终。以后就传说他成了八仙之一。

 却说韩湘子一日手提花篮,驾云游历三山五岳,来到黄山,经过谭家桥见人烟凑集,可是一条大河阻住了行人道路,人们不得不趟水过河。韩湘子见了,心生慈悲:“我何不作法在此造一座石桥,免得生灵过河艰难。”法随心至,韩湘子按下云头,变作一个石匠,来到河边。

 恰巧这天,八仙之一的蓝采和(唐代人)也游黄山,见韩湘子在这里筹画造桥,问道:“道兄,你欲何为”韩湘子即把想法告诉了他。岂知蓝采和爱虚荣,也想造一座,以为自己法术比韩湘子高,一定比韩湘子造得快造得好,就说:“我们何不各造一座,天明以前造好,道兄意下如何”韩湘子见蓝采和有这个热心肠,让人间多些石桥当然是好事,当下约定鸡叫三遍前,也即常说的“平明寅时”前造好。计议已定,当下各自作起法来。

 蓝采和好像要显示自己法力,只见他轻吹横笛,果真祥云朵朵,彩瑞纷纷,选择在如今石门村河道窄处起造一座单孔桥不表。

 却说韩湘子为了造好石桥,手托花篮,从黄山深处赶来一群巨石化成的肥猪来到造桥处。仙家自有仙家妙法,只见他不时摇动花篮,念念有词,那些巨石纷纷化成造桥所需的各种石料。然后启动搬运法,那些石块便顺顺当当垒桥墩、券桥孔、竖桥栏、铺桥面,鸡刚叫头遍,一座高大、牢牢的五孔石桥就架起来了。为防止山洪损毁河旁和农田,韩湘子便又去赶第二趟“肥猪”,以便砌土旁筑圩。岂知蓝采和见韩湘子似乎不动声色,心中不免虚慌,连忙抽身一看,一座五孔大石桥已然造好,而自己的桥才是个单孔,韩湘子又不知干什么去了,看样子他还有个什么安排,便纵身御风向黄山去,恰见韩湘子又赶来一群石头,已到白亭下面河中,便想趁韩湘子不注意,破掉他的法术。就偷偷变作一个老婆婆挡住去路:“你赶的是什么肥猪哇,分明是一堆大石头。”这话一出,果然就破了韩湘子的法,那些石头一个个静止不动,停在石门河边,至今还在那里。恰巧不远就是蓝采和造的桥,韩湘子本来性情刚烈,但成仙之后宽怀大度了。见蓝采和的桥虽不大,但仍精致秀气,便走了上去。谁知造桥过程中,蓝采和想超过韩湘子,不免心慌意乱,质量不高,韩湘子刚走上去,那桥便轰隆一声,塌倒了下来,恰巧鸡叫三遍,蓝采和急忙纵云头去了。时间已到天将明亮,韩湘子砌圩作埂的设想也就作罢。

 八甲桥起造至今,稳固如山。只在1988年特大山洪,裹带了巨石和大树冲击,桥西头被整体移动了些许,别无损伤,继续发挥着作用。

猜你感 兴趣 :

1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

2 关于黄山的神话故事

3 黄山的历史故事

4 关于黄山的神话传说

5 黄山的神话故事

6 黄山神话传说

  黄山是安徽 旅游 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那你知道黄山 历史 传说 故事 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黄山历史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夫子峰(狮子峰)

 汪家桥村 自然 和人文景观居多,夫子山最为有名,取名源于村旁的夫子峰。夫子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之一,峰腰以上陡峭如壁,峰顶尖如塔;峰腰以下,植被丰茂,竹林成海。关于夫子峰的来历,传说很多,一说峰顶埋葬父子两人,取名父子峰,随着时间的流逝,误传为“夫子峰”。又传,明代儒学家朱熹曾到次地游览,后人更名“夫子峰”以示纪念。夫子山坐落于夫子峰下的山谷中,纵贯村庄的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鉴可照人,溪里长满了怪石,溪上常年云雾缭绕,伴有紫色光环,故名紫云溪。村内还有风洞、龙泉奇洞等景观。从村庄出发沿石阶小道上山,沿途是个有山有水有洞的自然景区,主要景观有“神龟望山”、“九龙戏水”、“葫芦池”“熊猫吃草”、“麟趾桥”,“送子桥”,“青龙潭“,千年古枫”,“江南杉”,“福固寺”遗址,“神仙洞”等。

 福固寺始建于晋代,唐天宝六年,赐名轩辕古刹,曾是黄山四大禅林之一,,其间,经历千年岁月更迭,兴衰不一。先后易名为复古寺,福固寺,寺前仅存的千年古枫见证了其历史。沿福固寺上行,可通到轩辕峰腰的天然石洞——神仙洞,洞内祀观音菩萨主坐,洞额刻有“简默洞天”四个大字,相传为黄帝大臣容成子手书。

 夫子山村外四五华里处,有一座六七十年代建成的人工湖——夫子湖,湖水源自黄山紫云溪,湖周围峰峦叠翠,湖水清澈碧绿,似万绿丛中一颗翡翠。北岸是一排不高的山峦,青松苍翠,乃是“中国黄山龙裔公墓”之地,公墓座北朝南,依山伴水、风光秀丽,与轩辕峰遥相呼应,唐代《周书异志》载,轩辕黄帝在此炼丹升仙,故称望仙乡。龙裔公墓由省民革和黄山区人民政府合建于1985年,整体成扇形,依据自然环境,分设龙裔山庄、万国山庄、永安山庄三个小区,现安葬有著名 体育 家董守义、台湾作家江南先生、美籍华人苏光平等知名人士。

 在湖南岸的洋田村,很早以前称洋田胡家,当地水田深坑稀泥糊汤似的,因而得名洋田。洋田村胡姓最多,与碧山胡姓为同宗,过去胡姓有不少人在外面做官,但官职不大,都是五至七品官,胡姓家族为了子孙兴旺发达,当更大、更显赫的官职,就重修祖坟和重建更大的家族祠堂。在挖墙基时,有一人撬开了地下的青石板,突然从里面飞窜出一对金凤凰,直往上苍飞去,从此,胡姓家族命运迅速改变,非但没有更加辉煌,反而日薄西山,日渐衰落。当然,这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不可相信,但至少可以说明,历史上洋田村的胡姓是个比较兴旺的家族。和洋田村、夫子山村均一山之隔的山坳里,还有一个村庄,叫尚书里,据《嘉庆县志》记载,相传隋末尚书胡裕隐居于此,后人改称尚书里。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李白访胡珲

 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既表达了和“胡公”的亲密友情,又盛赞了黄山名禽白鹇的不同凡常之美,这诗就是在谭家桥的碧山写的。

 却说碧山在唐时就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大村落。早在隋炀帝时,炀帝听说黄山产有白茶,醇香奇异,饮之可治百病,长饮可以长生不老,认为工部尚书胡裕办事老实认真,便派了他来到黄山督办白茶事, 命令 白茶需年年进贡。所谓“进贡”,就是免费送给皇帝老儿。岂知胡裕是个菩萨心肠的人,来到黄山北麓一带察看情况后,只有轩辕峰东北一带有白茶,茶农以此维持一年生计,要他们进贡了,茶农们岂不都要喝西北风他十分同情茶农疾苦,倒反帮茶农们出主意,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农们关系十分融洽。忽一日,茶农们忽然不见了胡裕,在他住处发现他随身带的官印、官帽、官服折放得好好的,说明他弃官而逃了。其实这是他的一计,是让老百姓不明原因,好纷纷传扬他逃走的消息,估计隋炀帝听到传言后,他又回到了碧山一带茶农中间。这时因隋炀帝荒*无道,全国各地六十四路烟尘大起,他的自身已无法保障,也就顾不了胡裕了。

 胡裕名叫胡禄,裕为字,隋末 天下 大乱时,全家都迁来黄山,以后他住的地方就叫尚书里。胡裕的哥哥胡福为躲避隋末战乱,也听了弟弟的话,全家也搬来黄山,住在歙县皇墩,他的后代后来有的迁到婺源,有的迁到泾县。胡裕自己有两个重孙,大重孙胡邦后来成为黟县胡姓始祖,小重孙就是胡晖,住在碧山。胡晖其实名“珲”,“晖”是讹传。

 胡珲十分饱学。唐玄宗登基后,为广泛征集文字侍从官员,创设了翰林院,胡珲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即进了翰林院。天宝元年(742),李白因道士兼诗人的吴筠推荐往长安去见大诗人贺知章,贺知章见了李白又读了他的诗,叹道:“你真是仙人下凡啊”,于是引见给唐玄宗,,受到玄宗征召,和胡珲同列,很是相投。但天宝三年(744),李白就因醉写蛮书的事,玄宗许他“遇店喝酒,遇库支钱”而“赐金还山”,云游天下而离开了长安,再也没回过长安,而胡珲不久也退休归隐碧山了。

 李白离开长安后遍游各地,经历了安史之乱,又误投了玄宗次子永王李璘,李璘与皇太子哥哥李亨争帝位被打败,李白也因此获罪流放,遇赦后,在唐肃宗李亨当皇帝的乾元二年(759)夏末,59岁时来游黄山,访胡珲。

 从唐以来,直到1934年,从东至县大渡口到歙县岩寺的大岩公路开通前,从太平上黄山,除了焦村、辅村外,就是从仙源出发,经迄溪桥到罗村,再经感梓里过谭家桥取道苦竹溪。

 却说李白过了迄溪桥向罗村一路行来,但见青山拱秀,碧水笙歌,轻岚乍起,薄雾轻飏,心中不由暗想:胡学士居住在这般洞天福地,真是非仙亦仙矣。行至龙溪、凤溪交汇处,只是前面峰下,烟笼黛罩,鳞次栉比,好一片紧凑人家,但不知是否就是胡学士胡珲的住处。近前一座古朴石拱桥,桥边一牧童正侧骑在水牛背上,轻吹短笛,任水牛自己吃着路边青草,衬上峻峰、村舍,李白不禁又失声惊叹:“好一处世外人家!”便高声 问道 :“那小哥,胡珲胡学士住这里吗”牧童回头一看,见一身穿鱼白色长衣,佩着长剑,牵一匹白马的灰白胡须老者,便说:“你等着”,跳下牛背,往村里飞奔而去。

 不一会,只见村里走出一个田舍翁打扮的人来,但见须眉多白,头挽发髻,身穿褐衣,腰系布带。天宝三年分别,如今乾元二年了,悠悠已经头尾十六年了,欣喜都还健在,然都垂垂老矣。李白几乎认不出来了,只笑吟吟等着。

 胡珲见来者五绺灰须飘胸,白脸青巾、丝袍丝绦,气宇仍不平凡,眯眼望了许久,便抱拳高声道:“来者莫非太白先生否”李白朗笑答道:“胡公别来无恙乎”二人急趋,相见作揖罢,便携手往村里去。

 李白道:“先生宝处,亚赛神仙洞府,羽士仙山,我得一联,且请先生评点:‘溪水流声,十里笙歌从地出;山峰拱秀,千年图画自天开。’”胡珲听罢,深感李白高才,画龙点睛,有声有色说出了自己家乡环境特色,立即也以联语作答:“先生高才,不愧‘天上谪仙人’也,某也有一联酬答:‘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青莲,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以其号对桥名,恰到好处。这联语记下了二人相见的地点环境,为李白称赞自己家乡表示了谦虚,又信手拈来妙句,称颂了李白诗才,两联以机敏对机敏,对仗工整,珠联璧合。

 原来胡珲住碧山胡家,就在轩辕峰东麓,真个山泼黛、水挼蓝,囫囵一个翡翠世界,李白真有些乐不思归了。胡珲除了好酒好菜盛情款待外,就是陪着李白谒大战岭、探黄帝源、登轩辕峰,游跑马岗,上玄女峰,饱了眼福,尽了游兴。

 一日饭后,李白独自信步来到后院外,见院外有个偌大的园子,养了许多鸡。一道竹篱外,又有两只白羽映红冠、红喙对赤足、长尾赛孔雀而高视闲步的大白鸡。尤其是羽毛,白中透亮,光泽如锦,显得特别雅洁,这可是平生第一次见到的宝物。不知是特别美,还是那气势暗合了自己的性格,心中陡起一念:无论如何,要找胡珲要。

 胡珲不见李白,便到处寻找,谁知在后院鸡舍篱笆边看鸡发呆。见胡珲来到面前,李白忙不迭提出了要求。胡珲哈哈一笑:“这可是我们这里的珍禽啊,名叫白鹇,本在山中为闲云野鹤,是我寻得两枚鹇卵,由家养母鸡孵出来的,十分温驯,不信你看。”回身抓了一把稻谷,伸开手掌,不知怎么“咕咕”几声,那白鹇不约而同来向胡珲手中啄食。胡珲略现诡秘,说:“别人看,千金不卖;你要么,容易。但需拿你的东西交换。”李白高兴极了,但有什么东西可以交换呢身无长物,唯有银子若干,胡珲是不会要的;再就是御赐金牌一面,可那是皇封的呀。胡珲见李白急切而又狐疑,笑道:“不难。”于是说出了两件事,一件是要李白写一首诗留作纪念,再一件为《胡氏家谱》写篇序。李白大喜望外:“好,好,一言为定,一言为定。”于是回到堂屋,让胡珲先搬出家谱,一本本翻阅起来。

 原来胡姓是上古五帝的舜帝的后裔。因武王伐纣立周后,十分追慕舜帝,访到舜的后代阏父为主管生产陶器的官,把自己的长女太姬配给阏父之子妫满,并把妫满封为陈国国君。妫满死后,追谥为“胡公”,于是其子孙一部分以国为姓“陈”,一部分以谥号为姓“胡”,子孙就尊妫满为始祖,传到胡珲已是第六十二世。唐太宗曾下令要统一修订氏族志,胡姓氏族繁衍世系得以系统整理成谱。今李白诗仙到了,哪能不让他写一篇序言呢

 李白看出头绪以后,立即铺纸研墨,构思片刻,一篇400来字的《乾元己亥谱序》一挥而就。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干支纪年己亥,时当该年阴历七月初。紧接着在序后附白鹇诗,文不加点,片刻而成,就是那著名的《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并序》。胡珲把李白的这一文一诗视为稀世珍宝,十分高兴,当即请人按李白要求,编制一个很精致的竹笼,装了一对白鹇,派人先送到当涂李白的族叔李阳冰那儿去了。

 李白盘桓数日后,就去黄山白鹅岭 拜访 隐士温伯雷处士,取道感梓里,经石门谷口,往黄山去了。石门谷那条北起谭家桥中墩,南至黄狮鎲那条山岭名长岭,李白行至此处,纵目四望,见这里呈扇形向南、东、北三方下斜,眼前十分开阔,山风四面,南水北流。李白向道之心炽热,感到这里不凡,与碧山相比,有心旷神怡之慨,着实喜爱,驻足良久,不忍辄离。后人为纪念李白倾情此地,就在李白驻足处,筑起一座“太白亭”。年深日久,人们只顺口叫“白亭”,成了长岭顶处的地名了。

 却说胡珲送走李白后,深感李白大才,倜傥不羁,着实怀念,真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为了纪念这难得之遇,就在绿柳桥边、李白驻足处,筑起一座“问余亭”,把二人相酬合的 对联 都刻在亭柱上,又在路边盖起了太白书院,相招文人聚会,课读村中子弟。这两件建筑虽历经数朝,但代代缮修,惜乎“文革”中拆了去建造纸厂了。

黄山历史传说故事:韩湘子造八甲桥

 谭家桥中墩东山边的麻川河石门河段上有一座五孔大石桥,长78米,宽7米,高有10米,俗称八甲桥(又为“大成桥”)。大约古时户口编制,这里是八甲。建成于明代中期,距今已600多年了。传说它是唐朝出的八仙之中的韩湘子一夜之间造成的。

 韩湘子是个什么来历的人他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侄孙,性格狂放。唐代文学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有他的故事:一年初冬,他让牡丹几天之内开出彩色花朵,每朵花上还有一首诗,韩愈大为惊异。北宋刘斧的《青锁高异》记有他另一件事:韩湘子曾经点化他的叔公韩愈。不久,韩愈因上表规谏唐宪宗,不要大张旗鼓、劳民伤财,从法门寺隆重迎接一节“佛骨”进皇宫,惹恼唐宪宗,大冬天把他贬官到广东潮州,立时上路。韩愈行至秦岭蓝田, 大雪 封山,不能行走。韩湘子赶来送行,告诉他牡丹花开的诗事,又告诉了他以后的一些事,以后果都应验。韩湘子和韩愈二人在蓝关馆驿中过了一夜,翌日辞去,不知所终。以后就传说他

黄山的传说故事有什么?

  黄山是安徽 旅游 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那你知道黄山 历史 传说 故事 有哪些吗下面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