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关于窦漪房的整个历史过程,以及后人对她的评价是怎样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2收藏

我想了解关于窦漪房的整个历史过程,以及后人对她的评价是怎样的?,第1张

破败的家世 窦漪房有一个悲惨的童年。 在窦漪房当上皇后的时候,她都不忍心回忆她的童年往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世界上最悲痛的事情莫过于此。已经荣华富贵的她却无法与自己的双亲共享,每每想到这一点,她都心怀愧疚,潸然泪下。其实,这又怎能怪她? 窦漪房是一个孤儿。 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乱世,再加上连年的天灾,窦家生活的困顿已经达到了极限——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候一连两天没有任何东西吃。 窦漪房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当哥哥弟弟们哭着闹着说肚子饿要吃的时候,她总是低着头,默默地忍受。 爹娘问她肚子饿不饿,她总说不饿,其实她饿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这是一个很有忍耐力的孩子,这种性格与她日后成为皇后有很大关系。 爹感动得热泪盈眶,抚摸着窦漪房的头,说要出去为他们找吃的。 庄稼旱死了,飞禽走兽跑完了,野菜挖尽了,野果采光了,不得已,窦漪房的爹决定去大山深处的一个深渊,那里因为地势险要很少有人敢去,他去那里做什么呢?钓鱼。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悲剧发生在钓完鱼的返家途中,窦漪房的爹沿着陡峭的悬崖攀登,抓在手中的一块石头突然滑落,一脚踩空,窦漪房的爹直直地掉进了万丈深渊,葬身鱼腹。 当窦家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时,全家痛哭,窦漪房的爹的去世对这个破败不堪的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疾病缠身的母亲支撑了几年,也终于熬不下去了,含恨离世。 现在,只剩下窦漪房和她的兄弟三个相依为命了,窦漪房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小弟弟。 哥哥弟弟在母亲去世的时候哭得死去活来,她却没有哭,只是默默地流泪,她在心里暗暗地发誓,要挑起生活的重担。 为了生活,为了能够让哥哥弟弟吃饱,窦漪房卖身为奴,为一个财主打零工,什么活都得干,一天下来精疲力竭,但当她看到哥哥弟弟吃饭时狼吞虎咽的样子,她所有的疲惫都消失了。 而这时候,窦漪房自己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姑娘,放到现在,还是温室里的花朵,父母捧在手心的宝贝。 命运就在窦漪房十三岁的时候发生了改变。 刘邦已经打下了江山,饱暖思*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广招天下美女,美其名曰:充实后宫,以显示大汉江山的繁荣富庶。说白了就是供他老人家无聊的时候消遣。 说是选美,其实没有选,就是一个字:抢。 神气活现的选美官像是鬼子进了村,走到哪哪里哭成一片。选美官看见稍微长得有几分姿色的姑娘,不容分说,强行带走。不愿意去皇宫的,如果你有银子还好说,贿赂一下选美官,就把你放了。如果没有银子,除了哭泣毫无办法。但这时候女人的眼泪是没有用的,那些选美官的心肠比铁石还硬。 窦漪房以及她的哥哥弟弟,还有村子里的父老乡亲,谁也不会认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是一场幸运,只会认为是一场厄运。 在井边打水的窦漪房被选美官发现了,生活的困顿并没有磨去她天生的丽质,她被抓走了。窦漪房当然拿不出银子来贿赂选美官,但她也没有大哭大闹,少年早熟的她知道事已至此哭闹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她只是恳请选美官让她见哥哥弟弟最后一面。 选美官看在窦漪房确实是个美女的分上,动了恻隐之心,答应了她。 哥哥劝她逃走,她说不,为了能让哥哥弟弟吃饱穿暖,她甘愿进宫,然后把每月的月钱寄回来。 写到这里,纳兰秋真为窦漪房叫屈,她的哥哥是干什么吃的?是饭桶吗?后来也证实,窦漪房的哥哥确实没有多大的出息,只会沾妹妹的光。 这一别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次见面,也许永远也回不来了,坚强的窦漪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和泪水,和哥哥弟弟抱头痛哭。 对于年幼的小弟弟,窦漪房更是割舍不下,她最后一次为弟弟洗了一次头,最后一次为弟弟做了一顿饭,看着他吃完,才在选美官的催促下,三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哥哥弟弟。 一入宫门深似海,也许那时候的窦漪房无法有这样的体会,那时候的她,只是不愿意离开她的亲人。我们常常说,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但对于古时候的女人来说,更多的是被命运扼住自己的咽喉。窦漪房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只不过扼住她咽喉的不是厄运,而是幸运。 幸福的代王妃 按照规定,新进来的宫女要验身,本来这等烦琐的事情是不用皇后出面的,但作为后宫之主的吕雉不想再看到第二个戚夫人,于是所有的宫女必须先过了她这一关。 吕雉把姿色最好的宫女截住,直接留在了自己的宫中,充当各种各样的杂役,把一批次货假惺惺地送给了刘邦,当然这些次货刘邦是看不上的。 这样,窦漪房连刘邦的面都没见上,就直接做了吕雉的侍女。这对大多数渴望被皇帝宠幸的宫女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对窦漪房来说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她可没有什么当皇后的野心,她只不过想挣点银子,好供哥哥弟弟衣食。 接下来的日子,窦漪房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侍女,她也听闻了吕雉的厉害之处,不敢有半点差池。她的心灵手巧,她的善解人意,她的细致周到,和吕雉相处久了,吕雉也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丫头。 窦漪房也奇怪,宫女们都悄悄地说吕雉如何的恶毒,但她却并不觉得,觉得吕雉最多只是脾气暴躁了一点,没干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有时候还发现吕雉行善,比如释放一些思乡心切的宫女回家,并给足够的盘缠。对窦漪房,吕雉也时不时赏赐她一些东西,这一切在窦漪房看来,吕雉这个娘娘并不像别人所说的那么坏。 这只能说明,人性是复杂的,吕雉对某些人来说也许是魔鬼,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就成了天使。 吕雉常常告诫窦漪房,女人要安分守己,要有自知之明,要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越轨,不要异想天开,宫女就要做宫女的事,你是妾就别想着做妻。 窦漪房就这样在吕雉身边波澜不惊地过了几年。 巨大的丧钟在宫中响起,刘邦驾崩了。 宫女们哭哭啼啼,不知道今后的命运会如何。 这时候吕雉开始飞扬跋扈,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刘邦的儿子们送到他们各自的封国,她好独掌大权。 当时刘邦有八个儿子,除了太子刘盈之外,其他七个都要离开。吕雉给这七个亲王每人配了五个侍女,窦漪房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直接影响了窦漪房今后的命运。 窦漪房听说有个叫刘如意的亲王,被封为赵王,封国正好就是自己的家乡。好几年没有哥哥弟弟的消息了,太想念他们了,于是窦漪房哀求负责分配的太监把她分给赵王刘如意。但是太监并不理会窦漪房的哀求,理由是窦漪房偷偷塞给他的银子太少,不够他塞牙缝。 窦漪房不死心,大着胆子,找了一个机会,跪在吕雉的面前,哭诉自己思念亲人的心情,恳求吕雉网开一面,把她分给赵王,这样她就离家乡近一点,好打听哥哥弟弟的消息。 不料,吕雉听了她的哭诉后勃然大怒,只说了一句,说跟着赵王没有好果子吃,然后就命人把窦漪房拖开了。 多年以后,直到她做了代王姬,直到戚夫人“人彘”惨案的消息传来,她才明白吕雉对她说的那一句话是一个暗示,假使她跟了赵王,刘如意死了,她还能活吗? 窦漪房分给了代王,代王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 窦漪房和其他四个宫女登上了马车,被送往代国,山西的晋阳,也就是现在的太原,离窦漪房的家乡河北武邑相隔甚远,窦漪房悲伤地想,也许一辈子都回不了家乡了。 马车一路颠簸,窦漪房一路落泪,而其他四个宫女却一点也不悲伤,她们无法理解窦漪房的心情,在她们看来,做宫女在哪里做不一样,有什么好伤心的?她们嘻嘻哈哈,还时不时拿出胭脂水粉,给自己补妆,以期被新任的主子代王看上。 这四个女人把窦漪房视为异类,没有把她放在眼里,她们打死也不会相信,代王会看上这样一个落魄的女人。 窦漪房也没有想这些,她完全沉浸在远离家乡的悲痛之中,她的哥哥弟弟过得怎样?是死是活? 事情就在代王第一次接见这五个宫女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代王刘恒的口味令她们咋舌。代王不喜欢花枝招展,不喜欢浓妆艳抹,不喜欢妖娆妩媚,不喜欢自满骄横,却偏偏看上了面容憔悴、素面朝天的窦漪房。其他四个宫女傻了眼,这一路上她们所花费的心思全打了水漂,早知如此,她们也好挤点眼泪出来,把面容弄憔悴点。 一个人的气质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只能说明,窦漪房身上流露出来的与世无争、弱柳扶风的气质吸引了代王。刘恒是一个善良的人,善良的人看见可怜的人就动心,觉得有义务有责任要保护这个女人。 刘恒叫退了其他四个宫女,留下了窦漪房。 而此时的窦漪房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更不用说抬头看一眼刘恒了。 刘恒在她周围走了一圈,然后在她面前站定,叫她抬起头来,声音那么温柔亲切。 她不敢,虽然她非常想。刘恒又说了一遍。她才缓缓地抬起头来,她看到一张清俊的脸,微微笑着,清澈的目光里夹杂着淡淡的忧伤,这惊心动魄的一瞥激发了她一个女人对爱情的所有期冀。 而刘恒也被窦漪房朴实无华的美深深地打动了,朴实无华,这符合刘恒的天性禀赋。 刘恒与窦漪房,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人,在机缘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 这就是缘分,你不得不相信的缘分。 几个月后,其他四个宫女还是宫女,而窦漪房却成了代王的王妃,虽然不是王后,但实质上等同于王后。刘恒只恨和现任的王后结婚之前没有认识窦漪房,如果认识窦漪房,那么王后的位置绝对是窦漪房的。 其他四个宫女再一次见到窦漪房的时候,不得不向她行跪拜之礼,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窦漪房的好运气让她们妒忌得要死。 但窦漪房还是以前的窦漪房,没有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连性格也改变了,要是换作其他的宫女,也许尾巴早就翘上天了,但她不,她对任何人都彬彬有礼,绝不骄横。 我们来简单地说说刘恒的第一任妻子代王后,之所以简单,因为实在没有啥可说的。 史书上连她的名字都没有记载,只说她是王后。这位王后除了是一个女人外,几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她太普通了,既不漂亮也不丑陋,不胖也不瘦,不高也不矮。她注定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注定要被刘恒遗忘。刘恒不喜欢她,对她没有感情。她也不在乎,只是尽一个母亲和妻子的职责。 这位王后生育能力比较强,在窦漪房来到代王府之前,就已经为刘恒生下了四个儿子。当时,刘恒不过二十出头,她也不会超过二十。如此频繁的生育必将导致身体的衰弱,他们生下来的儿子身体也不是很好,这为王后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不过我们庆幸这位王后没有成为吕雉那样的女人,面对突然冒出来的窦漪房,王后似乎并不在乎,即使有了窦漪房后刘恒不再与她同房,她也不计较。她形同一个木头人。可怜可悲又可叹。于是,我们不得不怀疑,这位王后是不是真的爱刘恒,还是身体有毛病?或者她的天性就是如此? 有了窦漪房,刘恒的王宫等于虚设,这个专情的男人只进窦漪房的房,只上窦漪房的床。 一个女人,尤其像窦漪房这样的宫女,能够得到如此的宠爱,死也瞑目了。 窦漪房确实很知足。她的知足、她的谦卑、她的谨慎、她的朴实、她的贤淑、她的守礼,为她在代王宫赢得了一片好名声。代王自然不用说,代王的母亲薄太后,甚至连被挤兑的王后都对窦漪房印象奇好。 更何况,窦漪房的肚子也很争气,与刘恒缠绵悱恻的结果是,为刘恒生下了二男一女:长子刘启,次子刘武,长女刘嫖。 好运气再次降临 刘恒的发妻终究没有当皇后的命,几年后,患了麻风病而去世了。 刘恒的后宫并没有因为一位王后的去世而增添几分悲戚之色,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代王早就与王后没有了感情,刘恒只是象征性地为王后举行了葬礼,王后的来去匆匆,仿佛就是为了衬托窦漪房的与众不同。 王后尸骨未寒,但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刘恒迫不及待地想立窦漪房为后。窦漪房没有立即答应刘恒的要求,聪明的她对刘恒说,王后刚死又立新王后,难免有不利于代王的流言飞语,等过一阵子再说。 刘恒把窦漪房的话转告了母亲薄太后,薄太后听了满心欢喜,夸她确实是当王后的料。 假使窦漪房也表现出迫不及待想当王后的样子,那么薄太后对她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这并不是窦漪房的虚伪和心机,而是知书达理的表现,任何事只有合适才能圆满。 这事以后,刘恒越发珍爱窦漪房。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是你的夺也夺不走,不是你的抢也抢不来。 不久以后,窦漪房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王后。 册封那一天,窦漪房想,也许这一辈子就这样安静地走下去,有代王的陪伴她觉得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但老天似乎不愿意让这个女人过平静如水的生活,更大的荣华富贵还在等着她。 正当刘恒和窦漪房小两口在代王宫恩恩爱爱的时候,远在长安的皇宫,那个似乎已经消失了很久的世界爆发了一件天大的事,就是前篇文章所说的宫廷政变。骄横一世的吕雉老太太死去,吕氏家族全族被屠灭,刘盈的儿子刘弘也被杀害。大汉皇帝位置空悬。丞相周平和太尉周勃等一干大臣,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决定由山西太原的代王刘恒来继任大汉朝的皇帝。 理由听起来不可思议,不是因为刘恒有多么大的能耐,而是因为刘恒的性情温和,更因为刘恒的母亲薄太后、刘恒的妻子窦漪房都是贫寒出身,没有显赫的家世,本身的性格也老实巴交,刘恒做了皇帝之后,她们不会借着儿子是皇帝,丈夫是皇帝,而像吕雉一样兴风作浪,把大汉王朝蹂躏得一塌糊涂。 前车之鉴,政变成功的他们不得不防。 历史证明,他们的选择是对的,汉文帝带给大汉王朝几十年的安定团结与繁荣富强。 但是现在,刘恒和窦漪房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毫无心理准备的刘恒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说心里话,他并不想做这个皇帝,正如窦漪房从来没有想过要做皇后一样,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天子。他觉得他的性格不适合做皇帝。他犹豫了,他彷徨了,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他问窦漪房他该怎么办。窦漪房当然不能帮他决定,她只是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他,对他说,无论他做出怎样的决定,她都会支持他。 刘恒又跑去征求母亲的意见,薄太后说这是天意,她把当年许负对她的预言告诉了刘恒。 不做也得做,做皇帝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大汉江山。 刘恒没得选择。文武百官已经拜倒在他的脚下,口呼万岁,把他请上了龙辇。 公元前179年,刘恒正式称帝,成为西汉王朝的第四位皇帝,史称汉文帝。 刘恒不知道这突然的变故对他来说是福还是祸,他带着万重疑虑,随着辇车,驶进了长安。 一切安定之后,刘恒派人去接薄太后、皇后窦漪房以及他的儿女们。不料却在途中发生了一件对刘恒来说悲伤至极的事情。他与那位默默无闻的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全部夭折。这件过于蹊跷的事情很多人都不知道是阴谋还是天意。这件事情再一次关系到窦漪房的前程。 命运一步一步向着有利于窦漪房的方向发展。 丧子的噩耗传来,刘恒欲哭无泪,虽然与王后没有感情,但四位王子是自己的亲骨肉,何况刘恒连一只蚂蚁都不忍心踩死。总之,刘恒很伤心。伤心到什么程度呢?史书上说他不想做皇帝啦,说都是做皇帝惹的祸,如果不做皇帝他的儿子就不会死,说他不是做皇帝的料。 于是,当大臣们让他早立太子时,他竟然说要把皇位让给他的兄弟们。这着实把大臣们吓出一身冷汗,当初,这些大臣们拥立刘恒做皇帝,就把刘恒的兄弟们得罪光了,现在刘恒却说要把皇位让给他的兄弟,如果刘恒的兄弟有朝一日当了皇帝,这些大臣们岂不遭殃? 不管刘恒说的是真是假,那个晚上,周勃等一干大臣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他们联合起来,求见薄太后,要薄太后出面劝说刘恒。薄太后对刘恒进行了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才打消了刘恒放弃帝位的念头。 为套牢刘恒,大臣们三番五次地上书要他早立太子。 立谁好呢?刘恒的嫡长子已经去世,现在的儿子都是窦漪房所生,想也不用想,太子之位轻而易举地落在了窦漪房的大儿子刘启身上。 儿子已经是太子,母亲却还是妃子,这与礼法不合,于是,大臣们又建议刘恒立刘启的母亲窦漪房为皇后。 立窦漪房为后,这是刘恒巴不得的事,于是,我们的窦漪房在命运的推动下,一步一步地攀上了人生的巅峰,成为大汉王朝母仪天下的皇后。 这一切,仿佛是一个梦。 寻找失散的亲人 窦漪房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找到已经失散多年的兄弟,其次就是对已故双亲尽一些孝道。虽然窦漪房已经贵为皇后,但她依然不敢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这时候薄太后正忙于尊礼薄氏祖先。她不敢和老太太攀比。 但窦漪房一个好心的决定帮了她大忙,就在她被册封的那一天,她向刘恒提议,宴请天下所有鳏寡孤独之人,并赐给生活穷困之人布匹、米面、肉食,对于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九岁以下的孤儿,分别赐给每人一石米、二十斤肉、五斗酒、两匹帛、三斤棉絮。 以善闻名的刘恒对皇后的建议大加赞赏,并很快实施。于是,天下老百姓都对窦漪房皇后的善心口口相传,窦漪房的家世也逐渐流传开来。 一个叫窦少君的年轻人听到了窦漪房的家世。 他就是窦漪房的亲弟弟,当年分别的时候,窦少君才五六岁,现在已经成人。 姐姐离开没多久,厄运就降临窦少君身上,由于哥哥在外面劳作,家里没有人看管,窦少君被拐走了。他先后被拐卖多次,最后在河南阳宜一户财主家当了奴仆。 白天辛勤劳作,晚上就和工人睡在悬崖下边的窝棚里。一天,主人派窦少君到山上烧炭。不料,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山崖暴发泥石流,一百名工人大都丧生,由于窦少君睡在窝棚边可轻易逃跑,才逃过这一劫。 死者的家属跑到主人家哭闹不休,主人不得已只好逃到长安,窦少君也跟着主人逃到了长安。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逃到长安的窦少君第一件事就是算了一卦,想看一下自己的命运如何,不料抽到一上上签。算卦的老头说他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大富大贵。 窦少君打死也不信自己会大富大贵,对算卦老头说的话并没有放在心上,不料没走多远,他就听到了皇后窦漪房的故事。 窦漪房?当他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怔了一下。自己的姐姐,当年被送进宫的那个姐姐不也叫窦漪房吗?再联系刚才算卦老头说的话,他有点将信将疑了。 有希望总比没希望好,于是他豁出去了,向皇帝上书,说自己是皇后失散多年的亲弟弟窦少君。 刘恒看了这封信,问窦漪房怎么回事。窦漪房只好把自己的身世一五一十地向刘恒说了。 刘恒听了,捶胸顿足,说自己有愧于皇后,只顾自己的亲人,却把妻子的亲人忘记了。 于是,他和窦漪房一起召见窦少君。 窦漪房的相貌虽然改变了不少,但是窦少君还是认得出来。但是窦漪房已经认不得弟弟了,因为当初离开的时候弟弟才五六岁,如今已经长大成人。 窦漪房怕误认,那样将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于是她问窦少君有什么证据证明他就是自己的弟弟。 窦少君不仅把父母怎么死的说了出来,还回忆了当年姐姐离开他的情景,最后一次给他洗头发,最后一次做饭给他吃…… 说着说着就忍不住流下泪来。这时候,窦漪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跑下去和弟弟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一幕被史官详细地记录了下来。书上说,当时不仅大汉的皇帝感动得落泪了,连旁边的宫女也跟着哭泣。 文帝为了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赏赐窦少君大量的财产和田地。但窦漪房深知刘恒勤俭节约的品性,不可因为自己而破例,只让弟弟接受了足够养活他的部分财产和田地。不久又拿出自己的金银首饰来弥补文帝赏赐弟弟所造成的亏空。有这样一位贤明的皇后,刘恒这一辈子也就满足了。 不久窦漪房的哥哥也找到了,三兄妹终于团聚。 今日不同往昔,三兄妹谁也不会想到会有今天。 刘恒照例又要赏赐窦漪房的哥哥,又被窦漪房阻止。她的哥哥跑到她那里问原因,为什么不要皇帝的赏赐?不要白不要!窦漪房耐心地给哥哥如是这般地分析了一番,哥哥才不情愿地撅着嘴巴,答应了妹妹和弟弟一起住。 如此谨慎,不给大臣们一点把柄的窦漪房仍然遇到了麻烦。照理说,这是窦漪房的家事,与别人无关,可是她是皇后,皇后没有家事,皇后的一切事都是国家大事。杯弓蛇影的大臣们见窦漪房突然冒出来两个年轻力壮的兄弟,有点吃不消了。他们担心窦漪房会成为第二个吕雉,他们要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其实连萌芽都没有,一切只是大臣们的假想敌。 一次早朝,绛侯、灌将军等一干串通好的大臣联合起来对文帝进谏,大意是说窦氏兄弟都是鲁莽之徒,没有任何文化素养,不应该依靠皇后的裙带关系而加官晋爵,让他们做富贵闲人,并且还要挑选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大臣与他们比邻而居,教导监督他们,以防止他们滋事扰民。 正所谓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也只有窦漪房做皇后,这些大臣们才敢这么说,要是换作吕雉,估计他们连个屁都不敢放了,保准是千篇一律的对吕雉的亲戚们这封赏那封赏的提议。 文帝没有立即答复大臣们的进谏,尽他相信窦漪房绝对不会成为吕雉,但吕雉的祸国殃民仍然使他如芒在背。当天晚上,他把大臣的进谏对皇后说了,面露为难之色。善解人意的窦漪房马上解除了文帝的忧虑,她说大臣们的进谏是对的,哥哥弟弟没有读多少书,正需要教导呢。最后又强调一句,无论刘恒做怎样的决定,她都支持。 窦漪房不愧是窦漪房,要是换作吕雉,见大臣如此对她,不找机会偷偷地把他们干掉她能安心吗? 这也难怪,有了窦漪房,刘恒再也看不上其他的女人了。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如果刘恒算伟大的话,窦漪房就是刘恒背后那个伟大的女人。

在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一般都是只有姓氏没有名字,称某氏,大户人家的**会被按照排行尊称,如张大**、李二**这般;女子成亲以后,会在父姓前面冠以夫姓称呼,如为岳飞刻上“精忠报国”的岳母,娘家姓姚,则称其为岳门姚氏,岳姚氏。若是遇上父姓相同、夫姓也相同的,这女子就算重名了。

即使是嫁入皇室的贵女们,也几乎都是称呼“姓氏+位分”,有封号的直接称呼封号,所以不同朝代中姓氏相同、位分相同的后妃很容易引发乌龙。

西汉窦太后、东汉窦太后,咋一看都是汉朝的窦太后,都会认为是一家子,毕竟古代后宫女子都肩负着光大家族的使命,得势之后都要安排母族女子入宫,继续家族的荣耀,但是西汉与东汉的窦太后并非一脉相承,纯粹是巧合。

西汉的窦太后,即汉文帝刘恒之妻窦氏,影视剧中的窦漪房,汉武帝刘彻的奶奶,大约是汉高祖初期生人,降生于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一户贫苦农家。

在汉文帝还是代王的时候,窦氏入宫侍奉时为太后的吕雉,恰逢吕雉要向各诸侯国派遣宫人以示皇家恩典,实则充当吕太后的眼线,监视各诸侯王的一举一动,以防诸侯王犯上作乱,威胁她们母子的江山。

窦氏就在这批被派遣的宫人名单上,且她要去的地方就是位于汉朝北陲、实力最弱还屡受匈奴侵扰的代国。其实窦氏在出宫前曾请求管事宦官将自己分配到离家乡清河郡最近的赵国,无奈未能奏效,窦氏满腹抱怨的去往代国,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去彻底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窦氏到达代国后,受到了代王刘恒的宠爱,生下了长女刘嫖、长子刘启、次子刘武,窦氏虽为宠姬,又生育两子,但本是与后位无缘的,因为刘恒的原配妻子代王后生下了四个儿子,无论尊卑还是论长幼,都轮不到刘启继位,可是造化弄人,代王后与其四子在刘恒登基前后相继去世了。于是本着立长的原则,刘启捡了一个大馅饼,被立为太子,窦氏被册封为皇后,汉景帝刘启登基后,尊奉窦氏为皇太后。

窦太后一生历经三朝,拥戴汉武帝、辅佐汉景帝、教导汉武帝,可谓是对西汉政治影响深远的女人!

比起西汉的窦太后,东汉窦太后的知名度就比较低了,其实东汉共有两位窦太后,她们倒真的是同宗同源。

章德窦太后,汉章帝刘炟之妻,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出身显赫世家,其曾祖父是大司空窦融,其母乃是光武帝刘秀的孙女沘阳公主,

长大后的窦氏与妹妹一起入宫伴驾,次年被封为皇后,妹妹仅为贵人,宠冠后宫。

窦皇后膝下无子,通过谗言诽谤废掉了原来的太子刘庆,扶持养子刘肇为太子,但刘肇亲生母亲梁贵人仍在世,窦皇后担心刘肇日后以梁氏为母族,为了稳固窦氏家族的外戚势力便诬陷梁贵人父亲,使其获罪被杀,梁贵人也郁郁而终,自此窦皇后在后宫中一手遮天,圣宠不衰。

汉章帝去世后,刘肇继位,是为汉和帝,尊奉窦氏为皇太后,窦太后临朝听政,大肆封赏窦氏子弟,一时间窦氏荣耀无比。

窦氏去世后,刘肇的亲姨母就为梁贵人枉死鸣冤,痛指窦太后恶行,朝臣也复议降其尊号,不与汉章帝合葬,刘肇承蒙窦氏养育十余年,称“窦氏虽不遵法度,而太后常自减损,有恩德不忍离析,有仁义不忍亏待”否决了降尊之请,将窦氏以太后之礼与汉章帝合葬。

东汉的第二位窦太后,是汉桓帝的第三任皇后,汉桓帝后宫充盈、艳福不浅,可惜三位皇后都非他的良人,第一位梁皇后是当时把持朝政的梁太后之妹,汉桓帝为了巴结梁家立得梁皇后,梁太后去世了就把梁皇后废黜了;第二任邓皇后是汉桓帝宠幸的女人,可惜膝下无子,不久就遭到厌弃被废黜,幽闭而亡;第三任就是窦皇后,当时汉桓帝中意的皇后人选另有其人,只不过那女子身份卑微,朝臣阻拦,汉桓帝无奈选了窦皇后,因此窦皇后并不受宠,也没有子嗣。

汉桓帝去世后,窦皇后与其父迎立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窦氏为皇太后。

汉桓帝的桓思窦皇后的父亲窦武是章德窦皇后之父窦融的嫡系后代,东汉初年窦氏的门庭在章德窦皇后年少时就已经没落了,章德窦皇后是靠自己的实力获得宠爱,登上后位,也让窦家再次辉煌,可以说桓思窦皇后之所以能登上后位,完全是靠章德窦皇后奠定的窦家门楣!

在400余年历史的两汉政治舞台上,活跃着许多窦氏家族成员的身影。厚厚的《两汉史》,清晰地记载着窦氏家族的兴衰荣辱。窦氏家族是衡水大地上崛起最早、身居要津者最多、政治影响最长的显赫家族。在她之后,衡水才相继走出了安平崔氏,景县高氏、封氏,冀州冯氏等在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四大家族。他们皆有千秋,各领风骚数百年。与众不同的是:窦氏家族以三位脱颖而出的太后而发轫,从而以外戚身份跻身政治舞台,又大都以军功立世,在汉王朝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窦氏家族中涌现的诸多风流人物及其文治武功都已深深地湮没于历史深处,但他们的是非功过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及评说。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个庞大而显赫的家族?他们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们与故土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家族的日益衰落?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去探究。就让我们从他们的发祥地观津说起吧。

从观津走出的采桑女成为西汉王朝的第三位皇太后

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我们脚下的土地。据考,境内的清凉江就曾为古黄河故道,奔流不息的黄河为这片热土孕育灿烂的农耕文明创造了条件。曾几何时,古老的黄河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因此,衡水是北方开化较早、较早受到文明熏陶的地区之一。早在先秦时期,衡水境内就出现了饶、昌若、武城、武罗等十余个封国。

观津城是这片沃土上的一颗明珠。她早在春秋时期就形成了,以其“地临河津,故曰观津”。西汉初设县,以后在历史长河中绵延了800余年之久。今天武邑县审坡镇东南25公里处三个相连的观津村(前观津、东观津、西观津)就处于当年观津城旧址。如今,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秦砖汉瓦早已不复存在,但从它东边的清凉江和西面的老盐河身上,我们仿佛依稀能觅到当年那个美丽城邑的影子。那个古老的城邑,还与历史上两个著名人物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位是春秋名将乐毅,他被封于此;一位是西汉王朝第三位皇太后窦漪房,她出生在这里,这里也成为庞大的窦氏外戚家族的发祥地,小小的观津就这样与一个强大的王朝联系在一起。

二千多年前的观津城是个美丽而浪漫的城邑。她傍河而建,气候湿润,民风淳朴,市井繁荣。窦漪房的少女时光就是在这片美丽的土地度过的。她的先祖本世居中山国元氏县,为避秦时战乱,遂迁移此处。窦漪房有一个哥哥叫窦健,字长君;还有一个小弟窦广国,字少君。母亲早亡,父亲窦充靠种几亩田地和捕鱼维持一家生计。窦漪房从小就是一个聪明乖巧、善解人意的女孩。父亲劳作的时候,她带着弟弟在城外的桑林里采摘桑叶,回家养蚕缫丝,补贴家用。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在这位采桑女从桑叶间不停滑落的纤纤玉指中飞逝。渐渐地,窦漪房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风姿绰约的少女。她的美似空谷幽兰,没有一丝脂粉和铅华,却芳气袭人,清丽而华贵,令人神迷。

少女时期的窦漪房命运是不幸的,生活的清苦自不必说,本来从小失去母爱,父亲又在一次捕鱼中溺水而亡,而困苦和不幸磨练了少女窦漪房的意志,使她过早地成熟起来。她渴望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公元前187年,一个改变她命运的机会来临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吕后下令在全国征集宫娥。举止端庄、亭亭玉立的窦漪房以良家女身份经过层层选拔,被吕后相中,留在自己身边。从小城观津到京城长安,从普通农家的采桑女到吕后身边的侍女,窦漪房的命运顷刻之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几年后,吕后这个铁腕女人为了笼络外地的诸侯王,决定把身边的五个宫女分封给五个王子。窦漪房听到这个消息,便跑去央求内侍,希望把自己分到赵国去。因为赵国离自己的家乡观津不远,这样她就能很方便地见到自己的亲人了。然而,粗心的内侍却记成她想去代国。这样,一个宦官的偶然疏忽改变了一个小宫女的命运,似乎也在不经意中造就了将来的一代伟大皇太后。面对已不可改变的现实,窦漪房擦干泪水,来到了风沙弥漫,气候寒冷的北地代国,成为代王刘恒的一个妃子。

代王刘恒是刘邦和薄夫人所生之子。因薄夫人很少受到刘邦宠幸,处世谦和谨慎,因此幸免被吕后迫害。母子在偏远的代国安静地生活。窦漪房的到来让年轻的代王兴奋不已,他很喜欢美丽的窦姬,对她宠幸有加,加之窦漪房温柔体贴、通情达理,得到了薄夫人一家的喜爱。几年中,窦漪房为代王先后生了两男一女,长子刘启,次子刘武,女儿刘嫖。在她之前,代王后生的三个儿子先后夭折了,不久代王后也去世了,这样,窦漪房就被代王立为了王后。

窦漪房在代国相夫教子平静地生活时,长安城发生的一场宫廷政变瞬时改变了她和代王的命运:朱虚侯刘章、绛侯周勃和丞相陈平一举诛灭了欲图作乱的吕禄、吕产等外戚。在商议立谁为帝时,因考虑到代王刘恒是目前高祖诸子中最长的一个,且仁义宽厚。其母薄夫人也谦和谨慎,不会出现像吕后外戚乱政的情况,代王成为最佳的帝王人选。这样,刘恒从遥远的代国被拥立为帝,是为汉文帝。翌年正月,窦漪房为刘恒所生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三月,窦漪房被立为皇后,这一天,薄太后下诏,追尊窦漪房父亲窦充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令清河郡派人填平窦充溺水而亡的大泽,在上面建造陵园,迁200户百姓守卫陵园,并派一名官吏长期驻守在那里,这就是如今已经历了2000多年风雨仍巍峨屹立的“窦氏青山”。

从观津城走出来的农家女,到吕后身边的宫女,从代王妃、代王后到母仪天下的汉文帝皇后,窦漪房的身份和地位一步步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幸运也一个个接踵而来。面对着几乎从天而降的荣华富贵,窦漪房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手扶长乐宫前华丽的汉白玉栏杆,她经常陷入深思:命运之神对自己的垂青,既让她欣喜,又仿佛觉得有千钧重担压在自己肩头,面对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国家,她一次次地下决心要好好辅佐丈夫治理国家,决不做吕后那样乱国干政的事情。

经常性的自励自醒使年轻的窦皇后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一生身历四朝,先后辅佐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帝王。身份由皇后、到皇太后,最后再到太皇太后,在近半个世纪的辅政生涯中,她生活节俭,从不奢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汉文帝推行的治国主张。她支持汉文帝、汉景帝继续采用黄老之术治国,施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国力大大增强,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西汉名相窦婴的荣辱沉浮

公元前157年,汉景帝刘启继位后,窦漪房被尊为皇太后。这标志着窦漪房进入一生中的权力巅峰时期。那时,西汉的政坛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周勃、陈平等许多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宿将大都辞世,客观上少了一道制约外戚掌权执政的政治屏障;二十多年前吕氏外戚干政引起的血腥屠杀已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辅佐丈夫二十二年取得的显著成就,政治清平、国力增强,极大地提高了窦漪房的威望,这些为窦氏外戚家族登上政治舞台创造了外部条件。面对前来攀龙附凤的家族成员,窦漪房觉得窦家人也是自己儿孙治国的坚强羽翼,于是安排了其中一些贤者进入政府机构。

在这些外戚中,最出类拔萃的当属窦婴。窦婴,字王孙,观津人,是窦漪房堂兄之子。他之所以能从小小的观津来到京城,从草莽步入庙堂,一步步封侯拜相,权倾一时,除了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外,显然是得益于她的姑母当朝皇太后。然而,与皇亲国戚中的那些庸碌之辈不同的是,他自视甚高,似乎不太买这位权势熏天的老姑母的账。“皎皎者易折”,由于他性格刚烈,敢于直言的个性,使他的仕途充满曲折。一天,汉景帝设宴招待来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他深知母亲疼爱弟弟,因自己的薄皇后无子,窦太后产生了欲立刘武为帝的想法。为讨母亲欢心,酒后景帝说自己千秋后将传位于梁王。这使窦太后和梁王很高兴。不料在一旁的窦婴却说,“ 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天子传位于太子是祖之约法,您怎能随便更改呢。”因此,恼羞成怒的窦太后,一气之下削了他的官职,除去了他的窦氏门籍,断绝了和他的关系,让他此后不要随宗族入宫朝见。

遭受打击后的窦婴,闭门读书,减少了与外界往来,他深知,只要窦太后不倒,他就有重新出山的希望。几年后,突然爆发的“七国之乱”,为他迎来了东山再起的机会。窦太后不得不亲自劝他出山,任命他为大将军,和周亚夫一起带兵平定叛乱。在战争中,窦婴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他能谋善断,知人善任,还不吝钱财,把赏赐给他的黄金放在走廊下,让士兵随意拿取。士卒们都乐意为他冲锋陷阵。叛乱很快平息,窦婴因功先后被封为魏其侯、太子傅、丞相,“权倾朝野、显贵一时”,窦氏家族也迎来历史上第一次鼎盛时期。值得肯定的是,窦婴一生推崇儒学,他顶着窦太后的压力,推荐并扶植了一批儒士。当时尚未崭露头角的儒学大儒、他的老乡董仲舒就与他保持着密切的往来。

公元前141年,景帝之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皇太后窦漪房被尊为太皇太后。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急欲革故鼎新,有所作为。当时的形势急需加强中央集权,而执行了几十年的黄老之术显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在窦婴等人的影响下,他从自己喜欢的儒家学说中深深地意识到里面蕴含的强大的能量,登基甫始,他就提拔重用了赵绾、王臧等一批儒士,并要筹建明堂。汉武帝的做法与窦漪房的思想相左,一则她轻视儒学,再则她内心深处害怕执行了几十年的黄老之术被排斥,儒学被立为正统,会引起全国的思想混乱,而年幼的孙儿未必能控制得住那种局面,这是她不愿看到的。此外,赵绾等人重儒轻道,让她觉得根本没有把她这个太皇太后放在眼里,使她很气愤,这促使她果断地做出一生最大的一次干政行为,罢免了支持汉武帝推崇儒学的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的官,处死了为汉武帝兴儒的急先锋赵绾和王臧。祖母的霹雳手段让年轻的汉武帝尝到了政治的残酷和血腥气味。他慢慢学会了忍耐和韬光养晦。

6年后,70多岁的太皇太后窦漪房已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几十年来,她送走了丈夫汉文帝,送走了儿子汉景帝,拥立了孙子汉武帝。现在她累了,也感到了孤独,丈夫在向她召唤,许多次她在梦中回到了那个桑林和河水围绕的观津。如今,千疮百孔的西汉王朝在她手里日渐强大起来,孙儿虽然年幼,却雄才大略、乾纲独断,论能力和韬略似乎远远胜过他的祖辈,看来必是一个有所建树的好皇帝。她可以安心离去了……

窦漪房的去世,标志着汉武帝时代的来临,也是以窦婴为代表的庞大的窦氏外戚家族衰落的前兆。况且,在汉武帝看来,窦氏家族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对皇权构成了威胁。很快,他巧妙地将自己的舅舅田蚡取代窦婴升为丞相,利用新贵势力压制窦氏家族。而刚直的窦婴似乎毫不在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也不怕仕途的风险,他依然特立独行,不媚俗,不向新贵低头,断然拒绝田蚡换他城南良田的要求。最终,因为灌夫直言上书一事,被田蚡和姐姐王皇后陷害致死。

窦猗房和窦婴的相继死去,标志着绵延了近半个世纪的窦氏家族第一次鼎盛时期的结束。而在随之开启的汉武帝时代,窦氏家族虽然沉寂了,但又有两位衡水人登上历史舞台,一位是得益于窦婴推荐的董仲舒,汉武帝听了他的“天人三策”,做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决定,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一位是钩弋夫人,她为汉武帝生了皇子弗陵,就是日后的汉昭帝。可以说,在西汉王朝最为强盛的一百多年里,已深深融入了窦氏家族抑或是衡水人的智慧和血脉。

————————————————————————

在窦漪房和窦婴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显赫的窦氏家族仿佛一场热闹的宴会,曲终人散,惭趋沉寂。然而,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行进到东汉,窦氏家族再次奇迹般地兴盛起来。

窦氏家族的这次崛起,与一个叫窦融的人有关。窦融祖居扶风平陵,是窦漪房弟弟窦广国的七世孙。他幼时父母双亡,养成了豪爽侠义的性格,王莽时期在强弩将军手下做一名下级军官,由军功封建武男。昆阳大战时,他是刘秀的手下败将。因带兵投靠汉更始帝政权的大司马赵萌,被赵萌举荐任巨鹿太守。窦融看到河北群雄并起,自己初去很难立足,而自己的先祖们大都在河西建功立业,那里士民殷富,山河险固,能攻能守,是在乱世成就一番霸业的宝地。于是他辞去了巨鹿太守一职,到河西做了张掖属国都尉。他在那里安抚百姓,广交豪杰,河西五郡都归附了他,推举他为河西五郡大将军。

刘秀称帝后,窦融顺时应势,归附刘秀,被任命为凉州牧,继续管辖河西五郡。随后,他辅佐刘秀平定西北,统一陇、蜀,以军功封安丰侯。弟窦友封显新侯。刘秀对他格外器重的原因,一是因他的军功卓著;二是他与刘秀的亲缘关系。刘秀曾在给他的诏书中说:“汉景帝是窦太后所生,我的先祖定王刘发又是汉景帝之子。你率河西五郡归附我,又辅我平定陇、蜀,这是窦太后的神灵保佑我汉室江山呀!” 又在一次诏书中说:“你和我就好像一个人的左右手,你数次辞谢我给你的封赏,难道你不晓人情吗?好好管理你的属地,不要再提辞谢的事!”

由于刘秀对窦融的信任,他的官职不断升迁,先后任冀州牧、大司空、卫尉,位列三公。他的兄弟子侄也都飞黄腾达,其子窦穆娶了内黄公主为妻,任城门校尉;窦穆的儿子窦勋娶沘阳公主为妻;窦融的侄子窦固娶涅阳公主为妻,以黄门侍郎袭其父爵为显亲侯,后迁任中郎将,奉车都尉。窦融的堂侄窦林为护羌校尉,镇守边关。当时,窦氏家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人俸禄各二千石,供驱使的奴婢数以千计,在洛阳城里,他们祖孙三代的豪华府第相连,京中士族无人能比。

刘秀的儿子刘庄即位后,采取了严历的抑制豪强士族、功臣勋旧及外戚集团的政策。首先是窦融的侄子护羌校尉窦林获罪被诛,窦融因之受到汉明帝的严历斥责,并被免了卫尉一职,回家养病。而此时他的儿子窦穆仍不知检点,为了满足贪欲,假造阴太后旨意,勾结执法官史,占据他人的封地,汉明帝大怒,窦氏全族受到株连。这一年窦融病死了,窦穆和儿子窦勋死在狱中。窦氏家族遭到沉重打击。

十余年后,到了汉明帝晚期,由于匈奴屡次犯边,而朝中擅长与匈奴做战的就是在西北因军功起家的窦氏子弟,于是重新起用窦融的侄子显新侯窦固,任命他为奉车都尉,与其他将领一起兵分四路反击匈奴。四路大军中唯有窦固大获全胜,他率军在天山打败了匈奴首领呼衍王,杀敌千余,追击呼衍王至蒲类海,占据了伊吾城。第二年,窦固又率师出击西域各部落,羌胡降服。于是重新设置已废止了80余年的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各部。第三年,汉明帝的儿子汉章帝即位,窦固因军功累升至大鸿胪、光禄勋、卫尉等要职,汉章帝对他很是器重,每有军国大事总是咨询他。

窦固的升迁只是窦氏家族再次崛起的前奏,或者说为窦家的再次兴盛铺平了道路。而窦融的一对曾孙女的入宫,长孙女被封为皇后,则是窦氏家族全面复兴的开始。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典故: 宋代学者王应麟编写的蒙学教材《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教子成才的事迹,不仅在当时被人们景仰,而且传颂至今,家喻户晓。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是五代时期人。他家住蓟州渔阳,也就是现在天津市的蓟县。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他为窦燕山。

窦燕山生有五个儿子,在他的教育培养下,都考中进士,成为国家栋梁。长子窦仪,授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次子窦俨,授翰林学士,任礼部侍郎;三子窦侃,任左补阙;四子窦偁,任左谏议大夫,官至参知政事;五子窦僖,任起居郎。窦家五子,被称为「窦氏五龙」。

窦燕山将五个儿子都培养成才,他的义风家法,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榜样。侍郎冯道赋诗一首称赞道:「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

窦燕山家庭如此美满,令人赞叹。但他年轻时并不明白道理,虽然家境富裕,他不懂得接济穷人,广行善事,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儿子。正当他愁眉不展之时,忽然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已故的祖父和父亲聚在一起,教训他说:「禹钧,你要赶紧回心向善!因为你今生的命运不好,不仅没有儿子,而且寿命也很短促。孩子,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改变你的命运。」窦燕山从梦中醒来,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把祖父和父亲的叮咛,一一铭记在心,立志从此改过行善,大积阴德。

窦家有一个仆人,盗用了主人的钱。后来,这个仆人担心被人发觉后受罚,就写了一张债券,系在十二三岁的女儿胳膊上,债券上写着:「永卖此女,偿所负钱。」从此仆人远逃他乡。

窦燕山知道这件事之后,看到小女孩身上缚着的债券,心里很哀伤,很可怜这个孤苦无依的孩子。他马上焚毁债券,收养了仆人的女儿,并嘱咐妻子:「好好抚养这个女孩,等她长大了,给她找个好人家的子弟嫁过去。」女孩成年以后,窦燕山替她备了嫁妆,为她

我想了解关于窦漪房的整个历史过程,以及后人对她的评价是怎样的?

破败的家世 窦漪房有一个悲惨的童年。 在窦漪房当上皇后的时候,她都不忍心回忆她的童年往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世界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