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道教中有一个神,虽然长得奇丑无比,却能求福得福,求财得财吗?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传统宗教,自然也是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神话传承的;漫天神仙数不胜数,各司其职,构成了一个庞大独立的神话世界。而在诸神中,只有一位神仙是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这位神仙就是钟馗。
众所周知,钟馗是一位捉鬼降妖的天师,但是他的由来却颇为奇怪。钟馗这个人在历史上无迹可寻,首先出现是在唐玄宗时期;唐玄宗在一次外出巡游后忽然得了重病,用了许多办法都没治好,皇帝非常着急。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鬼偷走了他的珍宝,皇帝愤怒地斥责小鬼。
这时突然出现一个戴着破帽子的大鬼,把小鬼捉住并吃到肚子里。皇帝问他是谁,大鬼回答说:臣本是终南山进士,名叫钟馗,由于皇帝嫌弃我的长相丑陋,决定不录取我,一气之下我就在宫殿的台阶上撞死了,死后我就从事捉鬼的事。
唐玄宗从梦中醒来后病就好了。于是他命令当时最有名的画家吴道子把梦中钟馗的形象画下来。由于这位皇帝本身就是一位狂热的道教信徒,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此后,钟馗作为捉鬼之神的地位就逐渐确立。由于李唐皇室的推崇,所以钟馗这尊能捉鬼降妖的天师在民间开始渐渐兴起。
后来衍生的关于钟馗的神话传说有很多,比如“钟馗嫁妹”等。在民间,人们用他的形象制作成各种艺术品,放置在住宅里或大门口,希望驱逐邪恶,获得平安。另外还有无数关于他的文艺作品,包括戏剧、小说等。并得御封“镇宅赐福圣君”神位,从而被道教纳入神仙体系。
经过后世的不断完善,钟馗在神仙谱里的头衔变成了福禄寿禧判子妹文武财酒门花天魁星,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不管什么人有什么心愿,都可以去拜钟馗,求福得福、求禄得禄、求姻缘得姻缘、求子得子等等。想说,钟馗这一人忙的过来么?而且有了钟馗,还要什么文曲星、武曲星之类的干嘛?
所以对于钟馗的职能又开始精简起来,最终将钟馗的最主要职能定性为捉鬼驱魔降妖;而且通过对历史上的人物进行筛选,钟馗在现实中的形象也有了,那就是商汤时期的右相伊尹,想说伊尹好歹也是远古时期的一代名相,真的长得这么丑么?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钟馗存在的现实意义;钟馗存在的意义可能除了人们对于神仙精神上的寄托外,应该是还想告诫世人,不要以貌取人,就如同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那部《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那般,不要因为对方长得丑恶,就认为他的为人也很丑恶。
老子是道家极为重要的人物,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的创始人是张道陵。
中国的道家思想,发源于黄帝,传说黄帝得道成仙。《黄帝内经》阐述了道家最早的思想。
到了老子,集道家思想之大成,据说当时的百家学术的智者,皆以得到老子的教诲为荣,并深受其道的观念影响,各自形成自己的道。应尹喜子的请求,作《道德经》五千言,遂成千古绝唱,成为传统文化的中心思想。道教,是老子道家思想的主要继承者,而不是唯一。
到到汉代,张道陵创立道教,在随后的发展中,老子被尊为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正式位列道教神仙谱中。
二郎神属于其中的“天仙”。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可谓是我国古往今来最著名的文学巨著之一,更是公认的传统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书中的主角孙悟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三界之内能和他旗鼓相当的高手寥寥无几。
而他初出茅庐,碰上的第一块“硬骨头”,就是“显圣二郎真君”,二郎神杨戬。二郎神和孙悟空以法天象地的神通鏖战数百回合,斗变化,拼武艺,都是难分高下。
如来曾经说过,普天之下的仙人分为五类:天地人神鬼。二郎神是属于其中的哪一类呢?虽然原著中并没有给出直接的解答,但是通过他的对手孙悟空,我们旁敲侧击也能明白了。孙悟空,就是原著中指名道姓的“混元一气上方太乙金仙”。
二郎神既然能和孙悟空的法力“五五开”,说明他起码也修炼到了天仙这个层次。他得封仙位,受享天庭,又是玉帝的“亲属”:玉帝就是二郎神的舅舅。因此,他不是天仙,恐怕都是不可能的。
除了二郎神,孙悟空之外,那些天庭闻名遐迩的神灵,也都是“天仙”果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太乙救苦天尊等等,诸如此类。在道教老祖葛洪的《神仙传》中就已经说过,证道天仙,则可以享受“万劫不灭”之正果。
当然,这不代表“天地人神鬼”的排序是绝对的。实际上,一些法力过人,底蕴深邃的仙人,一样可以跨过这个排序,“以下克上”。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五庄观的观主镇元子。他是“地仙之祖”,又是“与世同君”,在鸿蒙时代就开始修炼。因此,即便已经身为太乙天仙的孙悟空,仍然不是他的对手。
最后,重点分辨道家文化的认识论。人类在探索宇宙、探索万物奥秘的同时,也在探索认识事物的有效 途径 和求得真谛的正确 道路 。
这种理论,就是 认识论 。
认识论包含两个层面:一, 能否认识 和 认识的程度 。二, 怎样认识 ;即方法论。因此,道家的 认识论 ,也分成主要两派。
一派以庄子为代表,认为宇宙本质无法认识,只能体会。即“知有所止”论。
庄子认为:人类虽然具有认识能力,但能力却有限,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并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庄子主张知有所止。认识方法上,庄子主张“无思无虑”。
在庄子看来,宇宙的本质和真谛,没有任何区别和界定,与 道 完全同一。
要达到真知,就要完全消除事物的外在差别。透过差别,去 体认 其中内蕴的无差别境界。这种境界,无法用语言表述。
庄子的这一主张,在自己学说的范围内,虽然能够自圆,但相较于科学的认识论,却显得十分荒唐。他把 直觉思维 的认识方法,引向极端。
显然,这是庄子对老子 “道” 的思想和认识论的错误理解和曲解。老子从来也没有主张过,宇宙本质不可认识。
老子说: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所谓的玄览无疵,就是把人的内心,看作一面明镜。要认识 道 ,只有把它打扫干净,才能把 道 的形象,尽收其内。
老子这一独特的 认识道路 和 认知方法 ,主要在于对宇宙真谛的理解与众不同。
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老子认为: 认知,就是取消认知。此说,表面虽近荒诞,但如果顺着老子的思路走下去,也能体悟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就是 直觉思维 的认识方法。
直觉思维 的认识论,在老子的学说中,既是超感性的,也是超理性的特征。
直觉思维虽然无法引人达到真知,但在人类探索自然的各类生产实践活动中,却不时出现。尤其在科学发展的迷途或人生的两难之境,也能为人们指点迷津。
客观地说,老子的认识论,是构建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深邃的理性洞见基础之上,是用以往的综合经验和广博学识,铸造出来的、潜伏在大脑中的认知模型。
它的功用在于: 对认知事物进行一次性 观照; 然而,它不是全能的,有其 或然性 和 不全面性 。但 直觉思维 的认识论,做为一种认知方法,却不可忽视。
当宇宙之中某种忽隐忽显的现象、或某种不明确的事物 “闪现” 之时,这种方法,却能做出高速反应,从整体上去捕捉对象。
总体看来, 道家的认识论 ,虽然有其不足之处和不完善之处,但就其某一点而言,却见得极其精辟。因此,老子深邃的认识论,在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中、在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性价值。
老子提出的独特的认识方法论,对一种科学理论的 突破性发展 ,更有不可忽视的功用。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与相互影响,为道家文化的完善和发展注入新的内容。
唐宋之交的五代后期, 道家 又历史性、选择性地诞生一位智慧大师,他就是著名道士 陈抟 ;后来的道教神仙谱中,尊他为 陈抟老祖 。
陈抟 是继老子、张道陵之后,又一位博学的道家学说文化大师。陈抟精研各家文化典籍,他最大文化成果,是把代表早期中国文明经典《 周易 》中的精华、以及春秋战国时代 杂家 的阴阳、五行等等 “宇宙组成论” 中的精华,合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更为完整、更为有序的 道家文化思想论说体系 。
陈抟的学说,对 后儒家 的理论和学说,都有十分巨大的影响。陈抟根据自己对宇宙和大自然规律的认识,而重新改进、绘制的 太极八卦图 ,竟然让现代天文学的理论家,都叹为观止。
更让人惊诧的是: 太极八卦图 暗示、包涵的宇宙运行规律,与现代天文学的探索发现成果,十分吻合,而且,更蕴藏许多待解的 宇宙 奥义 。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
人类的最高智慧,莫过于对宇宙的深入探索和解密。当有信心,道家文化理论精髓,在以后的发展传承中,应该会与现代科学理论继续融合、相互促进,不断完善。
不远的将来,道家文化理论精髓,定然还会为现代科学和现代天文学、为宇宙更深层次的探索和解密,做出更为有价值的贡献。
这样,道家文化就无愧于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一颗靓丽的瑰宝。《 道论》 完。
整理本系列参考书目
1、王德有:《智慧论》
2、佚名:《道教发展简史》
唐都浪子:《道论》
道教里的三清尊神为什么是以元始天尊为首,而不是太上老君呢?天堂的开始。又称至尊盘古玉清元氏天尊、盘古大帝、大禹经天尊、至尊道尊,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三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教概念。如果你想了解元朝的天尊,你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三清?在道教神仙谱中,最高的神是三清,是指天神居住的三个圣地,即玉清圣地、上清真圣地和太清仙境,统称三清圣地。它也指生活在这里的三位道教神,即元世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元氏天尊是道教神,那么他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说盘古创造后,身体褪色了,但精神依然存在,在空中飞翔寻找归宿。盘古突然看到了这位美丽的女士,爱上了她的贞操。于是盘古利用了处女向天空呼吸的时间,变成了一道绿光,把它扔进了她的嘴里。不久盘古就从处女的脊柱中长出来了。盘古告诉圣人:我的前辈是盘古,现在的头衔是元氏。圣人问:开始是什么?袁世答:袁的意思是这个,开始意味着开始,意味着先验呼吸。这口气把盘古变成了创造宇宙的人。
道教认为,元朝皇帝是宇宙的创造者,掌管天堂的祖先是元朝皇帝。《太玄贞阿纪经》这样解释了元氏天尊:没有至高无上,但只有万物的开始,所以元氏、云道都为极尊,并常在三清、出天,所以称为天尊。《众神史记》记载了元氏天尊的形象:顶负圆光,身着种颜色。灵宝天尊。又称太上路,上清灵宝天尊,上高圣太御臣路。它是三清道教中高的神。相传,宇宙形成之前,灵宝天尊或混沌状态的玉晨之精,九清紫烟。后来,宁宝成了元神。
灵宝天尊出生于三千七百年后,生活在清朝末年的御景仙府。他有三十万卫兵,三十万金童和三十万玉女。所有的神都崇拜他,无数的人走过来。他给那些好奇的人提建议。他有三十六个变化,七十二个变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看到他。就这样,他与观音菩萨相似,但没有观音菩撒那么有影响力,但他与观音菩萨相同,因为他是一个普世存在。在三清道观中,灵宝天尊常被供奉在元氏天尊的左侧,手持太极图或如意。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仙、佛菩萨、上帝、湿婆神、真主安拉等,科学只是印证了宇宙之中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还有95%以上的未知物质,但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神仙的存在。
01、科学的尽头并不是神学,科学只会朝前,不会倒退
随着现代前沿科学的发现,人们接受了“思维空间”、“平行宇宙”、“反物质”、“量子纠缠”、“超弦理论”等新理念,随之而来也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这印证了科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类又能对宇宙进一步的探索和掌握。
面对理论不足的新起步阶段科学,就有一些偏执的宗教徒站出来,大言不惭地讲:“科学其实很无知,科学的最后尽头是神学才对。你们研究的这些东西其实都包含在神学里,你们应该虔诚的信仰神,赞美神,神才是真理。”
这种言论看似高人一等,实则荒谬至极。科学就是要客观的看待问题,发现万物的本质和规律,最终是为了人类更好的发展,这是属于人类自身的进步和荣耀,并不属于那些“神”。
要是真的再去盲目信仰神,那就是让科学倒退回中世纪之前的“上帝造人、地球是宇宙中心、人体神圣不可解剖”,这是人类的巨大退步,同时也违背了科学发展规律,科学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不是虚无缥缈的神灵。
02、神仙、菩萨、上帝之类,都是源于人类的幻想
关于神仙鬼怪传说之类的故事,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但是随着高清摄像机、监控探头、智能手机的普及,这类事件的传说越来越少,几近于无。
仔细想想就可以知道,那些看似神秘又真实的故事,有板有眼,有时间地点人物,编造故事的人也可以讲的绘声绘色,浑然无缺,但是这东西说白了就是编的。信息越发达,对世界认知越清晰,记录信息的工具越先进,关于鬼神的故事就越难捏造。
人类编造故事都是要有原型的,同时人类创造神仙也是以自己为原型的。比如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神仙,他们的形象就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仙风道骨之姿,三界之主玉皇大帝跟人间的君王极为相似;基督教的god,也是一副金色长发、碧眼、白袍的白人形象。每个民族信仰的神,基本都显著的带有他们本民族的特征,与其说是神创造了人,还不如说是人创造了神。
03、世界上并无神仙,但是仍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
在古代我们习惯于把不可知的事情,都推脱到鬼神身上,这样所有事情就可以得到完美的解释,我们只需要埋头信奉就行了,并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和探索。
但是我们有了科学之后,即使我们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探寻真相,掌握事情的本质,找出一个真正合理的解释,还原世界的真相,这就是身为人类的巨大进步。
只有真正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才是实实在在的。那么还没有掌握的,也要抱着勇敢且严谨的探索精神,去开拓更多的智慧和知识。
那些无法解释的事情,是证明我们的科学发展还不够,是需要我们更努力的研究和推动科学进步,并不是让我们去信仰鬼神,搞清问题的本末,前路自然会更加宽阔。
聊斋是一本奇幻的小说,因为其内在形式有我国道教的一些知识,所以对这本小说感兴趣的人会很喜欢,但小说与现实部在同一个世界中,更不要把小说中的一切和现实做比较,或则在现实中去寻找小说里人物或事物的真实感,那样迷惑的产生是肯定,地府也是道教里的神仙结构但庞大,不是用三言两语能说完的,如果需要你可以在百度里输入《中国神仙表》便能大致看到这个神仙系统的全貌,所以请相信现实与你自己,更要相信写下聊斋的那个人,他的心和你一样。
传统道教中有一个神,虽然长得奇丑无比,却能求福得福,求财得财吗?
本文2023-10-19 03:32:2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8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