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传世名画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苏轼的传世名画,第1张

《清明上河图》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头呆驴拉着一堆书籍纸张,有诗集,稿件,字画。这些是熙宁党争中旧党人的作品,正准备拉去焚烧。当时宋徽宗走的是王安石的改革路线,起用的宰相蔡京也是新党中人。那些旧派文人的思想,作品,难逃一劫,面临被焚毁的命运。小呆驴拉的纸堆,拿到现在,价值连城,随便抽出一张拍卖,有可能值四个亿。司马光和苏轼这两个刺头的大量作品就夹在这堆纸堆里。

苏轼词最有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字也有名,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苏黄米蔡’’。画也有名,只可惜传世画作已属凤毛麟角。

根据宋人的笔记记载,苏轼的画作不在少数,他爱画细竹,奇松,怪石。构图简单,草草落笔,却不失雅趣。

只可惜他的画,被这头小呆驴拉去烧了十之一二,然后又历经九百多年的历史,传世的,我知道只有三幅,或者有四幅,肯定不会超过五幅。

中国美术馆有十万多件藏品。我认为镇馆之宝有两件,毕加索的《带鸟的步兵》和苏轼的《潇湘竹石图》。

《潇湘竹石图》可能是大陆唯一一件东坡的真迹。关于这幅画,来历有点意思。

大概在民国时期,北京有个叫白坚夫的人,在军阀部队里工作,有钱,也懂字画。花了不少钱和眼力,在风雨楼买了两幅古画,全是东坡的真迹,一幅是《枯木怪石图》,另一幅是《潇湘竹石图》。后来,他把《枯木怪石图》卖给了日本人,至此这幅画就流失到了日本,在私人收藏家手里,至今未露过真容,只有照片流传出来,让人一睹其神采。

解放后,好像在六几年,白坚夫生活困顿,千里迢迢从四川来到上海寻找买家,欲出售《潇湘竹石图》。大画家谢稚柳掌眼后,认为是真迹。白要价8000,谢认为太高,买还是不买,犹豫之际,白既携画去了北京。在北京的大书法家杨仁恺看了后也认为是真迹,故宫博物院的专家认为是明代仿品。白坚夫一怒之下去了和平画店欲卖画。邓拓得知此事,赶去看了这幅画,他不是书画家,但是行家,极懂古画。从以往的历史记载中深知苏东坡画风如何,凭自己的经验,一看到《潇湘竹石图》,就判定是真迹确凿无疑。他没有这么多钱拿来买,用上《燕山夜话》的稿费,再变卖自己收藏的28幅古画,凑足5000一番讨价还价后终于买了下来。

邓拓后来把这幅画捐献给了中国美术馆。2010年,此画惊艳亮相,是绢本水墨,纵长28厘米,横宽105厘米。

画的是两块石头,一大一小压着几株细竹。这竹子是不是象征着东坡本人,而石头象征着新党和旧党呢?郑板桥画的竹子才像竹子,挺拔,疏密,摇曳。东坡画的竹子不怎么像竹子,倒是像草。枝干岔开,竹身有极大的弧度,张力十足。竹节也不明显,米芾这小子就问过坡公,你为什么爱画竹却不爱画竹节,苏轼答曰:非高人逸士是不会理解我这么画的。

画画这种东西,精神是第一位的,至于外在形状画的像不像,这个不重要。精神到位,就是在牛头上画个马脸,羊头上画狗肉,都不要紧。苏轼追求的是神似,反对形式。追求的是意境,反对写实。画的像不像,这是小儿的标准。徐悲鸿画的马骨骼都是不对的,生物学家一眼就能看出来,但能说徐悲鸿画的不好吗?

苏轼是士人画的集大成者。什么是士人画呢?中国画分三类,院体画,民间画,士人画。院体画下笔工整严谨,风格稳健写实,多由宫廷画院的画师所作,比如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图》就是院体画的典型。民间画画的是耳熟能详的东西,只要老百姓能一眼看懂的,准是民间画没错了,比如你画个《武松打虎》《八仙过海》《猪八戒背媳妇》,就是民间画。士人画是抒发个人格调与趣味的杰作,说白了就是我的艺术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去你的好不好,去你的像不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是士人画始作俑者,到苏轼这里,达到了质的飞跃。后世爱画丑石的石涛,爱画翻白眼的朱耷,以及爱画胖女人的陈洪绶,共同将这种画气推到了巅峰。

《潇湘竹石图》很美。画面展示的是潇水和湘江的汇合处,竹子是湘妃竹无疑了。远山朦胧,近景清朗。窄窄画卷如阅天地乾坤,如阅万里山河。且连接画图的是将近十米的历代题跋印章,共二十六家,三千余字,全是欣赏赞叹,更有杨慎这种大师级别的墨宝。这样的图卷,我只能用蔚为壮观,叹为观止八字来形容。

那幅在日本的《枯木怪石图》像蜗牛,石头是蜗牛壳,树是蜗牛身子,在蜗牛头这个地方,树干有个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偃松图》在哪里,我不清楚,也找不到相关资料,也存在后人临摹的可能性,偃是偃旗息鼓的偃,偃松就是倒松,画面最醒目的地方,树干也呈现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状态。这样的画法就是苏轼的招牌,我称之为东坡回旋,在现实世界里,你一定看不到长成这种鬼样的树。画得怪怪奇奇,是因为他胸中郁结着不服之气。

据说台湾有幅东坡的竹叶图,黄庭坚,秦观等人都在上面题字了。不知真假,如果属实,那该不得了。

1、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代表作:《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2、苏洵(父亲)

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3、程氏(母亲)

眉山富豪程文应之女,十八岁时嫁时年十九岁的苏洵。婚后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苏轼一生思想深受母亲影响。 

4、苏八娘(姐姐) 

亦称苏小妹,苏轼之姐,长苏轼一岁, 16岁时与舅舅的儿子程之才结婚,婚后经常受程家虐待,婚后第二年生有一子,第三年便因受夫家虐待致死,死时十八岁。

5、苏辙(弟弟) 

苏轼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主要作品:《栾城集》《诗集传》《龙川略志》《论语拾遗》《古史》等。

参考资料:

_苏轼

_三苏

广义国学是指中国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狭义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苏姓的起源与家谱,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源出

「苏」出自「己」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武王时,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后迁于温,称为苏忿生,春秋时,苏国被狄族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苏」氏。

得姓始祖

昆吾。名樊,字衍,己姓,颛顼之裔陆终长子。其父陆终娶鬼方氏之女为妻,一胎生下六子,其后均有封国,樊初封于昆吾(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后迁至今河南省濮阳),后又封于苏(一说其子封于苏),夏桀时被商汤所灭。周初,其裔忿生因功被封于苏国,后忿生迁都于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春秋初,苏国为狄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称为苏姓,并尊昆吾为其始祖。

迁徙分布

苏姓发祥于河南温县,后西周被犬戎所灭,周天子迁都洛阳,史称东周,苏姓为官者随之迁徙洛阳,并在当地形成望族。春秋时苏从入楚仕庄王,而有苏姓定居于两湖一带。汉武帝时,因苏建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侯,此后不久,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汉末群雄割据,有苏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北方连年战乱,烽火连天,苏姓也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江南各地。苏建十二世孙苏则为曹魏东平(今属山东省)相,而居山东。隋朝时苏则三子苏遁之八世孙苏威因忠谏而为隋炀帝除为光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光山)刺史,始为光州固始苏姓。唐初,陈元光入闽开基漳州,已有苏姓人入闽,到唐末时,苏威五世孙苏益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死后赠上将军、武安侯,葬于同安县,是为芦山堂同安苏姓始祖。苏威长子苏光谊的子孙分布在福建德化、永春一带,次子苏光谓的子孙分布于莆田一带,三子苏光诲的子孙仍居同安,而早期迁至湖南新化、安化一带的苏姓被称为梅山蛮,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章惇平定梅山蛮,杀戮过甚,苏姓之幸免者,大都南逃至两广、云南一带,也有逃到越南、老挝、泰国的北部山区。芦山堂的苏姓因仕宦在南宋时散居江南各地,并有一支由闽入粤。苏姓入台始于宋、明时苏姓入台,其因有二:一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二是逃荒谋生。此期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居于福建沿海的苏姓则有飘洋过海,侨居海外者。满清时,苏姓人已广布全国。如今,苏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广东省为多,广东省的苏姓人口占到全国汉族苏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

堂号

芦山堂:北宋的时候,苏颂(芦山4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气象台,集观测天体、演示图象与自动报时于体,比欧洲人发明的时钟表早了600年,被誉为中国时钟的祖师。苏姓以“芦山”为堂号。此外,苏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忠孝堂”、“武功堂”、“扶风堂”、“蓝田堂”、“洛阳堂”、“白玉堂”、“路阳堂”、“嵋山堂”等堂号。

家族名人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

苏轼:(1038~1101)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人,为苏洵长子。诗、词、文、书、画均有名,为文雄浑奔放,诗亦清疏隽逸,为北派大宗。王安石倡行新法,轼上书痛陈不便,得罪安石,被连贬数州。在黄州时,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累官至端明殿侍读学士。卒谥文忠。着有东坡集、东坡词等。

苏辙:(1039年-1112年)北宋时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位成都市西南)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

苏步青:(1902923-2003317),原名苏尚龙。浙江省平阳县人。著名数学家。

拓展:

苏姓男孩名字

苏仕强 苏茗泷 苏行睿 苏韵宣 苏高义 苏业桦 苏朋力 苏凯辛 苏绍基 苏萧臣 苏柏中 苏勤坚

苏钎剀 苏鸿永 苏琛韩 苏健罡 苏联楚 苏柯佳 苏亘虹 苏崴谦 苏冠乘 苏霖铂 苏才城 苏今墉

苏潼峰 苏珅宸 苏翌荣 苏丞程 苏玉绮 苏旖卲 苏昱举 苏启昂 苏庆伟 苏云仕 苏坷茗 苏延行

苏宏兴 苏皖纲 苏箫岚 苏旻朝 苏骅佟 苏麒卫 苏科恒 苏开竹 苏郅毅 苏享钰 苏阳哥 苏喻海

苏筠希 苏杭郝 苏晓翔 苏渊清 苏韵川 苏剀志 苏孟尚 苏逸玹 苏弟吾 苏博元 苏伟榕 苏其韦

苏颍成 苏同煜 苏方雨 苏茗云 苏季珉 苏仕翌 苏允珅 苏琼羽 苏硕千 苏骐敬 苏贵珂 苏梧峥

苏承丰 苏郅先 苏尤亮 苏至贵 苏绮华 苏铂舜 苏斐易 苏翱皑 苏竣弛 苏士雨 苏立贤 苏沛讯

苏举宗 苏锋均 苏伟佩 苏邺纯 苏倡少 苏希渲 苏枫孟 苏印曦 苏罡汉 苏江名 苏理奕 苏永鸿

苏淇凯 苏晔徵 苏胜晁 苏瑾昂 苏若旺 苏其瑭 苏楠宏 苏锐栋 苏汇承 苏赤郅 苏廷尤 苏晨至

苏尚先 苏佩枫 苏迪哥 苏棠金 苏思道 苏宸焘 苏玮远 苏进旺 苏夕秋 苏乾俊 苏昱威 苏利陌

苏敬霆 苏起亘 苏盛健 苏千梓 苏成卲 苏吾宝 苏恺歆 苏万泰 苏惇联 苏史然 苏峰汉 苏暄贤

苏行尧 苏琰翼 苏昂弛 苏开昊 苏星崴 苏政百 苏贞群 苏凡镇 苏皖尚 苏梧佩 苏声迪 苏珽棠

苏允远 苏诚杭 苏乾裕 苏锦赤 苏宣韦 苏霆森 苏乐太 苏建誉 苏宏钢 苏佩辉 苏常泰 苏翼元

苏斌国 苏虹海 苏政佟 苏凯翌 苏斐增 苏榕辽 苏锌声 苏亮峰 苏俞羽 苏珝祺 苏廷旺 苏基济

苏瑭荣 苏晔罡 苏昊越 苏智家 苏轼佳 苏知士 苏聚晓 苏勇左 苏柏竣 苏晖皓 苏万翱 苏林肃

苏进琛 苏皇宝 苏铠轼 苏增呈 苏亮倡 苏元雨 苏萧硕 苏儒韦 苏钓烨 苏彬珅 苏枫淼 苏义毅

苏旭雄 苏佟德 苏登海 苏友荣 苏斌弟 苏享少 苏延锦 苏喧思 苏赋楚 苏喻尤 苏逸铉 苏浩正

苏桓吉 苏玮珉 苏虹春 苏敬程 苏昂钊 苏竹宇 苏珀谦 苏讯印 苏弛钧 苏才镇 苏晃进 苏成皇

苏姓的家谱与其他姓氏一样,体例与内容大致相同。由谱名、题辞、谱序、凡例、世系、族规、行状、文献等组成,有的还有画像、五服图、字辈谱、续后篇等部分。台湾新版的苏氏族谱则分作志、序、传、昭、论、系、说等部分。

谱名:有称家乘、家谱、宗谱、族谱、支谱等,有的冠以地名、堂号、次数。如《苏氏七修族谱》、《醴北苏氏续修族谱》、《苏氏武功五修族谱》等。

题辞:多请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权贵与名人,以及在本族内有声望的同宗题写。如前述司马光、岳飞,以及苏轼等为苏谱题辞,其中司马光的题辞为:“辕轩肇迹,昆吾启祥;司寇脉衍,平陵功敫;弁州贻泽,凤阁传芳;眉山挺秀,奕世荣昌。”岳飞的题辞为:“眉山苏氏,世传至宝。”苏轼的题辞为:“之帙”。

谱序:谱序有自序与他序两种。自序由修谱人撰写,他序则请社会名流与地方官吏撰写。序言的内容包括有本派系分衍播迁的情况,历次谱书的编撰情况,修谱的原因、目的与经过等。他序中则包括对谱主家族的赞美与希望等美好祝辞。

扩展资料

《苏氏族谱》(四川眉山),宋代苏洵撰,一卷。明刻本,天一阁收藏。清顺治三年(1646年)宛委山堂刻《说郛》本,首都 图书馆、北京师大图书馆、辽宁大连市图书馆、湖南师大图书馆、云南大学图书馆均有收藏。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安乐居刻《苏老泉全集》本,福建省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眉山三苏祠刻《三苏全集·嘉祜集》本,福建省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均有收藏。

民国十四年(1925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三苏全集·嘉祐集》本,福建省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均有收藏。民国十八年(1929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嘉祐集》本,福建省图书馆收藏。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中华书局铅印《四部备要·嘉祐集》本,福建省图书馆、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均有收藏。

《苏氏族谱》(四川简阳),苏文生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刻本,一卷(1册)。四川省图书馆收藏。

《苏氏宗谱》(四川简阳),苏梓材主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内江贞利印刷社铅印本,五卷(5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收藏。

《苏氏族谱》(四川内江),苏从忠纂修。清光绪八年(1882年)内江苏氏祠堂刻本,四卷(4册)。南京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均有收藏。

《苏氏族谱》,清同治元年(1862年)燕喜堂刻本,十卷(12册),藏本在美国。

《苏氏族谱》,苏邦璋编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刻本,1册。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

《苏氏重修族谱》,苏齐盛等纂修。民国四年(1915年)聚星堂活字本,十二卷(38册)。北京图书馆收藏。

《龙井苏氏族谱》,苏应龙、苏友仁重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石印本,十二卷。福建德化县档案馆收藏。

苏轼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于书法遍览晋唐诸家,转益多师,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石钟山记》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春宵》

《海棠》

《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踏青》

《花影》

《(惠崇)春江晚景》 (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三月二十九日》

《上元侍宴》

《石苍舒醉墨堂》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题金山寺》

《题西林壁》

《望海楼晚景》

《雪后北台书壁》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有美堂暴雨》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赠刘景文》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予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洞仙歌(冰肌玉骨)》

《洞仙歌(江南腊尽)》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浣溪沙(寓意)》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减字木兰花(春月)》

《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江城子(十年生死)》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满江红(江汉西来)》

《满江红(清颍东流)》

《满庭芳(三十三年)》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南乡子(送述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沁园春(孤馆灯青)》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阮郎归(初夏)》

《少年游(去年相送)》

《哨遍(为米折腰)》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论画卓有所见,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画史上很有影响。他善画竹石,学文同而又自具风格,故有"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次韵子由题憩寂图后》)之句。苏轼画真迹,见于文献记载者不及十帧,传世更少,今仅存《古木怪石图》枯木竹石图》、《雪鹊》、《墨花》、《草虫》、《应身弥勒》、《乐工图》、《举扇障面自画像》、与李公麟合作《翠石古木图》、《枯搓寿木丛筱图》、《小山枯木图》等。

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传世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相逢一醉是前缘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苏轼的传世名画

《清明上河图》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头呆驴拉着一堆书籍纸张,有诗集,稿件,字画。这些是熙宁党争中旧党人的作品,正准备拉去焚烧。当时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