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诸葛亮一生是怎么过得,详细点哦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2收藏

历史上诸葛亮一生是怎么过得,详细点哦,第1张

躬耕陇亩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2010年新版《三国》中的诸葛亮,诸葛氏是琅邪的汉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诸葛亮的躬耕地尚有争议,一说在南阳卧龙岗,另说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躬耕南阳

诸葛亮父亲诸葛圭早逝,诸葛亮与其弟诸葛均便由叔父诸葛玄抚养。后来汉廷选任朱皓以代诸葛玄之职,幸好诸葛玄与荆州牧刘表有旧交,便带诸葛亮同往依附。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隐居晴耕雨读。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的自评多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

隆中对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草庐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赤壁大战

当时,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三国志12的诸葛亮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

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北面”在这里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曹操当时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见面时,臣子通常面向北方。)”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军中又发生瘟疫,故大败,回师北还。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建三国示意图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白帝城托孤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

1994央视版《三国演义》白帝托孤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南征

直至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语:不毛为今天缅甸北境八莫)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一定兵源补充后,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北伐

⒈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2、同年冬,诸葛亮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⒊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⒋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天,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⒌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于是宣王司马懿退还保营。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⒍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期间诸葛亮既屡屡遣使者下战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宣王司马懿,但司马懿忍辱据守不出,并以“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将怒。

病逝五丈原

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一事。

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是魏军主动进攻,蜀军防守,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冲毁栈道,蜀魏并未交战。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个人档案

出生:公元181年7月23日

官职:丞相、领司隶校尉、益州牧、录尚书事、假节

爵位:武乡侯、武兴王(东晋追封)谥曰忠武侯

先祖:诸葛丰(西汉司隶校尉)

父亲:诸葛珪 字君贡(东汉末年泰山 郡丞)

母亲:章氏

叔父:诸葛玄 (豫章太守)

配偶:黄月英(黄硕)

同族:诸葛诞

兄弟:诸葛瑾(兄)、诸葛均(弟)

子女:诸葛瞻(长子),诸葛怀(幼子)、诸葛果(长女)、诸葛乔(养子,原诸葛瑾之子)

孙子:诸葛尚(瞻长子)、诸葛京(瞻次子)、诸葛质(瞻三子)、诸葛攀(养子之后,后因诸葛恪获罪,满门抄斩,故重归诸葛瑾门下)

继任者:蒋琬、费袆、姜维

人物生平

躬耕陇亩

⒈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汉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牧刘表,后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其弟诸葛均隐居起来,家于南阳卧龙岗,在南阳城西南七里,号曰卧龙。

新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⒉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隆中对

简介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今南阳市卧龙岗西南七里)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赤壁大战

当时,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

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北面”在这里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曹操当时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见面时,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军中又发生瘟疫,故大败,回师北还。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白帝城托孤

章武二年(222)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

至章武三年(223)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南征

直至建兴三年(225)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语:不毛为今天缅甸北境八莫)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一定兵源补充后,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北伐

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冬,诸葛亮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5、建兴九年(231)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于是宣王司马懿退还保营。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6、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期间诸葛亮既屡屡遣使者下战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宣王司马懿,但司马懿忍辱据守不出,并以“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将怒。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一事。

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是魏军主动进攻,蜀军防守,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冲毁栈道,蜀魏并未交战。

诸葛亮后代

诸葛亮46岁的时候,他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出生,史书记载,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但他从小就聪慧可爱,擅长书画,记忆力很强。长大后从低级军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亲曾担任过的军师将军。

后来,诸葛瞻官至卫将军,一度执掌蜀国朝政。魏国大将邓艾讨伐蜀国时,诸葛瞻率领军队前去抵抗,拒绝魏军诱降,战死在绵竹。当时他的儿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同样战死沙场;诸葛瞻殉国之时,他的次子诸葛京还很小,不到参军打仗的年龄,所以幸存了下来。

晋朝统一三国之后,诸葛京被新的朝廷迁居到中原一带,征召为官吏。诸葛京出任过关中地区眉县令,并治理得很好。想当年,他的祖父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县,都未能如愿。没想到历史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让他从未谋面的孙子成为这里的县令。

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早年投效东吴,深得孙权的器重。后来官至大将军等最高军职。他的长子诸葛恪更是青出于蓝,在吴国权倾朝野,后来死于一场政变,东吴的诸葛家族被满门抄斩。

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很早就追随曹操,在魏国担任一流高官。后遭司马家族的打击,其家族也被全部杀光。 如此一来,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东琅琊一带的族人之外,史书上有记载的幸存者就只剩下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和诸葛诞之子诸葛靓,诸葛京在担任眉县县令之后,继续升迁,最后官至江州刺史……从此,史书上就不再有诸葛京后人的记载。

目前,在山东临沂和浙江兰溪各有一批姓诸葛的人士,他们都有各自的家谱记载着与诸葛亮的渊源关系。在浙江,诸葛后人几乎遍布全省各地。但据说,他们都发源于浙江兰溪市的诸葛村。

从明代起,兰溪一带的诸葛族人主要以经营中医药业为主。据说这是秉承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一祖训。后来,他们在此行业中逐渐发展壮大。清代中后期,诸葛族人把他们的中医药店开到了浙江各地,乃至于全国各大城市,形成“兰溪药帮”这一商业帮派,盛极一时。同时也造就了诸葛村今天众多华丽精巧的民居建筑。

1、河南蔡氏族谱字辈:

河南新洪路蔡氏字辈:“真首以元单仲大仁一伯廷应明世维刚常邦家自吉祥诗书开后序礼乐迪前光式谷端蒙养传箴守义方俭勤垂令范忠孝袭余芳嘉植培兰桂成才作栋梁德言功并立才学识兼长建树宏经济贻谋重显扬象贤朝克肖嗣服卜浸昌”。

河南郑州蔡氏字辈:“天地义春长,文言武贵昌,金玉云风虎,家国殿庭堂”。

河南罗山县子路镇蔡氏字辈:“长春福为广,国家兴乃昌”。  江苏蔡氏族谱字辈。

2、 江苏旸坞蔡氏字辈:“世伯日克七念万丈昌能亮性彦诚国于卿士至维明汝一元复始振其家声聿为邦瑞宽厚贤良保宗贵长”。 江苏无锡信派字辈:“世伯日克七念万丈昌能亮性彦诚国于卿士善奕光”。 

江苏宿迁蔡氏字辈:“庚楼蔡”,“若丕家声崇效敦同以广宗统德化培中光昭世守佑启有功永绍懿训宪章修明尊承先业勤达昌宏利国安邦”。

江苏宿迁蔡氏字辈:“兵马蔡”,“鼎献曰良以兹聿长克绍祖则之子惟将作善集庆家乃其昌勖尔敬承事业用光泽衍恒康声德震广佑峰祥瑞相国裕强”。

江苏宿迁蔡氏字辈:“牌坊蔡”,“云国绍士毓珽永景孝思才兆宏万志欲光大修先培德承绪延泰敬伦恒长”。

江苏宿迁蔡氏字辈:“小河蔡”,“修佩才运士维守先培囗心田锡福万年雨泉汇河承尚英贤文武兴盛书香馀传”。

江苏盱眙蔡氏字辈:“连汉立传中厚”。 江苏南京蔡氏字辈:“庆廷广远德登高望崇明”。

江苏南京蔡氏字辈:“昌志德”。 江苏盐城蔡氏字辈:“九步文昌永”。

3、 山东蔡氏族谱字辈:

山东枣庄蔡氏字辈:“以邦赓法宪敦敬可承先世增祥继延政清国永灿忠厚传家远林秀蔚华天”。

山东省临沂市  荣长恒德明,永纪振家兴,翔文存田广,玉是秀春成。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桃源镇  清嘉庆二年修,由蔡延记作谱序,家谱记载:“蔡氏始祖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河南祥府县,又移仪封县(仪封县:下。金属东明县,金末于黄陵渡置仪封县,改属睢州。)

从十七世起昭穆:常之希化普,尚成广治勤,本自昭金锡,乃尔庆锦鸿,安修同延世,钦宪建家祥。

4、浙江蔡氏族谱字辈:

浙江温州平阳县  昭穆:文国世邦、君如汉昌、万年修业、卓致丹青、诗书化雨、规章箴训、尧禹哲理、晋楚桓中、孟儒津智、鹏程远展、飞奂至举、俊侠式弘、星范亚祯、仕胥品重、任民咨仪、少巨向前。

恒奉汝伦、泽俞勉俭、滋润实甫、沛聿充满、泰岳崇伟、先玄佑基、彦然煌亮、连涵普造、欣观商格、适怡欢乐、居安旭宇、浩序济阳。

5、浙江黄岩锦川  浙江黄岩锦川洛阳堂:

昭穆:子朝秉维崇明良,承平交泰启永昌;康保咸熙恒大有,诗书理达可安邦。

续辈:钦学时夫若曰贤,必振家声士培宣,显国文章宜法祖,道隆孔孟绍开天。

浙江黄岩蔡氏字辈:

祖傅讳行:“均定宝国建翘  勉允圣止志原  全功孙如光嗣  智庆守宗世子”。

字行:“郎孝凤海克敬  从公景仲季淑  叔伯安世君彦  元庭贵德舜钦”。

续衍讳行:“子朝秉维崇明良  承平交泰启永昌  康保咸熙恒大有  诗书礼达可安邦”。

字行:“钦学时夫若曰贤  必振家声士陪宣  显国文章宣法祖  道隆孔孟绍开天”。

浙江龙泉蔡氏字辈:“良廷圣志士,盛世起文人,道学承先德,功纯(勋)建大(业)勋”。

6、 安徽蔡氏族谱字辈:

安徽宣城蔡氏字辈:“百世其昌文章道德”。

安徽合肥蔡氏字辈:“邦家有庆  继善传心  学遵经训  立观其成  崇仁尚义  锐志富强  群安华泰  英杰荣光”。

安徽无为蔡氏字辈:“洪武多孝顺加德必昌盛”。

安徽蚌埠蔡氏字辈:“文长仕为德”。

安徽五河蔡家湖蔡氏字辈:“洪金道之汉兴”。

安徽淮南蔡氏字辈:“秉初传瑞兆  福继西宏昌”。

安徽巢湖居巢槐林(青墩嘴)蔡氏字辈:“秉忠为国立(义)孝传家硕德渊远百世荣华”。

安徽巢湖蔡氏字辈:“克昌其业永振佳邦”。

7、辽宁蔡氏族谱字辈:

辽宁昌图蔡氏字辈:“ 宝万国继春柯成百世昌”。

8、福建蔡氏族谱字辈:

名派:“惟学大道亦代子元士尚志由义行仁(记)想分支自济阳披来谱系重馨香燕翼贻谋争共仰子(后)孙(昆)瓜瓞喜绵长”;

字派:“弘于善可传后世□修祖武(德)忠孝居心宜勉继代有贤能知本斯敦道敬宗在裕昌万枝皆茂盛天与庆同春”。

福建尤溪桂峰蔡氏字辈:

名派:“肇宜行序念笃同宗清正自持温和可珍宣华恒衍祚”;

字派:“尧仁舜哲禹鼎商铭秀习大书健兼尚策敦敬则延熙”。

福建石狮蔡氏辈序:“洪德奕世种孝友敦宗本修业绵祖泽公候伯卿仕”。

福建大宇蔡氏字辈:“一用士玉君国成家宗祖传守子孙式光伯仲昭烈孝友忠贞创垂功伟大启迪知深长云眜承远泽奕世庆其昌”。

福建美林蔡氏字辈:“仰思乔日迪  仁义礼智信  纲常皆克己  奕世少通卿”。

福建漳州漳浦蔡府  昭穆:六宗一而祚衍长,本行修则英华发,有确真实敦孝敬   ,幸人讲让达家邦。

福建漳州漳浦霞昙  昭穆:因国乔松居撇日,明月绿行笋参天。

福建漳州漳浦六鳌  昭穆:慈孟华则汉世立君统,孝恩达而清代发家声。

福建漳州漳浦车田  始祖蔡元泰(十八--三十五世)昭穆:元成仲继君德明奇保,长永士志勤修振家声。

福建石狮市宝盖镇塘边村  昭穆:洪德奕世种,孝友敦宗本,修业绵祖泽,公候伯卿仕。

福建福州长乐市龙角  以襄公为始祖,甸、揆、甫、大、时、惕、鸣、光、文、伯、仲、叔、孟、季(1至15世未有统一学名、冠字)。16-27世学名,惟、学、大、道、亦、代、子、元、士、尚、志、  由 。  16-27世冠字,弘  于、善、可、传、厚、世、聿、修、祖、武或德、忠 。

28-37世学名,义、行、记或仁、想、分、支、自、济、阳、披、来、谱、系、重、馨  。 28-37世冠字,孝、居、心、宜、勉、继、代、有、贤、能、知、本、斯、敦、道 。 43-52世学名,香、燕、翼、贻、谋、争、共、仰、子或后、孙或昆 。

43-52世冠字,敬、宗、在、裕、昌、万、枝、皆、茂、盛 。53-57世学名,瓜、瓞、喜、绵、长  。 53-57世冠字,天、与、庆、同、春。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  尤溪桂峰历史悠久,自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孙蔡长于宋淳祐七年(1247)肇基以来,迄今已有750多年了。襄—旬—傅—枢—顒—諲—农—煌—长。谱中记载:襄公六世孙(諲公),宋钦宗时(1126年)因避族相京卞之祸。

自莆迁尤住十七都樟溪白叶黄坑口,生子三,分天、地、人三房。而肇基桂峰的是諲公的四世孙—长公,谱中记曰:长公,行三十,宋理宗淳佑七年丁未(1247年)由三石井头湾肇基桂岭,为桂岭(即现称桂峰)之始祖。

清康熙壬子取-第19--26世名派:肇、宜、行、序、念、笃、同、宗。第19--26世字派:尧、仁、舜、哲、禹、鼎、商、铭。嘉庆间续取-第25--32世名派:清、正、自、持、温、和、可、珍。第25--32世字派:秀、习、大、书、健、兼、尚、策。

光绪甲申续取-第31--35世名派:宣、华、恒、衍、祚。第31--35世字派:敦、敬、则、延、熙。

福建省大宇  大宇蔡氏约于明朝万历二年(西元1574年),由安溪县溪内乡徙居大宇,距今已430年。有据可查者于光绪戊寅年(西元1878年)曾修族谱一次,但谱残缺不全,且相距三百零三年,发现不少谬误。民国乙亥年(西元1935年)重修,时间相隔58年。1995年,大宇蔡氏各房柱自续房谱,

相距刚好六十年。大宇蔡氏的昭穆各十六字,自三世起 下列为"昭"即辈序:一用士玉  君国成家  宗祖传守  子孙式光。下列为"穆"即"字"或"号":伯仲昭烈  孝友忠贞  敦仁为美  明德推馨  。

民国乙亥年新编昭穆如下,前十六字为昭(辈序)后十六字为穆,即"字"或"号" 。昭穆:创垂功伟大,启迪知深长,云眜承远泽,奕世庆其昌,骏业鸿基建,诗书礼义兴,贤才膺盛选,龙凤绍英声。

四川蔡氏族谱字辈:

四川内江蔡氏字辈:“俸承维应甲金廷子万文济阳肇先声汝安尔修其”。

四川广安蔡氏字辈:“任天大洪中文广齐民心万年永兴隆”。

四川广元蔡氏字辈:“万春然自远培德恩光载”。

四川乐山蔡氏字辈:“贵洪文培德孝”。

四川巴中蔡氏字辈:“世光明远大  能以永兴长  君正登隆泽  昌中应汝扬”。

四川平昌浪楼蔡氏字辈:中、文、学、唯、思、贵、万、载、如、意、兴、轩、庭

9、广东蔡氏族谱字辈:

广东罗定蔡氏字辈:“世伯日克  七念万丈  昌能亮性  彦诚国于  卿士善奕”。

广东揭西蔡氏字辈:“始基贵鸟山朝天守蔡联正宗彝纪定振兴家美传高明常眷佑博厚永生全燕翼诒谋远缵成奕世贤”。

广东潮安蔡氏字辈:“侯都建豫上  郡望开济阳  抵德昭眷佑  博厚繁生绵  宗支源流远  衍派世泽长  北基桂馥茂  南国兰腾芳  燕羽贻谋裕  诗书启秀贤  历朝文武盛  致仕赞忠良  科学光华夏  政绩显万安  敦睦循祖训  孝廉相继传  立志创伟业  奋发竞自强  承先应溯本  奕代兆征祥”。

广东饶平蔡氏字辈:“逢元吉起  万世垂芳  瑶林叶茂  玉树森香  教家礼仪  华国文章  体全用佝  实大声扬  惟邦之庆  于祖有光  衍传至是  继序为良”。

广东梅州蔡氏字辈:“军世勤明昌仁天大红中文光齐明兴万年永兴隆”。

广东廉江蔡氏字辈:“金木水火土”。

广东湛江蔡氏字辈:“世毓其开汝如”。

广东鹤山   广东鹤山三堡始祖尚举公。广东惠州永安五斗租村(现属紫金县青溪镇青水村五斗小组),由惠州长乐(今五华)横坡小都始祖至尚举公,分十二世列祖考。碑内名字系尚举公妣黄氏所生十三世祖正祥公。先住惠州永安五斗租西元1660年间,移居新会鬼叫长沙。

再于1690年间,移入鹤山三堡洞老村。西元1723年,迁到瓦瑶排村,开基始祖。 昭穆:尚正郁文良作兆, 维时立业振家声。

广东惠东县多祝镇  福粤公第十八世馥友公在惠东县多祝镇内东片开基。昭穆:馥、辉、发、裕、锡、济、植、炳、尧、铨、洵、果、照、培、钢、泽、树、炫、坚。

广东省河源市埔前镇陂角村洞鸿宝岭  福粤公第十九世守为公开基。昭穆:守道文仕康,瑞廷怀干家,国春德茂,奕世向荣华,文武登豪杰,朝楚史卿纲。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官仓村  福粤公第十九世东湖公、石山公挈眷石山公、阳吾诸第的子孙由河婆迁移东莞市樟木头官仓村。绵基公脉系辈序续编:系统肇姬周,先芬孰比牟,西山崇理学,东士庆封侯,蕃衍逾千派,云仍遍五洲,人文长蔚起,万冀介洪麻。

广东省梅县南口镇车陂村  福粤公第十世伯礼公字派。昭穆:十世伯礼宝纯居、刚轩应促及台居,复润联文奕仕派、各支各取便攸分。

广东省揭西县河婆镇  福粤公第十五世绵基公派下字辈。昭穆:始基贵鸟山,朝天守蔡联,正宗彝纪定,振兴家美传,高明常眷佑,博厚永生全,燕翼诒谋远,缵成奕世贤

广东省大埔县洲瑞镇赤水村  福粤公第十五世质静公派辈序。(大埔洲瑞赤水肇贻堂)从第三世昭穆:攀永奇昭,允宜超先。望于斯时,俊秀书开。赞囊熙朝,章业鸿勋。芳微济美,显扬宗亲。 

广东省丰顺县汤坑田心  昭穆:念大伯千从玉良日元国立沐君恩诗书传家礼义贤朝迁备用在皇都安定世近帝王。

广东清远  昭穆:志成立安邦,永锡祖汝常,昌大启文明,长发裕其祥。

广东省潮安县凤塘镇湖美村 ,外世诗:状元名声,扬于中国,当年秉政,宣昭异域, 旌别得宜,朝野咸服,惟格君心,润授天禄, 积善余庆,敦厚载福,教诲尔详,似此色谷。  

内世诗:学仕政绩,广大端方,维香钦宗,泽远世昌, 仁存利志,义迪吉康,勋犹着美,和顺致祥, 财增贤哲,秀旭骏良,述事继志,更耀前光。

新 诗:侯都建豫上,郡望开济阳。袛德昭眷佑,博厚繁生绵。宗支源流远,衍派世泽长。北基桂馥茂,南国兰腾芳。燕羽贻谋裕,诗书启秀贤。历朝文武盛,致仕赞忠良。科学光华夏,政绩显万安。敦睦循祖训,孝廉相继传。立志创伟业,奋发竞自强。承先应溯本,奕代兆征祥。

广东蔡氏一支字辈:“天开景光”。

广东蔡氏一支字辈:“诗书传家礼仪贤”。

根据《姓氏考略》上的记载,周文王的第十四子蔡叔度生了蔡仲胡,受封于蔡国,子孙以国为氏,称为蔡氏。晋国有蔡墨,秦朝有丞相蔡泽,望族出于济阳。蔡姓与祭姓古代通用,都是以国为氏的姓氏。

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周文王的儿子蔡叔度死后,他的儿子叫胡,继承父亲的封号,就是蔡仲,他的后代就以蔡为氏。而明代的《华亭蔡氏新谱序》记载得更详细,蔡姓的祖先出于周文王,他就是蔡叔度,周武王的同母弟。

因为武庚之乱被迁,他的儿子胡,因为贤能,被周公举为鲁卿士,又将他封之于蔡,任尚书之职。蔡氏得姓初期,主要繁衍于河南省的上蔡县一带,传到蔡平侯的时候,其地被楚国所夺,族众就随着平王东迁,被改封于现在的河南省新蔡县,到了昭侯之时,楚国又将蔡国赶到下蔡。

也就是现在安徽省凤台县的地方,他们对楚国一让再让,然而最后还是被楚国所灭。望族居于济阳郡,就是现在的山东定陶县西北一带,另一说是河南兰封县境内。

扩展资料:

蔡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姞姓及少数民族改姓。西周时期的蔡仲为蔡姓始祖。

蔡姓在宋版《百家 姓》中位列第155位。截至2013年,当代蔡姓总人口达到552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6%,人口总数在中国姓氏中位列第44位。蔡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全国形成了东南沿海地区高比率的蔡姓区域。

历史发展: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的后裔,以国为氏。 武王灭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  周成王时,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楚灭蔡后,国人以国为姓,散居各地。 

2、源自姞姓。出自黄帝支裔姞姓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姞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姞姓所属的燕、阚、尹、蔡、鲁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 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3、源自少数民族。蔡姓中流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发生于宋朝以后,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朝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灵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为汉姓蔡。这些外族在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兴盛于东北地区。

贵州和广西的少数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为南方汉族,主要发生于明清之际。

参考资料:

-蔡姓

1、河南蔡氏族谱字辈:

河南新洪路蔡氏字辈:“真首以元单仲大仁一伯廷应明世维刚常邦家自吉祥诗书开后序礼乐迪前光式谷端蒙养传箴守义方俭勤垂令范忠孝袭余芳嘉植培兰桂成才作栋梁德言功并立才学识兼长建树宏经济贻谋重显扬象贤朝克肖嗣服卜浸昌”。

河南郑州蔡氏字辈:“天地义春长,文言武贵昌,金玉云风虎,家国殿庭堂”。

河南罗山县子路镇蔡氏字辈:“长春福为广,国家兴乃昌”。  江苏蔡氏族谱字辈。

2、 江苏旸坞蔡氏字辈:“世伯日克七念万丈昌能亮性彦诚国于卿士至维明汝一元复始振其家声聿为邦瑞宽厚贤良保宗贵长”。 江苏无锡信派字辈:“世伯日克七念万丈昌能亮性彦诚国于卿士善奕光”。 

江苏宿迁蔡氏字辈:“庚楼蔡”,“若丕家声崇效敦同以广宗统德化培中光昭世守佑启有功永绍懿训宪章修明尊承先业勤达昌宏利国安邦”。

江苏宿迁蔡氏字辈:“兵马蔡”,“鼎献曰良以兹聿长克绍祖则之子惟将作善集庆家乃其昌勖尔敬承事业用光泽衍恒康声德震广佑峰祥瑞相国裕强”。

江苏宿迁蔡氏字辈:“牌坊蔡”,“云国绍士毓珽永景孝思才兆宏万志欲光大修先培德承绪延泰敬伦恒长”。

江苏宿迁蔡氏字辈:“小河蔡”,“修佩才运士维守先培囗心田锡福万年雨泉汇河承尚英贤文武兴盛书香馀传”。

江苏盱眙蔡氏字辈:“连汉立传中厚”。 江苏南京蔡氏字辈:“庆廷广远德登高望崇明”。

江苏南京蔡氏字辈:“昌志德”。 江苏盐城蔡氏字辈:“九步文昌永”。

3、 山东蔡氏族谱字辈:

山东枣庄蔡氏字辈:“以邦赓法宪敦敬可承先世增祥继延政清国永灿忠厚传家远林秀蔚华天”。

山东省临沂市  荣长恒德明,永纪振家兴,翔文存田广,玉是秀春成。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桃源镇  清嘉庆二年修,由蔡延记作谱序,家谱记载:“蔡氏始祖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河南祥府县,又移仪封县(仪封县:下。金属东明县,金末于黄陵渡置仪封县,改属睢州。)

从十七世起昭穆:常之希化普,尚成广治勤,本自昭金锡,乃尔庆锦鸿,安修同延世,钦宪建家祥。

4、浙江蔡氏族谱字辈:

浙江温州平阳县  昭穆:文国世邦、君如汉昌、万年修业、卓致丹青、诗书化雨、规章箴训、尧禹哲理、晋楚桓中、孟儒津智、鹏程远展、飞奂至举、俊侠式弘、星范亚祯、仕胥品重、任民咨仪、少巨向前。

恒奉汝伦、泽俞勉俭、滋润实甫、沛聿充满、泰岳崇伟、先玄佑基、彦然煌亮、连涵普造、欣观商格、适怡欢乐、居安旭宇、浩序济阳。

5、浙江黄岩锦川  浙江黄岩锦川洛阳堂:

昭穆:子朝秉维崇明良,承平交泰启永昌;康保咸熙恒大有,诗书理达可安邦。

续辈:钦学时夫若曰贤,必振家声士培宣,显国文章宜法祖,道隆孔孟绍开天。

浙江黄岩蔡氏字辈:

祖傅讳行:“均定宝国建翘  勉允圣止志原  全功孙如光嗣  智庆守宗世子”。

字行:“郎孝凤海克敬  从公景仲季淑  叔伯安世君彦  元庭贵德舜钦”。

续衍讳行:“子朝秉维崇明良  承平交泰启永昌  康保咸熙恒大有  诗书礼达可安邦”。

字行:“钦学时夫若曰贤  必振家声士陪宣  显国文章宣法祖  道隆孔孟绍开天”。

浙江龙泉蔡氏字辈:“良廷圣志士,盛世起文人,道学承先德,功纯(勋)建大(业)勋”。

6、 安徽蔡氏族谱字辈:

安徽宣城蔡氏字辈:“百世其昌文章道德”。

安徽合肥蔡氏字辈:“邦家有庆  继善传心  学遵经训  立观其成  崇仁尚义  锐志富强  群安华泰  英杰荣光”。

安徽无为蔡氏字辈:“洪武多孝顺加德必昌盛”。

安徽蚌埠蔡氏字辈:“文长仕为德”。

安徽五河蔡家湖蔡氏字辈:“洪金道之汉兴”。

安徽淮南蔡氏字辈:“秉初传瑞兆  福继西宏昌”。

安徽巢湖居巢槐林(青墩嘴)蔡氏字辈:“秉忠为国立(义)孝传家硕德渊远百世荣华”。

安徽巢湖蔡氏字辈:“克昌其业永振佳邦”。

7、辽宁蔡氏族谱字辈:

辽宁昌图蔡氏字辈:“ 宝万国继春柯成百世昌”。

8、福建蔡氏族谱字辈:

名派:“惟学大道亦代子元士尚志由义行仁(记)想分支自济阳披来谱系重馨香燕翼贻谋争共仰子(后)孙(昆)瓜瓞喜绵长”;

字派:“弘于善可传后世□修祖武(德)忠孝居心宜勉继代有贤能知本斯敦道敬宗在裕昌万枝皆茂盛天与庆同春”。

福建尤溪桂峰蔡氏字辈:

名派:“肇宜行序念笃同宗清正自持温和可珍宣华恒衍祚”;

字派:“尧仁舜哲禹鼎商铭秀习大书健兼尚策敦敬则延熙”。

福建石狮蔡氏辈序:“洪德奕世种孝友敦宗本修业绵祖泽公候伯卿仕”。

福建大宇蔡氏字辈:“一用士玉君国成家宗祖传守子孙式光伯仲昭烈孝友忠贞创垂功伟大启迪知深长云眜承远泽奕世庆其昌”。

福建美林蔡氏字辈:“仰思乔日迪  仁义礼智信  纲常皆克己  奕世少通卿”。

福建漳州漳浦蔡府  昭穆:六宗一而祚衍长,本行修则英华发,有确真实敦孝敬   ,幸人讲让达家邦。

福建漳州漳浦霞昙  昭穆:因国乔松居撇日,明月绿行笋参天。

福建漳州漳浦六鳌  昭穆:慈孟华则汉世立君统,孝恩达而清代发家声。

福建漳州漳浦车田  始祖蔡元泰(十八--三十五世)昭穆:元成仲继君德明奇保,长永士志勤修振家声。

福建石狮市宝盖镇塘边村  昭穆:洪德奕世种,孝友敦宗本,修业绵祖泽,公候伯卿仕。

福建福州长乐市龙角  以襄公为始祖,甸、揆、甫、大、时、惕、鸣、光、文、伯、仲、叔、孟、季(1至15世未有统一学名、冠字)。16-27世学名,惟、学、大、道、亦、代、子、元、士、尚、志、  由 。  16-27世冠字,弘  于、善、可、传、厚、世、聿、修、祖、武或德、忠 。

28-37世学名,义、行、记或仁、想、分、支、自、济、阳、披、来、谱、系、重、馨  。 28-37世冠字,孝、居、心、宜、勉、继、代、有、贤、能、知、本、斯、敦、道 。 43-52世学名,香、燕、翼、贻、谋、争、共、仰、子或后、孙或昆 。

43-52世冠字,敬、宗、在、裕、昌、万、枝、皆、茂、盛 。53-57世学名,瓜、瓞、喜、绵、长  。 53-57世冠字,天、与、庆、同、春。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  尤溪桂峰历史悠久,自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孙蔡长于宋淳祐七年(1247)肇基以来,迄今已有750多年了。襄—旬—傅—枢—顒—諲—农—煌—长。谱中记载:襄公六世孙(諲公),宋钦宗时(1126年)因避族相京卞之祸。

自莆迁尤住十七都樟溪白叶黄坑口,生子三,分天、地、人三房。而肇基桂峰的是諲公的四世孙—长公,谱中记曰:长公,行三十,宋理宗淳佑七年丁未(1247年)由三石井头湾肇基桂岭,为桂岭(即现称桂峰)之始祖。

清康熙壬子取-第19--26世名派:肇、宜、行、序、念、笃、同、宗。第19--26世字派:尧、仁、舜、哲、禹、鼎、商、铭。嘉庆间续取-第25--32世名派:清、正、自、持、温、和、可、珍。第25--32世字派:秀、习、大、书、健、兼、尚、策。

光绪甲申续取-第31--35世名派:宣、华、恒、衍、祚。第31--35世字派:敦、敬、则、延、熙。

福建省大宇  大宇蔡氏约于明朝万历二年(西元1574年),由安溪县溪内乡徙居大宇,距今已430年。有据可查者于光绪戊寅年(西元1878年)曾修族谱一次,但谱残缺不全,且相距三百零三年,发现不少谬误。民国乙亥年(西元1935年)重修,时间相隔58年。1995年,大宇蔡氏各房柱自续房谱,

相距刚好六十年。大宇蔡氏的昭穆各十六字,自三世起 下列为"昭"即辈序:一用士玉  君国成家  宗祖传守  子孙式光。下列为"穆"即"字"或"号":伯仲昭烈  孝友忠贞  敦仁为美  明德推馨  。

民国乙亥年新编昭穆如下,前十六字为昭(辈序)后十六字为穆,即"字"或"号" 。昭穆:创垂功伟大,启迪知深长,云眜承远泽,奕世庆其昌,骏业鸿基建,诗书礼义兴,贤才膺盛选,龙凤绍英声。

四川蔡氏族谱字辈:

四川内江蔡氏字辈:“俸承维应甲金廷子万文济阳肇先声汝安尔修其”。

四川广安蔡氏字辈:“任天大洪中文广齐民心万年永兴隆”。

四川广元蔡氏字辈:“万春然自远培德恩光载”。

四川乐山蔡氏字辈:“贵洪文培德孝”。

四川巴中蔡氏字辈:“世光明远大  能以永兴长  君正登隆泽  昌中应汝扬”。

四川平昌浪楼蔡氏字辈:中、文、学、唯、思、贵、万、载、如、意、兴、轩、庭

9、广东蔡氏族谱字辈:

广东罗定蔡氏字辈:“世伯日克  七念万丈  昌能亮性  彦诚国于  卿士善奕”。

广东揭西蔡氏字辈:“始基贵鸟山朝天守蔡联正宗彝纪定振兴家美传高明常眷佑博厚永生全燕翼诒谋远缵成奕世贤”。

广东潮安蔡氏字辈:“侯都建豫上  郡望开济阳  抵德昭眷佑  博厚繁生绵  宗支源流远  衍派世泽长  北基桂馥茂  南国兰腾芳  燕羽贻谋裕  诗书启秀贤  历朝文武盛  致仕赞忠良  科学光华夏  政绩显万安  敦睦循祖训  孝廉相继传  立志创伟业  奋发竞自强  承先应溯本  奕代兆征祥”。

广东饶平蔡氏字辈:“逢元吉起  万世垂芳  瑶林叶茂  玉树森香  教家礼仪  华国文章  体全用佝  实大声扬  惟邦之庆  于祖有光  衍传至是  继序为良”。

广东梅州蔡氏字辈:“军世勤明昌仁天大红中文光齐明兴万年永兴隆”。

广东廉江蔡氏字辈:“金木水火土”。

广东湛江蔡氏字辈:“世毓其开汝如”。

广东鹤山   广东鹤山三堡始祖尚举公。广东惠州永安五斗租村(现属紫金县青溪镇青水村五斗小组),由惠州长乐(今五华)横坡小都始祖至尚举公,分十二世列祖考。碑内名字系尚举公妣黄氏所生十三世祖正祥公。先住惠州永安五斗租西元1660年间,移居新会鬼叫长沙。

再于1690年间,移入鹤山三堡洞老村。西元1723年,迁到瓦瑶排村,开基始祖。 昭穆:尚正郁文良作兆, 维时立业振家声。

广东惠东县多祝镇  福粤公第十八世馥友公在惠东县多祝镇内东片开基。昭穆:馥、辉、发、裕、锡、济、植、炳、尧、铨、洵、果、照、培、钢、泽、树、炫、坚。

广东省河源市埔前镇陂角村洞鸿宝岭  福粤公第十九世守为公开基。昭穆:守道文仕康,瑞廷怀干家,国春德茂,奕世向荣华,文武登豪杰,朝楚史卿纲。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官仓村  福粤公第十九世东湖公、石山公挈眷石山公、阳吾诸第的子孙由河婆迁移东莞市樟木头官仓村。绵基公脉系辈序续编:系统肇姬周,先芬孰比牟,西山崇理学,东士庆封侯,蕃衍逾千派,云仍遍五洲,人文长蔚起,万冀介洪麻。

广东省梅县南口镇车陂村  福粤公第十世伯礼公字派。昭穆:十世伯礼宝纯居、刚轩应促及台居,复润联文奕仕派、各支各取便攸分。

广东省揭西县河婆镇  福粤公第十五世绵基公派下字辈。昭穆:始基贵鸟山,朝天守蔡联,正宗彝纪定,振兴家美传,高明常眷佑,博厚永生全,燕翼诒谋远,缵成奕世贤

广东省大埔县洲瑞镇赤水村  福粤公第十五世质静公派辈序。(大埔洲瑞赤水肇贻堂)从第三世昭穆:攀永奇昭,允宜超先。望于斯时,俊秀书开。赞囊熙朝,章业鸿勋。芳微济美,显扬宗亲。 

广东省丰顺县汤坑田心  昭穆:念大伯千从玉良日元国立沐君恩诗书传家礼义贤朝迁备用在皇都安定世近帝王。

广东清远  昭穆:志成立安邦,永锡祖汝常,昌大启文明,长发裕其祥。

广东省潮安县凤塘镇湖美村 ,外世诗:状元名声,扬于中国,当年秉政,宣昭异域, 旌别得宜,朝野咸服,惟格君心,润授天禄, 积善余庆,敦厚载福,教诲尔详,似此色谷。  

内世诗:学仕政绩,广大端方,维香钦宗,泽远世昌, 仁存利志,义迪吉康,勋犹着美,和顺致祥, 财增贤哲,秀旭骏良,述事继志,更耀前光。

新 诗:侯都建豫上,郡望开济阳。袛德昭眷佑,博厚繁生绵。宗支源流远,衍派世泽长。北基桂馥茂,南国兰腾芳。燕羽贻谋裕,诗书启秀贤。历朝文武盛,致仕赞忠良。科学光华夏,政绩显万安。敦睦循祖训,孝廉相继传。立志创伟业,奋发竞自强。承先应溯本,奕代兆征祥。

广东蔡氏一支字辈:“天开景光”。

广东蔡氏一支字辈:“诗书传家礼仪贤”。

根据《姓氏考略》上的记载,周文王的第十四子蔡叔度生了蔡仲胡,受封于蔡国,子孙以国为氏,称为蔡氏。晋国有蔡墨,秦朝有丞相蔡泽,望族出于济阳。蔡姓与祭姓古代通用,都是以国为氏的姓氏。

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周文王的儿子蔡叔度死后,他的儿子叫胡,继承父亲的封号,就是蔡仲,他的后代就以蔡为氏。而明代的《华亭蔡氏新谱序》记载得更详细,蔡姓的祖先出于周文王,他就是蔡叔度,周武王的同母弟。

因为武庚之乱被迁,他的儿子胡,因为贤能,被周公举为鲁卿士,又将他封之于蔡,任尚书之职。蔡氏得姓初期,主要繁衍于河南省的上蔡县一带,传到蔡平侯的时候,其地被楚国所夺,族众就随着平王东迁,被改封于现在的河南省新蔡县,到了昭侯之时,楚国又将蔡国赶到下蔡。

也就是现在安徽省凤台县的地方,他们对楚国一让再让,然而最后还是被楚国所灭。望族居于济阳郡,就是现在的山东定陶县西北一带,另一说是河南兰封县境内。

扩展资料:

蔡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姞姓及少数民族改姓。西周时期的蔡仲为蔡姓始祖。

蔡姓在宋版《百家 姓》中位列第155位。截至2013年,当代蔡姓总人口达到552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6%,人口总数在中国姓氏中位列第44位。蔡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全国形成了东南沿海地区高比率的蔡姓区域。

历史发展: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的后裔,以国为氏。 武王灭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  周成王时,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楚灭蔡后,国人以国为姓,散居各地。 

2、源自姞姓。出自黄帝支裔姞姓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姞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姞姓所属的燕、阚、尹、蔡、鲁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 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 

3、源自少数民族。蔡姓中流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发生于宋朝以后,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朝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灵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为汉姓蔡。这些外族在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兴盛于东北地区。

贵州和广西的少数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为南方汉族,主要发生于明清之际。

参考资料:

-蔡姓

排名前一百和分布统计

01王:总人口9520万,占全国717%。河南为王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中华王氏网 全球王氏网 马来西亚王氏宗亲总会 湘鄂王氏宗亲网 华夏王氏网

02李:总人口9340万,占全国7%,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李氏网 世界李氏宗亲总会 李氏族谱网 李氏宗亲网 高明李氏宗亲会

03张:总人口8960万,占全国674%。河南为张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世界张氏 张姓全球网 中华张氏网 华夏张氏统谱 肥东张氏宗亲网

04刘:总人口6770万,占全国51%。山东为刘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南、河北。

世界刘氏 新加坡刘氏总会 汉家刘氏网 龙门刘氏网 刘氏宗亲网

05陈:总人口6130万,占全国461%。广东为陈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福建、四川。

世界陈氏大联盟总会 陈氏大宗祠 陈氏研究网 中华陈氏宗亲网 台湾陈氏宗亲会

06杨:总人口4270万,占全国322%。四川为杨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河南、云南。

世界杨氏联谊会 中华杨氏网 杨氏族谱 中华民族杨氏 杨氏宗亲论坛

07黄:总人口3260万,占全国245%。广东为黄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广西、四川。

黄族缙绅 黄氏宗亲网 浙南黄氏研究会 巴中黄氏网 客家黄氏网

08吴:总人口2680万,占全国2%。广东为吴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苏、安徽。

吴氏网 吴姓之家 中华至德吴氏宗亲网 吴氏在线 广西吴氏网

09赵:总人口2670万,占全国2%。河南为赵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河北。

中国赵氏家谱网 赵氏福泉堂 赵氏网 赵氏文化博览 安溪太湖赵氏家谱网

10周:总人口2520万,占全国19%。湖南为周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江苏、四川。

中华周氏联谊总会 中华周氏网 中华周氏湖北联谊会 周氏藤县网站

11徐:总人口1930万,占全国145%。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其余依次为山东、浙

历史上诸葛亮一生是怎么过得,详细点哦

躬耕陇亩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2010年新版《三国》中的诸葛亮,诸葛氏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