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后代传说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1收藏

诸葛亮的后代传说有哪些?,第1张

诸葛亮的后代(儿孙辈) 诸葛瞻(227--263年)字思远,诸葛亮的儿子.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驸马.历任骑都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公元261年后,与董殿共同执掌蜀汉军政。 公元263年,魏将邓艾入蜀,诸葛瞻率军至涪迎战。邓艾在阵前写信诱他投降,诸葛瞻怒斩来使。在绵竹与魏军决战时,由于寡不敌众,壮烈战死。 诸葛尚(247—263年),诸葛瞻之长子。公元263年,与父诸葛瞻同战死于四川绵竹。 诸葛京字行宗,诸葛瞻的次子。蜀国亡后,迁移到河东。 在晋为官,初为眉县令,后为江州刺史。 诸葛质,诸葛瞻之子.蜀亡后,刘禅之子、洮阳王刘恂不愿降 魏,派诸葛质为使,与夷帅孟虬通好,刘恂得在南中水昌定居。 诸葛怀,诸葛亮幼子。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惟诸葛怀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闰,愿终老于家。晋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诸葛果,诸葛亮的女儿。成都西南有朝真观,即乘烟观, 古老相传,诸葛果在这里修行和成仙升天 诸葛亮后裔今安在 现在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浙江省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 诸葛亮后裔聚居浙江是从其第14代孙诸葛利任五代时寿昌县县令开始的。五代时的寿昌即今浙江建德。诸葛利生子诸葛青,诸葛青的长子诸葛承阴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到泉麓村。泉麓村现属浙江省兰溪市,现该村有109户569人,其中450人是诸葛氏后裔。诸葛青之次子诸葛承枯的后代从寿昌迁到鼓坂脚,鼓坂脚即今浙江省建德县长林乡,现那里有诸葛后裔292人。诸葛青之四子诸葛承突的后代从寿昌迁到浙江省龙游县华龙村定居,目前这里有诸葛后裔49户230人。诸葛青的三子诸葛承载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高隆定居,高隆之名,取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意。高隆即今兰溪市诸葛镇。诸葛后代散居在高隆周围的7个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们便开始称高隆为诸葛镇了,这个称呼一直叫到现在。现在的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现 已成为诸葛后裔的活动中心。 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词堂。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 《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午,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 最近,人们又发现诸葛古镇一个村落的建筑布局正是按照诸葛亮的八阵图设计的。该村以一口池塘为核心,四周环绕着大公堂、怀德堂、庆余堂及民宅等数十座建筑,八条小巷从池塘向外辐射分布。其分布呈九宫八卦形,与八卦图暗合。据考证,这座八卦古镇是诸葛亮的第27代孙诸葛大狮精心设计的。这种八卦式的布局具有独特的"防卫功能"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民国初年,北伐军肖劲光部与军阀孙传芳部在兰溪诸葛镇附近激战三天三夜,双方郡因诸葛镇地形特殊而不敢贸然人内。该镇因此而安然无志。抗战时期,日军占领兰溪后,其部队也多次从诸葛镇的高隆岗下经过,却始终没有发现这个美丽富庶的村落。外来盗贼更不敢轻易进入这个村落。进去容易出来难,自古以来该村极少发生失盗现象。该村改善环境的功能也很突出,其布局,夏季能引入东南风,冬季能挡住西北风,日照充分,炊烟瘴气能迅速扩散。 诸葛镇的诸葛后裔重视继承先祖家风,历代人才辈出,仅明清两代就有进5人、举人11人、贡生35人、秀才百余人。到近代,专家学者也涌现不少。最近,诸葛镇在充分征求专家、学者意见之后,决定利用自身的人文优势,将本镇改建成"武侯城",使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业迹和风范发场光大、代代相传。 谢谢采用

一、姓氏源流

诸(Zhū)姓源出有四:

1、来源于以人名为氏,越王的后裔。西汉初期,有人名为无诸,他是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后代无诸。秦朝末期,无诸率领着部将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汉朝建立以后,无诸被刘邦封为闽越王。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形成诸姓。

2、源于诸葛氏复姓变化而来。五代十国的时候,后周有个贵族叫诸葛十朋,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又不愿别人打听到他,诸葛十朋就改姓名诸十朋,隐居在会稽山中,他的后代于是改姓单姓诸,成为诸姓的又一个来源。

3、来源于食邑,以邑名为氏。根据《姓苑》上的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诸邑(今山东省诸城南),鲁国大夫就在这里生活,他的人民采食于此。他的后代便以封邑“诸”为姓。

4、源自姒姓,越国大夫诸稽郢之后。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的记载,诸姓出自姒姓,是战国时越国的后裔,即越国大夫诸稽郢的后代。

二、迁徙分布

(缺)诸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古代,诸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琅琊郡,今山东省诸城市一带。(略)

三、历史名人

诸 燮:字子相,明代余姚人,嘉靖年间(1522-1566年)进士。历官兵部主事、邵武同知,俱有惠政。曾守山海关,忠贞为国。精理学,一洗陈言。

诸御己:春秋时楚国之耕者。庄王筑屋台,垒土千重,大臣因谏而死者七十二人。御己弃耕入

谏,楚王遂解层台而罢民役。楚人歌之曰:“薪乎莱乎?无诸御己,讫无人乎!莱乎薪乎?无诸御己,讫无人乎!”此处将复姓诸御氏并入单姓诸氏。

诸稽郢:据《史记》作柘稽,春秋时越国五大夫之一,善言辞。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周敬王二十六年,吴王夫差为报先王阖闾槜李兵败之仇,倾兵伐越。句践率师迎战夫椒,大败,困守会稽山上,大夫文种献乞和之策。句践遂派诸稽郢去吴营谈判求和。行成于吴而返。《国语·越语》有载。

诸福坤:清光绪年间人,字元简,号杏庐,周庄镇杏村人。其父诸文渊,擅长书画。精通医药。诸福坤早年博览勤学,曾考入京师国子监,为增贡生。与元和知县李超琼、湖南巡抚吴大澄等人积极赞同陶煦的减租变革思想。后归田园居,以利乡济闾之事为己任。并将“荒江老屋”取名为“杏庐”绝迹城市,专心著作。“人瘦不食肉,医穷只著书”。元和县令李超琼闻其人品质高尚,认为近十年来所少见。诸福坤博学善文,为众推崇,所造就后生以文行名者尤多。柳亚子之父柳念曾、叔父柳慕曾都是当年诸福坤门下的弟子。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陈去病15岁时从同里镇来周庄,从诸福坤学习5年,遂成一代巨匠。诸福坤著有《杳庐文钞》6册。后由柳亚子出资刊印。

此外,诸氏名人在明、清之际光芒四射,明洪武年间有诸质、诸弘道,著有《今古句沉》的诸茂卿、能诗善画的诸祖潜;清代著有《诸铁庵集》的诸九鼎……等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当于今天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

2、堂号(缺)

============================================================

诸姓宗祠通用对联

〖诸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民瞻清介;

叔义端诚。

——李文郑撰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余姚人诸观,字民瞻,成化年间进士,历官数郡,清廉耿介。他曾说:“贪官污吏,就像是不贞洁的女子,一有污点,还怎么见人!”下联典指明代吴人诸质,字叔义,洪武初年由举人官翰林院编修,不久,便辞官回乡。为人端庄诚信,平时小心谨慎,惟恐因知识不足而出差错;但与人辩论是非曲直的时候,则侃侃而谈,又非常固执,人们大多都信服他。

罢筑谏主;

奉使行成。

——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楚国老农诸御己入谏楚王,使罢筑层台而免民役。下联典指越·勾践派诸稽郢行成(求和)于吴,后吴为越所灭。

忠贞世国;

理学传家。

——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诸燮事典。

-----------------------------------------------------------------

〖诸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一梅惊梁主;

九鼎耀钱塘。

——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越国大夫诸发,奉使于梁,执一枝梅以遗梁王。梁王披衣见发。下联典指清代名士诸九鼎,字骏男,钱塘人。有《清乐集》等。

橘苑留雅韵;

杏庐有奇香。

——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诗人诸匡鼎,字虎男,钱塘人。有《橘苑诗钞》。下联典指清代名士诸福坤,字元简,长洲人。有《杏庐文钞》。

-----------------------------------------------------------------

〖诸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宴夺琼林之首;

名题金榜之先。

——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状元诸大缓荣登榜首。

弘道治绩称最;

大缓芳名列先。

——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滑县令诸弘道,课农兴学,治绩一时称最。指明代状元诸大缓事典。

-----------------------------------------------------------------

〖诸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兄让王位传佳话;

女雪父冤播美名。

——佚名撰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吴国名人诸樊,名遏,父王寿梦卒,诸樊立,已除丧,让王位于弟季札。下联典指明代孝女诸娥,浙江山阴人。父士吉,洪武初为粮长,被诬沦死,二子亦罹罪。娥年八岁,与舅走京师诉冤。里人哀之,卒后肖像配曹娥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 、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 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任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放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有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为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诸葛亮的后代传说有哪些?

诸葛亮的后代(儿孙辈) 诸葛瞻(227--263年)字思远,诸葛亮的儿子.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驸马.历任骑都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