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剑川段氏家谱>>这本书的全部内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1收藏

求<<剑川段氏家谱>>这本书的全部内容!,第1张

  据史书记载:剑川段氏家谱

  一 姓氏源流

  段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政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春秋时,

  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大儿子庄公的时候难产,生二儿子叔段的时候却

  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郑武公

  废长立幼,让段叔继承王位,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

  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段叔

  ,段叔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知

  道后立即派兵讨伐段叔。段叔大败,逃到共,称为共段叔。他的子孙

  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作为姓氏。这就

  是所说的河南段氏。

  2 出自复姓段干木的后代。战国时期有复姓段干木,原是晋国人

  ,后到魏国,他的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就是山西段氏。

  3 出自辽西鲜卑族后裔。西晋时有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目尘,被

  封为辽西公。他的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后来与汉人杂居

  后多以段作为姓氏。是为辽西段姓。

  4 云南蛮段氏。魏末短延末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到朝廷作官后被

  拜为云南刺史,后传下这支段姓。

  二 迁徙分布

  段氏的发源地主要有:一是河南北部共叔段的一支;二是出自

  段干邑的段干木的一支,段干邑现已不可查;三是出自辽宁西部的鲜

  卑部落。大体上来说,在姓氏的发展史上段姓应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民

  族,源于北方,大举发展于北方,尤其是陕西、甘肃两省最旺盛。据

  有关资料记载,西汉文帝时有段印任北地都督,其子孙始居武威(今

  甘肃境内),传至十七世孙段荣,北魏时任定州、秦州刺史。短荣的

  八世孙段楹任大理司直。其后代世代为官,在汉至隋唐时,陕西、河

  南、河北、云南都有了段氏的子孙。从整体上看,段氏的分布主要在

  北方。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长安。三国魏

  将辖区改称京兆郡。

  2 武威郡:汉间在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此支段氏

  的始祖为西汉段贞。

  3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为

  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西晋移至池阳。

  堂号:

  1 君轼堂:战国时期魏国的段干木不肯作官,魏文王却认为他很

  能干,于是亲自登门拜访,段木干跳墙躲了起来,不肯与之相见。文

  侯依然很尊敬他,每次从他的门前经过时都要站在车的横木上肃立,

  并说:“段干木是贤人,我能不轼吗?”

  2 段氏还有以武威、京兆为堂号的。

  四 家乘谱牒

  全国:段氏宗谱卷、段氏族谱二十卷首一卷

  山西:洪洞晋洪洞冯张村段氏家谱一卷

  江苏:丰县段氏族谱四卷、金坛段氏家乘十卷首一卷、句容句曲

  段氏重修宗谱八卷

  浙江:常山段氏宗谱不分卷

  安徽:寿县段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福建:建阳兴田段氏族谱二十一卷

  江西:萍乡萍西段氏族谱卷、波阳段氏宗谱十卷

  湖北:新洲段氏宗谱四卷首五卷、利川厚坝段氏族谱四卷

  湖南:凝益段氏五修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湘潭城北段氏宗谱不分

  卷、邵阳段氏族谱三十二卷首二卷

  四川:江北段氏宗谱十九卷、内江段氏家乘四卷、内江段氏家乘

  二卷

  典故:

  忠留册笏1;学博酉阳2。

  注释:1唐代司农卿段秀实,字成公,汧阳人。朱泚反叛,认为他能孚众望,胁迫到军中计事。他乘间用象笏猛击朱泚,遂被杀害。后追赠太尉,谥忠烈。

  2唐代太常卿段成式,字柯古,临淄人。他博闻强记,藏书丰富,尤多奇篇秘籍,撰有《西阳杂俎》,清人辑有《段成式诗》。

  旷览江天,包罗海岳;

  长养花木,位置鼎彝3。

  注释:3清代咸丰进士薛慰农赠清代文人段小湖联(节录)。

  好溪呼于百姓4;开谕胜过三军5。

  注释:4唐代太常少卿段成式的事典。

  5唐代翰林学士段文昌的事典。段文昌,字墨卿,一字景初,临淄人。穆宗时入相,出为剑南西川节度。汉尚宽静。文宗立,拜御史大夫,封邹平郡公。后复节度西川卒。

  远岫林端出;清波城下回6。

  注释:6唐代翰林学士段文昌《晚夏登张仪楼呈院中诸公》诗中联句。

  水暗余霞外;山明落照中7。

  注释:7段文昌《题武担寺西台》诗中联句。

  独存一夫,坚守学道8;

  尚有二人,拥为君王9。

  注释:8战国时魏国人段干木,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俱为魏国才士,诸人都当了将军,只有他独潜学守道,不事诸侯,为于下所重。

  9段姓称帝者有二人。即:十六国时西燕内乱,众推大将段随为王,改元昌平,旋被杀;十六国时,又有西安人段业,被匈奴人拥立为北京国君,在位三年被杀。

  句饶方外趣;游惬社中朋10。

  注释:10唐代太常少卿段成式《书事联句》。

  排行:

  段

  子成应荣,玉思朝儒,一绍显大,世昭明廷。

  摘自《谱牒学研究》

  注:此为白族族谱

  http://cachebaiducom/cword=%BD%A3%B4%A8%3B%B6%CE%3B%CA%CF%3B%BC%D2%C6%D7&url=http%3A//www%2Eynda%2Eyn%2Egov%2Ecn/F%5F1%5F3%2Ehtm&b=0&a=135&user=baidu

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

墓志铭:旧籍常用文体,实用文书,墓碑铭文。后人为故先长辈立碑,通常请人代笔,或述及墓主行迹。但体裁限制,以简说功绩德业为务,最后有凝练赞辞。历代碑铭资料丰富,对宏观研究时代社会生活颇有证据价值。

本铭简洁晓畅,今人阅读理解主要障碍于宋代的职官制度。简说一下:

隋唐创建形成三省六部制度,五代沿袭。但晚唐与五代各朝后期都出现了许多“因事而设、事已则罢”的使职。如盐铁使、度支使,原职事官职权旁落而逐渐阶官化;再后使职差遣更加普遍,最后,三省六部与诸寺监大部分或部分职权被夺,渐成请俸禄、叙资考的参照标准系统。宋前期承后周,职事官系统大部分不再实际运行,三省长官,六部尚书、侍郎、郎官、员外郎等正官不再担任原职官名的相应职务,只作为官员的品阶、俸禄、序迁顺序、荫补、封赠的依据,因此称为“阶官”或“寄禄官”,简称“官”。官员以本阶官出入内外,担任朝中地方各种使职差遣。差遣指所任实际职务,称“职事官”,简称“职”。差遣名称前通常加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后常缀使、事。差遣本身没有品级,大多有相应的收入待遇。官、职之间比较灵活,官以年资功过迁转,职根据需要、能力、任期调整。官与差遣之外另有“职名”系统,也略称“职”,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诸殿、诸阁的馆阁官职,如大学士、学士、直学士、待制、修撰等,逐渐也成为荣誉名衔,也叫“贴职”,有贴职则升迁、待遇、恩数方面优先。“官”、“职”、“差遣”分离,在官员管理上极为灵活,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今天教育界学术界差不多)。至神宗朝1082年元丰改制后才重建三省六部制度,恢复官、职名实,当然也另有寄禄官体系。元丰改制前主要的机构序列作用如下:

以下十二机构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一、 中书门下:即政事堂,也称“政府”,中央最高权力机构,长官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下设:

制敕院、舍人院、起居院、礼仪院、太常礼院、审刑院、铨曹四选(流内铨、三班院、审官东院、审官西院)、太常寺、太仆寺、太府寺、宗正寺、大理寺、光禄寺、卫尉寺、鸿胪寺、司农寺、国子监、少府监、都水监、将作监、司天监等九寺五监。各院选基本运行,而九寺五监,多挂名或改隶他属。

二、枢密院(枢府):中央最高军政机构,长官为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

院事。下设:承旨司。

三、中书省(挂名):与门下省、尚书省为行政机关,分掌决策、封驳、执行职能。

四、门下省(挂名):三省长官为:尚书、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侍郎

五、尚书省(挂名)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为:尚书、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侍郎、中书舍人、郎中、员外郎

六、三司(计司):几乎实际全面主管中央财税、金融、经济。长官为:使、副使、判官,下辖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但三司在前期分合不定,元丰改制后废。

七、宣徽院

八、秘书省(贴职):典籍、图书、档案管理。职官:判省事、秘书丞、著作郎、著作佐郎、秘书郎、校书郎等。

九、崇文院(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

十、翰林学士院

十一、御史台与谏院

挂名即以作寄禄官系统。

刑部郎中(从六品):即在刑部挂名而为寄禄官职称,并不实际任刑部职。

郎中:尚书令、仆射、丞,各部侍郎、丞、各部诸司郎中(各司事务)、员外郎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休退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朝廷以厚禄赐予退休官员。宋制,文官满七十,武将延十年,可自愿提前。少数元老不受限。备退官员递呈申请表、札,朝廷批准后,领取致仕告、敕。神宗之前,皆解去原职,神宗起,允许带职致仕。致仕后优待:1、真宗起,致仕皆给半俸,部分立功武官全俸。2、致仕时皆升转一官,之后每遇朝廷推恩,还能转官。3、高级官员可荫补一定数目近亲子弟为官;中级官员如荫补子弟,即不能转官,称“守本官致仕”。4、为子弟乞请“恩例”。5、致仕后,为亲属叙封或封赠、回授官爵。若朝廷特命复出任职,则称“落致仕”。

回授:宋转官规定之一。官员磨勘后原应转官,碍于止法,经奏请,准许授予弟侄、子孙,使之出官或转行,为“回授”。官员的服色,允许回授其父。还允许将官阶回授,用以封赠父母。

止法:官吏升转达到最高限制官阶,须待官职资格或军功,方许升转。

公:先公

君讳逵,字仲达,家晋阳。其谱云:隋文中子通之后,唐季避乱家濮阳,

君:以子口吻。全文所有“君”字,俱指代墓主王逵。

讳:名讳,平辈、晚辈、后人不得直称前人之名,称字避讳。

字:平辈相称用字,字与名多相关。如墓主,《尔雅》:“九达谓之逵”,名逵,字仲达。

家:聚族世居。家,近同今人之家族;室或户,近同今人之家。

晋阳:山西县名,今太原附近。

谱:记录世代祭祀、承继关系的宗谱,亦叫族谱、家谱。

隋:581—619,朝代名。

文中子通:王通,580—617,隋儒,字仲淹。门人私谥文中子。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603年见文帝上《太平十二策》,不见用。曾中秀才,任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后弃官归里,著书讲学。弟子千余人,时称“河汾门下”“河汾道统”。著述多种,均佚。仅存宋阮逸注《中说》(《文中子》)10卷。在佛教盛行之际,起而力倡儒学。其学生中薛收、温彦博、杜淹、窦威、贾琼、姚义、杜如晦、陈叔达、房乔、魏徵、李靖、薛方士、裴晞、王珪、叔恬、董常、仇璋、程元备,俱为隋唐之交,一时之选。

后:后裔。

唐季:唐,朝代名。季,末期,伯仲叔季。也可反称季唐。

避乱:季世总是战乱频仍。

濮阳pu2:河南县名

故今为濮阳人。曾祖考温。祖考名犯濮王讳。考翰,赠尚书工部侍郎。

故:因由。

今为濮阳人:户籍、籍贯。

曾祖考、祖考、考:年齿高为老,嫡亲长辈死者为考。

名犯濮王讳:宋严讳,所以名不书。濮王,宋亲王。

赠:死后追封。

工部侍郎(从三品):六部长官尚书,副长官侍郎。

君幼学于母史氏,聪警绝人。及长,学于侍御史高弁。天禧三年及进士第,为广济军司理参军,母丧去。

幼学:童蒙。

母史氏:母亲史氏。

聪警绝人:聪,听觉灵敏;警,心思反应机敏。绝,断、尽,含独特之意。人,其他人,人己、人我相对。

及:达到、到达。

长:青春期。

侍御史:(正七品)监察系统御史台官员,辅助御史中丞处理御史台事物,宋初兼知杂事。

高弁: 字公仪,濮州雷泽人。弱冠,徒步从种放学于终南山,又学古文于柳开,与张景齐名。至道中,以文谒王禹偁,禹偁奇之。举进士,累官侍御史。谏修玉清昭应宫,降知广济军。寻以户部判官试开封府进士,私发糊名,夺二官。稍复知单州、邢州、盐铁判官。河决澶州,请弛堤防,纵水所之,可省民力,且以扼契丹南向。议寝。知陕州,卒。 弁性孝友。所为文章多祖《六经》及《孟子》,喜言仁义。有《帝则》三篇,为世所传。与李迪、贾同、陆参、朱頔、伊淳相友善。石延年、刘潜皆其门人也。

天禧三年:(1019年)真宗赵恒年号,古一朝多年号,至明始一朝一年号。

及进士第:唐宋科举科目繁多,进士科为其一科。举人皆布衣,殿试合格,按五甲等级,授予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及进士第,即登一等科。

广济军:地方区划,与府、州同级。由军事辖区演化。广济军在今江西武穴。

司理参军:(从九品)各州司理院,任新及第进士或明经为司理参军,专治刑狱。州级长官下机构官职有幕职官(签厅、都厅):判官、推官、掌书记、支使等,属官:曹官(府院、州院):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主兵官,监当官四类。司理参军又称狱官,偏重刑犯审讯、案情核查、监狱管理。

母丧去:丁忧,官员遇父母丧,普通解职守丧三年(25月以上)。去,解职回家丁忧去。

姜遵知永兴军府事,取君主万年簿。万年令免官,君行令事,大去旧弊。

姜遵:(963--1030),字从式,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人。真宗咸平三年(1000)进士,为蓬莱尉。大中祥符中累迁监察御史。仁宗即位,知滑州,充京东路转运使,换京西路。天圣四年(1026),拜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六年,为枢密副使。七年,迁给事中。八年卒,年六十八。

知永兴军府事:湖南东南部。知事:使职差遣,各级官府首要行政长官。

取君主:纳用王逵主持。实任差遣。取,选取;在吏部选人档案里选取并被批准使用。

万年:县名。在今江西西部。

万年令:(从八品),地方官有寄禄官者为京朝管,由皇帝、中书门下及下设机构考核选用;无为选人,由吏部铨选差注。重要县用京朝管为知县事即知县,小县用选人为县令,更小县甚至不设令,主簿代行。知县、县令为县长官,主持县政务,实际即管理一县行政,有戍军则兼领军务。

主簿:(从九品)县级属官,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

免官:出问题被上级主管部门(吏部)罢免。

行令事:暂代执行。县长官有知县(县令)、县丞、主薄、县尉,如人少事简,可阙知县、县令、县丞,但不可阙主薄,而由主薄代行。

大去旧弊:赞词,成绩肯定有,不必很大。逵代令之际为宋初上升期,清廉实干风气尚可。

王文康公代遵,与安抚使王,转运使李紘皆荐君宜令万年,诏特以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后不得为例。

王文康:曾纂《五代会要》三十卷。景淘年八月癸亥,枢密使王文康公薨。

安抚使:中书门下派出的巡视战乱、灾机地方的官员,相当于高于府州的“路”级官员,为路级军事长官。路级行政为派出机构,各使司管辖地域不尽同,事权亦有重叠,均向中书门下负责。安抚使司又称帅司。

转运使:路地方官员,前期掌财赋,有督查地方官吏;后期兼综边防、治安、钱粮、巡察,为路级主要行政长官。转运使司又称漕司。另有提点刑狱司(宪司、监司)、提举常平司(仓司),与转运使司同为路级民政主管,住地不同,辖区亦不尽同,事务有侧重、有重叠,均有互相监察及监察、举荐州县官员职责。

皆:都。汉字复用偏旁部首点划,字义俱有重复、重叠、共同、同样之意。

荐:推举。

宜:适合;能力具备,超越其他人选。

诏:官府下行文书,五品以上官员使用,由翰林学士院锁院起草,采用四六句文体。

特以为试:例外破格试用。

秘书省校书郎:(从九品)校勘书籍,订正讹误。寄禄官官职级别,以此身份职事差遣地方。从此王逵已由选人升迁为京朝管。

后不得为例:不是改制、变法,所以只是特例。非责难语词。套话。

晏殊为三司使,奏君为三司检法官。李谘代殊,会天圣十年掖庭火,谘任公具材用治宫室,五日而用足。仁宗闻而嘉之,迁秘书省著作佐郎。

晏殊:991—1055,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字同叔。幼以文名,工词。赐同进士出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三司使、宰相兼枢密使。贬任宋州(河南商丘南)时,兴学校,延用范仲淹教生徒。

三司使: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长官三司使,掌管统筹国家财政,位亚执政,号计相。

检法官:实职,非寄禄官系列。宋制度法律繁冗,负责向长官检索、提供具体案件适用法条。

奏:向上级书面言事,上书上及中央及皇帝。

李谘:

会:遇到一块。

天圣十年:(1032年)仁宗赵祯年号。

掖庭:宫嫔所居的皇宫中旁舍。掖通腋,两旁。

火:失火。

任:临时使用具体事务工作,非官亦非职事差遣。

具材用治宫室:整备材料修理重建房屋建筑。

用足:所用材料齐备。

仁宗:仁:庙号。(1022—1063任)年号: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

闻而嘉之:知道之后予以表扬嘉奖。

迁:调动。本文为寄禄官升转。

著作佐郎:(从八品)寄禄官官职级别,高于校书郎。

王鬷知益州,取君佥书节度判官厅公事,迁秘书丞,通判益州事,迁太常博士。

王鬷:

益州:四川成都。

佥事、佥书公事:判官,州幕职属官,居幕职诸官之首。京朝管充任称签书节度判官或签书某州判官厅公事,简称签判。协助长官治理郡政,办理司法、户籍版帐、管理属吏等具体事务。佥,通签。

秘书丞(正八品):寄禄官官职级别。

通判:知州,正长官;通判,副长官。

太常博士(从七品):寄禄官官职级别。

新都里胥捕罪人杀之,狱具当死,君求得其情,为奏谳,里胥得不死,蜀人以为德。入为开封府推官,赐绯衣银鱼。府史冯士元家富,善阴谋,广市邸舍女妓,以啗诸贵人,一时多与之亲。

新都

里胥:乡级胥吏。中国自古官、吏分别。官用士人;官主决策、管理、监督,用吏执行具体事务工作。早期吏用役人,服劳役之一类,后因官司事务渐繁且专业,县以上中高级吏改转用招募,吏也形成不同品级、专业、职能。里胥,多为本乡役人。

具狱当死

求得其情:探求获得实际情况。意有冤情。

奏谳

入:京师为中,地方为外,回京师为入。

开封府推官:开封府为四京府之一,地位重要,京府官员高一阶。推官,次于判官的幕职属官,与判官共同协助长官处理州政。

赐绯衣银鱼

府史:府官衙胥吏,较高级有令史、书令史等。府史,具体不详。

冯士元

善阴谋

广市

邸舍女妓

啗:食也,从口,臽声。读与含同。同啖,吃、咬。

诸贵人

一时

与之

会士元有罪系狱,君治之,竟其事,及诸贵人。以其故多得罪去者,或谓君祸始此矣。君笑曰:“吾知去恶人耳。”

系狱

治之

竟其事

以其故

去者

或谓

祸始此矣

恶人

出为湖南路转运使,蛮人归附。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小法。知虔州、池州、福州、扬州、江南西路转运按察使,迁尚书刑部员外郎,按知洪州卞咸抵其罪,改荆湖北路转运使。

湖南路转运使:荆湖南路

蛮人

归附

尚书祠部员外郎:正七品

坐小法

虔州池州福州扬州

江南西路

转运按察使

尚书刑部员外郎(正七品)

知洪州卞咸

抵其罪

荆湖北路

初,谏官李京尝奏君某事,及是,京以言事斥监鄂州税,闻君至,移病不出。君要谕之曰:“前事君职也,于吾何负哉?”卒与之欢甚。京死,又力赒京家,而奏官其子。

谏官

李京

某事

及是

以言事斥

监鄂州税

移病不出

要谕

前事君职也,于吾何负哉

卒:边缘的最基层人员、组织,引申为末端,意近最后、终于。

欢甚

力赒:以财物救济

奏官其子

改河东转运使,赐紫衣金鱼,坐小法,知光州,逾月迁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徐州。是时山东大饥,君所活数万人,收遗骸为十二冢葬之,亦数万。

光州

逾月

兵部员外郎正七品

徐州

是时

山东

大饥

所活数万

收遗骸为十二冢葬之

是时富丞相弼为京东东路安抚使,自为文祭其冢。

富丞相弼

京东东路安抚使

自为文祭其冢

明年,迁尚书工部郎中、淮南转运使。岁饥,又多所全活。

明年

尚书工部省郎中:从六品

淮南转运使

岁饥

多所全活

就加直昭文馆,知越州浙东兵马钤辖,迁尚书刑部郎中,判刑部,加直龙图阁、知荆南府荆湖北路兵马钤辖,濬渠为水利,又开新河通漕,公私便之。请知兖州,坐法免。

直昭文馆

越州

浙东兵马钤辖

刑部郎中:从六品

判刑部

直龙图阁

荆南府

荆湖北路

濬:疏通;渠,水利

开新河

通漕

公私便之

兖州

免,坐法免

起知金州,提举兖州景灵宫,知莱州,迁尚书兵部郎中,知西京,留司御史台,提举崇福宫,皆不赴,遂乞致仕。

金州(陕西安康)

提举兖州景灵宫

兵部郎中(从六品)

莱州

西京

留司

御史台

崇福宫

不赴

遂乞致仕

居郓州,熙宁五年四月癸亥终于郓州昭庆坊之私第,享年八十有二。有文集五十卷。

郓州

熙宁:神宗(1067—1085在位)第一个年号1068-1077,第二个元丰1078—1085

癸亥

昭庆坊

私第

享年

八十有二

文集、卷

君娶朱氏、贾氏、高氏。高氏封长安县君,其父弁,君所从学者也。皆先卒。

娶朱氏

封长安县君

所从学

皆先卒

有子五人。子骏,卫尉寺丞。子渊,郓州寿张主簿。子建,河南伊阙尉。子皋、子英,未仕也。女七人,适蕲州黄梅令李纲、尚书职方员外郎马渊、中班殿直侍其珪、进士程行、大理寺丞刘士邵、邓州穰县主簿李毅、进士张伉。

卫尉寺丞

郓州寿张主薄

河南尹阙尉

未仕

女七人

蕲州黄梅令

尚书职方

中班殿直侍

进士

大理寺丞

邓州穰县

君为人志意广博,好智谋奇计,欲以功名自显,不肯碌碌。所至威令大行,远近皆震。

为人

志意广博

智谋奇计

欲以功名

自显

不肯碌碌

所至威令大行

远近皆震

然当是时,天下久平,世方谨绳墨,蹈规矩,故其材不得尽见于事,而以其故,亦多龃龉,至老益穷。然君在撼顿颠疐之中,志气弥厉,未尝有忧戚不堪之色,盖人有所不能及者也。君尤笃于好善,一时与之游者,皆当世豪杰、知名之士。若予者,亦君之所厚。故君之葬,其子来属以铭,而予不得辞也。君葬于其卒之岁某月某甲子,而墓在郓州之某乡某原。铭曰:

维特材,志横出。世拘牵,困羁馽。见事为,万之一。形则潜,名不没。

二、李姓

姓氏: 李 祖籍: 陇西

祖宗: 利真 郡望: 陇西郡

分类: 以官为氏

李姓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超过8700万人。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在海外也几乎遍及全世界。根据古资料显示,李姓是嬴(ying)姓颛顼(zhuan xu)的后裔,先为理姓(大理石的理)。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一大姓。

商朝末年因避难逃至今河南,在河南鹿邑(yi)县定居。为了感激逃难时有木子(一种木本植物的果实)充饥及躲避殷纣王的追缉,改为李姓。

李姓从商末到东周初的二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河南。东周时期李姓向甘肃、河北发展,西汉时期,李姓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从东汉开始,李姓陆续迁徙西南,分布于四川、广西一带。在唐朝以前李姓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在长江以南仅分布部分地区。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了将近300年,李姓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朝李家皇室子孙众多,另外,凡有功于唐朝的人,均被赐与李姓,这样大大扩充了李姓人口。经过唐朝的大发展之后,李姓开始南迁,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河南的李姓于唐高宗年间进入福建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不少李姓因避战乱迁往南方;第三次从唐末黄巢大起义到五代,因中原地区长期动乱,李姓自长安、河南等地方直接进入福建、广东等地。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王称帝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大成、西凉、凉、吴、魏 、唐、楚、后唐、南唐、大蜀、四夏和大顺等政权。

另外,李姓历代人才辈出。春秋时有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李耳(老子);唐代有政治家李渊,李世民、大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等;五代词人李煜;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名将李显忠;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文学家李梦阳、农民起义首领李自成。

清代太平天国将领李开芳、李秀成,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近代有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地质学家李四光、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等等。海外居住的李姓也涌现了许多杰出人才。美籍华人李政道、李元哲,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为当今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祖籍广东的李光耀曾任新加坡总理;现代香港十大财团之首、广东潮州人李嘉诚 中国著名企业家李积斌(青海人) 等等。

许多人,包括柴氏族人都认为柴姓是一个单源的姓氏,出姜姓炎帝神农氏。其实不然,柴姓还有另外重要的一支,源自皇帝轩辕氏。并有少数民族改姓柴氏。

最早的柴氏宗谱见于西晋孝武皇帝太康年间,由著作郎柴宏道、中书舍人柴宏膜所撰。太康八年丁未七月,司空司隶校尉著作郎权知谱事崔陵,奉勅纂修柴氏宗谱序云:“观在廷群臣,所进名宦仕绩,乃知柴氏家传本於烈山氏少典之后,娶有娇氏之女曰安登,生子曰石年,以姜为姓,以火德王,为炎帝神农氏。少典之妃,曰附宝,感电光绕,斗而有娠,生轩辕有熊氏。子元嚣为少昊金天氏,孙为颛顼高阳氏,生卷章。卷章生黎及回,黎与回代为祝融,官於高辛氏之世。回生陆终,陆终生六人:曰樊封於昆吾、曰惠连封于帝丘、曰钱铿封于徐、曰会人封於晋,赐姓柴,居平阳为平阳郡公。自少典至会人,凡十九世,会人至承勋凡二十九世,历秦汉魏吴以来,名乡贤相代不乏人。或佐理天朝,或宜猷於藩镇,皆济济缙绅之光,宗谱之辉也。因敬叙之,以垂不朽。”

大唐贞观六年五月,朝奉郎汪行忠奉勅修柴氏宗谱序云:

“伯子武王即位,封先圣之后得平阳郡,柴晋公二十九世孙承勋仍袭前爵,会人为柴氏受姓之祖也。乃帝王之胄,簪缨相承,三世孙耿光成□时,为西河守,孙季芳昭王时为晋阳承,子宣化□王时为大理卿,子辅国为赵城令,孙光济懿王时为太常丞,光济长孙范,厉王时为助教,子成楝为山阳令,楝子济时为洛阳牧,子从政平王时为济南刺史,子春萃为西安守,孙时行为即墨令,子□贞惠王时庶长有贞,子以华为南城刺史,子盛阳为禹城令,子惟庸为定王时大名别驾,孙俨国学禄,子普灵王时为汴州守,普子伯宗为会稽丞,子善长安东丞,孙端礼武昌刺史,礼孙遇时为郑州牧,子可齐武陵令,孙孔明显王时中丞,孙懋烈□王时都尉,子延爵任河内刺史,汉兴迁大理寺聊,□司马,座于官,谥文靖,子亮工汉文帝朝举文武全才,除郎中,迁司马府侍书转太子洗马,子宦景帝时为长沙刺史,宦子玺武帝朝为中丞,玺子懿□昭帝时太子宾客,子森为济南郡丞,孙知节为徐州牧,节孙宏济东汉时润州郡守,子有光为东安令,子应聘章帝时为太子校书,子永年为东昌牧,子寰为太平丞,寰子敷为宜州判,子京顺帝时历阳丞,迁广陵太守,因内艰复任丹阳,桓帝时为战功拜征南将军,灵帝朝迁黄门选部侍郎,都督江东诸军事,献帝兴平乙亥封富春侯,谥忠肃,子运昌为为建康丞,子益国后主朝为兖州刺史,都督荆豫诸军事,定国、经国、镇国,皆任郡守,邑令衣冠,蝉联延於历代子孙,蕃衍棋布星罗,若非纂集,安究流传,证得柴氏巨姓,昔西晋武帝梦与神人共语,自称先世名贤於是。

司空司勅校隶崔陵更集九州百仕贵名赍先世谱状,投上秘阁,品为天下大姓。当时太子赞善宏□馆侍读学士柴宏道等,赍先世名官年月投进,详撰成谱。”

另据光绪二十六年《富春屠山柴氏宗谱》云:“柴氏本仲尼弟子,高柴之孙举,以王父名为氏,所谓以为氏者也。高柴齐人,其十世祖奚为齐文公子高之孙,故以王父名为高氏。而本姓实姜氏,出炎帝神农氏之系。神农氏生子十有三人,数世而有炎帝器。器生三子,其少子曰祝庸,生术嚣。术嚣生二子,曰条、曰勾龙。勾龙为后土,后世祀於社,生子二人,曰垂、曰信。垂生伯夷,伯夷生太岳,佐禹平治水土,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于申,太公吕尚其苗裔也。武王封之齐,举太公二十二世孙也。柴氏得姓自举始。举裔孙武,汉高祖时为将军。至唐而有谯国襄公绍,为唐勋臣,尚高祖平阳公主,居晋州临汾。太宗贞观中,命尚书高士廉等编赍天下谱牒,品第为九等。襄公以勋戚次皇族,是为柴氏称大姓之始。绍生二子,哲威、令武。哲威六世孙孟端,居太原,开成初官翰林学士,生三子,玘、玭、玼。玭咸通间屡举茂才不就,生守礼、守义,一女适后周太祖为圣穆皇后。后无子,养兄守礼之子荣以为子。守礼生二子,曰荣、曰华。荣承周统为世宗……”

据查,少数民族回、满、黎、土家等,也有柴姓者。

由此可见,柴氏不仅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

《射雕英雄传》中的一灯大师,即段智兴,是段誉的孙子辈,在位27年。“南帝”只是小说中的称谓。段誉的庙号是宣仁帝,本名段正严,确实是段正淳的儿子,又名誉,表字和誉,《天龙八部》中也提到了“和誉”这个表字。

天龙八部第49回提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宋哲宗已经当了九年皇帝,既公元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正明避位为僧,善闽侯高升泰篡位,号“大中”。而书中则说是段誉继位,事实上,段誉是在北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7年),接替其父段正淳为大理国(实际上是高氏篡权之后的后理国)第16代国王,直至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禅位为僧,在位长达39年,是后理国诸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老年出家大理荡山寺(现名感通寺),直到95岁圆寂,死后谥号宣仁皇帝。段誉是个有所作为的君主,他明白与宋朝建立友好关系是立国之本。尽管宋朝与大理国的关系由于宋太祖的“不暇远略”的方针而有所疏离,然而大理国仍然一直向宋朝称臣。段誉特别重视加强与宋朝的联系,入贡大理马、麝香、牛黄、细毡等土特产,还派幻戏乐人(魔术师)到宋朝表演,深得宋徽的礼遇,册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等。

段正淳是段誉的父亲,在大理国的历史上他受命于危难,力图通过改革振兴王室。在他之前,大理国被高氏篡权,不久被迫还位于段氏,段正淳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即位。于是他在国内“赦差役”,减轻国民负担;外交上,“使高太连入宋,求经书69家,药书 62本”,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缅人、昆仑、波斯三夷同进白象、香物”。可惜,在这个时候,大理国已经气数将尽(古书上迷信的说法就是“彗星出西”),国内“大疫”流行,正淳已回天无术,最后不得不走上“禅位为僧”的道路,让位给儿子段誉。段正明是段正淳的哥哥,北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继位,是大理国第14代国王。此人为君不振,最终被权臣高升泰所篡位,在位仅13年,下场仍是废位为僧,谥号为保定皇帝。大理国在他手上划了个不光彩的分号。对于高升泰,小说里有一段接近历史真实的交待:“上德五年,大理国上德帝段廉义在位,朝中忽生大变,上德帝为奸臣杨义贞所弑,其后上德帝的侄子段寿辉接帝位后,称为上明帝。……高升泰是大功臣高智升之子,当年锄奸除道,全靠高智升出的大力。”由于高智升在推翻杨义贞势力的斗争中出了大力,高氏权力不断膨胀,有功之臣高智升被段寿辉委以清平官(宰相)重任,他的儿子高升泰为鄯阐(昆明)侯,父子权倾一时,为高升泰篡权建立短命王朝大中国埋下了伏笔。当然,高升泰在位也仅是二年,迫于国民压力还位于段氏。 据介绍,段姓人口总数在全国居第78位,人口约30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3%。关于段姓的来源,大体有河南共叔段之后、老子之后、辽西段氏、云南段氏、黄帝第十四子圉公之后、殷商时期的段国等6大支系。

56岁的段保华来自河南,他通过现场动作、PPT展示等方式,向段氏同宗展示了两仪拳、一阳指等气功。段保华表示,曾用点穴手法,让美国海军陆战队教官当场瘫软,点穴手法可以控制人的一切反抗能力,通过不同点穴手法,可以让人脸色呈现红白黑黄等各种颜色,笑穴也是存在的,但自己并没有点过。

段保华展示了与南怀瑾的合影,称南怀瑾也是武术大师。他说,在气功方面,自己与沙特、阿联酋、南非等都有合作,与美国正在沟通。上次给美国大兵点穴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就要花三千万请他去授课,但他在国内安全部门的一位弟子坚决不让他去,因为“如果美国人学会了,以后中美比武会有麻烦。”

段保华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自己的“一阳指”是祖传功夫。

但张锡禄却表示,关于“段王爷”是武林高手,这一点没有历史依据,也没有历史记载显示大理国段氏会武功,只有段氏王族的保镖会一点。对于段保华的“一阳指”,张锡禄表示并不知道是什么,“一指禅在中国历史上是有的,是不是段家的,无法考证。中国武术有几千种。”

“段保华的两仪拳,是不是就是段氏皇族留下来的”记者问。

“他姓段嘛,他也在练这些拳嘛。也就是段家拳嘛。”张锡禄说。 云南大理喜洲,有一个文阁村。村里两百多户人家,将近一半都姓段。

1957年,段联苏初中毕业。当了一段时间工人后,1963年开始,他开始回家务农。后来,他又在生产队的瓦窑工作。在瓦窑时,金庸的《天龙八部》问世,天龙八部提到的大理段氏,引起了段联苏的兴趣。2001年,段联苏从瓦窑下来,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了,他开始整理家谱,渐渐接触到段氏历史。

根据整理出来的家谱,段联苏发现,自己是段思平的第38代嫡孙。

实际上,在大理,段氏的很多历史,都散见于碑刻,以及各种史料。在段联苏之前,已经有人开始研究段氏族谱、以及南诏国、大理国相关史料。

大理大学的教授张锡禄,更是研究大理历史文化集大成者。

张锡禄考证发现,在唐代南诏国时期,段氏就有五代人做官,最高做到了宰相。后来,段氏家道中落。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段氏家族出了一个人,名叫段思平。段思平家里很穷,但慢慢存了一点钱,然后当了兵,后来当到了玉溪通海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南诏国亡了,分成三个小朝廷,常年打仗。段思平自己力量不够,就到滇东滇南等37个部落游说,在他们的支持下,段思平带着部队杀回老家,建立理朝,尊称大理。

大理建国后,段思平免除了37个部落的徭役,此后,大理几乎没有跟周边国家打仗。在宋朝的历史里,关于大理国的记载非常少,只有602个字。大理国信佛,以佛治国。从段思平开始,22代国王里,有10个国王都出家了。那时候,寺庙设学校,国家选录公务员,也只从僧侣中挑选。

:龚氏家谱(总)

一世

遂公,字少卿,西汉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

龚姓名人。西汉时任渤海太守,敢于谏诤。渤海临郡饥荒时,曾开仓

借粮。后世把他和黄霸作为封建“循吏”代表,称为“龚黄”。

宣帝即位-73年,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

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

七十余,可能生于-150年,以上引自《汉书》

二世

谔公,仕参军,妣刘氏,子一,廷。

三世

廷公,妣李氏,子一,林。

四世

林公,妣高氏,子二,讳、旭。

五世

讳公,妣杨氏,

旭公,妣练氏,子三,胜、舍、金。

六世

胜公,字君实,哀帝时三举孝廉,仕谏议大夫,享年79,王莽召不仕,

不食而卒。妣陈氏,子四,仲达、秀达、吉达、志达。

王莽建新朝,公元10年去世,79,可能生于-69年。

舍公,字君清,仕光禄大夫,享年68,与夫人合葬小高山子午向,

与胜公合传,妣李氏,子一,著礼。

金公,子三,伯达、显达、叔达。

七世

仲达,子三,轼、辙、辂。

吉达,子一,昌期,妣梁氏。

著礼,妣周氏,子一,昌济。

显达,子二,辅、轺。

八世

轼,子二,云梯、云集。

辙,子一,云技。

昌期,妣张氏,合葬竹庄山,子一,歆。

昌济,妣郗氏,子一,绰。

辅,子三,云栋、云标、云榜。

九世

云梯,子一,珍。

云集,子一,珠。

歆,妣杨氏,子一,虔。

绰,妣杨氏,子一,乘。

云栋,子二,珊、瑚。

云榜,子二,璋、瑜。

十世

珍,子二,德仁、德义。

珠,子一,德忠。

虔,妣伍氏,子一,玉舒。

乘,妣江氏,子二,孟璘,孟夔。

珊,子二,德信、德彰。

瑜,子一,德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0:58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十一世

德仁,子三,景、旻、昱。

德仪,子一,旦。

德忠,子二,都、郁。

玉舒,妣杨氏,子二,易、直。

德彰,子二,邦郢。

德文,子一,邦礼。

十二世

景公,青州太守,子一,居思。《三国演义》有此人。

旦公,子一,居正。

都公,献帝时为汝南侯,子一,居易,沔邑远祖。《三国演义》有此人。

郁公,竞陵远祖,子一,居士。

易公,妣梁氏,子一,履素。

直公,妣孙氏,子一,履高。

礼公,潜江远祖。

十三世

居思,子二,祖威、祖武。

居正,子二,祖德,祖宽。

履高,妣李氏,子二,实、崧。

十四世

祖威,子二,坚、基。

祖德,子一,褆。

祖宽,子二,坤、坦。

菘公,妣唐氏,子二,资、浒。

十五世

坚公,子三,邦基、邦定、邦实。

基公,子一,邦昌。

坤公,子二,邦国、邦和。

资公,妣周氏,子二,祚、祈。

十六世

邦基,子二,俊、杰。

邦昌,子一,例。

邦国,子二,修、征。

祈公,妣白氏,子一,岳。

十七世

俊公,子一,吉人。

杰公,子二,吉卿、吉臣。

修公,子一,吉士。

岳公,妣尹氏,子二,廉公、晋仙。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0:58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龚氏家谱(总)

廿二世 南朝齐时人

柏秀,子二,谏、诗。

柏吉,子一,训。

柏祥,子一,诚。

柏昌,子一,论。

柏共,子一,说。

柏有,子一,讲。

聪公,妣刘氏,子一,鼎臣。

廿三世 南朝梁时人

谏公,子二,秉行、秉圻。

训公,梁武帝时封侯伯

诚公,子一,秉文。

说公,子一,秉辅。

讲公,子一,秉玢。

鼎臣,子一,秉宏。

廿五四世

秉行,子二,祯、祥。

秉圻,子一,祉。

秉文,子二,福、祺。

秉辅,子一,禄。

秉玢,子一,礼。

秉宏,子二,节、涣

廿五世

祯公,子二,大富、大贵。

祉公,子二,大宝、大贤。

祺公,子二,大广、大方。

节公,妣吉氏,子一,郏。

涣公,妣高氏,子一,义。

廿六世 隋时人

大贵:子一,起龙。

大常,子二,起鹏、起鲲。

大方,子二,起凤、起鸣。

郯公,妣闵氏,子二,潮、瀚。

义公,妣章氏,嗣子瀚。

廿七世,唐时人

起龙,子三,文权、文广、文亮。

起鹏,子二,文富、文华。

起鲲,子二,文贵、文忠。

起鸣,子一,文荣。

瀚公,妣舒氏,子一,宋。

廿八世

文权,子一,锡。

文广,子二,链、铬。

文亮,子二,钟、铸。

宋公,豫章太守,官御史,丞相翰愈题有像赞,妣褚氏,子二,琂、达。

廿九世

锡公,子一,春。

链公,子三,懋云、懋元、懋龙。

钟公,子二,懋鹏、懋鹤。

达公,妣贾氏,生子一,开。

三十世

春,子二,愉、恂。

懋元,子二,怡、性。

懋鹏,子一,恪。

懋鹤,子一,快。

开公,妣马氏,子二,婴、束。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0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龚氏家谱(总)

三十一世

愉公,子一,泽明。

性公,子二,泽长、泽远。

恪公,子三,泽厚、泽仁、泽宏。

快公,子一,泽源。

束公,妣洪氏,子二,肃、培。

卅二世

泽明,子一,岭。

泽远,子二,岸、峰。

泽仁,子一,嵩。

肃公,妣包氏,子一,权。

培公,迁朝鲜。

卅三世

岭公,子二,懋道、懋英。

岸公,子一,懋祉。

嵩公,子二,懋云,懋宦。

权公,妣熊氏,子一,淑。

泉山,字国瑞,唐大中辛未进士,为建安令,生子一,延朗。809

卅四世

懋道,子一,松。

懋英,子一,柏。

懋祉,子二,樟、榔。

懋云,子一,桂。

懋宦,子二,柱、杭。

淑公,妣袁氏,子一,友福。

延朗,乾符乙未进士,子一,仲淹。

卅五世

松公,子二,儒仁、儒义。

桂公,子一,儒礼。

樟公,子一,儒智。

榔公,子二,儒信、儒吉。

友福,妣吴氏,子一,茂。

仲淹,为鱼台令,子一,琪。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卅六世

儒仁,子二,冠、惠。

儒礼,子一,志。

儒信,子二,忠、悫。

儒部,名琪,字季藩,迁居邵武邵陇口即移涧,子二,愈, 潮。

燔公娶吴院吴氏十一娘,又娶城西周氏五娘,二人皆有娠, 887年三月十三日,

公夜梦见一神谓之曰:“子不识我乎?昔谏迎佛骨

者我也,汝祖国瑞亦曾谏迎轩辕集,今特来汝家投胎。”公曰:“谏迎佛骨者,

乃韩吏部也,圣贤精英,百世不爽,今来我家投胎

,亦缘因果之。”神拂衣而去。公思二夫人将临,始悟梦中之言,因名一子为

卅七世 愈,一子为潮。愈后封越国公,知发祥之有也。

龚姓为吴地望族,祖籍福建邵武。

一世龚质美(南唐赠光禄大夫同中书门下三品)起家邵武和

二世龚愈(仕南唐官太子傅)迁居钟陵外,从

三世龚慎仪迁居吴地(仕南唐历礼部郎中给事中,终歙州刺使宋赠正议大夫)开始,

以后的十八代人中,大多数散居在吴地的苏州、昆山葛隆、嘉定、石冈、华

亭等。并且均在官府中担任较高地位的官职。薪俸颇厚。如

四世龚识 字默甫,为北宋端拱元年(988年)进士,官殿中侍御史,终平江军节度副使

四世龚纬,为北宋淳化三年922进士,入嘉定籍;

四世龚纪,为北宋咸平三年(1000)进士,至中奉大夫职方郎中;

五世龚宗元(字会之)为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官至都官员外郎迁居黄姑湾入籍嘉定

五世龚会元(宗元弟)为北宋咸平三年(1000)进士;

六世龚程(字信民)为北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历西安丞终桐庐令卒赠左朝议大夫

七世龚况(字俊子),为北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仕终祠部员外郎;

八世龚明之(字熙仲),为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终宣教郎;

十世龚天定,为南宋咸淳七年(1271)进士;

十六世龚弘(字元之)为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工部尚书致仕,恩眷赐金存问。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龚氏家谱(总)

卅七世 五代时人

冠公,子二,朝宰、朝相。

惠公,子二,朝文、朝忠。

忠公,子一,朝佐。

悫公,子一,朝信。

愈公,居福建邵武府光泽县牛田里,仕南唐,金紫光禄大夫,大子太傅,封越国公

,赐紫金 鱼袋,食邑千户,子五,朂、慎仪、保贞

卿耀、定言。

卅八世

朝宰,子一,云

朝相,子二,霹、雳。

朝文,子一,霞。

朝信,子一,霆。

朝佐,子一,雪。

朂公,仁房,迁居牛田,妣危氏,子二,颖、顺,侧室苏氏,子五,仲传、仲偃、仲兴、仲制、仲镇。

慎仪,义房,南唐勤政殿大学士,礼部侍郎,妣李氏,同葬姑苏山,子一,颜、茂、诵

保贞,理房,南唐大理寺丞,妣黄氏,子四。续妣蔡氏,同葬严寺,子一,绘。

耀卿,智房,博学多识,细行不苟,轻财重义,南唐司户参军,人呼为铁使军,子六,谊、询、谈、顼

定言,信房,南唐卫尉少卿,妣张氏,同葬游舍林,子八,纬、纪、维、绩、绍、神、经、继。

卅九世,宋时,以前多居福建,以后多居江西。

云公,子二,茂林、茂宗。

霞公,子三,茂芝、茂兰、茂莲。

霆公,子二,茂芳、茂云。

颖公,仕宋,加上柱国,晋爵琅琊侯,子三,桂、梓、权。

顺公,宋淳化壬辰进士,仕镇南节度判官,转隆兴郎,为江西戟溪始祖,子三,槐、椿、杞。

颜公,迁歙州,扈州汉县令

伟公,子二,邦兴、邦杰。

康公,子一,本仁。

识公,居岳州平江,宋端拱己丑进士,官监察御史,子一,宗元。

诵公,宋淳化壬辰进士,官太常少卿,子一,会元。

凯公,宋至道间为处州功曹。

缓公,宋端拱已丑进士,官礼部尚书。

淑公,为湖口令。

绘公,宋著作郎

谊公,由封建官临川,家洛安,子一,懋。

赞公,宋军州令,子一,士元。

颢公,宋端拱已丑科进士。

纬公,宋连州桂阳令,子四,高、宏、

福公,妣呈氏,子一,茂。

四十世

梓公,子一,

权公,殿中丞,子八,茂、左、贤、真、贵、室、庆、贺。

槐公,端州教授,子三,焕、璨、杰。

椿公,端拱已丑进士,官吏部侍郎,子二,宋、宥。

杞公,至道乙未进士,殿中侍御史,子二,宝、实。

宗元 宋天圣丁卯进士,员外郎,子一,饼。

士元,子一,

茂公,字实之,号德泉,宋淳化进士,仕秘书省,官至参政,吏部、

礼部尚书,拜丞相,子六:日新、日政、日严、日堪、日堤、日安,

继妣陶氏,子五,日章、日宣、日华、日元、日秀,后九子八尚书,

享年75,夫妇同葬甫田城外金凤山西南十五里,未丑向。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2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一世

进公 属福建

简公

寰公

戈公 兄弟八人,后代无考

焕公,迁长港。

述公,迁木山。

炯公,迁宜黄。

宋公,迁西洛。

宥公

宝公

实公,家戟溪,官至光禄寺寺卿,文天祥替有像赞。

饶公

禄公,子一,丰,由福建赘江丰城李坊。

日新,官朝奉大夫,妣易氏,子一,慎仪。

日顷

日安

日章

日宣

日元

日秀

四二世

丰公

慎义 仕大申大夫,陆秀夫题有,妣杨氏,子一,颖

慎肃

慎太

慎明

慎宋

慎言

慎懿

慎武

慎诰

端公

四三世

颖公

颤公

灏公

政公

颢公

述公

瑞公

珍公

珠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3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四世

孛良

吏良

士良

遂良

友良

均琮

均尧

均瑶

四五世

元公

元爵

元祜

元威

元太

元威

元佐

元鲁

元鲜

元麟

静古

静英

静齐

宋元宗太

宗杰

宗宝

宗临

宗兴

宗本

宗相

宗楫

宗显

宗尧

太镇

元镇

亨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3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龚氏家谱(总)

四七世

定公

琦公

伦公

球公

徐公

球公

琛公

瑜公

瑗公

瑛公

奉公

四八世

丰公

共卫生 和公

枢公

礼公

桐公

利公

枧公

贞公

享公

艮公

震公

民公

乔玲

文?

四五九世

朝选

朝政

朝思

朝宝

朝栋

朝宝

朝栋

朝实

路四

怀七

路六

和秀

中彦 (1413年明永乐,一代2578)

位秀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1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十世

明元

茂良

用之

得之

茂兴

茂卿

茂相

茂言

茂新

宣公

安公

宣公

五十一世

克尧

克礼

克孝

克昌

位顺

位庆

位太

位圣

位龙

德昌

德升

德早

五十二世

珀公

光公

凝公

实公

谋公

宽公

宝公

宗公

灾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2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三世

谅公

许公

晋公

通公

通惠

通语

通志

隐士

述士

五四世

铃公

洞公

铃公

铸公

铁公

五五世

景万公

宏公

用卿

常公

用宝

天韶

天凤

志远

志道

成旺

五六世

绫公

愚公

辉公

公野

公及

公普

仕诚

仕伟

仕杰

仕彰

春镇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7 回复此发言

--------------------------------------------------------------------------------

13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七世

达夫

祥夫

煜公

学公

昱公

昴公

吴公

景公

志林

志和

志忠

志信

志仪

志宝

有杰

普贵

金祥

腠公

作者: 天机云锦 2008-4-20 21:08 回复此发言

--------------------------------------------------------------------------------

14 回复:龚氏家谱(总)

五九世

显才

显仪

显文

显祖

显爵

显达

显荣

显魁

显伏

显元

显朝

显明

显耀

福慧

福贵

福澄

福渊

福祥

福祯

福雄

福隆

福京

福广

援御

付清

伏胜

伏贵

述公

必显

六十世

修公

敞公

微公

微答对

孜公

敬公

益公

敏公

牧公

洪公

武公

文公

姓氏源流

高(Gāo)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广韵》等资料所载,姜太公八世孙奚因拥立齐桓公有功,被赐予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相传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所以以姜为姓。炎帝16世孙姜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姜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称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7世孙文公吕赤,赤有爱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六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蛋排挤,出齐奔燕。高止十世子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

2、出自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齐惠公之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取其字为姓氏。为山东高氏。齐惠公为齐桓公之子。

3、由“高”字开头复姓简化而来。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简化而为“高”姓。

4、出自他姓。据《北齐书》所载,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鲜卑族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鲜卑慕容氏、高丽羽真氏,后改高氏;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女真族石烈氏、纳羊氏,满族高佳氏、佟佳氏和北宋时入居开封的犹太人等改姓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

得姓始祖

高奚。春秋时期,姜太公六世孙文公吕赤的儿子受封于高邑(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称为公子高。公子高之孙奚和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是好朋友。当时,公孙无知发动内乱,杀了齐襄公。奚联合诸大臣一齐平定内乱,诛杀了公孙无知,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奚因为平乱迎君有功,被封为上卿,并赐他以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称为高氏。高姓就这样诞生了。高奚作为高姓的始祖,受到世代子孙的尊敬和爱戴。

迁徙分布

高姓虽然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高氏居多。据史料所载,战国到秦汉时期,高姓已可能迁入河北、辽宁境内。秦汉三国时期,随着政局的几度分合,人口迁徙频繁,高姓人氏渐活动于海河流域,黄河上、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上、下游地区。两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高姓人氏大举南迁,“广陵”郡望便是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隋唐时,有书记载,河南有陈氏父子率军开辟漳郡,其中有高氏参加,另河南高姓族人高钢入迁闽地(

求<<剑川段氏家谱>>这本书的全部内容!

  据史书记载:剑川段氏家谱  一 姓氏源流  段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政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春秋时,  郑...
点击下载
上一篇:怎样制作家谱下一篇:赵氏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