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辈分大小排列顺序是什么?
杜氏辈分大小排列顺序是如下:
一、浙江宁波杜氏字辈:圣功端蒙养,万世佐朝廷。
二、浙江衢州杜氏字辈:太时宏一世尚本道。
三、山东临清杜氏字辈: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四、山东菏泽杜氏字辈:启玉承守亲,守庆常修养。
五、山东平阴杜氏字辈:广恒召延霞,开兴见嗣同。
六、山东泰安杜氏字辈:登云兆宪尊,善玉齐光庆。
七、山东莘县杜氏字辈:英茂润达。
八、山东莱州杜氏字辈:炳宝宏健。
九、山东淄博杜氏字辈:荣业所基曰严与敬。
十、山东济宁杜氏字辈:尚培市西绍明现宝传如甲运文官富礼昌。
杜
起源参考
「杜」源出:
出自祁姓,以邑为氏。周成王将唐杜氏移於杜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居者以地名「杜」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後。
建国於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虞,乃迁唐氏於杜,是为杜伯。居杜城者为杜氏。
为南北朝时鲜卑族姓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独孤浑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
改为汉字单姓杜氏。
起源参考二
杜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五十三,在台湾排名第五十五。杜姓出自祁姓,是帝尧的裔孙刘累的后代。尧的儿子丹朱,被舜封在唐,建立唐国,史称唐侯。丹朱的裔孙刘累,因为能驯养龙而被封为御龙氏。刘累的后代住在唐。西周初年,唐国被灭,周成王封自己的弟弟叔虞在唐,而改封刘累的后代在杜,建立杜国,史称杜伯。周宣王时,杜伯因为被冤枉,被周宣王所杀,杜国因此消失,杜国的子民,有些就用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杜。杜姓还有一个起源,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鲜卑族的独孤浑氏为杜姓。杜姓早在黄帝时代就已经出现,即酿酒的鼻祖杜康。杜姓早期主要在陕西发展,到先秦时期,已经发展到了山西,山东,湖北,四川等地,杜姓直到宋代,才开始有人迁居福建和广东,到清代,有人迁居台湾。杜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南阳,山阴,同安,安仁,茂陵,内黄,卫辉,簦封,偃师,许昌,林县,邓州,灵宝,洛阳,濮阳,新野,西安,德阳,彭山,绵阳,成都,永济,太原,庐江,霍山,杭州,襄阳,高邮,临漳,正定,章丘等。
谨按《唐书》、《杜甫传》及元稹《墓志》,晋当阳县侯下十世而生依艺,以监察御史令於河南府之恐县。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修文馆学士、尚书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京兆府奉天县令。闲生甫,左拾遗、尚书工部员外郎。甫生二子:宗文,宗武。梦弼今以《杜氏家谱》考之,襄阳杜氏出自晋当阳县侯预,而佑盖其後也。佑生三子:师损,式方,从郁。师损三子:诠,愉,羔。式方五子:恽,憓,悰,恂,慆。从郁二子:牧、颛。群从中悰官最高,而牧名最著。杜氏凡五房:一京兆杜氏;二杜陵杜氏;三襄阳杜氏;四洹水杜氏;五濮阳杜氏。而甫一派,又不在五派之中。甫与佑既同出於预,而家谱不载,何也?岂以其官不达,而诸杜不通谱系乎?何家谱之见遗也!东塾蔡梦弼因览其谱系而为之书。
1、天津武清杜氏家谱不分卷-(民国)杜涵修,1943年铅印本一册-河北大学
2、浙江嵊县剡北杜氏宗谱十卷-(清)杜汝蓝杜世思等重修,清宣统二年(1901)清介堂木活字本-日本、美国
3、浙江东阳岘西杜氏宗谱口口卷-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木活字本-浙江东阳县红旗乡白坭堪力(存卷1、2、17、18)
4、浙江衢县铜峰杜氏家乘不分卷-(民国)杜氏四房董事重修,1946年木活字本二十三册-浙江衢州市文化管理委员会
5、浙江青田晋昌郡杜氏宗谱六卷-(民国)杜持主修,1919年铅印本五册-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6、福建福清晋安杜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杜逢时辑,1932年福清杜氏铅印本-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
7、江西南昌金堂杜氏宗谱囗囗卷-民国间活字本-江西档案馆(存一卷)
8、山东渎县渎州杜氏家乘-(清)杜银汉等六修,清道光七年(1827)泽裕堂刻本册-国家图书馆
9、湖北杜氏宗谱十八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宝田堂刻本八册-湖北图书馆(又一部)
10、湖北江夏杜氏宗谱十八卷首卷-(清)杜利川等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宝田堂活字本八册-人民大学
扩展资料:
杜氏姓氏部分源流:
一、以国名为姓起源。杜本是一种树木的名,是神农氏中一支氏族的神树。这支氏族崇拜杜梨树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建立国家后称杜城,最终形成国和姓这是杜姓最早的起源。
二、以先祖名为姓起源。春秋时期,楚国有君主名叫熊艰,号称杜敖。其后人以“杜”为姓。
三、以官职为姓起源。杜蒯是春秋时期晋、秦、卫诸国掌管膳食和祭祀牺牲的官吏,是官职称谓,在杜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杜”氏。
杜氏辈分大小排列顺序是什么?
本文2023-10-19 01:51: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87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