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克让是什么朝代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5收藏

曹克让是什么朝代人,第1张

曹氏原住晋源县花塔村(今属太原市晋源区),明洪武年间迁至太谷县北恍村。《清稗类钞》称曹氏有资产银六七百万两。曹氏发迹,始于明末清初人曹三喜。当时三喜为谋生,随人至东北三座塔(在今辽宁朝阳县),租地种菜、豆类。后与一当地人合伙,用所种之豆,磨成豆腐出卖,用豆腐渣养猪。辛苦经营多年,日渐发达。这时,原合伙人提出分开各自经营。三喜独立经营后,由磨豆腐、养猪,又发展到用高粱酿酒,进而开杂货铺,后又兼并了原合伙人的生意。随着三座塔地方的繁荣,人口的增多,清廷设立了朝阳县。而曹氏在该地早已开办有商铺,所以当地有“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之说。此后,曹三喜又将商号开办到赤峰、凌源及建昌等地,经营范围也扩展为杂货业、典当业、酿酒业。后来又在沈阳、四平、锦州等地设立商号。这样,曹氏已成为关外大商。

清兵入关,曹三喜向关内发展。他首先在原籍太谷设号,继设号于华北、西北各商埠。曹三喜致富后,把资产给七个儿子分为七份,不过在商业上仍合资经营,七家各出资本10万两,组成总管理处,称“曹七合”。后因一个儿子出门承嗣去了,又把“曹七合”改为“六德公”。六门各有堂名,分别是:怀义堂、馨宜堂、留青堂、三多堂、五桂堂,还有一堂佚名。他们合资办的商业,到清道光、咸丰时达到鼎盛。当时曹氏商号遍布全国各地,如济南、徐州、兰州、太原、天津、北京、沈阳、锦州、四平、张家口、黎城、屯留、太谷、长子、榆次等,在新疆、库伦及莫斯科、伊尔库次克等地,也设有曹氏商号。其经营范围很广,如:绸缎、布匹、呢绒、颜料、药材、皮毛、杂货、洋货、茶叶、帐庄、典当、钱庄、票号等。曹氏在商业经营上合资共管,在家庭的经济上则各门自立。在各门中以三多堂最盛,在曹培义时代,家资有 300万两,年开支3000余两;到曹中美时代,家资600万两,年开支万两。

曹氏商号用人,初以曹氏本族为多,后来商业发展,用人范围有所扩大,但也只在晋省籍人之内选用。用人途径大致有二:一是各大号掌柜荐举;二是从伙友中提升。被荐举者均须具备相当业务经验;被提升者均须已有一定劳绩。曹氏商号还聘用过一些能文善写的秀才,如高介臣、杨济溥等人。曹氏商号在用人上规矩很多,例如:新用掌柜或刚入号伙友,三年内不给工资,只管伙食,也就是试用期。三年后,如在试用期表现不好者、违犯号现者、掌柜认为“不堪造就”者,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前通知辞退。如继续任用,按其地位高低、责任大小发给劳金。掌柜劳金一般一年为100——120两,十年后按其劳绩给以顶生意,即以人力顶身股参与股份利润分红。各商号除大掌柜、二掌柜、三掌柜外,还有管账、坐柜、栏柜头、跑外人等。

曹氏商号订有严格号规,员工均须遵守。如规定商号员工不得抽大烟、打牌、嫖妓。宴请来客时,有指定的专管应酬的掌柜(一般是二掌柜或三掌柜)负责,宴请中一般不谈交易,俟饭后才看货、议价、交易。掌柜及伙友,平日在号内必须穿大褂,外出或与来客洽谈生意必须加穿马褂,以示恭敬。伙友有坐柜、站柜之分。站柜者为初进号之学徒,往往需站柜七八年后才能升为坐柜;就是已成为坐柜者见到掌柜时也必须站起。住号伙友平日所穿衣服,都不准有口袋。清代使用铜钱,每位伙友有一小钱串袋技名次挂在柜房内,可作剃头、洗澡等零用开支。如遇例假批准回家时,必须把携带的包袱收拾好,放在柜台上,表示请大家检查,内中绝无夹带柜内财物。平日号内吃饭,各伙友均按劳金多少依次而坐,不得乱位。

曹氏商业系封建的资本经营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外政局的变化,曹氏商业在清末衰落。辛亥革命后,白银改银元,银元改钞票,几次变更,曹氏商号由此带来资本折换,债务折换,亏损银数十万两。1919年,曹氏在莫斯科、恰克图、伊尔库茨克和蒙古库伦(乌兰巴托)的商号,负外债银80余万两。原持帝俄时代的钞票每张抵银一两,苏联革命成功后每张仅值白银五分,此一项曹氏亏银37万两。曹氏商业以东北各大城市为多,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大量发行“奉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军阀失败,“奉票”大跌,曹氏商号又损失一百数十万元。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东三省,后来又成立伪满州国。按日军的殖民地经济统制法,曹氏在辽宁的五个银号合并为玉城银号,归伪满州国的政府所有,曹氏在东北的商号全部化为乌有。东北原是曹氏发祥地,其东北商号的垮台,又影响到关内的商号。在各商号倒闭前,各号掌柜趁机各饱私囊,曹氏后代子孙又多吸食鸦片,庸碌无能,曹氏的商业终于全部倒闭歇业。

曹氏自曹三喜始,到曹克让及其子时代衰落,共历24世。曹三喜原为文盲,目不识丁。曹氏家业兴起后,很重视对子弟的读书教育。曹家设有家塾“书房院”,延聘名师任教,对教师待遇颇厚,每年酬金在百两以上。曹氏除捐官外,其子弟在清末也有考取功名中举者。例如:

曹培德,字润堂,为人精明干练,曾为直隶候补知府,精六法,嗜填词,尤工作诗,著有《木石庵诗合刻》、《木石庵文录》、《木石庵随笔》、《傅文贞先生年谱》。富有经济才能,他弃儒经商,所有曹氏“锦”字商号,如锦丰泰、锦生润、锦丰焕、锦丰典、锦泉汇、锦泉兴、锦泉和、锦泉涌、锦元懋、锦隆德、锦泰亨等,皆为曹培德一手创立。在曹培德《墓志铭》中记述称;“太谷之曹,以资雄于并晋间,而拓庵曹君特以名德显。君讳培德,字润堂,以字行,别字拓庵。……光绪乙酉,以选拔贡于京,朝考报罢,援例捐内阁中书。……君先以中书加捐至知府,指分直隶试用。……壬寅秋,垦务大臣贻将军谷奏调君襄垦事,……君冲寒塞外者累月,创设西蒙公司,复返里集款至十余万金,事乃举。……自正太铁路开,谷商已大减,同蒲线如复不经谷境,为谷计者,尤宜速修榆太支路以通商情,独惜时人之不能用也。”

曹中裕,相传与山西巡抚胡聘之“同年”,光绪时曾出任保晋公司经理,胡去任后,中裕也随之去职。

曹克让,举人出身,嗜好书画,多藏名人诗画,价值一百数十万元。1937年日军侵入山西后,一些名画被日军抢掠。又被曹氏子弟中吸食毒品者偷窃变卖,致克让所收名贵书画全部散失。

热血山西:保晋运动为山西赢回了丰厚的发展资源

文/高保民

保晋运动已经过去整整一个多世纪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场运动凸现出来的作用,在山西发展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晋公司是保晋运动的产物,它的诞生不仅带动了山西民族工业的发展也为阳泉立市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保晋运动的胜利为日后的山西发展赢回了最关健的发展资源。

1870年一1872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二度来华,在山西勘察煤炭矿产资源情况,之后在上海发表了《中国旅行报告书》,称山西的煤炭贮量取之不尽,约有6300亿吨之多,这一本书一下子就使西方列强产生了对山西煤铁资源的觊觎之意。1896年,意大利商人安杰格-罗沙第联合英皇女婿劳尔纳侯爵、意大利首相罗迭尼、伦敦劳脱确特洋行在英国伦敦堪农街110号,注册2万英镑专门针对中国组建成立了“英意联合公司”也就是臭名昭暑的英国福公司(peking Syndicate Limited)。

1896年,山西巡抚胡聘之根据谕旨上奏称:“晋省煤铁之利,甲于天下,金银铜铅,亦有矿砂可寻,筹办开采情形,前已上奏。”同时,又决定在省城太原设立山西商务局,请朝廷委派山西籍刑部郎中曹中裕等回山西协同办理。他上奏朝廷,要“筹办矿务,拟先修铁路”。因国库空虚,利用外资便成了一条必由之路。

1898年,福公司通过总理各国事务衙口的知府刘鹗和方孝杰的关系,勾结山西商务局贾景仁经山西巡抚胡聘之批准签订《请办晋省矿务借款合同》共5条、《请办晋省矿务章程》20条,以及与清政府总理街门签订《山西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务章程》19条等,以白银200万两取得了盂县、平定州、泽州(晋城)、潞安府(长治)与平阳府(临汾)煤铁开采与筑路权,但因1900年爆发反帝反封建的义和团运动而被迫暂时停了下来。

1902年,清政府外务部与俄国重签借款4000万法郎(约合白银1300万两)合同,修建正太铁路,后因日俄战争打响,俄国以失败告终,俄国只好把正太铁路修筑权的合同转让给了法国财团“巴黎银行公司”。正太铁路于1904年开始修建。

正太铁路即将通达阳泉之际,福公司发现平定矿区有民间人士在开矿,于是就向山西商务局提出,矿权应由该公司专办,不论外人或本地人,一律不能开矿。

1905年农历二月,英国福公司择机派人到阳泉,住在平潭街,在平定头道寺墩火台撤上英国国旗,沿桃河两侧,测地绘图,设标圈地,插上小旗,耀武扬威,在旗上大写“福公司”三字霸占矿地,并限制当地人开窑挖煤,又要求山西当局查封已开煤窑,引起众怒。由爱国士绅张士林、李毓惠、黄兰溪、黄守渊、池庄、刘焕斗、赵熙庭、康士升、孙桂岑等人群起抗争,决定成立保艾(平定古称上艾、石艾县)公司作为争矿的常设机关,为收回矿权自行开采做准备,并联合固本公司,统一行动,坚决自办。时任直隶望都清河知县的平定籍官员黄壬甫以赴京抗争代表在北京、上海、宁波等地讲说平定人争矿活动情况;张士林亲自写信给留学日本的同乡冯司直,冯得知平定人争矿活动情况后,向山西同乡会通报,同乡会向山西核实情况后,向国内写了《敬告乡民公启》。《时报》在1905年12月8日至21日连载发表,号召大家背水一战,奋力争回矿权:“此事若争之亡,不争亦亡,与其不争而亡,贻千秋顺民之羞,何如争之而亡,留廿世亡国之念。”

留日学生“贻千秋顺民之羞”的呼吁,鼓舞了山西人民争回矿权的斗志,争矿运动从平定漫延到了省会太原。山西学界,山西大学堂、中学堂的学生率先行动,纷纷罢课抗议,开会发表宣言,要求收回矿权,山西大学堂还派人到平定进行实地调查,又派代表根据万国公法向英国人交涉。

此事,“官吏知民力卒不可当,也奋起参与斗争”。晋抚张曾誓言“吾在晋一日,决不使人染指晋矿”。

福公司多次通过英国使馆对清延施加压力,始终得不到开矿的凭单,便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通过谈判,决定暂时放弃盂县、泽州、潞安、平阳四处,只开平定一处。1906年9月消息传回平定,平定士绅李作楷、张士林等人至福公司以“晋省人均未承认,平定何能独认”等多条不认理由与洋人交涉,黄兰溪因力阻洋人掠矿界碑而被刿恒床,含愤而逝。同年10月,留日学生李培仁愤志蹈海,在绝命书中呼号:“我实在不忍见以矿为生之同胞顿失生计,困苦颠连而转死沟壑也,仪实不忍见无矿无路之同胞脂膏既枯,体魄自损,拥率而至于无嗯类之惨状也!”“矿产乃之生命,人作木石,熟思令先人陵寝之地,沦于异族乎我同胞当舍生求生,以背城一战呼!”“果天未亡晋,必有感慨而起,前赴后继,杀身以卫矿者矣!嗟呼!碧海可填,宇宙可塞,矿贼之仇,不共戴天也!”10月26日省城开会追悼,万人空巷。11月4日由豫、晋、秦、陇四省留日学生召开大会,是日同盟会领导章太炎、胡汉民参加,并有十八省学生代表依次演说,景定成洋述晋矿巅末及对付方针。11月9日,平定州城也举行了有数千人参予的追悼集会,平定州官怕引起大祸出面调停,劝张士林不要再“闹”,与“洋人争斗多为不利”,但张士林意志坚定,不为所动,并慷慨出资3000两白银,全力资助争矿运动。

福公司开矿受狙,1906年12月31日,英政府出面声明,如不给发放开采凭单,自明日起,每日福公司索偿英金200镑,以此威胁中国政府。

为挽回危局,由刘懋赏、冯济川等山西各界代表,禀请山西巡抚批准,创设保晋矿务公司,以开采全省各种矿产。1907年5月经晋籍京官,军机处章京、赵国良拟具章程,呈请农工商部,要求成立保晋矿务公司。1908年清政府正成批准并颁发关防,即公司大印。

福公司对晋省成立保晋公司不满,认为有碍自身利权,英政府两次照会清廷要求注销,山西士绅联名宣∏对抗福公司意见书,公举商务局刘笃敬、庆廉、梁善济、杨履晋、崔廷献、李廷扬、刘懋赏七人与福公司谈判,省内各界举行大规模集会宣称抵制福公司,在众怒反抗高潮下,福公司不得不让步,但一口咬定山西矿权是买下的,要归还,只能付钱赎买,予以敲诈,又通过英大使威胁清政府。

领导争矿的晋绅,审时度势,自动放弃废约要求,同意赎矿自办。1907年8月,由山西按察使丁宝铃与福公司多时交涉赎矿之事,几经谈判,于1907年12月17日议定保晋公司以白银275万两赎回山西矿权,1908年1月20日与福公司订立了《赎回山西盂县、平定、潞安、泽州与平阳府开矿制铁转运正续各章程之合同》12条,同年2月15曰,清廷正式批准生效。

1908年2月13日《申报》、《时报》、《中外日报》登载《上谕》。正月十一日内阁奉上谕开缺山西巡抚胡聘之,前在巡抚任内,昏谬妄为,贻误地方,著即行革职,其随同办事之江苏候补道贾景仁,已革职知府刘鹗,胆大贪劣,狼狈为奸。贾景仁著革职,永不叙用。刘鹗一并著永不叙用,以示薄惩。北京《政治官报》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十二日第一百四号、上海《政艺通报》第七年戊申年第一号亦登载此条消息。胡聘之尽管主观上是利用外资发展山西近代工矿业,实现光绪帝提出的“变法之本”,但在实施过程中犯了“昏谬妄为”的严重错误,损害了民族利益。所以,山西士绅和学生起来掀起保晋运动反对他的这种作法是十分有道理的,功过分明,客观看待历史人物是我们的责任。

从1898年福公司经山西巡抚胡聘之批准签订《请办晋省矿务借款合同》共5条、《请办晋省矿务章程》20条,以及与清政府总理街门签订《山西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务章程》,到1908年山西按察使丁宝铃与福公司订立《赎回山西盂县、平定、潞安、泽州与平阳府开矿制铁转运正续各章程之合同》12条。历时整整10年之久,清廷频繁更换巡抚十二任,都应晋人保矿之事为难。从民间到官方山西人民大规模的保矿、争矿、赎矿、办矿的爱国运动,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在清廷相继签订丧权辱国条约《中俄条约》、《辛丑条约》的大背景下,《赎回开矿制铁转运合同》12条,应该是一个朝野人士共同努力齐心协作迫使列强不得不让步的结果。

爆发于阳泉的山西争矿运动,夺全国争矿运动的先声,从而为中国近代工业史增添了光辉一页。争矿运动的胜利,使山西民族资本经营的煤矿获得了生存和缓慢发展的条件;争矿运动的胜利,结束了阳泉煤矿所谓英商时期,开始了民族资本经营的保晋办矿时期。争矿运动的胜利,虽然是以赎矿形式结束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鼓舞人心的。赎矿自办为山西民族工业起步奠定了宝贵的发展基础,也为阳泉立市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条件。这有目共睹的结果是许多人的共识。

在保矿争矿赎矿办矿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在士绅中有平定的张士林、太原的渠本翘以及以刘笃敬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人士出资、出力、出策奔走呼号;在平定民间有黄兰溪因力阻洋人掠矿界碑而被刿恒床,含愤而逝;在海外有留日学生李培仁愤志蹈海以唤醒民众,这场运动不仅波及海外牵动朝野,全国众多有影响力的官报、民报也给予了广泛关注和与论支持。这场运动是热血山西给世界的见证,是山西人民共同努力抵御列强的结果。

再看《赎回山西盂县、平定、潞安、泽州与平阳府开矿制铁转运正续各章程之合同》这一赎意义重大。“赎”是中华民族守信的立世之本,“争”是中华民族百折不饶捍卫自身权利的不二法宝。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一百多年来山西作为全国能源发展基地,对全国的贡献是巨大的,而这个巨大的贡献里就有很大一部分是“赎”回来的矿产。

保晋运动,粗看是一个赎的结果。细看就会发现,实际上是为我们山西“赢”回了不止百倍的丰厚发展资源。

天门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天门,古称竟陵,为湖北省17个省辖市之一、武汉城市圈成员,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部,北抵大洪山,南依汉江,东临武汉。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境内天门山得名“天门”

天门依山傍水,河渠36条、湖泊120多个,处处波光,处处景色,天门自古就拥有水乡美誉。主城区湖港交织,水域覆盖率居江汉平原之首。竟陵,一座曾经东西南北七里三的古城,有东西南北四湖拱护。如今拥有与武汉东湖、杭州西湖同名的东湖、西湖,似两片肺叶位居城市中央,而仿佛两支大动脉管的前壕、后壕贯通相连。

天门是国家园林城市,湖北省茶文化旅游示范区,境内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截至2014年)。

古代竟陵景致

竟陵十景

道院迎仙;书堂出相;凤竹晴烟;龙池春涨;三_渔歌;五华樵唱;梦野秋蟾;天门夕照;笑城暮雨;梵刹晨钟

岳口十景

沧浪渔唱;古刹晨钟;饯堤雁阵;江角听川;三湾雨帆;五澹云樵;倚园风荷;鉴湖春柳;双关锁澜;桥亭卧

东湖八景

东堤水月;浮烟远树;八屋晴雪;一都春风;见龙跪照;乾明午钟;古庵稻熟;花巷蓼疏

晴滩八景

夕阳返照;松石绿波;二龙双月;华严晚钟;东岗云烟;澄湖夜珠;周口古槐;滴露鸣竹

天门附近的旅游景点

天门附近的旅游景点:

1、茶圣故里园

茶圣故里园总面积57公顷(855亩),主要由陆羽故园景区、博物馆景区和工人文化宫景区等3个景区组成,主要景点有陆羽纪念馆、茶圣广场、茶经楼、陆子学堂、梦野书院、博物馆等,集观光、休闲、风情体验和茶文化寻根于一体,是集中展示陆羽生平事迹和陆羽茶文化的重要场所。

2、天门市博物馆

天门市博物馆位于竟陵西湖路1号,是茶圣故里园景区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9月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馆内有4个基本陈列展,分别为《文明之光—天门石家河文化展》、《竟陵记忆—天门通史展》、《三乡宝地—天门民俗和侨乡文化展》、《状元之乡—天门状元和进士展》。

3、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

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天门市九真镇,距天门城区13公里,是天门市最大的湖泊,2020年12月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评估,成为目前我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湿地公园。

4、胡家花园

胡家花园位于天门市竟陵中街,为清代山西巡抚胡聘之故居,是清代建筑的典型代表,是湖北省仅有的一座巡抚官厅,是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晚清官邸。

5、海龙岛

海龙岛位于天门市麻洋镇三湖村,现已建成古建风情观光、低空飞行、水上电音酒吧、水上拓展游乐、田园风光采摘、商务会议、研学拓展、休闲体验游乐度假等项目,是江汉平原旅游度假、亲子游乐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天门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具体景点及相关介绍如下:

1、天门河:

天门河又名县河,在拖市乡谢家岭入境,由西向东流经市内腹地,至净潭分南、中两支流,分别流入汉川县的新河口和吕家巷注于_汊湖,市境河长109公里。平均径流量为877亿立方米,流经腹地河流的客水资源量为489亿立方米。天门河流域面积8619 平方公里,河长2395 千米。

2、天门山:

天门山又名佛子山,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竟陵城区西北22公里处。在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上,天门山拔地而起。 山群由佛子山、金杯山、团山、朴船山、龙尾山五峰组成,面积9319公顷,海拔192米。整个山体呈东西走向,坐北向南,五山首尾相倚。 佛子山下陆羽塘面积约两公顷,山顶有佛祖庙遗迹,存有佛祖释迦牟尼宝座与脚踏墨玉,山腰有古战壕,东南坡有元帅台,金杯山上有景点陆子读书处、陆羽泉、陆羽亭、陆羽祠四个景点连成一线排开,以及汉光武憩息的溱手岗,龙尾山上有传说美丽的老虎洞、虎啸岗,整个风景区自然人文景观丰富。

3、陆羽广场:

陆羽广场位于湖北省天门市中心城区北部,是天门市最大的城市客厅,北靠陆羽大道,南依状元街,东接鸿渐路,西连体育中心,占地面积750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于2001年4月动工兴建,2002年1月竣工并对外开放。 陆羽广场是集文化娱乐、观光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在整体设计上采用了古典园林对称与现代造景艺术相结合的手法,以人为本、和谐自然。 陆羽广场共分为市政广场、中心广场 、步行商业区、人防工程四大功能区,以南北为主轴依次形成层次丰富的视觉走廊。场中拥有绿化面积35000平方米;铺装硬质地坪40000平方米;设有体现水乡特色的荷花灯、垂柳灯、庭院灯、音乐灯、地坪灯共916盏;建有气势磅礴的叠水瀑布、音乐喷泉和旱喷泉。

天门附近有哪些旅游景点

1、天门白龙寺:白龙寺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皂市镇五华山。相传始建于南朝,现存之建筑物为明朝重建、清代修葺者。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殿阁亭楼,重叠栉比。曾有栋楹穹隆撑住霄汉,丹碧辉煌晃耀日月之描述。

2、天门山:天门山,古称云梦山、嵩梁山,是张家界永定区海拔最高的山,北距城区8公里,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最早被记入史册的名山。

3、石家河文化遗址:位于石河镇近郊的石河土城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经专家鉴定,陶祖这一原始社会父系氏族时期的重要标志性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鉴赏价值,国家文物主管部门认定其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

石家庄:京广铁路,石德铁路

太原:同蒲铁路,太岚铁路,太中银铁路,太焦铁路

沿线还连接有新井、凤山和白荫等支线。 光绪二十二年五月(1896年6月),山西巡抚胡聘之根据张之洞“利用晋铁”的主张上书光绪皇帝,请求修建太原到正定的铁路支线,希望能与京汉铁路连结。当年七月,该建议获得光绪帝的批准。

胡聘之,湖北天门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任山西省巡抚,为山西省近现代工业和教育事业立下了重要功绩,也是石太铁路的倡议者。因转让部分矿产开采权给外国人(一说卷入卖矿风波)而被罢免。

1897年5月,当时的清朝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山西巡抚向朝廷提出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修路的请求,得到照准后才正式立项。

1898年5月21日,山西巡抚派山西商务局曹中裕与华俄道胜银行代理人璞科第在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签订了合同。为了压缩成本,合同约定将正太铁路东端起点,从正定城南移到柳林堡(今石家庄市桥东区柳林铺),全长约500华里,工期三年,借款2500万法郎,年息六厘,25年本利还清。 所以历史上,山西人又称它为太柳铁路。

钱的问题解决后,正太铁路并没有马上开工,而是又遇到了新的麻烦:新上任的山西巡抚毓贤及范宗泽等人提出了“山西不宜修铁路”的观点,向清廷总理衙门请求暂行停办。当时封建迷信相当流行,山西河北两省绝大多数人都相信,修建铁路会破坏当地风水。但事后证实,正是由于修建了正太铁路才使石家庄由一个村庄变成了华北平原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修路的事更是被抛之脑后。

1902年6月,华俄道胜银行璞科第以《柳太合同》前约为据,催促开办。9月7日,外务部和路矿大臣奉旨研究后复奏,决定由原来的商借商款改为官借商款,并请芦汉铁路总公司事务大臣盛宣怀,按芦汉铁路办法与俄商妥订详细合同。奏折呈上后,朱批依议。

1902年10月15日,盛宣怀奉命与华俄道胜银行驻上海总办佛威郎谈判。经磋商,双方拟定了《正太铁路借款合同》二十八款和《正太铁路行车合同》十款。最后签订了新合同名曰《1902年中国国家铁路五厘借款》,借款总数4000万法郎,年息五厘,“三年之内全路告竣”。

1903年2月正太铁路准备开工时,清政府的官员才发现法国人要用窄轨;当即提出反对。而璞科第以正太路“地势险阻、工程艰巨”为借口,坚持采用窄轨;外务部、盛宣怀以正太为芦汉分支,要“一气衔接”,坚持非修宽轨不可。法国总工程司勘测后提出,“若修宽轨需再追借一亿法郎”。而华俄道胜银行坚决不允再加借款,双方相持达一年之久。最后,清政府让步。

法国总工程师挨士巴尼为进一步减少费用,要求铁路进入平原之后,线路取直,将东端起点从柳林堡南移到枕头(振头)站(今石家庄站)。

直到1904年2月,拖延了5年之久的合同才正式被履行,正太铁路准备开工。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因涉及大量战争赔款,俄方华俄道胜银行将债权转让给法国巴黎银行,随之石太铁路的建设权和债权转包给了法国人。 法国人一开始,也采用了“节约”原则”。先是主张采用窄轨,随后为了避开滹沱河大桥,又主张将铁路的起点从柳林堡南移到枕头镇(又名振头,现在的老石家庄站)。

1904年,无可奈何的清政府妥协,正太铁路于当年5月全线开工。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借款,但除石家庄至令驴岭、乏驴岭至下盘石两段由法国人承包外,其余绝大部分是由中国人承建的。中国人实际上参与了正太铁路的设计、测量,担负了全线桥梁隧道和一切附属建筑的修建工作。 1907年10月,正太铁路全部竣工,共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建成后线路总长243公里,设车站35个,有隧道23座,大小桥梁1200多处,最长的隧道640米。

历经磨难与坎坷的正太铁路的建成通车,使山西告别了没有铁路的历史,三晋大地隆隆驰进了第一列代表工业文明和速度的火车,一场改变人们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的运输革命拉开了帷幕。 建成通车后的25年,石太铁路一直由法国巴黎银行经营。

中国政府1932年3月才全部还清建设铁路所产生的借款本息,要求收回管理权,而法方以种种借口拖延,甚至断言中国人管理不了这样的铁路。后经正太铁路接收委员会和3000名铁路一线职工的坚决斗争,1933年法国方面被迫交还路权,同年的11月25日正式归南京国民政府所有。

1935年6月为纪念正太铁路路权回归的胜利,表彰王、朱两位局长的功绩,正太铁路的职工募捐修建了纪念亭,取王、朱二人名字中各一个字,命名为“懋华亭”。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进犯华北,次年3月,正太铁路被日本人占领。

为了满足其军事运输和掠夺山西资源的需要,从1938年11月至1939年10月,进行了技术改造,将正太铁路使用的窄道改为准轨,并改名为石太铁路。1940年6月-1941年2月间,又突击修筑石德铁路,将津浦线(京沪铁路)和平汉铁路(京广铁路)又连成一体。

日寇统治下的石太铁路成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封锁线,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师、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石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为百团大战的一部分。石太铁路在抗战时期,常发生拆了又建过段时间又被破坏的情况。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蒋介石次年8月又挑起了内战,铁路沿线的解放区居民,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抗击敌人,全面开展了破坏铁路的斗争。

1947年11月,除太原至榆次间4站25公里线路勉强维持运行外,石太铁路沿线均已获得解放。

1948年8月16日为了支援解放太原战役,石家庄铁路管理局积极抢修石太铁路阳泉至榆次间的线路,并于12月10日修复通车。1949年4月,石太铁路全线修复通车,随后太原战役结束。 1950年1月18日,石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间6座木桥全部改为钢梁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提高山西煤炭运输能力,从1951年9月开始对石太线分期进行了技术改造。到1981年12月18日太原东站改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石太线双线全部贯通。

1974年4月,国家批准对石太线进行电气化改造,以适应晋煤外运增长的需要。铁道部成立石太线铁路工程指挥部负责审查设计和组织施工。

石家庄到阳泉段于1975年5月开始施工,1980年9月9日开通试运,1980年12月交付运营;阳泉到太原段于1978年5月开始施工,1982年9月28日送电投产,9月29日举行通车典礼,10月1日交付运营,我国第一条复线电气化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北全线通车。这次改造使得石太铁路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成为全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

由此,运输效率明显提高,与电气化开通前相比,运量翻了一番,达到4000万吨以上,牵引定数从2200吨提高到3500吨,平均牵引重量提高532%,为晋煤外运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5年3月18日太原铁路局成立以来,石太铁路经过大规模的安全标准线建设,取得了十项标志性成果:线路基础全面加强、信号设备明显强化、供电设施有效整治、车务实现技术监控、站台站舍焕然一新、治安环境明显好转、基础管理显著加强、队伍素质整体提高、安全生产持续稳定、职工热情空前高涨。百年石太铁路青春焕发,面貌一新,山西省人大、政协代表先后观摩建线成果,铁道部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

到2006年,石太铁路日开行客车达到13对,年客运量为457万人,从最初的年货运量31万吨达到了如今的货运量达6900万吨,年货运量翻了220倍。 目前的石太铁路,因客流与物流日益增长,进入超负荷运行状态。

2005年10月28日上午,由铁道部、河北省、山西省共同兴建的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举行揭牌仪式。石(家庄)太(原)铁路客运专线于2005年6月11日在河北和山西交界的南梁、太行山隧道接口处开工,这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出台以来最先开工的客运专线,2008年底建成后石家庄至太原乘火车旅行时间由6小时缩短到1小时,这标志着我国大规模铁路建设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主词条:石太客运专线)

中国开工最早的高速铁路——石太铁路客运专线2009年4月1日正式通车。这条横穿太行山的铁路,使河北石家庄和山西太原实现1小时到达,太原和北京实现3小时到达,分别比以往缩短了约4个小时和5个小时。它的建成通车,开启了国内“高速铁路时代”。

湖北通山古民居王氏老屋位于环境优美的湖北省通山县洪港镇西南三面环山的江源自然村南侧迪德堂,全 村160余户、800余人口,为王氏的世居之地。自106国道杨林段始已修筑村级公路沿南岭口通至该地。2009年6月5日,通山县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进行了 登录。建筑命名为王氏老屋,王氏老屋建于清代,距今已有180余年,为此村进士王迪吉与富甲一方的大财主王迪光兄弟等人所建。由东西并联的正屋与横屋组成,面阔共8间,深四进,占地140436平方米,砖木混构,穿斗与抬梁木构架,正屋面墙呈八字门楼式,硬山顶一字式山墙,小青瓦盖顶,外檐饰墀头和砖瓦质翼角,各进明间分设槽门、中门,前进天井二侧饰镂孔花砖看墙,各进前后檐饰卷棚和望板,正脊饰斗拱,浮雕龙状挑尖梁。横屋二、三进之间以影壁式镂孔花墙隔断。整个建筑高大庄重,具有一定的气势,外貌与装修上不泛建筑科学艺术价值。

“大夫第”位于湖北省通山县大路乡吴田村畈上王自然湾,是清末知县王明璠的府第。 这座百余年古宅,占地6600平方米,有28个天井,48间正房,16间厢房,是湖北省现存的明清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民宅。家祠、家学,马厩、碾房、织房、柴房、厨房和杂役间等多达三十余间。还有“怡济药房”,家庭戏楼,牢房等等,衣食住行一应俱全,被称为“江南第一宅”、“楚天第一大夫第”。

通山县地处鄂赣交界处,是湖北省著名的“民居之乡”。 据调查考证,通山县现存具有研究、观赏、保护开发价值的明清民居群落30多处,其中列入省级保护单位4处,县级保护单位15处。通山县古民居以明清民居为主体,存量多、品类齐全,宗祠、寺庙、家居、牌坊等均有遗存。这些明清民居建筑风格上融合南北,连贯东西,而又自成一体;建筑技艺上独特精湛,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题材广泛,构图新颖,堪称明清民居建筑奇葩。

焦氏宗祠位于通山县高湖芭蕉湾村。这栋古民居第一重为戏台,第二重为空旷的大厅,第三重为祭祀祖先的神台。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屋檐上,硕大的鳌鱼挑雕工精细、栩栩如生,雕梁画栋、7架梁建筑形式,显示着主人的显赫身份。罕见的是,在二三重之间,经通山县文化局初步考证,该民居修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由于主人的祖先考取过探花,才有资格修建这种较高规格的民居。民居中建有拜厅,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是一座民间艺术的宝库。被湖北省古建筑和文物专家称之为“古民居极品”。

古民居——周家大屋,位于湖北通山县中港景区东南部,是中港景区主要景点之一。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由青石、青砖、青瓦、青木构成,内建有厢房、祠堂、**闺阁,大小房间132间,48个天井,屋内家家相通,户户相连,在屋内周游,晴不戴帽,雨不打伞。周家大屋历史悠久,史载乾隆戊戌年,三国东吴大将周瑜的后裔同统万公举家迁徙于此兴建而成。至今230余年,民国21年(1932)国民党通山县中学迁址周家大屋,历时三年之久,随后国民党某军26师医院曾驻扎于此。

湖北省通山县大畈镇白泥村有一座建造精致、气势宏伟、风格独特的古建筑,它就是远近闻名的谭氏宗祠。据介绍,这座占地2100余平方米的宗祠,始建于乾隆戍寅年间(1758年),为谭氏祖人谭计六首捐建造。宗谱记载:“谭计六首捐百金为合族先声始建”。 宗祠的屋脊上有两条盘虬着的长龙,互相嬉戏着一颗红色的龙珠,四周屋朵点缀着各种水墨山水画,远远望去,整个建筑错落跌宕、浑然有致。大门坐北朝南,两旁各有1个石门墩和1只姿态威武的石狮子,前墙上还有4个十分别致的石马栓。大门顶上有一幅造型生动的浮雕和遒劲有力的“谭氏宗祠”四个大字。在10余米高的前墙顶端有一尊“魁星点斗”的塑像,那是族人冀望多出文人墨客的美好标志。

西泉世第位于湖北省通山县大畈镇西泉村,是西泉畈吴姓的支祠。它面阔三间,通深三间,面积240平方米,小巧而典雅。 宗祠始建于清朝嘉庆辛未年,同治四年进行过一次整修,光绪丙申年(1896年)又作过一次大的修葺。现存的面貌当为光绪年间的建筑遗存。 祠堂大门正对着一口池塘和一排风水树,这是风水的象征,大门上方书写的“西泉世第”一改过去以姓氏命名宗祠的巢臼,而冠以聚居的地名,显得别具一格而又富有新意。宗祠的装修以素雅简朴为基调,突出传统的楹联文化。宗祠内的柱子、墙壁上共有20多幅木刻的对联,使整个宗祠荡漾着浓厚的儒学气息。

大屋沈民居群位于湖北通山县通羊镇湄港村,占地约80000平方米。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30余栋,以东端禾场和水塘为中心,呈环形分布,依北东、西之序建有沈氏宗祠、“虎贲”、“德盛”、“近台”、“孔彰”支祠,以及当铺、茶铺、孝子坊等。民居群内建筑多为硬山灰瓦顶式,砖木结构,采用抬梁或穿斗构架,用材粗大,装修精美,装饰内容题材丰富。

下郑民居群位于湖北省通山县通羊镇李渡村。占地约15000万平方米。据记载下郑郑氏于明晚期定居此地,现存祠堂、民居、商铺等各类建筑10余栋。以青石板街道为中轴,呈南北对称分布。街长80米左右,宽3—5米。

地处咸宁至通山公路旁的刘家桥古民居始建于明朝崇祯三年,是汉高祖刘帮的同父异母小弟彭城王主刘交玄孙刘元牙始建。繁衍至今已有十八代。刘家桥四处居民村落建筑总面积3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740间,楼道38条,天井54个,廊桥和独木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改为石板桥)各一座。刘姓用两座桥和石板路,将四处民居村落及学校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老屋依山从下而上成阶梯建筑,其它则为平地起基。建筑风格为明清古庄园建筑雏形。尤是刘家廊桥,飞架白泉河上,独孔,拱形,累石而成。桥上盖有廊亭,廊亭内梁,雕有龙凤八卦图,青瓦盖顶。两侧桥身用青砖建起两米高的方孔花格拦护墙,墙内置有长凳。昔时,桥东头设有炉灶和木制茶桶,一年四季,村民轮番烧茶水,免费供行人饮用。桥用河沿店铺与廊桥形成曲尺形,可供吃、住、购物。古代和近代,这里是通山、江西通往咸宁、汉口的必经之路,廊桥热闹非凡。

宋氏民居位于湖北省通山县黄沙铺镇上坳村五组。有两栋。为一连三重且连贯东西又自成一体;两栋屋内仅天井就有6个,有大小房屋32间;家祠、马厩、碾房、织房、柴房、厨房以及商铺、家庭戏楼等一应俱全。三雕(木雕、砖雕、石雕)构图新颖,大石门高达42米,天井中有水井。据考证,民居是清朝中晚期宋象贤父子两代人遗留下来。

程氏宗祠:湖北省通山县闯王镇仙崖村三组是一所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中期古民居建筑。祠堂内陈列着的宗谱,摆设着的列祖塑像,反映着程姓氏族的风雨沧桑。最引人注目的是宗祠内张贴着的300多年前武昌府的褒奖牌和程九佰杀害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大刀、长矛,成为李自成殉难九宫山的重要佐证。程氏祠堂是一所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中期建筑,其中有雕花戏台和两侧的观戏楼。程氏宗祠的神龛是当地所谓的“五排楼”,第一排供奉程氏始祖的牌位,第二排供奉的竟有辈分较低的程九伯的牌位。

长夏畈古民居群:位于南林桥镇石门村。此古民居始建于明仁宗年代(约公元1420年),清雍正年间开始大规模建设,至清道光年间为鼎盛时期,晚清时期走向衰败。是咸宁市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商贸古街市。长夏畈自清康熙年间以来,是咸宁通往通山、江西、湖南的必经之路,商贸活动繁盛。畈内建筑自东向西,沿中心轴线方向纵向布局,形成纵长形的“街屋”。长夏石板街长达600多米,总建筑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街道整体布局犹存,建筑形式主要有“前店后宅式”与“前店后坊上宅式”。以“永河源”商号、茶庄、顺三公私塾、夏家五房老屋等建筑保存最为完好。而街边保存完好的石雕柜台及大量嵌于建筑面墙上的镂孔栓马石,再现了长夏畈昔日的繁华景象。高耸的马头墙、巨大的实木屋梁、精美的镂孔栓马石、悠长的石板商铺街,与同时期其他民居多以单纯居住为主相比,这处古民居内到处呈现出浓厚的商业气息。 羊楼洞明清石板街:位于赤壁西南26公里处。镇区现存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主街宽4米,长2200米,伴有数条丁字小巷。古街建筑面积07平方公里,街面全部以青石铺设。为“松峰茶”原产地,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历代运茶的“鸡公车”将石板碾成寸余深槽。东西松峰港上多为吊脚木楼,有3座长条石桥贯通港东。街东南松峰山下,有观音名泉,水质清澈甘醇,是历代精制名茶的水源。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可称为中国制茶业发展的历史缩影。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店明清石板街:位于湖北省赤壁市新店镇。始建于1557年。全长1700多米,现保存完好的有877米,街面上花岗岩大石板有21000多块。总体构架呈“T”字形,“T”字的一横沿新溪河排列着大小6座码头、6座寺庙,是古时水运及茶文化的真实反映;“T”字的一竖则是陆上商贸主干道,蜿延千余米。沿街设有几十家著名店铺商行。此外,新店横跨潘河的两座石桥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一座是坦渡桥,日军入侵期间被炸毁,于1978年改建为混凝土结构公路桥;一座是万安桥,石墩石梁保存完好,于1991年修正桥墩,将桥面宽度由原来的1米加到2米,伴原有石梁浇筑钢筋混凝土桥面。石桥历史为400多年。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宗祠:位于湖北省红安县八里湾镇陡山村。为清代民居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同治十年(1871年)和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两次重修。为一组深3进、广5间的砖木结构建筑群,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10平方米。庭院间隔,廊庑相连,布局严谨,浑然一体。正面牌楼有巨匾“家承赐书”、“吴氏祠”。屋顶均建有龙头鱼尾式飞檐,檐角挂有大铜铃。门内右侧有一精致木楼为“观乐楼”,楼顶有彩画《八仙图》、《太极图》、《大禹耕田》、《文王访贤》、《群英会》、《渔樵耕读》等,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形象逼真。楼檐木雕《武汉三镇》,全长9米,画面雄伟壮观,气势非凡,且工艺精湛,立体感强。正殿两旁有数米长的《百鼠图》木雕,造型与雕刻工艺水平颇高超。祠内还有一些陶塑、石雕等。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段氏宅:位于英山县南河镇瓦寺前灵芝村,是清末湖北候选知县段昭均府第。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建筑面积2605平方米,有大小房屋99间、天井17处,檐梁屏柱雕龙画凤、绘制乐伎歌女、奇花异草,栩栩如生,是我省境内仅存的几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屋垸:位于罗田县九资河镇官司基坪村。因该垸四周遍种紫薇,又名紫薇山庄,又因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故名三省垴。山庄东西长48米,南北宽168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由大院、戏楼,三大单元的九十九间房屋和32口天井组成。其中每个单元,进门之后都有戏楼,接着是厅堂,分上、下殿,供看戏、会客和供奉祖先之用,中间就是厨房、书房、闺房、神房(供奉家神)、客厅、水井,足不出户;后边就是花园、马房。

牌楼湾位于湖北黄梅县杉木乡安乐村牌楼湾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占地8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有8栋,保存完好的有3栋,为砖木结构,分“抬梁式,硬山式”两种,有前厅、阁楼、天井、左右厢房、过厅、后殿、厨房等,布局合理,左右对称。墙体、门头、窗格等上面的石刻砖刻木雕图案各异,刀法精湛。其中二楼的阁楼就是当时人们表演黄梅戏的戏楼。

距今730余年。据《陶氏宗谱》记载:东晋杰出诗人陶渊明后裔于南宋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在两河口西边蟠龙山建宅定居,取名鹳鸟湾。明正统年间,族民踊献皇粮,获祁镇帝钦赐“金字坊”牌匾。遂建木牌楼,敬御赐金匾于其上,村名亦更曰牌楼湾。因历史变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4年),陶姓迁徙外地,牌楼遭毁。

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桂姓始祖桂世会(字朋兰)出资购买陶姓全部田地、房产,并定居牌楼湾。桂世会崇文重学,勤劳耕作,经商发家。率领族人自建砖窑,大兴土木,广布产业,使牌楼湾呈现长盛不衰局面。期间共建一进4重堂屋4栋,一进2重学堂2栋,民居160余间,石牌楼1座。现存的古民居建筑群大部分为当年所建,石牌楼后因战乱被毁。牌楼湾古民居建筑群,背依蟠龙山,湾前有日(斛)塘、月(仓)塘,湾后有国塘,村的中心部位有明代水井2口,整个建筑面东朝西,呈弧状布局。内有清代黄梅戏古戏楼,是迄今黄梅县历史最久、保存最好的古戏楼。牌楼湾古民居和古戏楼先后被列为黄梅县、黄冈市和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寨古民居群:湖北省阳新县大王镇金寨村下泥培墩湾,村子坐北朝南,前面是一个大大的水塘,背靠一座小山,山上树木茂盛,在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下,灰墙黑瓦的民居一间连着一间,据文物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古民居群建于清代,东西长100米,南北宽60米,有序地连接在一起青砖砌墙,木制梁架保存完好,墙砖上刻有“光绪卅四年”字样,说明其建于1908年,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建筑构造和材料来看,此处古民居群为典型的明清古建筑风格

李蘅石故居及李氏祠堂:位于湖北省阳新县玉堍村黄姑山下。为光绪年间李蘅石所建。其中李氏宗祠建于光绪二十六年,占地1680平方米,由戏台、看台、正堂、过堂、祖堂等主体建筑构成,并建有860余平方米的正厅、义学、茶酒厅、碾房等次间。集祠堂、义学、戏楼为一体。李蘅石故居建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距李氏宗祠约150米,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有过堂、正堂、祖堂、厢房等680平方米的居室。并建有约700平方米的次间,供管家、佣人、厨事使用。现大门上槛石雕横匾“光禄大夫”字样清晰可见。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南湾古民居:位于大冶市大箕铺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整个古民居连为一体,一进九重门,共有36个天井72个槛窗。天井既可采光,又是古民居的排水系统,排水口独具匠心地使用了鲤鱼石刻,鱼口直通下水道。该民居受徽式建筑风格影响较大,但砖雕、木雕、石雕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胡家大院:位于大冶市灵乡镇长坪湖村新屋。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始建于明末清初,清末加以扩建。大院一进八重(八栋),除极少部分损坏或坍塌外,大都是保存完好。每栋建筑由正屋、横屋、照壁、戏楼、隔楼及高深的围墙构成。正屋坐北朝南,中间是厅堂,靠天井连接两边数量不等的厢房,然后又与其他的厅堂相连,呈对称状依次排开。其中大院厅堂还保存了完好的木雕,木雕大都是人物、飞龙、雄狮、凤凰、花鸟等吉祥物,由于雕刻的年代不同风格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在一栋老屋宽大的厅堂里,整个阁楼和门联、屏风都保存着完好的花卉、狮子等动物立体浮雕,令人赞叹。 小河明清民居:位于湖北孝昌小河镇。小河北宋时期即为驿站,至今仍然保留着古朴考究的“明清一条街”,清一色的木挑、木柱、木板门,长长的青石相嵌的街心,街道长达三公里曾设有山西会馆、陕西会馆和咸宁会馆,这里的建筑是“同山共脊”,彼此相连。里屋结构典雅,从街道上的门面开始向里一重一重的加深,少则三、四重,多到八、九重,木质门窗、楼阁雕龙画凤,内容丰富,饱含浓厚的地方特色。

天门市胡家花园:又称胡巡按官厅,位于天门市竟陵雁叫街孝子里,始建于1899年,为清代山西巡抚胡聘之故居。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为“轴线浙进,前厅后堂”的建筑布局形式。建筑群由中厅、东厅、西厅建筑及其附属建筑围合而成的院落、园林组成(东厅后续建筑和西厅尚存,中厅主体建筑基本保持完好,园林已不复存在)。中厅共五进两天井一过廊,建筑沿百余米的中轴线对称布置。从中厅大门向里行进,大厅、大堂、正厅、二堂、上房及书房秩序井然地坐落于该轴线上大厅与大堂、大堂与正厅之间有天井围合的小院落,两个天井都是十米见方。东厅后尚有两个天井相联的旧房(包括过廊、厢房等)。西厅尚存。东西厅建筑开间约十五六米,略小于中央主体建筑,西厅前厅进深约三十米。据有关专家认定,胡家花园是我省仅有的一座巡抚官厅,是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晚清官邸。

渔泛古民居位于仙桃市郑场镇渔泛村。渔泛村的古名渔泛峰。老街长不足500米,现存五十余间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民居为砖木结构。

历科榜运,其盛衰各不相同,故谚有响榜哑榜之说。顺治三年丙戌,为本朝第一次举行甲科,其间位跻卿相者甚夥。阮亭《居易录》内,曾历举其姓氏,以为美谈。近有客问道光以来,何科最盛?余以壬辰、乙未、丁未三科答之,而问者欲知其详。因自道光初迄光绪末,凡甲乙科中官至一二品者,备记之以觇榜运(凡降调及由文职改武职者,仍依前官书之)。

道光辛巳恩科举人,大学士一(英桂),布政使一(瑞元。凡已成进士者,皆入甲榜,此专记由举人出身者,各科同)。

壬午恩科进士(进士以甲第名次为序),大学士二(翁心存、文庆),尚书三(李菡、李棠阶、恩桂),侍郎二(罗文俊、温葆深),总督一(陆建瀛)河督一(杨以增),巡抚三(曾望颜、李僡、邹鸣鹤),布政使五(陈嘉树、岳镇南、王庭兰、王藻、郭熊飞)。

壬午科举人,侍郎一(关圣保)。

癸未科进士,协办大学士一(杜受田),尚书二(王广荫、孙瑞珍),侍郎三(黄爵滋、和色本、雷以諴),内阁学士一(李品芳),镇边大臣三(海朴、赫特贺、吉明。凡镇守边疆,如办事帮办参赞诸大臣,皆入此类),总督二(刘源灏、王懿德),巡抚五(管遹群、常大淳、史致蕃、梁宝常、冯德馨),布政使七(周开麒、卞士云、王成璐、郭梦龄、刘裕鉁、万贡珍、周起滨)。

乙酉科举人,尚书一(何汝霖),布政使一(张光第。又是科拔贡中,尚书一,陈孚恩。侍郎一,吴廷栋。巡抚一,胡兴仁。布政使一,王宪)。

丙戌科进士,大学士二(贾桢、柏葰),协办大学士一(麟魁),侍郎二(德诚、黄琮),巡抚三(黄恩彤、徐继畲、陈士枚),布政使二(王笃、武棠)。

戊子科举人,尚书一(齐承彦),将军一(固庆)。

己丑科进士,大学士二(全庆、倭仁),尚书一(王庆云),侍郎一(孙葆元),内阁学士一(朱兰),总督三(罗绕典、杨霈、易棠),巡抚二(李嘉端、徐有壬),布政使六(汪本铨、张集馨、司徒照、林扬祖、何俊、朱艧)。

辛卯恩科举人,尚书一(爱仁)。

壬辰恩科进士,大学士三(朱凤标、单懋谦、瑞常)。协办大学士一(骆秉章),尚书二(花沙纳、桑春荣),侍郎五(吴钟骏、戴熙、阿彦达、善焘、王茂荫),总督六(季芝昌、潘铎、庆祺、舒兴阿、劳崇光、李星沅),漕督二(邵灿、李湘棻),巡抚三(郭柏荫、陆应谷、赵长龄),布政使三(严良训、贾臻、崔侗)。

壬辰科举人,大学士一(左宗棠),内阁学士一(载庆。又副榜中,布政使一,翟诰)。

癸巳科进士,尚书一(谭廷襄),左都御史一(汪元方),侍郎二(车克慎、博迪苏),内阁学士二(叶觐仪、海龄),都统一(法福礼),总督一(福济),巡抚四(杨文定、邓尔恒、黄赞汤、毓科),布政使四(宋延春、杨培、韩椿、温予巽)。

甲午科举人,总督一(张亮基),布政使一(吴春焕)。

乙未科进士,大学士二(叶名琛、彭蕴章),尚书二(郑敦谨、罗惇衍),侍郎三(吕贤基、杜<乔羽>、孙铭恩),内阁学士二(何裕承、吴式芬),守陵总兵一(景霖),总督二(黄忠汉、何桂清),河督二(苏廷魁、乔松年),漕督一(袁甲三),巡抚七(张芾、陶恩培、陈庆偕、许乃钊、赵德辙、蒋霨远、罗遵殿),布政使三(张云藻、马秀儒、钱炘和)。

乙未恩科举人,总督一(吴棠),巡抚一(韩超)。

丙申恩科进士,尚书一(沈兆霖),侍郎六(张锡庚、王发桂、李道生、彭久余、李清凤、梁瀚),镇边大臣一(毓检),总督一(慧成),巡抚五(林鸿年、何冠英、胡林翼、吕佺孙、徐之铭),布政使二(杨能格、李本仁)。

丁酉科举人,总督一(耆龄),漕督一(苏凤文),巡抚一(江忠源。又是科拔贡中,侍郎一,胡肇智)。

戊戌科进士,大学士三(灵桂、宝鋆、曾国藩),左都御史一(童华),侍郎二(吴存义、石赞清),总督二(熙麟、毛鸿宾),巡抚四(恽光宸、晏端书、曹澍钟、陈阡),布政使六(江国霖、段大章、胡大任、王德固、恩麟、祁宿藻)。

己亥科举人(按是科无由举人官至二品者)。

庚子科进士,尚书二(董恂、万青藜),侍郎六(廉兆纶、卓枟、匡源、黄倬、和润、殷兆镛),内阁学士一(王祖培),巡抚二(翁同书、贾洪韶)。布政使三(庄受祺、椿寿、范梁)。

庚子恩科举人,侍郎一(胜保),巡抚二(唐训方、严澍森),布政使一(陈景亮)。

辛丑恩科进士,大学士一(载龄),尚书二(贺寿慈、毕道远),左都御史一(胡家玉),侍郎六(潘曾莹、杨式谷、文瑞、宝珣、锡龄、苏勒布),内阁学士一(俞长赞),都统一(麒庆),镇边大臣一(联捷),巡抚五(刘昆、陈启迈、青麐、杨重雅、郑元善),布政使五(龙启瑞、卢定勋、刘齐衔、吴鼎昌、姚锡华)。

癸卯科举人,尚书一(曹毓瑛),布政使四(姚觐元、厉云官、王大经、李元度)。

甲辰科进士,侍郎六(何彤云、龚自闳、富呢雅杭阿、宋晋、杜翰、煜纶),内阁学士二(王之翰、周玉麒),巡抚三(冯誉骥、文格、李福泰),布政使五(边浴礼、萧浚兰、邓廷楠、李宗焘、崇保)。

甲辰恩科举人,侍郎一(薛焕),总督一(涂宗瀛),河督一(勒方琦),布政使一(蒯德标)。

乙巳恩科进士,大学士二(阎敬铭、文祥),尚书二(阜保、毛昶熙),侍郎四(胡瑞澜、宜振、何廷谦、奎章),内阁学士一(周寿昌),总督二(张凯嵩、李鹤年),巡抚四(蒋志章、恽世临、吴昌寿、张兆栋),布政使二(贡璜、林寿图)。

丙午科举人,巡抚一(钱鼎铭),布政使一(长赓)。

丁未科进士,大学士二(张之万、李鸿章),协办大学士一(沈桂芬),尚书二(庞钟璐、徐树铭),侍郎三(郭嵩焘、刘有铭、广凤),内阁学士三(许彭寿、袁希祖、伍忠阿),总督四(李宗羲、沈荷桢、何璟、马新贻),巡抚一(鲍源深),布政使五(孙观、黄彭年、林之望、李孟群、刘郇膏)。

己酉科举人,左都御史一(崇厚),总督一(英翰),巡抚二(潘鼎新、唐炯),布政使一(李元华。又是科拔贡中,尚书一,钱应溥。总督二,李瀚章、刘长佑。巡抚二,任道镕、陈士杰。布政使一,袁开第)。

庚戌科进士,大学士一(徐桐),尚书一(崇实),侍郎八(钱宝廉、袁保恒、邵亨豫、成琦、杜联、常恩、载肃、清安),内阁学士一(钱桂森),总督一(许应騤),巡抚三(王凯泰、曾璧光、高崇基),布政使三(孙衣言、杨庆麟、张瀛)。

咸丰辛亥恩科举人,侍郎一(朱智),内阁学士一(庆麟),总督一(卞宝第),巡抚二(陈宝箴、邓华熙),布政使二(张梦元、游智开)。

壬子恩科进士,大学士二(王文韶、额勒和布),协办大学士一(李鸿藻),尚书四(潘祖荫、景廉、魁龄、志和),侍郎五(绵宜、衍秀、张沄卿、兴恩、桂清),内阁学士一(景其浚),将军一(继格),镇边大臣一(豫师),河督一(梅启照),漕督二(周恒麒、文彬),巡抚五(倪文蔚、李庆翱、卫荣光、杜瑞聊、李文敏),布政使三(庞际云、孙翼谋、李榕)。

壬子科举人,侍郎一(兴廉),布政使一(张岳年)。

癸丑科进士,大学士一(麟书),尚书一(瑞联),侍郎四(黄钰、夏家镐、恩棠、讷仁),内阁学士二(孙如仅、马恩溥),镇边大臣一(李慎),总督一(丁宝桢),漕督一(卢士杰),巡抚一(张煦),布政使四(许应钅荣、梁肇煌、王思沂、李廷箫)。

乙卯科举人,都统一(安定。按都统属八旗者,入京秩,其在外者,则列于将军之次,副都统同),侍郎一(成林),总督一(崧蕃),巡抚一(彭祖贤),布政使二(方汝翼、增寿)。

丙辰科进士,协办大学士一(翁同龢),尚书五(孙毓汶、延煦、绍祺、薛允升、乌拉喜崇阿),侍郎一(夏同善),内阁学士三(霍穆欢、爱廉、全顺),将军一(铭安),镇边大臣一(锡缜),总督一(谭钟麟),巡抚一(沈秉成),布政使五(傅庆贻、员凤林、何枢、程豫、孙长绂)。

戊午科举人,内阁学士一(铨林),巡抚一(崧骏),布政使二(沈葆靖、易佩绅。又副榜中,布政使一,龙锡庆)。

己未科进士,大学士二(孙家鼐、福锟),尚书一(广寿),侍郎一(李文田),巡抚一(于荫霖)。

己未恩科举人,尚书一(徐用仪)。

庚申恩科进士,尚书三(阿克丹、祁世长、松氵桂),侍郎五(惠泉、沈源深、徐致祥、宝森、孙诒经),总督一(刘秉璋),巡抚四(黎培敬、徐延旭、谭继洵、吴元炳),布政使一(李希莲)。

辛酉科举人,巡抚一(邵友濂。又是科拔贡中,侍郎一,徐承煜。布政使一,陈燏)。

同治壬戌科进士,大学士二(昆冈、鹿传霖),协办大学士一(徐甫阝),尚书二(许庚身、陈学棻),侍郎五(游百川、张家骧、龙湛霖、周德润、耀年),守陵总兵一(桂昂),巡抚五(陈彝、刘瑞祺、黄槐森、谭钧培、马丕瑶),布政使一(孙凤翔)。

壬戌恩科举人,镇边大臣一(文海),巡抚二(饶应祺、吴重悳)。

癸亥恩科进士,大学士一(张之洞),尚书三(廖寿恒、奎润、李端棻),左都御史一(吴廷芬),侍郎六(黄体芳、白桓、铁祺、李端遇、景善、文澄),内阁学士一(冯尔昌),将军一(延茂),守陵总兵一(景瑞),总督一(边宝泉),巡抚二(许振祎、王毓藻),布政使一(李嘉乐)。

甲子科举人,巡抚二(恽祖翼、夏旹)。

乙丑科进士,尚书三(崇绮、松森、启秀),都御史一(张英麟),都统一(崇勋),侍郎四(汪鸣銮、刘恩溥、杨颐、文治),内阁学士一(温绍棠),巡抚一(胡聘之),布政使五(唐景崧、黄毓恩、张端卿、吴承潞、李用清)。

丁卯科举人,尚书二(溥颋、吕海寰),侍郎一(杨儒),将军一(堃岫),布政使二(英瑞、萧韶)。

戊辰科进士,尚书三(锡珍、徐会澧、嵩申),侍郎五(洪钧、宝廷、梁仲衡、许景澄、李培元),副都统一(陈宝琛),内阁学士一(联元),总督二(张人骏、陶模),巡抚二(吴大澄、陈启泰),布政使四(邵积诚、高万鹏,刘春霖、沈镕经)。

庚午科举人,布政使一(瞿廷韶)。

辛未科进士,协办大学士二(李殿林、瞿鸿禨),尚书二(唐景崇、贵恒),侍郎五(恽彦彬、王文锦、李绂藻、

曹克让是什么朝代人

曹氏原住晋源县花塔村(今属太原市晋源区),明洪武年间迁至太谷县北恍村。《清稗类钞》称曹氏有资产银六七百万两。曹氏发迹,始于明末清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