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有没有北伐过?陆逊北伐战绩如何?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4收藏

陆逊有没有北伐过?陆逊北伐战绩如何?,第1张

诸葛亮面临蜀国国力逐渐衰退也要坚持北伐,目的就是为了以攻代守。隔壁吴国同样面临曹魏的威胁,为什么陆逊却很少北伐呢?其实严格来说,陆逊曾参与过四次北伐之战,而且最后都取得了胜利。但这些战役并不是像蜀国那样,是一个有着明确目标并且系统的长期作战策略,每次一打完就没下文了。国力更加强盛的吴国理应对魏国在战略上更加积极,当时陆逊的地位也不低,为什么他就没有坚持北伐呢?

一、 权利分配问题

蜀国在建国之后一直处于对外出征的状态中,并且诸葛亮曾和伪军族战了六次,但是吴国作为有两倍蜀国军力的大国,却只能据守江东。这其实和统帅的权利有关,蜀国的诸葛亮可谓是三国之中谋士数一数二的角色,并且跟随刘备多年征战沙场,在之后更是成为托孤重臣,而刘禅又是一个无能的君主,诸葛亮想要出征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是在吴国情况就很复杂,虽然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但是实际上陆逊的权利并不大,陆逊在吴国被派去守护荆州,虽然荆州作为吴国重地,但是实际上陆逊只能作为一名守将,没有主动出征的权利。

在吴国派系问题很严重,君主孙权在后期也怠于政务,国家的内部斗争很严重。所以几个派系之间就互相攻击,而且陆逊作为江南大族陆族中的一员,也被孙权所提防,在陆逊经历的战争中,会被其他派系的成员所干扰,对于军队也不是如使手脚一样。

因此陆逊在军队的调度上并不自如,而在刘备带军进攻吴国的时候,孙权还为陆逊发了天子剑可以先斩后奏,可见吴国的派系斗争有多混乱。

二、 吴国疆土地势问题

蜀国为什么敢用大量的兵力去进攻魏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蜀国有天险,常言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见进攻蜀国的道路有多艰难。而东吴作为依江而建的国家,虽然占尽了商业上的优势,但是相应的长江上的防守也得做的滴水不漏。

而陆逊作为荆州的守将,他的责任也很大,不停的调度军队,让东吴的防线更加牢靠。因此长江几百里的防线就是用一个一个的士兵来填充起来的,虽然吴国兵力很多,但是在防守方面所消耗的人手太多,这也使吴国不敢主动出击的原因之一。

三、 吴国和蜀国进攻目标不同

首先我们说过蜀国拥有天险,蜀军可以进退自如,并且蜀国敢主动出击的原因还有他所进攻的城池能给他带来巨大的收益,首先蜀国可以占据一个更有利的地形,拥有一个兵马供应地,可以让自己的军事实力更强。而吴国则要进攻徐州,这是一个得不偿失的地方,徐州作为地势平坦的地区,要面对四个方向的进攻,在兵力上的需求就会更多,而吴国本身要经营长江的防线就已经收襟见拙了,更不会去选择主动进攻。

综上几点原因,东吴实力虽然很强大,陆逊不敢北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陆陇其:平湖人,清代著名学者,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学宗程朱,反对王守仁的“致良说”,以“居敬穷理”为主。

陆心源:浙江吴兴人,清代藏书家,他收藏了两百本宋朝的珍善本书,因藏书扬名于天下。著有《潜园总集》。

陆广:元代著名画家,吴人。

陆游:山阴人,南宋时著名的诗人。曾在朝廷任官,在政治上坚决抗金,主张充实军备。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变。一生中创作了很多诗歌,现存的有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生活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求和,风格浑雄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均为传世名作。

陆羽:复州竟陵人,唐代著名的茶道专家,为人诙谐风趣,闭门著述,不愿为官,一度靠做零工维持生计,与女词人李季兰友谊颇深。一生的嗜好是喝茶,是当时品茶的最高权威。人称“茶神”。

陆贾:西汉著名政治家、辞赋家,他自从汉高祖定天下以后,常作为说客出使诸侯。力主提倡儒学,“行仁义,法先胜”,并辅以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地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对汉初政治曾起过较大影响。

陆逊:三国吴国名将,善谋略,出谋击败关羽,后水攻大败刘备,因战功显赫而官至丞相。

陆俟: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名将,五百壮士镇长安,平定了安定卢水刘超等聚党万余叛军。

又在剿灭盖吴之时,战功赫赫。

陆皓东:(1867-1895) 清末广东香山人,原名中桂,字献香。初于上海学习电报技术,历充电报翻译生、领班。光绪二十年随孙中山赴天津上书李鸿章。后南下武汉,观察长江流域形势。次年,与孙中山组香港兴中会机关,谋于广州起义。因遭告密被捕,不屈遇害。

陆德明:(约550-630) 唐苏州吴人,名元朗,以字显。善言玄理,通晓经学。历仕陈、隋,为国子助教。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拜国子博士。曾以五六年之力,集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采诸儒训诂,辨正异同,考镜源流,撰成《经典释文》,开唐人义疏先河》。

陆小曼:(1903-1965) 女。江苏武进(常州)人(生于上海)。小名小眉。1920年以父母之命嫁与王赓,后因志趣不合离异。1926年与徐志摩结合。擅绘画、演京剧。解放后,任职上海中国画院、文史馆,又任市府参事室参事。编有《爱眉小札》,与徐合作《卞昆冈》等。父陆定

陆定一:(1906- ) 江苏无锡人。笔名定一。上海交通大学毕业。1924年加入中国***。历任共青团区委书记,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长,少共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等。后任中共第七、八、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二十年代起,在《洪水》半月刊发表作品,有《五卅节的上海》等。后见《文艺阵地》、《八路军军政杂志》、《群众》等刊,有《晋东南军中杂记》等文。

陆蠡:(1908-1942) 浙江天台人。原名考源、圣泉。作家。1926年入杭州之江大学本科。次年秋转入上海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31年毕业。后到福建泉州平民中学任理化教员。平素喜欢科学与文艺,精通英、法语,兼熟日、俄文及世界语,业余致力翻译与写作,与吴朗西等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5年加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与巴金、靳以、丽尼等共同负责编辑工作。1937年创办《少年读物》半月刊,任主编。太平洋战事爆发,自千奋勇,信留学生上海主持工作。后被日本宪兵查抄、拘留受严刑折磨而牺牲。著有《海星》、《竹刀》、《囚象记》、《陆蠡散文集》,译有《葛莱齐拉》、《罗亭》、《烟》、《希腊神话》、《鲁滨逊飘流记》、《寓言诗》等。

吴郡陆氏是江南地区的世家大族,这个家族在三国时期尤为活跃,涌现出陆逊、陆绩、陆抗这样的名将,为维持三国时期的吴国政权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不过天下大势分分合合、经历了三国时期的动荡,最终还是由西晋一统天下。作为江南望族的陆家,为了保住家族的荣誉,也选择北上投靠西晋王朝。

于是在公元289年,陆逊的孙子陆机与弟弟陆云一同来到京师洛阳。陆机兄弟二人仗着自己是江南的大族,又饱读诗书,就想借助名士的力量,在西晋政坛上建立一番基业。

不过因为三国时期长时期的分裂,并且是由北方人统一了全国,所以北方的士族从心底就看不上陆机兄弟,为了在西晋有立足之地,陆机不得不依附外戚。他先是依附司马炎的岳父杨骏,获得了祭酒的职位。不过因为贾南风与杨骏争权,最终杨骏被贾南风诛杀。为了仕途,陆机转而又依附贾南风的侄子贾谧。

按理说陆机依附外戚,而外戚又掌握着西晋的大权,那么陆机的官运应该可以亨通了吧。但是偏偏贾南风为了争权胡作非为,甚至对司马家的王爷们开始下手,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而陆机也卷入“八王之乱”中,最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赵王司马伦看到贾南风胡作非为,也萌生了做皇帝的心思,于是在公元300年,司马伦就发动政变诛杀了贾南风,并且控制了西晋朝廷。就在司马伦发动政变的时候,陆机审时度势投靠了司马伦,事后被司马伦封为关内侯。之后司马伦废掉了晋惠帝司马衷,自己登基做皇帝,又封陆机为中书令。

其他司马家的王爷看到司马伦擅自称帝,内心自然不会服气,大家都是司马家的子孙,凭什么司马伦能当皇帝,于是在公元301年,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举义,共同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势单力薄,很快就被这三个王爷诛杀了。而司马冏认为陆机是司马伦的同党,也想趁机杀了陆机,幸亏成都王司马颖、吴王司马晏为陆机求情,陆机才捡回一条米,不过还是被流放到外地去了。

司马冏诛杀了司马伦之后,再次迎接司马衷即位,而西晋的朝政大权就掌握在司马冏的手中。有了权力之后,司马冏就开始变得骄奢*逸,这使得其他诸侯王又对他的权力有了想法。长沙王司马乂、河间王、成都王司马颖又合力诛杀了司马冏。

司马冏死后,西晋的大权又掌握在司马乂的手上。本来大家共同努力对付司马冏,但是成功之后,掌权的却是司马乂,跟司马颖自然不服气,于是他们又商量着继续对付司马乂。就在这个时候,陆机再一次得到司马颖的启用,让陆机代理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领北中郎将王粹、冠军将军牵秀等各军共二十多万人。

不过因为陆机是南方人,加上陆机多次依附权贵,所以陆机手底下的将军根本就不服陆机当老大。这样一支军队,上下不齐心,自然不会有什么战斗力,所以陆机在跟司马乂交手之后,被司马乂打得大败。

看到陆机吃了败仗,此前他得罪过的卢志、孟玖等人趁机向司马颖进谗言,诬告陆机谋反,司马颖深以为然,毕竟陆机的身份特殊不是司马颖的嫡系属下。于是陆机就这样被司马颖处死了,跟着他一同遇害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陆蔚、陆夏以及陆云、陆耽。

陆机本是名门望族,在改朝换代之际,多次在新的国家寻找机会,然而却处处遭人排挤,最终不仅丢了自己的性命,也丢了家族的荣耀。

陆逊的故事:联蜀破曹_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不久病死,儿子继承了帝位,执掌政务,与联合。当时的情况应该做的事情,孙权总是让陆逊告诉诸葛亮,并刻了孙权的印,放在陆逊那里。孙权每次给刘禅、诸葛亮写信,常常让陆逊看过,轻重是否合适,如果有不妥之处,便让他修改,加印封好送去。>>黄武七年,孙权派鄱阳太守周鲂诱骗魏国大司马曹休,曹休果然领兵进入皖县,孙权于是召见陆逊,授予黄钺,任命他为大都督,迎击曹休。曹休已经发觉,为自己受到欺骗而感到耻辱,自恃兵马强壮、兵力雄厚,于是与陆逊交战。陆逊自己担当中路主力,命朱桓、全琮为左右两翼,三路同时推进,果敢冲击曹休的伏兵,赶跑了他们,向北追击逃跑的魏军,一直到了夹石,斩首、捕获了一万多人,牛马骡驴各种牲畜拉的车上万辆,军用物资、武器器械全部缴获。曹休回到魏国,背上生毒疮而死。各路部队整顿通过武昌,孙权让身边侍从用御盖为陆逊遮覆,进入殿门,赏赐给陆逊的东西,都是皇帝专用的上等珍品,当时没有能与他相比。孙权派陆逊回到西陵。>>黄龙元年,任命陆逊为上大将军、右都护。这一年,孙权东到建业巡狩,留太子、皇子以及尚书九官在武昌,征召陆逊辅佐,同时负责荆州以及豫章、鄱阳、庐阳三个郡的事务,监督军务国事。当时建昌侯孙虑在住所的堂前修造了斗鸭栏,造得很小巧,陆逊郑重地说:君侯应当勤奋阅读经书典籍,以使自己不断进步,用这些东西干什么?孙虑马上将它拆毁。射声校尉孙松在公子中最受孙权喜爱,带兵不认真,军纪松弛,陆逊当着他的面用髡刑处罚了他手下的负责官员。>>陆逊虽然身在朝廷之外,但心中惦念着国家的事务。上疏陈述时事说:臣认为法律过严,下面违反的人就多。近年以来,将领、官吏的犯罪,虽然他们自身不谨慎有责任,然而天下尚未统一,应当考虑进取,小的过错应当给予宽免的恩德,来使下面的人们安心。况且应当要办的事情越来越多,用人应以贤良、才能为先,除非是本质上邪恶、无法容忍的过错,请您重新任用,让他们施展才能,效尽其力。这就是圣明的君王忘记别人的过失,记住别人的功劳,以成就王业的做法。过去汉高祖不计较的过失,采用他的奇谋,终于建立了帝王大业,功垂千载。严峻的刑法,不是帝王的盛业有惩罚而无宽恕,不是安抚远方的宏图大计。>>孙权想要派部分军队去攻取夷州和珠崖,都征求陆逊的意见,陆逊上疏说:依臣的愚见,认为天下没有平定,应当集中民力来办当前的大事。现在连年兴兵作战,兵士减员,陛下忧劳圣虑,,将要远征夷州,以成就大业。臣反复思考,没有见到有利之处。远行万里袭击攻打,有什么风波很难预测,战士换了水土,一定会生病,现在驱赶着士兵进入不毛之地,想要获益却受到损坏,想要得到好处反而引来灾害。再有,珠崖地势险要,民众犹如禽兽,得到那里的民众无法成就大业,没有那样的士兵不会影响兵力。现在江东已有的士兵,已经足以图谋大事,但应当积蓄力量然后再有所行动。过去桓王创业,兵力不到五百人,却开拓了大业。陛下承受天命,开拓、平定了江南。臣听说治理混乱、讨伐叛逆,靠的是武力的威慑。种田养蚕、穿衣吃饭,是百姓的根本之业,然而战事未停,百姓挨饿受冻。臣愚见认为应当使士卒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宽免他们的租税,使大家同心合力,用道义激励他们的勇敢,那么中原可以平定,九州可以统一。孙权终于去征讨夷州,得不偿失。>>到公孙渊背弃盟约,孙权想要前去征讨,陆逊上疏说:公孙渊凭据着险要牢固的地势,扣留了我们的使节,有名马而不贡献,实在是让人愤怒。蛮夷扰乱华夏,没有受到王道的教化,流窜在荒远地区,抵抗王朝的军队,以至帝王震怒,想要亲自以万乘之尊去渡海远征,不考虑这样做的危险会陷入无法预测的境地。现在天下纷扰如云,群雄相争似虎,英雄豪杰踊跃,大张声势,互相窥探。陛下凭借神武之姿,承受天命,在乌林打败,在西陵打败了刘备,在荆州活捉了,这三个敌人都是当今世界的英雄豪杰,都挫伤了他们的锐气。圣明的教化安抚所及,远到万里之外百姓归服,正要荡平华夏大地,一统天下。现在不忍下小的愤怒,爆发雷霆般的大怒,违反了不置于危险境地的戒条,轻看自己的高贵身分,这是臣感到疑惑的地方。臣听说有志向行万里的人,不会中途停下脚步;想要夺取天下的人,不会着意干小事而影响大计。强大的敌人在边境,边民还没有臣服,陛下乘船远征,一定会给外敌造成可乘之机。忧患发生了才感到焦虑,后悔也来不及了。假如我方的大业成功,那么公孙渊不用征讨也会自己顺服,现在您舍不得辽东的民众和马匹,为什么偏要抛弃江东已经安稳的基业而不在乎呢?请求让六路大军停止行动,威慑强大的敌人,早日平定中原,功垂未来。孙权采纳了他的意见。>>嘉禾五年,孙权北征,派陆逊与诸葛瑾攻打襄阳。陆逊派亲信韩扁带奏章去向孙权报告,回来时,在沔中遇到敌人,敌边巡逻时抓住了韩扁。诸葛瑾听说这个消息很害怕,写信给陆逊说:主上已经回去,敌人捉到了韩扁,详细知道了我军的虚实。况且江水已枯,应当赶紧撤军。陆逊没有答夏,正在催促人种植蔓菁和豆子,与手下将领下棋、射覆像住常一样。诸葛瑾说:伯言智谋多,这样做应当是有缘由的。亲自来见陆逊,陆逊说:敌人听说主上回去,没有什么顾虑了,一心一意对付我们,我军已防守住要害之处,手下的兵士如有不安,应当用自己的镇定来让他们安下心来,采取应变的设施,然后再撤出。现在就要撤走,敌方会认为我们害怕了,趁机前来逼攻,一定会使我们失败。于是陆逊与诸葛瑾秘密商定计策,让诸葛瑾统率舟船,陆逊带领全部兵马,向襄阳城进发。敌人平时就惧怕陆逊,急忙掉头直赴城中。诸葛瑾于是带领船只撤出,陆逊从容整理好部队,虚张声势,步行上船,敌军不敢进犯。军队到了白围,假说驻扎下打猎,暗中派遣将军周峻、张粱等人去攻打江夏郡的新市、安陆、石阳,石阳的集市正热闹,周峻等人突然杀到,百姓都丢下东西拥进城里。城门被堵无法关上,敌军便自己杀死百姓,然后才把门关上,吴军斩首及捕获的敌人共有一千多人。对那些俘虏,一律加以保护,不让士兵对他们进行干扰和侵侮。带家属的,让他们去照料。有失去妻子儿女的,马上发给衣服食物,特别加以慰劳,派人送他们回去,很多人受到感召结伴来归附。邻县的人一心向往陆逊,江夏的功曹赵灌、刘备的将领弋阳人裴生以及夷王梅颐等人,都帅领着党羽前来归附陆逊。陆逊拿出钱财布帛,周济照顾他们。>>又有魏国江夏太守逯式兼管兵马,经常在边境为害,而且与归附魏国的将军文聘的儿子文休一向不和。陆逊听说了他的情况,马上假装接到了给逯式的信后复信说:收到了你措辞诚恳的来信,知道你与文休长期结有仇怨,势不两立,想来前来归附,马上以密件将来信上报给主上,集合了人马前来相迎,应该私下里严格保密、迅速行动,再将定好的日期告诉我。将信放在边界上,逯式的士兵得到了信拿给他看,逯式惶恐不安,于是亲自将妻子儿女送到洛阳。从此手下的官吏士卒不再信任、服从他,最终被免去官位。>>嘉禾六年,中郎将周祗请允许他在鄱阳郡招募人马,此事下发到陆逊,征求处理意见。陆逊认为这个郡的民众好动,很难安定,进行召集,恐怕会变成强盗。然而周祗顽固陈述要这样做,郡民吴遽果然作乱,杀死了周祗,攻克诸县。豫章、庐陵的惯匪,同时响应吴遽,成为一伙强盗。陆逊得知了这一消息,立即去征讨,很快攻破,吴遽等人相继率部下投降,陆逊选精兵八千多人,平定了三个郡。>>当时中书典校吕壹玩弄权术,作威作福,陆逊与太常潘浚都感到担忧,说到这事痛哭流涕。后来孙权杀了吕壹,很为这事而自责。>>当时谢渊等人各自陈述有利于国家的事情,想要兴利去旧,陆逊建议说:国家以民众为根本,强盛要依靠民众的力量,财物要由民众拿出。所谓民众殷实而国家衰弱、百姓贫穷而国家富强的情况,从来没有过。所以治理国家,得到民心就会天下大治,失掉民心则天下大乱。如果百姓得不到利益,而要让他们竭尽全力,报效国家,也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诗经中感叹道:‘善于安定百姓,会受到的福禄。’请求您广施圣恩,帮助百姓,几年之内,国家的财用稍微丰足了,然后再作打算。

陆逊

陆逊

简明历史传记

陆逊字伯言,本名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权配逊策女,数访世务,逊议以 “平山寇叛,取精锐。”权纳其策。由虚势伏兵,破丹杨费栈,安内患,得精卒数万。建安二十四年,蒙称疾瞒关羽,逊代献骄兵计,军暗渡取荆州,除抚边华亭侯。败詹晏、屈陈凤。破房陵邓辅、南乡郭睦,诱降文布。迁镇西将军,封娄侯。陆逊论治荆州“拔人才、未亲疏。”权纳之。黄武元年,拜大都督、假节。督军五万西陵拒刘,伐谋分兵相机而动。火攻,备军尽殁;伏兵,逊逸待劳。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吴蜀合,捆以外逊主之,权留玺于逊自裁度。皖县破曹休,缴获从辎重。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辅太子。京外上疏:“宽刑罚、忘过记功,以成王业。阻权偏师取夷州。”公孙渊背盟,权欲征,逊陈弊利“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辍;图四海,匪怀细害大。乞息六师,定中夏。”权纳焉。嘉禾五年,逊协诸葛瑾攻襄阳。信韩扁为敌虏。逊佯攻暗退兵,袭江夏附者众。陷魏江夏太守逯式解边害。嘉禾六年,平吴遽乱,定三郡。逊忧吕壹弄权,陈曲直于权。年少丰,开仓济民。逊善赌人,昔言以诸葛恪、暨艳、杨竺终败丧,果应。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陈 “太子正统,藩正有别,当彼此得所,上下获安。”叩头流血。权不纳,又累遣使责逊,逊愤恚卒,年六十三。孙休时,谥昭侯。

附:陆逊(183-245),字伯言,本名陆仪,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陆逊家世为为江东大族。其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今安徽寿春东)都尉。陆逊十岁丧父,随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读书。后因陆康与袁术不和,唆使孙策攻陷庐江,一个多月后,陆康病死。陆康事先将陆逊与亲属送往江东。其子陆绩尚幼,所以年仅十二岁的陆逊便承担起支撑门户的责任。

孙策死后,孙权继领其众,为将军,“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陆逊年仅二十一岁,应召入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统治集团的幕僚。历仕东、西曹为令史;不久出任海昌(今湘江海宁西南)屯田都尉,兼海昌县令。海昌境内连年遭旱灾,他开仓赈济贫民,组织生产自救,缓和了灾情,因此深得民心。

当时吴郡、会稽、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北)一带也有很多逃户。针对这种情况,陆逊采用查户整顿的方法,将其中的精壮招募为部曲,其他则用于屯田。时会稽有山贼大帅潘临,造反多年,官府无法平定。陆逊便招兵进讨,终将其平定。时陆逊手下已有2000余人。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鄱阳的贼帅尤突作乱,影响甚大,陆逊率军配合奋武将军贺齐将其讨平,斩首数千。陆逊因功被拜定威将军,屯兵利浦。

通过这些战事,陆逊初步显示了出众的军事才能,很受孙权器重。孙权便将孙策的女儿嫁与陆逊,并经常找他商讨治国大策。

时东吴境内的许多山区越族居民据险自守,不服从孙权政权的统治,并不断起事反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陆逊向孙权建议:“方今英雄棋跱,豺狼规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孙权采纳其建议,任命他为右部督。

同年,费栈被曹魏策反,在丹阳煽动山区越族居民起事,充当曹军内应,配合曹军。孙权命陆逊率兵前往征伐。时费栈人多势大,陆逊带去的兵马较少,敌我悬殊。但陆逊采用多插旌旗牙幢、分布鼓角、夜里派人潜入山谷吹号击鼓等疑兵之计,很快击破费栈武装。勒令各山区越族居民迁徙到平原地区,编入户籍,种田纳赋,从中挑选强壮者从军,得精兵万余,使东吴统治得以加强和巩固。之后,陆逊率所得精兵回驻芜湖(今安徽芜湖)。

会稽太守淳于式这时却上表告陆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陆逊返回知道此事后,反为淳于式说好话。孙权也有些不解,问:“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陆逊说:“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孙权说:“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孙权对其风范甚为佩服。

陆逊虽然在早期活动中初露锋芒,但并不甚为人知,直到建安末年,吴、蜀争夺荆州时,他才脱颖而出,成为吴军一位杰出的后起之秀。荆州地处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与孙刘联军为争夺荆州,进行了著名的赤壁之战。战后,刘备刘备占据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孙权占据了江夏郡和南郡南部。刘备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既阻碍孙吴势力向西扩展,又威胁着孙吴侧翼的安全,成了孙权的一块心病。从此,吴、蜀争夺荆州的纠纷越闹越大。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蜀前将军关羽水淹魏七军,生擒主帅左将军于禁,乘胜围攻败退樊城(今湖北襄樊)的魏征南将军曹仁,一时威震华夏(参见樊城之战)。魏王曹操采纳丞相司马司马懿、曹椽蒋济的建议,利用刘备拒不归还所借荆州,吴蜀联盟出现破裂之隙,派人劝说东吴孙权抄袭关羽后方,并许诺把江南封给孙权。驻军陆口(今湖北蒲圻西北)的东吴大将吕蒙认为,关羽素怀兼并江南的野心,是对东吴的很大威胁,建议孙权趁机消灭关羽,以解除后患。孙权采纳其计。

闰十月,为隐蔽企图,吕蒙称病返回建业,途经芜湖,陆逊前去拜见。陆逊对吕蒙说:“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吕蒙说:“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陆逊:“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吕蒙大惊,但为不泄露军机,便说:“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经此番交谈,吕蒙发现陆逊是可用之才。后吕蒙拜见孙权,孙权问谁可以替他在陆口指挥,吕蒙极力推荐陆逊,并说:“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即拜三十六岁的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

陆逊至陆口,即写信给关羽,书中写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廪良规。”又说:“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参见城濮之战),淮阴拔赵之略(参见井陉之战),蔑以尚兹。闻徐晃等少骑驻旌,窥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陆逊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在书中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赞赏他的功德,表示自己对他的仰慕,并且表示绝不与关羽为敌。

关羽看信后,甚为轻视陆逊,愈发大意,完全丧失对东吴的警惕。把留守后方、用于提防东吴的军队调至前线,全力对付曹操。这时,关羽虽然在前线取得节节胜利,但他的后方却危机四伏。关羽不善团结部下,引起部下的不满。留守江陵、公安的将领糜芳、士仁因军资供应不及时,关羽声言要惩治他们,糜芳、士仁不堪忍受,顿生异心。这些情报,陆逊都了如指掌。

陆逊见破蜀时机已经成熟,立即上报孙权,孙权即命吕蒙与陆逊同时分道攻取荆州(参见江陵之战)。吕蒙率军攻打公安、江陵。陆逊则长驱直入,十一月,陆逊率军直下荆州公安、南郡,被孙权任命为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宜都太守樊友弃城而逃,其它据点长吏和蛮夷酋长都望风而降。接着,陆逊又派将军李异、谢旌等率3000人攻蜀将詹晏、陈凤。李异率水军,谢旌率步兵破蜀军詹晏等,俘陈凤。又率军大破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秭归大族文布、邓凯等招聚夷兵数千人,企图抵抗吴军。陆逊再次令谢旌攻讨文布、邓凯,二人逃走,蜀军任以为将。陆逊派入前去诱降,文布率众而降。陆逊指挥的吴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西蜀的大门。当关羽得到消息,勿勿忙忙从樊城撤军的时候,公安、江陵已经被糜芳、士仁献给了吴军。蜀军进退维谷,走投无路,疲于奔命,军心动摇。关羽只得领兵退守麦城,十二月,关羽率少数骑兵从麦城突围逃窜,被吴将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斩首。

陆逊前后斩获招纳蜀军数万人,孙权即拜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镇抚荆州。

时荆州新定,陆逊即上书孙权:“昔汉高受命,招延英异,光武中兴,群俊毕至,苟可以熙隆道教者,未必远近。今荆州始定,人物未达,臣愚慺慺,乞普加覆载抽拔之恩。令并获自进,然后四海延颈,思归大化”(《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孙权纳其言。

建安二十五年(220)冬,曹丕篡汉称帝,改元黄初。翌年(221)四月,刘备也在蜀中称帝。与此同时,孙权移镇于鄂,改名武昌。陆逊主张延纳刚刚返回荆州的士人,以扩大孙吴政权的影响,孙权采用了他的意见。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欲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群臣劝谏,决意伐吴,命驻阆中的车骑将军张飞率部前往江州(今四川重庆)与主力会合,张飞却为部将刺杀。七月,刘备令丞相诸葛亮留成都,上将赵云在江州为后军督,亲统大军沿江东进(参见夷陵之战)。

蜀大军压境,孙权与刘备媾和遭到拒绝,乃与曹魏修盟,曹魏趁势离间孙、刘,八月,封孙权为吴王。孙权遂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统率朱然、韩当、徐盛、潘璋、孙桓等部5万人抗拒蜀军,派平戎将军步骘领兵万人镇守益阳(今湖南益阳地区),以防止武陵(湘西、黔东、鄂西南)少数民族助蜀。

当蜀军4万进攻巫(今四川巫山)、秭归(今属湖北)时,陆逊采取主动后撤,诱敌深入,集中兵力,相机破敌的方略,令部将李异、刘珂退至夷陵、猇亭(今湖北宜都北、长江东岸)一带,把数百里峡谷山地让给刘备,以使蜀军战线伸长,露出破绽。

吴黄龙元年(蜀章武二年,222年)正月,刘备求胜心切,派将军吴班、陈式督率水军深入夷陵地区,封锁长江两岸。二月,亲率诸将自秭归,经崎岖山道,进至夷陵一带,坐镇猇亭督师。蜀军从巫峡至夷陵沿路扎下了几十个大营,还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率江北诸军进抵夷陵以北与江北吴军相拒,并监视魏军动向,以防袭击;命侍中马良部进驻武陵郡,策应反吴投蜀的少数民族首领沙摩柯部,威胁吴军侧翼。

不久,刘备派前部督张南率兵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吴军诸将请求陆逊派兵增援,说:“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陆逊知夷道城坚粮足,有意让其牵制蜀军,而坚持不予分兵。便函回答说:“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后孙桓见到孙权,谈及此事时说:“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当蜀军频繁挑战,吴将皆急欲迎击时,陆逊耐心劝止,坚守不出,欲使蜀军师老疲惫。陆逊说:“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太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厉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逐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于木石之间,徐制其敝耳”(《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九》)。诸将不解,以为陆逊畏敌,各怀愤恨。

有些老将和贵族出身的将领不服约束,陆逊则绳之军纪,严加制止。并说:“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剪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在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刘备在山谷设伏兵1000人,令吴班平地扎营,企图诱吴军出战。为陆逊识破,仍不与战。但诸将却都要出击,陆逊说:“此必有谲,且观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刘备见此计不成,便率8000伏兵从谷中撤出,陆逊说:“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两军相持半年之久。时至盛夏暑热,蜀军无法急战速胜,兵疲意懈。蜀水军又奉命移驻陆上,失去水陆两军相互策应的主动权。蜀军深入敌国腹地,延绵数百里山川连营结寨,因战线过长,运转补给发生困难。

六月,陆逊决定适时转入反攻,上书孙权说:“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诸将都说:“攻备当在初,今乃令人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陆逊说:“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己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陆逊先攻蜀军一营,但交战不利。诸将皆埋怨道:“空杀兵耳。”陆逊则说:“吾已晓破之之术”(《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命令将士持草一束,先以火攻破一蜀营,遂令诸军趁势发起进攻,迫使刘备西退。张南从夷道北撤,被朱然、孙桓南北夹击,战死。陆逊命水军封锁长江,孙桓扼守夷道,将蜀军分割于大江东西,遂行各个击破。吴军继施火攻,火烧连营40余寨,蜀军死伤惨重,蜀将杜路、刘宁投降,都督冯习及沙摩柯被杀。刘备败退至马鞍山,依险据守。陆逊即集中兵力,四面围攻,蜀军土崩瓦解,被歼数万。刘备趁夜突出重围,后卫将军傅彤战死。刘备逃奔秭归,令在险道上焚烧铙铠,以阻塞吴追兵道路。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可见蜀军损失之大,失败之惨。

吴军获胜后,诸将这才对陆逊大为佩服。孙权闻后,说:“君何以初不启诸将违节度者邪?”陆逊则说:“受恩深重,任过其才。又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孙权听后,对陆逊的博大胸襟更赞不绝口,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为江陵候。

当刘备逃往白帝城时,部将徐盛、潘璋、宋谦等各自上书,要乘机进攻蜀国。孙权征询陆逊的看法。陆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陆逊为防曹魏乘机袭吴,仅派李异、刘珂部追踪刘备至南山(秭归南岸山),而未行大举追击。黄权部被吴军截断归路,被迫降魏。不久,魏军果然发兵攻吴,但已无机可乘。

夷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著名战例。作为吴军主帅的陆逊统观两军主客观态势,确定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后发制人,相机破敌的战略。并充分利用地势及天候等有利条件,巧施火攻,一举击败蜀军。大获全胜后,又适时停止追击,使曹魏无隙可乘,战略全局运筹周密,堪称用兵奇略。

刘备收集败将残兵,退回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后,大为惭恚,说:“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并于次年四月病亡。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即,由诸葛亮辅政,诸葛亮仍采取联合的策略,与东吴和好,恢复了吴蜀联盟。凡吴、蜀关系处理,孙权都先征求陆逊意见;给蜀的文书,也先给陆逊看,有意见陆逊可代改后再发出。孙权还专门�%C

陆逊有没有北伐过?陆逊北伐战绩如何?

诸葛亮面临蜀国国力逐渐衰退也要坚持北伐,目的就是为了以攻代守。隔壁吴国同样面临曹魏的威胁,为什么陆逊却很少北伐呢?其实严格来说,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