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火箭的信息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9浏览:2收藏

长征五号火箭的信息有哪些,第1张

长征五号火箭,是我国首个研制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征五号),被航天人亲切地称作“大火箭”。他的具体信息有:长征五号高度约57米,有20层楼高,箭体直径达到5米,起飞质量870吨,是我国高度最高、体积最大的火箭。火箭上配备了3种全新大推力发动机,分别摘得我国“最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最大推力氢氧发动机”“比冲性能最高的火箭发动机”3个桂冠。

长征五号火箭不仅个头大,力气也很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介绍,长征五号突破了大功率氢氧发动机等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起飞推力突破千吨级,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25吨,比现役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运载能力提高了25倍以上,是国内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

“长征五号”的重大意义

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跨入世界大吨位火箭发射行列,将显著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推动航天发射综合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基石。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

运载火箭技术水平不仅代表一个国家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也体现着其最终利用空间和发展空间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是一个国家航天能力的基础。

近年来其他航天强国都在研制大型火箭甚至重型火箭,把发展先进的航天运载技术确立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而我国现役的长征系列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仅为5吨级,未来进一步开展深空探测必须发展大推力运载火箭,这是空间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字数不少于550吧,谢谢了。

解析:

长征运载火箭家谱

发射间隔以月计, 神八神九不载人, 神十带人进“站”

6年半能制造25吨运载力火箭,“神八”“神九”“神十”发射间隔缩短

“一旦国家立项发展大推力火箭,我们能在6年半之内完成制造,并进行首次试射,把火箭运载能力从现在的95吨提高到25吨。”昨天,在“北京宇航学会青年航天论坛”上,

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2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他透露了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的进展情况和“神舟”系列飞船的计划。

揭秘火箭“力士”

25吨运力 能“驮”空间站

25吨的大推力运载火箭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在低轨道发射空间站,也可以在高轨道为月球探测、其他深空探测服务。

登月需要火箭“力士”

晨报:新一代大型火箭会用在什么地方?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2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以下简称刘竹生):我国的空间计划在载人航天之后,还有发射空间实验室的计划。在发射空间实验室时,现有的用于“神六”的长征2F运载火箭适应不了大推力的要求,所以必须搞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另外,我国的探月计划分“绕、落、回”三个阶段,由于后两个阶段要登到月球上再回来,同样需要很多的能量作为支撑。25吨的运载火箭可以在低轨道发射空间站,也可以在高轨道为月球探测、其他深空探测服务。

晨报:绕月卫星会用什么火箭?

刘竹生:发射绕月卫星会采用长3甲火箭,因为登月的第一步绕月,比较省能量,不需要太大推力的火箭。而“落”和“回”阶段,则必须用新一代大推力的火箭了。

新火箭采用环保推进剂

晨报:新一代火箭的外形是否有改动?

刘竹生:外形与现在的火箭没有太大差别,但是直径会由长2F的335米提高到5米,运载能力也将由现在的95吨提高到25吨。

晨报:推进剂是否有所改动?

刘竹生:过去的火箭用的是单发动机,未来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将采用双发动机技术。双发动机分别用不同的推进剂,一种发动机烧液氢液氧,一种烧液氧煤油。现在的火箭用的推进剂是有毒的四氧化二氮。新一代火箭用的推进剂是环保材料——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液氢液氧产生的化合物只有水,所以它是清洁、环保的能源。液氢液氧推进剂在我国火箭上早已开始应用了,技术上也很成熟;而液氧煤油只在小发动机上使用过,目前国外使用这样的推进剂。

25吨达到国际顶级水平

晨报:如果我国能建造25吨的大推力运载火箭,与国际上领先水平是否还有差距?

刘竹生:如果达到25吨,也基本上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了。其实别说25吨,就是再往上也能实现。不过,在一段时间之内不会再发展更大推力的火箭,因为火箭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卫星和航天器的发展,而卫星也不能无止境地“变大”。但是,如果不研制大推力的火箭,稍微大一些的卫星你就打不了,相当于自动从这个发射市场退出了。

晨报:新一代大型火箭对航天材料是否有新的要求?

刘竹生:是的,比如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都要装在低温储箱里,低温储箱需要保温,但不能做得很厚。现在有一种方案是使用复合材料,外边用碳纤维,里边用很薄的金属层,现在小的能做出来,但是要做直径5米的储箱,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可以发射外国商用卫星

晨报:研制新一代大型火箭技术有困难吗?

刘竹生:现在方案设计基本已经完成,在技术上不存在什么问题,就等国家立项之后,进行初步设计、地面大型实验等。目前,图像测量功能还需要改进,现阶段图像测量的主要功能是为拍摄火箭分离的图像,下一步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还要增加使用范围,除了对火箭分离图像进行监控外,还对一些温度场进行测量。

晨报:该项目立项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刘竹生:具体时间还不知道,但都列在“十一五”规划中了。

晨报:大推力火箭是否准备发射外国的卫星?

刘竹生:当然可以为国外商用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其实现在所有的火箭都可以提供发射服务。我们过去光是火箭比较强,卫星寿命达不到那么高,就只能发射别人的卫星,现在我们打算采取捆绑的方式,你来买我的卫星,我用我的火箭给你发射上去。

揭秘神舟系列

神舟“三兄弟”一月一发

从“神八”开始,“神九”、“神十”都很快,一个多月都算长的,一个目标上去了,需要马上发射下一个上去进行对接,所以会非常快地连续发射。

“神八”“神九”:只探路不载人

晨报:“神七”是否会用这种大推力火箭送上去?“神七”会有几个航天员?

刘竹生:按现在的计划,两年之后发射“神七”,还用不上大推力运载火箭,依旧会使用长征2F火箭。“神七”计划上3个人,因为有人出舱活动时,必须要有3个人协同完成。

晨报:未来的“神八”、“神九”一直有载人计划吗?

刘竹生:从“神八”开始,就发射无人的目标飞行器了,也就是空间实验室,不搭载航天员,只是送到天上完成实验室的对接。“神八”是有好多接口的小的空间实验室,包括“神八”在内,现在搞的空间实验室都是为未来的空间站做准备的,我们要考察到底人上去以后长期工作、生活行不行,到底上面会遇到些什么问题,这些都需要摸索,因为有好多你根本想不到的问题会发生。

“神九”也没有航天员,只是发射目标飞行器。

“神十”:航天员要进空间实验室

晨报:什么时候重新开始载人计划呢?

刘竹生:其实“神八”、“神九”都是上去探探路,看对接技术是否成熟,到了“神十”才重新带航天员上去进行空间实验室的工作。

“三兄弟”发射间隔一个月

晨报:“神八”、“神九”、“神十”的发射时间间隔是否也需要两年时间?

刘竹生:要不了那么久!从“神八”开始,“神九”、“神十”都很快,一个多月都算长的,因为一个目标上去了,需要马上发射下一个上去进行对接,所以会非常快地连续发射。

最新进展

六年半造出火箭“大力士”

“一旦国家立项发展大推力火箭,我们能在6年半之内完成制造。”昨天,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吴燕生院长透露了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研究情况。他说,这将使我国运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从现在的95吨提高到25吨。

他说,运载火箭是太空探索的基础系统。“可以说,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太空探索的舞台就有多大。”

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是承担了“神六”发射任务的长征二F,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了95吨,而世界上运载火箭的近轨运载能力最大已达25吨。

“在大推力运载火箭上,我国与世界最先进水平有6年时间的差距。”吴燕生说,目前我国已在大推力运载火箭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并且进入了型号研究阶段,国家立项后便能在6年半之内完成第一次试射。这也意味着,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

他同时透露说,项目总体科研经费大约需要十几亿元人民币。

两大重点技术需要突破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6号副总设计师杨宏在做主题演讲时介绍,2004年,中央批准了载人航天第二阶段正式启动,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阶段的第二期工程。

该工程将重点突破两大技术,一是完成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要为之设计适应舱外活动的舱外航天服,第二项技术是完成两个太空飞船在太空中交互对接,其中航天员出舱行走是“神七”时的计划。

杨宏说,这两项技术完成后,将进一步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继而建立永久性的空间站。

●新闻背景

中国运载火箭发射里程碑

●1970年4月24日 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1975年11月26日 长征二号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1982年9月9日 长征二号丙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1984年4月8日 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试验通信卫星

●1990年7月16日 长征二号E火箭成功发射巴基斯坦卫星

●1994年2月8日 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发射实践4号卫星和模拟星

●1997年8月20日 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发射菲律宾马部海卫星

●1999年11月20日 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一号飞船

●2003年10月15日 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中国航天国际合作 双边合作

1985年以来,中国先后与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典、阿根廷、巴西、俄罗斯、乌克兰、智利等十多个国家签订了 间、 部门间空间科学技术及应用合作协定、议定书或备忘录,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双边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制定互利的空间计划、互派专家学者、组织研讨会,到共同研制卫星或卫星部件、进行卫星搭载服务、提供商业发射服务等等。

商业发射服务

自1985年中国 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国际卫星发射服务业务以来,至2000年10月,先后为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瑞典、美国、菲律宾、巴西等国家及中国用户成功地发射了28颗国外制造的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是对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有益补充,也为用户提供了新的选择。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王大鹏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分为六种构型,用字母A-F表示,分别对应其下属的六款火箭。其中构型A、B、C为带助推器的一级火箭结构(即“一级半”),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航天器;构型D、E、F为带助推器的二级火箭结构(即“二级半”),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航天器。其中构型D为基本型。

长征五号采用模块化设计,火箭各组成部分对应不同的模块:芯一级对应5米直径火箭芯级模块,芯二级对应5米直径火箭上面级模块,335米直径助推器对应335米直径火箭助推级模块,225米直径助推器对应225米直径火箭助推级模块四种基础模块根据不同方式搭配再加上整流罩等火箭部件就可以形成六种不同构型火箭。

长征五号基本型(即构型D)包含了上述所有4个模块,涵盖了系列火箭所有关键技术项目,结构具有代表性,下面以它为例进行火箭总体布局介绍。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基本型为带助推的两级火箭。火箭由顶至下依次为卫星整流罩、子二级(上面级)、子一级、2个335米和2个225米直径助推器。

卫星整流罩采用冯·卡门气动外形泡沫夹层结构和横向线性分离装置。

在芯一级配置2台50吨级以液氢液氧为燃料的YF-77火箭发动机,第一级燃料箱旁捆绑了四个助推器,335米和225米直径助推器交替排列。335米直径助推器配置2台120吨级以液氧煤油为燃料的YF-100火箭发动机,225米直径助推器配置单台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芯二级(即上面级)采用改进的长征三号甲三子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YF-75D作为主动力每个助推器上有一个稳定尾翼。

折叠芯一级

芯一级采用5米直径火箭芯级模块。5米直径模块采用全新的大直径技术,使用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使用2台50吨级YF-77发动机双摆,以及相应的新的增压输送系统和伺服机构等。

为了简化操作、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芯级采用独立结构的贮箱,而不采用共底结构。

长征五号一级氢箱生产中运用铣焊一体技术、内撑外压技术和辅助支撑技术等手段长征五号在箭体加工上使用了先进的搅拌摩擦焊技术。

折叠助推器

助推器与芯级的捆绑连接采用成熟的静定连接方式,为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并改善结构的动特性,采用前支点传力方式,前支点设在箱间段。为降低分离过程中的冲击、提高可靠性,火箭的分离系统采用线性分离装置。助推器与芯级相同采用独立结构的贮箱。长征五号火箭推进剂储箱使用2219铝合金。 

1、335米直径助推器

335米直径助推器继承中国长征二号等火箭芯级已有的335米直径技术,使用液氧和煤油推进剂,安装两台120吨级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再加上与发动机配套的增压运输系统和伺服机构等。

2、225米直径助推器

225米直径模块继承长征二号等火箭助推器已有的225米直径技术,使用液氧煤油推进剂,安装一台120吨级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再加上与发动机配套的增压运输系统和伺服机构等。

折叠芯二级

芯二级采用5米直径火箭上面级模块。同样作为5米直径模块,其采用全新的大直径技术,使用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采用改进的长征三号甲三子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YF-75D作为主动力,2次启动,发动机双摆,以及相应的新的增压输送系统和伺服机构等。另外芯二级采用无毒、无污染辅助动力系统,配有气氧煤油姿控发动机。

芯二级的液氢箱采用与芯一级氢箱相同的结构形式,液氧箱则采用直径335米悬挂贮箱。

折叠卫星整流罩

长征五号卫星整流罩是中国直径最大、质量最大的整流罩,直径52米,长度根据不同的下属型号而有所不同(详见“系列型号”一节)。

该整流罩首次采用了冯·卡门外形泡沫夹层结构和横向线性分离装置等新技术。

整流罩将与有效载荷一起垂直整体运输、吊装。

预祝长征五号卫星发射成功。

我国运载火箭被命名为长征系列。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长征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能力,并具备无人深空探测能力。低地球轨道(LEO)运载能力达到25吨,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能力达到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14吨。

运载火箭以长征命名不是巧合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载星火箭就是长征一号。长征一号的研制也是一次长征,从1958年开始到1970年发射成功,足足走了12年。

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1958年5月,毛泽东在中国***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

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北京南郊诞生,钱学森出任院长。

火箭设计之初,大家都在想给火箭起个什么名字。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一总体设计部总体设计室的同志们,有感于毛主席著名的《七律·长征》中表现出来的红军为实现革命目标,藐视一切困难、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顽强斗志和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提出建议并经上级领导批准,将火箭命名为“长征”,寓意我国火箭事业一定会像红军长征一样,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到达胜利彼岸。

哈喽大家好,又跟大家见面了。随着神州十二号发射成功的盛世创举,举国欢庆。让我们来聊一聊我国航天历上的“国之重器”。作为一名自豪的中国人,如果对这些有着传奇、神话、历史特色的特殊名称的成员,完全不了解,那实在有失水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一、东方红(系列人造卫星):在一九七零年到一九九七年的时间里总共发射十七次,包含载有通信转发器,遥感器,导航设备的应用卫星;载有各种空间物理探测、天文探测等仪器的科学卫星;载有各种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案、新仪器设备和新材料的试验设备的技术试验卫星。在相比其他国家起步时间早,航天技术优于我国的年代里,“东方红”系列的卫星发射工作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由钱学森、赵九章等“两弹一星”元勋们艰苦奋斗完成。在那个年代里反映着当时中国的经济、科技、社会和军事能力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是促进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中华脊梁”般的存在,“国之重器”的称呼绝对名副其实吧!

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作为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运载工具,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7种型号。截至到2019年3月10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300次发射,发射成功率在95%以上。1996年10月至2009年4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连续成功75次。从1990年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为国外和香港用户发射了50颗卫星。截至2017年12月,中国长征火箭累计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60次商业发射,其中搭载发射服务15次。作为“国之重器”名至实归。

最后,让我们来认真的思量一下,以上这些“国之重器”你是否认可呢?有很多人说上述这些“国之重器”的名字起得比较浪漫,但是我个人不太同意。有点太片面了吧?我觉得至少从上边这些名称里边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几千年以来就是一个不停的在硝烟战火中艰苦奋战、与天斗与地斗,真正的依靠契而不舍的民族精神,依靠不同时代的“国之重器”无限打拼最终成就了现在这般神话般的结局。依靠跟上述一样的“国之重器”成就世界强国,屹立在世界之林的东方。作为拥有如此多的“的国之重器”的中国人,你不应该觉得骄傲么?

中国航天火箭的具体画法如下:

1、首先画出火箭的整体轮廓,头部尖尖的,尾部两边画上尾翼。

2、继续补充窗户,还有火箭尾部的火焰。

3、开始涂色啦,我们先给火箭的头部、窗户和尾翼涂上蓝色。

4、最后给火箭尾部的火焰涂上红色,并给火箭的边缘加深阴影,简单的火箭简笔画就完成啦!

中国现代航天火箭有哪些:

长征系列:

长征系列是中国火箭中最有名气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就是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给“打”上去的,中国的载人航天任务也是由长征系列的火箭负责执行。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有十余种子系列,如长征一号系列、长征二号系列等,形成了长征火箭系列型谱,能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或航天器。

风暴系列:

风暴系列运载火箭,虽不如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那么出名,并且刚出世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其作用和意义也不容小觑。1975年7月26日,由风暴一号发射成功的长空一号卫星,是中国质量最重的卫星。风暴系列运载火箭十分短命,仅有风暴一号一代产品,但他对于我国航天事业的贡献,也是不可估量的。

火箭的画法如下:

1、首先先在纸上画出火箭的轮廓。

2、然后在纸上画出火箭头的分界线和一个小圆。

3、接下来,画出火箭的支撑架。

4、再然后,画出火箭尾部喷火的部分。

5、最后给火箭添加颜色,即完成。

中国运载火箭发射记录,现代航天事业自1970年至2017年各次运载火箭(风暴、开拓、快舟)的发射情况。最终目标高度高于海拔100千米的卡门线并进入轨道的发射任务均被收录,亚轨道发射任务不计入发射数。

截至2022年6月2日,我国已使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422次发射。

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20种型号。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5个型号已退役。

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1] 和长征十一号15个型号在役。另有长征六号X、长征十一号甲3个型号在研,长征九号1个型号论证中。

  从1970年4月,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开始,到今年10月底,我国已经完成 研制生产并正式

  发射过的长征运载火箭的型号有9种: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 丙/长征二号丙改,长征二号

  丁,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以及长征 四号。其中, 长征二号丁和长征四号由上海

  航天局研制,其他7种火箭都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 研究院研制的。长征火箭已经累计发射了49次,成功42次,

  两次由于星箭协调原因而失败,总成 功率为8775%。``

  1长征一号``

  长征一号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它的一、 二级火箭采用当

  时的成熟技术,并为发射卫星做了适应性修改,第三级是新研制的以固体燃料为 推进剂的上面级。1967年11

  月, 决定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1968年初,完成了 火箭的总体设计,之后又用了两年左右的时

  间完成了各种大型的地面试验。1970年4月24日,长 征一号火箭首次发射,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顺利送入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 功。1971年3月3日,长征一号火箭第二次发射,把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准

  确送入轨道,又一次 取得圆满成功。相对于70度倾角、440公里高的圆轨道,长征一号火箭的运载能力为300公

  斤,此 火箭共进行了两次发射,均获得成功。

  长征一号的研制成功,揭开了我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为了提高长征一号火箭的运载能力,适应国内外小型卫星发射市场需求,根据长征一号改 进的长征一号丁

  火箭正时刻准备着进入发射市常长征一号丁的低轨道(185公里)运载能力为850 公斤,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为

  200公斤。``

  2长征二号``

  在长征一号成功飞行之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成功研制了我国的第一个大型液体 运载火箭长征二

  号。长征二号火箭共两级,推进剂采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低轨道的运载能 力为1800公斤。

  1974年11月5日,长征二号火箭首次发射。但由于一根控制信号导线折断,火箭在起飞20 秒以后姿态失稳,

  火箭自毁。一年以后,长征二号火箭第二次发射,火箭工作正常,卫星准确入,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是我

  国发射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后来,在1976年12月7日以及1978年 1月26日,长征二号火箭又进行了两次发射,

  均获得成功。

  长征二号共进行了4次发射,除了第一次发射失败以外,其余3次均获得圆满成功。长征二 号的成功,使我

  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和航天遥感技术的国 家。``

  3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

  在长征二号连续发射3次成功以后,在该火箭的基础上,又研制成功了长征二号丙,研制 单位仍是中国运载

  火箭技术研究院。自1980年开始,在连续三个批次中,长征二号丙火箭不断得 到设计改进,其运载能力得到了

  逐步提高,由长征二号的1800公斤提高到最后的3000公斤。自 1982年9月至1992年10月的10年间,长征二号丙火

  箭连续发射11次,全部成功,把12颗卫星准确 送入轨道,其中有一颗为瑞典的搭载卫星。

  1992年底,为了发射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铱卫星,长征二号丙做了进一步的设计改进,采 用了固体上面级

  以及一个卫星分配器。加有上面级的长征二号丙火箭在1997年9月1日进行了模拟 发射,两颗模拟卫星准确入

  轨,试验发射取得了成功。1997年12月8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二号丙改火箭成功地将两颗铱卫星送入

  预定轨道,首次正式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二号丙改火箭到1998年4月底,还将为摩托罗拉公司进行两次铱星网的组网发射;从 1998年5月开始,

  还将进行该网的补网发射。该火箭是我国目前进入国际市场,用于低轨道发射 任务的主要火箭。``

  4长征二号丁``

  长征二号丁火箭是由上海航天局在长征二号的基础上增加推进剂的加注量、提高起飞推力 而研制成的,仍

  为二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从1992年8月9日首次发射至199 6年10月20日,长征二号丁共

  发射3次,均获得成功。``

  5长征二号捆``

  1986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了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提出了研制长征二号捆绑 式火箭(即长征二

  号E)的方案,即芯级采用二级火箭,在长征二号丙的基础上捆绑四个液体助推 器,将低轨道的运载能力提高到

  9200公斤。1988年11月,长城公司与美国休斯公司签订发射服务 合同,利用长二捆火箭发射澳星B1卫星。航天

  部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自筹资金,仅用了18 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长二捆火箭的设计生产,于1990年7月16

  日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把一颗模 拟卫星和一颗巴基斯坦搭载卫星准确地送入轨道。1992年3月22日,长二捆火

  箭正式发射澳星B1 卫星,由于箭上程序配电器的节点间出现了多余物,导致点火后一、三号助推发动机关机,

  造成 发射中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吸取教训,严格管理,于同年8月14 日,再一

  次组织发射,取得了成功。

  长征二号捆火箭首次采用助推器捆绑分离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火箭的运载能力,也为以后 的长征三号乙火

  箭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到1995年12月28日,长二捆火箭共进行了7次发射,在第3、5次发射中,均出现卫星爆炸。 在随后的故障调

  查公报中,认为故障的出现是由于星箭双方的技术协调不彻底,存有隐患,双方 均应采取措施,分别加强卫星

  和整流罩的设计。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认真总结,从故障中学 习,进一步认识了高空风修正问题。在以后

  的第6、7次发射中,长征二号捆火箭均取得成功。

  长征二号捆火箭是我国目前进入国际市场,用于低轨道发射任务的主要火箭。``

  6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是在长征二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级火箭,可以把1600公斤的有效载荷直接送 入地球同步转移

  轨道。长征三号充分继承了已有长征火箭的成熟技术,它的一、二级发动机采用 长征二号丙的一、二级发动

  机,三级则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长征三号是我国 首次使用液氢/液氧发动机的火箭。为了解

  决液氢/液氧发动机的高空二次启动等技术难题,负责 火箭设计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正式发射前进行了

  大量试验,终于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 几个掌握液氢/液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之一,为进一步开发以后的更大推

  力的火箭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在其第7次发射中,成功地将亚星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我国发射的第

  一颗国外卫星,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常

  到目前为止,长征三号火箭共完成了12次发射,其中第1、8、11次发射均因三级液氢/液 氧发动机的问题而

  使得卫星没有进入最终的同步转移轨道,导致失败,其余的9次均获得成功。 在经历了第11次发射的失败以后,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认真分析火箭飞行暴露出的问题, 并改进设计,于1997年6月10日,在长征三号的第12

  次发射中,成功地将我国的风云二号气象卫 星送入预定轨道。

  长征三号火箭是我国目前进入国际市场,用于同步转移轨道轻型卫星发射任务的主要火箭之一。 ``

  7长征三号甲``

  长征三号甲火箭是在长征三号成功之后新研制的大型三级火箭,其各方面的技术性能比长 征三号都有较大

  幅度的提高。长征三号甲火箭的一、二级与长征三号的一、二级相同,三级则是 新研制的大推力的液氢/液氧发

  动机,真空推力由长征三号的44.4千牛提高到158千牛,火箭的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高到了2650公

  斤。

  除了具有二次启动能力、大推力的三级发动机外,长征三号甲火箭还首次采用了四轴挠性 惯性平台,火箭

  整体的综合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首次发射,将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夸父一号和实践四号两颗卫 星准确送入预定

  轨道。1994年11月30日,长征三号甲火箭又成功地将我国新研制的东方红三号卫 星送入预定轨道。1997年5月12

  日,长征三号甲火箭在其第3次发射中,又成功地把东方红三号卫 星送入同步转移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三号甲火箭3次发射,全部成功。目前长征三号甲火箭主要承担国内卫星的发射任务, 但其优秀的实际

  飞行成绩已经引起了国际航天界以及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普遍重视。``

  8长征三号乙``

  长征三号乙火箭是以长征三号甲为芯级,采用长征二号捆的助推器捆绑与分离技术研制而 成的我国目前推

  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它可以把5000公斤的有效载荷直接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这一运载能力高于欧洲阿里安

  航天公司的阿里安44L型火箭。与长三甲火箭相同,长三乙火箭也 采用大推力的三级液氢/液氧发动机,惯性组

  合采用四轴挠性平台。可以说,长三乙火箭是在继 承了我国所有的长征火箭的技术优点的基础上研制成的,是

  长征火箭系列的优秀代表。长三乙火 箭的研制,引起了国际航天界的普遍关注。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在组织发射

  第7、8代卫星时,就选 择了尚在研制中的长三乙火箭,选定用第一发长三乙火箭发射该组织的708卫星,并在这

  之后再 发射804、805卫星。

  长三乙火箭的首次发射是在1996年2月15日。由于一个电子元器件的失效,使得惯性基准倾 斜,火箭按错误

  的姿态信号进行姿态矫正,导致火箭在飞行22秒以后,触地爆炸,星箭俱毁,发 射失败。

  在首飞失败以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来进行故障调查、试验验证等 工作,在调查

  分析工作每取得一定阶段性进展的时候,都及时向关心长征火箭的外界用户做了介 绍,最终的结论也得到了国

  际航天保险界、卫星生产商以及用户的广泛认可。1997年8月20日, 长三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美国

  劳拉公司生产的马部海卫星取得成功;10月17日,长 三乙火箭又把劳拉公司生产的亚太2R卫星非常精确地送入

  了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根据已经签订的发射服务合同,长征三号乙火箭在近期内还将发射中卫�1号卫星、鑫诺 卫星、中星8号卫

  星。这三颗卫星分别由美国洛克西德·马丁公司、法国宇航公司和美国劳拉空 间系统公司生产。

  在研制长三乙的同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还研制了另外一种型号:长征三号丙。长 三丙火箭也是采

  用长三甲火箭作为芯级,但在一级周围只捆绑了两个助推器,其他部分基本与长 三乙相同,其同步转移轨道的

  运载能力为3700公斤。这样,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乙火箭就形成了发射同步转移轨道

  卫星的一个系列,其运载能力分别为:1600公斤, 2650公斤,3700公斤,5000公斤。长征系列火箭也就可以发

  射现在国际上常见的所有的地球同步 轨道通信卫星。长三丙的研制工作在长三乙首飞失败以后暂停。``

  9长征四号``

  作为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备份方案火箭,上海航天局自1979年起用了10年的时间研制 成功了长征四号

  火箭。它的3级全都采用常温液体推进剂(四氧化二氮与偏二甲肼)。1988年9月 7日,长征四号在太原发射中心

  成功发射了我国的第一颗试验气象卫星;两年之后,长征四号又 一次成功发射了气象实验卫星。长征四号火箭

  共发射两次,均取得成功。

长征五号火箭的信息有哪些

长征五号火箭,是我国首个研制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征五号),被航天人亲切地称作“大火箭”。他的具体信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