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姓 宝氏家谱 宝姓起源 宝姓名人 宝姓的来源 宝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宝姓 宝氏家谱 宝姓起源 宝姓名人 宝姓的来源 宝姓简介,第1张

宝[宝,读音作bǎo(ㄅㄠˇ),亦可读作pù(ㄆㄨ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汉朝时期官员宝室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西汉时期,王朝为管理内宫,设有专门的处所,起先负责为宫中女子有病就室治疗,称“宝室”,后逐渐演变成掌管皇后、贵人获罪而囚禁之所,称“暴室”。设有宝室令(暴室令)一人,隶属于光禄勋管辖,官秩六百石,位七品。

宝室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位姓氏者,称宝氏,读音作pù(ㄆㄨˋ)。

第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东汉朝时期官员宝室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东汉时期,宫中有专门的布帛印染晾晒之处所,称曝室,实际上就是染坊,设有掌管官吏一员,称曝室丞,后仿照西汉时期宫内定制,也将有罪的后妃囚禁于曝室,故而曝室又成为宫内附设的监狱,由于多关押的是贵人、嫔妃,因此又称为宝室。宝室丞多由君王亲信的宦官担任。

宝室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位姓氏者,称宝氏,读音作pù(ㄆㄨˋ)。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宋朝时期孔子后裔,属于以为氏。

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字子庄,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公元1038年)封为文宣公兼知县事,宋至和二年(公元1054年)改封衍圣公。自其起始有“衍圣公”之尊称,其庶支后裔中有因以先祖为官之年号“宝元”为姓氏者,称宝氏,读音作bǎo(ㄅㄠˇ)。

第三个渊源:源于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中的宝氏,出自经名首音的汉译音祸谐音。

在元朝时期,就有三位名同人不同的“宝合丁”,此外还有“宝合丁刺只”、“宝童”、“宝哥”等。清朝时期,在云南的 起义军中也有一位将领名叫宝文明。

宝氏 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云南省,读音作bǎo(ㄅㄠˇ)。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宋、元时期成吉思汗的后代,属于以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①蒙古族卓索图盟(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宝氏,源出成吉思汗二弟合撒儿之后,属于“黄金家族”的孛儿只斤氏后裔,取氏族名称词首为姓氏。蒙古族宝氏原居内蒙古呼和浩特,后来迁到土默特右旗、辽宁朝阳县大平房、东大道等乡镇及其周边区域。在古代,由于等级要求森严,宝氏家族的台吉(贵族)只能和扎萨克(旗长)家族联姻。蒙古族孛尔只斤氏,今冠汉姓为鲍氏、包氏、宝氏、博氏、奇氏、罗氏、波氏等,宝氏读音作bǎo(ㄅㄠˇ)。“孛尔只斤”在古突厥语中意为“蓝眼睛的人”。

②蒙古族宝勒格沁氏,源于金国时期博勒和氏,亦称宝里吉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称Boorigit Hala。所冠汉姓有宝氏、暴氏、包氏,宝氏读音作bǎo(ㄅㄠˇ)。

③蒙古族宝古氏,亦称宝济氏、包多机根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ogi Hala。后冠有汉姓宝氏、鹿氏者,宝氏读音作bǎo(ㄅㄠˇ)。

④蒙古族失宝赤氏,亦称实宝禅氏,世居哈喇乌苏齐巴汉台(今新疆塔城地区)。后满族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iboocan Hala。所冠汉姓有宝氏、宫氏、龚氏,宝氏读音作bǎo(ㄅㄠˇ)。

⑤蒙古族宝日努德氏,所冠汉姓有宝氏、吴氏,宝氏读音作bǎo(ㄅㄠˇ)。

第五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明朝洪武年间官员于宝,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该支宝氏,源于明朝洪武年间,钱塘人于宝奉命到云南腾冲地区征粮,恰逢兵变,粮薄丢失,为避祸而弃官流落迤西云南县,即现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以名为姓易为宝氏,后逐渐繁衍发展,遂成西南地区的大族。

现其后人在祥云、龙陵、腾冲、芒市、缅甸等地,其家谱记载该支宝氏目前在世族人约三千余,专设有家会统管祭祀,宝氏读音作bǎo(ㄅㄠˇ)。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清之际女真族保佳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保佳氏,亦称鲍佳氏,满语为Boogiya Hala,世居安楚拉库(今吉林安图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带)。所冠汉姓有鲍氏、宝氏、包氏,宝氏读音作bǎo(ㄅㄠˇ)。

二分布:

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土默特右旗,辽宁省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朝阳市大平房与东大道等乡镇,河南省的焦作市,云南省的腾冲县红豆树村、大理州祥云县,保山地区昌宁县、潞江、滇西各县市,河北省沧州市大楮村,北京市、台湾省台北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缅甸王国的瓦城、木姐、腊戌、佤邦等地,均有宝氏族人分布。

三家乘谱牒:

土默特右旗宝氏家谱,著者待考(德力格),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蒙文手抄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朝阳县大平房镇八棱观村宝广文家。注:当时立《宝氏家谱》时为兄弟四人,其中的世系代数不是目前蒙古族宝氏家族所统计的二十四代。《宝氏家谱》中记载族人的爵位大都是台吉(贵族),其中有二级台吉、三级台吉、四级台吉。在《宝氏家谱》中,族人中喇嘛的数量很少。

四历史名人:

宝力道:(公元1932~今),浙江东阳人。著名现代教育家。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一直在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曾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社会 有南京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南京作家协会主席、南京文联名誉主席、江苏大众文学学会会长、省鲁迅学会会长、省作协理事、中国马列主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三江学院中文系系主任等。以文艺美学现当代文艺思潮的研究见长。

著有《鲁迅的思想和艺术新论》、《艺术与人学》、《文学初步》、《马思列斯文艺论著选诗》、《马列文苡经百题》、《鲁迅-中国文化革命主奖》、《现代文学观念发展史》、《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和《世界学术名著导引丛书》等。

专论有《艺术规律与“人学”》、《文艺编至论》、《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学的人性、人道主义和阶级性》、《论文艺理论的民族化和现代化》和《世纪之交文艺理论的思 》等三百余篇。

曾多次获省市级、国家级优秀著作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其文学教学和研究受到同行专家认可,《论文艺学家-包忠文》等专论多篇对其学术人格、科研贡献作了较切实的评价。

宝 声:(公元1941~今),北京人。著名现代画家。

文化部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从师卫天霖、李瑞年、吴冠中、白雪石等前辈。

系香港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翰墨书画院院士、河南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传略入选香港出版《世界名人录》第四卷十二页。传略入选香港出版《世界艺术家名人录》首卷。作品《八仙图》获香港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作品《八仙过海》被 收藏。四十米长卷作品《五百罗汉图》发表在人民日报主办市场报。

作品《十八罗汉图》入选山东莱阳编《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画册、山东莱阳编《世界传世名画法书鉴赏》画册、山东烟台编《亚洲艺坛名流》画册。

作品《八仙过海》入选北京编《20世纪中国著名美术书法家作品拍卖库》画册。

作品《张颠疾书图》获河南“画圣杯奖”。

作品《柏柿如意》参加98海峡两岸名人名家书画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作品《年年有鱼》参加97北京赴香港庆回归展。

作品《福禄寿》发表在大型画报“中华英才”专版介绍。

作品《孔子像》入选山东曲阜纪念孔子诞生2550年书画大展画册、入武汉编《世界东方文人书画家全集》画册、入选四川编《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典》画册、获河南“东方杯”诗书画印精品大奖赛二等奖,入选《中国东方艺术家》画册。

作品《贾岛觅句图》入选文化部编《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大典》

传略入选中国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会编《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入选《中外名人辞典》、《中国当代创业美术》、《中外名星辞典》

宝 音:(公元1954~今),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

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长和廊街道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呼和浩特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1970年12月—1978年9月在呼和浩特市农机厂工作,1978年9月~1987年12月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学校工作,1987年12月~1991年3月在玉泉区长和廊办事处工作,1988年9月任副书记,1991年3月~1994年9月任玉泉区五车路街道党委副书记,1994年9月至今任现职。

工作数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脚踏实地,具有较强的领导协调能力、任职以来,始终把经济工作,社区服务等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克服了资金不足的困难,采取挂靠,联办等形式,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指导。

1997年参与创建的“人和酒业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上缴税金达3万余元。在抓办事处企业的同时,注重发挥居委会主任的积极性,采取“四三三”、“三三三”等政策,使居委会都建起了自己的经济实体。积极支持兴建各种商点,启动扶困早市,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97、1998年税收任务连续超额完成,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大庆期间成功地承办了大召庙会,为民俗文化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98年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改善了办公条件,由原来的平房,改善为现在的400多平方米的楼房。

宝 泉:(公元1958~今),蒙古族,内蒙古奈曼旗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民政局局长,锡林浩特市人大代表。

1975年9月~1978年3月在巴盟中旗当知青;1978年3月~1980年1月在内蒙古象专学习;1980年1月~1994年8月在锡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内蒙古党校学习,锡市人大常委会工作;1994年8月至今在锡市民政局工作。

宝 泉:(公元1959~今),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著名机电工程师。

库伦旗力元水泥有限公司生料车间主任,助理工程师。

1979年参加工作,历任库伦旗第一水泥厂电工车间主任、机电科科长、生产科科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致力于机电设备的研究,他的一些小改小革不断被应用到生产中,为节能降耗、增产增效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他的时英钟计量熟料准确度较高,磨机强力通风,合理机配提高了台时产量l5吨,节电12度,年节约资金约三万元。

宝国枝:(公元1960~今),蒙古族,女;辽宁阜新人。

化德县石油公司员工,化德县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1976年7月~8月在化德县朝阳乡新富村下乡;1976年8月~1980年5月在化德县百货公司上班;1980年5月~1997年11月在化德县石油公司工作;1997年11月至今下岗待业。

1976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新富村,粮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同吃同劳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知识,被社员称赞为上山下乡的好青年。在百货公司工作期间,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待顾客像对待亲人一样,热情、服务、周到,被公司评为优秀班组长。

在石油公司工作期间,历任审计员、会计员、团委书记,对工作尽心尽职,配合有关单位做好该公司的审计工作,给领导当好参谋,带领青年团员,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被该公司和盟公司评为优秀先进工作者。

宝福凯:(公元1963~今),云南腾冲人。著名医学微生物学专家。

宝福凯, 1962年4月生,教授,研究生学历,硕士生导师,美国耶鲁大学3年博士后研究经历。1985年昆明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1987年研究生毕业,2002年11月-2005年12月在美国耶鲁大学从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现任昆明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主任、病原生物学学科带头人,昆明医学院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技术负责人、微生物检测室主任。系美国微生物学会(ASM)、美国纽约科学院(NYAS)、美国螺旋体研究会会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免疫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显著成绩。主要研究方向:(1)蜱传虫媒病原体和蜱传虫媒传染病(tick-borne pathogens and tick-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的病原学、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2)结核病病原学、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主要成员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美国NIH项目4项、云南省计划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过多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教育厅基金项目的研究。至今发表论文及综述50多篇,其中国际权威杂志《Nature》1篇,《Cell》1篇,《J Exp Med》1篇,《J Infect Dis》1篇;SCI收录8篇,影响因子累计达826;获发明专利1项(排名第二);参编本科教材、专著3部。

包姓是中国第181个人口众多的姓氏,集中在江浙一带。目前,保族约占全国人口的0052%,总人口约65万人。

包的名字与图腾

包,古胞字,是会意字。而青铜器上的甲骨文,都像是裹着胎盘要出生的胎儿。小篆演变成了“字内,子聪”,楷书变成了现在的裹体,意思一样。保的引申义有包容、包容、担当,常被借用来指人的心性的度量、权力的势力范围、事物的内容类型。古人多以人名。当然,包的气度和能力也是包氏一族所期待和崇拜的。

包姓的起源与演变

汉族包姓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冯姓和严姓。

第一个来源于冯氏。相传傅后,傅又被称为太尉,太尉、包谷共名,后人有包石之称。

第二支有姓。春秋时期楚昭王孙保驸马之孙毛,史称沈,后因秦救楚有功而得名。鲍氏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外来基因的流入

包外族人的血缘融合主要发生在北方,尤其是蒙古人和满族人。北宋时,晋人已经有了包姓。清朝初期,满族人纷纷改姓。满族八旗的姓氏有乌亚什、乌苏,蒙古族八旗的姓氏如博尔济吉特旗、翁牛特旗等都有所改变或部分改变。这些中国满族和蒙古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融入了汉族。

历史上商保姓的分布与迁徙

先秦时期,包姓发源于湖北,后传至北方和东方。秦汉时期,包姓在山西上党已形成贵族世家。魏晋时期,由泰山鲍姓改宗的鲍氏也在山东迅速向东南迁移,鲍姓主力聚集在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等地。唐宋时期,包姓已分布于长江南北,并进入福建。

宋代时期,包姓有近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1%,在最著名的姓氏中排名第128位。包姓最多的省份是安徽,约占全国包姓总人口的一半。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安徽和江西,其中包姓约占总人口的76%,其次是浙江、四川、江苏、河南和福建。全国形成了以安徽、江西为中心的包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包姓有12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在最流行的姓氏中排名第124位。浙江是包姓第一大省,约占包姓总人口的47%。泉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浙江和江苏,其中包姓约占包姓总人口的67%,其次是山东、广西、云南、江西和安徽。其入口主要继续向江浙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江浙为中心的包姓人口聚集区。

当代包姓分布及图谱

包姓当代人口已达65万,是中国第181大姓氏,约占全国人口的0052%。自宋代以来的一千多年间,包姓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目前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和广西。这三个省区约占包姓总人口的39%,其次是甘肃、辽宁、湖北、四川、重庆、上海,其中包姓集中了27%。江苏和浙江各有15%的包姓人口,是包姓人口最多的省份。全国形成了以江浙为中心,以广西、重庆、四川、东北为两个次聚集地的包姓分布态势。

示意图di

王姓、唐姓郡县主要有丹阳、上党、南阳。鲍氏的唐姓主要有“刚毅”、“清河”、“孝”等。这三个堂名都出自宋代包拯。包拯,北宋安徽合肥人,曾任御史、天章阁进士、龙图阁进士、开封府进士、侍郎等职。他为官清廉,执法严厉,权贵贵族为之收手,而百姓都说包拯的笑报比黄河好,死后“孝顺”。

关于包姓有四副重要对联:

唐颖瑞,董敢吹会。

传第二本,望收圣贤。

学好义,万卷高;破则奸,权则权。

郝华伟,阎罗碧君;贤惠女子守其义,儿子归家。

家谱目前,上海图书馆有27部包姓家谱,美国、日本等国的其他图书馆也有81部包姓家谱。

名人频率和家族圣贤

从755年到79000年,包姓名人有47位,占总姓氏数的01%,在名人姓氏排行榜中排名第163位;包著名文学家占全国文学家总数的01%,排名第142位。保名医占全国医学博士总数的01%,排名第137位。包著名艺术家占中国艺术家总数的013%,排名第121位。

历史上有包姓的重要人物有:东汉经学家包贤、富宝;唐代蓟县学院学士包荣;北宋时,天章阁正在筹建中,龙图阁有学士包拯,藏书家包拯,嘉定进士兼大臣堂有学士包惠;明代弘治进士,督御审鲍泽,嘉靖进士,御审解宝;清代学者、书法家包;包玉刚,当代船王和银行家。

鲍姓血型

鲍姓人群血型总分布为:O型占346%,A型占29%,B型占279%,AB型占85%。

安徽包公后裔有万人

67岁的包遵亮是包公第34代孙,生于包公桑梓地——肥东县解集乡小包村。尽管辈分不算当今最高,包遵亮在包公后裔中德高望重。作为合肥包公后裔联谊会会长,包遵亮对包公后裔的状况了解最多,退休后经常被全国各地邀请参加一些关于包公的研究等活动。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首届包公文化节将举办仿古祭祀大典活动,组委会已经向包遵亮发出邀请,希望由他来担任主祭官。

据包遵亮介绍,全国各地包公后裔总人数没有确切的统计,估计约有10万人,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云南、贵州、江苏、四川、福建等省。其中,安徽省内除合肥以外,庐江、舒城、桐城等地也有包公后裔聚居地,累计约有1万人。

和其他包公后裔一样,包遵亮一生谨遵祖训。广东肇庆(古端州)是包公的成名地,当地一直流传有包公“不持一砚归”的故事。2002年,包遵亮应邀前往肇庆参加新包公祠落成典礼,被安排与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共同剪彩。回合肥时,肇庆市文化局的一位同志塞过来500元“路费”,包遵亮断然回绝。

古老的小包村传说多

小包村现住有200多包姓村民,包公第33代孙包义中就是一位。见记者到来,老实巴交的包义中停止收拾院里的花生,因嫌自己双手布满灰尘,伸手要握手又缩了回去。尽管已年过花甲,包义中仍常年坚持在田间劳作,辛苦一年收入不过三四千元。

小包村西有一面水塘,塘边矗立一座衣胞庙,传说为包公出生时衣胞所埋地。庙前水边拴着一头水牛,十来只白鹭飞来飞去。包义中指着塘北一片低洼的稻田说,衣胞庙原在那里,文革时被毁,现在的衣胞庙是后来迁上来重建的。

村东有一块荷花塘,郁郁葱葱。传说包拯出生时,包母因嫌其花脸疑为怪胎,把他遗弃于荷花塘,却浮在水面上一夜而得救。包义中说,荷花塘里的藕并非无丝,但与一般的藕比起来,丝确实少得多。

荷花塘北侧有一口石井,名叫包公井。井沿系一块厚石板掏空制成,离水面约有六七米。中午时分,村民郑帮德前来打水,说他一家人包括90岁的母亲包礼英都喝此井水长大,数次经历大旱却未见井水干涸,且井水甘冽。因位于包宅后花园,包公井也叫花园井。

包义中育有一儿一女,其中儿子已在合肥立业。但是,包义中并没有到儿子家享受城市生活的打算。他说,村里“义”字辈的包公后裔还有十多人,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这片生育过包公养育了包公后代的土地。

大包村人日子过得火

大包村距离小包村25公里,因为更加靠近312国道及其辅道,比小包村要富裕一些。包公第33代孙包义抗是从小包村迁过来的,如今住在一栋宽敞的楼房里。包义抗曾做过小商品生意,后来又改为以种地为生,日子过得还算红火。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间隙,71岁的包义抗从家里找出一张塑封完好的包公画像,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许久不肯放下。包义抗说,包公画像的真本在文革时被人付之一炬,而这张画像是1999年大祭包公时才得到的,所以十分珍爱。

1994年,菲律宾一位名叫庄垂郎的老先生因仰慕包公高风亮节,曾经为当时532户包氏后裔每家捐款300元。但是,当时的包家后人都没有把钱拿回家,全部用作修缮村里的包氏宗祠。包氏宗祠是肥东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312国道北侧,据说为宋代末年所建。每逢春节、清明,包公后裔都会来此祭奠。

奇怪的是,包氏宗祠并非坐北朝南,而是大门面向东北,传说正朝着当时宋代皇宫大门。祠堂北面现有一片水塘,东面一块稻田原来也是水塘,传说两个塘仅一埂之隔,但一清一浊,寓意包公爱憎分明,明辨是非,断案如神。关于包氏宗祠传说很多,但有一点却是真的,村人从没有在祠堂内的椽瓦上看到一屡吊灰。

包家村最近“炸了锅”

千百年来,包公后裔一直平静地生活在大包村和小包村里。不过最近一段日子,包家村里突然热闹了起来。他们了解到,肥东县在最新一次区划调整中,计划把解集乡和高亮乡合并成包公镇。对此,包公后裔们无不欢呼雀跃,还有包公后裔行动起来,争取把镇址设在大包村所在的文集村。

包公第34代孙、文集村支部书记包遵志说,他们为拥有一个像包公这样的先祖而骄傲,包氏后裔人人都谨遵包公遗训,因为包公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如今,包公已经成为国内旅游业一大品牌,他们虽然没有资金来开发这一资源,但会自觉传承和保护好包公文化。

之所以建议把包公镇址选在文集,因为文集恰好处于解集和高亮的正中间,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文集又是当地历代商品集散地,辐射全椒、巢湖、肥东三县,现有水泥大街800米,商业门面130间,农贸市场摊位130多个,各类交易场所齐全。最为重要的是,文集可以更方便地把大包村和小包村联系起来,选择文集作为镇址,包公镇才更加名副其实。

合肥闹市有幢“包家楼”

在位于合肥闹市区的宁国新村,略显破旧的25#楼可能鲜为人知,因为内部住有约20户包公后裔被称为“包家楼”。“包家楼”里住的都是包氏长房长孙,是以包河为生、为包公守祠护墓的嫡系后裔。

包公第35代孙包先学,是“包家楼”的常住居民。包先学告诉记者,1955年被包河征用,他们家也就从包公祠整体搬迁到宁国新村。包先学说,“包家楼”的包公后裔很少有人经商,也鲜有人在政府机关上班。如今,包先学的家已成为接待省内外包氏后裔交流和修谱的聚集地之一,几乎每年都有包公后裔来访。因为早在1999年包公大祭前,包先学与包遵章、包训芝等5人已组织包公后裔完成对包公家谱的阶段性修缮。

包姓起源,名人及家谱发布时间: 2008-07-17 18:46:52 来源: 商都网文化频道 我来说两句 浏览评论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包氏属地]

丹阳郡,今安徽宣城。《百家姓》注居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县。

  [包氏来历]

《通志·氏族略》记载,包氏源出于芈姓,是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据《元和姓纂》一书的考证,申包胥是春秋后期楚国的大夫,是楚君蚡冒的后裔。此人品行高尚,重信义,他和伍子胥是好朋友,当年伍子胥因父遭谗被害而出逃至吴国,并于楚昭王十五年(公元前506年)用计助吴攻破楚国。申包胥赴秦国求救,但秦哀公拿不定主意是出兵还是不出,申包胥就“哭秦庭七日,救昭王返楚”,秦哀公终被其诚意感动而出兵求楚。楚复国后,要重奖申包胥,但他却拒不受赏,躲到山里隐居起来了。后来他的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包”为姓,称为包氏。

  [包氏名望]

包氏名人中,最值得称颂的当首推宋代名臣“包青天”包拯。包拯,字希仁,官至枢密副使,为官堂堂正正,大公无私,以廉洁清正著称于世,是官吏的典范。除了包拯之外,历史上的包姓名人还有东汉大鸿胪包咸,唐代诗人包融、包何、包佶,宋人理学家包恢,清代书法家包世臣等。

不能查到。不信你直接打电话去问档案局就好了。

族谱是一个大家族的长辈编著修订的,这种东西一般是抄成几份然后一家保存一份,是民间个人的资料,怎么可能会收入到档案馆内呢?除非是你祖上有发生多什么大事,跟我们北海有重大联系的话会写入地方志,有可能会写到某些族谱里面的人,但是不可能把族谱正本存入档案馆的。

北海市档案局

地址:和平路东2巷2号

包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一生廉洁公正、刚正不阿,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受到百姓的爱戴并被奉为“包青天”。一般提到包公,都会想到开封府,以至于很多人以为包公出生在河南开封,其实不然,包公出生在安徽合肥肥东县的小包村,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

在小包村不远处就有一座包氏宗祠,是包拯的家族祠堂,祭祀祖先或举办重大家族活动的场所。据悉,包氏宗祠始建于宋代,后于清光绪年间重修,祠堂建筑规模并不大,为二进三开间,如今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包氏宗祠所处位置比较偏僻,但风景很美,四周为群山所环抱,距离肥东县城约25共公里,坐落在G40沪陕高速一边,高速下有一条土路可通往这里,附近有一个公交站是大包村站,d201公交可以到达这里。

近几年,在2013年,祠堂前修建了一座台阶,台阶上建有一块照壁,题写有“香贤名宦人家,孝子忠丞门第”的金色大字及包拯的简介。现在这座祠堂有专人看守,一旁的老人就是这座包氏宗祠的守祠人。

包氏宗祠并不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所以没有游客的身影,但吸引不少喜爱仰慕包拯的人慕名而来。走进第一进,墙壁上悬挂着包拯的介绍、包氏宗谱、包拯画像及一生中发生的重要事迹。

在正中的墙壁上悬挂着“浩气长存”四个金色大字,左右分别是“忠贤将相”和“道德名家”,厅堂的正中间放置有一座烧香用的香炉,除了来访者祭祀外,家族后裔也会每逢初一、十五来此祭拜,尤其是大年初一或八月十五时最盛。

第二个厅堂为祭拜包公的场所,在正中安放有包公身穿官服的坐像,只见包公双手平放于膝,一身正气萦绕在身体四周,头顶悬挂的是“追孝思本”四字匾额。如果你之前也曾看过包青天,应该知道在包公坐像两侧的是王朝、马汉,两人手持宝刀,为包公挡敌护忠。

包氏宗祠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白墙灰瓦、马头墙,格外的古色古香,在二进院落中的墙壁边还建了一座梯阶,至于有何用途并不知晓,但沿着阶梯可登高望远,估计是因为包氏宗祠的院落墙体比较高大,为了方便后期的修缮而设吧。

“包公故里”可以说是合肥的一张文化名片,但至今仅被少数人所知,这一点其实真不应该,也许是因为包公在这里生活时留下的古迹太少的原因吧。

宝姓 宝氏家谱 宝姓起源 宝姓名人 宝姓的来源 宝姓简介

宝[宝,读音作bǎo(ㄅㄠˇ),亦可读作pù(ㄆㄨ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汉朝时期官员宝室令,属于以官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