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为什么那么轻易就夺得了宇文家的天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3收藏

杨坚为什么那么轻易就夺得了宇文家的天下?,第1张

任何一个篡位者都是不简单的,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九死一生,明成祖朱棣同样付出许多心血,即使是隋文帝杨坚,他夺取宇文家的天下,看似非常简单,实则深思熟虑,经过多番思考,时机成熟才敢下手,那么隋文帝杨坚能够夺取宇文家的核心原因又是什么?

先看看杨坚篡位的起因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朝的大臣,杨忠去世之后杨坚继承父亲的爵位,周武帝认为宇文宪言辞有理,便开始疏远杨坚。

杨坚雄心壮志,他早就想发动政变,奈何实力不允许,待到周武帝去世,宇文赟继位,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为皇后,从此杨坚一路高歌猛进,因为宇文赟整日饮酒作乐,22岁便去世,宇文阐继位时也只有7岁,朝中大权全部落入杨坚之手。

显然杨坚随着权势的增大,又有许多政党支持,他逐渐开始肃清北周宗室的势力,先后将赵王、陈王、越王等人骗到长安将其杀害,一步步铲除阻碍自己的势力,公元581年,周静帝主动禅位,杨坚改国号大隋,自此宇文家的天下便成了杨家的天下。

杨坚能够轻易夺取北周宇文家天下的核心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北周朝帝王的正统性不够强,没有威望,宇文泰被推举为首领之后,只是八柱国之一,虽说是权力相对大,但是还没到绝对实力的那种,而后宇文泰杀害北魏孝武帝等人,同样不够地道,况且北周五帝中真正掌权的只有宇文邕,其他帝王就像是昙花一现,龙椅还没坐热乎就被赶下去。

其次:宇文家族自相残杀,尤其是宇文邕和宇文赟,他们分别将自己的亲弟弟和皇叔杀害,自古以来,宗室力量可以适当打击,但是打击过了头,没有了宗室力量的支持,皇位也坐不稳,看看在宇文宪死后,宇文达等人根本就不是杨坚的对手。

最后:杨坚的努力,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掉,那也是有准备的人才能接到,杨坚赢得关陇集团大部分人的认可,甚至有韦孝宽、杨素等人的支持,关陇集团的核心关中长安,可以说在杨坚的努力下全是他的支持者。

说唐一 八柱国家

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

有多久呢如果要追溯它的源头,恐怕是再怎么久也不够吧,但是,至少可以从那个时候开始--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好象久远得过分了吗其实不然

中国的历史,走到东汉的末年,走过动荡的三国,走过短命的西晋,开始是悄悄的,然后是惊人的,忽然滑入近乎毁灭的深渊

异族入侵,晋室南迁,民族仇杀流出的鲜血灌满了历史的长河有一个悲伤的片断在我的印象中十分深刻,是一个叫做冉魏的小国这个国家开国,同时也是亡国的君主冉闵,本是一个汉人,但被胡人石氏收养,石氏在中原建立了胡人的国家后赵,冉闵是后赵的一员大将后来石氏内乱,冉闵趁机夺得皇帝的尊位,宫廷政变之时,他向都城的国人宣布:凡是支持他的就进城来,反对他的就出城去一夜之间,所有的汉人全部进城,所有的胡人全部离去冉闵的手下告诉他:这样就没办法了于是冉闵下令杀尽胡人这个命令虽然残酷,却得到了中原汉族的积极响应,大家并不是仅仅听命,而是自发地开始了屠杀胡人也顽强地杀回来,他们就在中原大地上这样杀个没完后来,没有过多久,冉魏在胡人的反攻下灭亡了,所有的大臣全部自杀殉国,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其他那个朝代有那么多”有骨气”的臣子其实他们所有的,应该不是”骨气”,而是”仇恨”和”绝望”啊!

胡人也在彼此残杀著名的淝水之战,前秦符坚在这里吞下兵败亡国的苦果令人感叹的是,符坚并不是一个”昏君”或”暴君”,恰恰相反,他非常能干也十分宽宏符坚的宰相王猛曾不只一次告戒他当心被他亡国的其他少数民族,他却认为他的宽大处理会让这些人归顺的事实却是,在淝水之战最关键的时刻,符坚被这些人”无情”地背叛了

所以,当强大的鲜卑族进入中原后建立了一个比较长期而稳定的朝代北魏而北魏道武帝攻江南的刘宋时,在一次艰巨的攻城战中,他写了这样一封信给守城的将领:

攻打南门的是某某族人,攻打北门的是某某族人,攻打西门的是某某族人,攻打东门的是某某族人,总之都不是我们鲜卑人,你就算能全杀光,对我也没有任何关系

结果,听说尸体一直堆到和城墙一样高,这个城池,依旧没有攻克

残忍吗然而这就是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乱世的真实,可怕的真实

然后,彼此都杀得连自己都害怕了的汉人和胡人开始了漫长反复而艰难痛苦的融合和和解

所以那位把外族的尸体堆到城墙一样高的皇帝的孙子,史称孝文帝的,决定迁都洛阳,用最积极的政策,推动鲜卑的汉化

北魏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朝代,唐的皇室就有很浓的鲜卑血统,唐的政策,也有很多是从北魏时开始的,比如,有名的经济政策”均田制”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成功了,也失败了

南迁洛阳的鲜卑人成功的汉化,留在北魏旧京城附近的鲜卑人却更加野蛮化,再加上从昔日的高位上衰落下来,形成一股强烈不满、愤怒和极具破坏力的势力这也就是北魏末年致命的”六镇之乱”

六镇之乱毁了北魏,在平叛过程中坐大的两个将军:高欢和宇文泰,一个占据中原洛阳,一个占据关中长安,形成东、西魏,以及,到他们的儿子的时候,分别篡位建立北齐、北周

在”西魏-北周”,两晋南北朝最后一个强大的门阀贵族势力形成了,它是最晚一个、最没有过去的”根基”的一个,同时也是最有活力和最强大的一个,是谓”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西魏有名的军事制度是”府兵制”,这个制度把全国分成十二个军区,每个军区一位”大将军”总领,每两个军区又隶属一位”柱国将军”管辖,六个”柱国将军”加上统领一切的宇文泰和代表西魏皇室的一个亲王,便是关陇集团最上位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系统

“十二大将军”里有一个汉人,名字叫做杨忠,他有一个儿子叫做杨坚,有一个孙子叫做杨广,如果还不清楚这两个名字有什么意义的话,那么就只好说杨坚是隋文帝,杨广是隋炀帝了

八柱国里有两个姓李的汉人,一个叫李景,他的重孙子便是李密,瓦岗李密另外一个李虎,当然,不用说,他的孙子,便是李渊,重孙,就是李世民了

作者: 223721 2005-6-18 10:02 回复此发言

--------------------------------------------------------------------------------

2 <转载> 今本说唐系列

还有一个应该提一提的人物,独孤信李虎和杨忠,都曾经是独孤信的手下独孤的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泰的儿子,另一个女儿,嫁给了杨忠的儿子,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李虎的儿子宇文泰的儿子篡掉西魏做了北周皇帝,杨忠的儿子篡掉北周做了隋的皇帝,李虎的儿子么,差一点,他的孙子趁隋丧乱做了唐的皇帝所以,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全部都被不同的三个朝代北周、隋、唐尊为皇后--也不知道是该让人羡慕,还是该让人感叹

不过现在要提的,还不是那些有名的人物,而是一个不太有名的人--北周武帝宇文扈

宇文扈是宇文泰的一个儿子,他的哥哥篡位建立北周后被权臣毒死,他被权臣扶植位傀儡,却用宫廷政变杀死权臣夺回皇位说到宇文扈的夺位,大概能和后代有名的康熙”媲美”据记载,宇文扈是一个表面看上去不吭声的老实人,几乎从来不对任何事发表意见,所以才被权臣看中于是某次他请那位权臣帮他劝太后少喝酒,就在对方毫不怀疑地进宫以后,他和他的弟弟拿出暗藏的匕首刺死权臣,夺得大权

如果仅仅是一个宫廷斗争的名人,那并不值得我们在这里提起他宇文扈最重要的贡献是使本来处于弱势的北周强大起来,他最终完善了府兵制和胡汉合流的关陇集团的建设,他灭佛兴儒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他一举兼并了本来比北周强大得多的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使周武帝英年早逝的话,很多人相信,统一中国的也许就是他而不是隋文帝杨坚了

所以,周武帝,可以说是隋和唐最近的根

还不仅于此

武帝有一个同胞姐姐,这位公主嫁给窦毅为妻,生了一个很美的女儿,据说,是一个从三岁时头发就和身子一样长的美女子女很少的武帝把这个外甥女当作亲生女儿一样养在皇宫中,他宠爱这个女孩,和这个女孩对他的崇拜成正比

这个女孩也非常聪慧在她还很小的时候有这样一件事:武帝的皇后是突厥人,因为当时北周为了对付北齐,必须拉拢突厥但武帝不喜欢他的皇后,于是窦家的小女孩对她舅舅说,舅舅应该勉强自己好好对待皇后,能得到突厥稳固的支持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统一天下

后来,武帝早逝,他的帝国被他的亲家杨坚篡夺(杨坚的女儿是武帝的太子的正妻),窦氏这时回到家中,非常激动地说过一段话:如果我是一个男子的话,我一定要为舅舅家里报仇!

这是被迷信的人们当作一种宿命似的故事,因为在这前后,窦家的**嫁给了当时的唐国公李渊,据说,窦夫人在她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中,最宠爱的就是次子

可惜,窦夫人很早就因病逝世,死前她的一个记入史册的故事是劝说她的丈夫把家里养的名马献给隋炀帝,因为炀帝很喜欢马,而且炀帝是不看别人的才能而看别人的马屁功夫给人官做的李渊当时不肯,后来窦夫人病逝,他有所感悟,照做了,果然得到非常关键性的一个官位,从被闲置的状态爬起来,开始掌握一定兵权

北周的影响就这样直接或间接地传递到唐代,归总起来就是府兵制、关陇集团、抑佛尊儒和强盛的国家实力,其中的核心是”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关陇集团

需要说明一点,从东汉以降,中国的政治权力就掌握在名为门阀贵族的一批人手里,无论是汉的士族,还是胡人的豪酋,都可以算作这个行列中的一份子这些人不仅有力量,也有文化,有知识,而大量的普通小民是非常愚昧的,所以在当时来说,关陇集团以一种贵族集团的形式崛起,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够单纯地把这个集团想象成”腐朽的贵族”,它是非常有活力的新兴势力

和沿袭自东汉的汉族士族及同样年代久远的胡人豪酋不同,关陇集团很”新”它的第一代,离隋、唐都不远,而这第一代,大部分都有姓氏、血统、家谱极端可疑的微贱出身因此它有活力

同时,最激动人心的一点,是这个集团是胡汉合流的民族矛盾,是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乱世的主要矛盾,造成了非常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残酷,很多人认为甚至超过了春秋战国时期,那么这个矛盾的解决,就是是这个时代超过了其他任何问题的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件事隋、唐两代都出身于关陇集团,不是巧合北周靠改行周制的名义,以似乎是鲜卑化的外表,实现了鲜卑人实质上的汉化,这个策略是很高明的,而关陇集团里的”汉人”们,以杨、李两家为代表,大家都知道,都是十分可疑的汉人,是至少搀杂了大量鲜卑血统的”汉人”,正如关陇集团里的”胡人”,也是当初北魏的汉化政策下,搀杂了大量汉人血统的”胡人”这一个过程,是北周宇文父子、北魏孝文帝、怀着”空想”的符坚甚至过去那些残酷彼此屠杀的人们共同完成的

作者: 223721 2005-6-18 10:02 回复此发言

--------------------------------------------------------------------------------

3 <转载> 今本说唐系列

中国历史上两个伟大的时代,汉和唐,它们的一个巨大不同,那就是六国的融合过程主要是在汉时完成,而胡汉合流却是在唐甚至隋以前的北周就完成了这也是为什么秦、汉时的统一战争,比隋、唐时的统一战争要残酷和困难得多的根本性原因

北周在思想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最终确立了尊儒抑佛的政治思想在思想发展上,两晋南北朝最重要的大事就是佛教的传入佛教不仅带来了中国之前思想史上很不发达的宗教思想,也带来了一系列印度思想科技文化发展的成果如精细的分析方法、心理学、音韵学、雕刻、艺术、医术等等但同时佛教对中国政治也有很强烈的消极影响,这主要是佛教的宗教思想造成的佛教宗教思想”低级”的部分,造成了大量”愚昧民众”的迷信活动,这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削弱了国家的力量佛教思想”高级”部分,又造成了大量上层知识分子沉迷于一种虚无主义的玄想中,一心只去考虑什么彼岸啦、死后啦、超脱现实生活啦,大大破坏了上层建筑的结构毕竟,佛教在根本上是一种宗教思想,它的最终目标不是现实生活而是一种所谓的”解脱”,那么,它就注定不能成为一种很好的政治思想,因为政治,是非常现实的东西而汉族传统的儒家思想,却一开始就是完全从现世出发的,一心为政治服务的夫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认为敬神敬鬼祭祀葬礼等不是为了死人而是为了活人,总之就是只考虑现世的问题,而把一些比较”虚”的问题搁置因此儒家才更加适合作为统治的基础但这一点,在两晋南北朝时是没有认识清楚的,总体而言,北方的政权多陷于迷信活动浪费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南方的政权则陷于”高妙”的空谈玄理而浪费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与北周同时期的南梁,汉族的政权,大量文化水平很高的士族们却把佛教当作国教,把汉族的儒家传统抛弃,并因之亡国而北周敢于大胆地”灭佛”,把汉族的儒家思想奉为正统,这一点,不仅是有利于胡人汉化,也的确是有利于现实的政治和国家的强大的北周的这种尊儒抑佛的措施,也的确是被唐朝的皇帝们继承了,终唐一代,一般来说,除了武则天,她的情况比较特殊,其他的皇帝(当然包括太宗)都是尊儒抑佛,并为佛教最后在宋朝完全中国化开了路的

北周的府兵制也非常值得一提,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义务兵役制这个制度大致就是这样:全国分若干军区(称为”府”),每个军区里有一批”兵户”,这些人平时都是普通的农民(不过有一定优惠政策,主要是免除赋税和徭役),农闲时在各地进行军事训练,如果遇到打仗的时候,就抽调出来组织成军队这种军队的好处就是,没有雇佣兵的贪婪和好战,不容易产生骄兵悍将,士兵对国家更忠心,也有一定的”职业水平”,如果他们相信他们参加的战争是”正义”的话,战斗力往往很强这种兵制正是唐初强大武力的基础,而后来,在武则天的时代,府兵制开始受到破坏,到玄宗李隆基的时候问题就非常严重了,而玄宗没有很好的解决,于是府兵制的破坏成为导致”安史之乱”及以后唐朝衰落的一个重大因素

另外,北周时沿袭北魏的”均田制”,也是隋、唐初沿用的很重要的经济制度,大体可以理解为把田地分给小农以消除土地兼并的问题(当然实际上消除不了),并恢复发展因为战乱而被破坏的农业生产

说唐,如果连北周都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没有一点印象的话,连关陇集团的发源都忽略了的话,是很难真正了解唐的历史的

而中国的历史,在经过了破灭的三百年丧乱以后,便在北周的时候从绝望中走出,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无比灿烂光辉的未来

沉醉于唐的今天的中国人,应该不仅仅是沉醉于它本身在历史上难以企及的辉煌,还应该有另外一个更激动我们的事实:当东汉结束的时候,当西晋败亡的时候,当五胡乱华的时候,正象是满清末年中国的境遇一样,黑暗和苦难和绝望似乎是无止境的了但是魏晋南北朝之后我们终于走到了唐--

煌煌大唐,如日中天!

我们期待的,也是将来的有一天,挥去近代中国沉重的暗影,再铸辉煌!

可惜,窦夫人很早就因病逝世,死前她的一个记入史册的故事是劝说她的丈夫把家里养的名马献给隋炀帝,因为炀帝很喜欢马,而且炀帝是不看别人的才能而看别人的马屁功夫给人官做的。李渊当时不肯,后来窦夫人病逝,他有所感悟,照做了,果然得到非常关键性的一个官位,从被闲置的状态爬起来,开始掌握一定兵权。

北周的影响就这样直接或间接地传递到唐代,归总起来就是府兵制、关陇集团、抑佛尊儒和强盛的国家实力,其中的核心是“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关陇集团。

需要说明一点,从东汉以降,中国的政治权力就掌握在名为门阀贵族的一批人手里,无论是汉的士族,还是胡人的豪酋,都可以算作这个行列中的一份子。这些人不仅有力量,也有文化,有知识,而大量的普通小民是非常愚昧的,所以在当时来说,关陇集团以一种贵族集团的形式崛起,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够单纯地把这个集团想象成“腐朽的贵族”,它是非常有活力的新兴势力。

和沿袭自东汉的汉族士族及同样年代久远的胡人豪酋不同,关陇集团很“新”。它的第一代,离隋、唐都不远,而这第一代,大部分都有姓氏、血统、家谱极端可疑的微贱出身。因此它有活力。

同时,最激动人心的一点,是这个集团是胡汉合流的。民族矛盾,是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乱世的主要矛盾,造成了非常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残酷,很多人认为甚至超过了春秋战国时期,那么这个矛盾的解决,就是是这个时代超过了其他任何问题的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件事。隋、唐两代都出身于关陇集团,不是巧合。北周靠改行周制的名义,以似乎是鲜卑化的外表,实现了鲜卑人实质上的汉化,这个策略是很高明的,而关陇集团里的“汉人”们,以杨、李两家为代表,大家都知道,都是十分可疑的汉人,是至少搀杂了大量鲜卑血统的“汉人”,正如关陇集团里的“胡人”,也是当初北魏的汉化政策下,搀杂了大量汉人血统的“胡人”。这一个过程,是北周宇文父子、北魏孝文帝、怀着“空想”的符坚甚至过去那些残酷彼此屠杀的人们共同完成的。

中国历史上两个伟大的时代,汉和唐,它们的一个巨大不同,那就是六国的融合过程主要是在汉时完成,而胡汉合流却是在唐甚至隋以前的北周就完成了。这也是为什么秦、汉时的统一战争,比隋、唐时的统一战争要残酷和困难得多的根本性原因。

北周在思想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最终确立了尊儒抑佛的政治思想。在思想发展上,两晋南北朝最重要的大事就是佛教的传入。佛教不仅带来了中国之前思想史上很不发达的宗教思想,也带来了一系列印度思想科技文化发展的成果。如精细的分析方法、心理学、音韵学、雕刻、艺术、医术等等。但同时佛教对中国政治也有很强烈的消极影响,这主要是佛教的宗教思想造成的。佛教宗教思想“低级”的部分,造成了大量“愚昧民众”的迷信活动,这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削弱了国家的力量。佛教思想“高级”部分,又造成了大量上层知识分子沉迷于一种虚无主义的玄想中,一心只去考虑什么彼岸啦、死后啦、超脱现实生活啦,大大破坏了上层建筑的结构。毕竟,佛教在根本上是一种宗教思想,它的最终目标不是现实生活而是一种所谓的“解脱”,那么,它就注定不能成为一种很好的政治思想,因为政治,是非常现实的东西。而汉族传统的儒家思想,却一开始就是完全从现世出发的,一心为政治服务的。夫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认为敬神敬鬼祭祀葬礼等不是为了死人而是为了活人,总之就是只考虑现世的问题,而把一些比较“虚”的问题搁置。因此儒家才更加适合作为统治的基础。但这一点,在两晋南北朝时是没有认识清楚的,总体而言,北方的政权多陷于迷信活动浪费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南方的政权则陷于“高妙”的空谈玄理而浪费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与北周同时期的南梁,汉族的政权,大量文化水平很高的士族们却把佛教当作国教,把汉族的儒家传统抛弃,并因之亡国。而北周敢于大胆地“灭佛”,把汉族的儒家思想奉为正统,这一点,不仅是有利于胡人汉化,也的确是有利于现实的政治和国家的强大的。北周的这种尊儒抑佛的措施,也的确是被唐朝的皇帝们继承了,终唐一代,一般来说,除了武则天,她的情况比较特殊,其他的皇帝(当然包括太宗)都是尊儒抑佛,并为佛教最后在宋朝完全中国化开了路的。

北周的府兵制也非常值得一提,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义务兵役制。这个制度大致就是这样:全国分若干军区(称为“府”),每个军区里有一批“兵户”,这些人平时都是普通的农民(不过有一定优惠政策,主要是免除赋税和徭役),农闲时在各地进行军事训练,如果遇到打仗的时候,就抽调出来组织成军队。这种军队的好处就是,没有雇佣兵的贪婪和好战,不容易产生骄兵悍将,士兵对国家更忠心,也有一定的“职业水平”,如果他们相信他们参加的战争是“正义”的话,战斗力往往很强。这种兵制正是唐初强大武力的基础,而后来,在武则天的时代,府兵制开始受到破坏,到玄宗李隆基的时候问题就非常严重了,而玄宗没有很好的解决,于是府兵制的破坏成为导致“安史之乱”及以后唐朝衰落的一个重大因素。

另外,北周时沿袭北魏的“均田制”,也是隋、唐初沿用的很重要的经济制度,大体可以理解为把田地分给小农以消除土地兼并的问题(当然实际上消除不了),并恢复发展因为战乱而被破坏的农业生产。

说唐,如果连北周都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没有一点印象的话,连关陇集团的发源都忽略了的话,是很难真正了解唐的历史的。

而中国的历史,在经过了破灭的三百年丧乱以后,便在北周的时候从绝望中走出,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无比灿烂光辉的未来。

沉醉于唐的今天的中国人,应该不仅仅是沉醉于它本身在历史上难以企及的辉煌,还应该有另外一个更激动我们的事实:当东汉结束的时候,当西晋败亡的时候,当五胡乱华的时候,正象是满清末年中国的境遇一样,黑暗和苦难和绝望似乎是无止境的了。但是魏晋南北朝之后我们终于走到了唐——

煌煌大唐,如日中天!

我们期待的,也是将来的有一天,挥去近代中国沉重的暗影,再铸辉煌

北魏是一个很重要的朝代,唐的皇室就有很浓的鲜卑血统,唐的政策,也有很多是从北魏时开始的,比如,有名的经济政策“均田制”。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成功了,也失败了。

南迁洛阳的鲜卑人成功的汉化,留在北魏旧京城附近的鲜卑人却更加野蛮化,再加上从昔日的高位上衰落下来,形成一股强烈不满、愤怒和极具破坏力的势力。这也就是北魏末年致命的“六镇之乱”。

六镇之乱毁了北魏,在平叛过程中坐大的两个将军:高欢和宇文泰,一个占据中原洛阳,一个占据关中长安,形成东、西魏,以及,到他们的儿子的时候,分别篡位建立北齐、北周。

在“西魏-北周”,两晋南北朝最后一个强大的门阀贵族势力形成了,它是最晚一个、最没有过去的“根基”的一个,同时也是最有活力和最强大的一个,是谓“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西魏有名的军事制度是“府兵制”,这个制度把全国分成十二个军区,每个军区一位“大将军”总领,每两个军区又隶属一位“柱国将军”管辖,六个“柱国将军”加上统领一切的宇文泰和代表西魏皇室的一个亲王,便是关陇集团最上位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系统。

“十二大将军”里有一个汉人,名字叫做杨忠,他有一个儿子叫做杨坚,有一个孙子叫做杨广,如果还不清楚这两个名字有什么意义的话,那么就只好说杨坚是隋文帝,杨广是隋炀帝了。

八柱国里有两个姓李的汉人,一个叫李弼,他的重孙子便是李密,瓦岗李密。另外一个李虎,当然,不用说,他的孙子,便是李渊,重孙,就是李世民了。

还有一个应该提一提的人物,独孤信。李虎和杨忠,都曾经是独孤信的手下。独孤的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泰的儿子,另一个女儿,嫁给了杨忠的儿子,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李虎的儿子。宇文泰的儿子篡掉西魏做了北周皇帝,杨忠的儿子篡掉北周做了隋的皇帝,李虎的儿子么,差一点,他的孙子趁隋丧乱做了唐的皇帝。所以,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全部都被不同的三个朝代北周、隋、唐尊为皇后--也不知道是该让人羡慕,还是该让人感叹。

不过现在要提的,还不是那些有名的人物,而是一个不太有名的人--北周武帝宇文扈。

宇文邑是宇文泰的一个儿子,他的哥哥篡位建立北周后被权臣毒死,他被权臣扶植位傀儡,却用宫廷政变杀死权臣夺回皇位。说到宇文邑的夺位,大概能和后代有名的康熙“媲美”。据记载,宇文邑是一个表面看上去不吭声的老实人,几乎从来不对任何事发表意见,所以才被权臣看中。于是某次他请那位权臣帮他劝太后少喝酒,就在对方毫不怀疑地进宫以后,他和他的弟弟拿出暗藏的匕首刺死权臣,夺得大权。

如果仅仅是一个宫廷斗争的名人,那并不值得我们在这里提起他。宇文邑最重要的贡献是使本来处于弱势的北周强大起来,他最终完善了府兵制和胡汉合流的关陇集团的建设,他灭佛兴儒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他一举兼并了本来比北周强大得多的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使周武帝英年早逝的话,很多人相信,统一中国的也许就是他而不是隋文帝杨坚了。

所以,周武帝,可以说是隋和唐最近的根。

还不仅于此。

武帝有一个同胞姐姐,这位公主嫁给窦毅为妻,生了一个很美的女儿,据说,是一个从三岁时头发就和身子一样长的美女。子女很少的武帝把这个外甥女当作亲生女儿一样养在皇宫中,他宠爱这个女孩,和这个女孩对他的崇拜成正比。

这个女孩也非常聪慧。在她还很小的时候有这样一件事:武帝的皇后是突厥人,因为当时北周为了对付北齐,必须拉拢突厥。但武帝不喜欢他的皇后,于是窦家的小女孩对她舅舅说,舅舅应该勉强自己好好对待皇后,能得到突厥稳固的支持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统一天下。

后来,武帝早逝,他的帝国被他的亲家杨坚篡夺(杨坚的女儿是武帝的太子的正妻),窦氏这时回到家中,非常激动地说过一段话:如果我是一个男子的话,我一定要为舅舅家里报仇!

这是被迷信的人们当作一种宿命似的故事,因为在这前后,窦家的**嫁给了当时的唐国公李渊,据说,窦夫人在她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中,最宠爱的就是次子。

杨坚为什么那么轻易就夺得了宇文家的天下?

任何一个篡位者都是不简单的,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九死一生,明成祖朱棣同样付出许多心血,即使是隋文帝杨坚,他夺取宇文家的天下,看似...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